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月出的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27.68 KB
- 文档页数:5
关于月亮的诗句——《月出》《月出》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月出》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月出》原文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月出》注释皎:皎洁光明。
佼(jiǎo):姣之借。
佼人:美人。
僚(liáo):美丽。
舒:舒缓轻盈的样子。
窈纠(jiū):形容女子的体态窈窕的样子。
劳心:懰(liú):音刘,妩媚慅(sāo):音骚,心神不安燎(liáo):此形容女子光彩照人。
夭绍:形容女子风姿绰绝。
惨(cǎn):忧愁貌。
《月出》译文出来多明亮,美人仪容真漂亮。
身姿窈窕步轻盈,让我思念心烦忧。
月亮出来多洁白,美人仪容真姣好。
身姿窈窕步舒缓,让我思念心忧愁。
月亮出来光普照,美人仪容真美好。
身姿窈窕步优美,让我思念心烦躁。
《月出》赏析望月怀人的迷离意境和伤感情调一经《月出》开端,后世的同类之作便源源不断,焦竑《焦氏笔乘》说:“《月出》见月怀人,能道意中事。
太白《送祝八》‘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子美《梦太白》‘落月满屋梁,犹疑见颜色’,常建《宿王昌龄隐处》‘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王昌龄《送冯六元二)‘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类甚多,大抵出自《陈风》也。
”姚舜牧《重订诗经疑问》也说:“宋玉《神女赋》云:‘其始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正用此诗也。
”他们举出的例子,只是其中一部分罢了。
而这些滥觞于《月出》的望月怀人诗赋作品,总能使我们受到感动与共鸣,这也正如月亮本身,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
古诗月出翻译赏析《月出》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词如下: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
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
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
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
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
劳心惨兮。
【前言】《月出》是出自《诗经·陈风》的一篇。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为先秦时代陈地汉族民歌。
是一首歌月怀人的诗。
这诗描写一个月光下的美丽女子。
每章第一句以月起兴,第二句写她的容色之美,第三句写行动姿态之美,末句写诗人自己因爱慕彼人而慅然心动,不能自宁的感觉。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注释】⑴皎:毛传:“皎,月光也。
”谓月光洁白明亮。
⑵佼:同“姣”,美好。
“佼人”即美人。
⑶僚:同“嫽”,娇美。
⑷舒:舒徐,舒缓,指从容娴雅。
⑸窈纠:形容女子行走时体态的曲线美。
⑹劳心:忧心。
⑺悄:忧愁状。
⑻懰:音柳,妩媚。
《埤苍》作“嬼”,妖冶。
⑼慅:忧愁,心神不安。
⑽燎:明也。
一说姣美。
⑾夭绍:形容女子风姿绰绝。
汉赋里往往写作“要绍”,曲貌。
“窈纠”、“忧受”、“夭绍”都是形容女子行动时的曲线美,就是曹植《洛神赋》所谓“婉若游龙”。
⑿惨:当为“懆”,焦躁貌。
《集传》:“惨当作懆,忧也。
”【翻译】月亮出来多明亮,美人仪容真漂亮。
身姿窈窕步轻盈,让我思念心烦忧。
月亮出来多洁白,美人仪容真姣好。
身姿窈窕步舒缓,让我思念心忧愁。
月亮出来光普照,美人仪容真美好。
身姿窈窕步优美,让我思念心烦躁。
【赏析】关于诗的主题,《毛诗序》认为是讽刺陈国统治者“好色”,朱熹《诗集传》谓“此亦男女相悦而相念之辞”。
高亨《诗经今注》认为描绘“陈国统治者,杀害了一位英俊人物”。
多认为是月下相思的爱情诗。
诗从望月联想到意中女子的美丽,想起她的面容,想起她的身姿,想起她的体态,越思越忧,越忧越思……深沉的相思,美人的绰绝,月夜的优美,构成了动人情景,又别是一番诗情画意了。
“月出皎兮”,天上一轮圆月洒着皎洁的银辉,这夜色显得格外的美丽。
诗经陈风月出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这一句。
《诗经·陈风·月出》这首诗。
它对我国以月喻美人、以月来表达相思之情的诗歌传统具有开创意义。
原文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
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大绍兮。
劳心惨兮!白话译文:月亮出来多明亮,美人仪容真漂亮。
身姿窈窕步轻盈,让我思念心烦忧。
月亮出来多洁白,美人仪容真姣好。
身姿窈窕步舒缓,让我思念心忧愁。
月亮出来光普照,美人仪容真美好。
身姿窈窕步优美,让我思念心烦躁。
这是一首月下怀人的情诗。
诗中的"皎"、"皓"、"照"都是形容月光皎洁明亮,"僚"、"懰"、"燎"均是形容女性的美貌。
《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50篇),颂(40篇),三大部分。
它们都得名于音乐。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
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
“雅”是正的意思,分为大雅小雅。
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
“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对中国两千年来的文学史发展有深广的影响,而且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这一句。
《诗经·陈风·月出》这首诗。
它对我国以月喻美人、以月来表达相思之情的诗歌传统具有开创意义。
原文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
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大绍兮。
劳心惨兮!白话译文:月亮出来多明亮,美人仪容真漂亮。
身姿窈窕步轻盈,让我思念心烦忧。
月亮出来多洁白,美人仪容真姣好。
身姿窈窕步舒缓,让我思念心忧愁。
月亮出来光普照,美人仪容真美好。
身姿窈窕步优美,让我思念心烦躁。
这是一首月下怀人的情诗。
诗中的"皎"、"皓"、"照"都是形容月光皎洁明亮,"僚"、"懰"、"燎"均是形容女性的美貌。
诗经名句——《诗经·陈风·月出》
《诗经·陈风·月出》原诗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懮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诗经·陈风·月出》译文
多么皎洁的月光,
照见你娇美的脸庞,
你娴雅苗条的倩影,
牵动我深情的愁肠!
多么素净的月光,
照见你妩媚的脸庞.
你娴雅婀娜的倩影,
牵动我纷乱的愁肠!
多么明朗的月光,
照见你亮丽的脸庞,
你娴雅轻盈的倩影,
牵动我焦盼的愁肠!
《诗经·陈风·月出》鉴赏
诗人他的情人,是从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开始的。
也许因为月儿总是孤独地悬在无垠的夜空,也许因为它普照一切,笼盖一切,所谓“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月下怀人的作品总给人以旷远的感觉。
作者的心上人,此刻也许就近在咫尺,但在这朦胧的月光下,又似乎离得很远很远,真是“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
诗人“虚想”着她此刻姣好的容颜,她月下踟躅的婀娜倩影,时而分明,时而迷茫,如梦,似幻……。
【原文】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1];舒窈纠兮[2],劳心悄兮[3]。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4];舒忧受兮,劳心慅兮[5]。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6];舒夭绍兮,劳心惨兮[7]。
【注释】
[1] 皎:洁白。
佼人:美人,“佼〞同“姣〞,音jiǎo,美丽、美好。
僚:liǎo,
美好的样子。
[2] 舒:缓慢。
窈纠:yǎo jiǎo,迭韵连绵词,形容女子身段苗条,体态轻盈,柔美多姿。
下文的“忧受〞、“夭绍〞都是形容女子体态优美的迭韵连绵词。
[3] 劳心:忧心。
悄:qiǎo,忧愁的样子。
[4] 皓:明亮。
懰:liǔ,美好的样子。
[5] 慅:cǎo,忧愁的样子。
[6] 照:明亮,作形容词。
燎:liáo,指人妩媚明丽、光荣照人。
[7] 惨:通“懆〞,音cǎo,忧愁不安的样子。
【译文】
多么皎洁的月光,
一位曼妙的姑娘。
她那轻盈的倩影
在我的心中荡漾。
多么明媚的月光,
一位婀娜的姑娘。
她那迷人的芬芳,
弥漫在我的心上。
多么美好的月光,
一位可人的姑娘。
撩拨着我的心房,
使我如此的忧伤!
【鉴赏】。
《月出》名词解释
《月出》是一首古代中国诗歌,其作者不详,但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这首诗以月亮为主题,描绘了月亮升起时带来的美丽和静谧。
在诗歌中,“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意为月亮升起,光明照耀,令人心旷神怡。
这句诗以月亮为象征,表达了对美好、纯洁和永恒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也传递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此外,《月出》还表现了古代人们对月亮的崇拜和信仰。
在古代中国,月亮被视为重要的神祇之一,与太阳并重。
人们相信月亮能够带给人们力量和智慧,因此很多文化仪式和祭祀活动都会与月亮相关。
总之,《月出》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以其简洁、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月出》原文翻译及赏析《月出》原文翻译及赏析《月出》原文翻译及赏析1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翻译月亮出来多明亮,美人仪容真漂亮。
身姿窈窕步轻盈,让我思念心烦忧。
月亮出来多洁白,美人仪容真姣好。
身姿窈窕步舒缓,让我思念心忧愁。
月亮出来光普照,美人仪容真美好。
身姿窈窕步优美,让我思念心烦躁。
注释皎:谓月光洁白明亮。
佼:同“姣”,美好。
“佼人”即美人。
僚:同“嫽”,娇美。
舒:舒徐,舒缓,指从容娴雅。
窈纠:形容女子行走时体态的曲线美。
劳心:忧心。
悄:忧愁状。
懰:音柳,妩媚。
《埤苍》作“嬼”,妖冶。
慅:忧愁,心神不安。
燎:明也。
一说姣美。
夭绍:形容女子风姿绰绝。
惨:当为“懆(cǎo)”,焦躁貌。
《集传》:“惨当作懆,忧也。
”鉴赏关于诗的主题,《毛诗序》认为是讽刺陈国统治者“好色”,朱熹《诗集传》谓“此亦男女相悦而相念之辞”。
高亨《诗经今注》认为描绘“陈国统治者,杀害了一位英俊人物”。
多认为是月下相思的爱情诗。
诗从望月联想到意中女子的美丽,想起她的面容,想起她的身姿,想起她的体态,越思越忧,越忧越思……深沉的相思,美人的绰绝,月夜的优美,构成了动人情景,又别是一番诗情画意了。
“月出皎兮”,天上一轮圆月洒着皎洁的银辉,这夜色显得格外的美丽。
这是写景,也是写情。
这句交待了诗人活动的背景是在一个月光明丽的夜晚,这本身就富有很大的魅力和诱惑力,容易使人对景生情,发出许多美好的联想。
同时,结合下句,这句又有着比兴的作用,以月光的美来比喻所爱人的美,是很恰贴的。
“佼人僚兮”反映出这时在诗人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娇美的女子,引起他无限的爱慕和情思。
天上有着皎洁的月光,地上有着娇美的女子,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花好月圆,天惬人意。
“舒窈纠兮”一句写诗人仔细端详女子时的感觉。
在月光下,她不但显得容貌皎好,而且身材那么苗条、秀美,真让人神颠魄荡;而更吸引人的,是她还有一种气质美,她举止舒缓,雍容大方,性情安静,而这气比外表更富有魅力。
【古诗大全】《月出》赏析月出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
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
佼人?兮。
舒忧受兮。
劳心?兮。
月出照兮。
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
劳心惨兮。
译文多么皎洁的月光,照见你娇美的脸庞,你娴雅苗条的倩影,牵动我深情的愁肠!多么素净的月光,照见你妩媚的脸庞.你娴雅婀娜的倩影,牵动我纷乱的愁肠!多么明朗的月光,照见你亮丽的脸庞,你娴雅轻盈的倩影,牵动我焦盼的愁肠!注释①皎:毛传:“皎,月光也。
”谓月光洁白明亮。
关于诗的主题,《毛诗序》认为是讽刺陈国统治者“好色”,朱熹《诗集传》谓“此亦男女相悦而相念之辞”。
高亨《诗经今注》认为描绘“陈国统治者,杀害了一位英俊人物”。
现在多认为是月下相思的爱情诗。
②佼(jiāo):同“姣”,美好。
“佼人”即美人。
僚:同“?”,娇美。
③舒:舒徐,舒缓,指从容娴雅。
窈纠:与第二、三章的“?(yǒu)受”、“夭绍”,皆形容女子行走时体态的曲线美。
④劳心:忧心。
悄:忧愁状。
⑤?(liǔ):妩媚。
⑥?(cǎo):忧愁,心神不安。
⑦照:照耀(大地)。
⑧燎:明也。
一说姣美。
⑨惨(zào):当为“?(cǎo)”,焦躁貌。
鉴赏“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如果把这里所说的“人”理解为审美的人,把这里所说的“月”理解为人的审美对象的月,那么是谁第一个用含情脉脉的审美的眼光观照月亮?是谁第一个在这冰冷的自然之物中发现了温情的诗意?是谁最先把它从“远在天边”拉到“近在眼前”,贴近人们的心灵?就作为审美意识的载体和结晶的文学作品来说,应是这首《月出》的作者。
每首诗都有自己的意境,自己的情调。
中国古代咏月的诗篇真是积案盈箱,汗牛充栋,比如《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何皎皎”、“明月皎夜光”,初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及李白的《古朗月行》、杜甫的《闺中望月》,等等等等,不管它们如何变换着视角,变换着形式,变换着语言,但似乎都只是一种意境,一种情调,即迷离的意境,怅惘的情调。
《诗经·陈风·月出》这是一首月下怀人的情诗。
《序》曰:“《月出》,刺好色也。
在位不好德,而说美色焉。
”这首诗“好色”的意味是明显的,但是“讽刺”意味却全无。
《正义》曰:“人於德、色,不得并时好之。
心既好色则不复好德,故经之所陈唯,言好色而已。
”则是回护诗序的婉曲之辞。
朱熹的分析就相对平实:此亦男女相悦而相念之辞。
高亨在《诗经今注》中给出了一种颠覆而荒诞的解释:陈国的统治者,杀害了一位英俊人物。
作者目睹这幕惨剧唱出这首短歌,来哀悼被害者。
这是把缱绻旖旎说成了暴力美学,完全曲解了诗意。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均为首句起兴,兼以月光比喻佼人之貌,次句写身材之美,再次为姿态之美,最终抒发幽思愁苦之意。
先扬后抑,兴感无由,“三唱一叹”,感人至深。
且所用动、状词汇,多为方言,不可甚解,意蕴含蓄。
如陈子展所言:“但觉其仙姿摇曳,若隐若现,不可端倪。
”月出皎⑴兮,佼⑵人僚⑶兮,舒⑷窈纠⑸兮,劳心悄⑹兮。
⑴《毛传》:皎,月光也。
朱熹从之说。
周振甫《诗经译注》:皎,美好。
高亨《诗经今注》:皎,月光洁白。
案《说文》:皎,月之白也。
高说为是。
⑵《方言》云:自关而东,河、侪之间,凡好谓之姣。
《集传》:佼人,美人也。
《今注》:佼,壮美。
案《礼记·月令》:仲夏养壮佼。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姣,谓容体壮大之好也。
《史记》有“长姣美人”。
古人有以大为美和以小为美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观,这里当为前者。
高说较近。
⑶《毛传》:僚,好貌。
朱、周从之说。
《今注》:僚,借为缭,束缚缠绕,即所谓“五花大绑”。
案《方言》:嫽,好也。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此僚之本义也。
自借为同寮字而本义废矣。
当从毛说,高说牵强。
⑷《毛传》:舒,迟也。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解释“舒”为发声字。
《今注》:舒,读为杼,木名,即柞树。
案《故训汇纂》所载“舒”字诸种用法中,无“读为杼”“叚借为杼”或“为发声字”之例。
毛说为是。
⑸《毛传》:窈纠,舒之姿也。
诗经·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
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
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
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
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
劳心惨兮。
【注释】:
佼:姣之借。
僚:美丽
舒:舒缓轻盈的样子。
窈纠:形容女子的体态窈窕的样子。
劳心:
懰:音刘,妩媚
慅:音骚,心神不安
燎:此形容女子光彩照人。
夭绍:形容女子风姿绰绝。
【赏析】:
《月出》描写在皎洁的月夜之中,对月思念意中人的感情。
诗从望月联想到意中女子的美丽,想起她的面容,想起她的身姿,想起她的体态,越思越忧,越忧越思……深沉的相思,美人的绰绝,月夜的优美,构成了动人情景,又别是一番诗情画意了。
《诗经》每日一篇
54.月出
【原文】
月出皎兮,佼人僚分。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忄刘兮。
舒瀀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译文】
月出东方光洁白,美人月下更可爱。
身材苗条姗姗到,忧思苦虑满心怀。
月出东方洒清辉,美人月下更娇媚。
婀娜多姿款款到,忧思苦虑满心扉。
月出东方泛清光,美人月下更漂亮。
体态轻盈徐徐到,忧思苦虑满心房。
【艺术特色】
这是一首月下咏美之作。
诗篇以优美的旋律、幽静深邃的意境、朦胧迷离的情调,使诗篇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让美人在明月清辉中一展风姿,又隐隐约约难窥全貌,令人产生无穷的遐起。
诗作清俊秀美,第一次借助明月这一形象来唤起人们内心潜藏着的审美意识,“盖巫山洛水之滥觞也”(方玉润《诗经原始》),对后世影响极大,堪称风诗中的杰作。
诗经《月出》拼音版原文译文及鉴赏《月出》朝代:先秦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
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
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
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
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
劳心惨兮。
【拼音】yuè chū jiǎo xī。
jiǎo rén liáo xī。
shū yǎo jiū xī。
láo xīn qiāo xī。
yuè chū hào xī。
jiǎo rén liú xī。
shū yōu shòu xī。
láo xīn cǎo xī。
yuè chū zhào xī。
jiǎo rén liáo xī。
shū yāo shào xī。
láo xīn cǎn xī。
【译文】多么皎洁的月光,照见你娇美的脸庞,你娴雅苗条的倩影,牵动我深情的愁肠!多么素净的月光,照见你妩媚的脸庞.你娴雅婀娜的倩影,牵动我纷乱的愁肠!多么明朗的月光,照见你亮丽的脸庞,你娴雅轻盈的倩影,牵动我焦盼的愁肠!【鉴赏】“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如果把这里所说的“人”理解为审美的人,把这里所说的“月”理解为人的审美对象的月,那么是谁第一个用含情脉脉的审美的眼光观照月亮?是谁第一个在这冰冷的自然之物中发现了温情的诗意?是谁最先把它从“远在天边”拉到“近在眼前”,贴近人们的心灵?就作为审美意识的载体和结晶的文学作品来说,应是这首《月出》的作者。
每首诗都有自己的意境,自己的情调。
中国古代咏月的诗篇真是积案盈箱,汗牛充栋,比如《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何皎皎”、“明月皎夜光”,初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及李白的《古朗月行》、杜甫的《闺中望月》,等等等等,不管它们如何变换着视角,变换着形式,变换着语言,但似乎都只是一种意境,一种情调,即迷离的意境,怅惘的情调。
这种意境与情调,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月出》。
《诗经·陈风·月出》解析《诗经·陈风·月出》解析类别:诗评作者:龙文鞭影发表日期:2011-7-13 7:29:57 阅读次数:2873编者按:对于高兄的几个论点,我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首先,关于主旨的牵强附会,这是一种古人的思想桎梏,或者说是一种兼具了思维习惯和表达忌讳的表现。
其实现在也是一样,现在也不乏这样的人,喜欢把什么事情都与政策和道德关联,以为这样就是深刻,这样就是“正声”。
然后关于文中男女形象的关系,以及忧思的来源,我认为并不重要。
或者说,正是因为不明确,所以才分外地能够激发人的想象力。
我的比喻是这样的:人生犹如长路,一段经历与抒怀可比作一条虹桥。
一条桥,会有很多人走过。
他们来自何方,去向哪里,充满了未知和莫测的可能性。
但我们可以知道两点。
其一,这些纷纭的可能性,让我们浮想联翩,在这种浮想中,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爱情与生活。
其二,就这一段特写的记忆而言,它本身充满了美感,我们何不暂时忘记纷扰,而全身心地被这段感喟浸润?而关于语境的虚实,我也倾向于是实境。
或者说,月亮是实的,而美人是虚的。
以实引虚,终归还是实的。
有人觉得这是虚的,是因为美人是虚的,而且写作目的在于美人,所以就认为月亮也是为了配合虚像而出现的虚构的意象。
我说这是不懂两点。
首先,以实引虚是一种在《诗经》中常用的手法,也就是我们说的“兴”。
兴,就是以眼前之物,引发心绪。
其次,以明媚的月色引发美人的清婉,顺理成章、合情合理,在逻辑与感情上,都是说得通的。
所以,这当是以实引虚。
月出月出皎兮①,佼人僚兮②。
舒窈纠兮③,劳心悄兮④。
月出皓兮⑤,佼人懰兮⑥。
舒忧受兮⑦,劳心慅兮⑧。
月出照兮⑨,佼人燎兮⑩。
舒夭绍兮⑾,劳心惨兮⑿。
注:① 皎(jiǎo):月光洁白、明亮。
毛《传》:“皎,月光也。
”郑《笺》:“兴者,喻妇人有美色之白皙。
”《说文》:“皎,月之白也。
”朱熹《集传》:“皎,月光也。
”例:《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
《诗经·陈风·月出》注释,翻译,赏析,关键字注音摘要:《诗经陈风月出》是一首古代中国诗歌,据史书记载,它是由陈国诗人陈岩撰写的,出自《诗经》。
本文主要从注释、翻译、赏析等方面来论述这首诗。
【概论】《诗经陈风月出》是中国古代一首著名诗歌。
据《史记》记载,它是由陈国学者陈岩创作的,出自《诗经》。
该诗描述了一幅月夜的景象,表达了追求自由和理想的愿望。
【原文】夜月出,碧霄如洗,瑶台银枕,渤海青山。
【注释】夜:夜晚。
月出:月亮升起,像一只浮在天空的灯笼。
碧霄如洗:霄汉清净明亮,深蓝如水,洗涤一切。
瑶台:瑶台是大唐时期的宫殿,用银质的枕头支撑,枕头是指月亮。
渤海:渤海湾,现在是中国的一海湾,也叫渤海,在西北部。
青山:青山山脉,绵延数百公里,从渤海走到西北。
【翻译】夜晚,月亮升起,霄汉清净明亮,如同水般深蓝,洗涤一切;象征大唐时期宫殿的瑶台用银质的枕头支撑,枕头是指月亮;渤海湾茫茫,渴望无限;青山绵延,从渤海走向西北。
【赏析】这首《诗经陈风月出》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是一首典型的月夜景象诗,展示了一幅月亮照耀下景象,它所表达的深意也特别深刻。
诗中描述的深蓝霄汉溶化了一切,象征着月夜中唯一的纯洁、神圣、无限庞大;诗中描述的瑶台上的银色枕头暗喻了月亮的出现,它也代表了自由的理想;渤海青山表达的是对自由的渴望和拼搏,正如诗中所唱的:“渴望无限,追求远方。
”通过这个景象,作者以一种宗教式的思想,赞美了上帝的大气,将自由之想和上帝赐予的恩赐连在了一起,发出了对自由追求的渴望。
【关键字注音】夜 Yè;月出Yuèchū;碧bì;xiāo;yáo;tái;yí;zhěn; bó;hǎi;qīng;山shān。
诗经《月出》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诗经《月出》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对月怀人。
《诗经·国风·陈风·月出》《诗经·国风·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懮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译文:多么皎洁的月光,照见你娇美的脸庞,你娴雅苗条的倩影,牵动我深情的愁肠!多么素净的月光,照见你妩媚的脸庞.你娴雅婀娜的倩影,牵动我纷乱的愁肠!多么明朗的月光,照见你亮丽的脸庞,你娴雅轻盈的倩影,牵动我焦盼的愁肠!作品赏析:月亮出来,如此洁白光明,璀璨佳人,如此美貌动人。
这首诗的景色描写很有特色,“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柔美的月光本身就有无限的情意,而让它作为背景来衬托,则女子的倩影愈发显得秀美。
同时,月光朦胧下,一个线条优美的女子在缓缓起步,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有一种朦胧美的韵味。
所以,这一景色很富有画意,而画意又渗透了无限的诗情。
《月出》的意境是迷离的。
诗人思念他的情人,是从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开始的。
也许因为月儿总是孤独地悬在无垠的夜空,也许因为它普照一切,笼盖一切,所谓“隔千里兮共明月”,月下怀人的作品总给人以旷远的感觉。
作者的心上人,此刻也许就近在咫尺,但在这朦胧的月光下,又似乎离得很远很远,真是“美人如花隔云端”。
诗人“虚想”着她此刻姣好的容颜,她月下踟躅的婀娜倩影,时而分明,时而迷茫,如梦似幻。
《月出》的情调是惆怅的。
全诗三章中,如果说各章前三句都是从对方设想,末后一句的“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则是直抒其情。
这忧思,这愁肠,这纷乱如麻的方寸,都是在前三句的基础上产生,都由“佼人”月下的倩影诱发,充满可思而不可见的怅恨。
其实这怅恨也已蕴含在前三句中:在这静谧的永夜,“佼人”月下独自地长久地徘徊,一任夜风拂面,一任夕露沾衣,她也是在苦苦地思念着自己。
这真是“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月出》的语言是柔婉缠绵的。
诗经月出的赏析
导读:引导语:《月出》出自《诗经·陈风》,为先秦时代陈地汉族民歌,是一首歌月怀人的诗。
以下是诗经月出的赏析,供各位参考。
【原文】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1];舒窈纠兮[2],劳心悄兮[3]。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4];舒忧受兮,劳心慅兮[5]。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6];舒夭绍兮,劳心惨兮[7]。
【注释】
[1] 皎:洁白。
佼人:美人,“佼”同“姣”,音jiǎo,美丽、美好。
僚:liǎo,美好的样子。
[2] 舒:缓慢。
窈纠:yǎo jiǎo,迭韵连绵词,形容女子身段苗条,体态轻盈,柔美多姿。
下文的“忧受”、“夭绍”都是形容女子体态优美的迭韵连绵词。
[3] 劳心:忧心。
悄:qiǎo,忧愁的样子。
[4] 皓:明亮。
懰:liǔ,美好的样子。
[5] 慅:cǎo,忧愁的样子。
[6] 照:明亮,作形容词。
燎:liáo,指人妩媚明丽、光彩照人。
[7] 惨:通“懆”,音cǎo,忧愁不安的样子。
【译文】
多么皎洁的月光,
一位曼妙的姑娘。
她那轻盈的倩影
在我的心中荡漾。
多么明媚的月光,
一位婀娜的姑娘。
她那迷人的芬芳,
弥漫在我的心上。
多么美好的月光,
一位可人的姑娘。
撩拨着我的心房,
使我如此的忧伤!
【赏析】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如果把这里所说的“人”理解为审美的人,把这里所说的“月”理解为人的审美对象的月,那么是谁第一个用含情脉脉的审美的眼光观照月亮?是谁第一个在这冰冷的自然之物中发现了温情的诗意?是谁最先把它从“远在天边”拉到“近在眼前”,贴近人们的心灵?就作为审美意识的载体和结晶的文学作品来说,应是这首《月出》的作者。
每首诗都有自己的意境,自己的情调。
中国古代咏月的诗篇真是积案盈箱,汗牛充栋,比如《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何皎皎”、“明
月皎夜光”,初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及李白的《古朗月行》、杜甫的《闺中望月》,等等等等,不管它们如何变换着视角,变换着形式,变换着语言,但似乎都只是一种意境,一种情调,即迷离的意境,怅惘的情调。
这种意境与情调,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月出》。
《月出》的意境是迷离的。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说它“从男意虚想,活现出一月下美人”。
诗人思念他的`情人,是从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开始的。
也许因为月儿总是孤独地悬在无垠的夜空,也许因为它普照一切,笼盖一切,所谓“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月下怀人的作品总给人以旷远的感觉。
作者的心上人,此刻也许就近在咫尺,但在这朦胧的月光下,又似乎离得很远很远,真是“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长相思》)。
诗人“虚想”着她此刻姣好的容颜,她月下踟躅的婀娜倩影,时而分明,时而迷茫,如梦,似幻。
《月出》的情调是惆怅的。
全诗三章中,如果说各章前三句都是从对方设想,末后一句的“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则是直抒其情。
这忧思,这愁肠,这纷乱如麻的方寸,都是在前三句的基础上产生,都由“佼人”月下的倩影诱发,充满可思而不可见的怅恨。
其实这怅恨也已蕴含在前三句中:在这静谧的永夜,“佼人”为何月下独自地长久地徘徊,一任夜风拂面,一任夕露沾衣?她也是在苦苦地思念着自己。
这真是“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春江花月夜》)。
与迷茫的意境和惆怅的情调相适应,《月出》的语言是柔婉缠绵
的。
通篇各句皆以感叹词“兮”收尾,这在《诗经》中并不多见。
“兮”的声调柔婉、平和,连续运用,正与无边的月色、无尽的愁思相协调,使人觉得一唱三叹,余味无穷。
另外,形容月色的“皎”、“皓”、“照”,形容容貌的“僚”、“懰”、“燎”,形容体态的“窈纠”、“懮受”、“夭绍”,形容心情的“悄”、“慅”、“惨”,在古音韵中或属宵部韵或属幽部韵,而宵、幽韵可通,则此诗可谓一韵到底,犹如通篇的月色一样和谐。
其中“窈纠”、“懮受”、“夭绍”俱为叠韵词,尤显缠绵婉约。
其实,这些词意的细微差异现在已很难说清。
后人连篇累牍的解释,坦率地说,未尝没有望文生义、强作解人之嫌,当然这也是不得已的事。
如今读者应当而且只能根据全诗的意境和情调去心领神会。
不过这也恰巧可以发挥读者的想像,填补时间的变迁所造成的意义空白。
望月怀人的迷离意境和伤感情调一经《月出》开端,后世的同类之作便源源不断,焦竑《焦氏笔乘》说:“《月出》见月怀人,能道意中事。
太白《送祝八》‘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子美《梦太白》‘落月满屋梁,犹疑见颜色’,常建《宿王昌龄隐处》‘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王昌龄《送冯六元二)‘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类甚多,大抵出自《陈风》也。
”姚舜牧《重订诗经疑问》也说:“宋玉《神女赋》云:‘其始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正用此诗也。
”他们举出的例子,只是其中一部分罢了。
而这些滥觞于《月出》的望月怀人诗赋作品,总能
使人受到感动与共鸣,这也正如月亮本身,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
【诗经月出的赏析】
1.诗经月出白话文赏析
2.日出的诗歌
3.破土而出的希望诗歌
4.冬寒燃出的火诗歌
5.走不出的思念诗歌
6.关于付出的诗歌
7.趟不出的这条河诗歌
8.形容日出的诗词
上文是关于诗经月出的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