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 格式:pptx
- 大小:13.85 MB
- 文档页数:102
病毒和细菌的生物学特性病毒和细菌是两种微生物,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关注。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病毒和细菌时常会成为我们的健康威胁。
但是病毒和细菌有什么生物学特性呢?本文将会从病毒和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复制方式以及致病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病毒的生物学特性1.形态结构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其结构非常简单。
一般情况下,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其中核酸分为DNA和RNA两种类型,是病毒的遗传物质。
另外,一些病毒在其外层会包裹着一层脂质双层膜,形成一个类似病毒外壳的结构。
比如,HIV、肝炎病毒等就具有这样的结构。
2.生活方式病毒是一种寄生生物,需要寄宿于宿主的细胞内进行繁殖。
病毒本身无法进行代谢活动,因此需要依靠宿主细胞提供代谢物质和生长环境。
不同种类的病毒对宿主细胞的选择性也不同,例如肠道病毒就主要寄生于人类的肠道上皮细胞,而HIV则主要寄生于人类的免疫细胞中。
3.复制方式病毒的复制方式比较简单,主要包含三个步骤:吸附、透过酶切、合成及组装。
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首先会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进而侵入细胞内部。
接着,病毒会释放一种酶,帮助将病毒核酸释放出来,并利用宿主细胞的产生机制进行病毒代谢物的合成。
最后,病毒蛋白质和核酸分别被合成,然后在细胞内部进行组装,最终形成完整的病毒颗粒,释放到宿主细胞外,再侵入另一组健康细胞进行新一轮感染。
4.致病方式病毒感染人体后,一般会侵犯人体某种器官或组织,随着病毒数量的不断增加,病毒会不断破坏人体细胞,导致机体的免疫系统不断地进行应对,最终出现发热、咳嗽、身体乏力等系列症状。
一些病毒感染不完全后,会进入慢性感染阶段,使机体持续感染,形成一定程度的免疫不耐受,例如艾滋病、乙肝等。
二、细菌的生物学特性1.形态结构细菌是一种真核生物体,其结构比病毒要更为复杂。
细菌通常由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和染色体组成。
另外,许多细菌还会形成胞囊、细胞鞭毛等结构。
2.生活方式细菌属于自养生物,具有代谢活动,可以独立生长和繁殖。
细菌与病的生物学特性在医学领域中,细菌是引起许多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了解细菌与疾病之间的生物学特性,对于预防和治疗感染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细菌及其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
一、细菌的定义与分类细菌是一类单细胞无细胞核的微生物,其体积较小,形态多样。
细菌根据形态、代谢方式和致病性等特征,被分为球菌、杆菌、弯曲菌、芽胞杆菌等多个属。
其中,球菌为圆形细菌,如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杆菌为长条状细菌,如大肠杆菌和结核杆菌;弯曲菌则呈弯曲形状,如弯曲杆菌和幽门螺杆菌;芽胞杆菌则具有芽胞形成的能力,如炭疽杆菌和枯草杆菌。
二、细菌的生物学特性1. 细菌的生长与繁殖:细菌的生长过程与人体细胞不同,它们通过二分法繁殖。
当细菌进入适宜的环境后,它们会吞噬、分解营养物质,并利用这些物质进行能量代谢和合成细胞组分,从而迅速增加数量。
2. 细菌的代谢方式:细菌的代谢方式多种多样,它们可以利用光能、化学能和有机物等进行代谢。
光合细菌如紫色细菌依靠光合作用产生能量;而厌氧细菌则在无氧环境中进行代谢,产生不同的有机物。
3. 细菌的致病性:并非所有细菌都会引起疾病,只有少数细菌具有致病性。
细菌通过产生毒素、破坏组织和免疫系统等方式导致疾病的发生。
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会分泌肠毒素,导致食物中毒;结核杆菌会感染肺部组织,导致肺结核等。
三、细菌引发的感染疾病细菌可以引起多种感染疾病,这些疾病的传播途径多样,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通过食物或水传播等。
细菌感染常见的疾病包括肺炎、腹泻、痢疾、结核病等。
1. 肺炎:肺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组织炎症,常见的病原菌有肺炎链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等。
肺炎患者常表现为咳嗽、发热、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呼吸困难。
2. 腹泻:细菌感染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较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沙门菌、弯曲杆菌等。
腹泻患者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3. 痢疾:痢疾是由细菌性病原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可分为阿米巴痢疾和细菌性痢疾两种。
生物学细菌有哪些特征?细菌是一类原核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 细胞结构简单:细菌的细胞结构相对较简单,通常由细胞壁、细胞膜、质膜、胞质和核糖体等组成。
与真核生物不同,细菌的细胞核没有包膜,染色体直接位于细胞质中。
2. 形态多样:细菌的形态多样,可以是球形(球菌)、杆状(杆菌)、螺旋形(螺旋菌)等。
不同种类的细菌在形态上存在差异,这种多样性有助于细菌的分类和鉴定。
3. 细菌大小:细菌的大小一般在1到10微米之间,相对于其他微生物如真菌和原生动物而言较小。
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4. 无细胞核:细菌的细胞核没有包膜,染色体直接位于细胞质中。
细菌的染色体通常为单个环状DNA分子,其中包含了细菌的遗传信息。
5. 原核生物:细菌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真菌等)在细胞结构和生物过程上存在明显差异。
与真核生物不同,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和高尔基体等。
6. 无细胞器:细菌缺乏真核生物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和高尔基体等。
细菌的代谢和生物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
7. 代谢方式多样:细菌具有多样的代谢方式。
根据细菌对氧气的需求以及能否进行光合作用,可以将细菌分为厌氧菌和好氧菌、光合菌和化学合成菌。
厌氧菌是指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的细菌,它们可以利用其他物质如无机化合物或有机物进行呼吸作用。
好氧菌则需要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光合菌可以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质。
化学合成菌则通过化学反应合成有机物质。
8. 快速繁殖:细菌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可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以分裂的方式迅速增殖。
一般情况下,细菌的繁殖周期较短,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成百上千倍。
9. 广泛存在: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大气、动物体内和人体内等。
它们可以生活在极端环境中,如高温的火山喷口、寒冷的极地和高盐度的湖泊。
10. 有益与有害:细菌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生物学意义。
它们参与了地球上各种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生物学中的细菌与病的生物学特性细菌与疾病的生物学特性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体,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在生物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细菌中存在一些种类能够引发疾病。
本文旨在探讨细菌与疾病的生物学特性。
I. 细菌的分类和结构特征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细菌与病之间的关系,首先需要了解细菌的分类和结构特征。
细菌被分为原核细菌和古细菌两个主要分类。
原核细菌是我们最为熟知的细菌,它们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有些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分解腐败有机物、帮助植物吸收养分等。
古细菌则广泛存在于一些特殊环境中,如极端温度、高食盐或低氧等。
细菌的结构特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核酸和细胞质等。
细菌的细胞壁是由多糖和肽聚糖构成的,其中某些类型的细菌可通过染色方法区分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
细菌的细胞膜则是由脂质双层组成,具有调节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此外,细菌的核酸主要包括DNA和RNA,它们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
细菌的细胞质则包含有机物、无机物、蛋白质和酶等重要组分。
II. 细菌与疾病的关系尽管大多数细菌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产生积极作用,但某些细菌也可以引发各种疾病。
这些病原细菌通过多种途径侵入宿主,并利用宿主提供的营养和环境来生存和繁殖。
细菌引发的疾病可以包括传染病、食物中毒、感染等。
III. 细菌感染的机制细菌引发疾病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吸附和侵入:病原细菌通过吸附在宿主细胞表面上,利用特定的受体结合宿主细胞。
随后,细菌通过附着结构如鞭毛或纤毛等,侵入宿主细胞中。
2. 生长和繁殖:一旦进入宿主细胞,病原细菌利用宿主提供的营养和环境条件进行生长和繁殖。
3. 毒性产物:某些细菌通过产生毒素来引发疾病。
这些毒素可能对宿主细胞产生直接的毒性作用,导致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4. 散布和传播:细菌通过散布和传播来维持疾病的发展。
它们可以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或者介体(如昆虫)传播给其他宿主。
IV. 细菌感染的防治细菌引发的疾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态与染色:G+,球形葡萄串状排列,无特殊结构.无鞭毛无芽胞,一般不形成荚膜.菌落特点:呈圆形,表面光滑、凸起、湿润、边缘整齐、有光泽、不透明的白色或金黄色菌落,周围有β溶血环培养基:营养要求不高,琼脂平板、血平板均可.生化反应:β溶血+,触酶试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产酸不产气,分解甘露醇致病菌.a群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形态染色:G+,球菌链状排列,可有荚膜,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菌落特点:在血平板上可形成灰白色、圆形、凸起、有乳光的细小菌落,菌落周围出现透明溶血环.培养基:营养要求较高,加有血液、血清等成分的培养基.生化反应:β溶血+,触酶-,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肺炎链球菌形态与染色:G+,矛头状尖向外双球菌,有荚膜,无鞭毛,无芽胞.菌落特点: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小圆形、隆起、表面光滑、湿润的菌落,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菌产生的自溶酶裂解细菌,使血平板上的菌落中央凹陷,边缘隆起成“脐状”培养基:营养要求较高,加有血液、血清等成分的培养基.生化反应: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等,产酸不产气.对菊糖发酵,大多数新分离株为阳性.肺炎链球菌自溶酶可被胆汁或胆盐激活,使细菌加速溶解,故常用胆汁溶菌试验与甲型链球菌区别.淋病奈瑟菌形态与染色:G-,双球菌,肾形,似一对咖啡豆,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新分离菌株有荚膜.菌落特点:菌落凸起、圆形、灰白色或透明、表面光滑的细小菌落.培养基: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多用巧克力培养基生化反应:氧化酶、触酶试验阳性,对糖类的生化活性最低,只能氧化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脑膜炎奈瑟菌形态染色:G-菌,呈肾形或豆形,两菌相对呈双球状,无鞭毛,无芽胞,新分离的菌株有多糖荚膜和菌毛.菌落特点:无色、圆形、凸起、光滑、透明、似露滴状的小菌落.培养基:专性需氧,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不能生长.需在巧克力色血琼脂培养基上.生化反应:绝大多数菌株能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因淋病奈瑟菌不分解麦芽糖,借此可与淋球菌区别,不分解乳糖、甘露醇、半乳糖和果糖,触酶试验阳性,氧化酶试验阳性.能产生自容酶.大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形态染色:G-菌,短杆状,有周身鞭毛和周身菌毛,无芽胞.菌落特点:灰白色,圆形,湿润,有的可出现溶血环,中等大小S型菌落.培养基:无特殊要求,琼脂平板、血平板均可.生化反应:β溶血+,能发酵葡萄糖、乳糖等多种糖类,产酸并产气.吲哚试验阳性、甲基红反应阳性、VP试验阴性、枸橼酸盐IMViC试验阴性.志贺菌形态染色:G-菌,无芽胞,无鞭毛,无荚膜,有的菌株有菌毛.菌落特点:.菌落光滑圆形,微凸,无色半透明,SS平板上无色透明.培养基:需氧或兼性厌氧,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生化反应: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除宋内氏志贺氏菌迟缓发酵乳糖外,均不发酵乳糖,甲基红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不能利用柠檬酸盐,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除宋内氏志贺氏菌迟缓发酵乳糖外,均不发酵乳糖,吲哚反应不定,甲基红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不分解尿素,不产生硫化氢,不液化明胶,赖氨酸脱羧酶阴性.沙门菌属形态染色:G-菌,两端钝圆,无芽孢,一般无荚膜,除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其他都有周身鞭毛,有菌毛.菌落特点:中等大小、圆形、表面光滑、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的菌落,其菌落特征亦与大肠杆菌相似无粪臭味.培养基:需氧及兼性厌氧菌,营养要求不高,普通琼脂培养基.生化反应: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产酸产气,不发酵乳糖、蔗糖,不产吲哚、V-P反应阴性,不水解尿素和对苯丙氨酸不脱氨.霍乱弧菌形态染色:G-,弧形或逗点状,呈鱼群状,部分有荚膜Capsule、菌毛Pilus、一端有鞭毛Flagellum,不形成芽胞.菌落特点:在碱性平板上菌落直径为2mm,圆形,光滑,透明培养基:营养要求不高,耐碱不耐酸,pH 8.5 - 9.0蛋白胨水或碱性琼脂平板生化反应:不要求破伤风梭菌 C.tetanus形态染色:G+菌,细长杆菌,散在排列,芽胞型的芽胞呈正圆形,位于菌体顶端,直径大于菌体,使芽胞和菌体呈鼓槌状,周身鞭毛.菌落特点: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扁平的菌落.菌落中心结实,周边疏松似―羽毛状‖.菌落周围有α溶血环,培养时间延长可变为β溶血环.培养基:专性厌氧,疱肉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不要求生化反应:一般不发酵糖类,能产生溶血素.产气荚膜梭菌形态染色:G+菌,粗大杆菌,两端钝圆,单个或成双排列,偶见链状.芽胞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次极端,芽胞直径不大于菌体,荚膜+,鞭毛-菌落特点:无特殊培养基:厌氧性细菌,对厌氧程度的要求并不太严,牛乳培养基生化反应:所有型菌株均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和蔗糖,产酸产气.不发酵甘露醇或水杨苷;液化明胶,产生H2S,不能消化已凝固的蛋白质和血清,吲哚阴性.主要代谢产物为乙酸和丁酸,有时也形成丁醇.双圈溶血环及汹涌发酵为特点肉毒梭菌形态染色:G+大杆菌,鞭毛+,芽胞呈椭圆形,位于近极端,使细菌呈网球拍状,无荚膜.有β溶血,厌氧菌.菌落特点:培养基:生化反应:不要求艰难梭菌形态染色:G+大杆菌,芽胞呈卵圆形,位于近极端,使细菌呈网球拍状,有荚膜.部分细菌有周鞭毛培养基:专性厌氧菌,蛋黄—果糖琼脂培养基菌落特点:生化反应:不要求结核分枝杆菌形态染色:G+菌,微弯曲的细长杆菌,单个或条索状或短链状排列,抗酸染色呈红色.菌落特点:懒:18-24小时分裂一代,一般2-4周可见生长;丑:干燥粗糙菌落,乳白色或米黄色,菜花样.培养基:馋:营养要求高,常用罗氏培养基,内含蛋黄、甘油、马铃薯、无机盐和孔雀绿,专性需氧.生化反应:不发酵糖类、合成烟酸、还原硝酸盐、触酶试验阳性、热触酶试验阴性不怕烟碱、干燥麻风分枝杆菌形态染色:G+菌,形态染色与结核分枝杆菌相似,菌体细长略弯曲常呈束状排列,无芽胞,无鞭毛,抗酸染色阳性.涂片观察可见有大量麻风分枝杆菌存在的感染细胞,这种细胞的胞质呈泡沫状,称泡沫细胞或麻风细胞.菌落特点:无培养基:不能在体外人工培养,可用小鼠足垫和犰狳作为该菌研究和繁殖的动物.生化反应:不要求布鲁斯菌形态染色:初次分离呈G-小球杆菌或短杆菌,无芽胞,无鞭毛,光滑型菌有微荚膜菌落特点:微小、透明、凸起的光滑菌落.有毒株形成S菌落.培养基:需氧菌,双相肝浸液培养基生化反应:血琼脂培养基上不溶血鼠疫耶尔森菌形态染色:G-菌,短粗杆菌.菌体呈卵圆形,两端钝圆,用特殊染色可见明显的两端浓染,有荚膜,无芽胞,无鞭毛.菌落特点:无色透明、中央厚而致密、周围有薄而不整齐边缘的圆形细小菌落,花边样或破草帽样.培养基:兼性厌氧菌,营养要求不高,普通琼脂培养基即可.生化反应:菌膜呈钟乳石状下沉炭疽芽胞杆菌形态染色:G+菌.致病菌中最大的粗大杆菌,两端平切,无鞭毛,芽胞呈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小于菌体宽度,可形成荚膜,形似竹节.菌落特点:粗糙菌落,边缘不整齐,卷发状边缘培养基:需氧或兼性需氧,普通琼脂培养基,血琼脂平板和NaHCO3琼脂平板生化反应:缓慢溶解明胶,如倒松树状支原体形态染色:无细胞壁,高度多形性,体积小,是能够人工培养的最小的原核细胞性微生物,能通过细菌滤器,常为分枝丝状,细胞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构成.菌落特点:油煎蛋状菌落培养基:在无生命培养基上可以繁殖,肺炎支原体需要较高的营养,常用含20%动物血清及10%酵母浸液软琼脂培养基生化反应:不要求立克次体形态染色:形态类似球杆菌,在宿主内可呈现球形、哑铃形、长杆状、丝状,多形性.用吉姆萨染色法可将立克次体染成蓝色或紫色,用麦氏染色法可将立克次体染成红色.菌落特点:不要求培养基:立克次体为专性胞内寄生,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常用的培养方法有鸡胚卵黄囊内接种、组织细胞培养和动物接种等.生化反应:不要求衣原体形态染色:分原体和始体,原体存在于细胞外,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吸附于易感细胞表面通过吞噬作用进入细胞,胞膜在原体周围形成空泡.原体在空泡内逐渐增大,形成始体.始体在细胞空泡内通过二分裂方式繁殖并形成众多子代原体,成熟的原体从宿主细胞内释放再感染其他细胞.用麦氏或吉木萨法染色,将原体染成红色或紫色,始体染成深蓝色.沙眼衣原体包涵体由于含有糖原,碘染色法可染成褐色.菌落特点:不要求培养基:大多数衣原体可以用鸡胚卵黄囊及各种传代细胞培养.生化反应:不要求钩端螺旋体形态染色:钩端螺旋体为细长弯曲的杆菌,暗视野显微镜下,螺旋体盘绕细密、规则,形似细小闪亮的珍珠串,一端或两端呈钩状.电镜下呈圆柱状,最外层为外膜,其内为肽聚糖层和胞质膜包绕的细胞质,有两根细丝位于外膜和肽聚糖层之间,G-,但不易着色,常用frontana 镀银染色,被染成棕褐色.菌落特点: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半透明云雾状生长培养基:营养要求不高,常用柯氏培养基生化反应:生化反应不活泼,不分解糖类和蛋白质梅毒螺旋体形态染色:梅毒螺旋体细长卷曲,两端尖直,运动活泼,在外膜和胞质间有3-4根轴丝,也称内鞭毛.用吉木萨法染成红色,frontana 镀银染色法染成棕褐色.菌落特点:不要求培养基:在无生命培养基中不能生长生化反应:不要求形态染色:菌落特点:培养基:生化反应:。
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在医学中的应用细菌是一种无形的微生物,它们遍布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有些有益于人类,有些却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本文将从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在医学中的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一、细菌的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细菌的形态特征很多,有球形、棒杆形、螺旋形等。
常见的球形细菌有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棒杆形细菌有大肠杆菌等。
2.营养需求细菌需要外部提供的营养物质来生存,其中包括碳、氮、磷、硫等元素。
细菌以不同方式获取营养物质,例如产生酶分解多糖,通过扩散和主动运输等方式摄取各种离子和小分子。
3.生长特性细菌在适当的温度、pH、氧气浓度条件下生长迅速,而在不适宜的条件下生长速度会减缓。
细菌生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单细胞分裂,另一种是通过芽生方式繁殖。
4.基因组特征细菌具有单环的DNA,基因组相对比较简单,紧密编排在染色体上。
二、细菌在医学中的应用1.细菌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药物研发中,细菌用于大规模筛选疾病相关基因或蛋白质的目标,以便开发新型药物。
比如通过两种不同的酶对子类感冒病毒进行筛选,可以发现对应的抗病毒药物。
2.细菌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细菌在制药工业中常被应用于生产各种蛋白质药物,例如丝裂霉素、人类生长激素等。
从工程菌中高效地清洗纯化蛋白并扩大规模生产打破了以往单细胞微生物的制造难题。
3.细菌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微生物学家通过对细菌的形态、结构、代谢特征进行研究,发展出了能够快速准确识别微生物的方法,通过对微生物菌种的定量检测和分型鉴定,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治疗。
4.细菌在疫苗研发中的应用利用细菌进行疫苗制造是一种高效的方式。
以黄热病疫苗为例,科学家通过将黄热病病毒接种到黄热病疫苗大肠杆菌中,将病毒基因携带到大肠杆菌中进行扩增和快速纯化,并将其作为疫苗的制备基础物质,制备了高质量且效能显著的黄热病疫苗,最终实现了对疾病的有效预防。
综上所述,细菌在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细菌将有更多的机会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细菌就是一种具有细胞壁得单细胞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能进行无性二分裂繁殖,其形态与结构相对稳定。
掌握细菌形态结构特征,对鉴别细菌,研究致病性,诊断疾病与防治原则等都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细菌大小与形态一细菌得大小细菌体积微小,一般要用光学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到一千倍左右才能观察到。
通常以微米(μm)为测量其大小得单位。
细菌种类不同,大小差异很大,同一种细菌在不同生长环境中,或在同一生长环境得不同生长繁殖阶段,其大小也有差别。
二细菌得形态细菌得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及螺旋状,根据形态特征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与螺形菌三大类、(一)球菌(coccus)球菌单个菌细胞基本上呈球状。
按细菌生长繁殖时得分裂平面及分裂后排列方式不同,可将球菌分为:1、双球菌:细菌在一个平面分裂,分裂后两个菌细胞成双排列,如肺炎链球菌。
2、链球菌:细菌由一个平面分裂,分裂后菌细胞连在一起,呈链状,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3葡萄球菌:细菌在多个不规则得平面上分裂,分裂后菌细胞聚集在一起似葡萄串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4、四联球菌:细菌在两个相互垂直得平面上分裂,分裂后四个菌细胞联在一起。
5、八叠球菌:细菌在上下、前后与左右三个相互垂直得平面上分裂,分裂后八个菌细胞联在一起。
(二)杆菌(bacillus)杆菌呈杆状,多数为直杆状,也有稍弯得。
不同杆菌得大小、长短、粗细差异很大。
大杆菌如炭疽杆菌长3~10μm,中等得如大肠杆菌长2~3μm,小得如流感杆菌长0、7~1、5μm。
菌体粗短呈卵园形得称为球杆菌;菌体末端膨大成棒状,称棒状杆菌;菌体常呈分枝生长趋势,称为分枝杆菌,大多数杆菌就是单个、分散排列得,但有少数杆菌分裂后菌细胞连在一起呈链状,称为链杆菌。
(三)螺形菌(spirillar bacterium)螺形菌菌细胞呈弯曲或旋转状,可分为两类:1、弧菌:菌细胞只有一个弯曲呈弧形或逗点状,如霍乱弧菌。
2、螺菌:菌细胞有多个弯曲,如鼠咬热螺菌。
弯曲呈“S”或海鸥形者如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等。
教学目标:1. 理解病原生物的基本概念2. 掌握病原生物的分类及特点3. 了解病原生物与宿主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1. 病原生物的定义及特点2. 病原生物的分类a. 微生物b. 寄生虫3. 病原生物与宿主的关系a. 感染b. 免疫反应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讨论流行性疾病,引导学生思考病原生物的概念及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2. 讲解病原生物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病原生物的特点。
3. 讲解病原生物的分类,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特点。
4. 讲解病原生物与宿主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感染和免疫反应的概念。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病原生物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病原生物分类及特点的理解。
教学目标:1. 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2. 掌握微生物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3.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定义及特点2. 微生物的分类a. 细菌b. 病毒c. 真菌d. 原生动物3. 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a. 生长条件b. 繁殖方式4.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讨论食品腐败,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2. 讲解微生物的定义及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
3. 讲解微生物的分类,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的特点。
4. 讲解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引导学生理解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繁殖方式。
5. 讲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微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微生物分类及特点的理解。
三、教案名称: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案第三章病毒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1. 理解病毒的基本特征2. 掌握病毒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3. 了解病毒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教学内容:1. 病毒的定义及特点2. 病毒的分类a. DNA病毒b. RNA病毒c. 逆转录病毒3.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a. 结构与组成b. 繁殖方式4. 病毒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讨论流感,引导学生思考病毒的特点及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细菌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能进行无性二分裂繁殖,其形态和结构相对稳定。
掌握细菌形态结构特征,对鉴别细菌,研究致病性,诊断疾病和防治原则等都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细菌大小与形态一细菌的大小细菌体积微小,一般要用光学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到一千倍左右才能观察到。
通常以微米(μm)为测量其大小的单位。
细菌种类不同,大小差异很大,同一种细菌在不同生长环境中,或在同一生长环境的不同生长繁殖阶段,其大小也有差别。
二细菌的形态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及螺旋状,根据形态特征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大类.(一)球菌(coccus)球菌单个菌细胞基本上呈球状。
按细菌生长繁殖时的分裂平面及分裂后排列方式不同,可将球菌分为:1.双球菌:细菌在一个平面分裂,分裂后两个菌细胞成双排列,如肺炎链球菌。
2.链球菌:细菌由一个平面分裂,分裂后菌细胞连在一起,呈链状,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3葡萄球菌:细菌在多个不规则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菌细胞聚集在一起似葡萄串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4.四联球菌:细菌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四个菌细胞联在一起。
5.八叠球菌:细菌在上下、前后和左右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八个菌细胞联在一起。
(二)杆菌(bacillus)杆菌呈杆状,多数为直杆状,也有稍弯的。
不同杆菌的大小、长短、粗细差异很大。
大杆菌如炭疽杆菌长3~10μm,中等的如大肠杆菌长2~3μm,小的如流感杆菌长0.7~1.5μm。
菌体粗短呈卵园形的称为球杆菌;菌体末端膨大成棒状,称棒状杆菌;菌体常呈分枝生长趋势,称为分枝杆菌,大多数杆菌是单个、分散排列的,但有少数杆菌分裂后菌细胞连在一起呈链状,称为链杆菌。
(三)螺形菌(spirillar bacterium)螺形菌菌细胞呈弯曲或旋转状,可分为两类:1.弧菌:菌细胞只有一个弯曲呈弧形或逗点状,如霍乱弧菌。
2.螺菌:菌细胞有多个弯曲,如鼠咬热螺菌。
弯曲呈“S”或海鸥形者如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