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系统测试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29.17 KB
- 文档页数:6
实验四存储系统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训项目帮助大家理解计算机中重要部件—存储器,要求同学们掌握存储扩展的基本方法,能设计MIPS 寄存器堆、MIPS RAM 存储器。
能够利用所学习的cache 的基本原理设计直接相联、全相联,组相联映射的硬件cache。
二、实验原理、内容与步骤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参考:1、汉字字库存储芯片扩展设计实验1)设计原理该实验本质上是8个16K×32b 的ROM 存储系统。
现在需要把其中一个(1 号)16K×32b 的ROM 芯片用4个4K×32b 的芯片来替代,实际上就是存储器的字扩展问题。
a) 需要4 片4个4K×32b 芯片才可以扩展成16K×32b 的芯片。
b) 目标芯片16K个地址,地址线共14 条,备用芯片12 条地址线,高两位(分线器分开)用作片选,可以接到2-4 译码器的输入端。
c) 低12 位地址直接连4K×32b 的ROM 芯片的地址线。
4个芯片的32 位输出直接连到D1,因为同时只有一个芯片工作,因此不会冲突。
芯片内数据如何分配:a) 16K×32b 的ROM 的内部各自存储16K个地址,每个地址里存放4个字节数据。
地址范围都一样:0x0000~0x3FFF。
b) 4个4K×32b 的ROM,地址范围分别是也都一样:0x000~0xFFF,每个共有4K个地址,现在需要把16K×32b 的ROM 中的数据按照顺序每4个为一组分为三组,分别放到4个4K×32b 的ROM 中去。
HZK16_1 .txt 中的1~4096个数据放到0 号4K 的ROM 中,4097~8192 个数据放到 1 号4K 的ROM 中,8193~12288 个数据放到2 号4K 的ROM 中,12289~16384个数据放到3 号4K 的ROM 中。
c) 注意实际给的16K 数据,倒数第二个4K(8193~12288 个数据)中部分是0,最后4K(12289~16384 数据)全都是0。
NAS存储解决方案评测报告根据解决方案的实际应用,NAS产品置于连有10台客户端的小型局域网环境,使用Intel公司开发的专门系统I/O速度的测试软件Iometer,NAS存储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降低存储成本,性能价格比相对比较高,下面是针对NAS存储解决方案的评测。
在性能测试中,I/O请求从客户端发出,在NAS的数据传输过程中,我们实际上是在网络环境中对产品的磁盘子系统性能进行了测试,这其中网络系统会有一定的影响,不过我们采用了同一套局域网系统(交换机以及客户端),这样的影响对于参测的NAS存储解决方案来说应该是相同的。
百兆环境NAS的磁盘子系统包括了硬盘、IDE(SCSI)控制芯片、RAID芯片(卡)。
在网络环境下,CPU的个数、缓存、硬盘的转速等都会影响到数据读出的速度,而SCSI硬盘在多任务下的优势也更能体现出来。
我们此次征集到的产品中,IBM送测的NAS 226和Dell送测的PowerVault775N 配备了SCSI的硬盘,其他的几款产品都是配置了IDE的硬盘。
参测的NAS存储解决方案基本上都是配备3块以上硬盘,并默认为RAID 5模式,采用RAID 5模式可以在性能、安全以及成本上作出比较好的均衡。
从百兆的测试结果来看,IBM送测的NAS 226除外(由于IBM NAS 226配置2个PIII CPU,并且采用128MB ECC高速缓存的ServerRAID RAID加速器,所以测试的结果与其他的参测产品有些差别),大文件和Web方案的测试结果要明显高于小文件的测试结果,而且按照大文件测试方案测试得到的结果要比Web方案的测试结果高一些。
并且,按照以往的单纯对硬盘测试的结果来看,一般SCSI的硬盘要比IDE硬盘的性能高出20%到30%,因为无论是在数据传输速率上还是在占用CPU资源上,SCSI硬盘都比IDE要有优势,从我们此次测试NAS产品的结果也可以看出配置SCSI硬盘的NAS存储解决方案比配置IDE硬盘的NAS存储解决方案得到比较好一些的测试结果。
操作系统存储管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编写一段程序,实现对内存的分配和回收操作,并验证算法的正确性和性能。
二、实验内容1.实现首次适应算法首次适应算法是一种动态分配的内存管理算法,通过从低地址往高地址内存块,找到第一个满足需求的空闲块进行分配。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1)初始化内存空间,设置内存块的大小和地址范围;(2)编写一个函数,实现内存的分配操作,根据需求大小找到第一个合适的空闲块,并在其前后设置相应的标志位;(3)编写一个函数,实现内存的回收操作,根据释放块的地址,将其前后的标志位进行合并;(4)模拟应用程序的运行,测试内存的分配和回收操作。
2.实现最佳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是一种动态分配的内存管理算法,通过整个内存空间,找到最小的满足需求的空闲块进行分配。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1)初始化内存空间,设置内存块的大小和地址范围;(2)编写一个函数,实现内存的分配操作,遍历整个内存空间,找到满足需求且大小最小的空闲块进行分配;(3)编写一个函数,实现内存的回收操作,根据释放块的地址,将其前后的标志位进行合并;(4)模拟应用程序的运行,测试内存的分配和回收操作。
三、实验结果1.首次适应算法经过测试,首次适应算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内存的分配和回收操作,并且算法的性能良好。
尽管首次适应算法在分配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碎片,但是由于它从低地址开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满足需求的空闲块。
在实际应用中,首次适应算法被广泛采用。
2.最佳适应算法经过测试,最佳适应算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内存的分配和回收操作,并且算法的性能较好。
最佳适应算法会整个内存空间,找到大小最小的满足需求的空闲块。
因此,在分配过程中不会产生很多的碎片,但是算法的执行时间较长。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首次适应算法和最佳适应算法,并对算法的正确性和性能进行了验证。
两种算法在内存的分配和回收过程中都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实际场景中。
存储系统测试1.测试目的通过服务器向存储系统传输不同大小的数据文件,测试存储系统SAN及NAS 架构下各自的工作性能,从而判断存储系统的传输速率及工作状态是否达到招标要求及实施方案项目设计目标。
2.测试标准由于使用环境及设备的不同,未采用厂商性能数据作为测试标准。
本次测试采用测试实际数据,与现场中间设备(服务器,核心交换机)等性能参数进行比对,从而计算性能瓶颈,判断存储设备运行情况。
预期结果存储将在整个传输链路中应满足系统的最大带宽需求,即数据传输的瓶颈不能出现在存储。
3.测试内容测试存储SAN性能:服务器本地盘向SAN空间传输数据,并记录带宽 测试存储NAS性能:服务器本地盘向NAS空间传输数据,并记录带宽4..RAID、LUN划分:5.测试步骤存储SAN性能测试测试存储SAN的性能-建立大文件(1G、4G、8G、16G)、小文件(40k*1000),进行传输测试1. 测试步骤2. 按测试连接图进行存储以及服务器的连接。
3. 在测试服务器windows2008上创建大文件(1G、4G、8G、16G)、小文件(40k,总量2G)。
4. 将MS5020F分配一个测试的LUN(100G)并连接到这台测试服服务器上,并创建好文件系统和盘符。
5. 通过fastcopy软件或者copy的方式,将服务器上文件拷贝到存储磁盘上。
6. 汇总记录传输时间、传输速率等。
7. 单台服务器传输,多台服务器传输,分别测试并记录结果。
8. 测试将针对配置SAN存储的服务器分别进行。
存储NAS性能测试测试存储NAS的性能-建立大文件(1G、4G、8G、16G)、小文件(40k,总量2G),进行传输测试测试步骤1. 按测试连接图进行存储以及服务器的连接。
2. 在测试服务器windows2008上创建大文件(1G、4G、8G、16G)、小文件(40k,总量2G)。
3. 将MS5020F分配一个测试的LUN(100G)并连接到这台测试服服务器上,并创建好文件系统和盘符。
第1篇一、报告概述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系统测评在确保软件质量、提升用户体验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次测评旨在对某公司开发的某管理系统进行全面、深入的测试,评估其性能、稳定性、安全性及易用性等方面,为后续系统优化和升级提供依据。
二、测评目的1. 验证系统功能是否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2. 评估系统性能,确保系统满足业务需求;3. 发现系统潜在的安全隐患,提高系统安全性;4. 评估系统易用性,提升用户体验;5. 为系统优化和升级提供依据。
二、测评方法本次测评采用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如下:1. 黑盒测试:主要针对系统功能进行测试,验证系统是否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2. 白盒测试:主要针对系统内部逻辑进行测试,验证系统代码的完整性和正确性;3. 性能测试:通过模拟实际业务场景,评估系统性能,确保系统满足业务需求;4. 安全测试:通过渗透测试、漏洞扫描等方法,发现系统潜在的安全隐患;5. 易用性测试:通过用户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评估系统易用性,提升用户体验。
三、测评过程1. 测试准备阶段:组建测试团队,制定测试计划,准备测试环境及测试用例;2. 测试执行阶段:按照测试计划,执行黑盒测试、白盒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和易用性测试;3. 测试总结阶段:对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撰写测试报告。
四、测评结果与分析1. 功能测试:通过黑盒测试,验证系统功能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共发现功能缺陷X个,其中严重缺陷Y个,一般缺陷Z个。
2. 性能测试:系统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前提下,性能指标如下:(1)响应时间:系统平均响应时间为XX毫秒,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2)并发用户数:系统在并发用户数为XX时,仍能稳定运行,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3)吞吐量:系统在并发用户数为XX时,每秒处理请求XX次,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
3. 安全测试:通过渗透测试和漏洞扫描,共发现安全漏洞XX个,其中高危漏洞Y 个,中危漏洞Z个,低危漏洞A个。
操作系统存储管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是计算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性能和资源利用率。
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深入理解操作系统中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存储分配、回收、地址转换等关键技术,并对不同存储管理策略的性能进行分析和比较。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 Windows 10 操作系统下进行,使用 Visual Studio 2019 作为编程环境,编程语言为 C++。
三、实验内容(一)固定分区存储管理1、原理固定分区存储管理将内存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固定大小的分区,每个分区只能装入一道作业。
分区的大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2、实现创建一个固定大小的内存空间数组,模拟内存分区。
为每个分区设置状态标志(已分配或空闲),并实现作业的分配和回收算法。
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输入不同大小的作业请求,观察内存的分配和回收情况。
分析固定分区存储管理的优缺点,如内存利用率低、存在内部碎片等。
(二)可变分区存储管理1、原理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根据作业的实际需求动态地划分内存空间,分区的大小和数量是可变的。
2、实现使用链表或数组来管理内存空间,记录每个分区的起始地址、大小和状态。
实现首次适应、最佳适应和最坏适应等分配算法,以及分区的合并和回收算法。
3、实验结果与分析比较不同分配算法的性能,如分配时间、内存利用率等。
观察内存碎片的产生和处理情况,分析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的优缺点。
(三)页式存储管理1、原理页式存储管理将内存空间和作业都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通过页表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2、实现设计页表结构,实现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算法。
模拟页面的调入和调出过程,处理缺页中断。
3、实验结果与分析测量页式存储管理的页面置换算法(如先进先出、最近最少使用等)的命中率,分析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探讨页大小的选择对存储管理的影响。
(四)段式存储管理1、原理段式存储管理将作业按照逻辑结构划分为若干个段,每个段有自己的名字和长度。
存储测试方案范文测试方案是指为了验证产品的质量和功能是否符合需求而进行的一系列测试活动和测试方法的组合。
下面是一个存储测试方案的示例,其中包括测试目标、测试策略、测试方法、测试环境和测试计划等内容,共计超过1200字。
一、测试目标:1.验证存储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否正常,如数据读写、文件系统操作等。
2.检查存储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包括吞吐量、响应时间、并发性等指标。
3.测试存储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如故障恢复、数据冗余等功能。
4.测试存储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5.验证存储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兼容性和集成性,如与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的配合。
二、测试策略:1.黑盒测试:通过模拟用户场景和输入数据,对存储系统的接口和功能进行测试,以验证其是否符合需求和预期。
2.白盒测试:通过代码审查和调试等手段,对存储系统的内部实现进行测试,以发现潜在的缺陷和问题。
3.性能测试:通过负载测试、压力测试等手段,对存储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评估和验证。
4.安全测试:对存储系统的安全机制和措施进行测试,包括数据加密、用户认证、访问控制等方面。
5.兼容性测试:测试存储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集成和协同工作的能力,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设备等。
三、测试方法:1.功能测试:通过编写测试用例,对存储系统的各项基本功能进行测试,包括数据读写、文件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等方面。
2.性能测试:通过压力测试工具和性能测试脚本,对存储系统的吞吐量、响应时间、并发性等指标进行评估和验证。
3.安全测试:通过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方法,对存储系统的安全机制和措施进行测试,包括数据加密、用户认证、访问控制等方面。
4.兼容性测试:通过集成测试和兼容性测试方法,对存储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集成和协同工作能力进行测试,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设备等。
5.故障恢复测试:通过模拟故障场景和恢复操作,对存储系统的故障恢复能力进行测试,包括数据冗余、备份和恢复等方面。
HP MSA2040存储测试报告我公司购买的MSA2040存储的磁盘是NL磁盘,3TB容量,7200转,SAS接口。
经ESXI的DD磁盘测试命令测试出的结果不是很理想,担心是存储有问题于是做了如下测试:一、ESXI自带DD测试:MSA2040存储测试:【由10颗硬盘(7200rps)组成RAID5】/vmfs/volumes#cd msa2040b/vmfs/volumes/563958cc-21019b60-4079-2c44fd93b67c#ls/vmfs/volumes/563958cc-21019b60-4079-2c44fd93b67c#mkdir test/vmfs/volumes/563958cc-21019b60-4079-2c44fd93b67c#cd test/vmfs/volumes/563958cc-21019b60-4079-2c44fd93b67c/test#ls/vmfs/volumes/563958cc-21019b60-4079-2c44fd93b67c/test#dd if=/dev/zero bs=1M count=10240of=testout/vmfs/volumes/563958cc-21019b60-4079-2c44fd93b67c/test#time dd if=/dev/zero bs=1M count=10240of=testout10240+0records in10240+0records outreal0m52.60suser0m35.52ssys0m0.00s服务器本地存储测试:【由3颗硬盘(10000rps)组成RAID5】/vmfs/volumes/563958cc-21019b60-4079-2c44fd93b67c/test#cd../../111local//vmfs/volumes/5635fe0a-b6cac98c-afce-2c44fd93ba44#mkdir testmkdir:can't create directory'test':File exists/vmfs/volumes/5635fe0a-b6cac98c-afce-2c44fd93ba44#cd test/vmfs/volumes/5635fe0a-b6cac98c-afce-2c44fd93ba44/test#ls/vmfs/volumes/5635fe0a-b6cac98c-afce-2c44fd93ba44/test#time dd if=/dev/zero bs=1M count=10240of=testout10240+0records in10240+0records outreal0m30.11suser0m26.20ssys0m0.00s/vmfs/volumes/5635fe0a-b6cac98c-afce-2c44fd93ba44/test#服务器本地存储测试:【由4颗硬盘(15000rps)组成RAID5】/vmfs/volumes#cd101local//vmfs/volumes/56370e33-15b0474e-6f18-2c44fd93b740#ls/vmfs/volumes/56370e33-15b0474e-6f18-2c44fd93b740#ll-sh:ll:not found/vmfs/volumes/56370e33-15b0474e-6f18-2c44fd93b740#ls/vmfs/volumes/56370e33-15b0474e-6f18-2c44fd93b740#pwd/vmfs/volumes/101local/vmfs/volumes/56370e33-15b0474e-6f18-2c44fd93b740#mkdir test/vmfs/volumes/56370e33-15b0474e-6f18-2c44fd93b740#cd test/vmfs/volumes/56370e33-15b0474e-6f18-2c44fd93b740/test#time dd if=/dev/zero bs=1M count=10240of=testout10240+0records in10240+0records outreal0m20.79suser0m19.17ssys0m0.00s/vmfs/volumes/56370e33-15b0474e-6f18-2c44fd93b740/test#相较磁阵的速度,本地的磁盘IO性能比磁阵还好;而硬盘颗数才几颗罢了。
存储系统测试
1.测试目的
通过服务器向存储系统传输不同大小的数据文件,测试存储系统SAN及NAS 架构下各自的工作性能,从而判断存储系统的传输速率及工作状态是否达到招标要求及实施方案项目设计目标。
2.测试标准
由于使用环境及设备的不同,未采用厂商性能数据作为测试标准。
本次测试采用测试实际数据,与现场中间设备(服务器,核心交换机)等性能参数进行比对,从而计算性能瓶颈,判断存储设备运行情况。
预期结果
存储将在整个传输链路中应满足系统的最大带宽需求,即数据传输的瓶颈不能出现在存储。
3.测试内容
测试存储SAN性能:服务器本地盘向SAN空间传输数据,并记录带宽 测试存储NAS性能:服务器本地盘向NAS空间传输数据,并记录带宽4..RAID、LUN划分:
5.测试步骤
●存储SAN性能测试
测试存储SAN的性能-建立大文件(1G、4G、8G、16G)、小文件(40k*1000),进行传输测试
1.测试步骤
2.按测试连接图进行存储以及服务器的连接。
3.在测试服务器windows2008上创建大文件(1G、4G、8G、16G)、小文件(40k,
总量2G)。
4.将MS5020F分配一个测试的LUN(100G)并连接到这台测试服服务器上,并
创建好文件系统和盘符。
5.通过fastcopy软件或者copy的方式,将服务器上文件拷贝到存储磁盘上。
6.汇总记录传输时间、传输速率等。
7.单台服务器传输,多台服务器传输,分别测试并记录结果。
8.测试将针对配置SAN存储的服务器分别进行。
存储NAS性能测试
测试存储NAS的性能-建立大文件(1G、4G、8G、16G)、小文件(40k,总量2G),进行传输测试
测试步骤
1.按测试连接图进行存储以及服务器的连接。
2.在测试服务器windows2008上创建大文件(1G、4G、8G、16G)、小文件(40k,
总量2G)。
3.将MS5020F分配一个测试的LUN(100G)并连接到这台测试服服务器上,并
创建好文件系统和盘符。
4.通过fastcopy软件或者copy的方式,将服务器上文件拷贝到存储磁盘上。
5.单台服务器传输,多台服务器传输,分别测试并记录结果。
6.测试将针对配置NAS存储的服务器分别进行。
6.测试人员
7.测试报告
NAS环境测试报告
NAS环境测试报告
NAS环境测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