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化象征性
- 格式:docx
- 大小:12.62 KB
- 文档页数:1
要研究这个问题就要先弄明白什么是文化的象征性,“文化”一词在不同的科学领域有不同的解释,先来了解什么是文化的象征性美国文化人类学家C.吉尔兹曾经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所谓文化,即人类为了传达关于生活的知识和态度,使之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使用的,以象征符形式来表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
由此,文化的象征性就可以理解为象征符的创造和运用对文化的意义和影响。
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中自由地创造出了以语言为代表的象征符体系,从而摆脱了自然和生物学意义上的束缚。
然而,这些象征符体系一旦形成,也会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作为能动的力量作用于社会。
换句话说,由于象征符体系是作为“继承性的观念体系”来确立的,它通过形成文化秩序也会反过来制约社会生活和人的行为。
正如文化本身不间断地发展到今天一样,作为文化之表现形式的象征符体系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受到符号强制的人,有时会激进有时会渐进地改变旧的符号和创造出新的符号”,这种变化“体现为对旧体系的部分乖离和改造”。
现代文化的剧烈变动正说明了这一点。
在传统的社会里,由于人们绝大部分的体力和精力要用于物质生产,所以对文化的符号性和象征性的感触并不是那么的明显,但是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就不一样了。
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到处充满了象征符,包括街头的、路边的、建筑物上的,报刊、电视、广播以及互联网络中的等等,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处于这些视觉的听觉的甚至触觉的符号的包围中。
现代人正把各种各样的事物作为符号加以利用,为其赋予某种象征意义,与他人交换这种意义,并通过意义的交换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我们的生活空间正在成为一个符号空间或意义空间。
我们知道,象征符是通过人的思维在认识基础上抽象出来的。
象征符的创造离不开两个因素,一是人类对事物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这是最主要的因素;二是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
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同样,人的抽象思维能力也不是凭空而建的空中楼阁,也是形成于实践的过程中,并且通过一代代的积累提高的。
第3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1.简述符号的定义。
答: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符号可以分为信号和象征符两类,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基本功能包括表述和理解功能、传达功能、思考功能。
2.象征符具有哪些特性?答:象征符是对象事物之表象的载体,具有人类语义性质。
和信号相比,象征符具有如下一些特征:(1)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
不是人类创造的符号就不是象征符而是信号,如乌云压顶是大雨来临的信号,而不是象征符。
(2)象征符能够表达抽象事物。
与信号不同,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
(3)象征符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
象征符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符号体系,这种体系并不是通过生物机制遗传而来,而是要经过后天的学习才能掌握。
(4)象征符与对象事物之间的关系具有随意性。
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这就是说象征符在与其指代的对象事物之间不需要有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具有随意性。
象征符具有自由性和随意性,还在于一种对象事物可以用多种象征符表示,而一种象征符也可以表达多种事物。
此外,象征符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同一象征符在不同社会或不同时代有不同解释;即便在同一社会里,随着时代的变迁也会发生意义的变化。
3.非语言符号有哪些类型?答:传播学将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非语言符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语言符号的伴生符。
如声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文字的字体、工整或潦草等等,都是声音语言或文字的伴生物,也称为副语言。
副语言不仅仅对语言起着辅助作用,它们本身也具有自己的意义。
(2)体态符号(gesture)。
例如动作、手势、表情、视线、姿势等等。
由于它们也能像语言那样传递信息,有人也称之为“体态语言”。
一般来说,体态符号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与语言并用,他们在形成语境(传播情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3)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
第一章第一节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首先信息伴随着人的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心态来表现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
其次,当信息做为物理载体,按一定方式排练成信号序连,是必须有一地定意义的。
所以,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根本特征是什么?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征:A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B 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表达。
C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D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E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展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表达,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且通过这种社会关系传递信息。
同时,通过传播,表达了传授双方的社会角色和地位,既保持了既有的社会关系有建立了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系统中。
所谓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假设干局部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因此,社会传播也是具有系统性的。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A 开放性系统B 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
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C 它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D 自我创造自我完善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双重偶然性指的是传播双方都从在着不确定性,通过传播所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
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
这些变量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膜。
4。
什么是传播隔膜?传播隔膜是指传播制度,传播渠道,信息系统的功能因素导致的传播偏差,误解。
第三节1.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理论是唯物论传播观的出发点?1〕首先是因为在他们的“精神交往〞概念及现代“传播〞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2〕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精神交往指的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及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中国现代小说的象征意象象征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它能够通过具体形象来呈现抽象的概念和情感,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中国现代小说中,象征意象被广泛运用,为作品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张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读中国现代小说中的象征意象,探讨其丰富的意蕴和文化价值。
一、自然象征在中国现代小说中,自然象征是最为常见且深刻的一种象征意象。
自然界中的山水、花草、天气等元素常常被作家用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比如在鲁迅的小说中,常常出现雨水、阴霾等自然现象,这些象征着社会的阴暗和人性的悲哀。
而在现代作家张爱玲的小说中,则常常出现花草树木等自然元素,用以描绘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矛盾。
自然象征不仅为作品增添了色彩和意境,更为其赋予了深刻的哲理内涵,成为中国现代小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二、文化象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国家,其文化象征也自然成为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重要表现手法。
在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的诸如古诗词、传统节日、历史典故等文化象征,不仅为作品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更为人物和情节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比如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经常会引用历史典故和古诗词,以此来凸显人物的品格和情感,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小说中的生命力和传承价值。
三、社会象征中国现代小说中的社会象征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社会的变迁和现实的残酷往往成为小说中重要的题材和表现内容。
作家们通过描绘社会阶层、城乡差别、职业困境等现实主题来表达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和批判。
比如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中,通过对家族兴衰和乡村变迁的描绘,寓意着中国近代历史中的沧桑变迁和人民的苦难命运。
社会象征的运用不仅使作品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感,更使其意义更加深刻和持久。
四、情感象征情感象征是中国现代小说中最为常见和深刻的一种象征手法。
作家常常通过对情感的描绘和抒发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情感象征可以是物理元素,如烟雾、光影等;也可以是抽象元素,如孤独、幸福等。
现代文学审美价值认识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现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审美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学生能够掌握至少三种现代文学流派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作品。
3. 学生能够分析现代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社会背景、哲学思想及艺术价值。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提高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力和鉴赏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代文学作品进行独立、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现代文学的审美价值,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现代文学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文学素养,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2. 学生通过学习现代文学,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差异,培养开放、包容的价值观。
3. 学生能够关注现实生活,从现代文学作品中汲取人生智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文学类选修课程,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为主要目标。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和独立思考能力,对现代文学有一定的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现代文学的审美价值,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作品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课程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现代文学的审美价值,为今后的文学创作和鉴赏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现代文学的基本概念与审美特点- 现代文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及与传统文学的关系- 现代文学的审美特点:创新性、象征性、荒诞性、自由体等2. 现代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品- 象征主义:代表作如艾略特的《荒原》- 表现主义:代表作如卡夫卡的《变形记》- 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如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3. 社会背景、哲学思想与艺术价值分析- 20世纪社会变革与现代文学的关系- 现代文学作品中反映的哲学思想: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等- 现代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4. 实践活动与作品鉴赏- 阅读和分析现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小组讨论、写作练习,加深对现代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指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培养创新能力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现代文学的基本概念与审美特点第二周:象征主义及其代表作品第三周:表现主义及其代表作品第四周:意识流小说及其代表作品第五周:社会背景、哲学思想与艺术价值分析第六周:实践活动与作品鉴赏本课程将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教材相关章节,有序开展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文学的审美价值。
现代文化的象征性现代文化是指近代以来在社会、经济、科技、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
它代表了当代社会的思潮、价值观和审美追求,具有鲜明的象征性。
在这种文化中,人们通过各种符号、行为和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成为了现代文化的象征。
首先,现代文化的象征性体现在社会结构和关系的变化上。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个体为中心、以多元化为特征的社会,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
在过去,人们的身份和地位主要是通过出生和传统角色来决定的,而现代社会则更加注重个人能力和价值。
这种变化使得个人间的关系不再像过去那样固定和稳定,而是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变。
现代文化通过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来表达这种变化,象征着社会关系的转变。
再次,现代文化的象征性还表现在艺术和娱乐产业的繁荣上。
现代艺术和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和普及化,使得人们有更多的选择和表达方式。
音乐、电影、时尚、美术等艺术形式成为了人们展示个性和审美追求的途径。
艺术和娱乐产业的繁荣不仅提供了人们追求美的机会,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这种艺术和娱乐产业的繁荣是现代文化象征性的体现,它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创造力的释放。
最后,现代文化的象征性还表现在价值观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上。
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家庭观念和社会规范在现代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
人们对于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观的认同和追求越来越深刻。
尊重个人权利和多元化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共识,这种价值观在现代文化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表达。
现代文化通过各种文学作品、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来表达这种价值观,象征着人们对于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总之,现代文化的象征性体现在各个方面,它不仅是一种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表达,也是社会结构和关系的转变的反映。
现代文化通过各种符号、行为和艺术形式来传递这种象征性,使得人们对于现代社会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只有认识到现代文化的象征性,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 文化艺术现代艺术中的视觉符号与象征性表达诠释□张帆/文现代艺术作为十分多元化且具有创新性的表达方式,广泛运用了视觉符号和象征性表达来传达深层次的思想、情感和观点。
视觉符号作为一种丰富多样的语言艺术,能够实现不同层面上与观众的沟通,是表达深层意义和情感的媒介,在当代艺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象征性表达则通过隐喻和比喻将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形象生动。
本文探讨现代艺术中的视觉符号与象征性表达的关系。
首先,介绍视觉符号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艺术中传达信息和情感的重要作用。
随后,对艺术中常见的视觉符号进行分析,如颜色与情感的关联、动态与静态元素的使用以及常见物体的象征意义。
接着,探讨象征性表达的意义与形式,包括象征主义的历史背景、当代艺术中的象征性表达形式以及象征性作品的多重解读。
最后,深入探讨视觉符号与象征性表达之间的紧密关系,包括视觉符号如何构建象征性意义以及象征性表达如何借助视觉符号传达更深层次的思想。
1 视觉符号的定义与作用1.1 视觉符号在艺术中的基本概念视觉符号是指那些通过视觉元素传达特定意义或引发情感共鸣的符号。
这些符号可以是图形、图像、形状、颜色等,在艺术作品中是连接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桥梁。
视觉符号以一种抽象的方式传达信息,能够超越空间、语言的限制,直接触达观众的感知和感情。
在艺术作品中,视觉符号具有多重层次的意义。
首先,视觉符号可以传达具体的象征意义,如,心形在许多文化中代表爱情,蓝色在某些文化中象征着贵族和权力。
其次,视觉符号还能够传达情感和情感体验,通过色彩、形状等视觉元素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此外,视觉符号还可以用于表达抽象的思想、哲学观念和社会议题,为观众提供不同的思考层面。
视觉符号在不同艺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
1.2 视觉符号如何传达信息和情感1.2.1 表达情感与情绪视觉符号通过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能够直接触发观众的情感和情绪。
例如,红色往往与激情、愤怒或爱情相关联,蓝色则常与冷静、平静或悲伤联系在一起。
中国现代小说的象征意象中国现代小说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承载了传统文化的智慧,又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和风貌。
在中国现代小说中,象征意象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通过对象征意象的运用,作家可以丰富作品的内涵,增加作品的艺术魅力,引发读者对文本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受。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现代小说中的一些代表性作品及其象征意象的分析,探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象征意象。
一、《鲁迅全集》中的象征意象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丰富而深刻的象征意象。
在《狂人日记》中,鲁迅通过对猫、老鼠、飞蛾等形象的描绘和运用,隐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和腐朽,以及自我解构的痛苦和困惑。
猫在小说中象征着封建社会的权力和压迫,老鼠象征着人们的平庸和软弱,飞蛾象征着中国文化的自我毁灭。
这些象征意象的运用使小说的寓意更加深刻,读者也更容易对作品产生共鸣。
白朴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茶馆》中也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意象。
在这部作品中,茶馆成为一个象征性的地点,代表着中国旧社会的混乱和崩溃。
茶馆里的人物形象也都具有象征意义,比如老板王大爷象征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和胆小,主持印象象征了官僚主义的腐败和愚昧。
这些象征意象的运用使《茶馆》不仅成为了一部反映现实的作品,也成为了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象征性意义的作品。
莫言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红高粱家族》中也运用了许多象征意象。
在小说中,红高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象征意象,象征着中国农村的坚韧和顽强,也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和气息。
在小说中,莫言还通过对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描绘,使用象征意象来反映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磨难和痛苦,使作品更加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和生命的力量。
路遥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中也充满了丰富的象征意象。
在这部作品中,小说对中国农村的描绘十分细腻和深刻,通过对自然、人物和乡村生活的描绘,小说刻画出了一个真实而立体的中国农村形象。
以卡夫卡为例,论述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特点西方现代派文学是20世纪上半期欧美多种反叛传统、追求新奇的文学流派的总称。
以卡夫卡为例,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象征性现代派作品为探求人物的内心真实,着重表现难以直接描述的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借助意象,用暗喻、烘托、渲染等手法,把思想还原为知觉,使抽象的思想外化。
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写甲虫的行动,是符合甲虫的习性的;写甲虫的思想感情,是符合格里高尔这个人的言行逻辑的;写亲人的变化,也是符合社会生活的。
这种荒诞、变形的艺术构思和写实的叙述方法的结合,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使作品荒诞得令人震惊和信服。
(2)“荒诞性”现代派作家通过非理性的极度夸张的形式,将现实与非现实糅合在一起,寓严肃于荒诞。
以战后的计算机工业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把社会结构改组成一个庞大精密的机器,人成了由机器控制的动物。
科学对世界和人的统治比过去任何时代都要残酷无情,人再也没有主体性可言。
科学对人的压抑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分裂,而“荒诞本质上是一种分裂”,当代人由于科学的异化而产生对世界和人的荒诞体验。
荒诞形象具有一种特殊的概括力。
在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里,格里高尔一夜间由人变成大甲虫,情节是荒诞的。
情节发展,他与家人的冲突,更是荒诞的。
甚至有的艺术细节也是荒诞的:一只苹果打在格里高尔的甲背上,陷了进去,一个多月,还烂在甲虫背上。
(3)意识流现代派作家热衷于挖掘人的潜意识,大量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手法,表现人物意识“自然”流动状态,力求开掘人物心理的复杂性,扩大心理描写的范围,意识流技巧的目的是要深入人的精神活动,表现那种纷乱飘忽的思绪和感触,这种思绪和感触还没有经过严密的整理和组织,常常显得松散零乱,缺乏条理,不合逻辑。
(4)意义的不确定性由于该时期文学关注的社会准则问题长期陷入混乱,他们感到世界的意识只是部分的、暂时的、甚至是矛盾的,而且总会有争议,这样的社会已不适宜于明确的定义,因而该时期文学更侧重于探究那种混乱的多重复合意义。
飞禽走兽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中国是一个广袤的土地,这里有山川河流,有壮丽的自然风光,也有丰富的生命形态。
当我们谈论中国文化时,不得不提到其中一种富有象征意义的元素——飞禽走兽。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飞禽走兽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们的形象和特征在历史上传承至今,并不断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从飞禽走兽的特点出发,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首先,飞禽走兽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生态观念。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国度。
飞禽走兽作为自然界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认为飞禽走兽的养育、繁殖和保护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古代的诗词歌赋中经常出现了描写飞禽走兽的场景,“白鹭飞来青嶂上,\n 丹霞照耀玉壶光”,可以看出人们对自然生态的关注。
而现代文化中,飞禽走兽被赋予了“绿色”概念。
人们更加关心环保、生态保护,追求“人类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第二,飞禽走兽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美学观念。
在中国文化中,飞禽走兽是具有独特韵味和艺术价值的形象。
艺术家们通过对飞禽走兽形态、动态、感性特质的捕捉和表现,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艺术品。
比如陶瓷器、织锦宫廷画、著名的四大书画名家之一的齐白石的画作等。
在文化中,从字典的“篆书”到印章的“方寸”,从《山海经》的“图鉴”到《红楼梦》的“文章画意”,飞禽走兽都是人们喜欢的主题。
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形态的古朴和纹理的细腻来表现自然的神秘之美。
第三,飞禽走兽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价值观念。
在中国文化中,飞禽走兽既承载着诗情画意的美,也代表着人类价值和道德端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百兽之王的神兽是龙虎或熊猫等,它们象征者吉祥和幸福。
飞禽走兽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多重的象征意义,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不仅具有象征性的存在,更能代表文化的内涵。
比如鼠在中国文化中的红色代表着好运、吉庆,而兔则代表着温和、聪慧和母爱,牛则代表了实用性、勤奋和诚信等等。
特征互动意义理论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
象征符是具有双层意义的符号,第一层是符号的字面意义,第二层则是符号的类比或联想意义。
象征行为的特点,就是使象征符的第一层意义向第二层意义发生转化。
象征行为具有智慧性,需要在某一事物和另一事物之间巧妙地建立联想关系。
象征行为总是一定社会实践和社会文化的产物,并且需要得到较多社会成员的认同,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约定性。
象征能力是人类特有的基本能力。
互动理论①G.H.米德(《精神、社会与自我》)创始;60年代后H.G.布鲁默等发展。
②象征行互动理论:把人看作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的象征行为看作积极、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化的一种活力。
认为研究象征行为对揭示人的本质、理解现实生活意义重大。
③布鲁默:该理论的核心问题是考察以象征符(尤其是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互动关系。
三个基本前提:人根据“意义”来从事行动;意义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产生;意义由人来“解释”。
二、象征性社会互动和传播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也称为符号互动,意义互动。
象征性社会互动,首先是一个互动双方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
被交流或交换的意义,对传播者是,为发出的符号赋予的含义和对符号可能引起的反应的预想。
对受传者而言,是对传来的符号的理解、解释和反应。
通常具有赋予行为动机和确定行为取向的功能。
意义交换有一个前提,即交换的双方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两层含义:一是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含义的共通的理解,二是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或文化背景。
意义的交换或互动只能共通的部分来进行。
作为社会互动过程的传播,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扩大传播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加深双方的了解和互相理解。
米德的“主我”(I)和“客我”(me)理论自我是“主我”(I)和“客我”(me)的统一,前者是个人的主体意识,后者是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
文化文化的概念文化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之分。
广义的文化又称作大文化观,即认为凡是与自然状态、天然状态相对立的都属于文化现象,或者是说文化涵盖了人类的全部文明成果,既包括物质因素也包括非物质因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不包括物质因素,只包括精神因素,即文化主要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而不包括物质生产及其器物性、实体性成果,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
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
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成果。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是人类智慧的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按照一定的文化逻辑来进行的。
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的继承性;在阶级社会中,又具有阶级性,同时也具有民族性、地域性。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又形成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以巨大的影响。
“文化”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义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
自15 世纪以后,逐渐引由使用,把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也称之为文化。
在中国的古籍中,“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
“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而言,“文化”是指以礼乐制度教化百姓。
历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通常在广义上使用文化概念。
文化的要素包括(1)精神要素,即精神文化;(2)表意的语言和符号;(3)规范体系;(4)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5)物质产品。
文化社会学:研究文化形成和发展及其社会作用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形成于19 世纪末。
内容包括:文化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文化产生的社会条件;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生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文化传播与文化冲突;文化失调与社会问题等。
社会学概论重点知识点一名词解释①社会学: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②★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指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四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保障、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
③社会学调查:是指在社会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社会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进行资料的汇集和整理,从而得出较为科学的认识和具体工作建议的一套实践活动。
④人口:就其最基础的含义而言,即是指特定时间、特定地域所存在的人的集合,这样一种集合呈现出一定的数量、质量和构成特征,并由此对社会运行和发展产生基础性影响。
⑤★人口密度:是反映人口在地域分布上稠密程度的指标,指特定时点上单位土地面积所居住的人口数,通常以每平方公里的常住人口数来表示,可以用来评估人口规模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⑥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的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改变,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⑦老龄化:即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
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综合反映人口健康水平的基本指标,指的是同批人出生后平均每人一生可存活的年数。
⑨★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的外部生物、物理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应的环境。
它不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实际上是一种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具有系统的特征,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部分。
⑩价值观:指社会成员对于人或事物价值的判断,即对于人或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它也是人们判断是非曲直的基本标准。
二简答题(一)★简述社会学的社会功能1科学理性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认识和改造现代社会的有效的工具。
①认识社会:第一:社会学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将来怎样变化第二:社会学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新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获得新的社会知识第三:社会学能够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可以量化的方面,进行定量的研究。
现代文化的象征性
“文化”这个词在不同的科学领域有着不同的解释。
文化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由人类创造和分享的,并存在于社会或群体之中的一切社会产品,包括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而狭义的文化专指非物质产品,包括各种观念,知识和规范。
在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中,“文化”也可以作为符号体系尤其是象征性符号体系来把握。
在传统社会里由于人们绝大部分的体力和精力必须用于物质生产,所以对文化的象征性的感触不是那么明显,但是在物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象征符充满了我们的生活,在街头可以看到各种提示标志,在路边可以看到各种广告牌,在建筑物上张贴的巨幅海报,交通工具上喷绘的广告,甚至交警吹的口哨,都是象征符。
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处于这种象征符的包围中。
现代人正在把各种各样的事物作为符号加以利用,为其赋予某种象征意义,与他人交换这种意义,并通过意义的交换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以消费文化为例,在很多情况下,消费者购买产品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产品所提供的功能效用,而是要获得产品所代表的象征性价值。
也就是说,消费者购买产品或者服务不仅为了它们能做什么,而且还为它们代表什么。
因此,消费者购买的许多产品或者服务反映了消费者的形象——消费者的价值观、人生目标、生活方式、社会地位等。
在一项对摩托车拥有者的研究发现,许多购买并不是因为机车的性能,而是由于骑乘时的自由独立、活力蓬勃的感觉以及在摩托车族中形成的微妙伙伴关系。
再比如,现在许多品牌都会找形象代言人,不惜花费一笔高昂的代言费,但是由此带来的效益也甚为客观。
许多代言人的粉丝会花大价钱购买其偶像代言的品牌产品,只是因为通过购买会在其与代言人之间形成一种微妙的象征联系。
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用生活用品以谐音或其他方式代替成语中的某个字,来吸引顾客购买。
比如盛极一时的“咳不容缓”“默默无蚊”“一戴天娇”等等,也是一种象征符,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大众对其产品的印象。
同时,现代传播媒介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为众多的人参与象征符创造和传播提供了条件和手段。
比如,现在网络语盛行的状况,“我”被说成“偶”,“88”赋予了“再见”,“666”则代表了厉害的象征意义,尤其是对于各个方面还在生长期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生长在这个网络语言泛滥的时代,难免受到影响,以至于出现了老师在学生的作文中发现了大量的网络语言的现象。
对他们的发展有一定不好的影响。
所以,象征符的不断创造和更新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与活力,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象征符的过度泛滥也会对社会发展起一定的阻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