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航空人员
- 格式:ppt
- 大小:13.11 MB
- 文档页数:105
一、航空人员分类航空人员主要包括空勤人员和地面人员。
空勤人员包括驾驶员、领航员、飞行机械人员、飞行通信员、乘务员等;地面人员包括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空中交通管制员、飞行签派员、航空电台通信员等。
二、资格管理制度内容1. 资格认定(1)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取得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需通过民用航空局认定的培训机构培训,并取得民用航空局颁发的相应等级的维修人员执照。
(2)民用航空器驾驶员、飞行机械员:取得民用航空器驾驶员、飞行机械员执照,需通过民用航空局认定的培训机构培训,并取得民用航空局颁发的相应等级的驾驶员、飞行机械员执照。
(3)飞行签派员:取得飞行签派员执照,需通过民用航空局认定的培训机构培训,并取得民用航空局颁发的飞行签派员执照。
(4)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员:取得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员执照,需通过民用航空局认定的培训机构培训,并取得民用航空局颁发的相应等级的空中交通管制员执照。
2. 体检制度(1)空勤人员和空中交通管制员:在取得执照前,需接受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认可的体格检查单位的检查,并取得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颁发的体格检查合格证书。
(2)地面人员:根据岗位要求,部分地面人员需进行体检,取得体检合格证明。
3. 工作时限管理制度(1)空勤人员:根据《民用航空法》规定,驾驶员、领航员、飞行机械人员、飞行通信员、乘务员等空勤人员的工作时限不得超过规定的时间。
(2)地面人员:根据岗位要求,部分地面人员的工作时限也有相应的规定。
三、资格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1. 实施机构:民用航空局及其下属的民航地区管理局、民航机场管理局等。
2. 监督机构:民航局对航空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各项规定得到贯彻执行。
总之,航空人员资格管理制度是我国民用航空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航空安全、提高航空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健全的资格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航空人员素质,确保航空运输业的健康发展。
民用航空飞行技术人员职称评价基本标准条件
民用航空飞行技术人员的职称评价基本标准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2. 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能够履行民用航空器驾驶等岗位职责,并积极参加继续教育。
3. 身心健康,具备从事飞行技术工作的身体条件。
4. 民用航空飞行技术人员申报各层级职称,除必须达到上述基本条件外,还应分别具备以下标准条件:
飞行时间要求:从事运输航空飞行的申报人员应取得航线运输驾驶员执照,总飞行时间不少于3000小时。
从事通用航空飞行的申报人员应取得商用驾驶员执照,总飞行经历时间不少于1500小时,其中担任机长累计年限满1年,累计机长飞行经历时间不少于500小时。
专业条件:具有较系统的飞行技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对某一分支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并了解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基本掌握民航各项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章,以及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和程序;能了解国内外飞行专业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并应用于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飞行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具有完成较复杂飞行任务的技能,能够利用本专业理论和技术处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5. 本年度考核达到合格及以上,且未发生人为责任飞行事故或事故征候。
6. 学历、资历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取得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从事飞行技术专业工作满一年,经考核合格;取得高中或同等学历,从事飞行技术专业工作满四年,经考核合格。
这些标准条件可以帮助民用航空飞行技术人员在职称评价中获得更好的评价。
中国民用航空人员医学标准一、身体状况1. 身高:男性不低于165厘米,女性不低于160厘米。
2. 体重:以千克为单位,体重应大于等于50千克,且不超过标准体重的30%。
3. 视力和听力:裸眼视力不应低于0.3,矫正视力不应低于0.8;听力应正常,无色盲、色弱、耳聋等情况。
4. 无影响工作的慢性疾病或精神疾病,无传染性疾病。
二、心理素质1. 应具备正常的智力、记忆和判断能力,能够正常完成工作任务。
2. 应具备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能够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沉着应对。
3. 应具备适应飞行职业要求的能力和素质,如应对紧急情况、适应长时间工作和倒班等。
三、生理适应性1. 应适应高空环境,无恐高症、晕机等高空适应障碍。
2. 应适应时差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工作,无因时差和气候变化引起的适应障碍。
3. 应适应长时间工作和倒班的生活规律,无因生活规律变化引起的适应障碍。
四、体检合格证1. 飞行员应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体检合格证,合格证有效期为12个月。
2. 体检应按照中国民用航空局的相关规定进行,包括一般体格检查、心电图、X光、超声波、血液化验等项目。
3. 体检合格证应按照规定进行更新和补办。
五、健康档案1. 飞行员应建立健康档案,记录身体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生理适应性等方面的检查结果和诊疗记录。
2. 健康档案应按照规定进行更新和保管,以便追踪和管理飞行员健康状况。
3. 如发现飞行员存在健康问题,应按照规定进行及时处理和治疗。
六、职业病防治1. 飞行员应了解和遵守职业病防治规定,注意保护自身健康,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2. 如发现职业病疑似症状或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接受治疗。
3. 航空公司应按照规定为飞行员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和健康检查服务。
七、医疗保障1. 飞行员应享受必要的医疗保障服务,包括定期检查、治疗和康复等。
2. 如发生意外伤害或疾病,应及时就医并按照规定报销医疗费用。
3. 航空公司应为飞行员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确保飞行员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民用航空人员名词解释(一)民用航空人员名词解释1. 飞行员(Pilot)•飞行员是指在民用航空领域从事飞行操作任务的人员。
•例如:在一架商业航班上,飞行员负责驾驶飞机,掌握飞行计划,确保飞行安全。
2. 副驾驶(Co-pilot)•副驾驶是指协助飞行员进行飞行任务的人员。
•例如:在商业航班中,副驾驶负责监控飞行仪表、辅助驾驶操作,并与飞行员合作确保飞机的正常运行。
3. 机长(Captain)•机长是在民用航空中担任飞行任务最高职位的飞行员。
•例如:机长负责决策飞行计划,指挥整个航班操作,同时具备最终责任和决定权。
4. 空乘人员(Cabin Crew)•空乘人员是指在飞机上负责旅客服务以及确保飞行安全的人员。
•例如:空乘人员负责为乘客提供食物、饮料,在紧急情况下执行疏散程序,并提供必要的急救服务。
5. 民航空管员(Air Traffic Controller)•民航空管员是指负责控制和指挥民航飞机起降、空中飞行以及地面运行的人员。
•例如:民航空管员通过雷达和无线电通信,与飞行员进行沟通,提供导航指引,确保飞行安全。
6. 机务人员(Aircraft Maintenance Personnel)•机务人员是负责飞机维护和修理工作的人员。
•例如:机务人员检查和维修飞机的机械、电子等各部分,确保飞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7. 安全检查员(Safety Inspector)•安全检查员是负责对飞机、飞行器材和相关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的人员。
•例如:安全检查员检查飞机的结构、系统、维护记录等,确保符合航空安全标准。
8. 航空医生(Aviation Medical Examiner)•航空医生是负责进行民航人员体检的医生。
•例如:航空医生会对飞行员、空乘人员进行全面体检,确保他们身体健康、适合从事航空工作。
9. 空中交通服务员(Air Traffic Service Personnel)•空中交通服务员是指负责提供航空通信和导航服务的人员。
民用航空飞行员职业类别
民用航空飞行员职业类别是指在民用航空领域从事飞行岗位工作的专业人员。
按照工作性质和职责,可以将民用航空飞行员划分为以下几类:
1. 机长:负责指挥飞机的飞行和操作,担任飞机指挥员,是整个机组的领导者和决策者。
2. 副机长:负责协助机长操作飞机,进行飞行规划和决策,担任机长的副手。
3. 机上服务员:负责为乘客提供食品、饮料、安全指导等服务,同时也是紧急情况下的救援人员。
4. 空中医务人员:负责处理旅客在飞行中的突发疾病、伤势等医疗问题,同时也是紧急情况下的救援人员。
5. 飞行教练:负责对飞行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指导其掌握飞行技能和知识。
6. 航班指挥员:负责对航班进行调度和指挥,保障航班的安全和顺利运行。
以上是民用航空飞行员职业类别的主要分类,每个职业类别都有其特定的工作职责和培训要求。
民用航空飞行员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职业,需要具备严格的技能和知识要求,同时也承担着极大的责任和风险。
- 1 -。
民用航空维修人员基础执照民用航空维修人员基础执照是指获得民用航空器的维修资格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一种全球通用证书。
获得该执照的人员应通过国际民航组织(ICAO)认可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通过相关考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证明其能够熟练掌握飞机、发动机等相关设备的维修工作。
该执照的要求较高,包括对机身结构、系统、装置等方面的全面了解。
持有该执照的维修人员可以在民用航空器上进行维修工作,确保飞机的安全可靠。
同时,该执照的持有人还需不断接受培训和考核以保持自身技能水平的提高。
民用航空人员的职责
民用航空人员根据其职位和职责的不同,有着不同的任务和职责。
总体来说,他们需要确保飞行过程的安全和有效运行。
民航乘务员是负责民用航空器客舱安全管理和客舱服务工作的
人员,他们承担保卫民航客舱安全的职责,包括处置恐怖袭击、客舱失火、空中颠簸、旅客机上突发疾病等典型不安全事件和紧急事件。
机场运行指挥员是负责机场航班保障和服务资源调配、机坪运行管理、应急救援组织与指挥协调、机场运行信息采集和处置的人员。
他们承担调配机场运行保障资源、管控航班进程、处置机场应急事件的职责。
民航安全检查员是对进入民用航空运输机场控制区的人员、物品、车辆、航空货物、航空邮件等实施安全技术检查的人员,他们承担民航空防安全保卫工作和国家反恐安保工作职责。
民航票务员的岗位职责是负责机票预定、出票、退票、改签等业务,同时涉及管理预定销售结算等。
他们需要熟练操作计算机常用办公软件,并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以上各类民用航空人员的职责各有差异,但都以保障飞行安全和服务质量为首要目标。
民航航空人员的分类及其工作职责作者:***民航航空人员的分类及其工作职责通过课上的学习,根据《航空法》39条规定:民用航空人员即从事民用航空活动的空勤人员和地面人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民航航空人员主要分为空勤人员和地面人员。
虽然通过具体职责的不同已经很具体的进行分类,可是通过其他学科学到的知识,我认为还可以具体可以细分为机组人员、地面人员、后勤人员和相关管制人员,虽然在地面人员和后勤人员中有部分职能是重叠的,但是我认为其中地面人员绝大部分涵盖了后勤人员,可是也有少数并不涵盖,所以我如此分类。
其中机组人员是指由航空器经营人委派在飞行期间的航空器内担任职务的人员组成,由机长和其他空勤人员组成。
所以机组人员可以分为飞行组和乘务组,飞行组主要是指驾驶员(机长)、领航员、飞行机械人员、飞行通讯员,乘务组主要是指乘务员、安全员(或兼职乘务员)和乘警(飞行警察)等等。
地面人员主要负责为旅客在地面提供服务,在飞机起飞前确保飞行安全,为飞行提供必不可少的飞行前准备,根据职能可分为飞行签派员、机场服务人员和航空公司派往机场的接待人员等等。
后勤人员主要为所有民航航空人员和旅客提供后勤保障,确保其他部门的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为旅客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可分为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餐食配发人员和航空公司派往机场的后勤保障人员(例如特殊旅客交接人员和后续提供服务的机场大巴服务人员等等)。
相关管制人员主要负责对民航航空安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民航航空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民航航空市场的稳定,管理飞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随时应对突发事件,所以可分为空中交通管制员、航空电台通信员和民航总局等政府相关人员。
根据以上的具体分析,为了更好的阐述我的观点,更清晰的了解民航航空人员的分类情况,特作出以下树状图详细说明分类情况:通过以上树形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各个职能分类的具体人员,也可以通过人员分类可以看出其中人员的所属的部门分类,通过对不同部门的了解,可以更详细的阐述不同人员分类的具体工作职责。
民用航空飞行员岗位职责
民用航空飞行员的岗位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飞行任务准备:民用航空飞行员需要进行飞行任务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检查并确认飞机的操作性能、熟悉飞行路线、天气预报以及任何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因素。
2. 飞行操作:飞行员需要掌握飞机的操作技能,把握飞行规程和标准流程,确保飞行安全。
3. 飞行记录:飞行员需要记录每次飞行任务的详细数据,包括有关飞行高度、速度、时间以及其他飞行数据的记录。
4. 飞行安全:飞行员需要时刻关注飞行安全,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飞行异常情况,以确保机组人员和乘客的安全。
5. 培训工作:民用航空飞行员需要参与和接受相关的培训,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同时,他们也需要参与飞行学员的培训工作,传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总的来说,民用航空飞行员的岗位职责是在确保飞行安全的前提下,负责飞机的操作和飞行任务的执行,保证航班准点、快捷、安全抵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