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油藏压裂新技术(何启祥)
- 格式:ppt
- 大小:562.00 KB
- 文档页数:19
238石油资源的开采需要压裂工艺技术的支持。
近几年,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国内相关人士针对于压裂工艺技术的研究从未停止,在原有压裂工艺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出了多种新型压裂工艺,不仅提高了油田的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质量,还推动了油田开采及生产行业的发展,提高了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
1 压裂工艺技术应用要点油田的生产过程存在诸多风险,为保证生产的安全性以及提高油田的生产效率,压裂工艺技术以及新型压裂工艺的应用必不可少,技术人员若想充分发挥技术及工艺作用,需要掌握一定的应用要点。
需要在应用压裂工艺技术之前做好风险分析工作,重在考察与分析相关技术人员的技术操作能力以及实战水平等[1]。
除此之外,压裂工艺技术的应用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常规情况下,油田生产环境的复杂性可能会增加裂缝中应力的抑制难度,如若生产过程中出现技术操作违规行为,则容易导致管线泄漏,引发安全事故。
2 国内压裂工艺技术发展现状2.1 普通压裂技术普通压裂技术就是通过不压井以及不放喷井口装置的方式,可以将压裂管柱及其相关配套器具下入至井内预定位置,以此完成不放喷操作。
当第一层压完时,技术人员可以将不同直径的钢球通过井口球阀或者是投球器等投入油井中,随后使用滑套将喷砂器内部的水眼堵死,便于后期的压裂操作[2]。
待最后一层替挤完成后,活动管柱并放置堵塞器,以此完成油管的起出操作。
该技术适用的地质条件:其地质剖面需要具有一定厚度的泥岩隔层,且高压下无层间窜通问题。
该技术的应用优点如下:其一,可以完整不压井或不放喷操作,能够有效避免油层污染的同时,可以提高压裂的增产效率;其二,可以在不移动管柱的情况下,实现连续压多层的目标,既有助于减少作业量,又有助于施工效率的提高,且可以有效降低压裂施工的成本投入;其三,普通压裂技术可以与其他压裂技术配套使用,且能够适应不同含水期的挖潜改造要求。
与此同时,该技术应用工艺操作简单,成功率较高的同时,经济效益也高。
2.2 多裂缝压裂技术多裂缝压裂技术就是在压裂层段内部,需要优先压开吸液能力较大的层,随后使用高强度暂堵剂将先压开层的炮眼堵住,等待泵压上升,在泵压上升后再压开第二层,随后依次是三层等,以此可以形成多个裂缝,有助于高层段导流能力的提升。
《南堡油田高温深层玄武岩气藏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篇一一、引言南堡油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田之一,具有高温深层玄武岩气藏的特殊地质条件。
在油气开采过程中,压裂技术是提高采收率、降低开采成本的关键技术之一。
因此,针对南堡油田高温深层玄武岩气藏的特点,开展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南堡油田高温深层玄武岩气藏压裂技术的现状、研究进展及实际应用效果。
二、南堡油田高温深层玄武岩气藏特点南堡油田高温深层玄武岩气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地层温度高,给压裂作业带来挑战;二是岩性坚硬,给钻井和压裂带来难度;三是储层非均质性强,需要精确的压裂设计和施工。
这些特点要求压裂技术必须具备高温适应性、岩性适应性以及精确控制能力。
三、南堡油田压裂技术研究针对南堡油田高温深层玄武岩气藏的特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压裂技术研究:1. 高温适应性的压裂液研究:为适应地层高温,研究了耐高温的压裂液体系,包括稠化剂、降滤失剂等添加剂的配比和性能。
通过实验评价,确定了适合南堡油田的压裂液配方。
2. 精确压裂设计技术:根据储层非均质性的特点,采用地质工程一体化设计方法,进行精确的压裂设计。
包括裂缝延伸规律研究、裂缝参数优化、压裂施工参数设计等。
3. 岩性适应性强的压裂设备与工具:针对玄武岩的坚硬特性,研发了适应性强、耐磨损的压裂设备和工具,包括高压泵、高压管汇、喷嘴等。
4. 智能压裂监控与评估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实现压裂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对压裂效果进行评估和预测。
四、南堡油田压裂技术的应用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南堡油田的压裂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采收率:通过精确的压裂设计和施工,有效提高了油气藏的采收率,降低了开采成本。
2. 优化开采方式:根据储层特点和生产需求,采用不同的压裂技术和方法,优化了开采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益。
3. 保障安全生产:智能压裂监控与评估技术的应用,有效保障了压裂作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胜利油田页岩油气藏体积压裂工艺的应用及探索 —以樊页平1井的开发为例发布时间:2021-09-13T01:49:46.66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13期作者:刘军杰1,刘长1,王勇1,万明慧2,马琳1,田杰1 [导读] 我国页岩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大,近年来胜利油田响应国家号召,将非常规页岩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提上议程。
刘军杰1,刘长1,王勇1,万明慧2,马琳1,田杰11.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监督中心,山东东营;2.钻井工艺研究院,山东东营摘要:我国页岩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大,近年来胜利油田响应国家号召,将非常规页岩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提上议程。
通过借鉴美国页岩油革命和四川页岩气开发的成功经验,优选胜利油区甜点稳定连续,岩性物性、含油性强的页岩油区块开展水平井分段压裂先导试验,现场采用可溶桥塞射孔联作工艺、限流射孔理论、低成本现场混配压裂液体系和组合粒径支撑剂技术进行压裂改造。
同时针对该区块施工压力高、加砂困难的特点,不断探索改进压裂施工工艺,总结砂堵处理经验,针对性开展适合本区快的压裂改造方案。
经过体积压裂改造,樊页平1井8mm油嘴放喷制度下日产油202m3/d,日产气1.6×104m3/d,实现胜利页岩油Ⅰ、Ⅱ、Ⅲ类储层的有效突破,对胜利油田的储量接替和建设百年胜利而言具有重要意义[1-3]。
关键字:胜利油田页岩油体积压裂水平井甜点1资源与地质特征1 地质特征樊页平1井构造上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樊119鼻状构造带北部,本区沙四上纯上亚段页岩油储层比较发育,导眼井与邻井小层对比显示,该区甜点连续稳定,中高程度演化,属于碳酸盐岩夹层型页岩油藏。
2 油气藏条件通过对测井曲线进行分析发现,该井存在灰岩含量高,孔渗条件差,泥质含量偏高的特点,脆性指数在0.35-0.45之间。
通过对不同岩相的烃源岩、含油性、储集性和脆性特征做进一步分析,将樊页平1井划分成72个油气层,其中Ⅰ类层195m/8层,Ⅱ类层722m/27层,Ⅲ类层1183m/37层。
油田压裂新技术工艺1、黑油模型:指油质较重性质的油藏类型。
黑油模型是最完善、最成熟,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型。
是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其它模型大差不多上黑油模型的扩展。
(1)黑油模型的差不多假设:〔1〕油藏中的渗流是等温渗流。
〔2〕油藏中最多只有油、气、水三相,每一相均遵守达西定律。
〔3〕油藏烃类只含有油、气两个组分。
在油藏状态下,油气两组分可能形成油气两相,油组分完全存在于油相内,气组分那么能够以自由气的方式存在于气相中,也能够以溶解气的方式存在于油相中,因此地层内油相为油组分和气组分的某种组合。
在常规油田中,一样不考虑油组分向气组分挥发的现象。
〔4〕油藏中气体的溶解和逸出是瞬时完成的,即认为油藏中油气两相瞬时达到相平稳状态。
〔5〕油水之间不互溶;天然气也假定不溶于水。
〔2〕物性:页岩最突出的特点是孔隙度和渗透率极低,典型的气页岩的基质渗透率处于微达西~纳达西范畴,因此气体在储层中的流淌要紧取决于页岩中天然裂缝的发育情形〔3〕矿物组成:粘土矿物和碳酸盐含量低、粉砂质或硅质〔石英〕含量较高比较有利。
〔4〕裂缝:裂缝发育适中。
2021-4-94、压裂工艺成果压裂工艺推陈出新,分段压裂、裂缝性气藏压裂、火山岩压裂、降滤压裂、重复压裂、转向压裂、控缝高压裂等压裂技术得到了成功应用,专门是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的推广应用,在保证油气田增储上产方面发挥了庞大作用。
较好指标:水平井压裂分段数:9段深层气压裂最大支撑剂量:908.5t 〔角64-2H井〕最大注入井筒液量:4261.1m3最大酸压规模:1603 m3☐水力喷射分层加砂压裂在四川、长庆地区施工20余井次,平均单井次缩短施工周期20天以上;气井应用不动管柱分层压裂技术307井次,施工成功率99%;平均单井缩短试气周期20天以上;连续混配压裂施工405井次,累计配液88898 m3,累计缩短施工周期425天。
☐裸眼封隔器分段压裂取得突破性进展。
全年在苏里格等地区现场应用22井次,并取得良好成效。
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技术方法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油气田开发是我国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油气田的开发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国能源供给的稳定与安全。
随着油气田的开发进入后期,原有的开采技术面临着效率逐渐降低的问题,因此需要引入新的增产技术来提高油气田的产能。
在当前国际油价波动频繁的背景下,提高油气田的产能对于维持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增产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水平井技术、次生储层开发技术、CO2驱油技术以及压裂技术等新型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提升了油气田的开发效率和产量。
对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技术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成为迫切需求。
本文将对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技术方法进行详细分析,探讨现有技术方法的优缺点,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为油气田开发提供有益的启示。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油气田的可持续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1.2 问题提出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技术方法分析在油气田开发中后期,随着油气田的逐渐进入中后期,油气产量逐渐下降,储量逐渐减少,开采难度逐渐增加,如何有效地增加油气产量,延长油气田的生产寿命,成为油气田开发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运用现有的增产技术方法,或者创新开发新的增产技术方法,成为探讨的焦点。
当前,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技术方法主要包括水平井技术、次生储层开发技术、CO2驱油技术、压裂技术等多种手段。
通过对这些技术方法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各种技术方法的优缺点,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本文将对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技术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实际应用情况和效果,为油气田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和指导,推动油气田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油气田开发是石油工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产出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
在油气田开发的后期阶段,随着油气产量的逐渐减少,如何有效地增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技术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吐哈油田神平212井水力喷砂压裂取得成功
佚名
【期刊名称】《吐哈油气》
【年(卷),期】2010(015)001
【摘要】神平212井是吐鲁番采油厂神泉油田白垩系油藏的一口调整井,采取割缝管完井,为提高油井储层渗透力、增加该井产能,采油工艺室经多方研究,并与开发部、井下公司等技术部门进行多次沟通、反复论证,决定采用采油新工艺——水力喷砂压裂对目前生产层段2213—2560m进行改造。
【总页数】1页(P29-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55.5
【相关文献】
1.吐哈油田两口水平井一次中靶取得成功 [J],
2.水力喷砂压裂工艺在苏东16-32H1井应用 [J], 江尧
3.水力喷砂分段压裂工艺在中平6井的现场施工分析 [J], 王昱茜;赵婷;胡国强;张欣;汪泳潮;常向阳
4.水平井不动管柱多级水力喷砂分段压裂技术 [J], 殷桂琴;陈宝春;李川;白晓虎;杜现飞;李继荣
5.FNHW5005井创新疆油田连续油管带底封水力喷砂射孔压裂级数最高记录 [J], 文贤利;罗兆;王波;吕振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胜利油田采油工程技术的新进展作者:刘岩马金玉高晶吉来源:《商业文化》2012年第02期摘要:现在油田开发链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采油工程系统,本文就对胜利油田中结合了不同阶段的采用方式进行了总结介绍。
通过对海上调剖技术以及高效分成注水工艺以及水平井压裂技术等技术的介绍来探索了胜利油田的采油新技术。
关键词:胜利油田;采油技术;进展分析中图分类号:TE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345-01根據我国储油的特质以及油田的特质、在全国的地域分布等较为综合的因素来看,我国胜利油田已经被开发出的油田可以分为六类:整体的构造;中高渗透断块中的油田、低渗漏油田、特殊性的岩性油藏、海上油藏和稠油断块的油藏。
采油工程系统是在开发油田中的一个关键的重要环节,是要根据不同油田的特点来采用不同技术的一个工程。
本文就对此做出简要的探讨。
一、中高渗水驱油藏集成配套的新技术发展根据我国油藏的条件以及不同水质的情况和温度等条件的不同,并且结合不同分层中工艺关注的不同结构以及特点等,研究在不同的条件下的分层注水技术。
针对现在的很多疏松的岩性出砂油藏,如果针对出砂采用了组合式扩张性关注,如果是严重的出砂就要采用分防分驻的一体化的管住。
锚定的补偿分层主水管等,其组成因素主要有补偿器以及水力锚和配水器等构成,在关注的上部进行锚定、下部进行支撑来有效的客服在管住内的蠕动等。
补偿器的作用就是可以有效的补偿管住内的温度以及压力下的伸缩。
防突机构的作用就是可以有效的组织和限制密封件发生松弛的现象。
密封的压差应该提到40mpa之上才可以,管住的寿命在三年以上。
除此之外,细分层系统的控水工艺,可以通过地面的液控管线应该控制在惊吓的注水分成来实现封隔器的收缩以及膨胀。
这样就可以实现大排量的款留到的全景反洗井功能来实现其套管内的四个分层的注水。
其次就是海上的调剖技术。
胜利油田的海上油田部分是分布在浅海海域的,目前主要是采用了井组平台的方式来进行开发。
一种新的稠油油藏水平井产能预测方法
庞兴河;何勇明;刘辉
【期刊名称】《石油钻探技术》
【年(卷),期】2004(032)001
【摘要】稠油在地层中的流动具有非牛顿流体特性,为研究其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将稠油视为幂律流体,将地层结构简化为迂曲毛细管模型更接近真实地层,因此,采用迂曲毛管模型研究幂律流体流变特性,得到新的流变方程,并以此为基础,根据速度势理论,推导出了三维空间定压边界稳态流动条件下的水平井的产能预测新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际产量对比表明,稠油的非牛顿流动特性对水平井产能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考虑稠油非牛顿流动特性和迂曲度的水平井产能预测公式与实际相符合.【总页数】3页(P51-53)
【作者】庞兴河;何勇明;刘辉
【作者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山东东营,257064;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东营,257061;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孤东采油厂,山东东营,257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44;TE355.6
【相关文献】
1.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吞吐产能预测新模型 [J], 马奎前;刘东
2.一种新的水平井产能方程研究 [J], 马世英
3.稠油油藏水平井产能预测新模型 [J], 汤云浦;李春兰;黄世军
4.一种综合形式的水平井产能预测新公式 [J], 贾晓飞;孙召勃;雷光伦
5.一种新的稠油油藏蒸汽吞吐OSR预测方法 [J], 张中鹏;凌建军;客伟利;佟彦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适用于页岩气开发的几种新型压裂技术作者:中国页岩气网新闻中心来源:特种油气藏浏览:173 发布时间:2013-7-3 12:26:41中国页岩气网讯:水平钻井和多级压裂是页岩气开发的核心技术,同时也是各国希望突破的技术“瓶颈”。
目前,大规模清水压裂是改造页岩气藏,创造商业产能的关键,但却不能完全满足中国的实际需要。
与北美相比,中国页岩气开发的地质条件更加特殊,埋藏范围更深,地层年代更老。
中国页岩气多分布在四川、贵州、新疆、松辽等丘陵、山区地带,水资源匮乏,交通运输不便,大型清水压裂只能满足前期试验性开发,大规模商业开采时上述问题必将成为制约页岩气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探索适应中国页岩气开发的技术体系,形成自主产权的原始创新,是中国页岩气开发的必经之路。
一、页岩气清水压裂技术及中国的约束条件绝大多数页岩气井需大型压裂才能获得商业产量,页岩储层改造技术在工艺和规模上均有别于常规压裂。
清水压裂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压裂技术(重复压裂和同步压裂也多以清水基液为主),但由于世界各地基础条件和储层特性的差异,并非所有页岩气藏都适合应用这一技术。
压裂技术的选择要结合页岩的地质属性、矿物组成、微观结构、敏感性、脆性、技术条件、开发条件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北美在作业过程中总结了一套选择压裂技术的方法,主要根据地层特点选择压裂液类型、排量和加砂量等。
这套遴选方法在北美页岩气开发中取得了较好的指导作用,但由于未考虑水资源供应能力、对周围环境的扰动效应等作业条件的约束,也带来了一定的矛盾和问题。
清水压裂成本低廉,改造规模较大,但也有自身技术局限,在中国应用时需考虑以下问题:1) 水资源供应能力水基压裂(清水压裂、重复压裂、同步压裂)水资源用量巨大。
生产数据显示,北美75%以上页岩气高产井均压裂10级以上,重复压裂1~2次,需压开井周60 m以外储层。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统计,2010年单口页岩气井平均用水量在0.76×10 4~2.39×10 4t(取决于井深、水平段长度、压裂规模),其中20%~85%压后滞留于井下。
石南21井区油井压裂增产工艺丁克保;祖帕尔·卡斯木;韩飞鹏;吕振华;李佳琦【摘要】对石南21井区新区开发“注采同步”的特点和压裂对油藏平面造成的非均质性问题,开展石南21井区侏罗系头屯河组油藏压裂工艺研究。
通过大量的生产、监测数据,三维压裂模型历史拟合与预测分析得出结论,压裂井表皮系数为-5.8,其米采油指数在0.102~0.254 t(d·MPa),近井带地层污染基本得到解除,储层、油层的完善程度显著提高;对水力裂缝参数、生产效果对比分析表明,先导试验井达到了增产的目的,后续压裂井应继续优化设计方案,提高水力裂缝导流能力,即提高砂比、砂量来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油层。
【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年(卷),期】2011(030)005【总页数】3页(P3-5)【关键词】压裂;裂缝采收率;渗透率;排量;前置液;参数优化【作者】丁克保;祖帕尔·卡斯木;韩飞鹏;吕振华;李佳琦【作者单位】新疆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新疆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新疆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新疆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新疆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石南21井区侏罗系头屯河组油藏沉积相为辫状河沉积,其沉积亚相为水道沉积。
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细砂岩,中砂岩和少量不等粒砂岩岩屑。
石英含量为28.48%,长石为20.7%,含34%凝灰岩,其余为少量花岗岩、霏细岩等。
胶结物为方解石、硅质、铁白云石、氧化铁。
胶结类型为压嵌和孔隙-压嵌。
储层具有中等偏强的盐敏、中等偏强的水敏、中等的水敏和中等偏弱的速敏。
基本数据见表1。
(1)在水力裂缝方位有利时,不同的缝长(即不同的作业规模)对单井生产有一定的影响。
节点分析表明:在缝长75 m与缝长150 m两种情况下,一年后的单井日产量相差8%~25%,两年后的产量相差只有8%,而累积产量前者(缝长75 m)比后者(缝长150 m)高出2.6%~5.4%。
(2)裂缝方位不利时的预测初期产量虽然比方位有利的高一些,但裂缝方位有利时累积无水采油期、累积产量都比裂缝方位不利时高。
青海七个泉油田油基压裂液试验研究
周建华;张启汉;李永;张文斌;饶鹏
【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
【年(卷),期】2000(022)003
【摘要】针对七个泉油田油藏埋深浅、渗透率低、地层温度低、压力系数低、储层水敏性强等地质特征,进行了油基压裂液的试验研究.提出了适合该油田的油基压裂液体系.采用该油基压裂液体系对七个泉油田3口井进行了压裂改造现场试验,显著提高了压裂改造有效率,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周建华;张启汉;李永;张文斌;饶鹏
【作者单位】青海油田公司开发工艺研究所,甘肃,敦煌,736202;青海油田公司开发工艺研究所,甘肃,敦煌,736202;青海油田公司开发工艺研究所,甘肃,敦煌,736202;青海油田公司开发工艺研究所,甘肃,敦煌,736202;青海油田公司开发工艺研究所,甘肃,敦煌,7362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57.12
【相关文献】
1.青海七个泉油田油田复合微生物驱油试验 [J], 曹书瑜;涂书培;李志伟;王正良;张凡;周玲革;舒福昌
2.青海七个泉油田本源微生物区系初步调查 [J], 佘跃惠;舒福昌;何正国;张凡;周玲
革;王正良;向廷生
3.重复压裂技术在青海油田七个泉区块的应用 [J], 郭晓林;张红运;朱争;赵科
4.多物源相控建模方法在青海油田七个泉区块的应用 [J], 范浙璐;乔勇
5.构造岩性油藏注水开发特征及调整研究——以青海油田七个泉油藏为例 [J], 陈河青;王新海;汪忠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准噶尔盆地稠油油藏产能预测新方法赵睿;邹正银;孙新革;韩海英;陈学兴;王海明【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8(029)002【摘要】对克拉玛依油田西北缘21个稠油层块的原油粘度、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油藏埋深和注汽量等7项参数与产能之间的灰色关联度进行了分析,指出各参数与产能具有较好的关联度.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应用柯布一道格拉斯方程成功拟合了二者关系,建立了基于油藏地质参数直接预测稠油产能的产能方程,应用该方程对克拉玛依油田3个稠油层块进行了产能预测,取得效果良好.【总页数】3页(P244-246)【作者】赵睿;邹正银;孙新革;韩海英;陈学兴;王海明【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13.8;TE345【相关文献】1.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吞吐产能预测新模型 [J], 马奎前;刘东2.海上普通稠油油藏多层合采层间干扰定量表征与定向井产能预测 [J], 黄世军;康博韬;程林松;周文胜;常舒萍3.宾汉流体型稠油油藏水平井产能预测新方法 [J], 刘高波;何勇明;张宗元;李军4.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新模型 [J], 朱维耀;李兵兵;翟勇;刘雅静;岳明5.裂缝性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模型 [J], 何聪鸽;范子菲;许安著;方思冬;冀中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井重复压裂技术的可行性分析何定海【期刊名称】《化工设计通讯》【年(卷),期】2016(0)9【摘要】油田进入开发后期,压裂井层条件逐渐变差,措施挖潜难度大。
通过分析单井的采出程度、连通情况、剩余油分布规律,结合单井经济效益评价,进一步放宽界限,可优选潜力大的油井进行重复压裂。
%In the later stage of oilfield development,fracturing well condition is getting worse and it is difficult to tap the potential. By analyzing the degree of recovery of singlewell,connectivity,the distribution of remaining oil,combined with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single well evaluation,to further relax the boundaries,may have the potential to optimize the oil wells for repeated fracturing.【总页数】2页(P21-22)【作者】何定海【作者单位】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钻采工艺研究院,辽宁盘锦 12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相关文献】1.CO2压裂技术在深层稠油油藏中提高单井产量的效果评价 [J], 张星;严小波;巨颖娇;吴有鑫;吴国乐;苏晶2.单井管道注水掺稀一管双用可行性分析 [J], 李发根;石鑫;羊东明;丁楠3.单井管道注水掺稀一管双用可行性分析 [J], 李发根; 石鑫; 羊东明; 丁楠4.厚夹层盐穴储气库单井双腔可行性分析 [J], 垢艳侠;白松;贾建超;李康;李芬梅;冉莉娜5.多种方法确定单井中的地层重复——以吐鲁番—哈密盆地鄯科1井三叠系为例[J], 杨永泰;刘桂侠;刘海涛;傅国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