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IP承载网网络资源命名规范(V2.1.5)
- 格式:docx
- 大小:43.79 KB
- 文档页数:3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企业标准中国移动传送网资源命名规范China Mobile Trans port-network Resource NamingSpecification(版本V1.1)目录1.范围 (4)2.参考文献 (4)3.缩写词 (4)4.参照字符集 (5)5.区域、站点、机房 (5)5.1站点的命名 (5)5.2机房的命名 (5)5.3站点命名的约束 (6)5.4省份名及本地网名称的拼音缩写 (6)5.5城市的排序 (6)6.管道 (6)6.1长途管道 (6)6.2市区管道 (7)6.3普通人/手井 (7)6.4局前井/局内井的命名 (8)6.5扩建井的命名 (8)6.6管孔 (9)6.6.1管孔位置的描述 (9)6.6.2管孔命名格式 (9)6.6.3子管的命名格式 (10)7.杆路 (10)7.1长途杆路 (10)7.2市区杆路 (10)7.3电杆 (11)7.4扩建电杆的命名 (11)8.标石路由 (11)8.1标石路由的命名 (11)8.2标石的命名 (12)9.引上 (13)10.挂墙 (13)11.光缆 (13)11.1光缆的命名 (13)11.1.1长途光缆的命名 (14)11.1.2本地光缆的命名 (14)11.1.3光缆命名的约束 (14)11.2光缆路由的表示方式 (14)11.3光缆段的命名格式 (14)11.4纤芯段的命名格式 (14)11.5光纤的路由 (15)12.微波 (15)12.1微波线路名称 (15)12.2微波线路路由 (15)12.3微波段的命名格式 (15)13.传输系统 (15)13.1传输系统工程的命名 (16)13.2光传输系统命名格式 (16)13.2.1PDH、SPDH、SDH光传输系统名称格式 (16)13.2.2DWDM传输系统的命名格式 (17)13.3微波传输系统命名格式 (17)13.4非光缆、微波传输方式的传输系统的命名 (17)14.电路/群路 (18)14.1电路/群路命名 (18)14.2电路路由 (21)14.2.1光传输系统 (21)14.2.2微波传输系统 (23)14.3其它传输系统电路路由 (23)15.光交接点 (23)15.1光交接箱的命名 (23)15.2光分纤箱的命名 (24)15.3光缆分歧接头的命名 (24)15.4光缆直通接头的命名 (24)16.光路 (25)16.1光路的命名 (25)16.2光路的路由 (25)17.机房设备 (26)17.1设备机柜(机架) (26)17.2设备机柜子框 (26)17.3传输网元设备 (26)17.4设备机盘 (28)17.5端口 (28)17.6同步设备 (29)17.7光缆配线架(ODF) (29)17.8光缆配线模块(ODM) (29)17.9光配线端子 (29)17.10数字配线架(DDF) (30)17.11数字配线模块(DDM) (30)17.12数字配线端子 (30)17.13列头柜 (30)18.网管系统 (31)18.1网元管理系统的命名 (31)18.2子网管理系统的命名 (31)18.3网元管理系统和子网管理系统合用时的命名 (31)18.4网络管理系统的命名 (31)附录各省份及本地网名称的拼音缩写 (33)前言本规范书是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门(ITU-T)有关建议和国内标准,结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具体情况制订的。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文件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更多资料请访问.(.....)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管理需求Integrated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Power and Auxiliary Equipment Resource Management版本号 1.0.02008-××-××公布2008-××-××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公布目录前言 (2)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定义与缩略语 (4)4. 背景 (2)5. 目标 (2)6. 功能需求 (2)6.1. 配套设备管理范围 (2)6.2. 模型要求 (3)6.2.1. 命名规范 (3)6.2.2. 设备状态 (3)6.2.3. 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 (3)6.2.4. 设备与逻辑资源之间关联 (4)6.3. 数据编辑与导入功能 (4)6.3.1. 导入模板自动更新 (4)6.3.2. 导入校验功能 (4)6.3.3. 导入失败时的原因提示 (5)6.3.4. 模板填写说明 (5)6.3.5. 导入模板下载 (5)6.4. 查询与统计 (5)6.5. 视图呈现 (5)6.5.1. 树图呈现 (5)6.5.2. 地图呈现 (6)6.6. 配套设备的调拨与调度 (6)6.6.1. 配套设备的调拨 (6)6.6.2. 配套设备的调度 (6)6.7. 业务场景应用 (7)6.7.1. 配套与主设备容量搭配分析 (7)6.7.2. 配套设备容量预警需求 (7)6.7.3. 设备报废期提醒 (7)6.7.4. 设备、站房图片的浏览需求 (7)6.7.5. 设备唯一身份标识的需求 (7)6.7.6. 维修管理 (8)6.7.7. 站房用电来源 (8)6.7.8. 拓扑图 (8)7. 编制历史 (8)8. 附录A 修订全面记录 (8)前言本标准是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所根据的技术架构规范,根据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分阶段实施的规划,将会根据建设步骤对本系列规范进行修改、完善与扩充。
04-03-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编码方法(v 10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编码方法Integrated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Resource Objects Coding版本号 1.0.02008-××-××发布2008-××-××实施QB-××-×××-××××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IV)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参照字符集 (2)4资源编码的定位 (2)5资源编码的编码原则 (3)6公共资源的机器编码 (3)7设备的机器编码 (5)7.1设备57.2机架77.3机框87.4槽位97.5板卡107.6端口128连接的机器编码 (14)9编制历史 (16)10修订详细记录 (16)11附录 (17)11.1省份和地市拼音缩写 (17)11.2设备类型英文缩写规则 (33)11.3带宽类型符号规则 (40)前言本规范书是根据相关标准,结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省公司具体情况制订的。
编写格式和方法采用我国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
本规范的主要目的是统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资源编码的命名方法。
本规范只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尚有待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拥有本规范的知识产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保留对此规范书的解释权和修改权。
本规范是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之一,该系列规范的结构、名称如下: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1]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基站资源关系管理需求分册[2]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空间资源管理需求分册[3]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管理需求分册[4]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备品备件管理需求分册[5]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通用功能分册[6]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统架构和接口分册[7]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技术架构分册[8]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命名规则发布子系统技术要求[9]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空间资源命名规则[10]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命名规则[11]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编码方法[12]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空间资源模型[13]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模型[14]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总册[15]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基础功能规范[16]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IP承载网资源管理需求规范[17]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应急资源调度管理需求规范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中国移动机房/基站标签标识规范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 station /baseLabel Specification2010年10月目录1. 总则 (1)2. 机房/基站 (1)2.1 机房标签 (1)2.2 基站标签 (2)3. 设备及机柜 (3)3.1 设备机柜(机架)标签 (3)3.2 传输网元设备标签 (4)3.3 设备机盘标签 (5)3.4 列头柜标签 (5)3.5 电源设备机柜标签 (6)3.6 机架内空开、熔丝、蓄电池单体标签 (7)3.6.1空开(熔丝)标签 (7)3.6.2空开(熔丝)标签蓄电池组单体电池标签 (7)4. 光缆配线架(ODF) (8)4.1ODF机架架顶标签 (8)4.2光缆配线模块(ODM)标签 (8)4.3光配线盘标签 (9)4.4ODF端子标签 (9)4.4.1外线出入局ODF (9)4.4.2波分设备与SDH设备之间的ODF (9)4.4.3电路调度ODF(直接承载业务) (9)5. 数字配线架(DDF)标签 (10)5.1DDF机架架顶标签 (10)5.2DDM(数字配线模块)标签 (10)5.3数字配线端子标签 (10)5.3.1 业务上下点的DDF标签 (11)5.3.2 跳接点的DDF标签 (11)5.3.3 BITS设备的DDF (11)6. 线缆标签 (12)6.1尾纤/跳线标签 (12)6.22M线标签 (13)6.3网线标签 (14)6.4电源线、电缆 (14)6.5馈线 (15)6.6天线 (15)6.7光缆 (16)7 机房环境标识 (17)7.1机房铭牌 (17)7.2清洁用品、维护记录 (18)7.3安全标识 (18)7.4信号覆盖牌 (21)中国移动通信网络资源标签规范1.总则1.本规范包含对机房/基站、机柜、机架、各专业设备、配线架(DDF/ODF)、各种线缆、机房环境等的标签、标识规定。
2.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传送网,传输网、同步网、核心网、数据网、无线网、IP承载网及电源资源的机房标签、标识应用。
中国联通网络资源标签标识标准化规范中国联合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运行维护部二○一○年十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网络设备标识 (3)第三章配线架标识 (8)第四章天馈系统标识 (16)第五章网管系统标识 (17)第六章线缆标识 (18)第七章动力与环境设备标识 (19)第八章局房及基站标识 (25)附录一:网络名称及网络标识 (28)附录二:各业务网网络设备类别表 (30)附录三:生产厂商简称及其设备的型号名称 (30)附录四:图例图片 (3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中国联通网络资源标签标识标准化规范包含对各业务网网络设备、用户端接入设备、DDF/ODF架及线缆、天馈系统、网管系统、动力配套设备(各类高压设备、低压设备、油机、空调、消防设备、高频开关电源、低压配电屏、直流分配柜、交直流转换屏、蓄电池组等设备)、局用机房及基站的标签、标识规定。
第二条各类标签、标识可根据设备和机柜的尺寸、大小进行调整。
同一种型号设备标识应粘贴在设备的同一位置,粘贴位置要求平整、美观,不能遮盖住设备出厂标识。
第三条标签、标识应采用易清洁的材质并保证其与被标识设备的持久、牢固的结合。
第四条标签、标识中条形码部分应与固定资产条形码信息对应。
第五条标签、标识涉及的相关名称应符合中国联通资源命名规范要求。
目前省际电路编号及一级干线传输系统名称依照《中国联通一级干线传输系统及国内长途数字电路统一命名办法(暂行)》(中国联通[2009]90号)执行,各分公司应作好数据的关联、整理和存档工作。
第六条2011年新入网工程,资源的标识的制作、粘贴或吊挂应符合本规范要求。
在工程转固前,由网络建设部门组织进行临时标签的制作、粘贴或吊挂;转固后,由运维部资源资产使用维护部门负责对与固定资产标签合二为一的资源临时标签进行替换。
各省级公司可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对原有资源标签逐步进行更换,利用1-2年的时间资源标识要全部符合规范要求。
第二章网络设备标识第七条设备机架标识位置:设备机架标签应贴在机架正、侧面顶部内容要求:设备机架所属分公司、所在局站和设备名称、设备生产厂商、设备型号、设备启用时间、设备编号、资产编号、条形码。
中国移动通信网路由组织规范I P承载网局数据设置原则分册WL-CZ-1-005-SJYZ-2013版本号:V1.0.22013-11-22发布2013-11-22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目录前言 (5)围 (6)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6)1概述 (9)2总体要求 (9)3业务局数据设置原则 (9)3.1 业务描述 (9)3.2 VPN的设置及参数 (10)3.3 路由协议、路由策略参数 (13)3.4 链路配置 (15)3.5 CE与业务网元互联 (16)3.5.1 软交换信令业务 (17)3.5.2 软交换媒体业务 (20)3.5.3 信令网业务 (22)3.5.4 分布式HLR业务 (24)3.5.5 PCC业务 (24)3.5.6 Gb业务 (25)3.5.7 IUPS信令业务 (26)3.5.8 IUPS媒体业务 (27)3.5.9 IMS信令业务 (28)3.5.10 IMS媒体业务 (30)3.6 数据配置模板 (32)3.6.1 创建VPN实例 (32)3.6.2 创建OSPF进程 (33)3.6.3 配置路由策略 (37)3.6.4 配置并发布汇聚路由 (38)3.6.5 配置二层接口 (40)3.6.6 配置三层物理接口 (45)3.6.7 配置三层子接口 (47)3.6.8 配置静态明细路由 (50)3.6.9 配置VRRP (50)3.6.10 配置Trunk链路透传vlan (53)3.6.11 配置BFD并绑定静态路由 (56)3.6.12 配置发布明细路由 (57)3.6.13 CE-网元间开启OSPF (58)3.6.14 配置三层Trunk子接口 (59)3.6.15 配置BGP协议 (61)3.7 特例设备数据配置模板 (63)3.7.1 华为MGW媒体面特殊配置 (63)3.7.2 中兴软交换SS/MGW信令面特殊配置 (66)3.7.3 诺西软交换MGW信令面特殊配置 (68)3.7.4 华为BSC媒体面特殊配置 (69)4支撑局数据设置原则 (71)4.1 NTP对接数据设置原则 (71)4.2 网管平台对接数据设置原则 (71)4.3 数据配置模板 (71)5编制历史 (73)前言随着IP化的推进,公司CS域、PS域、IMS域、网管、支撑等大量业务均已通过IP承载网专用VPN进行承载。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中国移动空间资源命名规范I n t e g r a t e d N e t w o r k R e s o u r c e M a n a g e m e n tS y s t e m:S p a t i a l R e s o u r c e s N a m i n g R u l e版本号:2.0.02010-9-1发布2010-9-1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参照字符集 (1)5公共资源的命名原则 (1)6公共资源命名的维护原则 (1)7站点命名规则 (2)8机房命名规则 (2)9省份和本地网拼音缩写 (3)10其他公共资源命名规则描述 (4)11编制历史 (4)12附录A 省份和地市拼音缩写 (4)前言本标准是根据相关标准,结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省公司具体情况制订的。
编写格式和方法采用我国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
本标准的主要目的是统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公共资源的命名。
本标准只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尚有待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本标准是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称如下: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1] QB-W-040-2008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基站资源关系管理需求分册[2] QB-W-041-2008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空间资源管理需求分册[3] QB-W-042-2008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管理需求分册[4] QB-W-043-2008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备品备件管理需求分册[5] QB-W-044-2008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通用功能分册[6] QB-W-045-2008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统架构和接口分册[7] QB-W-046-2008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技术架构分册[8] QB-W-047-2008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命名规则发布子系统技术要求[9] QB-W-048-2008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空间资源命名规则[10] QB-W-049-2008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命名规则[11] QB-W-050-2008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编码方法[12] QB-W-051-2008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空间资源模型[13] QB-W-052-2008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模型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企业标准中国移动卫星网资源命名规范China Mobile Satellite-network Resource NamingSpecification(版本V1.0)目录1.范围 (3)2.缩写词 (3)3.参照字符集 (3)4.区域、站点、机房 (4)4.1站点的命名 (4)4.2机房的命名 (4)4.3站点命名的约束 (5)4.4省份名及本地网名称的拼音缩写 (5)5.卫星中心站 (5)5.1天线名称 (5)5.2天线防雷设备名称格式为: (5)5.3射频设备名称格式为: (6)5.4基带设备名称格式为: (6)5.5压缩设备名称格式为: (6)6.设备连接辅材 (6)6.1设备连接辅材命名增加工程名称或项目名称 FRO TO (6)7.远端站卫星端站 (7)7.1远端站天线名称 (7)7.2远端站射频设备名称格式为: (7)7.3远端站基带设备名称格式为: (7)8.机房设备 (7)8.1设备机柜(机架) (7)8.2设备机柜子框 (8)9.网管系统 (8)9.1网管服务器名称格式为: (8)9.2网管终端设备名称格式为: (8)附录 (9)A1.各省份及本地网名称的拼音缩写 (9)前言本规范书是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门(ITU-T)有关建议和国内标准,结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具体情况制订的。
编写格式和方法采用我国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
本规范的主要目的是统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资源的命名。
本规范只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尚有待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拥有本规范的知识产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保留对此规范书的解释权和修改权。
1.范围-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卫星网(包括中心站和端站),包括自建、合建、租用。
参考文献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筹) 传输网络资源命名规范(V1.0)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筹)运行维护部二00四年八月目录1 前言 (1)2 传输网络资源命名范围 (2)3 字符集 (2)4 传输系统 (3)4.1本地网传输系统 (3)4.2长途网传输系统 (4)4.2.1长途光传输干线 (4)4.2.2传输系统的命名 (5)5 光路 (7)5.1本地网光纤光路 (7)5.1.1本地网光纤光路名称 (7)5.1.2本地网光纤光路路由 (8)5.2长途网光纤光路 (9)5.2.1长途网光纤光路名称 (9)5.2.2长途网光纤光路路由 (9)5.3波长光路 (10)5.3.1波长光路名称 (10)5.3.2波长光路路由 (10)6 电路 (11)6.1本地网电路 (11)6.1.1电路-群路名称 (11)6.1.2本地网电路路由 (13)6.2长途网电路 (14)6.2.1长途网电路-群路名称 (14)6.2.2电路路由 (15)7 端子命名 (16)7.1光配线端子 (17)7.2数字配线端子 (17)7.3设备端口 (17)A1.通信传输手段和缩写表 (19)A4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复用等级和速率符号 (19)A6电路类型的划分及后缀 (20)A6.1 业务类型 (20)A6.2 互联互通电路 (21)A6.3 传输媒质 (21)1前言为加强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筹)传输网络资源的管理,确保全程全网通信畅通,本规范对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筹)传输网络资源实行全网统一命名。
本规范是传输网络资源管理的组成部分,所涉及的资源对象的名称和编码规则都定义了不同资源对象在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筹)传输网中的唯一标识。
资源对象的名称和编码均可作为日常管理维护工作中的对资源对象的称谓,资源对象的编码主要由便于计算机进行字符处理的字母和数字构成,一般可作为资源对象的简易标识,或者作为其下一级资源对象编码的前缀冠字。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IP城域网资源命名规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二ΟΟ九年七月阅读指南本规范定义广东移动IP城域网网元设备、VPN实例、端口描述的命名原则和规则,用于指导工程建设及爱护工作中涉及的城域网设备、业务有关命名的配置和爱护工作,适合城域网工程建设人员、网络爱护治理人员阅读。
版本变更记录名目1. 范畴- 1 -2. 参考文献- 1 -3. 缩写词- 1 -4. 参照字符集- 2 -5. 网元设备命名规范- 2 -5.1 网元设备命名原则- 2 -5.2 网元设备命名规则- 3 -5.3 典型网元设备命名示例- 6 -6. VPN实例命名规范- 6 -6.1 VPN实例命名原则- 7 -6.2 VPN实例命名规则- 7 -6.3 典型VPN实例命名示例- 7 -7. 端口描述- 7 -7.1 IP城域网设备互联端口描述- 7 -7.2 业务专线端口描述- 9 -8. 附录- 12 -8.1 附1:广东移动本地网名称和英文缩写对比表- 12 -8.2 附2:中国移动IP承载网承载业务名称和VPN实例名称对比表-13 -8.3 附3:中国移动IP承载网VPN实例名称和业务类不对比表- 13 -范畴本规范定义广东移动IP城域网网元设备、端口等的命名原则,用于指导工程及爱护的网元设备命名、VPN命名及端口描述等。
参考文献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文。
本规范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中国移动CMNET省网网管系统技术规范》1.0版,2002年8月《中国移动通信网网元设备编码和路由命名原则》第一版,2002年3月《中国移动传送网资源命名规范》版本v1.0《中国移动IP承载网网络资源命名规范》版本v2.1《中国移动数据网资源命名规范》正式稿缩写词参照字符集本规范中所有的命名规则中用到的字符必须属于下面规定的字符集,字符集包括:汉字(一个汉字等于2个字符数);大写英文字母:A-Z;小写英文字母:a-z;阿拉伯数字:0-9;连接符:“-”(半角);斜线:“/”;其它符号包括:“.”,“+”,“×”(乘号),“λ”,“(”,“)”,“[”、“]”、“《”,“》”,“~”。
中国移动通信网络路由组织规范I P 承载网局数据设置原则分册WL -CZ -1-005-SJYZ-20132013-11-22公布2013-11-22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版本号:V 1.0.2中国移动通信网路由组织规范名目前言4范围4术语、定义和缩略语51 概述72 总体要求73 业务局数据设置原则73.1 业务描述73.2 VPN的设置及参数83.3 路由协议、路由策略参数9 3.4 链路配置103.5 CE与业务网元互联113.5.1 软交换信令业务123.5.2 软交换媒体业务133.5.3 信令网业务143.5.4 分布式HLR业务16 3.5.5 PCC业务 173.5.6 Gb业务173.5.7 IUPS信令业务183.5.8 IUPS媒体业务193.5.9 IMS信令业务193.5.10 IMS媒体业务203.6 数据配置模板213.6.1 创建VPN实例213.6.2 创建OSPF进程223.6.3 配置路由策略263.6.4 配置并公布汇聚路由27 3.6.5 配置二层接口293.6.6 配置三层物理接口333.6.7 配置三层子接口353.6.8 配置静态明细路由383.6.9 配置VRRP 383.6.10 配置Trunk链路透传vlan 413.6.11 配置BFD并绑定静态路由433.6.12 配置公布明细路由453.6.13 CE-网元间开启OSPF 463.6.14 配置三层Trunk子接口473.6.15 配置BGP协议483.7 特例设备数据配置模板503.7.1 华为MGW媒风光专门配置503.7.2 中兴软交换SS/MGW信令面专门配置53 3.7.3 诺西软交换MGW信令面专门配置543.7.4 华为BSC媒风光专门配置554 支撑局数据设置原则564.1 NTP对接数据设置原则 564.2 网管平台对接数据设置原则574.3 数据配置模板575 编制历史59前言随着IP化的推进,公司CS域、PS域、IMS域、网管、支撑等大量业务均已通过IP承载网专用VPN进行承载。
中国移动数据网资源命名规范中国移动作为国内主要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之一,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移动数据网资源,制定了移动数据网资源命名规范。
该规范旨在保证资源命名的统一、规范和易管理,提升网络运维效率和服务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移动数据网资源命名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命名规则1. 命名长度资源名称的长度一般不超过32个字符,包括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
为了避免命名冲突和混淆,建议使用短小、简洁、有意义的名称。
2. 命名字符范围资源命名只能使用英文字母(不区分大小写)、数字和特殊字符(如短划线“-”和下划线“_”等)。
禁止使用空格、中文字符、特殊符号以及转义字符等。
3. 命名规范资源命名应遵循以下规范:- 使用有意义的名称,能够直观表达资源的用途和功能;- 尽量使用英文单词或常用缩写形式,避免使用拼音或简写;- 采用驼峰命名法或下划线分隔命名法,确保命名清晰易读;- 在命名中可以添加资源的类型或作用,以区分不同的资源。
二、命名分类根据移动数据网资源的不同类型,将资源命名分为以下几个分类:1. 网络设备命名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应按照其所在位置、功能或类型进行命名。
例如,位于北京的核心路由器可以命名为"BJ-Core-Router",交换机可以根据所在楼层和用途命名,如"L2-5F-Server-Room-Switch"。
2. IP地址命名根据IP地址的用途和所属网络进行命名。
例如,用于办公区的IP 地址可以以"Office-"开头,后面跟上具体的楼层和设备名称;用于公共WLAN的IP地址可以以"Public-WLAN-"开头,后面跟上地区或场所的名称。
3. 子网命名子网命名应根据其所属IP地址段和用途进行命名。
例如,用于服务器的子网可以命名为"Server-Subnet",用于内部员工的子网可以命名为"Internal-Su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