关于羊小反刍兽疫疫苗用法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羊疾病防疫要点及常见疫苗使用方法摘要:动物能够为人们提供食品和工业用品,是人类社会维持正常运转的重要生产要素,但是动物养殖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将面临诸多风险,例如品种退化、疾病等。
疾病包括一般常见的内、外、皮肤科疾病,也包括流行病。
流行病具有传染性,往往会导致养殖户遭受重大损失,所以要重视此类疾病的防控工作。
要完善饲养管理措施,加强防疫工作,从而提升抗病能力,保证养殖产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本文主要探讨羊疾病防疫要点和常见疫苗的使用方法,以此来为羊养殖户和企业提升传染疾病的防控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羊疾病;防疫要点;常见疫苗;使用方法我国的畜牧业以牛和羊的养殖为主,牛可以为人们提供牛奶和牛肉以及牛皮等产品,羊可以为人们提供羊毛、羊肉、羊奶等产品。
在我国,有很多地区适合养殖羊,羊的品种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山羊,一是绵羊。
在羊的生长过程中,由于生活环境、饲喂不合理以及生态环境变化、微生物感染等原因,会导致羊患有一些急性传染病或慢性传染病,影响羊的健康,降低养殖户或养殖企业的收入,因此从业者必须提高羊群的抗病能力,减少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这样才能够保证羊养殖产业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很多地区并不重视羊的抗病能力,缺乏完善的防疫体系,没有合理的疫苗接种方法,结果导致羊群经常发生时间不可控、规模不等的疫情,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各地要加强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养殖户和养殖企业管理能力,提高羊群的抗病能力,从而促进羊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羊疾病的防疫要点1.建立羊群防疫机制羊的防疫工作很重要,但是这个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工作,具体细节错综复杂,内容覆盖范围广,部分流程开展起来难度比较高,因此往往会使一些养殖户或养殖企业出现畏难情绪,从而没有做好羊群防疫机制的建立工作。
要想保证羊群的健康水平,就要提升防疫工作的质量,要提升防疫工作质量,就要完善羊防疫机制,按照有关标准进行羊的健康管理工作。
要根据有机畜牧业的养殖标准,对羊群进行定期的健康体检和常见流行病的调查工作。
专题论述202311264这个季节也可能伴随饲草和饲料质量下降,进一步削弱了羊只的健康状况。
2.2 易感动物羊小反刍兽疫主要感染反刍动物,包括羊、牛、猪、鹿等,其中以羊和山羊最为容易受到感染。
山羊更容易染病,且绝大部分呈急性型,起病较急,症状严重,极易快速死亡;绵羊发病概率较山羊低,且病情较轻,致死率相对较轻,但病羊常成为临床带毒者;按月龄分,羊只8月龄以下因为抵抗力弱,更易感染且死亡率高,最高能达到100%。
2.3 传播特点2.3.1 直接接触传播小反刍兽疫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的动物排泄物、分泌物和皮肤等途径传播给健康的动物。
因此,当感染羊只与健康羊只共同生活、饲养时,病毒可以通过亲密接触迅速传播,扩大疫情规模。
2.3.2 呼吸道传播病毒可通过飞沫和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呼吸道传播。
当感染的动物咳嗽、打喷嚏时,携带病原体的飞沫将被健康的动物吸入,从而导致感染传播。
2.3.3 水源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可以存在于被感染动物的饮水源中,当健康动物饮用被污染的水时,可能导致病毒的传播。
2.3.4 饲料污染如果感染动物的饲料受到病毒的污染,当健康动物食用污染物时,也会导致病毒的传播。
3 羊小反刍兽疫的临床症状3.1 最急性型最急性型是羊小反刍兽疫的最典型表现,具有极高的致病性和死亡率。
大多数的羊只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会呈现最急性发作,尤其是日龄较小的养殖感染该病的症状表现也更加严重,且疾病潜伏期比较多,一般在几个小时内就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症状。
高热是最急性型的典型特征,体温可达40~42 ℃,感染羊只常出现精神状态下降、厌食甚至拒食的情况,眼结膜充血、眼分泌物增加,甚至结膜水肿、角膜浑浊,并且伴随着干咳、喷嚏、呼吸急促等,且口鼻伴有“哼哧”声音,心跳可达100次/min;另外,还有的病羊会出现腹泻、水样便、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抽搐、肌肉震颤、瘫痪等神经系统症状,部分病羊还会在前期有便秘的情况,后期发生急性腹泻的情况等。
羊得了小反刍兽疫怎么办?如何紧急应对?概述:小反刍兽疫的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自然发病主要是山羊、绵羊、羚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但山羊发病时比较严重。
羊得了小反刍兽疫怎么办?如何紧急应对?羊得了小反刍兽疫怎么办?1、注射小反刍兽疫活疫苗或小反刍兽疫高免血清进行预防。
2、羊舍周围用碘制剂消毒药每天消毒两次。
3、针对发病的羊只使用羊速清和刀豆素混合肌肉注射,0.1ml/kg 体重,一天一次,连用2-3天。
4、针对怀孕的母羊按照治疗量每天分两次注射,两天后化脓的部位出现结痂,结痂后完全恢复正常。
羊小反刍兽疫来了如何紧急应对?一般来讲,小反刍爆发时,死亡率几乎为100%。
尽管有研究称,当轻度爆发时死亡率不足50%,但此说法似乎太过乐观。
至于治疗方案,在真的发生疫情时很难很快治愈。
说白了,一旦患上此类疾病,除了赶紧出售,没有任何好的办法。
当然,按照相关规定,一旦发病,是要隔离、深埋处理的。
如何有效防控小反刍兽疫?(1)依法引羊。
严禁从存在本病的国家或地区引进羊群。
养羊户从外地引羊必须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行申报,通过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方能引羊。
(2)加强免疫,提高抗病力。
对健康羊群免疫小反刍兽疫活疫苗,免疫持续期为36个月(3年)。
养羊场对1月龄以上的羊进行一次全面免疫后,适时对未免疫的新生羊进行补免,对免疫满36个月的羊追加免疫。
对健康状况不良的羊,应待康复后免疫。
免疫疫苗时必须注意:小反刍兽疫活疫苗免疫必须在-20℃以下保存,使用前检查包装是否完好,疫苗是否在有效期内;使用前认真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瓶签注明的头份,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头份,充分混合均匀;注射前用75%的酒精术部消毒,在羊颈部皮下注射1ml/只;注射器和针头必须保持无菌,尽量做到一羊一针头,或至少一圈一针头;疫苗开瓶稀释后应3小时内用完,严禁阳光照射或接触高温,气温过高时应放在冷藏箱里保存;用过的疫苗瓶,剩余疫苗及接种用注射器等应消毒和作无害化处理。
羊小反刍兽疫治疗方法概括: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惹起的发热、口炎、腹泻和肺炎为特色的接触性传得病,拥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而被我国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 A 类传得病,绵山羊是小反刍兽疫病毒的自然宿主,山羊比绵羊更易感染。
最近几年来,我国主要养羊地区均有小反刍兽疫疫情的发生,给我国的养羊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下边我们一同来看下羊小反刍兽疫的治疗方法: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特色本病在季节交替时易发,其传染源为生病羊及其分泌物、排泄物,被污染的草料等也可流传本病。
本病主要经过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染,人工授精或胚移植等亦可致使传染。
本病易感人物为山羊及绵羊,山羊较绵羊易感且临床症状较严重,不一样品种的山羊或同品种不一样个体的羊易感性不一样。
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病症状(1)临床症状。
对羊小反刍兽疫发生症状进行追踪察看后发现,山羊比绵羊更简单遇到病毒感染,并且在发病过程中会体现出较为典型的疾病症状。
病羊在遇到有关病毒感染后,会有短则4~5 天、长至 21 天的潜藏期。
疾病发生后,病羊体温快速高升,可达 41℃左右,并且在发病后的 3~5 天内连续保持高温。
从而出现精神不振、浮躁不安、背毛黯淡、不肯进食和口鼻干燥等症状。
并且其口腔和鼻腔等处会出现脓性粘液,呼吸时夹杂有恶臭气味。
病羊在出现发热症状后的4 天内,口腔黏膜充血泛红、稍微腐败,跟着病程加长腐败症状渐渐加重,致使其部位出现组织坏死症状。
而后渐渐延伸至牙床、上下颚、颊膜和舌优等口腔组织,并且会因为其组织坏死零落而形成不规则型状的腐败斑。
病变性质较为平和的病羊可在 2 天内渐渐康复,这部分病羊存在较大的治愈时机。
而病变性质严重的病羊在发病后期会出现腹泻、脱水、消瘦等症状,处于妊娠期的母羊则可能出现流产现象。
此类疾病症状会连续至病情日趋恶化而致其衰竭死亡。
(2)病理变化剖析。
因为羊小反刍兽疫实为病毒流传而形成的感染性疾病,因此在针对其疾病的预防方案拟订时,保持养殖环境的整洁和洁净是基本预防目标。
小反刍兽疫疫苗
春节是动物疫病的高发期,为保证畜牧养殖安全,预防小反刍兽疫是重点工作之一。
小反刍兽疫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潜伏期为4-5天,发病率高达100%,幼年动物发病严重,发病率和死亡都很高。
因此,及时注射小反刍兽疫疫苗,减少病疫危害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已经发病的小反刍病羊,目前使用羊疫康效果不错。
羊疫康(英国意康生物)与粉针结合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羊的小反刍兽疫,是小反刍兽疫的单联免疫球蛋白。
且可以增强免疫力,中和病毒。
提高羊群免疫力,增强羊群体质。
【用法用量】肌肉注射:本品与粉针1:1稀释后,治疗量:200—300斤/瓶,一次/天,连用两天。
预防量减半或遵医嘱。
羊小反刍兽疫疫苗羊小反刍兽疫疫苗,口腔和鼻腔黏膜糜烂坏死;支气管肺炎,肺尖肺炎;可见坏死性或出血性肠炎,盲肠、结肠近端和直肠出现特征性条状充血、出血,呈斑马状条纹;可见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脾脏肿大并可出现坏死病变;组织学上可见肺部组织出现多核巨细胞以及细胞内嗜酸性包含体。
【商品名】羊专用免疫球蛋白(精致五联)(美国瑞普斯)【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微黄色的澄明液体【主要成分】精制血清免疫球蛋白(IGg)【药理作用】牛同源精制高效免疫球蛋白是用高度纯化抗原免疫健康青年牛后,经检测ELISA实验免疫效价合格后,经采取血液,分离血清,利用盐析、酶切、沉淀、离心、超滤纯化、Co60灭菌、杀毒等生物分离技术从高免牛血清中分离,得到的精致高效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能够有效的治疗和控制牛肺疫、牛流行性腹泻、口蹄疫、牛流行性热、牛出血性败血症等病毒性、细菌性疾病及混合感染性疾病,提高动物群免疫力,增强体质。
【适应症】用于预防和治疗长期咳喘、反复高烧、呼吸困难、流鼻涕、烂肺、肺部有明显化脓灶、有大小不等白色脓包、肺与胸腔粘连久治不愈后心肺衰竭死亡。
口蹄疫、心肌炎、口鼻足部水泡病引起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大量流口水,口腔内或舌面发生水泡溃疡,趾间及蹄冠出现溃烂。
羊小反刍兽疫引起的口炎、腹泻、肺炎。
消化道粘膜糜烂,溃疡,脱落,出血性炎症,白细胞下降,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
也可用于羊痘、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羊黑疫、羔羊痢疾的紧急预防和紧急治疗。
该病易形成持续性感染,引起免疫抑制。
【用法用量】肌肉注射,每500kg注射本品50ml,预防减半。
根据病情可连续使用1-2次。
保护力14日。
【注意事项】1、注射:本品打开后应在24小时内用完,勿与活疫苗同时使用。
2、若有细菌混合感染,应配合抗生素同时使用。
【停药期】暂无规定【规格】50ml/瓶【包装】50ml/瓶×1瓶/盒×26盒/件【贮藏】2℃-8℃冷藏保存。
羊打小反刍的注意事项
有关羊反刍的问题,羊打小反刍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稀释后的疫苗必须在3小时内用完,接种疫苗前后10天内不能使用抗菌素,其它注意事项如下。
羊打小反刍的注意事项
1、疫苗经稀释后,必须在3小时内使用完,并且要避免阳光直射。
如果温度过高,应使用冷水浴保存。
2、接种疫苗前后10天内,严禁使用抗菌素以及磺胺类药物。
3、该疫苗只能用于接种健康的羊只,不能用于老、弱、病、残、孕羊。
如果给怀孕母羊接种,应做好保定工作,避免因保定不当引起流产。
4、不宜与其它疫苗联合使用,与其它疫苗的使用时间必须间隔10天以上。
5、疫苗在打开后,应尽快使用,最好在24小时内用完。
6、使用过的疫苗瓶,剩余的疫苗及接种用的注射器,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羊打小反刍的注射位置
羊小反刍疫疫苗的注射位置与具体药品有关,应根据说明书要求来使用。
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适宜注射位置会有所不同,部分羊小反刍疫疫苗为肌肉注射,部分羊小反刍疫疫苗为颈部皮下注射。
该病往往呈地方流行,该病爆发性流行后,会出现几年的缓和期,羊群一旦爆发此病,感染严重的羊的症状会出现眼睛发红、咳嗽、呼吸困难,随后体温降低,排出含有血液水样式的粪便,身体感觉明显的脱水现象,后期出现腹泻,严重消瘦,死亡率在70%-80%。
通过该病的发病地区初步可以得知,该病主要分布在全球比较贫困的地区,这对羊养殖业乃至畜牧业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说控制羊小反刍兽疫对于消除贫困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防疫方法:治疗时每吨饲料中添加羊全清2kg,连用5-7天,病发症状基本消失
预防时每吨饲料中添加羊全清1kg,连用3-5天,也可长期添加。
对于此类疫病的防控主要以预防为主,其预防措施主要以疫苗免疫为主,当前主要使用羊小反刍兽疫活疫苗,用灭菌生理盐水进行稀释,每只羊颈部肌肉注射1ml,免疫后抗体保护最长时间可达36 个月。
如果发现有羊感染此病,根据目前小反刍兽疫防控技术规范,不得进行治疗,需上报相关兽医部门,立即对感染动物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其次做好综合管理,对于新引进羊需经过一段时间隔离观察后方可混群饲养;对于粪便要进行堆积发酵处理之后才能运出粪场;病死羊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随意抛弃、出售或者食用;严格场内人员进出管理,保持圈舍清洁和通风,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在季节交替时节可在进行预防性投药,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羊疾病防疫要点及常见疫苗使用方法陈会全/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城郊办事处 137400摘 要:近年来,羊养殖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但是在养殖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羊疾病的防疫便是难点之一。
本文主要从羊疾病防疫的要点,和疫苗使用方法两个角度入手,就羊疾病的防疫问题进行探究,以期为助推羊疾病防疫的有效性建言献策。
关键词:羊疾病;防疫要点;疫苗注射羊疾病防疫是关乎羊能否健康生长和羊养殖收益的大事,针对羊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疾病流行问题,各养殖单位已经采取了一定的防疫措施,但受种种因素影响,防疫成效较为有限,加快对羊疾病防疫要点的研究势在必行。
1 羊疾病防疫要点分析1.1 设置健全的防疫制度 科学有效、健全完善的防疫制度是确保各项防疫事宜有效推进的先决保障,唯有进一步优化现行的防疫制度,方可以助推后续防疫措施的有序落实。
防疫是一项兼具繁复性和不稳定性的系统化工作,从养殖到买卖,从场内到场外,每一环节的措施都要逐一贯彻到位。
因此,需要设置兼具全面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羊防疫规划,并严格按规定执行各项防疫事宜,如设置严格的消毒流程,全面彻底地开展日常消毒工作,设置养殖人员行为条例,让养殖人员按规定做好日常工作等。
1.2 抓好疫苗的接种工作 疫苗接种是羊疾病防疫的重心所在,唯有严格抓好接种事宜,方能有效强化羊的机体免疫力和抗病性。
但为了进一步强化疫苗接种的有效性,需设置合理高效的免疫程序,掌握羊生长的实况信息,构建细致全面的疫苗接种规划,基于规划,在限定日期内及时接种;体质素养不佳的羊和本身携带母源抗体的羊不应进行接种,接种需结合羊的体质素养有针对性地安排。
1.3 强化综合性防疫事宜 具体来看,综合防疫一般基于以下三点进行:1.3.1 抓好日常的羊养殖事宜,在养殖过程中谨遵“自繁自养”的基本原则,如果要从其他的养殖场引种,需要把放置在特定的隔离检疫区域1~2d,确认无异常表现后,再混合养殖。
羊小反刍兽疫疫苗使用-羊全清
【商品名】羊全清
【主要成份】羊同源精制血清抗体
【性状】微红色或淡黄色液体,久置有少量沉淀
【药理作用】羊同源精制血清抗体系用羊痘、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羊黑疫、羔羊痢疾高度精致浓缩抗原接种于健康羊群,产生高效价抗体后,收集血清,采用酶切、透析、沉淀技术提取IgG Fab片段加保护剂制备而成。
本品注射后可快速被机体吸收(1个小时可达到最高血浓度),与病原体结合后能够迅速中和病毒彻底清除病原体对机体的危害,迅速控制羊场疫情;同时,诱导机体产生内源性干扰素,促进抗体形成,阻止病毒性细胞的复制,从而起到抗感染抗病毒杀菌的作用。
【产品特点】1、含有高效价,抗体效价效价均ㄒ1:512。
2、作用迅速,用药后30分钟起效,1小时达到血药高峰,体内维持时间长;
3. 具有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有效降低其他疾病的发生作用;
4. 可解毒、镇痛,清除氧化物,清除氧自由基对粘膜的损害,刺激细胞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
5. 采用先进的生物灭活技术,配合0.1微米过滤,杜绝所携外源病原;(绝无野毒感染)
6. 使用安全,有7-15天的免疫期,可做紧急预防。
【适应症】本品用于羊痘、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羊黑疫、羔羊痢疾的紧急预防和紧急治疗。
增强免疫力、中和病毒和细菌毒毒。
提高羊群抗病力,增强羊群体质。
【用法用量】肌肉注射:0.1ml/kg体重,1次/天,连用2天。
预防剂量减半或遵医嘱。
【停药期】暂无规定
【规格】20ml:1g
【包装】20ml/瓶×12瓶/盒×16盒/件【贮藏】避光,阴凉处常温可保存两年. 【执行标准】农业部《兽药质量标准》2013年版。
小反刍兽疫实为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其主要感染群体多为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
羊小反刍兽疫通常又被养殖户称作羊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利用空气、呼吸道作为传播途径,扩大其感染范围。
羊被感染后迅速发病,浮现体温升高、腹泻、肺炎等症状。
掌握羊小反刍兽疫的发作症状及深入探索预防措施,对地方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羊在受到小反刍兽疫病毒感染后,若未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不仅会导致其受疾病影响而生长发育迟缓,甚至病情还有可能浮现恶化,严重威胁生命。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羊小反刍兽疫的病因羊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1、病原羊小反刍兽疫的病原体为小反刍兽疫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麻疹病毒属,该病毒是有脂质包膜的单股负链 RNA 病毒,病毒粒子具有多形性,多数呈球状,具有囊膜。
在自然环境下,该病毒对外界的反抗力较弱,如在50℃温度下作用 th 就可被灭活,且在 pH 值小于4 的强酸和大于 11 的强碱条件下也能够失活‘1]。
病毒在冷冻状态下或者处于冷藏组织内可长期存活。
小反刍兽疫病毒对多种消毒剂都较为敏感,如乙醚、碘化物以及酚化物和碱类等消毒剂都能够将其彻底杀灭。
2、流行特点小反刍兽疫的流行和发生具有季节性特点,多发生在阴雨潮湿和寒冷干燥的季节,特殊是温度发生突变引起羊发生应激,可引起该病的暴发。
健康羊可通过直接接触患病羊或者隐性感染羊而被感染,也可通过接触被其污染的饲料、饮水、器具以及场地等发生间接感染。
感染途径以呼吸道的飞沫传染为主,也可通过消化道传播。
某些条件下,也可经由哺乳、精液、胚胎等传染。
3、临床症状根据病程长短可将该病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三种类型。
该病的潜伏期在 3~10 天,最长可达 21 天。
最急性型。
该型潜伏期较短,大约 2 天,以幼羊为主要侵害对象,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可至41~43℃,病羊精神委靡,食欲下降甚至废绝,眼角和口腔有黏液性分泌物流出。
随病程发展浮现腹泻症状,排出水样稀粪。
小反刍兽疫活疫苗(Clone 9株)本品系用小反刍兽疫弱毒Clone9株接种Vero细胞,收获细胞培养物,加适宜稳定剂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
用于预防羊的小反刍兽疫。
【性状】乳白色或淡黄色海绵状疏松团块,易与瓶壁脱离,加稀释液后迅速溶解。
【无菌检验】按现行《中国兽药典》附录3306进行检验,应无菌生长。
【支原体检验】按现行《中国兽药典》附录3308进行检验,应无支原体生长。
【鉴别检验】按瓶签注明头份将疫苗用无血清MEM细胞培养液稀释成2头份/ml,加入等体积小反刍兽疫阳性血清,病毒对照管加入等体积无血清MEM细胞培养液,在37℃下作用1小时后接种96孔细胞培养板,病毒中和液和病毒对照液各接种5孔,每孔0.1ml,同时设立不接毒细胞对照5孔,所有孔均加入浓度为20~30万/ml Vero细胞悬液0.1ml,置37℃、5%CO2培养箱培养6日,期间每日观察细胞病变,病毒对照孔均应出现细胞融合等典型细胞病变,中和组及不接毒细胞对照孔均不得出现细胞病变。
【外源病毒检验】按附录3305进行检验,应无外源病毒污染。
【病毒含量测定】按瓶签注明头份用无血清MEM细胞培养液稀释成1头份/ml,再作10倍系列稀释,取10-2、10-3、10-4、10-5四个稀释度,接种96孔细胞培养板,每个稀释度接种5孔,每孔0.1ml,每孔再加入浓度为20~30万/ml的Vero细胞悬液0.1ml,同时设立正常细胞对照,37℃、5%CO2培养箱培养6日,期间每日观察细胞病变,根据出现细胞病变的孔数,按 Reed-Muench法计算TCID50,每头份的病毒含量应不低于103.0TCID50。
【安全检验】(1)用豚鼠检验将疫苗按瓶签注明头份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成含100头份/ml,选取体重为200~250g豚鼠6只,肌肉注射2只,每只0.5ml;腹腔注射2只,每只0.5ml;2只不接种,作为对照。
逐日观察14日,所有动物均应健活。
(2)用小鼠检验将疫苗按瓶签注明头份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成含100头份/ml,用体重为18~22g小白鼠10只,其中腹腔注射6只,每只0.lml;4只不接种,作为对照。
畜禽防治X 1002019年8月·下羊防疫常用疫苗的使用方法米依尔古丽·巴拉克(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齐巴尔镇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 阿勒泰 836700)摘 要 现阶段,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羊肉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着羊养殖业的发展,同时疫病的发生几率也越来越高,如不及时的做好防疫工作,将会严重影响着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疫苗作为羊病防疫的重要方法,确保其合理应用能够达到最佳的防疫效果,降低发病几率,保障羊群健康生长。
基于此,本文着重探讨了羊病防疫中常用疫苗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 羊病;防疫;疫苗;使用方法;研究分析羊在生长的过程当中,往往会感染一系列的疾病,例如:口蹄疫、羊痘等等,严重危害着羊群健康生长。
为了降低发病几率,养殖户认真做好疫苗防疫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羊病防疫要求分析羊在生长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系列疾病的困扰,不仅影响着羊群健康生长,而且对于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
然而通过做好疫病防疫工作,能够有效降低疫病的发生几率,降低给养殖户所带来的损失,保障羊群健康繁衍发展。
而疫苗免疫作为羊病防疫最基础,同时也是最关键的一项工作,不仅防疫成本较低,而且防疫效果极佳,因此养殖户必须要充分的重视起对疫苗的使用。
在实际的防疫过程当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1 根据科学的防疫制度开展防疫工作羊病防疫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防疫制度的大力支撑,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防疫制度,才能够更好的保障防疫工作的安全有序进行。
现阶段,以往传统的防疫制度所存在的弊端日益突出,因此有必要做好创新优化工作,将防疫工作落实到羊养殖全过程,从出生到最终的销售,严格按照防疫制度来展开防疫工作,确保防疫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
现阶段,我们发现很多养殖户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起该项工作,大多是在羊发病之后才会进行控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来展开防疫工作,导致羊病发病几率依然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山羊和绵羊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预防、控制和扑灭小反刍兽疫,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小反刍兽疫的诊断、报告、处置、预防与控制等技术措施。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与小反刍兽疫防治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依据该病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诊断结果做出综合判定。
2.1 流行病学2.1.1 传染源发病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
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也是传染源。
2.1.2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感染途径以呼吸道为主。
2.1.3 易感动物山羊和绵羊是该病的自然宿主,山羊比绵羊更易感,临床症状更严重。
岩羊、野山羊、盘羊、鬣羊、瞪羚羊、长角大羚羊、亚洲水牛、骆驼等可感染发病。
白尾鹿在实验条件下表现为亚临床感染或严重发病,能产生抗体。
牛呈亚临床感染,并能产生抗体。
2.1.4 潜伏期一般为4~6天,最长可达21天。
2.1.5 发病率和病死率易感羊群发病率通常达60%以上,病死率可达50%以上。
2.1.6 季节性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雨季节和干燥寒冷季节多发。
2.2 临床症状山羊临床症状比较典型,绵羊临床症状一般较轻微。
2.2.1 突然发热,第2~3天体温可达40~42℃。
发热持续3天左右,病羊死亡多集中在发热后期。
2.2.2 病初有水样鼻液,此后大量的粘脓性卡他样鼻液,阻塞鼻孔造成呼吸困难。
鼻内膜发生坏死。
眼流分泌物,遮住眼睑,出现眼结膜炎。
2.2.3 发热症状出现后,病羊口腔内膜轻度充血,继而出现糜烂。
初期多在下齿龈周围出现小面积坏死,严重病例迅速扩展到齿垫、硬腭、颊和颊乳头以及舌,坏死组织脱落形成不规则的浅糜烂斑。
羊防疫要点及常见疫苗的使用方法作者:韦天干来源:《兽医导刊》 2018年第1期羊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畜牧品种,在现代畜牧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最近几年当中羊养殖在畜牧业中所占据的比例不断提升,为广大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但是在羊养殖过程当中如果一旦发生疫病则必然会严重影响到羊的生存与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基于此种情况,在本文当中笔者对羊养殖过程中的防疫要点与常见疫苗的使用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与研究。
一、羊防疫的具体要求羊防疫对于羊养殖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养殖过程中羊出现疫病问题,不仅会导致相当一部分羊的死亡,还可能引起疫病的传染从而导致不可估计的经济财产损失,更严重的是还会导致羊的后代繁殖受到影响,使羊养殖发展停滞不前。
如何帮助养殖户更好地使羊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羊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疫病问题能够更好的进行处理,笔者结合相关养殖技术防疫创新技术对现阶段羊防疫的具体要求进行了以下总结。
1. 根据科学的防疫制度开展防疫工作。
科学化制度的实施是羊防疫工作基本的保障,只有确保制度的科学完善才能展开后续的羊养殖工作。
科学的防疫制度不同于只注重于疫苗注射的传统防疫制度,它属于一种复杂的系统化工程,贯彻羊的出生到销售整个养殖流程当中,对羊养殖过程中的每一步措施都策划到位。
现阶段养殖户养殖羊的过程中,由于只注重羊发病之后的控制工作,忽视了将要出现疫病的特征条件导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羊防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科学的防疫制度明确羊的防疫标准和实施细则,对防疫工作的开展提前做好准备,从源头上对养殖开展防疫工作,如建立独立的羊羔舍、定期对羊舍进行消毒、对出现疫病的羊及时隔离等。
因此,只有将科学的防疫制度完善地落实到养殖羊的过程中才能做好羊的防疫工作。
2. 合理展开接种疫苗工作。
疫苗的接种是防疫过程中最根本的内容,只有将疫苗的接种工作实施到位才能够提高羊机体免疫能力、降低羊感病的风险。
接种疫苗需要借助科学的免疫程序,不同生长周期的羊需要接种不同种类的疫苗,羊的生长情况以及养殖条件的环境对疫苗的接种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羊小反刍兽疫疫苗
羊小反刍兽疫疫苗,口腔和鼻腔黏膜糜烂坏死;支气管肺炎,肺尖肺炎;可见坏死性或出血性肠炎,盲肠、结肠近端和直肠出现特征性条状充血、出血,呈斑马状条纹;可见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脾脏肿大并可出现坏死病变;组织学上可见肺部组织出现多核巨细胞以及细胞内嗜酸性包含体。
【商品名】羊专用免疫球蛋白(精致五联)(美国瑞普斯)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微黄色的澄明液体
【主要成分】精制血清免疫球蛋白(IGg)
【药理作用】牛同源精制高效免疫球蛋白是用高度纯化抗原免疫健康青年牛后,经检测ELISA实验免疫效价合格后,经采取血液,分离血清,利用盐析、酶切、沉淀、离心、超滤纯化、Co60灭菌、杀毒等生物分离技术从高免牛血清中分离,得到的精致高效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能够有效的治疗和控制牛肺疫、牛流行性腹泻、口蹄疫、牛流行性热、牛出血性败血症等病毒性、细菌性疾病及混合感染性疾病,提高动物群免疫力,增强体质。
【适应症】用于预防和治疗长期咳喘、反复高烧、呼吸困难、流鼻涕、烂肺、肺部有明显化脓灶、有大小不等白色脓包、肺与胸腔粘连久治不愈后心肺衰竭死亡。
口蹄疫、心肌炎、口鼻足部水泡病引起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大量流口水,口腔内或舌面发生水泡溃疡,趾间及蹄冠出现溃烂。
羊小反刍兽疫引起的口炎、腹泻、肺炎。
消化道粘膜糜烂,溃疡,脱落,出血性炎症,白细胞下降,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
也可用于羊痘、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羊黑疫、羔羊痢疾的紧急预防和紧急治疗。
该病易形成持续性感染,引起免疫抑制。
【用法用量】肌肉注射,每500kg注射本品50ml,预防减半。
根据病情可连续使用1-2次。
保护力14日。
【注意事项】
1、注射:本品打开后应在24小时内用完,勿与活疫苗同时使用。
2、若有细菌混合感染,应配合抗生素同时使用。
【停药期】暂无规定
【规格】50ml/瓶
【包装】50ml/瓶×1瓶/盒×26盒/件
【贮藏】2℃-8℃冷藏保存。
【有效期】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