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是真善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1
谢谢主席,评审,,也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发言,下面我再次陈述我方观点。
首先,由于“善”这个形容词的限制 我们承认 善心和善行都是善的 在这个前提下,我方认为善行是真善。
因为只有善行才可以使你的善心得以展现 使其作用于社会,形成实际影响力,实现他的价值,换句话说,光秃秃的善心是没有实际价值的,自然也就算不得真善。
而善行指的是社会公认的 结果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这才是真善。
暂且不论对方便有的观点有失偏颇,下面,先让我梳理一下对方便有的逻辑吧第一对方辩友说善行只是善心的表现,善心才是善行的本源。
并由此推出善心是真善。
可是对方辩友,我们不是探讨善心与善行的关系,而是辩论哪个才是真善。
并且我方一辩已经提出真善的定义,众所周知,人的本源是受精卵,难道我们能从受精卵看出一个人是不是真善吗第二对方辩友说唯有善心才能感化大众。
可善心是内在的,是人们看不到摸不着甚至感觉不到的,它又如何感化人呢,一旦善心有稍稍的意思的流露。
那么它就有善行了,就是善行发挥了善的功用。
正如雷锋之所以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是因为他把精神落到了实处,,说白了就是他干了实事儿,切实给身边人带来了好处,这不就更加证明了善行是真善吗第三对方辩友说,善心是善行的基础,没有善心的善行就是伪善。
对方辩友似乎没有真正了解伪善的定义。
伪善是指假冒好人,假充善良。
这样的人,又怎会做出社会公认的产生有益结果的行为呢?显然这不属于善行的范畴,更不是真善。
那拿出来讨论又有何意义?我方认为善行有意识与无意识两种 但只要做了 就比只怀着善心空想真实得多,有意义得多。
最后,再送大家一副对联上联是,怀善心,有心而未栽花,花岂能开?下联是,行善行,无心却已插柳,柳怎会亡!横批:行动才是王道。
四辩搞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大家晚上好善行的形式千变万化,但是并不是每一种善行背后都有一颗善心,如同并不是每一种善行都是一种真善一样,由双方观点可以总结出以下三个交锋点。
第一,客观真实性,对方辩友认为善行是客观存在,而善心不是,即认为客观存在的为真的,善行为真善。
要彻底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看看何为真,真有真实、原样、的确、清楚四种解释,而从认识学上讲,真即包括事实界中的真实,也包括价值层面上的正当。
若说因为善行是客观存在的即为真实,那么春秋时期孙膑隐真示假,庞涓没有区别假象与真像而兵败身死的事例难道还不能让你方醒悟吗?假象是客观存在那假象就是真实了吗?而我方认为虽善心内化于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的确是客观存在,若善心不存在,又何来由善行检验一个人善心的说法呢?而从价值意义上,没有了善心或掺杂私心的善行是不正当的不可谓为真的,所以对方辩友请不要忽略善心的客观真实性了。
第二,社会倡导,我们应明确到底社会倡导的是只看实际效果还是一颗纯粹的善心下的善行。
对方辩友认为我们所追求的真善是由善行带来的好结果即极端地认为无论其本心处于什么目的或是掺否杂私念就必须给出个好结果,我方在此不得不说不是所有的善行都有一个善果,尤其是出于其它目的掺杂私心的时候,如2011年由郭美美牵扯出的红十字会事件,因为某些出于私利的人的行为曝光,虽然他们有帮助到他人,但的确使得想要行善的人对慈善丧失了信心,不乐于慈善了。
所以说没有一颗纯粹的善心的善又怎么能说是被社会热切呼吁大力倡导的真善呢?况且为什么对方辩友只把实际效果作为价值,而把善心的潜在价值忽视不见呢?对方辩友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站得住脚吗?第三,善心是被普遍认可的,如同真理一般。
而善行却会因为种族国界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如我方一辩所说扶人过马路的行为,在亚洲为善行而在欧美却被视为对他人的不尊重。
善心却不同,一种想要帮助别人的思想放于四海皆为善心,善心的普适性使得善没有了种族国界,促进了善的传播。
谢谢主席攻辩小结:在座的各位大家好,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辩论,我秉着“用心倾听,真诚反驳”的精神,进行我方攻辩小结。
首先指出对方漏洞1观点:善心具有纯洁性,而善行不具有。
例如伪善反驳:善心是意识,不可预测,不可判断,怎么知道是否有纯洁性。
对于你们所谓的伪善,我们无法判断出发点如何,怎么知道善心是否纯洁,但不可否认,它的行为已经为社会带来了益处,对与社会价值观而言,善行是真善。
(200)2观点:善心是根本,善心支配善行。
反驳:对方辩友由善心是本源,推出善心是真善的结论。
那么利用内外因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内因,内因是正确的,但结果不一定与内因的正面效果相同。
众所周知,人是起源于猿人,难道在座的都是猿人吗?从善的务实和结果带来的价值而言,有善心而不实践,与真善无缘,而善行是可见可感的好事,客观存在,其产生的结果可以横向接受社会的考察,还可纵向接受历史的评价。
请问在场的各位,对于产生社会价值,谁更本质谁更伟大,是才是真善。
3观点:善心具有稳定性反驳:善心是意识层面上的,具有瞬时性,受外在的因素影响(甲想救乙的心因为想起以前乙对甲的坏而放弃)的和很大的不确定性,所谓人心变幻莫测也许此刻一心向善,下一刻就恶念产生。
善心具有时代局限性和社会性(愚孝,愚忠等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不在一味的提倡愚孝,在不同的场合,权衡利益,我们要灵活改变方式行孝,达到最佳效果)。
(对于劫富济贫的善心,在古代是值得提倡的,但在当代,这是有违法律的,是不符合的)4观点:善心具有传播性。
反驳:我们不否认善心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传播性,但善心的内在性最终决定它无法支撑起善的发扬与传播,他只是一种想法,对社会没有直接的引导作用。
相比之下,通过实际行动的善行,产生善的效果和影响力,以事实服人,让社会认可,让更多的人懂得做出善行。
因而,善行更具有传播性,才能更具有传播和推广。
例如托举哥,假如报道只是说那颗善良的心,你会感动吗?我们之所以感动,在于他冒着生命的危险,救了那个孩子的过程,从而唤醒了人们更多的采取实际行动助他人.正如报道说他的善心,不如将托举孩子的瞬间图片放到主版,更具有震憾力.5观点:善心具有巨大的作用。
谢谢主席反方一辩立论:善行是真善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
善在《辞海》中解释是美好,吉祥。
而真善是要落实到实处、为他人和社会创造有利价值的善。
善心是人类善良天性的各种品质,善行是结果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在对于善心还是善行是真善,我方认为善行是真善。
理由如下:善行具有务实性,符合真善倡导采取实际行动的社会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我们倡导真善,是用实际行动来为社会做贡献。
善心看不见摸不着,而善行是真实存在,倡导大家用实际行动,树立善的标榜,以事实服人,让社会认可。
如果说善心是一张充满美好愿景的空头支票,那么善行是一张实在的符合大众需求的银行支票。
最美妈妈吴菊萍,广州托举哥等,他们的实际行动,在寒冷的道德冬天里及时送来了一股又一股暖流,试想假如他们只是将善停留在意识,没有用行动付诸实现,那么当今社会的道德是否会渐渐远离寒冬?正如社会价值观所倡导,希望社会上更多的是采用实际行动。
善行具有结果性,符合真善要为他人和社会创造有益价值的要求。
善心是意识,而善行是行为,能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在柏拉图曾言:没有任何人得到的好处就没有善的存在。
由此,真善应体现在利他效应。
对于个人,善行能为他人和社会带来益处。
29岁的印度人克里施南,从2002至今,已累计为150万穷人做了整整8年的饭,他为无家可归的穷人带来了生的希望,也为社会的稳定和治安带来了巨大的作用。
对与国家也是如此,在2012年,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善行凉山,温暖孤儿”行动在布拖县启动。
这个善行,使县里的的1166名孤儿得到了帮助,不仅传播了中华的传统美德,同时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政治经济效应。
善行,会或多或少对他人和社会有所益处。
因此,我方坚定认为:善行是真善。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各位观众,大家下午好。
我方观点是,善行是真善。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
所谓善,即是在当今社会价值体系下,有利于他人的善良品质。
所谓善行,即是具体的,主动地,对他人或社会发挥实际效用的行为。
而善心,指的是一种善良的心意。
真善,就是真实存在的,符合客观事实的善。
接下来我方将从以下几点来论证我方观点。
第一,善心只是一种善良的心意,而心意是通过语言,动作表达出来的意思,只存在于人脑中的心意,是内在的,只能是潜藏于人思维的一种想法,不符合真善真实存在的概念,不付诸行为是无法表达的,没有效用的,更遑论真善。
就像我们可以谴责一个人,怀疑一个人有杀人动机,但是却无法以法律的手段将一个有动机没行动的人采取强制措施啊。
“心”的主观性使我们无法判断一个人到底有没有善心,如果他不把善心付诸于行动,我们不知道他到底是“有心无力”,还是“无心无力”。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
可见脱离了善行的善心是无力的,苍白的。
第二,而善行和善心则不同,善行是一种具有良好品质的外表活动,他能被人真切感知而做出价值判断:是否为善。
只有这样的善才是真正的善。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任何人得到好处就没有善存在。
”我们在评判事物是否善的时候,更多的是看其有无使他人,使社会得到福利。
雷锋之所以为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是因为他把精神落到了实处,切实给身边的人带来了帮助。
而不是单纯的嘴上说说,自我标榜。
善行多种多样,小到公车让座,大到抗震救灾,都离不开实际行动。
当今社会缺少的也恰恰是行动,正是这种可观可感的行,真实真切的体现着善的光辉。
第三,人性复杂人心难辨。
人的心意作为一种主观意念是难以被外界客观判断的。
而外界只能通过其行为来感知其目的,则只要其所怀有的目的是合理合法,情理之中的,我们就有理由去理解和接受。
有善心的善行自然是至真至善的,但是生而为人,各有所求,我们不能因为辩题而强行对所有人进行道德绑架,认为只有抱着善心的善行才是真的善。
一辩陈词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对方辩友,大家好。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辩题。
善,是指有利于他人的,慈善的。
而善心的意思是有一颗向善的心,善行指的是社会公认的,结果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
由于“善”这个形容词的限制,我们承认,善心和善行都是善的,在这个前提下,对比哪者更真,哪个更善。
我方认为善行是真善,基于以下三方面:第一,从辩题本身来看这个判断性的辩题需要我们首先给出一个标准,由此来判断善心和善行,到底哪个才是真善。
善心是内在的,潜藏于人思维的一种想法,是人们看不到摸不着甚至感觉不到的。
“心”的主观性使我们无法判断一个人到底有没有善心,如果他不把善心付诸于行动,我们不知道他到底是“有心无力”,还是“无心无力”;相反,善行是可见可感的好事,它客观地存在着,从其产生的良好效果来看,不仅可以横向接受社会的考察,还可以纵向的接受历史的评价,从而更能判断出是否真善。
所以,只有把客观产生的效果作为评判标准,才能更好的体现善,逼近真善。
而只有“善行”具备以上的客观条件。
第二,从“真”的角度来看,善行更加真实,更加体现善的意义。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任何人得到好处就没有善存在。
”我们在评判事物是否善的时候,更多的是看其有无使他人使社会得到福利,而不是看是否想着要使社会获益。
雷锋之所以为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是因为他把精神落到了实处,切实给身边的人带来了好处。
善行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但只要做了,就比只有“善”的空想要有意义得多。
第三,从价值导向来说,善行是真善所倡导的务实精神的体现。
如果说善心是一张充满美好意愿的空头支票,那么善行则是一张实实在在可兑现的灵通卡。
我们鼓励大家“日行一善”,而不是“日想一善”;我们称赞人“乐善好施”,而不是“成天想着乐善好施”。
只有去行善,才能知道什么是善,也只有让善的行为充满生活,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的进步。
综上所述,大家都行善,才是真的善,所以我方认为善行才是真善。
四辩总结陈词从对善的定义及意义上考虑,首先,善之所以为人们所肯定,是因为它可以有效的作用于社会,帮助他人,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并通过这种行动为他人作出榜样,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善心是真善还是善行是真善作文
人之初,性本善。
可是,在这个社会,有太多人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忘却了最初的善良本性。
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善呢?是发自内心的善意,还是付诸实际行动的善举?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吧!
有人说,一个人的善心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只要心中怀揣着善意,哪怕暂时无法施展拳脚,总有一天会化为实际行动。
可是,光靠善心又有什么用呢?好心没有伴随行动,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与真正的善行还是有些差距。
不过,也有人认为善行才是真正的善。
一个人可以靠嘴说说而已,但要让善意转化为行动就需要勇气和毅力了。
一个满怀善意却无所作为的人,和一个嘴巴不善却身体力行的人,你更愿意相信谁呢?
嘿,等等!我们为什么要把善心和善行对立起来呢?其实它们并不矛盾,正相反,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一个人如果心中没有善意,就算作出一些善行也可能是出于其他目的。
而一个人如果只怀揣善心却从不付诸行动,善意也只会被世人视为一个笑话。
真正的善,需要善心和善行并重。
有了善心,才能产生行善的动机;有了善行,才能将善意传播出去,影响更多的人。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吧,用一颗善良的心和勇敢的行动,去温暖这个世界!。
善心是真善VS善行是真善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反方辩词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们反方代表团认为,善心和善行都是重要的因素,但是善行才是真正的善。
善行是一种行动,是把善意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是实现善意的最好方式。
善心是一种内在的情感,它可以激励我们去行善,但是它并不一定能够转化为实际的善行。
有些人可能只是口头上表达了善意,但是却没有实际行动。
这样的善心并不能真正帮助到别人,也不能真正带来社会的改善。
相反,善行是一种实际行动,可以直接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可以为社会带来实际的改善。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地实现善意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我们反方代表团坚信,善行才是真正的善,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地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才能为社会带来实际的改善。
反方辩词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们反方代表团认为,善心是重要的,但善行才是真正的善。
善心可以促使我们去行善,但是善行才是真正能够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带来实际改善的行动。
善心是一种内在的情感,它可以激发我们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但是它并不一定能够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有时候,善心只是一种口头上的表达,缺乏实际的行动来支持它,这种善心并不能真正地帮助到别人。
相反,善行是一种实际行动,可以直接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带来实际的改善。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地实现善意的价值和意义。
善行不仅能够帮助到别人,还能够让我们自己感受到行善的快乐和成就感。
因此,我们反方代表团坚信,善心和善行都是重要的,但是善行才是真正的善,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地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才能为社会带来实际的改善。
反方辩词三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们反方代表团坚信,善行才是真正的善。
善心虽然重要,但是善行才是真正能够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带来实际改善的行动。
善心是一种内在的情感,它可以激发我们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但是它并不一定能够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有些人可能只是口头上表达了善意,但是却没有实际行动。
善行才是真善一辩立论稿三个点:①、善行的实际意义(包括对被帮助人的客观帮助和对社会的积极影响)②、善行的体现意义(所有的善,都需要相应的行为,才能让人感觉到)③、善行,是善心的根源。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老师,各位观众,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善行才是真善!开宗明义,善心,指的是善良的心态,一种助人为乐,关怀他人的心怀;而善行,指的是客观上使人免受折磨、惩罚或痛苦,给人带来积极影响的仁慈行为。
真善所需要达到的几个标准,恰恰是善行可以满足,而善心缺少的,理由如下:第一、善行具有实际意义,而这,是善心不具有的。
众所周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能否定义成为真善的标准,当然还得看生活实践以及社会活动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而善行在具体在实践意义中,体现在它对接受善行的人的帮助和影响。
当一个人处于需要帮助时,都是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而不是一颗自诩为善良的心。
是想,都你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时候,是站在远处默默心怀善心,还是雪中送炭的行为,更能让你得到温暖呢?罗曼罗兰说过:没有任何人得到好处就没有善的存在。
所以,只有脚踏实地的善行,才能给予他人最大的帮助和最好的关怀,才是符合真善需要脚踏实地的标准。
第二、善行具有对善的体现意义。
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为善,当然是看他做了什么,而不是看心里想什么。
人心难测,我们永远无法看透一个人是否真的具有善心,自然无法判断善心是否才是真善。
而善行是我们能够看到,能够感觉到的。
雷锋的事迹我们大家都知道,那雷锋的善,是通过他的行为体现的,还是他的善心来体现的?而且,我们的社会现在倡导需要真善,自然是倡导大家要将自己的善付诸行动,而不是深埋自己纯粹的善心。
感动中国的人物,都是因为他们做出了感天动地的善行,而不是我们主观臆断地去说他具有一颗善心。
第三、善行,是善心,也是善的根源所在。
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大学生辩论赛,善行是真善篇一:大学生辩论赛善行是真善善心一辩稿善心是真善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嘉宾,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方认为善心是真善,根据《汉语大辞典》的解释“心”有思想的意思,故“善心”并非仅指善良的心,全面概况的说指行善的思想。
“善行”则指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
接着我们解释真善,“真”为本源,本性,未经人为修饰,“真善”即指本源的善,不含杂质的善。
众所周知,意识决定形动,巴莱克主张意识作为世界的本源,而善心作为一种意识,是善行的指导思想,善行只是善心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善心是根源,所以善心是真善,接下来阐述我方观点。
第一,善心作为善行的指导思想引发的是发自内心的善行,是一种纯粹的奉献,而善行却并不代表着善心的存在。
关心他人不求回报,捐钱捐物只为把心中的善传递下去,大家在这善心的传递中收到的是感动是幸福,这是善心引发的善行。
而许多只有表面文章的善行则深深刺痛了我们的心,这样的善行我们称之为伪善行,昔日成龙,章子怡的诈捐门还未平息,近来红十字会的丑闻也让大家对善行有了望而却步的感觉,打着行善的口号确污秽着大众纯净的善心,诸如此类的事件不胜枚举,这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在没有善心引导下的善行与真善背道而驰,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能说善行是真善呢?第二,善心不但可以促使善行而且可以阻止恶行。
这是其作为善行思想的本质特征,就如作家的思想对他们所写的文章具有决定作用。
南丁格尔在善心的引导下救助了无数人,孙俪在善心的引导下呼吁保护动物,盖茨在善心的引导下将大部分的家产捐给非洲儿童,种种善举都因为他们有善心。
固然,社会中不是人人有能力行大善,可只要拥有善心就可以做力所能及的小山,有时候我们没有能力行善,可心怀善念不是比冷眼旁观好很多么?地震中我们自顾不暇,无法在旁边拉别人一把,可也不会在背后推人一下啊。
第三,思想的力量是无穷的,善心其形而上的地位无可撼动,当地震来临,泥石流汹涌,网友们自发的祈福活动,国家倡导的默哀深深的温暖着每一个人,善心就是这温暖力量的源泉。
谢谢主席,大家好。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善行是真善。
善在《语言大典》中的解释是美好的,有益的,符合公认道德准则的事物,具体体现在在道德上值得称赞,能促进社会福利,使人幸福美好三个方面。
而真善即是最真实的善。
善行指的是对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的善良的行为。
而善心则是指人类善良天性的各种品质,如感激,爱,怜悯之心。
我方的标准是善行真正地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是真善。
原因有以下几点:一、真善要求给他人带来切实帮助,而善行正是真正付诸行动的利他行为。
对于受助者来说,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般的善行,都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温暖了他们,给他们带来正面意义。
试想,当你立于寒风中瑟瑟发抖之时,一个人站在远处默默心怀助你之心,而另一人上前为你披上温暖的大衣,何者才能为你带来切实帮助,让你感受到真的温暖呢?因此,只有付诸行动的善行才能真正实现善的正面意义,才是真善。
二、善行是能促使人感到幸福美好的。
首先,善行从定义开始便是有利于他人的,一种向善的仁慈的行为。
他是办好事,使人更加幸福美好的。
但善心却不尽然,由善心驱动下的行为,也有可能是好心办坏事,比如蝴蝶破蛹时,你因为可怜其挣脱过程的艰辛而帮它剪开了蛹。
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你的善心却是这只可怜的蝴蝶永远的失去了飞的能力,请问,这样的善心能叫做真善吗?这样的善心难道使蝴蝶更幸福,更美好了吗?其次,善行是已经延伸至好的结果的行为,而善心却还停留在想的层面,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谓人心变幻莫测,也许你这一刻还一心向善,下一刻便是恶从胆边生。
试问这样的善心,对方辨友你们能拍着胸脯说,他们就一定能使人幸福使人美好吗?三、我们要在社会上弘扬,倡导真善,而只有善行才能作为具有说服力,影响力的鲜活教材真正被推广,从而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善行能让人们真切地看到其助人的行为,树立善的榜样,通过这样实实在在的利他之行来倡导大家行善,以事实服人,让社会认可;由此,才能真正的传递和推广,为更多人带来帮助。
善心是真善VS善行是真善作者:凝羽来源:《青春期健康·上半月》2021年第02期开宗明义,善心即指个体对善良这种优秀道德品质的高度认同,是在长期道德熏陶下的养成,是主体行善的动机。
善行则是指某个行为对外界或自身造成的善意影响,是主体行善的结果。
而真善则是对行善这个行为品质的高度评价,我方认为善心更能够引领社会道德趋向善良,是为真善。
第一,善心是行善的基础,不以善心为动机的善行只是昙花一现,不能持续地结出善果。
行善的动机有很多,如为钱、为权、为名等,可能因一时与行善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从而结出善果,可是当目标与行善不一致或相悖时,恶举便随之而生。
比如,一些公司确实做了公益募捐,但多半是利用募捐的過程推销自己,如果一项公益活动并没有过多的受众或较大的关注度,放弃募捐便成为首选。
更可恶的是,有些人还利用募捐为自己谋利,不考虑事件本身的危害。
因此,如果社会仅倡导一种“善行的价值”,势必会引发更多假慈善,诈捐沽名钓誉的行为。
行善的动机不是善心,就不是真善,无法引领社会趋向善良。
第二,善心是个体对善良品质的高度认同,并不以结果的成败论英雄。
诚然,确实存在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可我们要明晰,善果的达成常常并非易事。
它不仅需要一个人有对善的虔诚,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客观条件的辅助,方能结出善果,所以一个有善心的人可能在一次行善中失败,但只要他有行善之心,吸取经验教训后会继续行善,将真善发扬光大。
第三,提倡善心是真善,是当下的主流价值观。
鼓励表彰善行当然是宣扬善的好事,可在当今社会,不管是民间捐款还是慈善行为越来越成为某些企业家、明星塑造自己形象的踏板,行善目的已然变味。
这样错误的价值推崇会使社会观念认同善的附加利益而并非善的本身。
那么,这样与社会价值观背离的善又怎么可能是真善。
罗曼·罗兰说过:善,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行为。
真善是指将他人利处落到实处,具有现实客观性,是社会需要的善。
因此,我方认为善行才是真善。
范⽂:辩论善⼼是真善,善⾏是真善辩论:善⼼是真善,善⾏是真善⼀辩发⾔稿开篇陈词:不管你想还是不想,⾏动决定⼀切。
尊敬的主席,评委,观众朋友们:⼤家晚上好!我⽅观点:善⾏才是真善。
理由如下:1.善⾏是对社会有现实意义和积极影响作⽤的善良的⾏为,它才是真善;⽽善⼼只是形容⼀个⼈善良的⼼态,它没有实际价值,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卢梭说:只有善良的⾏为才可以使⼈格更为⾼尚,才可以做出更美好的⾏为。
善⾏可以让⼈直观的感受到,将好处真切的奉献给他⼈,但善⼼不能;善⾏能改变社会,能造福⼈类,但光有善⼼也不能;善⾏可以落实到实处,横向上经得起社会的评判,纵向上经得住历史的考验,但光有善⼼还是不能。
所以说善⾏才是真善。
2.善⾏是真实的,善⼼是缥缈的,没有⾏为光靠想法什么都做不了,但不受善⼼制约,只要⾏为有利于他⼈,就是真善。
培根也说,我认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类。
不论出发点如何,只要结果有利于⼈类,它就是真善。
没有善⾏的善⼼解决不了问题,但没有善⼼的善⾏能解决。
难道不是因为善⾏更重要,善⾏更具有实际价值吗?没有⾝体⼒⾏的施善,何来真善的盛开啊? 综上所诉,善⾏才是真善。
攻辩⼩结:感谢主席,对⽅辩友说世界上⼤部分⼈都有善⼼,但并不是所有的⼈都是真善之⼈。
所以说善⼼是真善不成⽴,善⾏才是真善。
⽆⼼插柳柳成荫,⽆⼼⾏善也叫善。
来⾃瞬间迸发的感情,⽆善⽆恶,但只要它给社会创造了价值,它就是真善。
试问:善⼼如果不通过善⾏来表达,怎样被⼈感知呢?⼈也只有通过⾏为才能改变社会,才能创造价值。
注意:改变社会的是⾏为,不是想法!所以说善⾏才是真善。
攻辩问题:⽆善⾏的善⼼有什么作⽤?没有善⾏作为标准的情况下,善⼼如何衡量?不能实现的善⼼是真善吗?善⼼是根本,但根本不等于真善。
善⼼需要通过善⾏来检验,不是善⾏是检验善⼼的标准。
善⾏不是为了证明⾃⼰有善⼼,⽽是为了给社会做贡献。
真善于真恶可以并存,监狱⾥的⼈是真恶,但他们的⾏为确确实实就是真善,因为他们给社会创造了价值,有价值就是真善。
善行是真善的辩论演讲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善行是真善”。
善行,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不仅能够给他人带来帮助和温暖,也能够让自己内心充满喜悦和满足。
然而,有人认为善行只是一种表面的虚伪,而真正的善行只存在于心灵深处。
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论述,善行不仅是真善,而且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善行是对他人的关怀和帮助。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困难和挑战。
而当我们遇到困境时,一个善良的人会伸出援助之手,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
这种关怀和帮助对于我们来说是无比宝贵的,它不仅能够解决我们当前的问题,还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他人的关心和温暖。
善行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让一个人重新获得希望和勇气。
善行是对自己的成长和修炼。
善行不仅是对他人的善待,更是对自己心灵的修炼和提升。
通过做善事,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同理心和关爱之心,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同时,善行也能够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和珍惜,明白生活中的点滴幸福。
通过善行,我们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和人格,成为一个更加优秀和有价值的人。
第三,善行是对社会的贡献和回馈。
一个社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奉献和付出。
而善行正是每个人为社会作出贡献的重要方式。
无论是捐款捐物,还是参与公益活动,都是善行的体现。
善行不仅能够改善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还能够传递正能量,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善行的行列中来。
通过善行,我们可以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善行是一种普遍的价值观。
善行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分宗教。
善行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是我们共同的道德准则。
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无论我们背景如何,善行都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善行连接着人与人的心灵,让我们彼此之间更加和谐和善良。
善行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和平。
善行不仅是真善,而且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善行不仅是对他人的关怀和帮助,也是对自己的成长和修炼。
善行是真善的辩论演讲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善行是真善的辩论》。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善行,比如捐款、帮助他人、关心弱势群体等等。
这些善行看起来都是好的,但我们是否可以肯定这些善行都是真善呢?在我看来,善行的真善性是可以辩论的。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善行。
善行是指一种有益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
善行应当带有善意,是出于对他人的关爱和同情心而产生的。
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以行为的表面来判断其善意,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动机和目的。
一方面,善行可能是出于真善的动机。
比如,有些人捐款是出于对慈善事业的支持和帮助有需要的人;有些人帮助他人是出于同情心和对他人的关爱;有些人关心弱势群体是出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等等。
这些善行都是出于真善的动机,是对他人的积极贡献。
另一方面,善行也可能掺杂着其他动机。
有些人捐款可能是出于名誉和虚荣心,他们希望通过捐款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有些人帮助他人可能是出于私利,他们希望通过帮助他人来获取回报;有些人关心弱势群体可能是出于政治目的,他们希望通过关心弱势群体来争取选民支持等等。
这些善行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好的,但其背后的动机并非纯粹出于关爱他人,而是出于自身利益或其他不纯正的动机。
所以,善行的真善性是可以辩论的。
我们不能单纯地以行为的表面来判断其真善性,而应该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动机和目的。
只有当善行出于真善的动机,才能称之为真善的善行。
那么,如何判断善行的真善性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评判。
我们可以观察善行的动机。
善行应当是出于对他人的关爱和同情心而产生的,而不是出于个人私利或其他不纯正的动机。
如果一个人捐款是出于帮助有需要的人,那么他的善行就是真善的;如果一个人捐款是出于追求名誉和虚荣心,那么他的善行就是不纯正的。
我们可以观察善行的目的和效果。
真善的善行应当是有益于他人或社会的,能够带来积极的影响和改变。
如果一个人帮助他人是出于真心实意的关爱,那么他的善行就会带来实际的帮助和改善;如果一个人帮助他人只是出于个人私利,那么他的善行就是虚假的。
善行是真善一辩尊敬的主席,各位评委,以及对方辩友你们好。
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陈词,对方辩友刚才的陈述无非是告诉我们,善心在善的重要性。
在陈述的过程对方辩友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一味强调善心而忽视善行在善中的作用这不正如强调纸上谈兵的作用而忽视了实战吗。
众所周知,说的多想的多,不如做的多。
一件事光靠想是完全不会有任何成效的。
所以对方辩友的观点根本站不住脚。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我方观点。
第一首先解释一下真善的内涵。
真善是指能够推进社会发展符合社会真善美的标准。
我方并不否认善心在善中存在一定的重要性。
我方强调的是当善心与善行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善行更能体现真善。
善行将主观存在的真善转化为客观存在并向我们展示善的美好与重要性。
而善心的心难以被检测。
我们无从判断也无从验证一个人究竟是有心无力还是无心无力。
一个接受帮助的人应该去感谢那些伸手帮助他的人还是应该感谢没有付出行动的人却想帮助他的人,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善行是真善的体现只有当真善被善行体现出来我们才能够进行判断。
因此善行比善心更容易分辨何为真善。
第二善行具有理智型。
善行能让一个人清楚明白自己所拥有的能力和所能够为别人做的事。
善行所表现的形式更为实质而善心却恰恰相反,一个人可以通过善心任意想象自己如何如何去帮助别人。
善心可以被无线放大然而却没有什么实质的效果。
在行善方面我们应该力所能及的去帮助别人,而不是开一张空头支票。
社会需要的是实在的东西,善行是实际的,而善心是虚的。
相比之下善行作为一种既定的行为,更能够彰显善的意义。
第三善行具有可传递性。
成人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小孩何为真善。
所谓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只有善的行动才能产生善的效果和影响力。
而善心的内在性决定了它无法支撑起善的发扬,它仅仅是一种心态一种想法,对社会并没有直接的引导作用。
在教育孩子的方面善心纯理论的内容无法使孩子明白善的真正含义。
而善行能够让人明白并传承善真善的真正含义,所以善行才是真善。
大学生辩论赛,善行是真善篇一:大学生辩论赛善行是真善善心一辩稿善心是真善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嘉宾,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方认为善心是真善,根据《汉语大辞典》的解释“心”有思想的意思,故“善心”并非仅指善良的心,全面概况的说指行善的思想。
“善行”则指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
接着我们解释真善,“真”为本源,本性,未经人为修饰,“真善”即指本源的善,不含杂质的善。
众所周知,意识决定形动,巴莱克主张意识作为世界的本源,而善心作为一种意识,是善行的指导思想,善行只是善心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善心是根源,所以善心是真善,接下来阐述我方观点。
第一,善心作为善行的指导思想引发的是发自内心的善行,是一种纯粹的奉献,而善行却并不代表着善心的存在。
关心他人不求回报,捐钱捐物只为把心中的善传递下去,大家在这善心的传递中收到的是感动是幸福,这是善心引发的善行。
而许多只有表面文章的善行则深深刺痛了我们的心,这样的善行我们称之为伪善行,昔日成龙,章子怡的诈捐门还未平息,近来红十字会的丑闻也让大家对善行有了望而却步的感觉,打着行善的口号确污秽着大众纯净的善心,诸如此类的事件不胜枚举,这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在没有善心引导下的善行与真善背道而驰,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能说善行是真善呢?第二,善心不但可以促使善行而且可以阻止恶行。
这是其作为善行思想的本质特征,就如作家的思想对他们所写的文章具有决定作用。
南丁格尔在善心的引导下救助了无数人,孙俪在善心的引导下呼吁保护动物,盖茨在善心的引导下将大部分的家产捐给非洲儿童,种种善举都因为他们有善心。
固然,社会中不是人人有能力行大善,可只要拥有善心就可以做力所能及的小山,有时候我们没有能力行善,可心怀善念不是比冷眼旁观好很多么?地震中我们自顾不暇,无法在旁边拉别人一把,可也不会在背后推人一下啊。
第三,思想的力量是无穷的,善心其形而上的地位无可撼动,当地震来临,泥石流汹涌,网友们自发的祈福活动,国家倡导的默哀深深的温暖着每一个人,善心就是这温暖力量的源泉。
谢谢主席,对方辨友好:
我方的观点是善行是真善。
我们来看一下今天的辨题,这是一个全称命题,我们要论证的是全部。
善行是有利于社会的行为。
而善心,是指一颗善意的心。
真是什么?是真实,实实在在的,与伪相对。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他认为上善也就是真的善,就应该像水一样,造福万物,而佛家有云真正的善是利万物,我方认为客观效果是真善评判的标准。
1,善心是不可见的,善心脱离了善行,那么作为一个纯主观的意念,外界无法断定。
因为善本身就是对道德和人性的评判,不能评判,也无所谓善了。
善心脱离了善行,就只是纸上谈兵,毫无失效。
2、善心只是一个向善的趋势,而善行才是抵达善的途径。
有了善心就好像你有了理想,只是在心里不断的想,却不一定会去做,最终,你的理想还在,善心还在,可却只成了白日梦而已。
而善行则是通过不断的道德实践,最终达到自己理想的效果,抵达真善的彼岸。
因为无论怎样,行动才能给人带来实在的东西,才能解决实在的问题,这是很重要的,也许对方辨友会说,我有善心做好事也可以向善啊,那么请问是不是我向善是因为我把我的善意付诸了实践而不是说我只有一个善的念头。
3、不是所有的善心都是真善。
好心办坏事。
有些家长带着一颗纯粹的善心,溺爱他的孩子,于是把孩子培养成了温室里的花朵,养成了一个个小皇帝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甚至缺乏最基本的自理能力,所以我们看到形形色色某名牌大学学生因生活不能自理退学,谁能否认家长希望孩子发展的更好一颗善心呢?而事实却事与愿违,善心结出恶果。
而所有的善行无论是是不是出于善心都是带来好的结果的。
可能大家会想没有善良的心怎么会有善良的行为呢?其实不然,善行一个是出自于善心而另一个来自瞬间迸发的热情,没有出于善心的善行同样给社会带来了好的效果,这不是由于向善的心带来的,而是由于有利于他人的道德实践带来的。
马克思告诉我们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为什么空想社会注意是失败的而科学社会主义是成功?千里之志,不如千里之行。
因此我方认为善行是真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