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 2017.2.16
- 格式:ppt
- 大小:319.00 KB
- 文档页数:17
两小儿辩日注解
《两小儿辩日》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辩斗一作:辩日)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注解:
1.东游:向东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缘故,原因。
4.以:以为,认为。
5.始:刚刚,才。
6.去:离;距离。
7.日中:正午。
8.初:刚刚。
9.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10.及:到。
11.则:就。
12.盘盂:盛物的器皿。
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13.为:是。
14.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15.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汤,热水,开水(古时还特指沐浴时
用的热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
16.决:决断,判定,判断。
17.孰:谁。
18.为:同“谓”,说,认为。
19.汝:你。
20.知:通假字,通“智”,聪明、智慧。
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今日,端午节当晨,阳光初照,一对小儿在村庄中辩日。
两小儿名为小白和小黑,一白一黑,果然相争不下。
小白道:“今日是端午节,我料风清云淡,日月同辉,必是日。
日乃太阳之象,光明之源,岂能与其夺日?”小黑闻之,略一沉思,不悦曰:“贤哥之言深奥,朕岂可折服?然我观日尤似夜,乃黑矣,非白也。
日乃光之主,如何与其夺日?”小白闻之,大惊曰:“今日截至,子非认之?我有见一玉兔上食,内中珠翠,岂是日乎?”小黑闻之,恍然大悟曰:“玉兔乃月中兽也,早愿,不可谋夺。
”小白闻之,顿觉大错,遂叹道:“尔言颇是,非我所及,吾辱乃忘。
”小黑闻之,微笑曰:“贤哥有失,勿忧心。
”二小儿言乎,遂放声大笑,相约今夜尽燃烛:曰:“光明之源,若以汝照之,日月俱辉,非辩日而不可也。
”范甘等《国民教育知识丛书》收第173集《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该文是一篇记叙文。
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说明文明交流,讨论问题,永志不衰。
文章描述了两个小孩因为端午节,辩论关于太阳和月亮的归属的故事。
通过两个小孩的交流,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于争执问题的理解和处理方式。
文章语言简洁,清晰,适度的运用对话,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让读者对这一话题有深入的思考。
第二篇示例: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还能让人们了解古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在六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学生们学习了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也接触了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其中《两小儿辩日》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故事讲述了两位小儿在辩论中展现了自己的聪慧和机智,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和敬佩。
两小儿辩日,一日之中。
吾于学堂,闻二儿雅言。
余思二儿早生其智,言语兢兢,不可不悉。
两儿心致,斗志昂扬,怀奇思而捐己智,辨正误而表诚心。
日沦依依,东高西低。
二儿相逢,遂生辩日。
一言一辩,寸积寸累,时有斗志而感无奇。
文言文二则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原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文言文二则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文言文故事,讲述了两个小朋友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辩论天空是蓝的还是白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两位小朋友论证的过程充满了幽默和智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文中的小儿一曰光暑,面色黢黑,目上下側,驛驢道上騁風流也;小儿二曰晦明,面皮若油,目水波濆、皇陵碧草細砍也。
两人端坐在树荫下,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一面观察着树叶间的光影,一面争辩着天空的颜色。
光暑道:“小弟晦明,你观林间之纷纷,罔林子弟,蓝色日正,此网不问,而有自知也!”晦明闻言,颦眉细思,良久才放下心上的石头,笑道:“兄言之有理,然儿不可出之既。
昔日宵心家所曰:自道内者先发,明乎门而视之界,则知天者之蓝也,不知门也。
”听罢,光暑一愣,想了想,反唇相讥道:“既非自父子之考证着矣?乃欲立甚立甚?滥竽充数,何足为意也!”晦明闻言,大笑道:“我幼年即圣人所属,数五岁,♀♀♀♀威赫赫以我独赏之!尔之噱佯诳估,亦何止耶?”两小儿辩日,争持未决,直至咏寒门俄久不收,至日将暮时,亦讼忽云:前者晦明之解之甚详也。
光暑,开目长望,其自破也。
盖实描述晦明与光暑之智慧,读来令人敬佩。
文中所述,两小儿辩日,虽是一场关于天空颜色的争论,但在其中体现了智慧与幽默,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了愉悦和启发。
通过这样的文言文学习,我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更能够领悟到古人的思想与智慧。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的不仅是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更应该注重领悟其中的哲理和智慧。
只有通过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涵,我们才能够真正掌握其中所蕴含的古人思想,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文言文二则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是一篇非常有启发性的文言文故事,通过两位小儿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辩论天空颜色的故事,展现了智慧与幽默之美。
希望大家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能够多多领悟其中的哲理和智慧,不仅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更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词语解释(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
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的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的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辩日启示.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
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我们要不断学习。
.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多听听身边孩子们的声音,也许能有所长进。
.知识是不分年龄,不分界限的。
我们在平常阐明自己道理时也该像两小儿一样有根有据,用道理说明问题。
两小儿辩日课文原文翻译及阅读练习答案《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
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全文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人物语言极具性格化,人物形象则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
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列子及其弟子所编著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
此文即节选自《列子·汤问》第七章,文题是后人所加。
此文记录的是春秋时期,两小孩与当时的大学问家孔子的故事。
《两小儿辩日》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注释:1.东:东方。
2.游:游历、游学。
3.见:看见。
4.辩斗:辩论,争论.5.辩:争。
6.其:代词,他们。
7.故:缘故,原因。
8.以:认为。
9.始:刚刚,才。
10.去:离;距离。
11.日中:正午。
12.初:刚刚。
13.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14.及:到。
15.则:就。
16.盘盂:盛物的器皿。
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17.为:是。
18.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19.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汤,热水,开水。
(古时还特指沐浴时用的热水。
)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
20.决:决断,判定,判断。
21.笑:在这里不是嘲笑,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22.孰:谁。
两小儿辩日赏析《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御寇所编的《列子·汤问》,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文言文。
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译文有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注释1、东游:向东游历。
2、见:看见。
3、辩斗:辩论,争论,争辩。
4、其:代词,代“两个小孩”。
5、故:缘故,原因。
6、以:认为。
7、始:刚刚,才。
8、去:离。
9、日中:正午。
10、初:刚刚。
11、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12、及:到。
13、则:就。
14、盘盂(yú):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
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15、为:说,通“谓”。
16、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17、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