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河涌)底泥检测实施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73 KB
- 文档页数:11
河流底泥污染调查方案为巩固提高全市流域治污成果,保障水生生态环境安全,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重点污染河流滩涂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全面、准确掌握全市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污染成因和潜在环境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处理处置方案,为防治底泥重金属污染提供决策依据。
二、调查范围及内容(一)调查范围。
河、河、新河及第一、二、三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
(二)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重点污染河流底泥中的铅、汞、铬、镉、砷、锌、镍、铜等含量。
通过布点采样监测,对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确定重金属区域的污染范围、污染物类别、污染物浓度值和污染底泥量等,并对成因进行分析。
三、调查时间安排调查工作自年2月开始,至年5月结束。
(一)初步调查阶段(年2月至年3月)。
在省控重点污染河流调查的基础上,在市环保局指导下,开展我市重点污染河流初步调查。
(二)重点调查阶段(年4月至年5月)。
由市环保局汇总我市调查情况,分析底泥污染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和处理处置方案,形成调查报告,经市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市环保局备案。
四、预期调查结果(一)建立资料库。
建立全市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样品库和调查数据库,制作污染状况电子分布图。
(二)形成调查报告。
形成全市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含污染源解析、处理处置方案等)。
五、工作要求(一)密切协调配合。
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由市环保局具体组织实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二)健全工作制度。
市环保局要建立调查人员培训制度,参与调查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建立调查数据质量控制和调查成果抽查验收制度,并研究制定质量奖惩措施;健全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参与调查的单位和个人要逐级签订保密协议。
河流底泥排除方案
问题描述
当城市河流底泥淤积严重时,会影响水流畅通,妨碍水环境建设。
为了保护城市水环境和水生态,需要制定河流底泥排除方案。
方案设计
1. 底泥测量:首先进行河流底泥的测量,确定底泥的总量和淤
积程度。
2. 底泥分类:对河流底泥进行分类,确定是否有有毒有害物质。
根据不同类型的底泥,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3. 排除方式:采用机械耙、吸泥船等方式进行河流底泥的排除。
对于有毒有害物质较多的底泥,采用生物降解技术或化学处理技术
等方式进行处理。
4. 底泥处置:将排除的河流底泥运往废弃物处理中心进行处理
或回填。
实施建议
1. 底泥排除期间,应尽可能减少对河流环境的影响。
在排除底
泥时,应限制搅拌底泥,避免造成底泥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释放。
2. 选用合适的底泥排除方式,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3. 底泥排除后,还应加强对河流水质的监测,确保水质不受底泥排除带来的影响。
以上是针对城市河流底泥排除的基本方案,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底泥排除工作顺利进行,并对环境造成最小的影响。
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河道治理已成为地方政府改善生态环境、保障民生的重要任务。
为确保河道治理工程的质量和效果,有必要对河道治理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专项检测。
本方案旨在明确河道治理专项检测的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为河道治理工程提供科学、可靠的检测依据。
二、检测目的1. 了解河道治理工程的实际情况,评估治理效果;2. 发现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整改提供依据;3. 为河道治理工程验收提供数据支持;4. 提高河道治理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三、检测内容1. 河道工程实体检测:包括河道疏浚、护岸工程、生态修复等;2. 河道水质检测: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3. 河道底泥检测: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4. 河道生物检测:包括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5. 河道周边环境检测:包括土地利用、污染源、景观等。
四、检测方法1. 工程实体检测:采用现场勘查、仪器检测、抽样检测等方法;2. 河道水质检测: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利用水质监测仪器进行现场快速检测;3. 河道底泥检测: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利用实验室仪器进行检测;4. 河道生物检测:采用现场采样、实验室培养、鉴定等方法;5. 河道周边环境检测:采用现场勘查、遥感技术、问卷调查等方法。
五、检测步骤1. 制定检测方案:明确检测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2. 组建检测团队:选择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检测人员;3. 检测前准备:确定检测地点、时间、仪器设备、样品采集等;4. 检测实施:按照检测方案进行现场勘查、采样、实验等;5.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评估治理效果;6. 编制检测报告:总结检测结果,提出整改建议。
六、注意事项1. 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2. 检测仪器设备应经过校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3. 检测过程中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环境;4. 检测数据应真实、准确、完整,为河道治理工程提供可靠依据。
河流底泥污染调查方案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河流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河流底泥污染也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河流底泥污染对于水体的生态环境和水生动物的生存情况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对河流底泥污染进行调查,以制定适当的措施来消除污染。
本文将提出一份河流底泥污染调查方案,以期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解决污染问题。
一、调查目标本项调查的目标是确定目标河流的底泥污染状况,并对污染物进行初步的识别,为后续的河流治理工作提供数据和参考依据。
二、调查范围调查范围包括目标河流右、左、上、下游水域的底泥样品采集。
三、调查内容(1)选择调查点位根据目标河流的流域特性及其水质监测结果、环境监测站的分布、附近的人口密度和工业布局等因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调查点位。
(2)底泥采集在选择的调查点位周围半径100m范围内建立底泥采集站,采用方形样品器对底泥进行采集,每个采样器采集30个钻孔样品,深度为底泥下层约3mm的表层,每个钻孔样品之间距离至少保持50cm。
将采集到的底泥样品放入密闭的采样袋中,进行标识记录。
(3)实验室分析将采集到的底泥样品送往专业的水质实验室进行分析,分析项目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无机盐等物质。
四、调查方法(1)调查前应查看环境监测站的历史数据、了解该流域的污染物来源和分布情况,以便判断采样点的位置。
(2)采集底泥样品时,采用方形样品器或者土壤钻,利用采样器在底泥表层钻孔采集样品。
采样器长度要足以达到底泥表面下3毫米左右。
(3)通过现场和实验室测试,确定底泥中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无机盐等。
五、调查结果分析通过实验室分析,确认底泥中主要的污染物种类和含量。
根据污染物种类和含量,以及采样点的位置和其附近污染源的分布情况,进行污染物来源的初步分析,制定消除污染的建议措施和方案。
六、调查结论通过河流底泥污染调查,得出底泥的污染状况和具体的污染物种类及污染物来源的情况,为后续的河流治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参考依据。
底泥监测方案1. 概述底泥是水体底部的沉积物,其组成和性质对水环境的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底泥监测是评估水体质量和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底泥监测方案,旨在提供一种系统、科学、可操作的方法来监测和评估水体底泥的状况。
2. 监测目的底泥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底泥的组成、污染程度和潜在的生态风险,以便为水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的监测目的包括:•评估底泥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污染物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评估底泥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监测底泥沉积速率和泥沙通量,了解水体的沉积作用。
3. 监测内容底泥监测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底泥采样底泥采样是底泥监测的基础工作。
采样点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包括典型区域、可能受到污染的区域以及需要了解变化趋势的区域。
采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选择适当的采样工具,如底泥采样器或底泥柱。
•采样时应注意避免底泥表层的污染,最好采集底泥的较深层。
•根据采样点的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采样数量和采样深度。
3.2 底泥物理化学性质检测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了解其组成和污染程度非常重要。
常见的物理化学性质指标包括底泥的颜色、致密度、粒径分布、有机质含量、pH值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或现场测试得到。
3.3 底泥污染物分析底泥污染物分析是底泥监测的重要内容。
常见的底泥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分析方法可以包括物理提取、化学分析和生物监测等。
分析结果应与国家或地方相关标准进行对比,评估底泥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
3.4 底泥生态风险评估底泥污染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底泥监测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对底泥样品的毒性测试和生态风险评估,可以评估底泥对水生生物的潜在危害。
常用的生态风险评估方法包括生物多样性评估、物种敏感度评估等。
3.5 底泥沉积速率和泥沙通量底泥沉积速率和泥沙通量反映了底泥在水体中的沉积作用,也是底泥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定期监测底泥沉积速率和泥沙通量可以了解水体的沉积状况和底泥的输送过程。
河道治理工程质量检测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于城市河道的治理变得愈发重要。
河道治理工程的质量对于保护河道环境、提高水质以及预防洪水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河道治理工程质量检测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确保河道治理工程达到设计要求,满足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
2.原则: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全面细致、安全可靠。
三、检测内容和指标1.检测内容:包括河道水质、土地利用、土壤质量、水生态系统等方面的检测内容。
2.指标: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制定适用的检测指标,如COD、BOD、氨氮等水质指标,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等土壤质量指标,河道生态指数等生态系统指标。
四、质量检测方法和工具1.水质检测方法:采用现场水质采样,使用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专业仪器,进行COD、BOD、氨氮等水质指标的检测。
2.土地利用检测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测量,结合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和面积计算。
3.土壤质量检测方法:采集土壤样品,使用PH仪、扩散式养分盒等设备,进行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等指标的检测。
4.水生态系统检测方法:通过样本采集和观测,使用生态浮标、水生态监测车等工具,进行河道生态指数等指标的检测。
五、质量检测流程1.制定检测计划:根据项目要求和工程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检测计划,明确检测内容、指标和方法。
2.全面采集样品:根据检测计划,采集水质、土壤和生态系统样品,确保样品代表性和数量充足。
3.实施现场检测:根据检测方法,使用专业仪器和工具,对样品进行现场检测,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分析处理检测结果: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编制检测报告,评估工程质量和达标情况。
5.定期监测和评估:建立长期监测机制,根据工程性质和要求,定期对河道治理工程进行质量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质量检测组织和管理1.组织架构:由项目负责人、技术专家、检测人员等组成的检测团队负责具体的质量检测工作。
河涌整治工程设计方案一、前言河涌整治工程是指对城市内的河涌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通过改变原有的河涌形态、水质、环境等,提高河涌水环境品质、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使之成为城市绿色生态廊道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增长,城市内的河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压力,环境质量急剧下降,不仅影响了城市的风貌、环境质量,还对市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通过整治设计方案的研究和实施,对河涌整治工程进行适当治理,将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结合工程实际,在此提出一份河涌整治工程设计方案,旨在提高河涌水环境质量、保护自然生态,改善城市环境品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项目概况河涌整治工程项目位于某市中心区域,项目范围包括某河涌沿线的整治设计与施工,总长度约10公里,其中泵站建设2座,道桥拆重建3座,码头整改4处。
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河道清淤、水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岸线绿化以及污水处理等。
三、技术方案1. 河道清淤河道清淤是本次整治工程的首要任务之一。
由于长期不加治理,河涌河道淤泥已经严重,严重影响了水体的流动,水位上涨,也对附近的建筑物和设施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首先需要对河道进行清淤工作,清除底泥和淤泥,恢复河道的正常断面和底床。
清淤工程中需要对淤泥进行分类处理,对河道中的垃圾及时清理,以减轻对水体的污染。
2. 水环境治理水环境治理是本次整治工程的核心部分。
针对河涌水质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水环境治理方案:(1)生态滤池建设在河涌沿线建设一定数量的生态滤池,用于对河涌水质进行净化。
生态滤池通过人工建设,模拟自然沼泽、湿地等生态环境,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对河水进行过滤,净化水质。
(2)污水处理厂建设针对沿线居民区的生活污水,我们计划建设一座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厂能够将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去除污染物质,减轻对河道的污染。
(3)河涌水质监测网建设在整治完成后,我们将建设河涌水质监测网,定期对河涌水质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
河流底泥污染调查方案河流底泥污染调查方案为巩固提高全市流域治污成果,保障水生生态环境安全,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重点污染河流滩涂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全面、准确掌握全市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污染成因和潜在环境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处理处置方案,为防治底泥重金属污染提供决策依据。
二、调查范围及内容(一)调查范围。
河、河、新河及第一、二、三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
(二)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重点污染河流底泥中的铅、汞、铬、镉、砷、锌、镍、铜等含量。
通过布点采样监测,对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确定重金属区域的污染范围、污染物类别、污染物浓度值和污染底泥量等,并对成因进行分析。
三、调查时间安排调查工作自年2月开始,至年5月结束。
(一)初步调查阶段(年2月至年3月)。
在省控重点污染河流调查的基础上,在市环保局指导下,开展我市重点污染河流初步调查。
(二)重点调查阶段(年4月至年5月)。
由市环保局汇总我市调查情况,分析底泥污染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和处理处置方案,形成调查报告,经市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市环保局备案。
四、预期调查结果(一)建立资料库。
建立全市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样品库和调查数据库,制作污染状况电子分布图。
(二)形成调查报告。
形成全市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含污染源解析、处理处置方案等)。
五、工作要求(一)密切协调配合。
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由市环保局具体组织实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二)健全工作制度。
市环保局要建立调查人员培训制度,参与调查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建立调查数据质量控制和调查成果抽查验收制度,并研究制定质量奖惩措施;健全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参与调查的单位和个人要逐级签订保密协议。
河道底泥检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河道底泥是指河流中沉积的泥沙颗粒,它对水质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底泥中可能富集了多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对水体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对河道底泥进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二、检测目的。
1. 了解河道底泥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评估河流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安全状况;2. 为制定底泥治理和修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3. 为相关部门监管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三、检测内容。
1. 底泥样品采集,根据河道特点和污染源分布,确定采样点位,采用现场采样或定点采样方式获取底泥样品;2. 有害物质分析,对底泥样品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进行分析检测,包括总量和可溶态等;3. 物理化学性质测试,对底泥的颗粒度、含水率、有机质含量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测试;4. 生物毒性评价,通过生物毒性测试,评估底泥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
四、检测方法。
1. 采样方法,采用不锈钢采样器或其他合适的采样工具,避免样品受到外界污染;2. 分析检测方法,采用标准的化学分析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生物毒性评价方法,可采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测试、生物累积测试等方法,综合评价底泥的毒性效应。
五、检测实施步骤。
1. 制定检测方案,根据河道特点和检测目的,制定底泥检测实施方案,明确检测内容、方法和采样点位;2. 采样计划编制,编制底泥采样计划,确定采样时间、频次和点位,确保样品代表性;3. 采样实施,按照采样计划,进行底泥样品采集,注意采样过程中的样品保存和标识;4. 检测分析,将采集到的底泥样品送至具备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分析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5. 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编制检测报告,提出评价意见和建议。
六、质量控制。
1. 采样质量控制,采样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和标准进行,避免外界污染;2. 检测质量控制,确保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采用标准物质进行质控,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3. 数据质量控制,对检测数据进行核查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河涌整治工程实施方案一、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XXX河涌整治工程2. 项目地点:XXX市3. 项目背景:XXX河涌是XXX市的一条重要河流,但长期以来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改善河涌的水质,保护周边环境和居民的生活,XXX市政府决定对XXX河涌进行整治工程。
4. 项目目标:通过实施整治工程,改善XXX河涌水质,提升周边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工程内容1. 水质改善:对XXX河涌的底泥、水体和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清理和治理,消除污染源头,提升水质。
2. 水生态恢复:修复XXX河涌周边的湿地和生态植被,恢复自然生态平衡,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3. 河道整治:清淤、疏浚XXX河涌,修复河道形态,提高水流通畅性,减少洪涝风险。
4. 水环境治理:修复沿岸环境,改善河涌周边的生活环境,减少城市生活垃圾和废水对水体的影响。
5. 景观优化:在整治工程中充分考虑河涌的景观效果,提升河涌周边的景观价值,创造更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
三、实施方案1. 项目规划:明确整治工程的总体方向、目标和实施路径,确定具体的整治范围和时间节点。
2. 资金筹措:制定资金筹措方案,确定资金来源和使用规划,保障整治工程的资金需求。
3. 项目设计:聘请专业设计团队进行整治工程的详细设计,确保设计方案符合河涌整治的需求和城市规划的要求。
4. 施工实施:组织施工团队进行整治工程的施工和监理,保障施工质量和进度。
5. 环境监测:建立河涌整治工程的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水质、生态和环境进行监测评估,保障整治工程的实施效果。
6. 宣传推广: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等方式,加强对整治工程的宣传推广,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四、组织机构1. 项目领导小组:设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整治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决策,协调各方资源,推动工程实施。
2. 项目办公室:设立项目办公室,负责具体工程的实施管理和协调,协同各相关单位,推动整治工程的实施。
3. 专家顾问团队:邀请水利、环境等领域的专家顾问团队,对整治工程进行评估和指导,提出专业建议和解决方案。
目录
第 1 章检测依据. ........................................ - 1 -
第 2 章工程概况. ........................................ - 1 -
第 3 章检测任务及目标. .................................. - 2 -
第 4 章取样点设置. ...................................... - 2 -
4.1 采样断面的选择. ................................... - 2 -
4.2 采样垂线的设置. ................................... - 2 -
4.3 采样点的设置. ...................................... - 3 -
4.4 采样频次. .......................................... - 3 -
第 5 章检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 - 4 -
第 6 章水上作业安全措施. ................................. - 6 -
附件:底泥采集现场图. ..................................... - 8 -
中国一冶中山市中心组团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提升工程(项目三)项目经理部
底泥检测实施方案
第 1 章检测依据
1、《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检验方法》(CJ/T 221-2005 )
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泥质》(CJ/T249-2007)
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制砖用泥质》(CJ/T289-2008)
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CJ/T291-2008)
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CJ/T309-2009)
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林地用泥质》(CJ/T362-2011)
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用泥质》(GB/T 23485-2009)
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GB/T 23486-2009)
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GB/T 24600-2009)
10、《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制砖用泥质》(GB/T 25031-2010)
1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
12、《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
第 2 章工程概况
1、项目名称:
2 、建设地点:
3、建设单位:
4、运营单位:
5、勘察单位:
中国一冶中山市中心组团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提升工程(项目三)项目经理部- 1 -6、设计单位:
7、监理单位:
8、施工单位:
9、建设范围:
第 3 章检测任务及目标
为满足************ 在河涌底泥清淤、处理与处置设计与施工阶段的要求,底泥检测的主要任务与目标:
1、调查**************** 范围内河涌受污底泥的厚度、存量与分布情
况;
解决河涌受污底泥清淤深度、清淤量及清淤部位问题。
2、检测**************** 范围内河涌受污底泥的污染物类型、含量与分
布情况;弄清并确定河涌底泥主要污染源、污染量大小及主要污染部位。
3、分析**************** 范围内河涌受污底泥污染程度与储量风险;估
算分析河涌底泥内源污染对水环境治理存在的风险。
第 4 章取样点设置
4.1 采样断面的选择
河涌淤泥的检测断面根据清淤河段长度以不少于 3 个为宜,一般布置在河涌上、中、下游以及河道水流变缓容易淤积的位置,并根据清淤河段长度设检测断面,一般200m~500m测一个横断面。
勘探点深度以穿透污染层进入正常层为宜。
4.2 采样垂线的设置
中国一冶中山市中心组团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提升工程(项目三)项目经理部- 2
河流在检测断面上采样垂线的设置应符合表 4.2-1 的规定
表 4.2-1 采样垂线的设置
4.3 采样点的设置
近岸处采样点应选在距离湿岸线2~10m处。
如砾石等采集不到样品,可略作移动。
布设排污水区检测断面时,应在其上游50m不受污水影响的区域设对照采样点。
在排污口下游50~1000m处布设若干检测断面或采样点,也可以按放射式布设。
取样点及取样断面个数详见表 4.3-1 。
表 4.3-1 河涌采样断面、采样垂线及采样点统计表
4.4 采样频次
各项指标各检测 1 次
中国一冶中山市中心组团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提升工程(项目三)项目经理部- 3
第5章检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为保证底泥调查复核工作既能满足实用性,又满足经济性要求,根河涌水面面积与重要性不同,将河涌分类、并设置不同的底泥检测层数,见表5-1
表5-1 底泥检测层数及检测项目
************6 条大河水面面积共占所有河涌水面面积70%以上,与清淤总量直接相关,最为重要,将这 6 条河涌作为I 类河涌,对于Ⅰ类河涌,原则上每隔500m设置一个采样点。
6条Ⅰ类河涌总长****km ,共布置*** 个点位,*** 个点位中,按照检测层数分为A级与B级点位,A级点分表、中、底 3 层检测,B级点位检测表层处底泥,A级点原则上每2000m布置一个,共布置*** 个,其余点位为B级点,共*** 个。
除上述 6 条Ⅰ河涌外,其余河涌作为Ⅱ类河涌。
一方面,Ⅱ类河涌原则上按照200~500m间隔布置点位,每条河涌不宜少于 3 个点,对于长度小于600m的河涌,只在河涌起点与终点各布置 1 个点位;另一方面,当Ⅱ类河涌最终汇入并终止于Ⅰ类河涌时,则此时Ⅰ类河涌与Ⅱ类河涌的采样点位可能重复或相隔太紧,因此,合并两个相隔较近的点位。
根据中山市河道分布情况,预计Ⅱ类河涌共布置**** 个点,每个点位均检测表层底泥。
中国一冶中山市中心组团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提升工程(项目三)项目经理部- 4
综上所述,本项目采样点**** 个(具体数量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底泥样
品检测数量*** 。
河涌底泥检测项目及方法详见表5-2 。
表5-2 河涌底泥检测项目及方法
中国一冶中山市中心组团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提升工程(项目三)项目经理部- 5
第 6 章水上作业安全措施
1、船舶驾驶人员应持证上岗,要了解、熟悉本河段作业区情况,熟知本
机船的修理方法、技术要求,做到操作熟练,发现故障做到及时排除。
2、采样作业前了解采样区域的水深、流速、河床地质等有关情况,为船
舶行驶、抛锚定位做好安全准备工作。
3、水上作业生产调度人员必须掌握和及时了解当地的气象和水文情况。
遇有大风天气、雨、雾天视线不清时,船只应显示规定的信号,必要时停止航行或作业。
中国一冶中山市中心组团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提升工程(项目三)项目经理部- 6
4、采样期间必须正确穿戴好救生衣,按要求配备足够的救生圈,并放置指定的地点;检测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好安全帽和其他防护用品。
5、船舶必须锚固可靠,有足够的抗风浪、水流能力,工作面四周要设栏杆或安全网;停靠船必须系好缆绳,并加保险缆,跳板要搭设牢固,并要有防滑设施。
6、检测作业期间,严禁嬉戏打闹,严禁酒后上班,严禁单人操作。
7、水上作业工作面整洁,无油垢、杂物等。
8、杜绝非作业人员上船。
9、夜间施工必须配足灯光照明,并按航运规则正确设置安全警示灯、警示牌等信号,并由专人进行安全信号设施的管理与维护。
10、大(雷)雨、大雾或风力大于六级以上的恶劣天气,严禁作业,遇有台风警报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避风措施。
11、外部救援联系电话:
急救电话:120 交通事故:122
报警电话:110 火警电话:119
水上求救专用:12395
中国一冶中山市中心组团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提升工程(项目三)项目经理部
底泥检测实施方案
附件:底泥采集现场
图
现场底泥样品采
集
底泥样品整理及编
号
中国一冶中山市中心组团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提升工程(项目三)项目经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