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之“材料信息提炼题”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1
信息提取题解题指导考点解说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所涉及的“信息提取”题,主要要求考生根据题干要求,从阅读材料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或者对信息进行必要的概括或整合。
这类题主要分三类:一是根据题干要求从原文中直接提取信息,多为关键词或句;二是根据段落内容概括信息;三是根据要求在全文中找照应点。
其基本设问方式是:①结合选文第×段内容,说明某词、句具体指的是什么;②根据第×段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充完整;③阅读第×段,说说……的具体表现,请分条概括(有时还有字数要求);④结合文章,说说某结果产生的原因(原因可能有多条)。
解题点拨(一)原文直接提取1. 答题格式从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提取关键词或句进行解答。
2. 举例(1)第⑧段中加点字“是”是“这样”的意思,请说出它所指代的具体内容。
(2013年四川南充中考题)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
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吧!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分析:题干中已经解释了“是”的含义,考查的是找到代词指代内容的能力,这是最基本的提取信息的能力。
“这样”是近指代词,答案就在这个词语的附近。
答案:把螃蟹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
(2)文中的“我”对挑糖担老人是怎样评价的?(2013年四川雅安中考题)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
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
”老人一愣,笑看我,说:“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证,还真没拍过照片呢。
”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
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
他看一眼,笑了。
又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
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
应用文材料题答题技巧
一、提炼信息
在答题之前,首先要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要信息。
注意,要重点关注那些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或句子,因为这些往往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点。
提炼信息时要力求全面、准确、有重点。
二、分析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首先,要注意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句子,它们往往对全文起到概括或总结的作用。
其次,要关注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转折、并列、因果等。
通过分析结构,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和内在逻辑。
三、善用归纳
归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题技巧,能够帮助我们从大量信息中找出核心观点。
首先,可以根据文章中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将相同或相关的内容归为一类。
其次,要从归纳出的信息中提炼出主要观点,并对其进行总结和阐述。
善用归纳能够使答案更加条理清晰、简明扼要。
四、紧扣关键词
关键词是文章中最为重要的词语,紧扣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把握文章的核心观点。
首先,要注意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短语,它们通常是表示观点、态度或概念的词语。
其次,要深入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和作用,并围绕它们展开论述。
在答题时,要紧扣关键词,确
保答案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综上所述,应用文材料题的答题技巧主要包括提炼信息、分析结构、善用归纳和紧扣关键词等方面。
通过掌握这些技巧,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阅读文章、理解内容并准确地回答问题。
在答题过程中,还要注意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让答案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辅导——解读材料提炼信息考点名称:解读材料,提炼信息。
考点指向:本考点主要考查从阅读材料中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要求能透过字面意,体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隐含信息;能全面的解读材料,准确的提炼材料所包含所有信息;能迅速准确的提炼材料的主要信息;能根据实际需要,迅速准确的提炼文章的相关信息,对阅读材料能按要求作出恰当的处理。
考点分析:本考点考查的主要题型有:1、透过材料的字面,准确的表述意在彼的隐含信息;2、整体把握材料(包括图表和图徽),准确的提炼材料中所有的信息,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述;3、准确的概括材料的主要信息;4、根据所给出的材料要求,设计出一个或几个解决问题的方案。
如,为某个景点撰写旅游广告,为具体的场景撰写宣传标语等。
解答上述题型的基本方法是: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画出文段中的过度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然后迅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的锁定答题X 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
考点示例一阅读下边一段文字,然后按要求答题。
某宾馆客房的床上摆了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浴衣,浴衣上有一X 纸条:尊敬的客人:这件衣服是供您洗浴后穿的。
如果您想带回一件留作纪念,请到二楼商场购买,价格为180元。
谢谢!请问:这X小纸条包含那些信息;真正的用意是?选自《2003年某某威海中考语文试题》解题思路:本题重在考查准确的表述隐含信息的能力。
生活中,对有些问题的提示或者回答,直接正面回答往往不得体。
言语者如果能变换一种方式,从另一个角度,或委婉回答,或侧面暗示,这种方式更容易为人接受。
这类题一般言在此而意在彼。
回答此类题的关键在于透过字面意,准确的理解隐藏在字面下隐含信息。
如上题中“您洗浴后穿”已明确交代了浴衣的用途。
第二句则进一步从侧面提醒旅客此浴衣非赠品,实在警醒贪小便宜者。
中考语文提取信息题解题指导一、新闻类提取信息题三种类型1、拟写一句话新闻:这是较为常见的语段压缩题。
新闻压缩成一句话后,这句话要有具体事件,且要突出其最重要的信息, 即新闻最想告诉读者的信息。
2、拟写新闻标题: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其主标题旨在揭示消息的主题或重要新闻事实。
一般说来,新闻标题较一句话新闻更简洁,往往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物和事件,句中通常不停顿,文末不用标点。
好的新闻标题往往句子形式优美,语言有文采。
3、补写导语:导语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在,读者可以从导语中得到整个新闻的总印象。
根据其主体部分拟写导语,要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概括性强。
常见的导语写法有叙述式、描写式和结论式等。
二、解答新闻类提取信息题策略1、了解新闻知识,筛选新闻信息新闻从狭义上讲就是消息。
一句话新闻就是狭义的新闻。
一句话新闻一般包含这样儿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
有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写作时可省去某些要素,但“何时” “何人(何单位)”和“何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筛选新闻信息也可主要抓住这些信息,另外新闻还要求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
所以要拟写一•句话新闻,了解这些新闻常识,学会筛选新闻信息是十分必要的。
2、把握材料中心,概括新闻信息一句话新闻材料有的提供导语和主体。
导语部分中已讲了主要的新闻事实。
这种题,导语就可当作一句话新闻,只不过受字数的限制以及语言简洁等需要,答题时要对其概括加工,对这种类型的新闻材料,重点要阅读其导语部分,在写作时千万不要受原材料中背景及主体部分中次要信息的影响。
3、理解新闻内容,注意句式特点新闻类考题考句子的仿写,这类考题既考查学生对新闻的理解,又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答题时,既需理解新闻内容,又要注意句式特点。
4、领会新闻内涵,注意概括分寸把数百字的新闻改为…句话新闻,当然需要概括,但不是说越概括越好,字数越少越好。
在概括时要尽量标出新闻要素,尽量用足字数,体现具体性以及用事实说话的特点,这正是一句话新闻与概括一般段意的主要区别,所以概括事实不能过于笼统,要领会新闻的真正内涵,注意概括分寸5、拓宽知识领域,捕捉时代信息拟好一句话新闻还要求有广博的知识,我们除了学好语文外,还要学好其他学科,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生活。
中考语文信息提取概括题答题技巧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考语文信息提取概括题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题型之一,它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文章,提取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并进行概括。
这种题型既考查了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中考语文信息提取概括题的答题技巧。
要仔细阅读文章。
在面对这种题型时,考生要认真阅读文章的每一个细节,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只有充分理解文章,才能准确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概括。
关注文章的标题和首尾段。
文章的标题往往能够提供文章的主题,而首尾段往往包含了文章的核心内容。
考生在阅读文章时要特别关注标题和首尾段,这样有助于把握文章的重点和主题。
接着,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
在阅读文章时,要留意文章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往往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文章的关键信息。
考生可以在做题时将关键词标注出来,这样有助于快速提取信息。
要注意文章的结构。
一篇文章往往会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内容,比如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等。
考生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提取关键信息。
要练习做相关题型的练习题。
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
可以通过做真题或模拟题的方式来练习信息提取概括题,逐渐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二篇示例:中考语文信息提取概括题通常会出现在阅读理解题中,考察学生对文章信息的理解及概括能力。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答题技巧,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提取出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考语文信息提取概括题的答题技巧,希望对同学们备战中考有所帮助。
理清文章结构,抓住主题。
在阅读理解题中,文章往往会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了解文章的主题有助于我们更快地提取出重要信息。
在解答信息提取概括题时,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找出主题句,并对主题进行概括,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
只有弄清楚文章的主题,才能更准确地提取出关键信息,做到信息概括。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文字信息的提取与筛选整合
一、一根据一则材料提取一则信息
1、新闻信息的提取
如果命题者给出的是新闻,语段材料只有一段,那么导语就是第一句;若是两段或两段以上,那么导语就是第一段。
这种概括法,一般来说,导语句(或段)都比较长,不可能是现成的答案,必须对导语中的要点信息进行筛选概括,才能够达到指定的要求。
一般概括为“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或者“谁怎么样”
2、语段材料的概括
A有中心句的信息提取与概括
这类语段中心句的寻找比较简单,或在开头,或在结尾,个别的在中间,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寻找法,做起来较容易。
只要找到中心句,去掉枝叶(即修饰语),保留主干(要点),再压缩到规定的要求即可。
B无中心句的信息提取与概括
首先要认真阅读这段文字,以句号为单位,细致切分。
看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说的是什么,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然后认真思考,明确这段话要说明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最后根据字数要求完成答题。
具体方法:筛选原句中重点词语组成一句话,重组重点句子等。
二、根据一则材料提取两(多)条信息
先认真阅读材料,分析句间的关系,看它表达了几层意思,对它进行分层;然后根据题干要求逐层概括。
三、根据两(多)则材料提取一条信息(有时其中一则是图表材料)
首先明确每则材料的主要信息,再建构联系,分析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列,总分,因果,递进,转折等),最后用关联词简洁表达。
中考语文信息提取概括题答题技巧如下:
•忠于原文。
尽量用原文的词句来传达信息,因为原文作者在表达信息时所选用的词是经过认真选择的,最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而我们在传达这些信息时,不管使用怎样贴切的近义词都无法
替代原文词语的含义。
•读懂图表。
看出图表是对什么内容的表述,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抓住问题的关键来作答。
看表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或说明图表反
映的问题时,既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
•提取关键信息。
根据题目要求,从文中提取出关键信息,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注意语言规范。
在概括信息时,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避免出现语病或错别字。
阅读理解中信息提取的实用技巧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阅读理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无论是应对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目,还是在日常阅读书籍、报纸、网页等各种文本时,能够快速准确地提取关键信息,都能大大提高我们的效率和理解程度。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提取阅读理解中的信息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实用的技巧。
一、先浏览再精读当我们拿到一篇阅读材料时,不要急于逐字逐句地阅读。
首先,快速浏览一下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开头段落、结尾段落以及每段的首句。
这样可以对文章的主题、大致内容和结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比如,如果是一篇议论文,通过浏览我们能大概知道作者的论点是什么;如果是一篇记叙文,能大致明白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发展方向。
在有了初步印象后,再进行精读。
精读时,要带着问题去读,注意文章中的细节、论据等内容,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二、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关键词往往是能够体现文章核心内容的词汇,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关键句则通常是能够概括段落大意或者文章主旨的句子,比如段落的首句、尾句,或者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例如,在一篇介绍某种新技术的文章中,“新技术”“优势”“应用”等可能就是关键词;而“这种新技术具有诸多优势,将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这样的句子就很可能是关键句。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用笔圈出或者标记出这些关键词和关键句,以便后续回顾和总结。
三、注意文章的结构很多文章都有一定的结构规律,比如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了解文章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信息。
如果是总分总结构,开头往往会提出主题,中间会分别阐述相关内容,结尾则会进行总结和升华。
总分结构则是先提出观点,然后通过具体事例或论据来支持观点。
分总结构则相反,先分别论述,最后得出结论。
通过判断文章的结构,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取信息,知道哪些部分是重点,哪些部分是辅助说明。
四、学会推理和推断有些信息在文章中可能没有直接给出,但我们可以通过文中已有的信息进行推理和推断。
语文之“材料信息提炼题”技巧
伯先中学许定群
一.看分值,基本确定得分点。
二.可将所给材料分层,根据材料的层次也可基本确定得分点。
三.方法:(1)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案的“主体”;(2)选取材料中提示性、总结性、概括性的原句(变化)答题(3)将材料中现象性、事例性的内容抽象出它们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的内容。
四.举例(2009北京):在宣传周的启动仪式上,你要向同学们介绍世博会,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几条主要信息。
(4 分)
【材料】从早期的蒸汽机、火车、无线电,到现代的计算机、航天器、基因技术,以及在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水晶宫、埃菲尔铁塔等,这些标志着人类文明
发展的新成果,都是借助世博会这个平台向公众展示和传播的。
1893年芝加哥
世博会被说成是“改变了美国”的一届世博会,美国从此走上了世界经济强国
之路。
日本先后5次主办世博会,世博会成为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据
专家预计,上海世博会将对中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生直接作用,
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详解:1.分值为4分,估计为两点或四点;2.根据材料分层:从“开头---展示和传播的”为一句话,为一层;从“1893年 ---结尾”举了三个国家的例子,为一层;
因此此材料分两层(原文中中“||”隔开),估计为两点;3.确定答案“主体”,
题目要求介绍世博会,故主体为“世博会”;4.看材料中有无提示性、总结性、
概括性的原句,而第一层中,“这些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都是借助
世博会这个平台向公众展示和传播的”就是此种类型的句子,因为“这些”
是一个可以概括前面内容的指示代词,故这句话可作为答案的依据,结合第3、
第4点可得答案一“世博会是展示和传播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的平台”;5.
第二层中出现了“美国芝加哥、日本、中国上海”三个事例,它们都是由于举
办世博会后经济飞速发展,故结合第3、第5点可得答案“世博会可以推动加
速举办国的经济发展”。
因此,此题答案为:(1)世博会是展示和传播人类文
明发展的新成果的平台;(2)世博会可以推动加速举办国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