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填塞正式版知识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402.50 KB
- 文档页数:15
心脏压塞及穿刺病人健康教育心脏压塞又称心包填塞,当心包腔内液体增多时称为心包积液,有急、慢性之分。
急性心包积液时,心包腔内急速大量渗液或出血,使心包腔内压力明显上升,限制心脏的扩张导致全身循环衰竭,可迅速进展至休克并危及生命的病理生理变化,称为急性心脏压塞。
慢性心包积液时,由于心包周围的渗液为一缓慢增加的过程,因而给心脏一定的代偿时间,使有的患者在积液量到达200OnII以上时才会出现临床症状。
【疾病特点】1.病理过程心包积液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取决于心包积液的绝对量、增加速度及心包本身的物理特性。
当液体聚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心包腔内压力增加,限制心脏的扩张,妨碍心室舒张期血液充盈,出现心排血量迅速下降,动脉血压下降,周围组织灌注不足,循环衰竭而产生休克。
伴随心包腔内压力增加使静脉血液回流到右心困难,致使体循环静脉压和肺静脉压增高,出现体循环淤血征。
2.发病特点急性和慢性心脏压塞大部分临床表现与心包腔内液体聚积引起心包压力升高而产生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有直接关系。
(1)急性心脏压塞:即使心包积液总量在25OmI以下,也可引起急性心脏压塞,表现为心排量下降、心动过速、发给、呼吸困难、Beck三联症(静脉压升高、动脉压下降及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产生休克。
休克伴奇脉是主要症状和体征。
(2)慢性心脏压塞:心包腔内液体增长缓慢,心包随之伸展,当心包扩张到一定程度后,液体继续增长,则产生心脏压塞的表现。
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发给,血压降低,脉压缩小、奇脉、颈静脉怒张,心界明显向两侧扩大,外形呈烧瓶样且随体位变化而变化,心音低钝,肝大、腹水、水肿等。
3.诊断与治疗发生急性心脏压塞时,心包穿刺抽液或心包切开术是解除压迫症状的有效措施,使心包腔内压力下降。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包积液的可靠方法,选择舒张期心包积液液平面下21Cm为穿刺部位,部位一般定在心尖或剑突下。
【健康教育要点】1穿刺前健康教育(1)心理指导:急性心脏压塞病情危重,发展迅速,往往危及生命,在检查前,医务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尽可能快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医务人员沉着、冷静的态度对患者的心理起着重要作用。
手术室心包填塞操作流程一、什么是心包填塞呀?心包填塞可不是个小事情哦。
简单来说呢,就是心脏外面的心包腔里积了太多东西,像血液或者其他液体,压迫到心脏啦。
这时候心脏就很难正常工作,就像被人紧紧抱住,喘不过气来一样。
这可是很危险的情况,在手术室里遇到这种情况,咱们就得赶紧按照流程来处理。
二、进手术室前的准备。
1. 人员准备。
咱们手术室的小伙伴们得迅速集合起来。
主刀医生那肯定得在,而且要经验丰富的那种,就像超级英雄一样关键时刻能顶得住。
麻醉师也不能少呀,得保证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感觉不到疼痛,还得时刻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呢。
还有护士小姐姐或者小哥哥们,要手脚麻利,把各种要用的东西都准备好。
大家心里都得有点紧张感,但也不能慌,就像一个团队要去打一场很重要的仗一样。
2. 设备和药品准备。
手术台得调整好,各种灯光要亮堂堂的,让医生能看清楚每一个小细节。
心电监护仪那是必须的,就像给病人的心脏装了一个小雷达,心跳、血压啥的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还有除颤仪也要在旁边待命,就像一个隐藏的大杀器,万一需要的时候得马上能用。
药品方面呢,像肾上腺素这种救命的药可不能忘,还有各种止血的药也要准备好。
三、手术中的操作。
1. 切口选择。
医生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切口。
有时候是剑突下切口,这个切口就像是给心脏开了一个小窗户,方便医生伸进去器械进行操作。
这个时候医生的手要稳得很呢,就像拿着画笔在画一幅超级精细的画。
2. 打开心包腔。
打开心包腔的时候要小心翼翼的。
就像打开一个珍贵的宝盒,不能太粗鲁,不然可能会伤到心脏或者周围的血管。
这时候要用专门的器械,一点一点地把心包腔打开,然后就会看到积在里面的液体或者血液啦。
3. 清除积血或积液。
看到那些积血或者积液,就得赶紧把它们清理出来。
这就像是给被水淹了的房子排水一样,得把水都弄出去,房子才能恢复正常。
医生会用吸引器,把那些东西慢慢地吸出来,吸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伤到心脏的表面哦。
4. 寻找出血点并止血。
7. 心包填塞是心内直视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直接威胁着患者的生命。
虽然近年来体外循环和手术技术大有改进和提高,但心包填塞的发生率仍有3%~5% 。
Tsang TSM统计心包填塞发生率约为1%,并认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包填塞发生率较冠脉搭桥术高,使用抗凝剂及心包切开综合征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心包积血主要由于:①止血不彻底,本组有10例见到明确出血点,占急性心包填塞病例的52.6%;②引流不畅或引流管堵塞,本组有4例出现引流不畅,其中1例见血块堵塞了引流管;③凝血机制紊乱,尤其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易出现,可能与手术前后使用抗凝剂有关(2)周围组织压迫心包,如出血、水肿的胸腺,有时心脏或大血管表面(特别是流出道表面)附着的血块亦可限制心脏舒张,此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表现为局限性心包填塞。
也可发生于严重心肌水肿造成心脏增大的患者,这主要由于手术操作复杂,阻断时间长,心肌保护措施不当的患者。
急性心包填塞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动脉压下降,中心静脉压进行性升高,脉压差缩小,心率进行性加快,尿量减少,四肢末梢循环差,以及心包纵隔引流量的突然变化等,血流动力学改变是急性心包填塞诊断的主要根据。
但很多病人的这些临床监测表现并不很典型,尤其是局限性心包填塞,不易与心源性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相鉴别;特别在一些心功能较差的重症患者或一些复杂的先心病矫治术后的患者,虽经积极治疗但低心排仍未能纠正时,极易误诊为心包填塞,这些患者心肌水肿往往比较严重。
因此为了减少误诊和及时确诊,当心脏术后出现下列情况时要想到急性心包填塞的可能,并根据术前患者心功能、凝血功能等情况仔细加以鉴别:(1)患者血压进行性下降,脉压差逐渐减小,心率却进行性加快;(2)中心静脉压逐渐升高,尿量减少;(3)心包引流量短期内由多急剧减少或停止,而低心排量症状加重;(4)引流量过少或引流管内血块附着或堵塞伴有低心排出量表现;(5)不明原因的心跳骤停。
心包填塞和心包引流的_护理心包填塞(pericardial tamponade)是指由于心包压力增高,导致心脏无法充分舒展和充盈的一种病理状态。
心包引流(pericardial drainage)则是指通过外科手术或其他方法将积聚在心包腔内的液体引流出来的过程。
以下是心包填塞和心包引流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1.心包填塞的护理措施:-了解病情:护士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并注意询问是否有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监测生命体征:包括测量血压、脉搏、呼吸频率和体温等指标,以及观察疼痛程度、皮肤颜色和湿度等。
-密切观察心电图:心电图表现是诊断心包填塞的重要依据,护士应密切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包括ST段抬高、T波倒置、心房颤动等。
-病情评估:护士应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颈静脉压力、外周循环情况和心包摩擦音等,以及测量心包填塞压力。
-给予氧疗: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氧疗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
2.心包引流的护理措施:-准备手术室:护士应准备好手术室,包括准备好所需的引流器械和仪器并确保其完整和无损坏。
-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包括协助医生取得引流穿刺的最佳位置、确保无菌操作、协助检查穿刺引流液性质和量等。
-监测引流效果:在引流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并与医生及时沟通,以及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确保引流效果良好。
-管路护理:护士应定期更换引流管,保持管道的通畅,并注意观察引流液中是否有出血或感染等异常情况。
-患者教育: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引流操作的解释说明,告知患者操作时间和注意事项,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和参与康复护理。
此外,在护理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事项:-密切监测患者病情的改变,并及时通知医生调整治疗计划和措施。
-加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教导患者正确的呼吸方法和肌肉放松技巧,以改善呼吸困难。
-维持患者的静卧位,减少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以减轻心脏负担。
-注重心理护理,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陪同患者度过困难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