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实验
- 格式:xlsx
- 大小:13.66 KB
- 文档页数:6
2023年最新: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大全实验一:水的性质实验目的1. 认识水的性质,了解水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材料1. 清水2. 玻璃棒3. 色素4. 冰块5. 温度计实验步骤1. 取适量清水于烧杯中,观察水的颜色和透明度。
2. 向水中滴入一滴色素,观察色素在水中的扩散现象。
3. 将玻璃棒插入水中,观察水的流动性和表面张力。
4. 放入冰块,观察水温的变化和水冰的互动现象。
5. 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记录并观察温度变化。
实验二:力的作用实验目的1. 了解力的概念,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实验材料1. 弹簧测力计2. 不同重量的物体(如小球、书本等)3. 细线4. 桌子实验步骤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桌子上,调零刻度。
2. 用细线将不同重量的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录测力计的示数。
3. 观察并记录不同重量物体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4. 让学生尝试用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实验三:声音的产生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认识声音的特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材料1. 尺子2. 桌子3. 气球4. 胶带实验步骤1. 将尺子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2. 拨动尺子,观察并听尺子振动产生的声音。
3. 在尺子振动时,用气球覆盖尺子的一端,观察声音的变化。
4. 尝试用不同的力度拨动尺子,观察声音的响度变化。
实验四:光的传播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传播特点,认识光的传播方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材料1. 手电筒2. 透明塑料尺3. 白色墙壁4. 黑色纸张。
新教科版全套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实验一:观察植物的生长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研究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实验材料1. 植物种子2. 种植土3.4. 观察记录表实验步骤1. 将填满种植土。
2. 播种植物种子,覆盖一层薄土。
3. 每天定时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4. 持续观察并记录一周。
实验结果1. 植物种子在土壤中发芽,逐渐生长。
2. 观察到植物的茎、叶、花等生长变化。
实验结论1. 植物需要土壤、水分和阳光等条件才能生长。
2. 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有助于了解植物的生命过程。
实验二:探究光的传播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传播特性。
2. 研究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光的传播实验。
实验材料1. 光源(如手电筒)2. 透明材料(如玻璃板、塑料袋)3. 实验仪器(如光屏、光具座)实验步骤1. 将光源放置在一定距离处,对准透明材料。
2. 通过透明材料观察光源在另一侧的光影。
3. 改变透明材料的形状和位置,观察光影的变化。
4. 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1. 观察到光源通过透明材料传播形成光影。
2. 发现光影的形状和位置会随着透明材料的形状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实验结论1. 光可以通过透明材料传播,形成光影。
2. 光影的形状和位置受透明材料的形状和位置影响。
实验三:制作简易电路实验目的1. 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
2. 研究制作简易电路。
实验材料1. 电池2. 导线3. 灯泡4. 开关5. 绝缘材料实验步骤1. 将电池、灯泡、开关依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简单的电路。
2. 使用导线将电池、灯泡、开关连接起来。
3.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闭合开关,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4. 尝试改变电路连接方式,观察灯泡亮起的情况。
实验结果1. 成功制作出简易电路,灯泡亮起。
2. 发现改变电路连接方式会影响灯泡的亮起情况。
实验结论1. 电路需要电池、导线、灯泡和开关等元件才能形成。
2. 电路的连接方式会影响电路的通断和灯泡的亮起情况。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18个)实验名称:1.2水沸腾了实验器材:温度计、水、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蜡 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石膏上2、点燃酒精灯,把酒精灯移的外焰燃烧石棉网3、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谷种现象。
4、沸水的烧杯上套袋子,观察袋子的变化实验记录:水在沸腾时,烧杯底部形成大量气泡,上升变化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沸水烧杯上套的袋子鼓涨起来。
实验结论:我认为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需要继续加热。
实验名称:1.3水结冰了实验器材:碎冰、试管、温度计、烧杯、记号笔、食盐实验步骤:1、在试管里加入41的水,记号笔在水面好标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烧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子里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
用温度计观察试管里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4、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5、观察水结冰后的高度。
实验记录:1、管插入碎冰里,水温开始下降,当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
2、水结冰后变高了,说明体积变大了。
实验结论:水当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了。
实验名称:1.4水融化了实验器材:试管、烧杯、温度计、冰块、观察皿、吸管实验步骤:1、取冰块放在观察皿上,用吸管不断地向冰块的某一部分吹热气,观察冰块的变化。
2、试管装水结冰,在冰面处做标记,把试管浸入烧杯的热水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等冰完全融化后,观察水面与记录的冰面距离。
实验记录:1、冰块在融化。
吹气的地方融化快。
2、试管里的冰慢慢在融化,完全融化后,水面比冰面低。
实验结论: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实验名称: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实验器材:简易天平、皮球、打气筒、不漏气的大袋子、绿豆、乒乓球、小泡沫球回形针实验步骤:1、我们再把它放到上节课的天平里去称一下。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全纪录:三年级上册实验一:我们周围的材料实验目的1. 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实验材料1. 纸张2. 木头3. 金属4. 玻璃5. 塑料实验步骤1. 观察并触摸每种材料,感受它们的质地。
2. 讨论每种材料的用途和特点。
3. 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一个小玩具或工艺品。
实验二:简单的机械实验目的1. 了解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材料1. 杠杆2. 滑轮3. 重物4. 绳子实验步骤1. 观察并了解杠杆和滑轮的构造和原理。
2. 亲自动手操作杠杆和滑轮,观察力的传递和改变。
3. 讨论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实验三:水的奇妙旅程实验目的1. 了解水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材料1. 水2. 杯子3. 热水4. 冰块5. 色素实验步骤1. 观察水的颜色、透明度和气味。
2. 将水加热至沸腾,观察水的变化。
3. 将水冷却至冰块,观察水的变化。
4. 在水中加入色素,观察水的颜色变化。
5. 讨论水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实验四:我们的地球实验目的1. 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自然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实验材料1. 地球仪2. 地球仪模型3. 地球仪图片实验步骤1. 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大陆和海洋。
2. 操作地球仪模型,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 讨论地球的自然现象,如地震、火山、气候变化等。
实验五: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材料1. 植物种子2. 土壤3. 杯子4. 水源。
2023年最新: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大全实验1:探究水的存在形式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水的存在形式。
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水的存在形式。
实验材料:水、玻璃杯、加热器、冷却器、塑料袋。
水、玻璃杯、加热器、冷却器、塑料袋。
实验步骤:1. 将一杯水倒入玻璃杯中。
2. 用加热器将水加热至沸腾状态。
3. 观察玻璃杯上是否有水滴形成。
4. 将冷却器放在玻璃杯上,观察是否有水滴凝结在冷却器上。
5. 将塑料袋盖在玻璃杯上,观察是否有水滴凝结在袋子内壁上。
实验结果:- 在加热水时,玻璃杯上没有水滴形成。
- 在冷却玻璃杯时,冷却器上有水滴凝结。
- 在玻璃杯上覆盖塑料袋时,袋子内壁上有水滴凝结。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可得知,水存在的形式有蒸气、液态和固态。
在加热水时,水以蒸气形式存在,不会形成水滴。
在冷却水时,水以液态形式存在,会凝结成水滴。
在玻璃杯上覆盖塑料袋时,水以蒸气形式存在,会在袋子内壁上凝结成水滴。
通过实验观察可得知,水存在的形式有蒸气、液态和固态。
在加热水时,水以蒸气形式存在,不会形成水滴。
在冷却水时,水以液态形式存在,会凝结成水滴。
在玻璃杯上覆盖塑料袋时,水以蒸气形式存在,会在袋子内壁上凝结成水滴。
实验2:探究磁铁的吸引和排斥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实验材料:磁铁、针、纸片、塑料杯。
磁铁、针、纸片、塑料杯。
实验步骤:1. 将磁铁放在桌面上,观察其位置。
2. 将针靠近磁铁,观察针的行为。
3. 将纸片靠近磁铁,观察纸片的行为。
4. 将塑料杯靠近磁铁,观察塑料杯的行为。
实验结果:- 磁铁放在桌面上时,保持静止。
- 针靠近磁铁时,被磁铁吸引并靠近磁铁。
- 纸片靠近磁铁时,被磁铁吸引并靠近磁铁。
- 塑料杯靠近磁铁时,没有受到磁铁的吸引或排斥。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可得知,磁铁具有吸引针和纸片的能力,但对塑料杯没有吸引或排斥作用。
通过实验观察可得知,磁铁具有吸引针和纸片的能力,但对塑料杯没有吸引或排斥作用。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三年级上册全实验一:水的三种状态目的:观察和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材料:水、冰块、热水、锅、热水壶。
步骤:1. 取一杯水,观察并记录水的状态。
2. 将水倒入锅中,加热,直到水开始沸腾。
3. 观察并记录水的状态。
4. 将冰块放入锅中,观察并记录水的状态。
实验结果:1. 初始状态:水呈液态。
2. 加热后:水开始沸腾,呈气态。
3. 冰块加入后:水开始冻结,呈固态。
实验二:磁铁的吸引力目的:了解磁铁的吸引力和磁性物质的特点。
材料:磁铁、铁钉、纸夹、塑料夹、铜片、纸张。
步骤:1. 将磁铁靠近铁钉,观察并记录是否有吸引力。
2. 将磁铁靠近纸夹、塑料夹和铜片,观察并记录是否有吸引力。
3. 将磁铁靠近纸张,观察并记录是否有吸引力。
实验结果:1. 铁钉被磁铁吸引,具有磁性。
2. 纸夹和塑料夹不被磁铁吸引,不具有磁性。
3. 铜片和纸张不被磁铁吸引,不具有磁性。
实验三:光的传播目的: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反射现象。
材料:手电筒、镜子、纸张。
步骤:1. 打开手电筒,将光线照射到纸张上,观察光的传播方式。
2. 将手电筒的光线照射到镜子上,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实验结果:1. 光线是直线传播的。
2. 光线照射到镜子上,会发生反射,光线改变方向。
实验四:声音的传播目的: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和声音的反射现象。
材料:铃铛、纸张、墙壁。
步骤:1. 摇动铃铛,观察声音的传播方式。
2. 将铃铛放在纸张上,观察声音的传播方式。
3. 将铃铛放在墙壁旁边,观察声音的反射现象。
实验结果:1. 声音是由震动传播的。
2.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3. 声音在墙壁上发生反射,声音会从墙壁上反弹回来。
实验五:空气的存在目的: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的特点。
材料:高杯、水、吸管。
步骤:1. 将高杯倒置并插入水中,观察现象。
2. 用吸管吹气到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1. 高杯倒置并插入水中时,水不会进入杯中,说明杯中有空气。
科学实验全记录: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实验一:观察植物的生长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研究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实验材料1. 植物种子2. 种植土3. 花盆或种植箱4. 观察记录表实验步骤1. 准备花盆或种植箱,填充种植土。
2. 播种植物种子,按照种子说明书上的推荐深度和间距。
3. 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4. 观察植物的根、茎、叶的生长变化,并记录。
5. 实验结束后,分析观察到的生长变化。
安全注意事项1. 小心使用种植工具,避免受伤。
2. 避免触摸植物的嘴巴和叶子,以免受伤。
实验二:制作火山爆发模型实验目的1. 了解火山爆发的原因和过程。
2. 研究使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火山爆发模型。
实验材料1. 火山模型材料(如面团、火山岩、颜料等)2. 塑料杯或模具3. 色素或食用色素4. 观察记录表实验步骤1. 准备火山模型材料,根据实验材料说明进行配比。
2. 将火山模型材料填充到塑料杯或模具中,制作火山形状。
3. 在火山模型上挖一个小洞,作为火山口。
4. 将色素或食用色素加入火山模型材料中,模拟火山岩的颜色。
5. 观察火山模型的外观特征,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6. 进行火山爆发实验,观察火山模型的变化,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7. 实验结束后,分析火山爆发的原因和过程。
安全注意事项1. 小心使用剪刀、刀具等工具,避免受伤。
2. 避免食用实验材料,以免发生意外。
实验三:探究光的传播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传播特点。
2. 研究使用简单的实验材料探究光的传播。
实验材料1. 透明塑料尺或透明管2. 光源(如手电筒、太阳光等)3. 白色纸张或墙壁4. 观察记录表实验步骤1. 将透明塑料尺或透明管放在光源前,使光线透过。
2. 将白色纸张或墙壁放在透明塑料尺或透明管的另一侧。
3. 观察光线在透明塑料尺或透明管中的传播情况,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4. 改变透明塑料尺或透明管的位置,观察光线传播的变化,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实验报告全集: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一:物体的颜色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体的颜色,了解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实验材料- 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不同颜色的物体实验步骤1. 将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不同颜色的物体放在一起。
2. 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颜色。
实验结果不同物体有不同的颜色,例如红色的物体呈现红色,黄色的物体呈现黄色,蓝色的物体呈现蓝色,绿色的物体呈现绿色。
实验结论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实验二:物体的重量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了解物体的重量是如何确定的。
实验材料不同重量的物体,如石头、木块、铅笔等。
实验步骤1. 分别将石头、木块、铅笔等不同重量的物体拿在手中感受一下。
2. 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
实验结果不同物体的重量不同,例如石头比木块重,木块比铅笔轻。
实验结论物体的重量是由物体本身的质量决定的。
实验三:物体的形状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形状,了解物体的形状对其特性的影响。
实验材料不同形状的物体,如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等。
实验步骤1. 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如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等。
2. 比较它们的形状和特性。
实验结果不同形状的物体具有不同的特性,例如正方体有六个面,圆柱体有两个平行的底面,球体则没有棱角。
实验结论物体的形状决定了它的特性。
实验四:物体的材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材质,了解物体的材质对其性质的影响。
实验材料不同材质的物体,如金属、塑料、玻璃等。
实验步骤1. 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如金属、塑料、玻璃等。
2. 比较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结果不同材质的物体具有不同的性质,例如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塑料具有较低的导电性,玻璃具有较好的透明性。
实验结论物体的材质决定了它的性质和特点。
以上是实验报告全集,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物体的颜色、重量、形状和材质对其特性的影响。
这些实验简单易懂,没有涉及法律复杂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记录:三年级上册全实验一:测量温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了解温度的概念,并研究使用温度计。
实验材料- 温度计- 水- 冰块- 热水实验步骤1. 用温度计测量室内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2. 将温度计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水的温度。
3. 将温度计放入冰块中,观察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4. 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观察并记录热水的温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记录的温度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物体的温度是不同的。
室内温度较为温暖,水的温度较低,冰块的温度更低,热水的温度较高。
实验结论温度是用来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我们可以通过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
实验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实验目的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三态变化,并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实验材料- 水- 热水- 冰块实验步骤1. 将一杯水放在室温下,观察水的状态,并记录下来。
2. 将一杯水加热至热水,观察水的状态,并记录下来。
3. 将一杯水放入冰箱冷冻,观察水的状态,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在室温下,水处于液态。
加热水后,水变为蒸汽,呈现气态。
冷冻水后,水变成冰块,呈现固态。
实验结论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三态变化,即液态、气态和固态。
温度升高时,水会从液态变为气态;温度降低时,水会从液态变为固态。
实验三:观察物体的浮沉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了解浮力的作用。
实验材料- 不同物体(例如木块、铁块、纸片)- 水实验步骤1. 将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木块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来。
2. 将铁块放入水中,观察铁块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来。
3. 将纸片放入水中,观察纸片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在水底,纸片也浮在水面上。
实验结论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密度较大的物体会沉在水底,密度较小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浮力是使物体浮起的力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继续记录后续实验的内容)。
全套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实验一:水的存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证明水的存在。
实验材料- 透明玻璃杯- 自来水或蒸馏水- 干净的纸巾实验步骤1. 将玻璃杯放在桌子上。
2. 将适量的水倒入玻璃杯中。
3. 观察玻璃杯中的水。
实验结果玻璃杯中出现了水,证明了水的存在。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水是一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物质。
实验二:空气的存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证明空气的存在。
实验材料- 一个空的塑料瓶- 蜡烛- 打火机或火柴实验步骤1. 将蜡烛放在桌子上,并点燃蜡烛。
2. 将塑料瓶口完全覆盖在蜡烛上,使其与蜡烛封闭在一起。
3. 观察蜡烛熄灭的情况。
实验结果蜡烛在一段时间后熄灭,证明了塑料瓶中存在空气。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空气是一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物质。
实验三:磁性物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物质的磁性。
实验材料- 一根磁铁- 一些物体,如纸夹、铁钉、塑料卡片、橡皮等实验步骤1. 将磁铁放在桌子上。
2. 将不同的物体一个接一个地靠近磁铁,观察它们之间是否有吸引力。
实验结果磁铁对铁钉有吸引力,而对纸夹、塑料卡片和橡皮没有吸引力。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铁钉具有磁性,而纸夹、塑料卡片和橡皮没有磁性。
以上是全套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实验报告,通过简单的实验观察和验证,我们可以认识到水、空气和物质的磁性等基本概念。
实验报告的内容简洁明了,无法确认引用的具体内容。
新教科版全套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实验报
告
实验名称:测量物体长度
实验目的
测量物体的长度,研究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实验材料
- 尺子
- 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书、椅子等)
实验步骤
1. 准备不同长度的物体。
2. 选择一个物体,将尺子的一端对准物体的起始位置。
3. 用尺子的另一端对准物体的终点位置,读取尺子上的刻度数值。
4. 记录下物体的长度和所读取的刻度数值。
5. 重复步骤2-4,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实验结果
结论
通过使用尺子进行测量,我们可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
实验名称: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目的
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了解水的不同状态。
实验材料
- 水
- 烧杯
- 冰块
- 火源(如火柴或打火机)
实验步骤
1. 将水倒入烧杯中,使水的表面充满烧杯。
2. 将烧杯放置在火源上,加热水。
3. 观察水的变化过程,记录下所观察到的现象。
4. 将冰块放入烧杯中,观察冰块的变化过程,记录下所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果
- 加热水:水逐渐变热,最终沸腾。
- 冰块融化:冰块逐渐融化成水。
结论
通过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过程,我们可以了解到水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不同的状态。
(以上为示例报告内容,实验名称、目的、材料、步骤、结果和结论需要根据具体实验内容进行编写。
)。
(2023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实验名称:水的状态变化目的:通过观察水的不同状态变化,了解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
实验材料:- 一小块冰- 一杯温水- 一个水壶实验步骤:1. 将冰放入一个中,等待观察。
2. 将温水倒入另一个中,等待观察。
3. 将水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观察。
实验结果:- 冰在室温下逐渐融化成水。
- 温水在室温下保持液态,没有明显变化。
- 热水加热至沸腾后产生水蒸气。
实验结论: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存在不同的状态。
当水的温度低于0°C时,水呈固态,即冰的形式;当水的温度在0°C到100°C之间时,水呈液态;当水的温度达到100°C以上时,水会变成气态,形成水蒸气。
实验名称:带电物体的吸引和排斥目的:观察带电物体之间的吸引和排斥现象,了解静电的基本特性。
实验材料:- 一个橡皮筋- 一根塑料筷子- 一根塑料蓝- 一张小纸片实验步骤:1. 将橡皮筋绕在塑料筷子的一端,形成一小段橡皮筋悬挂在塑料筷子上。
2. 将塑料蓝摩擦数次后,将其靠近橡皮筋的末端,观察其现象。
3. 将小纸片带电,将其靠近橡皮筋的末端,观察其现象。
实验结果:- 当带电的塑料蓝靠近橡皮筋的末端时,橡皮筋会被吸引过去。
- 当带电的小纸片靠近橡皮筋的末端时,橡皮筋会被排斥开。
实验结论:带电物体之间存在着吸引和排斥现象。
带电物体之间的吸引是由于它们的带电性质相反,而排斥是由于它们的带电性质相同。
实验名称:植物生长的观察目的: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要素。
实验材料:- 三个种子- 三个小花盆- 肥沃的土壤- 温水实验步骤:1. 将三个小花盆分别装满肥沃的土壤。
2. 在每个小花盆中种下一个种子。
3. 将一个小花盆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第三个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4. 每天给每个小花盆浇适量的温水。
实验结果:- 在室内条件下,种子可能发芽但生长缓慢。
- 在室外条件下,种子可能发芽并有一定生长。
2023教科版:上学期三年级科学实验全记录实验一:空气的力量实验目的1. 理解空气的存在和力量2. 研究使用简单的实验工具实验材料1. 气球2. 塑料杯3. 吸管4. 胶带实验步骤1. 将塑料杯倒扣在气球上,用胶带固定。
2. 吹入吸管,观察气球的变化。
3. 移除吸管,观察气球的恢复。
实验现象1. 吹入吸管时,气球会膨胀。
2. 移除吸管时,气球会恢复原状。
实验解释1. 空气的力量使得气球膨胀。
2. 移除吸管后,空气逐渐流出,气球恢复原状。
实验二:水的张力实验目的1. 理解水的张力2. 研究使用实验仪器实验材料1. 硬币2. 玻璃板3. 水4. 滴管实验步骤1. 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
2. 将硬币轻轻放在水滴上。
3. 使用滴管轻轻触碰水滴边缘。
实验现象1. 水滴会吸附硬币。
2. 触碰水滴边缘时,水滴不会立即散开。
实验解释1. 水分子之间存在张力,使得水滴能够吸附硬币。
2. 触碰水滴边缘时,水分子之间的张力使得水滴不会立即散开。
实验三:光的传播实验目的1. 理解光的传播2. 研究使用光学仪器实验材料1. 手电筒2. 透明塑料尺3. 白色纸张实验步骤1. 打开手电筒,将光线照射在透明塑料尺上。
2. 将白色纸张放在塑料尺的另一端。
3. 移动塑料尺,观察白色纸张上的光斑。
实验现象1. 白色纸张上出现光斑。
2. 移动塑料尺时,光斑的大小和形状会发生变化。
实验解释1. 光是通过传播来照亮物体的。
2. 透明塑料尺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径,导致光斑的大小和形状发生变化。
实验四:声音的产生实验目的1. 理解声音的产生2. 研究使用实验工具实验材料1. 气球2. 吸管3. 玻璃杯实验步骤1. 吹入吸管,使气球膨胀。
2. 用手指轻轻按住气球,使其发出声音。
3. 将玻璃杯放在气球上,观察杯子的反应。
实验现象1. 按住气球时,会发出声音。
2. 玻璃杯会因为声音的振动而轻微颤动。
实验解释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气球按压时,空气的振动传递到玻璃杯上,使其颤动。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套实验报告实验一: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了解质量的概念并掌握简单的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 电子秤- 不同物体(如书、铅笔、橡皮等)实验步骤1. 打开电子秤。
2. 将要测量的物体放在电子秤上。
3. 观察电子秤显示的数值,记录下物体的质量。
实验结果不同物体的质量如下:- 书:200克- 铅笔:10克- 橡皮:5克实验二:水的沸腾温度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了解水的沸腾温度。
实验器材- 电热水壶- 温度计- 水实验步骤1. 将水倒入电热水壶中。
2. 将温度计插入水中。
3. 打开电热水壶,加热水直到水开始沸腾。
4. 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数值,记录下水的沸腾温度。
实验结果水的沸腾温度为100摄氏度。
实验三:观察金属导电性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金属导电性,了解金属的特性。
实验器材- 电池- 电线- 不同金属片(如铜片、铁片、铝片等)实验步骤1. 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电线连接。
2. 将金属片分别与电线的两端连接。
3. 观察金属片上是否有电流通过,即是否有灯泡亮起。
实验结果不同金属片的导电性如下:- 铜片:有电流通过,灯泡亮起。
- 铁片:有电流通过,灯泡亮起。
- 铝片:无电流通过,灯泡不亮。
实验四: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了解长度的概念并掌握简单的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 尺子- 不同物体(如书、铅笔、橡皮等)实验步骤1. 将要测量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
2. 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3. 记录下物体的长度。
实验结果不同物体的长度如下:- 书:20厘米- 铅笔:15厘米- 橡皮:5厘米实验五:观察水的凝固现象实验目的观察水的凝固现象,了解水的凝固过程。
实验器材- 冰箱- 水实验步骤1. 将水倒入中。
2. 将放入冰箱中。
3. 等待一段时间。
4. 观察中水的状态是否变为固体。
实验结果水在冰箱中冷却后会凝固成固体。
以上为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套实验报告。
2023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全集实验1:测量水的沸点
目标
通过测量水的沸点,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和变化规律。
材料
- 水
- 温度计
- 烧杯
- 火源
步骤
1. 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
2. 将温度计放入水中,并确保温度计的底部完全浸入水中。
3. 将烧杯放在火源上,加热水直到发生沸腾。
4. 记录水开始沸腾时的温度。
结论
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
实验2:观察种子发芽过程
目标
观察种子在适宜条件下的发芽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
材料
- 稻米或其他种子
- 湿纸巾
- 透明塑料袋
步骤
1. 将湿纸巾折叠成适合放入塑料袋的大小。
2. 在湿纸巾上均匀撒上一些种子。
3. 将湿纸巾和种子放入塑料袋中,并封好口。
4. 将塑料袋放置在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
结论
经过几天的观察,种子将开始发芽,长出幼苗。
实验3:探究物体的浮力
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现象,理解浮力的基本原理。
材料
- 一个装满水的容器
- 不同形状的物体(如木块、塑料球、纸张等)
步骤
1. 将容器装满水。
2. 将不同形状的物体一个个放入水中,并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
3. 记录每个物体在水中的状态。
结论
较大体积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较小体积的物体会沉入水中。
...
(继续编写其他实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三年级上册全实验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验目的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研究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实验材料- 尺子- 不同物体(例如铅笔、书、橡皮擦)实验步骤1. 选择一个物体,例如一支铅笔。
2. 使用尺子将铅笔的长度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
3. 重复以上步骤,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实验结果- 铅笔的长度为10厘米。
- 书的长度为20厘米。
- 橡皮擦的长度为5厘米。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且了解到不同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来表示。
实验二:浮力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现象,并了解浮力的原理。
实验材料- 盆子或水槽- 不同物体(例如塑料球、铁块、木块)- 水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盆子或水槽,并装满水。
2. 将塑料球放入水中观察其浮力现象。
3. 将铁块放入水中观察其浮力现象。
4. 将木块放入水中观察其浮力现象。
实验结果- 塑料球浮在水面上,没有完全沉入水中。
- 铁块沉入水中,没有浮在水面上。
- 木块浮在水面上,只有一部分沉入水中。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物体在水中的浮力现象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密度较小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密度较大的物体会沉入水中。
实验三:植物的生长实验实验目的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了解植物的基本需求。
实验材料- 豆子或其他种子- 盆子或花盆- 泥土- 水实验步骤1. 在盆子或花盆中放入适量的泥土。
2. 将豆子或其他种子种植在泥土中。
3. 每天给植物浇适量的水。
4. 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 种子在几天后开始发芽。
- 发芽后的植物逐渐长高,出现叶子和茎。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植物需要土壤、水和阳光才能生长。
种子发芽后,植物会逐渐长高,并产生叶子和茎。
以上是三年级上册的科学实验报告,每个实验都简单易懂,没有法律复杂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