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份自考环境法
- 格式:docx
- 大小:14.60 KB
- 文档页数:3
自考环保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质量实行()。
A. 保护制度B. 管理责任制C. 监测制度D. 监督制度答案:C2.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影响评价实行()。
A. 强制制度B. 审批制度C. 许可制度D. 备案制度答案:A3.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污染实行()。
A. 赔偿制度B. 处罚制度C. 监管制度D. 预防制度答案:A4.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资源实行()。
A. 保护制度B. 利用制度C. 管理责任制D. 监督制度答案:A5.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违法行为实行()。
A. 处罚制度B. 赔偿制度C. 监管制度D. 预防制度答案:A6.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监测实行()。
A. 强制制度B. 管理责任制C. 监测制度D. 监督制度答案:C7.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规划实行()。
A. 审批制度B. 许可制度C. 备案制度D. 强制制度答案:A8.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教育实行()。
A. 强制制度B. 推广制度C. 许可制度D. 监督制度答案:B9.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信息公开实行()。
B. 管理责任制C. 监督制度D. 许可制度答案:A10.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应急响应实行()。
A. 强制制度B. 处罚制度C. 监管制度D. 预防制度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环保法,以下哪些措施是国家对环境质量保护的措施?()A. 环境监测B. 环境影响评价C. 环境资源保护D. 环境教育E. 环境应急响应答案:ABDE2. 根据环保法,以下哪些制度是国家对环境污染的处罚措施?()A. 赔偿制度B. 处罚制度C. 监管制度D. 预防制度E. 管理责任制答案:AB3. 根据环保法,以下哪些制度是国家对环境资源保护的措施?()B. 利用制度C. 管理责任制D. 监督制度E. 强制制度答案:ACD4. 根据环保法,以下哪些制度是国家对环境教育的措施?()A. 强制制度B. 推广制度C. 许可制度D. 监督制度E. 管理责任制答案:AB5. 根据环保法,以下哪些制度是国家对环境信息公开的措施?()A. 强制制度B. 管理责任制C. 监督制度D. 许可制度E. 赔偿制度答案:A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质量实行保护制度。
全国2010年10月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我国《环境保护法》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这一分类是依据()A.环境的形成B.环境的要素C.环境的功能D.环境的范围2.依照我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的规定,水污染损害是由受害人重大过失造成的()A.排污方不承担赔偿责任B.可以减轻排污方的赔偿责任C.排污方仍应承担赔偿责任D.由排污方平等负担赔偿责任3.依照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规定,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的活动被称为()A.减量化B.再利用C.资源化D.无害化4.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中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规定,体现的生态规律是()A.相生相克律B.协调稳定律C.时空有宜律D.负载定额律5.工业发达国家环境管理体制发展的共同趋势是()A.由现有的部兼负环境保护职责B.同时设立协调机构与部一级的专门机构C.设立具有更大权限的独立机构D.几种机构同时并设6.我国《环境保护法》第4条所规定的最重要、基本的环境政策是()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B.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C.污染者治理、开发者养护D.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7.依照我国《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负责协调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的机构是()A.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B.环境保护部C.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D.国务院突发事件应对办公室8.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资源补偿费的是()A.水资源费B.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C.森林植被恢复费D.耕地闲置费9.某国际组织于1974年提出了被各成员国共同接受的“环境污染”的定义,该国际组织是()A.联合国环境规划署B.欧洲共同体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D.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0.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的“两控区”是指()A.一氧化碳控制区和二氧化碳控制区B.二氧化碳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C.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碳控制区D.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11.依照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下列建设项目属于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是()A.海上潮汐电站B.修船厂C.岸边油库D.滨海火电站12.我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规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围划定()A.三级保护区B.缓冲区C.准保护区D.储备区13.依照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禁止夜间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进行()A.抢修作业B.抢险作业C.生产工艺必需的连续作业D.住宅装修作业14.以是否跨越国境为标准,固体废物转移行为可以分为()A.进口转移和出口转移B.境内转移、过境转移和越境转移C.贸易转移和非贸易转移D.协议转移、互惠转移和项目转移15.依照我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在核动力厂等重要核设施的外围地区应当划定()A.规划限制区B.核设施退役区C.核事故场内应急区D.核设施流出物监测区16.下列自然资源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的是()A.土地资源B.石油资源C.水资源D.生物资源17.我国《水法》规定的取水许可适用于()A.直接从江河取水的行为B.为家庭生活少量取水的行为C.城镇居民取用自来水的行为D.村民从本村水库取水的行为18.依照《退耕还林条例》有关退耕还林目标责任制的规定,与行政机关签订责任书的主体应当是()A.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B.项目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C.项目技术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D.项目财务负责人和人事负责人19.下列关于我国渔业捕捞许可证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A.海洋大型拖网、围网作业的捕捞许可证,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放B.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不得超过船网工具控制指标发放海洋作业捕捞许可证C.捕捞许可证可以买卖或者出租D.捕捞许可证不得涂改、伪造或者变造20.依照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狩猎证持有者可以猎捕的野生动物是()A.国家一级保护的B.国家二级保护的C.非国家重点保护的D.《濒危物种贸易公约》禁止贸易的21.依照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A.核心区、缓冲区、外围保护区B.核心区、实验区、外围保护区C.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D.实验区、缓冲区、外围保护区22.世界上第一个以环境保护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A.国际自然保护同盟B.世贸组织环境与发展委员会C.联合国环境规划署D.保护自然国际咨询委员会23.《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清洁发展机制适用于()A.公约附件一缔约方之间B.公约附件一和非公约附件一缔约方之间C.公约附件二缔约方之间D.公约附件二和非公约附件二缔约方之间24.在生物安全领域,以处理科学不确定性问题为核心的国际条约是()A.《京都议定书》B.《伦敦议定书》C.《卡塔赫纳议定书》D.《蒙特利尔议定书》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25.下列关于环境基本法的表述,正确的是()A.环境基本法在各国的出现反映了环境立法从局部到整体的发展趋势B.环境基本法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C.环境基本法的出现反映了各国从单项环境要素的保护和单项治理向全面环境管理及综合防治方向的发展D.环境基本法的出现是环境法向完备阶段发展的重要标志E.一般来说,单行环境保护法规是在环境基本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6.下列许可证中属于自然资源开发许可证的是()A.木材运输证B.养殖使用证C.捕捞许可证D.草原使用证E.采矿许可证27.下列关于环境信息公开的表述,正确的是()A.环保部门应当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定期公布排污超标或者超总量的污染严重企业的名单B.被列入污染严重企业名单的企业应当定期公布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C.省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可以对未完成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市、县予以公布D.在环评审批阶段环保部门应当公告已受理的环评文件简要信息与审批结果E.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应当定期发布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28.依照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是指()A.工业园区B.医疗区C.文教科研区D.机关办公区E.居民生活区29.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的固体废物管理原则包括()A.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B.专门处置原则C.全过程管理原则D.就地处理原则E.分类管理原则30.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的保护耕地的主要措施包括()A.耕地占用补偿B.耕地总量不减少C.基本农田保护D.节约使用土地,禁止闲置、荒芜耕剑E.鼓励合理开发未利用地31.依照我国矿产资源保护法律的规定,转让探矿权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A.自颁发勘查许可证之日起满1年B.完成规定的最低勘查投入C.探矿权属无争议D.已缴纳探矿权使用费与探矿权价款E.已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32.国际环境法的渊源包括()A.国际条约B.国际习惯C.一般法律原则D.司法判例和公法家学说E.“软法”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3.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课程代码:0022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能够作为环境法律保护对象的是( D )A.太阳B.阳光C.生物圈D.自然环境2.所谓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里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系,它由( C )A.生物环境和空间环境共同组成B.生物群体按照自然规律组成C.生物群体和一定的空间环境共同组成D.生物群体和非生物群体组成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内容是关于保护与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合理开发利用与( B )A.提高人类生活水平B.保护自然资源C.保护生态环境D.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最早使用“公害”一词的是日本在1896年颁布的( D )A.《河流与港口法》B.《矿业法》C.《制碱业管理法》D.《河川法》5.1987年,由挪威前首相布兰特朗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其对“可持续发展”的解释是( B )A.一定要努力满足世界上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B.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C.人类应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D.应当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的可持续性有机的结合起来6.环境管理是国家采用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教育等多种手段,对各种影响环境的活动进行规划、调整和监督,目的在于( )A.保护自然资源CB.防治环境污染C.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衡D.体现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能7.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不少国家总结了治理阶段“先污染后治理”的经验教训以后,改变了单纯治理的被动政策,采取了( A )A.“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B.“边污染,边治理”措施C.“限制污染,及时治理”措施D.“浓度控制,净化处理”措施8.我国的城市规划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一个是总体规划,一个是( D )A.村镇规划B.土地利用规划C.综合利用规划D.详细规划9.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分为两大类,即( C )A.单项和综合环境影响评价B.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C.规划和建设项目D.现状评价和预断评价10.在我国,自然资源集体所有权的取得主要有三种方式,除法定取得外,还有( A )A.天然孳息和开发利用取得B.继受取得和天然孳息C.天然孳息和自然添附D.自然添附和开发利用取得11.国际标准组织(ISO)制定的系列环境管理标准是( A )A.ISO14000系列标准B.ISO9000系列标准C.GB14000系列标准D.GB9000系列标准12.大气污染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排入大气中污染物的( B )A.种类B.浓度C.排放源的高度D.来源13.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中,除污染种类繁杂和污染扩散范围大之外,还有( B )A.污染危害持续性较差B.污染危害持续性强C.污染危害难以控制D.污染危害对人类影响不大14.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的适用范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和( A )A.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B.海水的污染防治C.雪山、冰川的污染防治D.管道水体的污染防治15.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必须事先向当地主管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概念一、环境的一般概念:是指相对于某一个中心事物而言的,即围绕某个中心事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便构成某一中心事物的“环境”。
二、人类环境的概念“人类环境”这个概念是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
三、人类环境的分类1.按照环境的形成,可以把人类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类。
2.按照环境的功能,可以把环境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我国宪法采用了这种分类方法。
3.按照环境范围的大小,可以把环境分为居室环境、车间环境、村镇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等。
4.按照环境的不同要素,可以把环境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包括海洋环境、湖泊环境、河流环境等)、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如森林环境、草原环境)、地质环境等。
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关于环境的定义和范围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按照自然资源的分布量和被人类利用时间的长短,自然资源可分为有限资源和无限资源两大类。
有限资源又包括两类:一类是可更新资源,即可以更新再被利用的,如土壤、淡水、动物、植物等。
另一类是不可更新资源,是指数量有限又不可再生,终究会被用尽的资源,如煤、石油、各种金属与非金属矿藏等。
无限资源是指用之不竭的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海水等。
除海洋外,目前还没有把它们作为自然资源立法的保护对象。
五、人类同环境的关系1.人类是环境的产物2.人类又是环境的改造者。
有人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把人类——环境系统的结构分为三部分:(1)物理系统,包括生物以外的各种无生命的环境因素,如大气水、陆地、岩石、日光等。
(2)生物系统,即生物圈,包括从最小的微生物到生物群落组成的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
(3)社会经济系统,包括由人类活动控制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等。
为了维持人类环境系统的动态的平衡,人类的经济活动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不超过两个界限:(1)从自然界取出的各种资源,不能超过自然界的再生增殖能力;(2)排放到环境里的废弃物不能超过环境的纳污量,即环境的自净能力。
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1.在环境科学里,把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2..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的研究报告是.《我们共同的未来》3.我国宪法规定自然资源和某些重要的环境要素属于全民所有4.一般来说,各国将环境保护上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是在20世纪70年代5.在环境与资源管理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管理制度是.许可证制度6.在我国,取得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主要方式是法定取得7.在一定环境中,污染物对人体或生物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的最大剂量或者对人体和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最小剂量,称为环境基准8.违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其污染物排放浓度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并由环保部门处以罚款9.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10.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其批准单位应当是当地公安部门11..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是否可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所作的规定是禁止过境转移危险废物12.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80%以上13. .我国现行《水法》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生活用水的需要14.我国《森林法》规定,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15. 根据我国《矿产资源法》规定,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主体是国务院16.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17..第一个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CN)18.197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建立一个新的专门专门环境事务的机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1969年的《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规定,油污所造成的民事责任应当由船舶所有人承担19..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对象的环境要素包括大气海洋矿藏自然保护区人文遗迹20..环境与资源管理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 ABCD )A.综合性原则B.区域性原则C.协调性原则D.预测性原则E.技术性原则21.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包括( ABCDE )A.内水、领海B.毗连区C.大陆架D.专属经济区E.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22.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所规定的固体废物管理“三化原则”是( ABD )A.无害化B.减量化C.工业化D.资源化E.回收化23.土地违法犯罪的罪名包括( ABE )A.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B.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C.非法变更土地用途罪D.非法出租土地罪E.非法占用耕地罪24.为规范渔业养殖,防止不合理捕捞活动对渔业资源造成破坏,我国《渔业法》规定了下列管理措施(ABCDE)A.实行渔业限制制度B.实行渔业养殖使用证制度C.鼓励和扶持外海和远洋捕捞D.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E.限定捕捞场所、时间、方法和工具25.各国负有不损害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环境的责任是国际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管辖范围以外地区”主要是指( ABCDE )A.公海及其海底B.南极C.大气空间D.外层空间E.月球26.生态系统:所谓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里由生物群体和一定的空间环境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系,它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物质四个部分组成。
自考环境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A. 社会关系B. 经济关系C. 人际关系D. 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答案:D2.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预防为主原则B. 污染者付费原则C. 持续发展原则D. 经济优先原则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法的立法目的?A. 保护和改善环境B. 保障公众健康C. 促进经济发展D. 维护社会稳定答案:D4.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是为了实现以下哪个目标?A. 促进经济发展B. 预防环境污染C. 保障社会稳定D.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答案:B5.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A. 刑事责任B. 行政责任C. 民事责任D. 以上都是答案:D6. 环境法中的“三同时”制度是指什么?A.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B. 同时规划、同时实施、同时验收C. 同时评估、同时审批、同时监管D.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答案:A7. 环境法中的“环境”一词通常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大气B. 水体C. 土壤D. 人类社会答案:D8. 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噪声污染的防治应遵循什么原则?A. 预防为主原则B. 污染者付费原则C. 公众参与原则D. 以上都是答案:D9. 环境法的法律关系主体包括以下哪些?A. 国家B. 企业C. 个人D. 以上都是答案:D10. 环境法中的“环境标准”是指什么?A. 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B. 环境保护的技术规范C. 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D. 环境保护的行政措施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及其特点。
答案:环境法的调整对象是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其特点包括:(1)涉及的主体广泛,包括国家、企业、个人等;(2)调整的内容复杂,包括环境资源的保护、污染的防治、生态的恢复等;(3)调整的方式多样,既有法律规范,也有技术规范和政策措施。
环境资源法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环境资源法的立法宗旨是()。
A. 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公众健康B. 促进经济发展C. 维护社会稳定D. 保障国家安全答案:A2. 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A.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B. 污染者负担C. 公众参与D. 经济优先答案:D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部门是()。
A.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B.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C.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D. 地方环境保护局答案:C4.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
A.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B. 增加项目投资C.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D. 限制工业发展答案:A5. 我国环境资源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环境污染的类型?()。
A. 大气污染B. 水污染C. 噪音污染D. 光污染答案:D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下哪项不是水污染的来源?()。
A. 工业废水B. 农业面源污染C. 生活污水D. 风力发电答案:D7. 环境资源法中的“三同时”制度指的是()。
A.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B. 同时规划、同时实施、同时监督C.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D. 同时规划、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答案:A8.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大气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
A. 国家标准B. 地方标准C. 企业标准D. 国际标准答案:A9. 以下哪项不是环境资源法中规定的环境权益?()。
A. 清洁空气权B. 清洁水权C. 清洁土壤权D. 清洁能源权答案:D10. 环境资源法中的“谁污染,谁治理”原则体现了()。
A. 污染者负担原则B.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C. 公众参与原则D. 经济优先原则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环境资源法的调整对象包括()。
A. 环境保护B. 自然资源开发C. 土地使用权转让D. 污染治理答案:A B D12. 以下哪些属于环境资源法的法律体系?()。
2015年1O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卷(课程代码00228)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1.1979年9月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试行)》是新中国第~部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综合性法律。
该法于l989年进行了修订,又在A。
2014年4月24日再次修订,自公布之日起施行B.2014年4月24日再次修订,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C.2014年4月24日再次修订,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D.2014年4月24日再次修订,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制定世界上首部保护自然遗迹法律的国家是A.罗马尼亚B.日本C.英国 D. 美国3.我国首次规定公众“环境权益”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是A.《环境保护法》B.《循环经济促进法》C.《环境影响评价法》D.《清洁生产促进法》4.下列法律中,属于我国环境基本法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5.国务院于2006年明确提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即经济建设受环境保护制约的文件是A.《环境保护法》B.《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C.《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D.《环境影响评价法》6. 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规定,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是指A.重点开发区域 B. 限制开发区域 C. 优化开发区域D.禁止开发区域7.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级别由低到高分为A. 红、橙、黄、绿B.绿、黄、橙、红C.红、橙、黄、蓝 D. 蓝、黄、橙、红8. 下列表述,符合《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的是A.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并需缴纳排污费B.污染物排放浓度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的,免于缴纳排污费C.污染物排放浓度可以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但需缴纳超标排污费D.污染物排放浓度可以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但需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9.有权批准临时性海洋倾倒区的国家机关是A.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B.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C. 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D.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10.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确立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的原则是A.保险人和货主共同承担风险B.船东和保险人共同承担风险C.保险人和承运人共同承担风险D.船东和货主共同承担风险11. 依照我国相关规定,铀矿退役费用由A.勘探人负担B.国家财政预算安排C.开发人负担D.环保部门支付12.下列关于自然资源保护法与自然保护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资源保护法的保护对象与自然保护法的保护对象存在部分重合B.自然保护法在保护各种环境要素时侧重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分配、储备和利用C.自然资源保护法侧重于对各种环境要素的环境效能的保护D.自然资源保护法侧重于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直接保护13.根据《海岛保护法》规定,可以在无居民海岛进行的活动是A.采石 B. 挖海砂C.采伐林木D.气象观测14.根据《森林法》规定,可以转让的森林资源不包括A.用材林 B. 经济林C.防护林D.薪炭林15.我国通过制定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进行水资源管理,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分为A.流域规划、与区域规划B.区域综合规划和区域专业规划C. 区域综合规划和流域综合规划D.流域综合规划和流域专业规划25.标志着中国的污染防治工作已经从末端治理进入到以源头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阶段的法律包括A.《清洁生产促进法》B.《海洋环境保护法》C.《大气污染防治法》D.《水污染防治法》E.《环境影响评价法》26.下列关于海洋保护区的表述,正确的有A. 海洋特别保护区与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目的不同B.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建区由国家海洋局进行审批C.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宗旨之一是维持海洋自然景观和资源再生产能力D.海洋特别保护区内的保护不是单纯保护菜一种资源或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始性或现有状态,而是对所有资源积极的采取综合保护措施E. 海洋自然保护区可根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状况和保护需要划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27.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下列活动必须报国务院批准的有A. 征收基本农田B. 征收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C. 征收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D. 征收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0公顷E.征收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超过35公顷28. 下列关于国际环境合作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有A. 国际环境合作原则要求所有国家承担相同的国际环境保护义务B. 国际环境合作是保障所有国家有效参与国际环境事务的唯一途径C. 国际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际社会成员普遍的参加与合作D. 各国应通过立法、行政或其他措施,防止和减少环境损害发生E. 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应当并有权参与保护和改善国际环境的行为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2012年10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课程代码:00228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研究报告是(A).29-462A.《我们共同的未来》 B.《同一个地球》C.《21世纪议程》D.《人类环境行动计划》2.在我国环境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允许地方制定比国家标准更为严格的标准,这体现了环境立法应遵循A.“时空有宜”律 B.“负载定额”律(A).5-77C.“能流物复”律D.“协调稳定”律3.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是(C)8-97A.国家能源局 B.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C.环境保护部D.国家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4.限期治理制度主要体现了(A)7-116A.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 B.预防为主原则C.公众参与原则D.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5.我国对“三同时”制度作出具体规定的行政法规是A.《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B.《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D) 8-130C.《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D.《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6.在我国,个人取得自然资源所有权的主要方式是(C)9-158A.法定取得 B.确认取得C.开发利用和继承D.天然孳息7.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负责统一发布国家水环境状况信息的行政主管部门是(A)15-256A.国务院水主管部门 B.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C.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D.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8.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因工程需要等特殊原因而划定的一次性专用倾倒区是(A)14-246A.临时倾倒区 B.试验倾倒区C.一类倾倒区D.二类倾倒区9.我国大气环境标准体系的核心是(D)13-224A.《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 B.《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C.《工业“三废”综合排放标准》D.《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0.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环境噪声”与“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区分标准是(C)16-265A.噪声的物理量B.噪声的声压级C.国家或地方制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确定的最高限值D.国家或地方制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确定的最低限值11.违法进口固体废物的,由海关责令退运该固体废物。
历年自考环境法试题及答案环境法是研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学科。
以下是一份历年自考环境法试题及答案的示例:一、单项选择题1. 环境法的核心原则是什么?A. 可持续发展B. 污染者付费C. 预防为主D. 公众参与答案:A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哪项不属于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A.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 “三同时”制度C. 排污许可制度D. 环境监测制度答案:B3. 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不包括以下哪项?A. 损害事实B. 违法行为C. 因果关系D. 行为人的主观过错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属于环境法的调整对象?A. 国家与公民之间的环境保护关系B. 公民与企业之间的环境保护关系C.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环境保护关系D.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环境保护关系答案:ABCD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A. 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气B. 在城市市区进行焚烧垃圾C. 使用含铅汽油D. 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矿产开发答案:ABC三、判断题1.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编制。
()答案:正确2.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环境法的立法目的。
答案:环境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2. 阐述环境法中的“污染者付费”原则。
答案:“污染者付费”原则是指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包括支付污染治理费用、赔偿损失等,以此来促使污染者采取措施减少污染。
五、案例分析题某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有毒废水,导致附近河流水质严重污染,影响了当地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农业生产。
请分析该企业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
答案:该企业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包括:1. 行政责任:根据相关环保法律法规,企业可能会被环保部门处以罚款、责令停产整顿等。
《环境法》
单选(括号内为答案)
1、1987年世界环境。
(我们共同的未来)
2、在我国环境标志的制定过程中。
(时空有宜律)
3、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是。
(环境保护部)
4、限期治理制度主要体现了。
(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
5、我国对三同时制度。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6、在我国自然人取得自然资源所有权的方式是。
(开发利用和继承)
7、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8、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
(临时倾倒区)
9、我国大气环境标准体系的核心。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0、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
(国家或地方制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确定的最高限值)
11、违反进口固体废物的。
(承运人)
12、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
(一年)
13、劳动者在职业劳动中。
(职业病防治法)
14、我国水土保护法规定。
(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
15、我国土地管理法对非农业建设。
(占多少垦多少)
16、我国的森林法规定。
(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17、我国矿场资源法规定。
(国家所有)
18、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
(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保护动物)
19、我国渔业法规定。
(安全性评价)
20、我国草原法规定。
(草原使用者的同意)
21、我国水法规定。
(生活用水的需要)
22、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
(核心区)
23、联合国系统内专门处理环境事务的机构。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24、全球性环境保护条例经常采用的模式是。
(框架条约+议定书+附件)多选题
25、我国宪法和相关资源法规定。
(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野生动物资源)
26、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超过经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
27、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
(直辖市;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重点旅游城市)
28、我国海洋环境法的适用范围包括。
(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及一切其他海域(abcde))
29、我国《矿产资源法》。
个人开采(BCD零星;普通;生活自用)
30、-我国根据《土地管理法》。
(ABC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被环保部门。
(BCDE应急预案;建设和运行情况;污染物名称、排放;超标)
在废弃物和有害废物。
(BCE伦敦;气候变化;控制危险)
简答题(4*5)
简述我国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权限。
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标准。
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简述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确立的“三化”原则。
答:对固体废物实行减量化(minimization)、资源化(resource use)和无害化(innocuity)。
这是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实体性原则,简称“三化”原则。
其中,减量化是指在对资源能源的利用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或能源,以尽可能地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资源化是指对已经成为固体废物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物质采取措施,进行回收、加工使其转化成为二次原料或能源予以再利用的过程。
无害化是指对于那些不能再利用、或依靠当前技术水平无法予以再利用的固体废物进行妥善的贮存或处置的过程,使其不对环境以及人身、财产的安全造成危害。
P404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所保护的野生动物与一般意义上的野生动物有何
区别?
答:野生动物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生长且未被驯化的动物。
它既是重要的物种和环境因素,又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
其种类繁多。
我国法律上所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简述国际环境损害赔偿实践中较为常用的方式。
答:国际环境损害赔偿,通常由于损害的后果的严重性,赔偿数额较大,成为严重的财政负担。
有的侵权人即使破产也不能给予受害人以及时和有效的赔偿,所以分散赔偿的财政负担,给受害人以及时和有效的赔偿是必要的。
因此,在国际条约实践中经常采取赔偿基金和限制赔偿额等方式。
论述题
试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的必要性及贯彻该原则的法律措施。
答:(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的提出,该原则是针对环境问题的特点和国内外环境与资源管理的主要经济和教训提出的。
在处理环境问题上,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是极为重要的。
这是因为:1、环境污染和破坏一旦发生,往往难以消除和恢复,甚至具有不可逆转性。
2、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以后,再进行治理,从经济q:601138080上来说是最不合算的,往往要耗费巨额资金。
3、环境问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可变性很大,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又有一种缓发性和潜在性,再加上科学技术发展的局限,人类对损害环境的活动造成的长远影响和最终结果,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和认识,但到后果一旦出现,往往为时已晚,而无法救治。
这种情况要求人类活动必须审慎地注意对环境的长远的、全局的影响,注意“防患于未然”。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的主要措施有:1、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在工农业发展中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为达到环境保护目标,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普遍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3、实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在城市化进程中改善环境质量,为此,推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每年考核一次,考核结果向公众公布;4、严格对新、扩、
改建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5、推行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使末端管理与全过程管理相结合;6、制定环境时限标准,对工业企业实行超前管理。
试述我国《土地管理法》关于控制建设用地的法律规定。
答:由于土地是有限和不可替代的资源,而且一旦被破坏和毁坏又很难恢复其原有功能,因此国家必须严格控制各种建设土地,避免乱占和浪费土地。
对此,法律规定了下列措施:
建立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审批制度
严格征地审批程序
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严格控制乡(镇)村建设用地(1)严格按照规划使用土地(2)控制乡镇企业建设用地(3)控制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用地(4)严格管理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