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 格式:ppt
- 大小:4.25 MB
- 文档页数:30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教学重点】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教学难点】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教具】显微镜,装片【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让学生看图思考讨论并回答讨论题,师提示。
1.提示:从图中至少可以看出5种细胞,它们分别是:红细胞、白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正在分裂的植物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
这些细胞共同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2.提示: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是因为生物体内的细胞所处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例如,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这有利于与氧气充分接触,起到运输氧气的作用;洋葱表皮细胞呈长方体形状,排列紧密,有利于起到保护作用。
播放PPT,为学生展示不同形状的细胞的显微图片,使学生从表观层面上对细胞的多样性有个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图片上不同形状的细胞具有相似之处吗?具体表现在哪个方面?”。
待学生们对所展示图片进行一定时间的观察和讨论后,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细胞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
多种多样的细胞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必须借助于显微镜。
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学生实验)1.显微镜的结构:镜座、镜柱、镜筒、镜臂、转换器、载物台(压片夹、通光孔、遮光器(1)镜头目镜:无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2)粗(细)准焦螺旋:调节镜筒的升:逆时针旋转降:顺时针旋转(3)反光镜:分平面镜、凹面镜,调节视野的亮度(4)光圈:可调节光线的强弱探究1.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范围和亮度)、物像(数目和大小)有什么变化?物像视野物镜与玻片之间距离大小数目大小数目低倍镜高倍镜探究2.若利用显微镜来观察无色透明的洋葱表皮细胞时,应怎样调节视野的亮度?2.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二次备课】课堂小结: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1.显微镜的结构2.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和安放→对光→压片→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3.注意①显微镜的使用原则:先低倍镜,后高倍镜(高倍镜下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②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的操作: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亮度→调节细准焦螺旋③显微镜成像特点:成放大、倒立的像④污物位置的判断:若移动目镜,污物随之移动,污物就在目镜上;若移动物镜,污物随之移动,污物就在物镜上;若移动装片,污物随之移动,污物就在装片上。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第一课时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说出高倍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和操作步骤要点;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训练归纳对比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与小组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高倍显微镜的构造和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正确规范地使用高倍显微镜;从观察结果比较归纳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三、课型
新授课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距装片距离越近,放大倍数越大。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倒置的虚像
物像往哪边偏,载玻片就往哪边移
3、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取镜安放,对光,放置装片,粗调,低倍调清晰物像移中央,换镜,细调,观察。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一、实验目的:1、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2、了解细胞的结构;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三、实验用具: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土豆、刀片、显微镜(物镜5X、10X、40X)四、方法步骤:1、制作松针的临时切片:(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
(2)将土豆切成条状(截面约:0.5X0.5cm)取两条,将一根松针夹在两个土豆条之间,用刀片削成尽量薄的薄片,削时,手腕不动,靠大臂带动小臂移动刀片。
切片数次。
从中选取较薄的切片,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
(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
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
2、观察切片:(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
(2) 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
(3)使用5X物镜观察切片,使松针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X物镜,观察松针叶面横切结构。
(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画图。
3、动物血液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类似)4、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的观察。
五、考点提示:1、松针的叶面结构是什么样的?2、动物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与植物细胞又什么不同?3、显微镜的物镜倍数愈大,视野的亮度如何?物体的大小如何?4、如何调节焦距?5、如何才能使切片尽量的薄?切片的厚薄对显微镜下观察的效果有什么影响。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阐明实验原理—颜色反应,识记和区分用于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的试剂及产生的特定颜色,初步掌握鉴定上述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掌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引言: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在细胞中包含了生命活动的各种分子和器官。
观察细胞结构对于了解生物体组织和器官的功能至关重要。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以深入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材料和方法:1.高倍显微镜2.载玻片3.盖玻片4.生物样品(如植物叶片、动物组织等)5.显微镜准备液(甲醇、乙醇、醋酸等)步骤:1.准备样品:从生物体中取得所需样品,并将其放置在载玻片上。
2.固定样品:为了保持细胞的形态,使用显微镜准备液固定样品。
不同的显微镜准备液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细胞,因此根据样品的性质进行选择。
在固定样品的过程中避免使用过多的溶液,以免影响观察结果。
3.染色样品:染色技术可使细胞结构更清晰可见。
选择适当的染料,如甲苯胺蓝、伊红染剂等。
将染料加入显微镜准备液中,并轻轻地淋在样品上。
注意避免使用过多的染料。
4.封盖幻灯片:将加有染料的样品加盖幻灯片,尽量避免产生气泡。
5.观察样品:将封盖的幻灯片放置在高倍显微镜下,调整聚焦和亮度,逐步增加放大倍数直到细胞结构清晰可见。
6.记录观察结果:使用相机或绘图工具记录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并注释其重要特征。
结果和讨论:我们将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包括植物叶片细胞和动物鳞状细胞。
观察结果如下:植物叶片细胞:植物叶片细胞通常具有大而空心的细胞核,细胞核周围包含着细胞质。
在细胞质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色素体,这些色素体负责光合作用并产生养分。
此外,细胞质还包含着许多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
叶片细胞通常排列整齐,彼此之间通过间质互相连接。
动物鳞状细胞:动物鳞状细胞属于表皮细胞的一种,通常具有扁平的形状和不规则的边界。
细胞核通常位于细胞的中央,并且非常扁平。
细胞质通常比较稀薄,并且不含多余的细胞器。
由于鳞状细胞排列紧密,它们可以很好地保护我们的身体。
结论:通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细胞和动物鳞状细胞,我们得以深入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一、目标要求1.巩固低倍显微镜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2.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高等植物的保卫细胞。
二、重点、难点1.重点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
2.难点运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三、实验材料高等植物的保卫细胞装片四、实验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清水五、方法步骤1.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2.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保卫细胞移至视野中间。
3.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
4.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六、教学形式1.理论部分采用视频教学与ppt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实践部分采用分组方式,2人一组进行分组实验。
七、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同学们在初中时已经使用过低倍显微镜,现在同学们还能回忆起来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我们所说的一低一高指的是物镜的放大倍数。
新课教学:1、在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显微镜的基本构造(通过PPT演示,向同学们依次展示显微镜的构造)2、本实验是以植物的保卫细胞为观察对象,在做实验之前,我们一起复习下植物保卫细胞的结构特征:具有成对的半月形或哑铃形的细胞。
用ppt展示细胞显微镜下的保卫细胞如下图所示:A是闭合时的保卫细胞,B是张开时的保卫细胞。
3、实验操作过程讲解(利用实验教学视频跟学生展示整个实验操作过程,接着在操作关键处暂时讲解,如果同学没有听懂,可以重复播放实验视频):(1)对光。
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再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
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实验要点:视野明亮的判断标准:和日光灯差不多亮。
(2)低倍镜观察。
第一步,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第二步,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装片;第三步,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第四步,将要放大的保卫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常见细胞,加深对其结构和特征的理解,并学习
使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测。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高倍显微镜
•盖玻片
•显微镜片
•经过染色的细胞样本
2.2 实验方法
1.取出经过染色的细胞样本。
2.将样本滴在盖玻片上。
3.轻轻放上显微镜片。
4.将样本放到高倍显微镜下观察。
三、实验结果
3.1 骨髓细胞
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骨髓细胞的细胞质分布广泛,胞浆一般呈淡紫色,细胞核体积较大,有明显的核仁。
髓样细胞也较为丰富。
3.2 血液细胞
血液细胞的颗粒状核仁明显,一般不含明显的细胞质。
白血细胞一般呈圆形,
外形饱满,巨噬细胞较为明显。
红血细胞外观呈扁平圆形,无明显细胞核,带有一定弹性。
3.3 肌肉组织细胞
从肌肉组织细胞的形态上来看,其具有不同的纤维类型。
肌肉纤维看起来像是
微小的有规则的长方形。
在高倍显微镜下,你会看到彩色的线条,这些线条代表肌纤维。
这些线条的颜色不同,因为它们包含不同的蛋白质,如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此外,你也可以看到肌肉单元中的细胞核,它们呈线状分布。
四、分析和
通过这次实验,我进一步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特征,掌握了使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测的方法。
同时,也对不同种类的细胞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够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它们细致的结构组成。
对于我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这些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验名称: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班级姓名座号一、实验目的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3、学习绘制生物图。
二、实验原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构成生物体的细胞是多种多样的。
要对细胞进行研究,首先要观察其形态结构。
借助显微镜的成像及放大原理,观察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
在显微镜下观察固定装片和临时装片,通过绘图来显示观察的细胞结构。
三、材料用具•材料:固定装片:真菌细胞(酵母菌)、低等植物细胞(衣藻)、高等植物细胞(蚕豆叶下表皮)、动物细胞(草履虫、蛙的皮肤上皮细胞)自制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用具:双筒显微镜、载破片和盖破片、镊子、滴管、生理盐水和牙签、吸水纸、漱口纸杯四、方法步骤(一)、显微镜的使用(备注:附中使用的是自带电源的双筒显微镜)1、取镜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①打开电源开关,调节光亮,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从目镜中看到明亮的视野。
3、固定装片:①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4、低倍镜观察: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缓上升,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
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②从目镜中注视标本,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缓下降,直到看清标本,也可调节细准较螺旋。
5、高倍镜观察:①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②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如视野较暗,可调节光亮旋钮。
6、使用后复位:关闭电源,将物镜镜头朝向通光孔外侧,上升载物台贴近物镜,罩上罩子。
(二)、口腔临时装片的制作1、用滤纸把冲洗干净的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2、用滴管在载破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3、清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4、把牙签附着碎屑的一端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侧先接近液滴,再缓慢放平6、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对侧引流,使标本浸润在碘液中7、在显微镜下观察五、绘制生物图请绘制蚕豆叶下表皮的细胞(备注:绘制生物图的方法可在PPT上显示)生物绘图是形象描述生物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一种重要的科学记录方法。
使⽤⾼倍显微镜观察下列⼏种细胞:
①⽔绵细胞②蚕⾖叶表⽪细胞③⼈的⼝腔上⽪细胞④⼤肠杆菌
(1)使⽤⾼倍镜前必须先使⽤
,待观察清晰后,将观察物移到
,转动转换器换上⾼倍物镜后要使⽤
准焦螺旋.
(2)当显微镜的⽬镜为1O×、物镜为1O×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相连的8个蚕⾖叶表⽪细胞.若⽬镜不变,物镜变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细胞中的
个.
(3)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个⼤肠杆菌在视野的右下⾓,要想把它调整到视野的中央,应该把玻⽚标本往什么⽅向移动?.
考点:细胞观察实验
专题:
分析:1、⽤⾼倍显微镜观察物象时,应该现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物象,调节焦距使物象清晰,然后将物象移⾄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上⾼倍物镜,换⽤⾼倍物镜后不能⽤粗准焦螺旋进⾏调焦,要⽤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2、放⼤的倍数越⼤,视野中观察的细胞数⽬越少,反之亦然;
3、显微镜下观察的物象是倒像,因此物象移动的⽅向与装⽚移动的⽅向相反
解答:解:(1)⽤⾼倍镜观察细胞时,应先在低倍物镜下找到物象,移⾄视野中央,再换⽤⾼倍物镜;换上⾼倍物镜后要使⽤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2)若⽬镜不变,物镜变成40×时,物物象的放⼤倍数⼜扩⼤了4倍,因此直径范围内看到的细胞数⽬缩⼩4倍,为2个细胞.(3)由题意知,视野中的物象在右下⽅,如果要使物像从视野右下⽅移到视野中央,物象移动的⽅向是向左上⽅移动,则装⽚移动的⽅向与之相反,向右下⽅移动.
故答案为:
(1)低倍镜 视野中央 细
(2)2
(3)右下⽅
点评:对于⾼倍显微镜的使⽤⽅法的掌握和应⽤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实验原理在生物学研究中,高倍显微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深入了解生物体的内部机制。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实验原理。
一、1.1 红细胞的观察红细胞是血液中最常见的细胞类型之一,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为了观察红细胞的结构,我们需要先将其染色。
常用的染色剂有吉姆萨染液和氰化钾溶液。
将染色后的红细胞放在载玻片上,加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然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在高倍镜下,我们可以看到红细胞的圆形形状、凹陷的两面膜以及内皮系统中的毛细血管网。
我们还可以观察到红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变化,例如在低氧或高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形态变化。
二、2.1 白细胞的观察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识别并攻击入侵体内的病原体。
为了观察白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我们需要先制备白细胞悬液。
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离心、过滤等。
将制备好的白细胞悬液滴在载玻片上,加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然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在高倍镜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等。
这些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功能特点,例如淋巴细胞通常呈现圆形或椭圆形、有明显的核仁;粒细胞则具有多边形或梭形的形状、有大量的颗粒状物质等。
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白细胞的运动行为来了解它们的功能特性。
三、3.1 神经元的观察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们负责传递神经信号和控制机体的各种活动。
为了观察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我们需要先制备神经元标本。
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切片、贴片等。
将制备好的神经元标本放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
在高倍镜下,我们可以看到神经元的主体部分称为胞体,它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有明显的核仁;神经元的突起部分称为轴突和树突,它们可以延伸数微米至数十微米不等。
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来了解它们的通讯机制。
例如,当两个神经元之间形成突触连接时,会出现特定的化学物质释放和接受过程,这有助于我们理解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实验原理在生物学研究中,高倍显微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细胞的细节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实验原理。
一、1.1 植物细胞我们来看一看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通常比较大,而且有很多层膜结构。
在高倍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质膜、线粒体、内质网等结构。
这些结构的形态和分布对于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非常重要。
植物细胞还可以通过染色等方式来观察其染色体和其他分子结构,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其基因表达和调控机制。
二、2.1 动物细胞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动物细胞。
动物细胞通常比较小,但是也有很多复杂的内部结构。
在高倍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内质网、线粒体等结构。
这些结构的形态和分布对于研究动物的生理功能和疾病机制非常重要。
动物细胞还可以通过染色等方式来观察其染色体和其他分子结构,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其基因表达和调控机制。
三、3.1 微生物细胞我们来看一看微生物细胞。
微生物细胞通常很小,甚至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的大小。
在高倍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微生物细胞的各种形态和结构,如细胞壁、胞质、胞膜等。
这些结构的形态和分布对于研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途径非常重要。
微生物细胞还可以通过染色等方式来观察其核酸和其他分子结构,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其遗传信息传递和代谢途径。
高倍显微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各种细胞的细节结构。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为人类健康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