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婴幼儿言语语言发育
- 格式:ppt
- 大小:974.00 KB
- 文档页数:102
第五单元婴儿的言语发展(语音、语义、语法、语用)一、婴儿的发音(一)婴儿的发音阶段性:简单发音阶段(单章节发间阶段,婴儿以发出基本韵母为主,很少有声母)→连续音节阶段(指多章节发音阶段,婴儿能够连续重复地发音,是发音活跃期。
此阶段开始主动地用发音引起成人的注意,并能通过发音与成人进行有往来的交流)→学话萌芽阶段(婴儿能将不同音节连续地发出,出现了声调的起伏变化,听起来是在说话,只是没有明确的意义和指向,是语言发展的重要准备阶段)。
3岁掌握全部发音(二)婴儿发音的特点:第一是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婴儿最初的发音呈现出普遍的规律性;第二是婴儿真正掌握母语的各种发音,要到第一批词出现时才能开始;第三是3岁左右的婴儿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
二、婴儿的词汇发展(一)词汇量的发展:婴儿在1-1.5岁之间掌握第一批词汇,其数量在50-60个左右。
3岁左右儿童的词汇量增加到1000个左右。
(二)掌握词汇的特点:第一婴儿的词汇是从所熟悉的事物名称开始,所涉及的词汇范围有人、食物、玩具、动物、交通工具等;第二,婴儿理解的词义与成人不尽相同,或扩大词义,或缩小词义,或部分与成人的理解重叠。
三、婴儿句子的发展婴儿句子的发展:单词句→多词句(1岁半);简单句→复合句(两岁说出)。
四、婴儿与成人之间的言语交往(一)婴儿与成人之间的前言语交往(二)婴儿与成人言语交往(三)成人与婴儿的言语交往五、语法的获得研究表明:1.5-2.5岁的婴儿是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到了3岁末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
后天学习理论:强调后天环境对儿童言语获得起决定作用。
代表人物:斯金纳、班杜拉、布鲁纳先天成熟理论:强调先天因素对儿童的言语获得起决定作用。
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
是认知学派的言语发展理论。
代表人物:皮亚杰。
我国学者经过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提出影响儿童言语获得的因素:1、人脑的结构和机能是人类语言发展的生物性前提;2、认知发展是句法发展的基础;3、儿童与周围人的言语交往是句法获得的必要条件;4、对成人语言的学习和选择性模仿是句法习得的重要条件;5、儿童自身主动而创造性地探索语法规则,不断地提出假设、检验和修正假设,以获得正确语法。
第五章婴幼儿言语语言发育婴幼儿期是人类言语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
语言能力的正常发展对婴幼儿的认知、社交和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父母和照顾者需要关注和促进婴幼儿的言语语言发育。
本章将介绍婴幼儿言语语言发育的重要阶段和促进方法。
(正文开始)1.言语语言的发展阶段婴幼儿的言语语言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重要阶段:婴儿期、初期儿童期和晚期儿童期。
1.1 婴儿期在婴儿期,婴幼儿主要通过表情、肢体动作和声音来与他人进行沟通。
他们会发出一些简单的声音,如呻吟、咿咿呀呀的声音。
这是婴幼儿言语语言的最初阶段,也是语言发展的基础。
1.2 初期儿童期初期儿童期是婴幼儿言语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开始学习模仿他人的语音、词汇和句子结构,逐渐能够表达简单的意思。
他们会学会一些常见的单词,并试图构建简单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1.3 晚期儿童期晚期儿童期是婴幼儿言语语言发展的最后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他们可以使用复杂的句子来描述事物、讲故事和参与对话。
同时,他们开始学习认读文字和运用文字进行沟通。
2.促进婴幼儿言语语言发展的方法为了促进婴幼儿的言语语言发展,父母和照顾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2.1 给予关注和回应婴幼儿在发展语言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得到成人的关注和回应。
当婴幼儿发出声音或表达意愿时,父母应及时回应,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理解和支持。
2.2 创造语言环境父母可以创造一个富有语言刺激的环境,通过与婴幼儿进行日常对话、故事阅读和歌谣唱等方式,让婴幼儿接触到丰富的语言输入。
2.3 模仿和游戏父母可以模仿婴幼儿的声音和表情,与其进行互动游戏。
这样可以激发婴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并锻炼他们的语音和词汇能力。
2.4 多样化的听觉刺激父母可以为婴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听觉刺激,如播放儿歌、音乐和自然声音等。
这些刺激可以帮助婴幼儿区分不同的声音,培养听觉识别能力。
2.5 鼓励表达和交流父母应鼓励婴幼儿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婴幼儿语言讲义功能发育课件精一、教学内容本讲义基于教材《婴幼儿语言功能发育》第五章“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内容涵盖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语言理解与表达的互动关系,以及促进语言能力提升的实践策略。
详细内容包括:基本语音辨识、简单词汇积累、句子结构与语法运用、日常交流情境模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婴幼儿语言功能发育的基本原理,掌握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2. 学会通过有效互动促进婴幼儿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3. 掌握设计适合婴幼儿语言学习的游戏和活动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句子结构与语法运用的教学设计;日常交流情境的模拟与引导。
教学重点:婴幼儿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的互动关系;有效促进语言能力提升的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婴幼儿语言发展图谱、教学视频、互动卡片、小道具。
2. 学具:彩色笔、画纸、儿童图书、角色扮演服装。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展示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语言功能发育的特点。
2. 理论知识讲解(20分钟)介绍教材第五章内容,重点讲解语言理解与表达的互动关系。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具体实例,演示如何运用游戏和活动促进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设计适合婴幼儿语言学习的游戏或活动。
5. 互动讨论(20分钟)分享各小组的设计成果,进行评价与讨论。
6. 情境模拟(25分钟)学生分组扮演家长或教师,模拟日常交流情境,引导婴幼儿进行语言表达。
六、板书设计1. 语言功能发育关键期2. 语言理解与表达互动关系3. 促进语言能力提升的实践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促进婴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游戏或活动,并说明其原理和操作方法。
答案示例:游戏名称:“动物声音模仿”。
原理:通过模仿动物声音,提高婴幼儿的语音辨识和表达能力。
操作方法:准备动物卡片,引导婴幼儿模仿卡片上动物的声音,进行互动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