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山水文化赏析
- 格式:ppt
- 大小:22.53 MB
- 文档页数:33
南京风貌特色的分析与看法南京的自然风光: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以夫子庙古建筑群为中心、十里秦淮为轴线、明城墙为纽带,串联起众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儒家思想与科举文化、民俗文化等为内涵。
集自然风光、山水园林、庙宇学堂、街市民居、乡土人情、美食购物、科普教育、节庆文化于一体,是南京历史文化荟萃之地,也是中国著名的开放式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极富盛名。
这里素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南京的人文特点:南京大部分地区通行南京官话,高淳区大部、溧水区南部地区的方言则通行吴方言。
南京话在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的官方语言,金陵雅言以古中原雅言正统嫡传的身份被确立为中国汉语的标准音,并深远地影响到直至今天的中国语言形态,加之六朝以来汉人文化上的优越意识,清代中叶之前历朝的中国官方标准语均以南京官话为标准。
当今四季旅游节春·南京国际梅花节梅花,是南京市花。
探梅、赏梅是南京的民俗,自六朝至今不衰。
而今,南京的珍珠泉、傅家边、古林公园等处均有梅观,尤以梅花山为最佳。
每年的2月底至3月中旬,南京都要举办国际梅花节,参加梅花山主会场活动的多达40万人次。
夏·江心洲葡萄节江心洲,南京城西南部长江中的一个岛,风光旖旎,景色优美。
每逢7月至8月,岛内千亩葡萄园硕果累累,游人登洲观大江风貌,享天然氧吧,尽情体验采摘葡萄的野趣。
秋·南京雨花石艺术节雨花石,南京标志物之一。
金秋九月,都要在雨花台风景区举办“天降雨花”表演、雨花石精品展、研讨会、采石游等系列活动。
雨花石产地的六合县同时开展分会场活动。
冬· 迎新年听钟声活动迎新年听钟声活动通常在栖霞寺钟楼举行。
由寺院法师念经祈祷和平,祝愿民安,再由主持于宾客代表共同撞响铜钟108次,全场洋溢着祥和喜庆的气氛。
基于南京“山水城林”文化的创意设计研究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其独特的“山水城林”文化深深影响着这座古老城市的方方面面。
基于南京“山水城林”文化的创意设计研究,旨在探索并挖掘这一独特文化的内涵,将其融入现代设计中,以推动南京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本文将从“山水城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出发,探讨如何将这一文化元素融入创意设计中,促进南京城市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一、南京“山水城林”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南京“山水城林”文化是指南京地域所固有的山水资源、城市风貌和林木植被,包括紫金山、石头城、秦淮河及各种植被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这一文化既包含着南京古老历史的积淀,也蕴含着南京城市现代化发展的特色。
南京的山水城林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城市画卷,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1. 山水交融:南京位于长江下游,紫金山、石头城是南京著名的山水胜地。
紫金山是南京的地理特点之一,不仅是南京市区的屏障,还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石头城是南京城的象征之一,城墙环绕,山水相依,构成了南京独特的山水风光。
2. 城市风貌:南京的城市风貌以石头城遗址为核心,其城墙和城门见证了南京的历史变迁,凝结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南京的城市风貌充满着古老的韵味和现代的活力,是南京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林木植被:南京拥有大量的绿化植被,公园、绿地和林木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
这些林木植被不仅为城市增添了青翠的色彩,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宜居的环境和空间。
南京“山水城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沉淀和独特的自然风貌,为城市的创意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和设计灵感。
二、基于南京“山水城林”文化的创意设计研究基于南京“山水城林”文化的创意设计研究,需要充分挖掘这一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将其融入设计实践之中,以推动南京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2.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以南京“山水城林”文化为创意元素,设计并开发与之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如主题饰品、手工艺品、装饰品等,将这一独特的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之中,赋予产品以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内涵,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四、中西古典园林的文化差异世界各国的园林营造历史及其艺术风格的发展,大致可以归纳为东方和西方两大体系。
其中,东方园林艺术体系以中国园林为代表,西方园林艺术体系则以欧洲园林为代表。
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很多差异,其中最主要的差异表现在自然山水式风格和几何式风格上的差异。
(一)自然山水式风格的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从总体风格来看,属于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淳朴的自然美。
园林作为一种建筑属于文化的物质层次,不同的文化传统对造园理论和艺术风格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几千年的农耕生产方式与农业文明。
在对待大自然的态度上,在人与大自然、人与天的关系上,中华民族崇尚的是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根据这种思想,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超越自然界的承受力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甚至破坏自然,而只能在顺从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自然、调整自然,使之满足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天人合一思想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主导观念和民族文化特质的典型表现。
受天人合一自然观念的影响,中国人对大自然怀有强烈的热爱,认为自然之美高于一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然者为上品之上”,这样的文化传统十分强大。
受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这种自然山水式风格的基本特点是: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分隔空间,融于自然;园林建筑,适应自然;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可以说,追求天然之趣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根本的文化特征。
在20世纪以前,很多西方人对中国古典园林对大自然的这种充分理解和追求持有赞赏的态度,对中国园林的自然美赞不绝口。
欧洲人知道中国园林更早的应从马可波罗算起,他在元代见过杭州园林,他在日记中写到:“这里有世界最美而最堪游览的园林。
”16世纪末,利马窦来到中国,长期居住。
他的同伴和他一起到过南京的一个花园,在书中是这样描写的:“在这花园里,有许多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那儿有一座人工的假山,全是用粗犷毛石堆叠起来,恰当地开着几个山洞。
山隐水奔:南京琵琶湖风景名胜区南京,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不仅有着雄伟壮丽的明城墙,还有许多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而在南京的东南部,有一个美丽迷人的风景区,那就是琵琶湖风景名胜区。
琵琶湖风景名胜区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地处于龙眠山脚下,占地面积广达526公顷。
这里山水相依,自然风光秀丽,其美景使得它成为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进入琵琶湖风景名胜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茂密的树林和青翠的草地。
在这里,绿意盎然,空气清新,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可以在这里尽情的散步或者骑自行车,感受大自然的恩赐。
除了郁郁葱葱的植被,琵琶湖风景名胜区还拥有壮丽的山峦。
这里地势较为险峻,山峰起伏,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尤其是在秋天,树叶渐渐变黄,山脉如同披上了一层金衣,美不胜收。
站在山顶,可以鸟瞰整个风景区,俯瞰湖水的宽广和连绵的山脉,视野开阔,令人心旷神怡。
而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那众多的湖泊。
琵琶湖风景名胜区以其多样化的湖泊而闻名,其中最大最壮观的湖泊就是琵琶湖。
琵琶湖面积达到74公顷,湖水碧绿清澈,宛如一面明镜。
湖岸边有一片片绿树成荫,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夏日的阳光洒在湖上,湖中的水草泛着绿色的光泽,别有一番景致。
而秋天,湖岸的枫叶争奇斗艳,红、橙、黄的色彩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除了琵琶湖,琵琶湖风景名胜区还有其他一些比较小的湖泊,如马蹄湖、凤凰湖等。
这些湖泊水质清澈透明,湖畔设有休闲长廊和观景平台,游客可以在这里休憩,同时欣赏湖景的美丽。
在琵琶湖风景名胜区,还有许多自然景点和人文景点等待游客探索。
最著名的当属中国百湖之冠的珍珠泉。
珍珠泉位于龙眠山脚下,泉水源头四周生长着许多珍贵的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藻等。
泉水往上腾起,宛如珍珠一般,故得名珍珠泉。
在阳光的照射下,泉水散发出五彩斑斓的光芒,景色绚丽壮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龙眠山也是琵琶湖风景名胜区不可错过的一部分。
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的山水之美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是南京市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中国四大名山之一。
钟山以其秀美的山水、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而闻名于世,被誉为“金陵第一山”。
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的山水之美可以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自然景观方面,钟山拥有秀丽的山川、奇特的岩石和壮美的植被,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
山体呈东西走向,由九个山峰组成,其中最高峰为居庸关峰,海拔391米。
钟山雄伟险峻,有“奇山灵秀、秀丽多姿”之称。
钟山的主峰之一——琅琊台,更是享有“山外有山、峰外有峰”的美誉,意味着一个景点背后还有更多的景观等待着游客的发现。
在钟山的山脚下,有一条被誉为“中华水带”的石臼河蜿蜒流过,景色优美。
沿河两岸郁郁葱葱的植物,加上清澈的河水,构成了一幅湿地风光图。
这里的湿地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恢复,吸引了大量鸟类栖息繁衍,成为鸟类保护的重要基地。
每年春秋两季,都有很多摄影爱好者和自然生态研究者前来观察、拍摄各类候鸟。
登上钟山的山顶,可以俯瞰南京城的美景。
站在钟山牌楼上,可以远眺江苏河流“桂子山”,进一步望去,则可以看到远处的金陵四十八景中的“雷峰夕照”。
这些景观让人怀古咏史,感受到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除了自然景观,钟山还有丰富多样的人文景观,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钟山拥有众多古建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钟山寺。
钟山寺是南京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创建于公元1291年,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寺内保存有众多文物和古代碑刻,其中最有名的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唐寅的题字,可见钟山寺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影响力。
在钟山风景名胜区,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文物古迹,如明代古城垣遗址、古代道路与碑刻遗迹等。
其中,明代古城垣遗址保存完好,作为南京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城市防御工事的典型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古代道路与碑刻遗迹则反映了古代南京城的交通和文化状况,对于研究南京历史和文化非常重要。
一片玄武湖半部六朝史——南京玄武湖楹联赏析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是晚唐著名诗人韦庄凭吊六朝遗迹时写下的名诗。
这十里长堤如今就在南京玄武湖畔。
玄武湖古名桑泊,曾几度兴废,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
纵观今古,历史上还没有哪个湖像南京玄武湖这般历经沧桑,饱受劫难,几度消失,又几度艰难地重现。
玄武湖,从前的皇家园林,现在的市民公园,如凤凰浴火般地重生!今读此诗,仍可黯然销魂也!可以说,一带玄武湖,半部六朝史!今不妨来闲话六朝风物,细味湖上诗联。
玄武湖中分布有五块绿洲,五洲之间,桥堤相通,别具其胜。
湖边杨柳轻垂,湖面广种荷花,当夏秋两季,水碧柳青,红荷掩映,满湖清香,煞是迷人。
潋滟碧波拍岸,五洲烟水;逶迤芳草环堤,十里春风。
这副佚名题玄武湖联形象生动地道出了玄武湖的绝美风光。
入玄武门,过翠红堤,步入一条形如玉环的陆地,这就是环洲。
环洲两侧广植垂柳,微风吹拂,细柳依依,宛如烟云舒卷,故有“环洲烟柳”之称。
沿堤北行,小山坡上东晋著名学者郭璞的衣冠冢尚在,名“郭璞墩”。
郭璞纪念馆大门上镌刻着一副楹联:神仙排云出;山林隐遁栖。
郭璞其人,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道学术数家和风水大师,后两种身份尤其为世俗喜闻乐见,有故事有传奇。
这副楹联,是出自郭璞《游仙诗》中的集句。
若以现今的眼光来评测,这副联自然是不大合乎格律的,但也算是切人切事,细读下来,再联想到郭璞对阴阳卜卦的精通以及悲剧的命运,岂无感乎?但见游客往来纷纷,不知有几人读懂,几人悟彻?樱洲位于环洲的温暖怀抱中,每年三四月,洲上樱花飞舞轻扬,长廊九曲回环,游人信步绿涛花海,飘飘然如入仙境。
樱洲有一处赏荷亭,汪继光先生有联题曰:白下有山皆绕郭;苑中无处不飞花。
荷花夏送一湖水;柳雾春笼十里堤。
美景历历如在眼前,读联令人心醉神驰也!梁洲是五洲中开辟最早、风景之最佳地,曾为昭明太子编《文选》读书处,至今犹有“莫愁传世争颜色,怎及昭明文字香”的评说。
次北固山下赏析次北固山下,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一座以山水闻名的风景名胜区。
它不仅具有优美的自然风景,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次北固山下的赏析。
首先,次北固山下的自然风景非常壮丽。
整座山沉稳挺拔,宛如一头雄狮腾跃而起,宽阔的山腰延伸开来,横卧于长江之滨。
登上山顶,可以一览无遗地俯瞰整个南京城。
尤其是在清晨和黄昏时分,云雾缭绕,山川交相辉映,仿佛置身于仙境。
这样的景色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其次,次北固山下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在这里,您可以看到许多寺庙和古建筑物,它们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展示了南京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其中最著名的是灵谷寺,这是南京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也是明代南京六大名刹之一。
寺内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佛像,让人感受到宗教的庄严与肃穆。
此外,次北固山下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南京明城墙的遗址就位于山下,这是一段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城墙之一。
它见证了明代南京的辉煌,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建筑技术的高度成就。
若您有时间,不妨沿着城墙漫步,感受历史的沧桑。
最后,次北固山下也是一片文人墨客的聚集地。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骚客都在此地留下了千古传世的诗文。
比如,唐代文学家杜牧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以其豪迈的诗风和壮丽的山水描绘,被誉为千古绝唱。
这里也是很多艺术家和摄影爱好者的取景胜地,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来此感受文化的熏陶。
总之,次北固山下是一处充满魅力和历史文化底蕴的风景名胜区。
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让人留连忘返。
如果您有机会来南京旅游,别忘了来次北固山下一游,感受这座山的独特魅力。
相信你一定会被这里的景色和文化所深深吸引!。
五、私家园林的文化内涵私家园林是指供官僚、地主、富商、文人士大夫等阶层游憩的园林。
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墅、别业等。
私家园林在汉代开始萌芽,魏晋隋唐以后快速发展,其营建和风格深受老庄哲理、佛道精义、六朝风流、诗文绘画的深刻影响,是中国自然山水园林的典型代表。
私家园林在全国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的苏州、扬州、南京、上海、无锡等地,其中苏州最具代表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苏州古典园林时说道:“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
”可见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重要地位。
目前,保留下来的苏州园林数量较多,代表性的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怡园等,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并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私家园林的文化内涵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追求“咫尺山林、多方胜景”的意境私家园林大多建在城市之中或者近郊,多和住宅相连,也可以这样理解,多数私家园林实际上都是宅地府邸的扩大和延伸。
而且,受到地域空间和经济实力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园林规模都很小,小的一亩半亩,中等的十来亩,大的几十亩。
即便如此,私家园林也要在有限的空间范畴里,努力创造出曲折迂回的景色,还要营造富于自然的情趣,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讲,私家园林的艺术境界要比皇家园林更高一筹。
园林规模有限,但却小得精致,小得灵秀,造园者不追求帝王园林的威严壮观,只希望营造一种宁静、平和的意境,而且园林的主题十分突出。
清末苏州著名海派画家吴待秋的残粒园占地不足1/4亩,却也有山有水,有桥有阁。
扬州的容膝园只能供三朋四友在园内促膝谈心,也是有廊有亭并叠有山石。
环绣山庄是苏州历史悠久的名园,占地约3亩左右。
整个园林以假山闻名海内外,可谓咫尺山林,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清末著名学者俞樾称赞它为“天然画本”,得到过“尺幅千里之势”的高度评价。
张宏《栖霞山图》-气势恢宏的山水纪胜佳作栖霞山图赏析《栖霞山图》,明代/1634年,张宏,纸本设色,立轴,纵341.9厘米,横101.8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栖霞山图》描绘的是南京近郊的风景名胜“栖霞山”,本画真实地描绘出了明朝时期栖霞山的风貌。
整幅画面气势恢宏,以千佛岩为主体,纵深地铺洒出一片葱郁的森林,使人看后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那片清凉世界之中。
位于南京城东北22公里的栖霞山以禅寺和石刻千佛岩闻名于世,栖霞山没有钟山高峻,但清幽怡静,风景迷人,名胜古迹,遍布诸峰,被誉为“金陵第一名秀山”。
尤其是深秋的栖霞,枫林如火,漫山红遍,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素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说。
张宏的《栖霞山图》画面以浓密如屏的树丛遮掩了其下山腰的轮廓,在这里,观画者必须先穿过树丛方能找到通往寺庙之路。
张宏所要呈现的并非等览庙宇的经验,而是从雨中远眺的感受。
他在题款中写道:“甲戌初冬,明止挈游栖霞,冒雨登眺,情况颇饶,归而图此。
”由画幅下半部的细节,我们更可见出张宏的手法。
张宏只画了庙门,这扇门也只画了局部,并且明显地按照远近比例法缩小。
对岩壁间石刻壁龛的描写生动简洁,与石壁和树荫融合为一个视觉整体。
张宏秉承了传统的笔法,忠实地再现视觉经验。
一张摄于1930年的千佛岩照片,肯定了张宏画中形象的忠实性:佛龛位于岩壁间,有一部分为树木所掩盖,从我们这个距离看去,仅能依稀辨认。
张宏将此景压缩为因应挂轴裱式的垂直画面,布局也较乍看之时来得更具巧思;虽则如此,十一英尺有余的画幅本身,亦强化了如大银幕电影或电视超大画面般的临场感,宰制了我们大部分的视野。
画面的主体千佛岩,在林木的掩映下显得古朴典雅。
一望无际的森林覆盖着栖霞山,似有微风吹过,树影婆娑中透出清凉之气,引观者共鸣,一同去体会那清爽的栖霞山风光。
徐徐展轴品览,但见繁茂幽密的树木丛中,一条蜿蜒曲折的山径自下穿越而上,几位路人情致悠然,冒雨登山而行。
漫山遍野苍松挺拔而立,老树姿态各异,疏密错落有致。
爱好是天然雅志在山川——论汤显祖的山水诗创作高琦【摘要】汤显祖是晚明诗坛上的一位优秀诗人.他在传统山水文化的滋润下,有着难忘难舍的山水情结,创作了不少抒发爱乡情怀、闲适情怀、山海情怀、亲民情怀并且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的山水诗,是一笔丰厚而珍贵的文化遗产.【期刊名称】《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35)003【总页数】5页(P290-294)【关键词】汤显祖;山水情结;山水诗;地域特色【作者】高琦【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抚州3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汤显祖是晚明诗坛上的一位优秀诗人。
他遗存下来的2 300多首诗,涵盖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各个种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格式俱全,是一笔丰厚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这2 300多首诗里[1],经笔者初步翻检,大约有300首左右属于山水诗,值得深入研究和鉴赏。
山水诗的名目最早是由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提出来的。
他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2]意思是说,南朝宋代之初的诗歌,体势和格调有所继承和变革,清谈老庄之学的玄言诗退出了文坛,而山水诗开始发展起来。
山水诗的名目便就此确立了。
何为山水诗?简而言之,就是歌咏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之美的诗。
汤显祖所作的山水诗,有些确实写得不错,清新自然,空灵飞动,别有情致,显示了不凡的功力。
作为一个诗人的汤显祖,其价值尚未被充分认识。
本文拟对汤显祖山水诗创作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以引起诗论者和兴趣者对汤诗的重视和关注。
汤显祖山水诗创作所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得益于我国古代山水文化的滋润和自身的诗歌天赋以及深得前人做诗的真谛。
先对我国古代山水文化传统作个简要的回顾。
山水文化是我国儒道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和庄子是这一文化的开拓者。
孔子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3],将山水与人的仁义道德和智勇品格相对应,无论是仁者还是智者,他们都与山水密不可分,离不开山水的滋润。
形容南京秦淮河的美景南京秦淮河,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心,是南京最著名的河流之一。
他承载着南京千年历史的传承,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秦淮河两岸的美景迷人,吸引着无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下面将就秦淮河的美景分为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历史文化之美秦淮河畔是中国古都南京的文化发祥地之一,这里保存着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沿河而建的诸多古建筑如夫子庙、秦淮河大明宫遗址、夫子庙、秦淮宫等,展示了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夫子庙,这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圣地,以儒家文化为主题,是南京最有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夜晚,夫子庙灯火辉煌,熠熠生辉,给河畔增添了一分浪漫和神秘。
二、自然景观之美秦淮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同样令人陶醉。
四季的不同时段,秦淮河的景色都各具特色。
春天,河畔的柳树摇曳生姿,与桃花、李花共舞,犹如仙境一般,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
夏季,河面上绽放着红莲和荷花,将秦淮河装点得如诗如画。
秋天,枫树丛中红叶漫天飞舞,给人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
冬季,河面上结冰成片,河岸上的庙宇、楼阁披上白雪的覆盖,沿岸的柳树则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婀娜多姿。
三、夜色之美夜晚的秦淮河格外美丽动人,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特别是沿河而建的诸多店铺、夜市和酒吧,散发着绚丽多彩的灯光,将整条河岸装点得如同瑰丽的明珠链。
顺着河畔漫步,在灯光的映衬下,泛舟的游船上也灯火辉煌,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秦淮河两岸还有许多古老的胡同,这些独特的街巷在夜晚更显得神秘幽静,让人仿佛穿越回过去。
四、美食之美秦淮河畔还是南京的美食圣地,各种传统的小吃和特色菜肴在这里琳琅满目。
夫子庙周边的小吃一条街上,你可以品尝到南京著名的酱鸭、鸡鸭血汤、栗子砂锅、糖藕等美食。
而沿河而建的酒吧和餐厅则提供了更多的餐饮选择,游客可以一边欣赏河畔的美景,一边品味地道的南京菜肴。
总之,南京秦淮河的美景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自然风光、夜景和美食等多个方面吸引着无数游客。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走在秦淮河畔,沉浸在这里的美好氛围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和感动。
彰显南京长江文化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作者:付启元卢立菊来源:《唯实》2023年第10期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江苏时强调,江苏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积极参与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南京作为江苏省会,依江而生,跨江而踞,拥江而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长江沿岸唯一的古都城市。
近年来,南京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系统开展长江经济带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在长江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
一、深刻理解和把握长江文化的内涵与特质什么是“长江文化”?“长江文化”有哪些构成因素?这是传承弘扬长江文化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
长江文化实质上是一个时空交织的多维度、多层次文化复合体,其构成内容非常丰富。
从区域板块看,长江文化的主体包括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等地域文化;从文化类型看,长江文化包括科技文化、文学艺术、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内容。
一般来说,长江文化是指文化地理学意义上的长江流域文化,是长江流域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积淀下来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一个开放包容并不断创新的文化系统。
其主体由长江上游的巴蜀文化、中游的荆楚文化和下游的吴越文化构成。
长江文化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和黄河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两大来源。
长江文化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形成了一些普遍性的文化特质。
长江文化具有组成的复合性、分布的广泛性和影响的深远性等特点,它所展现出的多元共生、开放包容、创新创造特质,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源泉。
一是多元性。
长江流域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数量丰富、种类多样、结构多元,极大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
南京燕子矶水乡:水上小镇与浪漫民俗的交相辉映南京位于江苏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水乡风情。
其中,南京燕子矶水乡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浓厚的民俗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
燕子矶水乡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坐落于美丽的白马湖畔,是南京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
这里的美景不仅有青山绿水,还有诸多风情民俗,如传统的渔船、红木小船和古老的水乡街巷,给游客带来了别样的体验。
一进入燕子矶水乡,人们就会被迷人的水景所吸引。
碧绿的湖水和周围的葱翠山峦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湖面上,有许多小船悠然漂浮,形成了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登上这些小船,游客可以享受水上漫游的乐趣,欣赏湖光山色,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除了水上小船,燕子矶水乡还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
其中最有名的是水乡游船节,每年举办一次,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游船节上,人们可以欣赏到精彩的船上表演,比如舞狮、舞龙和水上古典音乐演奏等。
此外,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的展示和销售,如剪纸、刺绣和陶艺等,让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到古老民俗的魅力。
水乡小镇的特色建筑也是燕子矶水乡的一大亮点。
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如古老的民居和古城门楼等。
这些建筑保存完好,展示了水乡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游客可以在这些建筑中漫步,感受浓厚的历史氛围,仿佛穿越到了过去的时光。
此外,燕子矶水乡还有许多美食值得尝试。
这里的美食以特色的水乡菜为主,口味独特,回味无穷。
比如,有名的燕子矶鱼翅是一道别具风味的水乡菜,选用新鲜的鱼翅配以各种调料,烹制出独特的鲜香味道,让人垂涎欲滴。
此外,还有著名的咸水鸭、油爆河虾等特色菜品,都是不容错过的美味佳肴。
燕子矶水乡是一个浪漫的地方,也是情侣们的最爱。
在这里,可以体验到独特的“水上婚礼”活动,这是一种模仿传统水上婚礼的仪式,让情侣们可以在湖上举办婚礼,给彼此一个难忘的回忆。
此外,还有许多浪漫的水上活动,如夜游湖面,观赏烟花表演等,让人们在浪漫的氛围中度过美好的时光。
2020·07一、相关概念(一)文化景观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是继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之后的又一个有关遗产的概念,其概念最早于1992年被提出,突出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揭示和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间相互关系的丰富多样性,保护活的传统文化,保存消失的遗迹。
文化景观遗产的概念一经提出,各界围绕这一概念迅速展开了广泛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实践探索。
依据《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文化景观遗产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由人类按照一定意图设计和创造的景观、有机进化的景观和关联性景观。
(二)城市历史景观城市历史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的概念来源于景观、历史景观、文化景观等[1],是文化和自然价值及属性在历史上层层积淀而产生的的城市区域,其超越了“历史中心”或“整体”的概念,包括更广泛的城市背景及其地理环境。
城市历史景观从时空的全新维度认识和理解城市历史景观,既反映出城市历史景观随着时间发展形成的层层历史积淀,又反映出城市历史景观在同一个时间断层上不同空间领域中所体现出的共性特征。
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和保存“既包括保护区内的单独古迹,也包括建筑群及其历史地貌和地形之间在实体、功能、视觉、材料和联想等方面的重要关联和整体效果”[2]。
(三)历史文化景观历史文化景观是指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文化景观,是历史景观与文化景观的一种叠合。
历史文化景观将时间变化与空间变化统一于一体,通过它可以了解人类文化在历史时期的风貌[3]。
三者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三者都关注景观遗产中所体现的文化和自然属性的融合,文化景观侧重于地域景观、历史空间、文化场所等多种范畴[4],城市历史景观侧重于城市“广泛的地理环境、城市文脉以及无形遗产”,历史文化景观则是介于两者之间,既注重景观遗产中所传递的历史价值,又注重景观遗产融入当代生活中所焕发出新的社会价值。
二、南京城市历史文化景观遗产的空间特性(一)山水城林的大尺度空间格局南京自然地势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城东有钟山似盘龙状蜿蜒,城西有石头城如猛虎般雄踞,北有栖霞山、幕府山、狮子山临江矗立,城南有将军山、牛首山等低山丘陵,自古就有“虎踞龙蟠”之称,长江从西北方向绕城而过,成为南京城的天然屏障。
南京山岳风景与城市关系历史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南京被誉为六朝古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而南京的山岳风景也是南京独特的一大景观。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紫金山环抱城市,石城城墙依山而建,形成一幅山水相依的美丽画卷。
南京的山岳风景不仅给城市增添了一道风景线,更为城市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
从古代起,南京的山岳就承载了南京城市的历史文化,紫金山上的古刹、碑刻等文化遗迹见证了南京的岁月沉淀。
随着时间的推移,山岳风景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为城市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文化底蕴,更为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自然资源。
研究南京山岳风景与城市关系的历史,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还可以探讨山岳风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及城市对山岳风景的影响,进而揭示山岳风景与城市关系的演变与特点。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南京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与历史底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南京山岳风景与城市关系的历史研究,探讨其相互作用对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影响,揭示山岳风景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演变过程。
通过深入分析山岳风景与城市关系的特点和演变,揭示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提供历史参考和借鉴,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南京山岳风景与城市关系的研究,可以揭示地方文化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与传承,挖掘文化遗产的价值,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深入探讨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南京山岳风景的历史发展南京地处秦淮河与长江之间,四面环山,山峦起伏,景色优美。
南京山岳风景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古代,早在宋代,南京就有“金陵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明清时期更是发展迅速,城市建设与山水景观相得益彰。
清代乾隆时期,南京城内外山岳风景名胜达百余处,成为古代文人骚客游历写诗的胜地。
19世纪以后,南京城市化进程加快,山水环抱的城市空间逐渐收窄,部分山脉被开垦或建筑所覆盖,使得山岳风景受到一定程度破坏。
南京紫金山历史文化与山水胜景的完美结合南京紫金山地处江苏省,是一座历史悠久且风景秀丽的山区。
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使得南京紫金山成为了一个由许多人喜爱的旅游景点。
本文将探讨南京紫金山历史文化与山水胜景的完美结合,并展示其独特魅力。
第一章: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南京紫金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名山之一。
该地区自古以来便有人类活动的痕迹,许多历史文物和建筑物保存完好。
比如,紫金山革命旧址是纪念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地之一,它以其高度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历史爱好者。
第二章:优美的山水胜景南京紫金山具有独特的自然山水景观,其山体起伏,树木葱茏,风景如画。
登上紫金山,可以俯瞰整个南京城市,景色壮丽。
在山脚下,有绿草如茵的草地,清澈的湖泊和美丽的花园。
这些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相得益彰,形成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景观胜地。
第三章:历史文化与山水融合南京紫金山历史文化与山水胜景的完美结合,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旅游目的地。
这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相互交融,给人一种历史与现代、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感觉。
游客可以欣赏到山区的壮美景色,同时感受到这里的历史文化底蕴。
第四章:赏析文化名胜南京紫金山有许多著名的文化名胜,游客可以在此欣赏到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比如,明孝陵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陵墓之一,这里葬有明朝第一位皇帝朱元璋及其皇后,其庄严肃穆的氛围让人肃然起敬。
另外,紫金山天文台是中国现代天文研究的发源地之一,这里保存着丰富的天文文献和观测设备,对于对天文学感兴趣的游客来说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地方。
第五章: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南京紫金山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然而,对于如此重要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我们也要从保护的角度出发,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合理规划、科学开发,加强宣传教育,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南京紫金山的资源。
结语:南京紫金山的历史文化与山水胜景的完美结合,赋予了这个地方独特而美丽的魅力。
六朝时期的南京风景园林作者:姚亦锋来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06期摘要:六朝时期(229-589年)在南京建成的风景园林作品具有自然审美特性,这是中国园林史上的转折点,承上启下,其园林文化独具风采,其灿烂、精深的思想文化奠定了“文人园林”的后来发展方向。
六朝持续三百多年的长期战乱,建康(南京)作为都城是汉文化代表,文人汇集,此地诞生了以山水诗词为基础的自然审美园林,城市建设融合自然山水风景。
六朝文化崇尚人物个性回归自然,形成情趣高雅的自然审美,崇尚自由的精神,形成风韵潇洒的人格气质美。
文人学者以寄情自然山水作为人生境界的追求,园林景观不求壮阔绮丽,而求恬静淡雅,脱俗飘逸。
对风景的欣赏着重于对景物内在本质美的认知,而不是对物体表面现象的形态追求。
随着山水诗词、山水画的发展,山水审美也更深入,中国式的“诗情画意”园林也随之诞生。
建康城内外有三十多處园林,还有郊区风景,其中规模最大也最著名的是玄武湖南侧的华林园。
华林园具有300年的悠久历史,更重要的是其具有秦汉时期不曾有的自然和文化灵气。
汉朝上林苑以气象取胜,而华林园则在浓荫之中,以韵味见长。
玄武湖曾经是六朝帝王的园林,园林内有宫苑、仙岛和猎苑,景观面向紫金山。
六朝衰落以后,这个风景园林风格依然得以传承,并且成为中国文化遗产。
关键词:六朝;南京绿化;自然山水园林;古都;玄武湖DOI:10.1639 7/j .cnkl.1671-1165,20190664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六朝”(229-589年)时期,中国长期战乱,黄河中原地区被北方强悍的游牧民族征服占领,而代表汉民族的帝王政权逃往长江南岸[1],使汉族文明得以保持传承延续。
以建康(东晋、南朝时期南京的名称)为都城形成汉族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
建康城市建设融合自然山水风景[3],文人学者汇聚于此地,以寄情自然山水作为最高境界和人生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