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
- 格式:ppt
- 大小:983.00 KB
- 文档页数:30
第四节生产性生物资产本节简介一、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产和役畜等。
(一)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计量1.初始计量2.后续计量(二)主要科目设置1.生产性生物资产核算企业(农、林、牧、渔业)持有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原价(成本)。
本科目应按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和“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分别生物资产的种类、群别等进行明细核算。
2.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核算企业(农、林、牧、渔业)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累计折旧。
本科目应按照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种类、群别等进行明细核算。
1.2.“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科目二、生物资产的账务处理(一)生产性生物资产增加1.企业外购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成熟(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等2.自行建造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或自行繁殖的产畜役畜(1)发生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自行营造),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自行繁殖)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利息等(2)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贷: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3.育肥畜转为产畜或役畜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未成熟贷:消耗性生物资产【提示】产畜或役畜淘汰转为育肥畜借: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贷:生产性生物资产【例题▪计算题】甲公司自 2015 年初开始自行营造 100 公顷橡胶树,当生发生种苗费 169000 元,平整土地和定植所需机器设备折旧费 55500 元;自营造开始正常生产周期为 6 年,假定各年均匀发生抚育肥科及农药费41750 元、人工费 75000 元、每年应分摊管护费用 402500 元。
⽣产性⽣物资产计算折旧最低的年限是多久⼤家都知道,企业的固定资产可以进⾏折旧的,固定资产折旧有不同的年限。
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固定资产可以在折旧年限内,可在税前扣除,那么⽣产性⽣物资产计算折旧最低是多少年?店铺⼩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家有帮助。
⼀、⽣产性⽣物资产计算折旧最低的年限是多久1、⽣物性资产折旧计算年限,依据不同的⽣产性⽣物资产⽽定。
林⽊类⽣产性⽣物资产,为10年,畜类⽣产性⽣物资产,为3年。
2、法律依据:《中华⼈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四条规定,⽣产性⽣物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林⽊类⽣产性⽣物资产,为10年;畜类⽣产性⽣物资产,为3年。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主体有哪些1、所有实⾏独⽴经济核算的中华⼈民共和国境内的内资企业或其他组织,包括以下6类: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有⽣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组织。
2、企业是指按国家规定注册、登记的企业。
有⽣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组织,是指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依法注册、登记的,有⽣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
独⽴经济核算是指同时具备在银⾏开设结算账户;独⽴建⽴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独⽴计算盈亏等条件。
3、个⼈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使⽤本法,这两类企业征收个⼈所得税即可,避免重复征税。
通过上述分析知道,依据《中华⼈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产性⽣物资产,是指企业为⽣产农产品、提供劳务或者出租等⽽持有的⽣物资产。
不同⽣产性⽣物资产,有不同的折旧年限。
林⽊类⽣产性⽣物资产,为10年,畜类⽣产性⽣物资产,为3年。
如果需要法律⽅⾯的帮助,读者可以到店铺进⾏咨询。
固定资产、生物资产的分类范围及折旧年限规发布日期:2008-02-02 17:10:28●固定资产A、国务院令第512号发布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
B、财政部“财会[2006]3号”文件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建筑物,不在固定资产核算。
一、房屋、建筑物。
是指供生产、经营使用和为职工生活、福利服务的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1、房屋:包括厂房、营业用房、办公用房、库房、住宿用房、食堂及其他房屋等;2、建筑物:包括塔、池、槽、井、架、棚(不包括临时工棚、车棚等简易设施)、场、路、桥、平台、码头、船坞、涵洞、加油站以及独立于房屋和机器设备之外的管道、烟囱、围墙等;3、房屋、建筑物的附属设施:是指同房屋、建筑物不可分割的、不单独计算价值的配套设施。
包括房屋、建筑物内的通气、通水、通油管道,通讯、输电线路,电梯,卫生设备等。
二、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
1、火车:包括各种机车、客车、货车以及不单独计算价值的车上配套设施;2、轮船:包括各种机动船舶以及不单独计算价值的船上配套设施;3、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包括各种机器、机械、机组、生产线及其配套设备,各种动力、输送、传导设备等。
三、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
包括飞机、汽车、电车、拖拉机、摩托车(艇)、机帆船、帆船以及其他运输工具。
四、电子设备。
是指由集成电路、晶体管、电子管等电子元器件组成,应用电子技术(包括软件)发挥作用的设备。
包括电子计算机以及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数控或者程控系统等。
●生物资产A、财政部“财会[2006]3号”文件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规定: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
生产性生物资产会计核算问题及改进作者:国凤兰刘庆志来源:《财会通讯》2009年第01期生物资产是指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有生命的(即活的)动物和植物。
生物资产包括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
2006年新颁布的《生物资产准则》中规定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账务处理比较简单,现仅探讨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相关问题。
一、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较(一)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的相同点二者均能够在生产经营中长期、反复使用,能够多年连续为企业创造价值,在使用过程中后续支出(维护性支出)较少,创造价值不以牺牲自身形态为代价等等。
由于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类似,所以账务处理与固定资产相似,如界定停止资本化时点、计提折旧等。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的区别由于生物资产是活的,具有天然增值能力,而固定资产是死的,不具有自身增值潜能,所以两者差别较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价值与生命周期。
固定资产投产后,其价值随着生命周期的延续呈逐年下降趋势。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价值随生命周期的延长呈缓慢增长、快速增长、趋于稳定和下降趋势。
(2)产能与生命周期。
固定资产投产后,其产能随着生命周期的延续呈逐年递减趋势。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产能随生命周期的延长呈零产能、增长、稳定、下降趋势。
(3)后续支出与生命周期。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随生命周期的延续呈现递增趋势。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后续支出与固定资产相反,呈下降趋势。
由分析可知,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有相同之处,即都能在较长时间内为企业反复创造价值,所以,可参考固定资产的相关政策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账务处理。
但是,二者在生命周期内,其自身价值量、产能以及后续支出等方面又存在巨大差别,因此完全参考固定资产政策处理生产性生物资产与事实不符,必须结合生产性生物资产自身特性研制适合的会计政策。
二、现行生产性生物资产存在的问题(一)成熟与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界定不严格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预计生产经营目的是指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正常生产期,可以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严品、提供劳务或出租。
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异同点作者:白洁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33期摘要:生产性生物资产像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一样,都是在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过程中能够保持原有形态,能给多个经营期间提供服务的企业资产。
但生产性生物资产又有其特殊的自然增值性,又不完全等同于固定资产。
就两者的异同点做以简单阐述。
关键词: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固定资产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090-01生物资产是指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
包括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
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两个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期间。
一、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的相同点1.初始计量相同。
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固定资产按准则规定应当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即初始计量按实际成本入账。
在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上,准则规定应当按实际成本入账。
而固定资产准则第7条规定,具备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应当以实际成本计量。
2.二者都需要计提折旧。
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固定资产按准则规定都应当计提折旧。
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指在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3.计提减值的判断相同。
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固定资产按准则规定应当计提减值。
若生产性生物资产或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企业应当按照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生产性生物资产或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新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新会计准则第4号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规定,目的是对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计入成本、计提折旧以及处置等方面进行规范,确保企业会计处理的准确性与可比性,并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国际化提供依据。
新会计准则第4号首先明确了固定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定义。
根据准则,固定资产是企业用于经营活动、预期持有长期使用的有形资产。
生产性生物资产则是指为了生产农产品、林产品、鱼类产品以及其他可获得人类利益的生物物质而持有的动植物和相关的资产。
准则进一步规定了固定资产确认的要求。
据此,企业应当确认其在使用环境中有望带来经济利益并且成本可以可靠计量的固定资产,并且能够明确将来获取经济利益的相关成本。
此外,企业还需要对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加以确认。
在计量方面,新会计准则第4号提出了按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选择性原则。
成本模式是指以实际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作为固定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初始成本,并按照成本减值法计提折旧或摊销。
公允价值模式则指以可观察的市场价格或同类交易价格作为固定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初始成本,并按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计量模式,并在确认时进行必要的披露。
准则还规定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和期限。
根据准则要求,企业应当根据预计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采用直线法、加速折旧法或减余价值法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
此外,准则要求企业针对发生重大变动的固定资产,进行重新计提折旧。
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计提方法,并做好相关披露。
最后,新会计准则第4号还对固定资产的处置提出了具体要求。
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时,应当根据其作价和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进行会计处理,并将差异计入损益。
企业还应当对固定资产的报废、损耗、拆卸、出租、售出等情况进行及时的披露,并对处置所得或处置所发生的费用进行相关记录和分析。
综上所述,新会计准则第4号对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计入成本、计提折旧以及处置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为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和会计处理方面提供了准确、规范的指导。
生产性生物资产一、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比较(一)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的相同点二者均能够在生产经营中反复、长期使用,可以多年连续稳定的为企业创造价值,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创造价值不会改变自身形态;按照会计新准则规定,两者均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都在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状态或预定使用状态时停止资本化,在使用寿命内应当计提折旧,发生减值时要计提减值准备。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的区别一是价值和产能在生命周期中的变化不同。
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其价值会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中,成为产品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固定资产投产后,其价值随生命周期的延续呈逐年下降趋势,其生产能力也随之而下降。
二是后续支出在生命周期中的变化不同固定资产投产后,随着其价值向产品的转移而逐渐陈旧,为了保持固定资产能够正常运行,将发生改良、维修等支出,且随着固定资产越来越陈旧,后续支出呈递增趋势。
生产性生物资产随着其生命周期由成长至成熟直至消亡,后续支出呈现递减趋势。
由以上分析可知,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有相同之处,同时又存在很大差别,因此对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可参照固定资产的相关方法,又必须考虑生产性生物资产自身的特性。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一)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根据资产的取得方式不同,其成本确定和会计处理也有所不同:一是外购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按照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保险费以及可直接归属于购买该资产的其他支出确定。
取得时借记“生产性生物资产”,贷记“银行存款”等。
二是自行营造或繁殖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按照其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必要支出确定;通过借记“生产性生物资产”,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进行核算。
其中: ( 1)自行营造的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上市公司中关于“生物资产”会计政策的批注16、生物资产⑴生物资产的分类及确认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
生产性生物资产具备自我生长性,能够在持续的基础上予以消耗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其服务能力或未来经济利益,属于有生命的劳动手段,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
生产性生物资产一般要经过培育、成熟投产和更新处置等阶段。
⑵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生物资产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购买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保险费以及可直接归属于购买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自行繁殖的生产性生物性资产其成本确定的一般原则是按照其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必要支出确定,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
⑶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采用年限平均法,分类计提,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类别、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率确定折旧率。
各类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年限和年折旧率如下:资产类别残值率使用年限年折旧率产役畜 20%-28% 8 年 1 0.00%-9.00%经济林 20%-28% 8 年 10.00%-9.00%本公司生产性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产畜和役畜,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20%-28%,预计使用寿命为8 年。
生物资产准则解析(一)新准则的主要特色生物资产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的基本思想和内容是一致的,但考虑到我国经济和会计的发展水平,在生物资产的分类、公允价值的选择使用、跌价准备的转回、信息披露等方面又有所区别。
该准则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1.划分了生物资产的类别根据生物资产本身的特性和用途,将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三大类,并分别进行了定义,规定了确认、计量等相应的会计处理,没有再按其成熟程度分为成熟性生物资产和非成熟性生物资产。
2.界定了公益性生物资产的确认标准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
生物质会计科目生产性生物资产与企业会计核算基本相似,生产性生物资产不属于固定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生产性生物资产具备自我生长性,能够在持续的基础上予以消耗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其服务能力或未来经济利益,属于劳动手段.有单独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1、外购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按应计入生产性生物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应付票据"等科目;2、自行营造的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自行繁殖的产畜和役畜,应按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借记本科目(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3、以其他方式取得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按不同方式下确定的应计入生产性生物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天然起源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按名义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4、出售生产性生物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科目或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减值准备;5、有确凿证据表明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应当对生产性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比照"投资性房地产"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生产性生物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1、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10年;2、畜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3年;3、外购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企业所得税的计税基础;4、停止使用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一、固定资产小企业应当设置“固定资产”(1601)“累计折旧”(1602)“在建工程”(1604)、“工程物资”(1605)和“固定资产清理”(1606)等科目进行固定资产的核算。
(一)固定资产概述固定资产,是指小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利用寿命超过1年的有形资产。
小企业的固定资产包括:衡宇、建筑物、机械、机械、运输工具、设备、器具、工具等。
小企业应当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固定资产标准,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形,制定固定资产目录,作为核算依据。
小企业购买运算机硬件所附带的、未单独计价的软件,也通过固定资产核算。
小企业临时租入的固定资产和以经营租赁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另设备查簿进行记录,不在固定资产核算。
小企业按如实际情形设置“固定资产记录簿”和“固定资产卡片”。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固定资产应当依照本钱进行计量。
1.外购的固定资产外购固定资产的本钱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安装费等,但不含依照税法规定能够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依照各项固定资产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钱或评估价值比例对总本钱进行分派,别离肯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本钱。
小企业购入(含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应当依如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不包括依照税法规定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借记“固定资产”,依照税法规定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长期应付款”等科目。
【提示】分期付款购入的固定资产,《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下,其入账价值的肯定是不同的。
《小企业会计准则》是以合同价为入账价值,不考虑公平价或折现价值。
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先记入“在建工程”科目,安装完成后再转入“固定资产”。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本钱,由建造该项资产在完工决算前发生的支出(含相关的借款费用)组成。
生物资产是否需要计提折旧?
答:《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第三条规定,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
该《准则》第十七条规定,企业对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按期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分别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费用。
该《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对于消耗性生物资产,应当在收获或出售时,按照其账面价值结转成本。
结转成本的方法包括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蓄积量比例法、轮伐期年限法等。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三条规定,生产性生物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
企业应当自生产性生物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条例》第六十四条规定,生产性生物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1)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10年;
(2)畜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3年。
根据上述规定,生产性生物资产应该像固定资产一样,计提折旧,在所得税前扣除。
而消耗性生物资产以及公益性生物资产不提折旧。
生产性生物资产会计核算问题及改进生物资产是指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有生命的即活的动物和植物;生物资产包括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2006年新颁布的生物资产准则中规定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账务处理比较简单,现仅探讨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相关问题;一、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较一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的相同点二者均能够在生产经营中长期、反复使用,能够多年连续为企业创造价值,在使用过程中后续支出维护性支出较少,创造价值不以牺牲自身形态为代价等等;由于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类似,所以账务处理与固定资产相似,如界定停止资本化时点、计提折旧等;二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的区别由于生物资产是活的,具有天然增值能力,而固定资产是死的,不具有自身增值潜能,所以两者差别较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价值与生命周期;固定资产投产后,其价值随着生命周期的延续呈逐年下降趋势;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价值随生命周期的延长呈缓慢增长、快速增长、趋于稳定和下降趋势;2产能与生命周期;固定资产投产后,其产能随着生命周期的延续呈逐年递减趋势;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产能随生命周期的延长呈零产能、增长、稳定、下降趋势;3后续支出与生命周期;固定资产后续支出随生命周期的延续呈现递增趋势;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后续支出与固定资产相反,呈下降趋势;由分析可知,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有相同之处,即都能在较长时间内为企业反复创造价值,所以,可参考固定资产的相关政策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账务处理;但是,二者在生命周期内,其自身价值量、产能以及后续支出等方面又存在巨大差别,因此完全参考固定资产政策处理生产性生物资产与事实不符,必须结合生产性生物资产自身特性研制适合的会计政策;二、现行生产性生物资产存在的问题一成熟与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界定不严格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预计生产经营目的是指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正常生产期,可以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严品、提供劳务或出租;据此,把生产性生物资产分为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和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所谓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尚未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还不能够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如尚未开始挂果的果树,尚未开始产奶的奶牛等;但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活的动物和植物,简单将其划分为成熟与未成熟,是固定资产准则的体现,没有考虑生物资产是活的动物、植物,其生命周期包括生长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是固定资产所没有的,所以,参照固定资产准则界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熟与未成熟时点不够严格,脱离了生物资产生命周期的实际情况;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与收益不匹配生物资产准则规定,成本模式计量的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应计提折旧,目的是实现生物资产成本的补偿,实现产能与成本的匹配,正确计算其净收益;事实上,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产能从成长期开始呈现上升趋势,成熟期趋于稳定,衰退期开始下降,其成长期即有产能,但生物资产准则规定不计提折旧,且相关支出予以资本化,没有折旧等成本;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的折旧仅与成熟后的产能匹配,不考虑成熟前成长期的产能,致使成熟后的折旧等成本增加,收益下降,与事实不相符,违背配比原则;三、生产性生物资产有关问题的改进建议一重新界定“达到预计生产经营目的”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预计生产经营目的是指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正常生产期,可以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该定义与现行生物资产准则定义的区别在于不再强调“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原因是果树开始挂果、奶牛开始产奶、役畜开始服役已达到生产经营的目的;至于生物资产“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是生物资产生命周期中的特殊阶段最佳阶段,不能说生物资产投有达到最佳产能阶段就不能生产或服役,就没有到达生产经营目的;所以,笔者认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开始收获或服役阶段,即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即达到生产经营目的;如此界定会计操作简单,易于理解把握,减少了职业判断,增强了会计核算的可操作性;二实现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三项”明细核算目前;生产性生物资产设置“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两明细账进行核算,这与现行成熟、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界定匹配,但与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生命周期不符,与生物资产生长实际不符;因此,在重新界定“达到预计生产经营目的”的基础上,建议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设置“生产性生物资产——生长期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成长期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期生物资产”三明细账进行核算;由于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熟期与衰退期的特征与固定资产类似,故把成熟期与衰退期合并,统一在“生产性生物资产一成熟期生物资产”核算,这样实现了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明细核算与生命周期各阶段相匹配;三改进成本模式核算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政策;第一,生产性生物资产从成长期开始计提折旧;这样改进保证了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产能与折旧成本的匹配;而且,由于生产性生物资产自身特征的变化比如,果树开始挂果等,成长期时点界定容易,开始计提折旧时点确定简便,易于操作;第二,生产性生物资产成长期折旧与支出资本化并行;处于生长期的生物资产为满足自身生长投入较大,这部分投入一是满足生物资产自身生长、价值增值的要求,二是满足生物资产实现其产能的需要;在这两中需求中,前者大于后者;而且这期间价值升值较快,所以,这期间的投入,能够分清上述两类投入的,分别确认为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增值成本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产能成本或期间费用等;不能分清两类投入的,依据重要性原则,全部作为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增值成本;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增值成本,不仅能增加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自身价值,而且能延长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满足资产支出资本化的条件,所以应予以资本化,增加生产性生物资产账面价值;第三,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成熟期后支出停止资本化;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成熟期,其自身价值趋于稳定,其后的支出主要是维持生物资产实现其产能的需要,属维护性支出;该支出由于不再增加生物资产自身价值,所以不进行资本化处理,即不确认为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增值成本,而应费用化处理,记入期间费用或作为当期产能的成本;为此,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界定不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长期年限,以防范企业通过任意缩短或延长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长期人为调节利润;第四,生产性生物资产成长期折旧的计算;由于生产性生物资产成长期支出资本化,其账面价值在不断增加,这就为成长期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计算增加了困难;鉴于成长期生产性生物资产账面价值的增加和产能的增加,建议其折旧采用年限平均法或产能量法或其它更适合的方法,方法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且不论使用哪种方法,其预计使用年限或预计总产能量均自成长期开始;由于成长期折旧与支出资本化并行,所以,成长期折旧按选定的方法,分年度计算折旧额;以年限平均法为例:这样既考虑到处于成长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又考虑到生产性生物资产账面价值的变化,且会计操作也比较简单;第五,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期后折旧的计算;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期后包括成熟期、衰退期,以下简称成熟期后;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成熟期后,由于其后续支出费用化处理,其账面价值趋于稳定,且其产能多年连续稳定,这与固定资产类似,其折旧参照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处理即可;四、生产性生物资产账务处理举例资料:1甲企业2007年初自行营造100亩苹果树;当年发生种苗费180000元,平整土地所需机械作业费20000元,当年肥料90000元,农药10000元,人工费80000元,管护费50000元;借:生产性生物资产——生长期生物资产430000贷:原材料——种苗180000——化肥90000——农药10000应付职工薪酬80000累计折旧20000银行存款500002苹果树3年后挂果;从2008年起,年抚育发生化肥费用70000元,农药10000元,人工费15000元,管护费20000元;2008年及2009年账务处理:借:生产性生物资产一生长期生物资产115000贷:原材料——化肥70000——农药10000应付职工薪酬15000银行存款200003该苹果树成长期2年;即开始挂果至稳产成熟期需要两年时间;成长期年抚育发生化肥费47000元,农药10000元,人工费10000元,管护费10000元;该苹果树从挂果时起,预期经济收费经济寿命12年;假定该苹果树采用成本模式计量,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假定该苹果树期满无残值2010年账务处理:2010年该苹果树开始挂果,即达到预期经营目的,其成本为660000元430000+115000+115000;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成长期生物资产660000贷:生产性生物资产——生长期生物资产6600002010年年折旧额=660000/12=55000元借:农业生产成本55000贷: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550002010年有关支出予以资本化,作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增值成本处理;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成长期生物资产77000贷:原材料——化肥47000——农药10000应付职工薪酬10000银行存款100002011年账务处理:年初成长期生物资产成本=660000+77000--737000元2011年年折旧额=737000-55000/12-1=62000元借:农业生产成本62000贷: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620002011年有关支出予以资本化,作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增值成本处理:会计分录同2010年;4成熟期后,年化肥20000元,农药10000元,人工费3000元,其它管护费2000元; 该苹果树2012年进入成熟期;其账面成本为814000660000+77000+77000元;2012年——2021年共10年账务处理:各年折旧额=82000/10=69700元借:农业生产成本69700贷: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69700成熟期后各年后续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予以费用化处理:借:农业生产成本35000贷:原材料——化肥20000农药10000应付职工薪酬3000 银行存款2000。
852023年24期 (8月下旬)财务管理摘要:我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农业生产仍是支撑国家运转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农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将拥有一定规模的生物性资产,但受到长期传统财务核算模式的束缚,生物性资产会计核算仍十分薄弱,需要进一步规范生物性资产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本文将以《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生物性资产相关规定为基础,在对农业企业生物性资产与固定资产之间的区别及会计核算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生产性生物资产会计核算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生产性生物资产;会计核算;问题;措施一、前言会计核算是企业内部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准确反映企业经营活动、资产使用情况,为管理层、主管部门了解企业、制定决策提供宝贵的依据。
以农业企业为例,生物性资产是农业企业中重要的资产,国家也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单独对其会计核算加以明确、阐述,这也正是农业会计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
但是由于生物资产自身具有的自我再生长和劳动再生长的双重特性,也使这些资产成为了会计核算中的难点。
而长期以来生物资产相关的会计核算准则、规范的缺失,造成了生物资产公司无章可循。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之间存在的差异所谓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农业企业为了继续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用于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这种资产主要包括役畜、产畜、特用林等,它具有反复生产、使用,价值随之转移且长期持有等特点。
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它将在未来一定时期后,通过灌溉、饲养后,才能为农业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它具体又可分为已经成熟的生物资产和尚未成熟的生物资产两大类。
前者主要是指林木生长到可以砍伐阶段、畜牧可以繁殖、产出相关农产品的阶段,并且可以在未来若干年内持续地为企业产出的生产性生物资产。
而后者是指处于成长期且暂时无法为农业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生产性生物资产。
目前,农业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与传统固定资产具有如下区别及相同点:(一)两者之间的相同点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都是企业持有后,通过在长期持有与反复使用中,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它在创造经济价值时不会付出减少自身价值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