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如何立意
- 格式:ppt
- 大小:310.50 KB
- 文档页数:17
作文要有好的立意作文立意的三个技巧一是立意要在下笔前。
就是在写文章之前,先要确立好主题再动笔。
许多名著名篇都是先有了立意。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本人未到场,只是为了帮助朋友,凭借一封书信,揣摩着朋友的意愿,立下了宏大的人生主题,写下了千古名篇。
而立意在文尾准确地表达出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名句。
有了这样的名句,一篇写景文章立马成为激励人生的传世名篇。
二是立意要有大主题。
写作文往往感觉是材料很多,但往往以不知该怎样去写。
其实好的作文主题都深藏在材料里。
占有材料后,除了横向思考以外,更要在纵向上下功夫。
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找出反映事物本质的内涵,并把道理分析明白讲清楚,只要这样如实写出来就能成为文章的大主题。
比如文学大家朱自清写的《背影》取材生活事一点极小的事,但是由于内涵了父亲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表达了父辈对子辈深沉的爱这一千古不变的伟大主题,而成为经典。
三是立意要能推陈出新。
清代郑板桥写过一句诗:领异标新二月花。
意思是说,写文章要象二月的春花一样,标新立异。
英国大文学家王尔德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第一个把女子比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女子比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女子比作花的就是蠢才了。
直白地说就是:不能老说别人说过的话,不能人云亦云。
要我说我话,我讲我言,我就是不一样的我。
《红楼梦》这部经典文学其间不仅有白话、有俗话,更有许多的诗与词,都是我说我话,话即人,文即人,从而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普通立意的作文怎么写高分1. 清晰的结构开头引人入胜:可以使用一个有趣的故事、引用一句名言、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等方式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点明主题。
中间逻辑连贯:通过合理的段落划分,每个段落围绕一个中心观点展开论述。
使用过渡词和句子来连接段落,使文章的逻辑流畅。
2. 丰富的内容具体事例支撑:在论述观点时,结合具体、真实、生动的事例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这些事例可以是个人经历、历史事件、社会现象等。
细节描写增色:通过对人物、环境、事件等的细节描写,让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多角度论证: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论证观点,展现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3. 生动的语言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精准的词汇:选择恰当、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词汇,避免使用过于平淡和笼统的词语。
灵活的句式:长短句结合,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交替使用,使文章的语言富有变化。
4. 深刻的思考挖掘本质:不只是表面地阐述现象,要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原因,展现出对事物的深刻理解。
独特见解:在普通立意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让文章与众不同。
5. 认真的修改检查语法错误:确保文章没有错别字、语病和标点使用不当的问题。
优化表述:对不够清晰、流畅或生动的句子进行修改和完善。
下面以“坚持就是胜利”这一普通立意为例,为您提供一篇作文示例:《坚持铸就辉煌》梅花若不经过彻骨的寒冷,又何来满园扑鼻香?钢铁若不经过烈火的锻造,又何来无比的坚硬?河蚌若不经过沙粒的磨炼,又何来晶莹的珍珠?这一切无一不告诉我们: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是一种信念。
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有坚定的信念作为支撑。
只有坚信自己能够成功,我们才能够在遇到挫折时不轻易放弃。
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
但他始终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找到合适的灯丝,最终成功发明了电灯,为人类带来了光明。
居里夫人为了提炼镭,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从数吨铀矿残渣中提炼出了 0.1 克镭。
作文立意的三个方法教你写作文如何立意作文“意”为先。
“意”即立意,也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明确写作目的。
文章是表情达意的,无论写什么文章,都要考虑写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而材料的选择,思想感情的表达都要围绕一个中心,因此,根据作文要求,审准题,立好意就显得尤为重要。
1、只有一个中心。
文章一般只能有一个中心,不能在行文当中出现中心多变、话题转移的毛病。
对于记叙文而言,不论是写一件事还是几件事,所有材料都是为突出一个中心服务的。
如有的同学写《我的一家》,一会儿写家庭和睦,父母对我们的关心,一会儿又写到爸爸有许多业余爱好,爱钓鱼爱下棋,到文末又写到爷爷很勤劳,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了,在乡下还坚持下地犁田。
这位同学写的都是家庭生活,但是所选材料没有用来突出一个中心。
对于议论文而言也是如此,比如写《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一位同学在写作时,列举了古今中外不少名人历经失败而不放弃,最终获得成功的事例,来印证“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他写着写着,又写道“当然,也有许许多的人经历千辛万苦,却最终一事无成,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对待失败……”这样写下去,显然又进入了另一个话题。
2、立意要鲜明。
作者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欣赏什么,不喜欢什么;高兴还是痛苦,都要通过材料和语言鲜明地表达出来,不能似是而非,或者这亦可那亦对,立场不鲜明。
比如写《请足下留情》,本意是要写爱护自然,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可有的同学在批评有些不注重文明礼貌的行为之后,又写道“小草的力量是何其大呀,就算是一块巨石也挡不住小草生长的信念;就算有再多的脚来践踏,一场春雨过后,小草仍然直立起了腰身。
”这样写,对不文明行为的批判就弱化了。
有的同学在写《同学们,请远离网络》时,本意要分析不健康的网络对青少年身心的危害,呼吁同学们自觉离开网络。
小作者却用较多的篇幅去写网络对于交友是有好处的,这样也偏离了本意。
3、立意要深刻。
也就是说立意要有一定深度,要能给人以思索,不能浮在表面,也不能就事论事。
作文立意五法
一、小中见大,立意显真情:我们要透过表面去观察事情的本质。
有时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可能就是一个典型。
透过一声轻语、一次微笑,表达蕴涵在其中的丰富情感,这样可以让文章变得更生动、更吸引人。
二、角度标新,立意求新颖:我们要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去打开思路。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来展开话题,才能让人眼前一亮,达到推陈出新,高人一筹的效果
三、欲扬先仰,立意求波澜:我们要将文章写得波澜起伏。
要赞扬一个人或者事物,不直接赞扬,一开始反而从对它的不良印象写起,先“抑”,再“扬”。
这样的曲折的写法,既避免了枯燥的平铺直叙,又使情节有波折,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四、以实写虚,立意求具体:爸爸妈妈无言的爱,我们突然从中得到了感悟,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何传达给读者呢?要化抽象为具体,使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等,从身边细节人手,以实写虚,这样文章才会更有感染力,更加触动人心。
五、画龙点睛,立意显深刻:在文章关键处,以简要的句子点明写作主旨,突出文章中心思想,这种手法,称作“画龙点睛”。
运用“画龙点睛”,不仅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更能增加文章深度,增添文章意蕴,提升文章层次。
作文立意的三个方法教你写作文如何立意作文“意”为先。
“意”即立意,也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明确写作目的。
文章是表情达意的,无论写什么文章,都要考虑写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而材料的选择,思想感情的表达都要围绕一个中心,因此,根据作文要求,审准题,立好意就显得尤为重要。
1、只有一个中心。
文章一般只能有一个中心,不能在行文当中出现中心多变、话题转移的毛病。
对于记叙文而言,不论是写一件事还是几件事,所有材料都是为突出一个中心服务的。
如有的同学写《我的一家》,一会儿写家庭和睦,父母对我们的关心,一会儿又写到爸爸有许多业余爱好,爱钓鱼爱下棋,到文末又写到爷爷很勤劳,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了,在乡下还坚持下地犁田。
这位同学写的都是家庭生活,但是所选材料没有用来突出一个中心。
对于议论文而言也是如此,比如写《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一位同学在写作时,列举了古今中外不少名人历经失败而不放弃,最终获得成功的事例,来印证“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他写着写着,又写道“当然,也有许许多的人经历千辛万苦,却最终一事无成,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对待失败……”这样写下去,显然又进入了另一个话题。
2、立意要鲜明。
作者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欣赏什么,不喜欢什么;高兴还是痛苦,都要通过材料和语言鲜明地表达出来,不能似是而非,或者这亦可那亦对,立场不鲜明。
比如写《请足下留情》,本意是要写爱护自然,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可有的同学在批评有些不注重文明礼貌的行为之后,又写道“小草的力量是何其大呀,就算是一块巨石也挡不住小草生长的信念;就算有再多的脚来践踏,一场春雨过后,小草仍然直立起了腰身。
”这样写,对不文明行为的批判就弱化了。
有的同学在写《同学们,请远离网络》时,本意要分析不健康的网络对青少年身心的危害,呼吁同学们自觉离开网络。
小作者却用较多的篇幅去写网络对于交友是有好处的,这样也偏离了本意。
3、立意要深刻。
也就是说立意要有一定深度,要能给人以思索,不能浮在表面,也不能就事论事。
作文立意要做到以下四点:一、立意要正确健康首先作文所确立的中心思想要符合文题的要求。
其次,文章所确立的中心思想要是正确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应给读者树立一个榜样,确定一个目标,或者让读者从中吸取某种经验教训,使读者受到启发,受到感染,给读者以巨大的鼓舞。
二、立意要明确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你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有明确的态度。
确立文章的主题时不能贪多求全,不能搞“多主题”,如果这也想说、那也想说,就不能突出重点,文章的主题就会不集中。
在确立了中心之后,应选择不同层次的材料,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中心,对所选择的材料一定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不能随心所欲,想到那儿说那儿。
浙江杭州的蔡建同学给我寄来了他的一篇日记,讲述了他奶奶的一件趣事:奶奶不识字,更不会写字,每天哪些人往家里打了电话,奶奶都记得很清楚。
原来,奶奶有一个小本子,上面画了许多奇怪的图形,画一个羊头,就是“老杨”打来电话;画三条流动的水波,就是“小刘”来过电话。
看着这些奇怪的图画,“我”肚子都笑疼了。
蔡建的老师看过习作,让他再琢磨琢磨怎样让习作的立意更深刻。
蔡建同学,这件趣事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写作素材,你能敏锐地捕捉到,说明你是一个有心人。
老师说你的习作立意不深,也很有道理。
文章立意深刻与否,与我们的思想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谓“意”,就是指文章所要表达出来的基本思想。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
那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做有心人,遇事还要学着尽可能地深入地想一想,寻找事情背后蕴涵着的耐人寻味的东西。
就拿你记叙的这件趣事来说吧,如果你不仅仅只是“把肚子都笑疼了”,还能问问自己,奶奶为什么要画图记事?是她为了弥补不识字、不会写字的缺陷。
那她为什么没有文化呢?是因为那个特殊的时代,是因为当时家庭条件的限制,还是自身的原因呢?和奶奶相比,我们所处的时代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巨变?从这件事中,能得到什么启示?这样,一步步深入地思考。
作文审题立意6个方法解析一、由物及人法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
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二、明确褒贬法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一】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
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
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
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
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
”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
作文立意的诀窍写作文要如何立意1、什么是立意?立意,是指作者确立文章的主题(或称主旨、中心思想、中心论点),主题是统帅文章的“纲”。
2、立意的要求(1)立意要正确正确,就是指确立的主题健康、有意义,符合客观实际,能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能给人以教育和启发。
(2)立意要集中集中,就是说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
中心只有高度集中,文章才能打动读者的心,在读者头脑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3)立意要新颖新颖,就是不落俗套,有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思考角度,不人云亦云。
(4)立意要深刻深刻,就是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独到的见解。
这种感受和见解,是从生活中挖掘出来的。
3、怎样提升文章的立意(1)写出真情。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话……”强调的就是作文要讲究真实,“真实”是作文的生命。
但作文仅做到真实还不够,还要有情感。
如朱自清的《背影》,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尤其感人,写出了父亲在艰难日子里对儿子的一片关切之情,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如果朱自清不是深爱着自己的父亲,又怎么能写出这种情感呢?写作文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胡编乱造。
(2)化实为虚。
借助于虚拟的形象,可以迅速打开思路。
如“家园”,理解为家乡固然可以,但从“精神家园”的角度去理解,内涵就比较丰富:伦理道德、文明修养、亲情友情、文学艺术等,这样一来,思路得到拓展,立意层次也得到提高。
(3)联想想象。
可以由此及彼,由小到大。
由物到人,由个人及社会。
如“处处留心皆学问”,有一位学生从竹联想到人,由竹笔直、空心的特点,联想到做人要虚怀若谷、正直朴素,立意自然高人一筹。
(4)以小见大。
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通过小事情反映深刻的主题。
如莫怀戚的《散步》,看似朴素简单通常的散步,作者却写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从《散步》中我们读出了生命、和谐、责任和希望……(5)借助景物。
借助景物描写,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有利于更好的抒发情感。
如冰心的《谈生命》,借“一江春水”的东流和“一棵小树”的成长,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悟,既有形象性,又有哲理性。
记叙类文章如何立意
2.确定立意和主题:在选择故事之后,你需要确定你的文章想要传达的立意和主题。
立意是你想要通过这个故事告诉读者的关键信息或思想。
主题是你想要在整篇文章中探讨的核心议题。
例如,你的立意可以是“希望”,而主题可以是“战胜自己的困难”。
3.调整结构和顺序:记叙类文章的结构可以有多种方式,但一般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
在写作时,你可以根据故事的逻辑和情节来决定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
确保内容的顺序和逻辑清晰,让读者能够一步步地跟随故事的发展。
4.运用描写和抒情:记叙类文章需要运用丰富的描写技巧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场景、情绪和人物。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情来加深读者对故事的共鸣和理解。
记叙类文章可以融入感官描写、心理描写、对话等元素,使文章更加生动和有力。
5.思考智慧和启示:好的记叙类文章应该给读者以思考和启示。
在故事的结尾部分,你可以总结出故事中的智慧和启示,使读者得到一种深层次的启迪。
例如,故事中的主人公通过努力战胜了困难,你可以得到一个智慧:“只有不屈不挠、努力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6.修改和润色:完成第一稿之后,你需要进行修改和润色。
检查文章的结构是否合理、逻辑是否清晰、表达是否准确。
注意修正语法错误、使用更生动的词汇和修饰句子的流畅度和协调性。
多次修改和润色有助于提升文章的质量和可读性。
作文立意的方法怎样去立意,对于一篇文章的写作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要科学`正确地立意,须选择正确`恰当的立意方法,这样才能使文章达到高境界。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立意方法。
一、以小见大突出中心法所谓“以小见大”就是从比较大的政治`思想`社会背景中,选取最能反映事物或问题本质的某一个侧面作为突破口。
作者选定这个“点”后,不能忘了整体`全局,要从这个典型的局部`侧面开掘`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涵义,引伸出含义深广的主旨。
从小处入手来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这种方法在作文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有些同学面对作文不知如何下笔,觉得自己的生活范围窄小,生活单调,遇不上什么大事,没有什么有意义的东西可写。
诚然,中学生阅历不深,见识不广,在现实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一些普通人,如父母`邻居`朋友`老师`同学等人。
遇到的也都是一些小事,如读书`考试`上学`放假等。
但是,只要你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创作的源泉恰是来自这些平凡的生活之中。
常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音容笑貌,都会触动你的情感,影响你的思想与生活。
只根本用不着去闭门造车`抄袭他人或作无病呻吟。
深刻的主题正是在身边的这些凡人小事中体要你勤于采集,勤于思考,勤于练笔,你就会发现,你要写`可以写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现出来的。
因此在选材时就要以敏锐的目光抓住那些看似平淡`平常,然而却寓意深刻,韵味无穷,具有一叶知秋色`一斑窥全的小事,从小处着笔,来揭示社会的普通规律与深刻哲理。
正如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所说: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
二、逆向思考独出机杼法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大家都是以其独特的逆向思维,使作品的立意不俗,文章常新。
如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一反古人悲秋叹秋之情,写出了昂扬向上,催人奋进的咏秋名作《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古人常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叹息,而叶剑英元帅却写道:“老夫当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作文立意的方法和技巧1.明题依体凸中心。
首先要正确理解题意:其次依据文体明了中心。
以写记叙文为例,可抓住记叙的线索,诸如景、物、人、事、思想感情等,这是做到立意明确的先决条件:二要精心选择能表达文章中心的材料,如果材料与文章的中心联系不紧,就影响中心的明确;三是在文章的关键地方,用一两句话进行议论或抒情,揭示文章的主旨,使整篇文章宛如画龙点睛般活脱起来。
2.化大为小炼主旨。
仅以话题作文为例,我们可在析题的基础上,化大为小,把思维引向深入,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口拟题立意。
如对话题“处处留心皆学问”,有一位考生从茶壶泡茶久了,里面长了“垢”,可泡出的茶却一天比一天香的现象入手,进行深度思考,最后明白了“只有积年累月长出茶垢的壶,才能泡出清香爽口的好茶来”的道理。
在具体而生动的记叙中,突出了“处处留心皆学问”的话题要旨。
经过这样的“炼旨”,立意就自然高人一等了。
3.平中见奇出新意。
常见的方法有:⑴“旧瓶装新酒”。
针对人们习惯了的事物、思想、理念,从新的角度提出新的看法和见解。
⑵“反弹琵琶”。
运用逆向思维,从反面提出自己与传统和世俗相悖的观点,以新眼光、新观念来分析事物,评价事物。
⑶聚焦时代。
针对社会现实,关注时代热点,比如对救助弱势群体的看法,对环境污染的看法等,把自己对材料的独特体验、见解、评价等纳入文中。
4.三思而行求深透。
立意求深要求作者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在表面上,要努力发掘出事物内在的思想内容,要把有关材料放在一定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挖掘它的社会意义,要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提炼出深刻的主题。
三、立意的角度考虑:[作文例题] 阅读下面一则故事,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有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
立意明确作文立意明确之法作为写作的关键要素之一,立意明确是一篇作文成功与否的重要判断标准。
一个明确的立意可以让读者迅速理解作文的中心思想,同时也能够使得文章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那么,如何使作文的立意更加明确呢?本文将探讨几种方法。
第一,准确定位主题。
作文的主题应该是明确的,即明确表达文中所要讨论的核心观点或问题。
在写作前,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信息。
例如,如果题目是“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我们应该确保在作文中突出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影响,避免偏离主题。
第二,确保论点有力。
每篇作文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论点,即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或主张。
论点应当简明扼要,同时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在阐述论点时,可以通过列举具体事例、引用专家观点、引发读者共鸣等方式加强说服力。
例如,如果我们要写一篇关于“素食主义”的作文,我们可以通过援引环保组织的报告数据以及提供健康饮食建议等方式来支持自己的论点。
第三,清晰的篇章结构。
一篇作文应该具备清晰的篇章结构,其中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
引言部分应该包含背景信息和引入主题的目的,正文部分则应该详细阐述立意和论点,并给出相关的分析和论证。
结尾部分则应该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强调立意的重要性。
通过合理分段、过渡句和衔接词语的运用,可以使得作文篇章结构更为清晰,立意更加明确。
第四,用例子和细节支持论点。
一个明确的立意需要用具体的例子和细节进行支持。
通过描绘实际的情景和生动的形象,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意图。
例如,如果我们要描述“勤俭节约”的好处,我们可以通过列举一个节俭家庭的生活习惯和储蓄经验来支持自己的立意。
最后,反复修改和润色。
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修改和润色文章以达到立意更加明确的目的。
在修改过程中,我们可以从整体和细节两个层面入手,检查文中是否存在无关信息或叙述不清的情况,并对其进行删除或者修正。
总之,立意明确是一篇作文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文的立意技巧作文如何立意深刻1、由现象而本质,层层挖掘求深刻一个写作者,若能够不为表象所迷惑,进而能够透过现象深入问题本质,便有希望步入事物的核心地带,其文章的思想、观点便会给人以启迪。
凡是写文章立意,最先想到的意思,大概是陈旧的一般化的思想,作者要清除不用;进一步想到的意思,可以说是比较纯正的思想了,但还算不上有创见,也要停止这个思路;再进一步,第三次想到的才是精彩独到的见解,这时才算确立了一个深刻的立意。
考场写作是和自己较劲的事,肯于挖掘,肯于联想,肯于比较,才可能找到高人一筹的思维方向,才可能诞生一篇思想深刻之作。
2、由生活而哲理,反复品味求深刻很多作家都表达过同一个观点:世间并非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是的,很多看似无甚诗意的生活琐事中都蕴含着令人感动的珍宝。
作家腕下非凡的功力告诉我们:许多生活现象中都有值得挖掘的东西,无论成功、失败,欢喜、悲伤,光荣、屈辱,每一种生活体验都值得我们珍视。
对寻常的生活小事深入感悟,品味出特有的哲理,是考场作文寓有深意的又一妙招。
3、由原因而结果,超前预见求深刻一般来说,近在眼前的人、事“是什么样子”,大家都能看得到,如果我们的文章仅仅为了说明尽人皆知的现实情况,立意也不过如此。
而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照此发展下去会出现怎样的结果?”等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才是考场作文深意之所在。
无论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或揭示事物发展的结果,均可展现作者非凡的认识能力。
4、由一面而多面,理性思辨求深刻一位成熟的写作者常常能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对问题做出思考与判断,使自己的认识不绝对化。
考场作文,最为实用的便是以“一分为二”的观念来分析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那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
考虑周全,观点辩证,同样是思想深刻的表现。
5、由相信而怀疑,步步探寻求深新前辈学问家曾说过类似的话:交朋友要真诚,将心比心,在疑心之处不疑;而做学问要多提问,敢于打破常规,在不疑之处生疑。
怎样写好作文系列之文章立意四要点标签: 立意分类:怎样写好作文一篇文章,离不开中心思想,总有一个你想表达的意思,这个意思,就是文章的中心,文章的灵魂,这就是文章的立意,只有好的立意,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才能更有价值,也才会算得上一篇佳作。
那么在写作文时,怎样来立意呢?立意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一。
文章立意要正确,什么是正确,就是符合大众的思想意识,不能搞非主流,必须适应社会主主流思想正确的立意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则。
二。
文章的立意要做到专一,“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人愚。
”这就是说我们在写文章时不论遇到多么复杂的事情,也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主旨不能分散,不能一会儿这个,一会儿那个,既想说明这个问题,又想阐述那个观点,这样东一下,西一下,必然会立意不明确,影响作文效果。
我们在写作时想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面面俱到肯定是写不好的,也是写不到位的,我们倒不好啊集中精力,集中笔墨表现一个主题,所谓“贪多嚼不烂”就是这个意思,如果实在要写多件事情,我们也不能有多个观点,只能是紧贴中心思想来行文做到目标始终如一,着力于将材料与中心思想完美的结合,将材料蕴涵的力量全部指向中心思想,所以我们在立意时不能散,要做到专一。
三。
文章的立意要新颖、独特。
写文章时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能见人写什么,自己就写什么,总是跟在别人后面,新颖、独特作文创新的核心。
如何才能做到立意新呢?这就要求我们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常理出牌,逆向思维,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常态思维,避免写他人所写的。
要写别人没有写过来。
如果能从这出发,即使同一写作对象,也能找到不同的出发点,写出别具一格的文章。
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一定要从多角度切入,打破思维的定式,避“俗”求“异”,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写人之所未写,就能在五颜六色的天空里构筑属于你的最美的彩虹。
四。
文章立意要深刻,不能肤浅。
就是说我们立意时不能只看表面,要透过表面的东西看出事物的本质。
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写作文怎样进行立意才高分?看看下面:怎样进行立意【1】审清题目以后,就要考虑写什么或表现什么。
这个考虑的过程就是立意的过程。
“意”指的是文章的宗旨、大意。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基本思想、主要内容。
立意在写作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是写作的核心,下笔前立好了意,就好像打仗有了统率,行船有了舵手。
文章的结构,材料的取舍,布局的安排,表现手法的确立,词语的选择都要围绕事先立的中心通盘考虑。
有些同学写作文前没有立意,写作文时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缺乏一条贯穿全文的红线,全篇文章像一盘散沙,文章里说了些什么,连他自己也不清楚。
这样,怎能写出好文章来呢?立意是一种方法、技巧的问题,更是思想认识水平的问题。
因此,要想立好意,平时就要多进行思维锻炼,增加阅历,丰富知识,动笔写作前要深思熟虑,切不可草率行事。
立意的要求应明确、深刻、新颖。
1、明确,要对问题有一个肯定的答复明确就是有一个鲜明的观点和态度,不可一会儿说东,一会儿道西。
一会儿赞同,一会儿反对,让读者摸不着头脑。
2、深刻,要站得高看得远,能给人以启迪。
要善于从细小的问题中发现深刻的道理,提示出不平凡的内涵来。
3、新颖,不要重复别人用过的东西,以独特的角度去表现自己特有的思想、体会写作中要善于大题小作,宽题窄作,善于运用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思维。
变换角度,贴近生活,针对现实,写出新鲜别致、有意义的文章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作文该如何立意【2】①以小见大:所谓的以小见大,就是通过小事,反映出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时代面貌。
也就是说,用一个小的立意,扣住一个大的主题。
由于孩子们受年龄和活动范围的限制,亲身经历或亲眼看到的重大事件是很有限的,生活圈子里都是些寻常小事。
我们的文章要反映时代面貌,反映大的主题,必须学会小中见大这种立意方法。
如: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春蕾杯”作文大赛中,高年级组的一个作文题目《变化》,有不少学生着眼点很大,写国家的变化、写城市的变化、写农村的变化……立意过大,不好掌控,容易说空话、大话,而有的同学立意就很小,只写《爸爸眼镜的变化》、《铅笔盒的变化》、《儿时游戏的变化》等,小中见大,把祖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写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