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虫子,爬吧》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7
《虫子,爬吧》教学重点:理解品味富有哲理性的语言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一、内容分析课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7)用幽默的语言描写了虫子的自我感觉良好的爬行。
1段:是全文的引子,自然引出下文。
2—3段:写虫子很有绅士风度的爬行。
4—7段: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描写虫子并不轻看自己。
第二部分:(8—17)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蚂蚁、金龟子、蚂蚱、吊死鬼爬行的千姿百态,表达对虫子的关爱。
8段:从虫子们的爬行姿态写起,为后面的描写作铺垫。
这是一个承上启下段。
9段:描写蚂蚁的爬行神态。
10—13段:重点描绘会飞的金龟子,进而说明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
14—15:描写灰色的小蚂蚱。
首先用比喻描写它的体形,接着写它爬跳的特点。
16—17:描写让人讨厌的吊死鬼。
先写它的滑稽样,接着写人们对它的无奈。
第三部分:(18—26)重点进行议论。
阐述虫子都有生存的理由和权利。
18—21作者用两个反问句来说明它们虽然渺小,但却有其生存的理由和空间。
接着又用一个反问句,说明大而凶、大而美的生物未必就能生存下来的道理。
22—26:作者由对虫子的怜悯转而对自身的怜悯。
告诫人们:生物链是不可破灭的,自然规律是不可违背的。
二、中心作者以平等的心态、独特的视角、细致的观察,描写了形态各异与人共处、与人相争的虫子们,字里行间表达出对小生命的关爱,展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随处可见理趣之美,给人们留下想象的空间。
练习题1、作者把对虫子们的关爱融入细致入微的描写中,语言幽默而风趣。
不管是匆忙的小蚂蚁,旁若无人的金龟子,营养不良的小蚂蚱,还是滑稽可笑的“吊死鬼”,都具有鲜明的个性。
请从文中任选一句赏析。
2、细读课文,作者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情感?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12.虫子,爬吧自主学习主干知识←提前预习 勤于归纳→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蠕.动( ) 渺.小( ) 俯瞰.( ) 觅.食( ) 陪衬.( ) 彷.徨( ) 歧.路( ) 炫.耀( ) 孱.弱( ) 挑衅.( ) 恶.心( ) 后裔.( ) 答案:rú miǎo kàn mì chèn páng qí xuàn chán xìn ě yì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áo ( )游 蚂zha ( ) 滑ji ( ) 怜mǐn ( ) bèng ( )跳 气něi ( ) páng ( )然大物 shǔ ( )目寸光孤零guǎ ( )群 丰富多cǎi ( ) yún yún ( )( )众生 答案:遨 蚱 稽 悯 蹦 馁 庞 鼠 寡 彩 芸芸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蚂蚁显得有点儿匆忙,但也经常有左顾右盼、犹疑彷徨..的时候。
彷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么扯着一根线从树枝上突然出现在人脸前的“吊死鬼”呢?它让人讨厌,复又令人哑.然失笑...。
哑然失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跳吧,蚂蚱。
可怜的、孱弱..的蹦跳族的后裔,如今好比孤零寡群…… 孱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2)禁不住笑出声来(多用以表示轻视)。
(3)指软弱无能。
中考语文名著《昆虫记》考点知识复习过关班级姓名完成情况【识记知识】作者: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儿”外国评论家将其誉为“昆虫的史诗”全书主要描写昆虫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等生活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语段阅读】(一)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
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
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
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
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
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
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
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
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
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
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
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1、本文选自《》,作者是(国家)的(人名)被誉为“”。
(2分)2、请结合本文段说说为什么本书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4分)3、本书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请结合本文段对以上特点加以分析。
第21课蝉【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它臃.肿的身体里面有一种汁液,可以用来抵御.穴里的尘土。
它掘土的时候,将汁.液喷洒在泥土上,使泥土成为泥浆,于是墙壁就更加柔软。
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
A.yǒng yú jī xiāB.yōng yù zhī xiàC.yǒng yú zhī xiāD.yōng yù jī xià【答案】B【解析】【详解】“臃”读作yōng,“御”读作yù,“汁”不能取半边字的读音,读作zhī,“ 隙”缝隙、裂隙。
读作xià。
故选B。
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刻板,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生动传神、颇有情趣。
B.本文主要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蝉人格化,读来生动形象,使人倍感亲切。
C.从全文来看,作者是按照“幼虫——成虫——卵——成虫”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安排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突出了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
D.本文的结尾段运用了抒情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总结蝉的一生,抒发了对蝉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答案】C【详解】C.课文是按照“幼虫——成虫——卵——幼虫”的顺序来写的,选项错误;故选C。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
B.《昆虫记》一书不仅详尽地记录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和生活状况,更记载着法布尔的研究成果。
C.通过学习课文《蝉》,使我对蝉的习性和生长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
D.他沉浸在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之中,河水的声音、芦苇荡的声音、鸟鸣声昆虫声,并与之互动。
【答案】D【详解】A.句式杂糅,可删去“的作者”或“写的”;B.语序颠倒,可将“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和生活状况”与“法布尔的研究成果”调换;C.缺少主语,可以删去“通过”或“使”;故选D。
初二语文昆虫记名著阅读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一、名著阅读题1.下列关于《昆虫记》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普通的蝉不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它选择把自己的卵产在壳斗和绒毛叶之间,蝉十分清楚最适合其新生儿那虚弱的胃的食物在什么地方。
B.作为头饰,雄性松树鳃角金龟在短须尖上有七片重叠的大叶片,根据其情绪的变化或呈扇形张开,或闭合起来。
C.意大利蟋蟀的歌声是“格里——依——依”“格里——依——依”这种缓慢而柔和的声音,唱起来还微微发颤,使歌声更加悦耳动听。
D.各种食粪虫尽管成天与粪便打交道,却享有一种美誉。
它们的身材一般都小巧玲珑,穿戴庄重而且无可挑剔的光鲜。
2.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中,有误..的两项是()A.《昆虫记》通过描绘各种昆虫的外部形态和生物习性,记录各种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
B.埃德加·斯诺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深入井冈山根据地,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以及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的老百姓。
C.《红星照耀中国》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D.《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美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文学巨著。
E.《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
3.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B.埃德加·斯诺说彭德怀生活简朴,而且吃苦耐劳。
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一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迟睡早起,每天总是很忙碌。
C.《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
作者法布尔是法国昆虫学家,书中处处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和对生命的尊重。
《昆虫记》名著导读+练习【作者介绍】作者: 法布尔法布尔(1823-1915),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 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 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 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 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 文学界的“维吉尔”, 被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始人”。
【作品内容】《昆虫记》是一部描绘精彩的动物世界的作品, 法布尔用精彩的描述、热情洋溢的行文为我们揭开了昆虫世界的奥秘, 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更蕴含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精神。
本书的经典性在于, 作者以人性关照虫性, 再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 将昆虫世界化作人类获得知识、趣味和思想的美文, 让读者准确了解昆虫的习性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
《昆虫记》十大册, 每册包含若干章, 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
【精彩片段】狼蛛:如果它看到一只可作猎物的昆虫在旁边经过, 它就会像箭一般地跳出来, 狠狠地用它的毒牙打在猎物的头部, 然后露出满意又快乐的神情, 那些倒霉的蝗虫、蜻蜓和其它许多昆虫还没有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 就做了它的盘中美餐。
它拖着猎物很快地回到洞里, 也许它觉得在自己家里用餐比较舒适吧。
蝉:雄蝉是天才的乐师。
它的腹部有发声器, 能发出声音。
每年夏天, 大概有两个月的时间, 蝉的乐声总在我耳边。
我常常看见一些蝉停息在树枝上, 一动不动地狂饮树皮里的水分。
夕阳西下时, 它们才沿着树枝慢慢地走动。
无论饮水的时候, 还是走动的时候, 它们从来没有停止过演奏。
蟋蟀:我经常可以在蟋蟀住宅的门口看到它们正在卷动着它们的触须,以便使它们的身体的前面能够凉快一些, 后面能更加暖和一些。
它们一点儿也不妒嫉那些在空中翩翩起舞的各种各样的花蝴蝶。
相反的,蟋蟀反倒有些怜惜它们了。
它们的那种怜悯的态度, 就好像我们常看到的一样, 那种有家庭的人, 能体会到有家的欢乐的人, 每当讲到那些无家可归, 孤苦伶仃的人时, 都会流露出一样的怜悯之情。
《昆虫记》整体把握作家名片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
主要作品有《昆虫记》《自然科学编年史》。
作品内容简介《昆虫记》分十卷,每一卷分17—25不等的章节。
每章节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
在该书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作者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观照虫性,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其重点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一些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
艺术特色1.科学与文学融合。
这也意味着《昆虫记》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文学的感性。
书中不时提出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试图在科学中融入更深层的含义。
用田野实验的方法研究活生生的昆虫,用散文的形式生动地描写出来。
2.以人性观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
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昆虫具有了与人类相似的独特灵性,又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3.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书中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语言富有诗意。
常见昆虫的描述、生活习性、绰号:铃蟾奏鸣曲的敲钟者绿色蝈蝈敲着小小三角铁意大利蟋蟀拨动小提琴E弦捕猎凶狠而科学螳螂一般从颈部攻击抓到的猎物白面孔螽斯先攻击猎物的颈部,使其失去抵抗的能力勤劳舍腰蜂, 在筑巢时可以坚持不懈、不辞劳苦地工作下去被管虫幼虫从出生后就开始为自己做衣服,即使面对美食也不改变它的目标蜣螂不停地从地面收集污物,搓卷成圆球,然后滚到它希望到达的地方团结/ 和平相处松毛虫即使走错巢,它们也会很平静,和平相处,团结吐丝织巢蜣螂运送粪球时会有同伴相助(但有时也会有贼蜣螂偷盗或夺取同伴的粪球)斑纹蜂每一只蜂都有自己单独的房间,互不侵犯认路蜜蜂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不可解释的本能红蚂蚁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松毛虫在路上吐丝线作为路标讲练周计划第一周(第一~五章)内容梳理第一章荒石园法布尔当作宝地的荒石园,是“野外实验室”,这里长着矢车菊、犬齿草等,非常适于膜翅目昆虫生存。
12 虫子,爬吧零失误训练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蠕.动(rú) 渺.小(miǎo) 恶.心(ě) 刚愎.自用(bì)B.觅.食(mì) 陪衬.(chèn) 彷.徨(páng) 引吭.高歌(kàng)C.歧.路(qí) 炫.耀(xuàn) 孱.弱(chán) 恃.才傲物(shì)D.后裔.(yì) 挑衅.(xìn) 俯瞰.(kàn) 舐.犊情深(shì)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翱翔沧海桑田蹉商眼花缭乱B.雏形首屈一指沏茶销声匿迹C.贻误利令智昏誊印名副其实D.震撼璀璨夺目诅咒不卑不亢3.对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蚂蚁显得有点儿匆忙,但也经常有左顾右盼、犹疑彷徨..的时候。
(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B.那么扯着一根线从树枝上突然出现在人脸前的“吊死鬼”呢?它让人讨厌,复又令人哑然..失笑..。
(笑不出声来)C.跳吧,蚂蚱。
可怜的、孱弱..的蹦跳族的后裔,如今好比孤零寡群……(指软弱无能)D.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的不可扼制....。
(不可以抑制、控制)语言表达训练4.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许多好书都不是畅销书②因为畅销书毕竟是有一定道理的③而畅销书也不一定是好书④否则他会与时代与社会脱节⑤但一个人必须要看畅销书A.①③⑤④②B.①③⑤②④C.①③④②⑤D.①⑤③④②5.根据下面所给例子,围绕“恩”字写一句话。
例:①舒:“舍”得给“予”他人,自己才能获得快乐。
②协:要“办”成一件“十”分成功的大事,必须靠大家共同努力。
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同步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三单元散文的理趣第12课虫子,爬吧第1课时限时测试(30分钟 30分)一、积累与运用(12分)1.对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4分)A.蚂蚁显得有点儿匆忙,但也经常有左顾右盼、犹疑彷徨..的时候。
(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B.那么扯着一根线从树枝上突然出现在人脸前的“吊死鬼”呢?它让人讨厌,复又令人哑然失笑....。
(笑不出声来)C.跳吧,蚂蚱。
可怜的、孱弱..的蹦跳族的后裔,如今好比孤零寡群……(指软弱无能)D.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的不可扼制....。
(不可以抑制、控制)2.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4分)①许多好书都不是畅销书②因为畅销书毕竟是有一定道理的③而畅销书也不一定是好书④否则他会与时代与社会脱节⑤但一个人必须要看畅销书A.①③⑤④②B.①③⑤②④C.①③④②⑤D.①⑤③④②3.根据下面所给例子,围绕“恩”字写一句话。
(4分)例:①舒:“舍”得给“予”他人,自己才能获得快乐。
②协:要“办”成一件“十”分成功的大事,必须靠大家共同努力。
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破茧成蝶①乡居年代,我曾在蚕房里住过两年,我洞悉蚕在其生命轮回过程中每一个隐秘的细节。
由黑珍珠一般的子儿,到肉嘟嘟的蚕儿,到沉睡茧中的蛹,最后羽化成蛾,这个神秘的精灵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变异。
②观察这样的过程是需要耐心的。
不过,我愿意等,我始终认为,这样的等本身就是诗意的。
当可爱的蚕儿吸取了充足的甘露润泽之后,便用生命的丝线织茧而栖,沉沉而睡。
生命被无尽期的黑暗覆盖,沉埋于寂静之中。
其实,它是在做一个坚实的梦,蕴蓄着一次生命的复活。
③终于,它咬破自己织制的茧子,出来了,由蛹化蛾,完成了生命本质的飞跃,给我惊喜的震颤。
《虫子,爬吧》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背景知识】作者简介:周涛,当代诗人、散文家。
祖籍山西,1946年出生,1955年自北京迁居新疆。
毕业于新疆大学中语系。
现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任中国作协全国委员及新疆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
80年代初与诗友发起“新边塞诗”,著有诗集《神山》、《野马群》,长诗《山岳山岳,丛林丛林》等多部,曾获第二届全国新诗(诗集)奖。
90年代转入散文创作,首倡“解放散文”,陆续出版散文集《稀世之鸟》、《游牧长城》、《高榻》等多部,曾三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文艺奖,其《中华散文珍藏本·周涛卷》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阅读指导】在《虫子,爬吧》一文中,周涛冷静地、素描型地展示了各种虫子的爬行,他在这种爬行中看出人类的无奈来,看出人类的渺小来,看出生命的伟大来,看出自然的力量来。
虫子不管人类的感受,它都在活着,背负着它们的行囊,进行着它们的生活。
虫子也是一种生命,它跟人的生命实际是对等的。
那么,在各个层面、不同条件下生活的人呢?作为一个军旅作家,他有很好的思考。
【相关资料】军旅诗人、散文家周涛:袖里珍奇光五色周涛以诗和散文闻名。
他的诗歌和散文多取材于西北边疆生活,格调雄壮、冷峻,具有纵深感、历史感和英雄气。
新近推出的《周涛诗年编》,是周涛诗歌创作成果的总结性诗集。
近日,记者专访了这位军旅诗人、散文家。
记者:近日推出的《周涛诗年编》,收入了您从1978年到1994年间的部分诗作。
对这部书的出版,您有什么感受?您认为它能像您的其他作品那样,引起更多读者的关注吗?周涛:此愿存心久矣。
这本诗集的出版,既是总结,个人的;也是信心,对新时期文学整体的。
诗的读者在当下能有多少,我不敢言。
但是今天的读者不是外星人,无非是处在一个受信息、图像、网络左右的时代。
我的意思是,读者不读诗不是诗人的损失,而是读者自己的损失。
现在书出来了,效果比预想的要好,说明爱诗的人比我们预料的要多。
记者:您的散文获得了广泛的读者和影响,可以说不亚于甚至超过了诗歌的影响,您在阔别了诗坛10多年之后,现在又杀了个“回马枪”,出版了这部《周涛诗年编》。
对此,您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周涛:我本质上是一个诗人,写散文只是客串。
写诗的时候是我最好的年华,最投入,付出了最多的思考和心血,我对社会,对政治,对历史,对文学的认识方式和切入方式是诗给的,诗是我终生的情人。
虽然我阔别诗坛10多年,但我没有离开诗的滋养,不管世界怎么变,我还是认为:诗、音乐、美术是一切艺术的精神灵魂和基本元素。
我更看重我的这些诗,也更看重我的这个诗人身份。
记者:请简要谈谈您对中国新诗,特别是20世纪出现的当代新诗的看法。
周涛:从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新诗百年沉浮。
与时代同步,同时也受时代束缚,其间不乏有成就者,也有不少因不能超越时代而令人惋惜者;有才华的诗人一代代灿若群星,集大成的巨匠可以说百年无一。
新诗的历史毕竟太短了,它还在探索,摸着石头过河。
现在求唐之李(白)、杜(甫),宋之苏(轼)、辛(弃疾),似乎有些过苛,人家已经历经千年筛剔。
论之当代,我认为诗的成就绝不在其他文学样式之下,只是诗的影响不够广泛而已。
当代诗人的努力和探求精神,有些是可歌可泣的。
记者:作为一位有影响、有代表性的新边塞诗人,您对边塞诗的现状有何评价,对新边塞诗的发展有什么期望?周涛:新边塞诗大概作为一个时期的事已经结束了,但是它给西北地区带来的文学自信力却远未结束,甚至正在更蓬勃旺盛地发展着。
当下,仅就新疆来讲,刘亮程的散文倍受关注;沈苇的诗、北野的诗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那些新边塞诗;沈苇的散文《新疆词典》精彩绝伦;还有一个李娟,散文独树一帜,有着浓郁真实的牧区风味;再有董立勃的几部长篇《白豆》、《米香》,王刚的长篇《英格力士》,徐庄的长篇《废黄河》等等,异彩纷呈。
新疆作为一个汉语文化积淀贫瘠的地区,短短几十年,取得了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记者:从《激情燃烧的岁月》到《历史的天空》等军事历史题材的作品频繁问世,且受到读者广泛的欢迎。
您认为这是传统的回归,还是中华民族对激情的呼唤?您是不是在这种背景下,打算用诗歌的方式参与到对激情的呼唤当中去?周涛:我认为这是中华民族对激情的呼唤。
一个没有激情和理想的民族,肯定是没有希望的。
蕴含在人民群众中的伟大革命激情是非常珍贵的,是推动历史车轮进程的原动力,这一点不应怀疑。
人们之所以在今天还如此欢迎这些军事历史题材的作品,说明人们崇敬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周涛诗年编》如能以诗的方式参与其中,是我的光荣。
记者:作为一名军旅诗人、散文家,您能谈一谈战争与文学,军人与文学的关系吗?周涛:文学和艺术是个怪东西,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它们最喜欢往战争里面钻,使不朽巨著受孕率最高的就是战争。
古今中外,概不能免。
海明威说过,世上只有两种作家,经历过战争和没有经历过战争的。
这话也许有些绝对,但也证明了战争与文学的关系密切。
我在军中这么多年,也意外地发现了这句话的背面——中国只有两种军人,喜爱文学的军人和不关心文学的军人。
军队里有大量的高中级干部是爱读书、喜文学的,有相当一部分业余时间写作,比例之高出乎预料。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文学是军旅生涯的一个补充,也是对军人精神的一种滋养。
辛弃疾是一名高级将领,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他应该是一个军人和文学完美结合的范例,一个传统文化的象征。
“袖里珍奇光五色,它年要补天西北”。
他千年以前的这两句诗,道出了我终身的文学理想。
(来源:解放军报第7版特约记者:魏春发布时间:2005-04-18 06:16 )【能力训练】阅读拓展阅读下列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一)没有秋虫的地方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趣味干燥呢。
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
”可是一点影响也没有,邻舍儿啼人闹弦歌杂作的深夜,街上轮震石响邪许并起的清晨,无论你靠着枕儿听,就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角听,总听不到秋虫的一丝声息。
并不是被那些欢乐的劳困的宏大的清亮的声音掩没了,以致听不出来,乃是这里本没有秋虫这东西。
阿,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居留的地方!若是在鄙野的乡间,这时令满耳朵是虫声了。
白天与夜间一样的安闲,一切人物或动或静,都有自得之趣;嫩绿的阳光或者轻淡的云影覆盖在场上,到夜呢,明耀的星月或者徐缓的凉风看守着整夜,在这境界这时间唯一的足以感动心情的就是秋虫的合奏。
它们高,低,宏,轻,疾,缓,作,止,仿佛曾经过乐师的精心训练,所以这样地无可批评,踌躇满志。
其实它们每一个都是神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各抒灵趣,那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
虽然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但是这正是无尚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不独是旁人最欢喜吟味的,就是当境者也感受一种酸酸的麻麻的味道。
这种味道在一方面是非常隽永的。
大概我们所蕲求的不在于某种味道,只要时时有点儿味道尝尝,就自诩为生活不空虚了。
假若这味道是甜美的,我们固然含着笑意来体味它;若是酸苦的,我们也要皱着眉头来辨尝它:这总比淡漠无味胜过百倍。
我们以为最难堪而亟欲逃避的,唯有这一个淡漠无味!所以心如槁木不如工愁多感,迷蒙的醒不如热烈的梦,一口苦水胜于一盏白汤,一场痛哭胜于哀乐两忘。
但这里并不是说愉快乐观是要不得的,清健的醒是不需求的,这汤是罪恶的,狂笑是魔道的,这里只说有味总比淡漠远胜罢了。
所以虫声终于是足系恋念的东西。
又况劳人秋士独客思妇以外还有无量数的人,它们当然也是酷嗜味道的,当这凉意微逗的时候,谁能不忆起那美妙的秋之音乐。
可是没有,绝对没有!井底似的庭院,铅色的水门汀地,秋虫早已避去唯恐不速了。
而我们没有它们的翅膀与大腿,不能飞又不能跳,还是死守在这里。
想到“井底”与“铅色”,觉得象征的意味丰富极了。
(叶圣陶作于1923年8月31日)1、这里为什么“不容留秋虫”?而秋虫为什么也“不屑居留”此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加线的“一方面”相对应的“另一方面”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井底”和“铅色”在文中分别象征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下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有错的两项是()A. 文章开头用人不如笼中的鹁鸪来渲染一种枯燥乏味、孤独凄凉的气氛,从而奠定了全文的基调。
B. 城市里没有秋虫和乡间满耳的虫声形成强烈的对比,通过对乡间秋虫的怀念,表明作者对乡间生活的向往,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想要归隐荒野的思想感情。
C. 作者认为生活中的苦味酸味比没有味道要好,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比心如槁木要好,从这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态度,丝毫没有想要归隐的意思。
D. 作者借秋虫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恨和对改变这样的社会现状的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
E. 本文写到虫声引起秋士伤怀,郁达夫在《古都的秋》中写到落叶引起秋士伤怀,两者的用意都在强调秋士特别容易伤感。
(二)蜜蜂的赞美秦牧(1)全世界的小虫儿,给人类赞美得最多的,大概是推蚂蚁、蝴蝶、蜘蛛、蚕、蜜蜂这几样东西了。
(2)人们对于蜜蜂的赞美,尤其充满哲理的情趣。
在思想史上、艺术史上,许许多多人都歌颂过蜜蜂。
这不仅仅因为蜜蜂能够酿蜜,而且也由于:蜜蜂酿蜜的方法,给人以重要的启示。
它能够博采,又能够提炼,终于,黄澄澄、香喷喷的蜜糖给酿造出来了。
它的酿蜜可以说是一种卓越的创造。
(3)蜜蜂采蜜时的辛勤,可以从这么一个有趣的统计里面看出来:一只蜜蜂要酿造一公斤蜂蜜,必须在一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
假如蜜蜂采蜜的花丛同蜂房的距离平均是一公里半,那么,蜜蜂采一公斤蜜,就得飞上四十五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十一圈。
(4)看了这样的材料,尝过那味道浓郁的甜蜜,你怎能不对世界上这种神奇的小昆虫,感到由衷的赞美呢!(5)十六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讲了一个譬喻赞美过蜜蜂。
他把盲目地堆集材料的求知识式称做蚂蚁的方式;把主观的随意创造体系的方式叫做蜘蛛的方式,而“真正的哲学家,则是像蜜蜂一样。
它们从花园和田野里面的花朵中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种材料。
”几百年的时间像流水一样过去了,培根许许多多的话已经为人们所遗忘,但是他那句“知识就是力量”的警语,和这个有趣的譬喻却一直在各地广泛流传。
(6)鲁迅先生在他的书简里面,也曾告诉一个青年人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郭沫若同志也曾经以蜜蜂采花作为譬喻,来说明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