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宗教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36.03 KB
- 文档页数:3
泉州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泉州,坐落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
在泉州的发展历程中,文化旅游产业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泉州文化旅游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的潜力。
泉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自古以来,它就是东南沿海的商贸中心,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泉州作为福建省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遗产主要有世界文化遗产——泉州的土楼群、清代海外交通文化遗产——泉州中山路历史街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南音等。
这些文化遗产为泉州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
泉州目前的文化旅游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泉州土楼群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泉州文化旅游的瑰宝。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
土楼群的开发和保护成为了泉州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此外,泉州中山路历史街区也是一个受欢迎的景点,街区内保存着众多的历史建筑,展示了泉州作为海外交通重镇的繁荣历史。
泉州的文化旅游还侧重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泉州南音作为传统的戏曲剧种,具有独特的音乐表演形式,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南音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保护地方文化,并且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
尽管泉州的文化旅游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泉州的文化旅游宣传力度不够大。
与其他知名旅游城市相比,泉州的知名度还相对较低。
其次,泉州文化旅游的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土楼群等景点受到了游客的好评,但是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的不足限制了游客的体验。
第三,目前泉州的旅游业主要集中在传统文化旅游上,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为了将泉州的文化旅游业做得更好,未来应该加强宣传推广工作。
通过多种渠道,向更广泛的游客群体传播泉州的独特魅力。
其次,需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改善。
提供更好的交通条件、更舒适的住宿环境以及更完善的旅游导览等服务,能够进一步吸引游客。
此外,泉州还应该注重多元化发展。
泉州旅游发展现状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历史名胜和自然景点。
泉州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福建省乃至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一、旅游资源丰富泉州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众多历史古迹,如开元寺、西湖、清源山、宝祥寺等。
其中,开元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庙宇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此外,泉州还有众多的清代园林如青草巷、清源山庄等,这些古老的园林景观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二、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泉州市投入巨大资金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城市道路畅通,交通便利,各类酒店、宾馆、旅游服务中心等一应俱全。
此外,泉州还积极发展旅游商品,使得游客可以购买到地道的特色纪念品,进一步提升旅游体验。
三、旅游活动丰富多样泉州的旅游活动丰富多样,有传统的文化节庆如泉州木偶戏表演、灯会等,也有现代的主题公园和游乐设施。
此外,泉州搭建了多个旅游专线和旅游包车服务,方便游客游览各个景点。
四、旅游宣传力度加大泉州市政府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举办各种旅游推介活动,参加国内外旅游展览,提高泉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泉州市政府还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五、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升泉州市不断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扩大旅游产业规模。
如加大对旅游景点的保护力度,改善景区的设施和服务,提高旅游设施的使用效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游客需求。
但是,泉州旅游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一些景点的开发和管理还不够完善,导致游客体验不佳;另一方面,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亟待解决。
综上所述,泉州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在旅游宣传和接待能力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还需要加大对旅游景点的保护和管理力度,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进一步提升泉州旅游的品质和水平。
略谈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需注意的问题论文导读:这些宗教不但历史悠久,且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各方面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宗教问题在我国也具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等特征。
开发、利用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必须依法办事,认真落实各项政策,保证宗教文化旅游的有序进行,保护宗教团体的合法利益。
因此,必须在保证宗教自身能够良好发展的前提下,对那些具有旅游开发价值和潜力的宗教文化加以开发利用。
关键词:宗教文化,旅游开发,问题宗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产生的宗教建筑、音乐、文学、绘画、雕塑、舞蹈、节日、养生之道等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借助这些来开发旅游产品已成为宗教文化旅游发展的方向,这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P8) 实践的一个成功例证。
但同时,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既有历史文物类旅游资源的所有特征,又具有鲜明的宗教性特征,而我国的宗教问题具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等特征。
因此,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较他类旅游资源的开发更具有复杂性,在开发利用宗教文化旅游资源过程中应谨慎对待,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_____一、要以科学的态度,严格遵守和执行我国有关宗教的法规与政策我国是一个宗教种类繁多的国家,既有土生土长的宗教,如道教;也有外来的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这些宗教不但历史悠久,且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各方面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宗教问题在我国也具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等特征。
因此,凡是涉及到宗教的问题都应采取科学、谨慎的态度加以对待,全面正确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为此,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宗教团体房地产政策规定》等有关宗教的具体法律和政策规定。
开发、利用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必须依法办事,认真落实各项政策,保证宗教文化旅游的有序进行,保护宗教团体的合法利益。
调研报告:关于宗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调查和思考宗教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从早期信徒们前往宗教圣地的朝圣活动,发展到今天众多普通旅游者以饱览宗教名山、了解宗教文化、体验宗教气氛、祈福祭拜等为内容的旅游活动,宗教文化旅游一直长盛不衰。
有资料表明,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宗教名胜所占比例达90%,在我国当今著名的旅游景点中,宗教名胜所占比例达55%,正如所谓“旅游之胜,半赖寺庙”。
开发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既有利于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宗教文化自身的传承、交流和发展,是一件多方共赢的事情。
我市宗教文化资源丰富,素以“淮海东来第一郡”的盛名享誉海内外,如何更好挖掘宗教文化资源,发挥其旅游功用,提升我市旅游开发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宗教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积极健康的宗教活动是荡涤心迹、矫正心态、抚慰心灵、开启心扉的有效途径。
旅游,就其核心内涵而言,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是一种超越当下、突破自我、提升境界的心灵感悟之旅。
因此,宗教文化与旅游发展可以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共生共赢。
推动宗教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与开发,可以较好提高精神产品,满足游客宗教文化需求,有效扩大旅游市场容量,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促进消费结构改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开启心智,升华精神境界。
旅游活动是人们对物质、精神等追求提高的具体表现,通过旅游过程能够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加其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也包括对不同地区的宗教文化的理解。
宗教文化场所是集文化艺术之大成者,幽雅环境,足以游览。
文人骚客对宗教场所周边景观的咏唱,给只供单纯欣赏的自然景观增添韵味;名人雅士给宗教寺庙题写的匾额、对联、诗词,让旅行者在游览参观之中,发思古之幽情,得到更高级的精神享受;宗教场所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掌故传说、风俗民情,蕴藏着历史痕迹和时代信息,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和思想价值,可丰富人们想象。
崇武旅游资源开发及其建议一、崇武旅游资源特点旅游资源根据其属性划分为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崇武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山石景、水景、历史遗迹、建筑、宗教与文化、社会风情等具有地方特色、多样性和综合性的资源.1.1山海风光构筑优美的山、石、水自然景观崇武背山靠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丘陵起伏,气候宜人(年均温约19℃),四季如春。
区内长达28.8km的曲折海岸线上,12个沙湾处处沙质细腻、妩媚绮丽,四大岩群迭峰垒石、磊落万状,山海风光交相辉映,构成自然景观的总特征。
1.2民俗风貌及民间工艺打造惠安独特、多样的人文景观。
惠女民俗。
惠安女服饰风情和民风民俗古朴奇特,全国独一无二,是崇武独具品位的旅游内涵资源。
惠安女奇特服饰分布于惠东两个沿海突出部的崇武城外、山霞镇、净峰镇、小乍乡,其服饰风情有黄斗笠、花头巾、蓝短衫、黑绸裤、银腰带等,造型美观,色彩和谐,吸引了成千上万猎奇采风的艺术家和中外游客,也成了影视艺术不可多得的一道风景线.石雕工艺.崇武所属的惠安县,雕刻艺术源于黄河流域。
千百年来,融汇闽越文化和海洋文化,与建筑艺术相生相伴、交相辉映,经长期磨合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有石雕、木雕,砖雕、泥雕、瓷雕等,以石雕、木雕最为著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石雕中巨者雄伟壮观,微者可掌中把玩,其花卉鸟兽形象逼真,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尤以影雕为最,享有“中华一绝”之殊荣。
至今,晋唐以来的石雕作品仍大量分布惠安境内.古城历史文化资源。
崇武的意思就是崇尚武备。
宋朝时就称为崇武乡守节里。
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惠安置县后,在这里设小兜巡检寨.元朝初期改为小兜巡检司.崇武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是座丁字型、石结构、城堡式的建筑,负山控海,雄关巍巍。
有三大方面的古城旅游资源:①古城墙:崇武古城全部用白色花岗岩垒成,城墙共长2 457 m,城基高5 m,墙高7 m,并设有两层跑马逍。
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书专业名称: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成员:林雅瑜田芳芳邱志康院系: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年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XX级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宝岛,辖4个区,3个县级市,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
泉州的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影响力小,在国内旅游中的地位不明显。
政府部门对其发展的重视力度不够,城市旅游发展存在很多问题,离旅游大市还有一段距离。
本次旅游资源调查主要为区域旅游开发和投资结构分析提供依据,根据旅游资源特征分层次,突出重点。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例如政府旅游门户网站、地图、地名录、百度百科、旅游志等相关资料,通过这次资料的整理,可以了解和掌握旅游资源种类和分布特征。
泉州市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
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
全市风景奇特,古迹众多,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0多处,其中国家级14处,省级44处,在福建省首屈一指。
泉州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各种宗教兼容并存,东西文化交汇荟集,特别是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十分盛行。
诸多宗教遗迹构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现,颇具历史和艺术价值。
泉州市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亚热带的气候条件,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为泉州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亦使泉州成为福建省旅游资源的富集区。
泉州市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多,类型全,分布相对集中。
全市旅游资源单体主要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8个主类均有。
作为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古城文化旅游核心区的重要文化旅游景点:清源山、清净寺、天后宫、府文庙、崇福寺、李贽故居、承天寺、铜佛寺、县城隍庙、通淮关岳庙、释迦寺、玄妙观、花桥慈济宫、富美宫、白耉庙、铁炉庙、圣公宫一峰书院碑记及梅花石等。
我国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意义宗教旅游是指以宗教景观、宗教生态环境、宗教活动以及宗教习俗资源为主要吸引物,以观赏、考察、学习为主要目的,旨在了解宗教彼岸世界,体验宗教活动带来的神秘气氛的一种旅游活动。
宗教文化和旅游有着密切的关系,宗教文化为旅游提供了有深厚内涵的旅游资源,比如各种形式的宗教建筑、名胜古迹、节日习俗等都可以成为旅游资源,因此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宗教文化自身的传承和发扬。
宗教旅游文化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文化中的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和壁画艺术或庄严瑰丽、或髙低错落、或富丽堂皇、或朴素大方,给旅游者以完美的艺术享受。
而宗教雕刻和壁画,同样也历史悠久,灿烂辉煌。
因而,进一步开发宗教旅游资源,对发扬和继承宗教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可以满足旅游者探索宗教文化的心理需求。
旅游活动是一种精神满足和审美活动,而宗教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具有精神性、审美性与神秘性等特征。
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审美欲望和猎奇心理上有着特殊的功用,宗教场所的设施、氛围,宗教活动乃至宗教人士的生活习俗、节日庆典,在普通大众心里都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宗教建筑、宗教雕塑、宗教绘画与书法、宗教音乐、宗教仪式以及宗教武术、宗教养生等,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较髙的审美价值,这些都能够激发和满足人们探索宗教的心理需求。
二、我国宗教旅游资源在开发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地方政府对宗教场所监管过度。
宗教场地作为法律允许的特殊的宗教信徒聚集地,国家法律规定应由宗教人员来管理,政府不能干涉宗教场所中正常的宗教活动。
但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往往不顾政策法规,把宗教活动场所当作普通景点来管理,这些“越位”行为引起宗教界人士强烈不满。
过度的行政千预会使宗教场所失去了原有的宗教特色和吸引力,也会导致宗教建筑在一定程度上的毁坏。
(二)宗教旅游活动场所商业化过度。
宗教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作者:袁源来源:《学理论·中》2015年第01期摘要:宗教旅游是当前我国旅游开发的新热点,有一定的特殊性、规律性和政策性。
以马鞍山为例,论述其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景区与宗教场所的关系问题、法律法规问题、从业者资质问题以及政府在开发中的角色问题,提出建议如下:理顺关系,重新思考旅游开发的发展战略;遵守宗教相关法律法规,防止封建迷信活动;提高从业者素质,制订相应的从业资质标准;转变政府角色。
关键词:宗教;旅游;寺庙;马鞍山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2-0063-03宗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并渗透到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领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旅游由于特色鲜明、意境独特,文化内涵深厚,一直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宗教旅游资源在我国的旅游业中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加速发展,宗教旅游资源开发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安徽省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安徽省最东边,毗邻江苏。
虽然马鞍山作为一座城市的历史只有几十年,但同样拥有一批优质的宗教文化的旅游资源。
①然而由于马鞍山长期以来一直定位于钢铁重工业城市,因此对旅游资源的开发相对滞后,对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更是刚刚起步。
随着国家、安徽省和马鞍山市各级层面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如何充分利用马鞍山市丰富的宗教旅游资源,开辟出具有旅游价值的宗教旅游景观、具有宗教特色的旅游产品,具有高度人气的宗教民俗活动,来发展马鞍山市的旅游产业,就成为摆在我市相关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同时,由于利益的驱使和法律法规意识的淡漠,一些企业与基层管理部门对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出现不少误区,不仅导致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滞后,也给旅游者与宗教信众留下不好的印象。
这是当前全国宗教旅游资源开发中比较普遍的情况,本文以马鞍山为例,着重讨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泉州的宗教建筑都有哪些特色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的东南沿海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其丰富的宗教文化和众多的宗教建筑,成为了泉州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泉州的宗教建筑种类繁多,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每一种宗教建筑都有着鲜明的特色。
先来说说佛教建筑。
开元寺无疑是泉州佛教建筑的杰出代表。
开元寺的建筑风格宏伟壮观,寺内的大雄宝殿是其主体建筑,采用了重檐歇山顶的建筑形式,飞檐翘角,气势非凡。
大殿内供奉着众多的佛像,庄严肃穆。
这些佛像雕刻精美,工艺精湛,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
开元寺中的双塔——镇国塔和仁寿塔,更是闻名遐迩。
双塔均为石塔,造型独特。
塔身雕刻着精美的佛像、花卉和瑞兽等图案,栩栩如生。
塔的建筑结构精巧,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
泉州的佛教建筑在布局上也十分讲究。
通常以中轴线为基准,依次排列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两侧则分布着钟楼、鼓楼、藏经阁等附属建筑,形成了一个严谨而规整的布局。
这种布局不仅体现了佛教的庄严和神圣,也为信徒们提供了一个宁静祥和的修行和礼拜场所。
道教建筑在泉州也是别具特色。
天后宫就是其中的典型。
天后宫是海内外妈祖庙宇中年代最早、规格最高的古建筑。
它的建筑风格富有闽南特色,红墙绿瓦,色彩鲜艳。
天后宫的山门造型独特,富有动感。
进入山门,便能看到大殿。
大殿的屋顶采用了闽南传统的燕尾脊形式,曲线优美,灵动活泼。
殿内供奉着妈祖神像,香火旺盛。
道教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常常会利用山水地势来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
在建筑装饰上,常运用木雕、石雕、彩绘等工艺,表现出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内容,富有文化内涵。
伊斯兰教建筑在泉州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清净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之一。
其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中阿合璧特色。
清净寺的门楼采用了阿拉伯式的穹顶和尖拱,造型优美。
寺内的礼拜大殿采用了石质结构,殿内的石柱和墙壁上刻有精美的古兰经经文和花卉图案,展现了伊斯兰教独特的艺术风格。
泉州的特色
泉州是福建省东南沿海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底蕴。
以下是一些泉州的特色:
1.历史文化:泉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里有大量的历史古迹和博物馆,如开元寺、东西塔、清净寺等,展示了泉州深厚的历史底蕴。
2.宗教文化:泉州是中国宗教文化的汇集地,这里有多样的宗教建筑和文化遗产,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让泉州成为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
3.自然景观:泉州的自然景观也非常迷人,如清源山、九日山、戴云山等,都是旅游爱好者探险和观赏的胜地。
4.民俗文化:泉州的民俗文化独特而丰富,如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等,都是泉州人民世代相传的文化瑰宝。
5.美食:泉州的美食文化也非常出名,如土笋冻、牛肉丸、鱼丸等,都是泉州的传统特色美食。
6.侨乡特色: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许多泉州人旅居海外,为泉州的文化和经济带来了独特的元素。
7.建筑风格:泉州的建筑风格独特,如红砖楼、闽南古厝等,展现了泉州独特的建筑艺术和风情。
总的来说,泉州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多元、风景优美的城市,有着独特的魅力。
浅析宗教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摘要:在社会经济以最快的速度前进的新时期下,宗教文化旅游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具有时代的意义。
现在,我国相比宗教文化旅游的开发的程度不够重视,在这方面也缺乏一定的专业、高素质的人才,在资源保护方面投入的工作力度不够,对宗教文化旅游办理的体制也不够完善。
所以,笔者笔者根据对宗教文化旅游方面的分析,对宗教文化旅游的开发应用做出了研究,认为首先要将模糊的观念澄清,增强对宗教文化的正确认识,对宗教文化旅游的专业人员增强素质方面的培养,准时加大改革宗教文化旅游的办理模式,在实质上促进宗教文化旅游稳定与健康的发展。
本文关键词:宗教文化旅游;现状;开发应用;分析对策中华民族的过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宗教文化,不停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熏陶(长期受到好的影响)人们的生活习俗,在建筑、文化和艺术方面等领域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宗教文化旅游是我国旅游资源非常重要的部分。
我国历史悠久,宗教文化资源和文化内涵都非常的丰富,所以出现出开放的优势,就现在我国宗教文化旅游的形势来看,对于我国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应用。
一、宗教文化旅游的意义宗教文化旅游主要方面包括了以宗教活动作为主要组成部分,以宗教景点为场合的旅游资源,不停吸引旅游者的到来,不停为旅游业应用所产生一定经济效果与利益的旅游活动。
由于我国历史悠久,因此历史文化繁多,宗教文化资源也很丰富。
现在我国主要面临的名胜古迹中有一半左右都是宗教文化的遗迹,并且国家设立的重点文化保护单位中,有一半并且是有关到宗教文化的。
所以我国在宗教文化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旅游价值,宗教文化不但可以是游客观光游览的胜地,并且并且是可以让游客获得大量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的博物馆。
增强对宗教文化旅游的开放,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
积极发展宗教文化旅游,有助于自由信仰宗教的政策施行,增强对外文化的交流,我国政府不停将保护和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做为长期的基本政策。
泉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泉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第一章引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泉州作为一个重要的旅游城市,其旅游资源日益丰富且多样化。
本文旨在通过对泉州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泉州旅游资源的特点、优势和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以进一步促进泉州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章泉州市概况1.地理位置: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东临台湾海峡,西南与厦门、漳州接壤,北界福州。
2.人口和经济:泉州市人口约为400万人,是福建省的重要经济中心,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
3.历史文化:泉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资源。
第三章泉州旅游资源概况1.自然景点:1. 岛屿类景点:如南麂列岛、圣女岛等,拥有美丽的海滩和清澈的海水,适合度假和水上活动。
2. 山水类景点:如开元寺、清源山等,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底蕴。
2.历史文化景点:1. 四大佛教名山:如普陀山、鹤山、南山、衮山,是佛教信仰者的重要朝圣地。
2. 历史名胜区:如泉州古城、开发区等,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
3.民俗文化景点:1. 闽南文化村:如泉州少林寺、万古楼等,展示了泉州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2. 厦门梦幻海洋世界:一个以海洋为主题的主题公园,给人们带来独特的旅游体验。
第四章泉州旅游资源的优势和问题1.优势:1. 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2. 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完善的旅游设施,提供了良好的旅游环境。
3. 泉州地区的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受到游客的喜爱。
2.问题:1. 旅游资源开发不平衡,某些景点过度开发,而其他一些景点尚未充分开发利用。
2. 旅游服务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的导游和优质的旅游服务。
3. 旅游宣传不足,导致泉州的知名度相对较低。
第五章建议和措施1.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升泉州旅游的整体品质。
2.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培养更多专业的导游和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
3.加大对泉州旅游的宣传力度,提高泉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论泉州市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旅游管理本科(1)班陈红梅120070701109 摘要:泉州宗教文化发达,宗教文化旅游是泉州旅游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通过详细分析了泉州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分析旅游产品的策略和旅游路线的整合,阐述了泉州宗教旅游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泉州、宗教文化旅游、佛教、道教、摩尼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发展方向正文: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作为夕日的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泉州,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过广泛而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泉州文化也受到这些外来文化,特别是外来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而泉州以其博大的胸襟容纳了世界的各大宗教,并与泉州当地文化和谐相处和发展,直到今天,尽管有些宗教已濒临消失,有些宗教思想还在继续传播,但他们都给泉州留下了丰富的宗教文化遗产。
因而泉州也被称为“宗教胜地”,“世界宗教博物馆”。
一、泉州市宗教文化资源概况泉州,位于福建东南海滨,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港口。
唐、宋、元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
世界各种宗教的传教士纷至沓来,传教于此。
在这里,中西文化长期和谐相处,多元共存,深厚的宗教文化积淀,使泉州成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一)泉州佛教。
泉州素有“泉南佛国”之称。
东汉末年,中国江南地区也有了外来的僧侣译经传教者。
后来,又有隋末皇泰年间建的安海“龙山寺”,唐垂拱二年建的开元寺等佛教寺院出现。
唐、五代时,泉州的佛教发展呈上升兴旺态势。
在增修建开元寺之后,又在城东一隅增建了“承天寺”等。
至唐末,佛教建筑寺庙在“泉州”辖区内,就有数十座。
而且出现不少高僧,翻译大量经典,佛学著作也不少。
宋时,与“泉州港”的兴盛相呼应的缘故,佛教发展仍呈上升态势。
宋代以后,泉州的佛教渐趋世俗化,但仍继续发展。
泉州历代建造的佛寺有名称可考的多达800多座,现尚存339座。
泉州的佛寺,大多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巍峨壮观,具有特色,许多寺院被列为各种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佛寺,并且是重要的旅游景点。
课题名称: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小组成员:林雅瑜(121240101)田芳芳(121240146)邱志康(121240128)所在院系: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年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12级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宝岛,辖4个区,3个县级市,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
泉州的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影响力小,在国内旅游中的地位不明显。
政府部门对其发展的重视力度不够,城市旅游发展存在很多问题,离旅游大市还有一段距离。
本次旅游资源调查主要为区域旅游开发和投资结构分析提供依据,根据旅游资源特征分层次,突出重点。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例如政府旅游门户网站、地图、地名录、百度百科、旅游志等相关资料,通过这次资料的整理,可以了解和掌握旅游资源种类和分布特征。
一、泉州市旅游概况泉州市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
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
全市风景奇特,古迹众多,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0多处,其中国家级14处,省级44处,在福建省首屈一指。
泉州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各种宗教兼容并存,东西文化交汇荟集,特别是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十分盛行。
诸多宗教遗迹构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现,颇具历史和艺术价值。
泉州市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亚热带的气候条件,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为泉州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亦使泉州成为福建省旅游资源的富集区。
泉州市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多,类型全,分布相对集中。
全市旅游资源单体主要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8个主类均有。
作为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古城文化旅游核心区的重要文化旅游景点:清源山、清净寺、天后宫、府文庙、崇福寺、李贽故居、承天寺、铜佛寺、县城隍庙、通淮关岳庙、释迦寺、玄妙观、花桥慈济宫、富美宫、白耉庙、铁炉庙、圣公宫一峰书院碑记及梅花石等。
我国宗教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宗教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宗教旅游开发不够全面、宗教旅游产品缺乏特色以及宗教旅游管理不规范等方面。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加强宗教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提升宗教旅游产品的特色和品质等对策。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有望解决宗教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推动其蓬勃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我国宗教旅游产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将有望成为我国旅游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旅游业的进一步繁荣做出贡献。
【关键词】宗教旅游、发展、问题、对策、资源开发、产品特色、管理规范、保护、品质、前景。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宗教旅游产业是我国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宗教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旅游方式。
我国拥有丰富的宗教资源,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多样化的宗教文化,这些宗教资源为宗教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随着宗教旅游需求的增加,我国的宗教旅游产业也在快速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却面临着一些问题。
宗教旅游开发并不够全面,很多宗教景点和遗址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
宗教旅游产品缺乏特色,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
宗教旅游管理不规范,存在一些文物破坏和景区乱收费等问题。
为了促进我国宗教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加强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保护好宗教文化遗产,有效利用资源。
提升宗教旅游产品的特色和品质,开发各具特色的宗教旅游产品,增加吸引力。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我国的宗教旅游产业将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前景。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对我国宗教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分析,旨在解决当前宗教旅游开发不够全面、宗教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宗教旅游管理不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宗教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加强宗教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提升宗教旅游产品的特色和品质,为我国宗教旅游产业的更好发展提供合理的路径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