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响应、CO2响应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3.65 KB
- 文档页数:1
LI-6400光合仪的基本测量步骤目的:测量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或呼吸速率1. 测量准备与硬件连接,在进气口接上缓冲可乐瓶,保证进气稳定。
2. 开机,配置界面选择Factory default,连接状态按“Y”,进入主菜单,预热15 ~ 20分钟。
3. 按F4进入测量菜单。
4. 将苏打管和干燥剂管都拧到bypass位置。
5. 调节叶室闭合螺丝,关闭叶室,等待a行参数:CO2_R、CO2_S、H2O_R和H2O_S值稳定后,对叶室吹一口气,检查CO2_S增加是否超过2 ppm ,否则就是漏气。
判断是否漏气,如果漏气,将叶室闭合螺丝拧紧一些,再吹气判断。
6. 检查零点。
把苏打管完全打至Scrub,等待a行参数稳定后,观察CO2_R参数绝对值< 5 μmolmol-1,然后把干燥剂管完全旋至Scrub,等待a行参数稳定后,H2O_R参数绝对值< 0.5 mmol mol-1。
7. 把苏打和干燥剂管完全旋至bypass。
8. 检查温度是否正常。
拔掉热电偶紫色插头,进入H行,检查如果Tblock与Tleaf差值<0.1℃,热电偶零点正常,否则,调节电位调节器螺丝(位于IRGA下部)至正常范围。
9. 将叶室正对太阳光,按g可查看光强PARin和PARout。
同时查看g行的大气压值是否正常。
10. 按F5(match),进入匹配界面,待CO2_R与CO2_S、H2O_R与H2O_S值相等时,按F5,然后按F1等待仪器退回测量菜单,检查b行参数:ΔCO2<±0.5,ΔH2O<±0.05即可。
11. 按F1(Open Logfile),打开一个数据记录文件,命名,需要的话,添加备注(remark)。
12. 按分析器头手柄,打开叶室,夹好测量的植物叶片。
13. 按3,F1(area)输入实际测量的叶片面积。
14. 控制叶片温度。
2,f4,选择Block温度, enter, 输入目标温度, enter,回到测量界面。
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
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是用来描述某种生物体对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反应程度的曲线。
1. 光响应曲线(Photosynthetic Response Curve):光响应曲线是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物体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它通常以光合速率(或净光合速率)为纵轴,光照强度为横轴,通过实验测定可以得到。
光响应曲线呈现出一定的特征,例如在低光强下,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增加而迅速上升,但随后逐渐趋于饱和,在高光强下增长趋势较缓慢。
光响应曲线的形态与不同生物体的光合机制有关,能够反映其对光照变化的适应性和光合效率。
2. CO2响应曲线(CO2 Response Curve):CO2响应曲线是指在不同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生物体光合作用速率与二氧化碳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它通常以光合速率(或净光合速率)为纵轴,二氧化碳浓度为横轴,通过实验测定可以得到。
CO2响应曲线显示了生物体对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一般来说,在低CO2浓度下,光合速率会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逐渐趋于饱和,进一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速率的提高效果有限。
这两个曲线在研究生物体的生理生态特性、光合作用机制以及环境因素对生物体的影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对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响应规律,从而为农业、生态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光合日变化的测定: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从08:00-18:00,每2h测定一次光合指标。
测定时选长势一致的植株主茎上的功能叶,每处理测三株,每株测三片叶,每片读数10次,取其平均值。
测定指标为净光合速率(Pn,μmol •m-2•s-1)、胞间CO2浓度(Ci,μmol•mol-1)、气孔导度(Gs,mol •m-2•s-1)、蒸腾速率(Tr,mmolH2O•m-2•s-1)、PFD、叶面温度(Ta)等参数。
光响应曲线的测定: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Li-cor,美国)进行测定。
每处理重复测定3株,每株测定3个中部叶片。
通过Li-6400系统控制叶片温度为26℃±1℃,CO2体积分数为400μmol/mol,等待时间为120 s -200 s,光合有效辐射(PAR,μmol •m-2•s-1)由低到高设定为0,25,50,80,100,150,200,400,800,1200,1600,2000μmol •m-2•s-1。
由仪器“Light-curve”程序自动测定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μmol •m-2•s-1)、胞间CO2浓度(Ci,μmol•mol-1)、气孔导度(Gs,mol •m-2•s-1)、蒸腾速率(Tr,mmolH2O•m-2•s-1)等指标。
以光量子通量密度(PFD)为横坐标,以净光合速率为纵坐标拟合光合响应(Pn-PFD曲线)方程,并计算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最大光合速率(Pmax)、暗呼吸速率(Pday)、表观光量子密度(AQY)、水分利用率(RWUE)、气孔限制值(Ls)等参数。
二氧化碳响应曲线的测定:根据光饱和点测定的结果,用CIRAS-2LED光源控制光强在光饱和点处,通过安装高压浓缩CO2小钢瓶,控制调节CO2浓度在100~2 000μmol/mol,设定的梯度为100、200、400、600、800、1 000、1 200、1 400、1 600、1 800、2 000Lmol#mol-1。
变异北五味子净光合速率对光和CO2的响应摘要:采用美国ci-340 便携式光合仪对主要变异类型北五味子净光合速率对光和co2的响应进行对比研究。
说明各主要变异类型利用强光和弱光、利用低co2和高co2的能力均较强。
各主要变异类型光及co2的补偿点、饱和点差异均极显著,说明在这七种变异类型中,粉果类型对弱光的利用率相对较高;大果类型对光的适应性最强。
粉果类型的co2利用效率最高,大果类型对co2的利用效率较高。
总体表现为大果、粉果类型对光及co2的适应性都较强。
关键词:北五味子;净光合速率(pn);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中图分类号:r282.2 文献标识码:a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别名山花椒、辽五味、红铃子、五梅子等,是多年生左旋落叶木质藤本植物,为木兰科(magnoliaceae)五味子属(schisandra michx),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河北等省。
有关五味子光合特性的研究仅见李爱民等报道[1]。
本实验对7种变异北五味子光合作用对光和co2的响应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选育高产、优质的北五味子新品种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辽宁省本溪县国秀五味子示范基地四年生北五味子,以筛选出的大果、粉果、小果、长穗、短穗、红花、白花等7种主要变异类型为试验材料,各变异类型分别取性状表现一致的6株进行测定。
辽宁本溪县海拔350m,年有效积温2800℃,平均降雨600~800mm,无霜期130~140d,土壤为林缘腐殖土,栽培株行距为0.5m ×1.2m。
1.2 试验方法1.2.1 光补偿点、饱和点及表观量子效率测定7月中下旬于晴朗天气选取五味子中部侧枝上数第6片功能叶片,上午7:30~11:00,采用开放式气路,叶片温度27±2℃,相对湿度rh60±10%条件下,测定叶片光响应曲线和表观量子效率(aqy)。
光催化技术名称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光催化技术是一种利用光能激发催化剂来促进化学反应的先进技术。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高效能源利用和废物处理方法备受关注。
通过研究光催化技术的名称和基本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科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和潜力。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引言、光催化技术名称概述、光催化反应原理解析、光催化技术研究进展和成果展示以及结论与展望。
在引言部分,将介绍本文的目的,并对文章结构进行简单说明。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地介绍和解释光催化技术的名称及其基本原理。
我们将从定义开始,深入探讨该领域的发展历史和应用领域。
同时,我们还将详细剖析光催化反应的机理、如何选择和设计合适的催化剂以及优化调控策略。
接着,我们会总结当前该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成功案例,并探讨其潜在的应用前景与挑战点。
最后,我们将对光催化技术的发展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的展望和建议。
以上是引言部分的内容,旨在为读者明确文章的主题以及整体结构。
希望对您撰写长文有所帮助!2. 光催化技术名称概述:2.1 光催化技术定义:光催化技术是一种利用光能将物质转化为其他有用物质或进行降解处理的技术。
它基于光催化反应原理,通过光照射下的催化剂介导,可以促进氧化还原、光解、膜分离等一系列反应过程,实现对污染物、有害物质的降解和转化。
2.2 发展历史:光催化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在研发过程中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最初,人们主要关注利用太阳能进行水的光解产氢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环境保护需求的日益增加,光催化技术逐渐应用于污染物降解、空气净化、水资源治理等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2.3 应用领域:光催化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环境治理、能源开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环境方面,它可以被应用于废水处理、空气净化、有机物降解等。
在能源开发方面,光催化技术可以应用于太阳能转化、光电池领域等。
co2测量方法CO2测量方法一、引言CO2(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准确测量和监测CO2浓度对于了解气候变化趋势、评估环境影响以及制定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CO2测量方法。
二、红外线吸收法红外线吸收法是一种常用的CO2测量方法。
该方法基于CO2分子对特定波长的红外光的吸收特性。
通过测量被样品吸收的红外光强度,可以计算出CO2浓度。
这种方法具有高精度、快速响应和稳定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空气质量监测、气候研究等领域。
三、气体色谱法气体色谱法是另一种常见的CO2测量方法。
该方法基于CO2在特定条件下与固定相之间的分离和移动速度差异。
首先将CO2样品进样到气体色谱仪中,然后通过固定相的选择性吸附和洗脱,将CO2与其他气体分离开来。
最后,通过检测器检测分离出来的CO2,计算出其浓度。
气体色谱法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的优点,但需要较长的分析时间和复杂的仪器设备。
四、化学吸收法化学吸收法是一种基于CO2与特定试剂发生化学反应的测量方法。
常用的试剂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CO2与试剂反应生成的产物,通过测量产物的浓度来计算CO2的浓度。
化学吸收法具有简单、易操作的优点,但对试剂的选择和浓度控制要求较高。
五、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高精度的CO2测量方法。
该方法基于CO2分子的质量和电荷特性,通过将CO2样品分子离子化,然后根据不同质量和电荷比的离子进行分析和检测。
质谱法具有高分辨率、高精度和高灵敏度的优点,但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和专业操作。
六、激光吸收光谱法激光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基于CO2分子对特定激光波长的吸收特性的测量方法。
该方法通过激光束透射样品气体,测量透射光强度的变化,从而计算出CO2浓度。
激光吸收光谱法具有高精度、快速响应和非侵入性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大气环境监测和工业过程控制等领域。
七、总结CO2测量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
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Photocatalytic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PCR)是一种利用光催化材料将太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质子(Proton)是一个重要的介质。
PCR过程中,二氧化碳首先通过光催化剂吸收太阳光能,形成高能电子(e-)和空穴(h+),然后这些高能电子和空穴在催化剂表面与水分子发生反应,产生质子和氢氧根离子(OH-)。
其中,质子可以参与反应,促进二氧化碳的还原,而氢氧根离子则可以在催化剂表面与质子结合形成水分子,释放出电子和空穴,从而进一步促进反应的进行。
因此,质子在PCR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反应介质,促进二氧化碳的还原,同时也可以通过与氢氧根离子的相互作用调节催化剂的表面状态,影响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开发新型的光催化剂和反应条件,以提高PCR的效率和选择性,为实现二氧化碳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新的途径。
光响应和CO2响应曲线方法
1、打开仪器开关→Y→叶室拧紧
2、2X3 LED ml
3、左边两个药品罐都拧至完全SCRUB
4、CO2R CO2S uml 在±5之间,H2OR、H2O在±o.5之间(数值降不下来,match一下)
5、建立一次实验文件夹、→F1(open file)→Y→Edit(编辑)→ADD REMARK(标记每个处理)
6、测光响应和CO2响应之前,要诱导至少10分钟,待到Photo值稳定
主界面→2→f3(设置CO2浓度,一般为400)→f4(叶室温度25℃)→f5(PAR设置为1000)注:按Enter进入设置
7、光响应
主界面→5→F1(AoDo)→Light Curve2(光曲线)→Y→Enter→进行设置光强梯度
8、CO2响应(诱导10min,测定50min;一个处理1h)
主界面→诱导结束→5→F1(AUTO PROG)→A-Ci Curves→Y→START
注:1、Match步骤→主界面→按Match→MATCH IRGAs→exit
2、测曲线,换一个处理(植株)之前都要Match一下,稳定几分钟,photo值正常为止(即最大光合速率)
3、诱导结束,第一个(光/co2为0)浓度测定时photo不理想,可以Match一下。
4、查看测得数值曲线;①CO2响应曲线:主界面→f2(VIEW FILE)→f1(Import GrafDef)→A Ci Curve→enter
5、缓冲瓶→均在Bypass
小钢瓶→CO2管SCRUB
干燥Byp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