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应急通信总体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35
通信网络技术现严重的损坏。
因此,在对应急指挥系统进行设计时,需要分析该应急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高带宽、低延时、高效率的传输需求。
接着,选择利用多卫星技术融合以及功能互补的方式,实现Ku 频段便携式终端以及静中通车载式终端等设备作为中星A 6宽带卫星的接入方式;而窄带卫星的接入方式,主要借助天通手持机设备与北斗终端群设备等实现了通信连接,并由此构建一个能够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的应急通信平台,能够充分满足重特大灾害发生后,现场应急通信方面的需求。
针对交通路网的应急通信系统设计规划,能够有效解决灾害发生之后,在无公网状态下,实现图像、音视频以及短信数据等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和交互,从而构建了一种前方点位、移动应急以及后方固定等通信的指挥平台,为灾害现场的救援奠定了 基础[4]。
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从系统的总体架构上来看,基于北斗技术所提出的一体化应急通信指挥系统的总体设计,主要由用户层、应用层、终端层和网络层等4个部分组成,具体如图1所示。
同时,本系统的设计还包括了不同类型用户、远程指挥、数据服务、应急指挥云平台以及空天地一体应急卫星网络系统等。
其中,终端层设计通过不同类型终端设备实现了对灾害现场的前端数据采集与传输等服务;网络层设计通过对交通行业专网以及地面公网的融合,为应急通信传输提供了稳定的传输线路,还实现了前、后方间应急指挥中信息的实时互通。
应用层的设计主要针对交通路网对应急通信协同指挥系统的设计需求,提供了灾害点位的实时数据采集、应急指挥调度、实时定位、次生灾害的预警以及现场信息的实时回传等功能和服务。
2.1 应急移动通信网络设计2.1.1 空天地一体应急通信网络系统该应急通信网络系统,主要通过将北斗卫星、天通卫星、宽带卫星、地面通信等技术进行融合,打破了应急通信大容量、高速率以及低延时的传输要求,使得多网资源的融合带宽达到了1 MHz 以上,实现了应急通信。
同时,还利用地面传感感知设备、通信传输技术、北斗短报文通信技术等,实现了空天地一体卫星通信网络系统的建设,使得三方面之间进行有机结合,充分满足了灾害范围区域内的现场应急通信无缝覆盖、无缝衔接以及通信不间断的传输 需求[5]。
应急通讯设计方案1.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突发事件难以避免,如自然灾害、事故等。
在这些紧急情况下,有效的应急通讯系统是保障人员安全和快速响应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种应急通讯设计方案,旨在提供一种高效、可靠的通讯手段,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互通信息,协调行动。
2. 设计目标本应急通讯设计方案的主要目标如下: - 提供高效、稳定的通讯手段,保证紧急事件发生时的信息传递。
- 考虑紧急情况下通信设备可能受损或无法正常运作的情况,提供备用通讯方案。
- 考虑到不同紧急情况下通讯需求的差异,提供多种通讯方式与工具。
- 提供快速响应和实时信息更新的能力。
3. 总体架构本设计方案的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graph LRA[紧急情况发生] --> B(启动应急通讯系统)B --> C{通讯方式判断}C --> |通讯设备正常| D[利用现有通讯设备进行通讯]C --> |通讯设备受损或无法正常运作| E[切换至备用通讯方式]D --> F{通讯需求判断}F --> |需求为即时文字通讯| G[调用即时文字通讯工具进行信息传递]F --> |需求为语音通讯| H[调用语音通讯工具进行信息传递]F --> |需求为位置共享| I[调用位置共享工具进行信息传递]E --> HG --> J[信息传递完成]H --> JI --> J4. 通讯设备选择为了保障通讯的稳定性,在选择通讯设备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设备应具备长时间待机和通话时间,以应对紧急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电池耗尽问题。
- 设备应具备防水、防尘、抗摔等特性,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恶劣环境。
- 设备应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如蜂窝网络、卫星通信等。
5. 备用通讯方案由于紧急情况下通讯设备可能受损或无法正常工作,因此本设计方案考虑引入备用通讯方案,以提供第二通道的通讯手段。
备用通讯方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方式: - 蜂窝网络切换至卫星通信网络,以应对蜂窝网络覆盖不良的情况。
一、项目概述当前,突发安全生产事件发生地点不确定,部分地区通信不便,特别是发生安全生产事件时,交通通信极易中断,因此执行应急监测时,为及时发送调查、监测信息,必须配备卫星通讯设备,保证应急信息传输通畅。
本项目卫星通信系统建设主要包括卫星地面中心站通信系统、静中通应急指挥车卫星通信系统两大部分。
二、项目建设目标与原则2.1 建设目标1、建设安监局卫星地面中心站通信系统、一台静中通应急指挥车,实现两者之间的卫星通信。
并依托卫星网络,借助音视频编码设备,实现双向视频、音频、数据的实时通信。
2.2 建设原则系统总体设计遵循“安全保密、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实用可靠、投资合理、运行方便、扩展容易”的原则,具体如下:1、规范性:各类设备、通信和控制软件及协议必须符合国内外相关标准。
2、先进性:系统设计和设备规格完全符合行业技术规范和技术发展潮流,适应主流技术发展的要求。
采用当今成熟、先进的技术及设备,在功能和性能方面体现出技术发展的先进性。
3、可靠性:系统应具有在各种情况下的高可靠运行能力。
4、安全性:系统对于信息、设备和人身的安全上具有较高的保障。
5、电磁兼容性:系统整体设计方案严格按照电磁兼容分析结论实施,保证整个系统的各个部分无相互干扰的协同工作。
7、可扩展性:在技术发展和业务增加时系统具有较大的扩展能力。
8、经济性:按照需求合理配置系统,确保系统中每一个环节的投入比例达到最高的性能价格比,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资金。
三、项目总体技术要求卫星通信:采用卫星Ku波段转发器,实现中心站到任意现场的实时的视频、图像、话音及数据的传输和显示,保障省中心站对现场信息的实时掌控,为领导的指挥决策提供有效及时的现场资料和依据。
3G公网通信:利用中国电信或联通3G公网通信系统,实现图像、话音、数据的双向通信。
1、卫星地面中心站通信系统要求卫星地面中心站通信系统应具有卫星音视频传输及数据通信功能,实现与应急指挥车的互联互通,实现将中心站的各种信息传输到应急指挥车。
基于5G和无人机智能组网的应急通信技术摘要:针对现有应急通信系统面临的低速率、高时延、带宽不足和互联互通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5G和无人机智能组网的应急通信系统技术路线,并对其中部分关键技术进行了剖析,以期为提升救援力量在受灾地域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提供重要支撑。
通过理论分析可知,该技术路线能够实现目标区域内无人机编队的智能组网和部署、5G信号的覆盖和5G通信的联通,拓展5G网络的覆盖范围,可在通信基础设施损毁的环境下实现用户终端之间以及用户终端与应急指挥中心之间的互联互通,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应急通信;5G;无人机智能组网;自适应路由0 引言近年来,在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洪水等的救援善后工作中,应急通信的需求增长迅速。
由于受灾地域通常面临着通信基础设施损毁或缺乏的情况,这给灾后救援、重建等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因此,应急通信系统对于灾后各项工作至关重要。
只有构建完善的应急通信体系,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才能在紧急关头保持受灾人员、救援力量的通信,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1]。
我国现有应急通信系统普遍都面临速率低、带宽不足、时延高和互联互通性差的问题,导致救援力量在受灾地域的感知、通信和调度成为一个短板弱项[2]。
文献[3]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时长期演进(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TD-LTE)技术体制的自组网系统,实现岸基侧指挥中心与海上舰艇、舰艇与舰艇之间的互联互通功能,提供实时数据、电话、视频等IP业务传输,但该设计主要针对的是海上应急通信。
文献[4]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旋翼无人机和4G的中继通信方案,其采用的4G转发模块由于速率、带宽不足且中继平台之间没有进行组网,无法满足广覆盖、宽连接、低时延要求。
文献[5]讨论了基于卫星通信和地面站的应急通信方案,文献[6]提出了被称为“轮子上的蜂窝”的临时蜂窝网络系统。
由于文献[5-6]系统均需将相关设施运送至灾区,它们的最大弊端是当灾区地面交通网络被破坏时应急通信系统就无法组建。
应急指挥无线通信系统组网总体方案一、需求分析1.可靠性:系统需要具备高可靠性,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保证通信的畅通和稳定。
2.覆盖范围:系统需要能够覆盖广泛的地域范围,包括城市、乡村和山区等不同地域的无线通信需求。
3.通信质量:系统需要具备较高的通信质量,能够保证语音和数据传输的清晰和准确。
4.互操作性:系统需要支持多种通信设备,能够与不同厂家的设备互联互通。
5.可扩展性: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随着需求的增加进行灵活的扩展和升级。
6.安全性:系统需要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能够保护通信内容不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7.便携性:系统需要具备较高的便携性,能够方便携带和部署在各种环境中使用。
二、系统设计1.网络拓扑结构:采用分布式网络拓扑结构,将各个区域的通信设备通过无线链接互联起来,形成一个覆盖范围广泛的无线通信网络。
2.通信设备选择:选择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和频段的通信设备,包括对讲机、无线基站、中继器等。
设备应支持数字音频传输和数据传输功能,以满足各种通信需求。
3.信道规划:根据各个区域的地理环境和通信需求,进行合理的信道规划,确保各通信设备之间的频段和信道不发生干扰,保证通信质量。
4.数据传输安全:采用加密算法对通信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通信内容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5.中继器布设:根据通信距离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合理布设中继器,形成多级中继体系,保证信号的传输稳定性和覆盖范围。
6.系统管理平台:搭建系统管理平台,实时监控通信设备的运行状态和频段使用情况,进行故障诊断和维护管理。
7.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应急指挥中心,配备专业的指挥人员和设备,对通信系统进行监控和调度,协调应急指挥工作。
三、实施方案1.网络建设:根据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进行通信设备的选购和部署,建设覆盖范围广泛的无线通信网络。
2.信道规划:根据地理环境和频段使用情况,对通信设备的频段和信道进行规划,确保通信的可靠性和质量。
3.设备配置:将通信设备进行配置,进行加密设置和网络参数设置,确保通信的安全性和性能。
应急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应急通信系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和无线局域网构建小范围内的应急通信系统来进行研究,作为总体应急通信框架中的一个有效补充。
关键词:应急通信系统;Windows Mobile;智能手机一、前言近年来,自然灾害是频繁的发生,其中最为我们熟悉的汶川、青海玉树地震,台风、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同时也会使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坏,使政府救灾工作不能很快的开展,应急通信系统在抗击自然灾害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本文就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和无线局域网构建小范围内的应急通信系统来进行研究,就是希望能在危难的时候,老百姓能及时求救,使自然灾害过后的损失尽可能的降到最低。
二、现阶段应急通信的概况应急通信是指在出现自然的或人为的突发性紧急情况时,综合利用各种通信资源,保障救援、紧急救助和必要通信所需的通信手段和方法,是一种具有暂时性的特殊通信机制。
从总体技术层面划分,应急通信主要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
有线应急通信也就是一般的国内、国际电话网,互联网等。
其中有线公众电信网在在自然灾害应急通信中应用的最广,并且通过综合通信终端设备可以方便地实现中央救灾指挥中心与各地救灾指挥中心的联系。
但有线应急通信的缺点是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且抗毁能力差,一旦被摧毁,通信立刻被阻断且很难恢复。
无线应急通信以电磁波传输信息。
短波通信在早期的无线应急通信中应用的很广泛,在20世纪40年代后,超短波、微波通信业务得到迅猛发展,特别是卫星通信的出现使得通信业务发展的步伐更加快了。
无线通信具有抗毁能力强、机动灵活、组网方便的优点,在应急通信系统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我国是一个国土面积非常大的国家,各种灾害事件出现概率是很高的,而在现实中,突发公共事件在国内出现的高频率的确令人感到震惊,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加大对应急通信技术及装备研究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应急通信系统建设规划与预案1. 确定编写应急预案的目的和范围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对和救援,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并保障人员的安全。
范围包括突发事件种类、应对措施、资源调配等。
2. 建立应急预案编写团队为了保证应急预案的全面性和合理性,应建立一个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编写团队。
团队成员包括应急管理专家、通信技术专家、风险评估专家等,以及各个部门的代表。
3. 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风险评估和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写的基础工作。
团队需要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带来的综合影响和危害程度。
通过分析现有的通信系统的强弱项,确定应急通信系统的需求。
4. 制定应急响应流程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流程,包括各个环节的职责分工、应急措施和应对策略等。
其中应包括各种突发事件的不同情况下的具体应对方案,例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
5. 制定资源调配计划根据不同的突发事件和应急场景,制定资源调配计划。
资源包括人力、物资、财务等,需要在应急响应流程中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资源调配的方式。
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性和效率。
6. 制定沟通和协调机制为了保障应急响应的顺利进行,需要建立沟通和协调机制。
在应急预案中明确沟通渠道、层级和责任人,以及沟通信息的传递方式和时效要求。
同时,要将协调工作纳入预案中,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
7. 制定培训和演练计划应急预案的有效性需要通过培训和演练来保证。
制定培训计划,包括针对不同岗位的培训内容和方式。
同时,制定演练计划,模拟各种突发事件场景进行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在编写应急预案时,还需要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预案符合法规要求,并与国家和行业标准相符。
同时,要不断进行监督和更新,以适应社会、技术和环境的变化。
通过以上步骤,编写应急通信系统建设规划与预案能够帮助组织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体系,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项目概述当前,突发安全生产事件发生地点不确定,部分地区通信不便,特别是发生安全生产事件时,交通通信极易中断,因此执行应急监测时,为及时发送调查、监测信息,必须配备卫星通讯设备,保证应急信息传输通畅。
本项目卫星通信系统建设主要包括卫星地面中心站通信系统、静中通应急指挥车卫星通信系统两大部分。
二、项目建设目标与原则2.1 建设目标1、建设安监局卫星地面中心站通信系统、一台静中通应急指挥车,实现两者之间的卫星通信。
并依托卫星网络,借助音视频编码设备,实现双向视频、音频、数据的实时通信。
2.2 建设原则系统总体设计遵循“安全保密、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实用可靠、投资合理、运行方便、扩展容易”的原则,具体如下:1、规范性:各类设备、通信和控制软件及协议必须符合国内外相关标准。
2、先进性:系统设计和设备规格完全符合行业技术规范和技术发展潮流,适应主流技术发展的要求。
采用当今成熟、先进的技术及设备,在功能和性能方面体现出技术发展的先进性。
3、可靠性:系统应具有在各种情况下的高可靠运行能力。
4、安全性:系统对于信息、设备和人身的安全上具有较高的保障。
5、电磁兼容性:系统整体设计方案严格按照电磁兼容分析结论实施,保证整个系统的各个部分无相互干扰的协同工作。
7、可扩展性:在技术发展和业务增加时系统具有较大的扩展能力。
8、经济性:按照需求合理配置系统,确保系统中每一个环节的投入比例达到最高的性能价格比,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资金。
三、项目总体技术要求➢卫星通信:采用卫星Ku波段转发器,实现中心站到任意现场的实时的视频、图像、话音及数据的传输和显示,保障省中心站对现场信息的实时掌控,为领导的指挥决策提供有效及时的现场资料和依据。
➢3G公网通信:利用中国电信或联通3G公网通信系统,实现图像、话音、数据的双向通信。
1、卫星地面中心站通信系统要求卫星地面中心站通信系统应具有卫星音视频传输及数据通信功能,实现与应急指挥车的互联互通,实现将中心站的各种信息传输到应急指挥车。
市级应急通信规划设计张鲁南临沂市人防指挥信息保障中心摘要: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应急通信装备的快速发展,区域应急通信建设规划成为社会的研究热点。
本文立足地级市区域,面向应急事件,提出了一种市级应急通信规划设计理念。
对市级区域所面临的应急事件类型进行了阐述,给出了应急通信的总体架构设计,并对规划的目标、功能、业务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给出了组织、训练规划理念,为理论指导实践提供了操作接口。
本文理论能够为应急通信规划设计提供参考方案,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市级;应急通信;规划设计;组织训练1引言应急通信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古代王朝为了抵御外敌入侵,修建烽火台,实现了对敌人动态情报的快速传递。
随着人类科技革命的爆发,远距离通信技术不断革新[1]。
1895年,意大利的马可尼在距离自己家1.7公里外的山丘上成功的实现了和家里的通报实验,从此开创了无线通信的先河。
上个世纪,在应急通信领域VSAT卫星通信、微波图传、海事卫星通信、长途电话、大哥大手机等装备及技术不断出现,极大的丰富了应急通信的可用手段。
本世纪,随着网络技术、微处理技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与优化,智能化终端、高频带应急通信装备不断出现。
如我国在2017年4月12日成功发射了高通量十三号卫星,这颗卫星的通信容量比之前我国研制的所有通信卫星加起来还要多。
过去我国一个卫星大约有2Gbps的通量,而十三号卫星采用Ka频段多波束宽带通信系统,总容量达到20Gbps,传送能力有了数量级的提升,为基于卫星的动中通通信提供了革命性支持。
还如短波电台通信被业界看作最不稳定的应急通信手段,特别是一个中心台基于一个信道与多个不同距离的地方台进行通信时,很难与每个地方台都实现较好的通信质量。
但融入人工智能算法的自主选频电台,实现了基于宽频带的点对点自主信道扫描与分析功能,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短波通信组网中的难点问题,在应急通信领域具有较大实践意义。
应急通信网络建设方案概述
一、背景与意义
1.1 背景
1.2 意义
二、建设目标
2.1 提高通信应急响应能力
2.2 加强灾害时通信保障能力
2.3 优化通信网络的安全性
三、建设内容
3.1 完善应急通信基础设施
3.1.1 新增基站与卫星站
3.1.2 完善网络覆盖范围
3.1.3 提升通信设备质量与性能
3.2 强化应急通信系统的应用与管理
3.2.1 建立应急通信指挥中心
3.2.2 优化通信系统监测与维护机制
3.2.3 加强人员培训与技术支持
四、建设步骤与计划
4.1 系统规划与设计
4.2 资源调配与采购
4.3 建设与改造实施
4.4 系统测试与调试
4.5 系统运行与管理
五、建设投入与保障
5.1 投资预算与资金来源
5.2 政策支持与监管
5.3 维护与保障机制
六、案例分析:某地区应急通信网络建设
6.1 地区背景与需求
6.2 建设方案与实施效果评估
6.3 经验与教训
七、前景与展望
7.1 发展趋势分析
7.2 持续改进与创新
结语。
应急通讯系统方案引言:- 应急通讯系统的重要性- 文章的主旨和结构概述一、需求分析- 应急场景中的通讯需求- 用户需求和功能需求二、技术方案选择- 无线通信技术选型- 网络架构方案选择三、系统构建与部署- 硬件设备选购和布局- 软件系统开发和部署四、网络安全策略- 数据加密与解密策略- 防护墙和入侵检测系统五、应急维护与管理- 系统的日常维护策略- 灾难恢复和紧急修复机制六、实施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和方法选择- 系统实施效果的评估结果七、系统改进与优化- 用户反馈和需求调研- 技术升级和功能扩展结论:- 应急通讯系统方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于应急通讯系统方案的进一步展望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灾害和突发事件频频发生,为了能够及时、高效地响应和处理各类应急情况,应急通讯系统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应急通讯系统的方案设计,分析需求、技术选择、构建与部署、网络安全策略、应急维护与管理等方面,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以期提供可行性、高效性和安全性的应急通讯解决方案。
一、需求分析为了确保应急通讯系统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在设计前需要充分了解用户和功能需求。
用户需求包括通讯的对象、通信方式、通信频率等,而功能需求则需要考虑到信息传输、语音通话、数据传输等方面的要求。
二、技术方案选择在选择适合的技术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确定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架构方案。
无线通信技术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通信的距离、传输速度和稳定性。
而网络架构方案的选择则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容量、可扩展性和可靠性等因素。
三、系统构建与部署在确定技术方案之后,我们需要考虑硬件设备的选购和布局。
硬件设备包括通信设备、服务器、路由器等,需要根据需求和技术方案进行合理选购和部署。
同时,对于软件系统的开发和部署也是构建应急通讯系统的重要一环。
四、网络安全策略应急通讯系统中的数据和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通讯的安全性,我们需要考虑数据加密与解密策略、防护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部署,以及合理的访问控制策略等。
应急通信系统集成示意图
按照国家应急办的相关规范和XX省政府应急平台的建设要求为引导,结合XX本地特点和省平台的定位,应急通信系统的集成示意图如下(此示意图关注于主要组成部分,属于简要示意,并暂时不考虑诸如在省平台直接假设VSAT地面站,或者利用直升机、大型移动应急平台等重量级手段组建应急通信系统的情况):
应急通信系统集成示意图
从“应急通信系统集成示意图”来看,通信平台、通信网络、省政府指挥场所的通信客户端和应急通信网络的通信客户端共同构成了通信平台是沟通通信网络和省政府指挥场所通信客户端的枢纽,同时通信平台也接入了多种通信网络,包括IP通信网、党政专用电话网、公众固定电话网PSTN、公众移动电话网PLMN、卫星通信网络、集群通信网络等。
对于省政府指挥场所内的使用者而言,通过通信网络和通信平台,提供了有线电话调度系统、IP电话调度系统、无线调度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短波通信系统、多路传真系统、数字录音系统和短信服务系统。
作为承建单位,必须全面掌握上述通信平台和通信网络的架构、组成、功能、
性能指标、规划等相关关键要素,以及省内各种网络的现状。
如果具备实际的网络组建和运营经验,则更有助于保证最终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保障应急通信系统目标功能的实现。
中国电信XX公司作为XX本省的公众电信运营商,一方面组建了XX省内最大的公众通信网络,同时具备成建制的应急通信机构和队伍,另一方面,中国电信也参与了省内各种政府专网的集成建设,熟悉相关网络状况。
因而,我们认为中国电信有足够的资源、能力和经验完成应急通信系统的集成以及后期长期的维护工作。
突发事件应急通信系统设计与开发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也越来越重视。
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保持良好的沟通联系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突发事件应急通信系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
突发事件应急通信系统具有什么特点?突发事件不可预测,所以应急通信系统必须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及时性。
此外,突发事件所涉及的人员和部门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和地点,因此应急通信系统必须具有广泛的范围。
在突发事件中,通信系统的可信性和稳定性也必须得到保障,以确保传递的信息能被准确地接收和处理。
应急通信系统的设计思路为了满足突发事件应急通信的需求,应急通信系统需要混合多种通信技术,例如语音、视频、数据和互联网等。
这样可以提供更全面的通信服务,方便用户在频繁变化的应急环境中进行实时通信。
此外,应急通信系统需要满足低延迟、高可靠性、高保密性等多种技术指标,这可以通过采用先进的编解码技术和安全协议来实现。
应急通信系统的开发开发应急通信系统需要先确定需求,对系统进行概念设计,然后进行详细设计。
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多项技术因素,例如软件配置、硬件性能、通信标准和数据安全等。
在实现系统时,需要将各种技术和设备进行组合,确保系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要确保系统的易用性和实用性。
应急通信系统的成本和效益建立应急通信系统需要大量的设备和资源,同时也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
但是,该系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为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应对危机事件,提供快捷高效的通信服务,从长远来看,这是一种更具优势和值得的投资。
此外,该系统还可以提升政府和企业的应急反应能力,避免重大事故和损失的发生。
结论应急通信系统的功能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在应急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需要考虑到技术、设备、标准、安全和成本等多方面的因素,并进一步优化系统性能。
建立一个稳健、易用的应急通信系统,有助于特殊事件的联合处置和有效应对,有利于此次现场任务的完成和保障。
应急通信总体设计1.1应急通信总体设计从上图可以看出,海南省应急平台应急通信系统由如下系统组成:1)有线调度系统:通过PSTN、政务外网等网络,与国务院应急平台应急通信相连,并向下延伸,实现对省内部门、地市应急平台的普通电话调度和IP 电话调度。
2)数字录音系统:实现对普通电话调度台和IP电话调度台的录音,具有对调度台录音、存储、备份、查询、放音和录音监听、管理等功能。
3)多路传真系统:提供多路传真收发等服务。
4)无线调度系统:依托公安现有的350M模拟集群系统,采用配发手持终端的方式实现无线调度功能。
5)短波通信系统:依托各部门现有的短波调度系统,新设固定短波电台,实现短波通信。
6)短信系统:通过与运营商短信网络实现短信收发服务。
7)卫星通信系统:依托卫星运营商的网络,采用便携终端与固定终端相组合的方式实现突发情况的应急通信。
8)移动应急系统:采用单人可携带的通信设备,实现移动情况下的语音、视频和数据的双向交互。
1.2有线调度系统1.2.1系统概述本期工程要求建设一套有线电话调度系统,包括普通电话调度和外网IP电话调度,系统支持省内调度用户数300个。
根据需求,设计有线调度系统主要包括:语音通信平台和调度服务器。
语音通信平台完成语音网的组建,包括外线接入、数字用户/IP用户接入以及和卫星等系统的语音互连。
提供基本的语音交换功能及总机功能。
调度服务器通过与语音通信平台的互连,实现基于语音通信平台下挂用户的应急指挥调度应用。
同时调度服务器与传真服务器、短信服务器和录音服务器互连,接入了多媒体服务器的资源,提供更为完善的多媒体应急指挥调度应用。
在本期工程中,为海南省应急联动指挥系统配置一套Alcatel OXE语音交换平台,OXE平台采用两台Alcatel OXE通信服务器(IP AS)作为全语音系统的控制中心,负责控制全系统所有的媒体网关、IP电话等语音设备,两台通信服务器AS采用热备份工作方式,当一台通信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另一台能够立刻接手工作;OXE平台配置一套Alcatel媒体网关MGW,负责汇接接入,统一解决普通电话、数字电话和IP电话用户的接入,具体连接包括有:✓2条E1与PSTN网络连接,通过PSTN实现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与各部门应急指挥中心、PLMN、卫星通信网络的互联互通。
✓2条E1与有线调度服务器互联;✓1条E1线与视频会议服务器MCU相连 2路2线与2个卫星电话固定终端连接,实现与亚星通信系统的通信;✓8路2线与传真服务器互联;✓2路2线接入传统传真机;✓系统具备100门数字用户终端的能力,实际接入55门数字话机,普通用户配备Alcate 4019数字话机,高端用户配备Alcatel 4029高端数字话机✓系统具备200门IP用户终端接入的能力,实际接入65门IP话机,普通用户配备Alcatel 4008IP话机,高端用户配备Alcatel 4028高端IP话机,支持G.729、G.723或G.711不同的压缩编码方式.系统配置2套调度服务器,采用1+1热备的模式,分别通过1条E1与OXE互联。
在主系统出现故障时,系统可自动切换至备用系统,并通过备用系统的中继端口与OXE进行通信。
调度服务器通过IP以TSAPI协议与OXE进行通讯,可观察OXE下的调度用户的即时状态,以便采取紧急调度时最快的完成强插、强拆操作。
系统配备4台键盘调度台,指挥大厅和值班室各放置2台;系统配备4台电脑调度台,指挥大厅和值班室各放置2台;所有调度终端,包括PC调度台和按键式调度台,均支持双归属注册功能,在主系统出现故障时,可自动切换至备用系统,调度时启用备用系统的资源。
系统配置一台消息服务器,通过消息服务器与短信服务器、传真服务器交互,实现在调度中的传真收发和短信收发功能。
为海南省应联动指挥平台应急通信系统设计2个业务接入号:应急接入号和办公接入号。
各类终端用户拨打应急接入号即接通调度台,由调度台实现来话的处理。
办公接入号为总机接入号,系统内分机用户拨打外线号码统一送号,外线用户通过该接入号拨入系统,则通过自动语音导航系统(自动话务台),呼叫分机用户,完成普通呼叫。
办公接入号优先级低于应急接入号,在应急需求发生时,系统可通过强插、强拆的方式,对低级别的用户进行调度操作。
并可释放中继资源,为调度业务提供足够保证。
1.2.2系统组成(1)OXE软交换系统在应急联动系统中心点放置1套阿尔卡特OmniPCX Enterprise(简称OXE )作为本节点的IP电话的通信平台。
OXE采用软交换的架构:由通信服务器、媒体网关和客户端三个部件组成。
通信服务器的操作系统采用开放的Linux 实时操作系统,并以客户机/服务器的结构为各类用户提供了最灵活的最方便的服务。
为了保证高可靠性,我们对地市节点的OXE的主控单元-通信服务器(IPAS)可以配置双机热备份,平时是主通信服务器在工作,而备份通信服务器与主通信服务器的数据库是实时镜像热备份同步的。
一旦主通信服务器出现故障,系统能自动地切换到备用的通信服务器上,接收所有过程,而这个过程对用户通信来说是透明的,对通信没有任何影响。
各节点的媒体网关我们采用阿尔卡特的M2机柜, M2的设计采用了阿尔卡特水晶体设计结构,集中和分散控制方式,所有电路板以全连通方式相互连接,并由通信服务器控制,从而大大减轻通信服务器的负荷。
M2机柜最多可提供28个通用槽口,多个机柜也可扩展,完全能够满足海南应急联动现在和未来的语音需求。
OmniPCX Enterprise可以提供的网络接口/信令包括:ISDN(PRI/BRI)、R2、中国一号、QISG、DPNSS、NDDI、E&M等,使用单位今后可能需要进一步扩充内部语音专网的范围。
可配置如高级IP Touch话机作为领导的话机。
OmniPCX Enterprise提供了内置系统电话操作语音提示及音乐保持功能;自动话务员;自动路由选择;3方通话功能等丰富的语音功能。
OXE IP电话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应用功能,根据海南应急联动系统的需要可提供无线DEC系统、统一邮箱功能、统一消息、IP硬电话、IP软电话、移动远程分机等功能。
OmniPCX可选配内置的会议系统,可以允许所有用户灵活的使用多方电话会议,会议参加方可以是专网用户,也可以是公网用户(最大为29方会议)。
OXE系统还可提供内置语音/传真信箱,除提供传统的语音留音功能外,其与外置的语音信箱相比,内置语音信箱还提供了诸如支持在线录音、传真功能、全网透明一体化、在线录音功能、个人助理、信箱话务台等丰富的外置语音信箱不具备的信箱功能。
并且提供了统一信息平台软件接口,可与OA系统的Outlook软件结合提供统一信息平台的应用功能。
使得用户通过单一的Outlook客户端平台实现对于语音信箱、传真信箱以及Email信箱的统一接入、查询及互动。
(2)调度服务器硬件架构有线调度系统平台的CPCI系列板卡采用业界先进的设计技术,提高产品集成度,增加端口密度,满足大容量用户接入、网络建设及多样化增值应用的需要。
有线调度系统平台的CPCI系列板卡符合H.110和PICMG 2.X系列规范,能与支持上述标准的板卡方便配合,具有优良的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构造高密度的大中型应用系统,给用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主机采用CPCI架构,CT-BUS总线,具有4096*4096分布式交换网络;千兆以太网包交换背板,可以灵活的在IP域和电路域作各种应用。
平台除主机外,基于各种主控板、接口板、资源板,实现各种应用。
软件架构操作系统选用安全、实时、平稳的Linux操作系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用户、多任务。
在软件架构的设计上采用分层化、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将软件分为板卡软件层(中继板软件、会议板软件、媒体网关软件、EC板软件等)、业务服务层(协议处理、Res_manager、Call_manager等)、业务逻辑层和业务表达层。
同时各层软件又被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软件模块,其中最关键的模块为:呼叫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配置维护管理器,所有的业务流程都是通过API接口调用这三个管理器来实现具体业务。
各业务模块间也相互独立、互不干扰,保证了一个业务出现问题不会影响到其他业务的正常运行。
(3)电脑调度台界面简介操作员控制区对控制区成员进行点呼、组呼、拆线、加入会议等操作。
界面简介信息显示区(已连接用户信息本地用户)调度成员之间进行电话呼叫,调度台正确显示调度成员电话的忙与空闲状态。
等待队列状态多个电话呼入调度台,已接电话显示通话中,未接电话显示未接(等待)状态。
紧急电话指示紧急电话呼入调度台,未接时,图标显示红色。
调度电话摘机时优先接听。
组呼监控区一个组组呼以后,呼通成员进入当前会议区,可以进行会议控制;多个组组呼以后,呼通成员进入当前会议区,可以进行会议控制。
会议监控区在会议控制区进行禁言、发言、单独通话。
(4)键盘调度台按键分布:键盘分成三个区域:用户键区,组键区,功能键区。
功能键区的按键分布如下图所示:说明:图中第二列是对会议的操作。
按键功能:1)用户键状态显示,按键值0-79可显示用户状态:无对应用户、空闲、振铃(用户振铃)、准备呼叫(调度员振铃)、通话、保持、等待、用户忙、会议中、呼叫失败。
2)组键状态显示,按键值80-89可显示组状态:无对应组、已设对应组。
3)功能键状态显示,按键值90-109可显示功能状态:未设功能、已设功能、当前可操作状态。
功能描述:调度键盘的操作以一键到位为主,尽量采用最简洁的按键方式。
1)选择功能选择键配合用户或组键使用,用来显示用户或组的信息而不会产生任何操作。
2)呼叫功能调度员可通过用户或组键对用户或组发起呼叫。
3)转接功能调度员可以将来电转给某一成员或加入会场。
4)应答功能若用户(或组)处于保持、等待状态,可通过用户键(或组键)进行应答。
5)群答功能当有多个用户呼入时,只需按下群答即可将所有等待用户加入会议。
6)拆线功能调度员可对用户或组进行拆线,结束与此的通话。
7)保持功能当用户处于通话状态时,先按下用户键,再按下保持功能键,可将该用户进行保持。
8)加入会议调度员可以把用户接入会场,与会场中其他成员进行全交互通话。
9)踢出会议调度员可以将与会成员强制离开会场,让其处于等待状态以等待再次被加入会场。
10)返回功能该功能的作用是可以让调度员方便的进出会场。
11)双工功能和单工功能这两个功能是对会议的群操作,双工会议是会议中的所有成员可以发言,单工会议是会议中只有调度员可以发言,其他都是禁言。
12)组呼功能按组键后,首先会将调度员加入会议,如果调度员未能加入会议,组呼将不会继续下去。
13)拆组功能如果曾发起过组呼,按拆组键即可结束组呼。
14)强插强拆调度员可以插入通话,也可强行拆除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