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4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4.64 MB
- 文档页数:34
位于黑龙江省同江市与抚远县交界处,面积21835公顷,1984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原始沼泽生态系统及珍禽。
本区地处三江平原的东北部,区内地势平坦,河漫滩广阔,土壤渗透力弱,地表河流纵横,泡沼星罗棋布,保留了三江平原典型的原始沼泽自然生态系统,是三江平原沼泽景观的撍跤皵。
保护区内的植被仍保持原始状态,以草本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为主,间有岛状林分布。
本区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高等植物有99科59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有黄蘖、水曲柳、核桃楸、野大豆等4种。
脊椎动物有210种,其中哺乳类27种、鸟类164种、两栖类3种、鱼类16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丹顶鹤、白鹳、白尾海雕、大天鹅、猞猁、水獭等14种,并为丹顶鹤、白鹳等珍禽的繁殖地之一。
洪河保护区的建立,对于保护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珍禽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华考试论坛。
三江平原洪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模式
杨国彬;李华;杨素青
【期刊名称】《现代农村科技》
【年(卷),期】2014(000)009
【摘要】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腹地的同江市和抚远县境内,东以浓江一干渠为界,与前峰农场接壤,西以浓江七干渠为界,与洪河农场相连,北以浓江防洪堤为界,与鸭绿江农场相邻,南界为浓江二十四干渠,分别与洪河农场、前峰农场毗邻,属浓江中游支流沃绿兰河小流域。
东西宽约17km,南北长约
19km,实际面积272.8km^2。
洪河自然保护区为一由岛状森林湿地、沼泽草甸湿地和河流湿地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有1012种植物、284种动物分布栖息于此,是世界上颇具代表性的湿地之一,生物基因十分丰富。
【总页数】1页(P71-71)
【作者】杨国彬;李华;杨素青
【作者单位】161006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林业学校;161005 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161006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林业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洪河湿地:三江平原原始湿地的缩影
2.基于PSM和DID法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效果分析——以黑龙江省三江和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3.三江平原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遥感分类研究
4.三江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三江平原洪河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湿地景观变化过程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工程建设戴凌元1,王维峰1,陈文刚2(1.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2;2.黑龙江省引嫩工程管理处)1洪河自然保护区概况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三江平原腹地,地跨同江市、抚远县两个行政区域,与洪河、前锋、鸭绿河三个农场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33b34c38d~133b46c29d,北纬47b42c18d~47b52c。
总面积为218.36km2。
洪河保护区是1984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2年1月国际湿地公约组织批准为国际重要湿地,成为目前我国仅有的21块国际重要湿地之一。
洪河保护区主要以保护水生、湿生和陆栖生物及其生境共同组成的湿地生态系统及东方白鹳、丹顶鹤、白枕鹤、大天鹅等珍稀濒危动物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
2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减少成因分析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周边地区大量开垦土地,实行人工截流分洪、堵坝排水和强排改道,使原来天然状态下的1730.22km2的汇水面积缩小到如今的251.62km2,减少汇水面积1478.60km2,相当减少多年平均入境水量11822.9万m3。
根据测量资料显示,洪河保护区核心区的沃绿兰河奋斗桥断面2002年水位与1957年比已下降1.1m。
据黑龙江省地质勘察六院有关资料显示,保护区工作站地下水埋深2002年比1999年同期比较平均下降了1.2m左右。
1996年以来,保护区周边水稻田发收稿日期:2007-10-10展迅速,据统计由1996年的9.6万hm2发展到2002年的20万hm2。
周边工程建设减少了1478.60km2的地表径流汇入洪河保护区,相当于多年平均径流量11822.9万m3水被截走;同时,保护区周边排干又起到了疏散保护区地表积水的负作用,使得当前保护区的水资源补充主要依靠自身降水,加剧了保护区湿地生态退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