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4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179课程名称: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英文名称:Technology and Applying of Database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要求:选修学时/学分:48归(讲课学时:36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12)开课学期:4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授课语言.中文课程网站:超星泛雅平台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为学科基础课,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理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SQL语言、具有一定实践体会和相关的编程能力。
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讲授时宜理论并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增加学生的理性认识。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先修课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
C语言程序设计使学生对C程序设计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式学生有了算法设计的基础。
后续课程为《数据分析与挖掘》。
数据分析与挖掘课程以数据库技术及应用为基础,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是数据分析与挖掘等课程学习的基础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创建并维护数据库的能力;创建和管理表、编辑数据的能力;检索数据的能力;利用SQL语言编写简单应用程序的能力;创建索引、视图、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能力;对数据进行复制和恢复的能力;数据安全性、完整性保证的能力。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2)2.知识目标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软件的安装和主要组件的操作方法;掌握数据收集和数据库分析与设计方法;掌握数据库创建、维护和管理的方法;掌握数据检索等基本应用。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3.3)3.素质目标诚实、正直;客观、善于沟通;具有敬业精神:有团队意识、学习能力强。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5.1)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课程思政元素案例解析:1.工匠精神从数据库软件标准引出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要追求卓越。
2.计算机专业相关从业者应当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行业道德规范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安全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重视,对信息安全标准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逐步建.良好的职业道德,尤其是作为IT人员务必要遵守的网络道德。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
关系数据库是当今数据库技术的主流,本课程以关系数据库为核心,全面概述了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
内容覆盖了数据管理技术的进展和特点、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数据模型的组成和分类、关系模型、SQL语言(含数据库完整性的实现)、索引和视图、数据库安全性、事务的并发控制和恢复、规范化设计理论、ER模型和数据库设计等。
面对21世纪互联网应用所产生的海量数据和巨大点击量,关系型数据库技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助推了更注重大数据存储和高并发交互响应的NoSQL数据库技术的诞生。
本课程概要介绍NoSQL数据库技术的概念与特点、存储模式、基本操作和应用场景。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处理技术中的核心和关键技术,也是一切信息系统的基础。
本课程采用基本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在注重理论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同时,结合目前最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14和MongoDB)对照讲述数据库的基本技术与应用。
通过Python数据处理技术的学习,训练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奠定重要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2、掌握SQL语言查询和编程的基本技术,具备SQL语言编程能力;3、掌握一个典型的RDBMS(如SQL Server)数据库安全性管理、事务并发控制以及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基本技能;4、掌握关系数据库规范化设计理论和ER模型基本方法,具备独立思考设计数据库的能力;5、初步掌握使用Python语言连接SQL Server数据库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与基本能力;6、初步掌握自主学习方法,能够阅读并理解数据库相关文献,不断拓展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从而了解数据库技术的最新发展。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X学分课程总学时:X学时适用专业:相关专业名称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相关专业名称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数据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为学生后续学习专业课程以及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发展历程。
(2)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包括关系模型、关系代数、关系完整性等。
(3)熟悉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的基本语法和操作,能够进行数据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等操作。
(4)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能够设计合理的数据库结构。
(5)了解数据库管理和维护的基本任务和方法,包括备份与恢复、安全性管理、并发控制等。
2、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如 MySQL、Oracle 等)创建和管理数据库。
(2)能够根据实际需求,使用 SQL 语言进行复杂的数据查询和处理。
(3)具备初步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能力,能够与编程工具(如Java、C等)结合进行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
(4)能够分析和解决数据库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具备一定的数据库优化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数据库系统概述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1)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2、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1)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内模式)和两级映像。
(2)数据库系统的组成部分(数据库、硬件、软件、人员)及其作用。
3、数据模型(1)概念模型的基本概念(实体、属性、联系)和表示方法(ER 图)。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课程性质:专业平台课
一、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64 实验学时:14
课程总学分:3 实验学分:
二、适用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三、实验目的与任务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平台课,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实验的目的是加深所学概念的理解;熟悉和掌握数据库操作的基本技术;掌握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方法。
四、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基础教程》黄维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
参考书:
[1]《数据库系统概论》(第4版)王珊萨师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2]《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程》(第3版)何玉洁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9月
[3]《SQLServer2008基础教程》(英国)RobinDewson.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5月
五、考核标准
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定,具体标准如下:
实验态度(出勤)占25 %;
任务完成情况:1)实验理论占15%;2)操作技能占35%;
实验报告占25%。
六、实验项目与要求。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21603课程名称: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英文名称:Databas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实验学时:32适用专业:全校经管类专业本科学生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二、实验教学的总体目的和要求《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不仅要学习数据库技术等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在Access 2010数据库平台上,建立数据库,创建、维护和使用表、查询、窗体、报表、宏和模块等操作实验,掌握应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处理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方法,能够使用数据库技术来操作数据表,管理维护数据,进行数据查询,会创建窗体、创建报表,设计宏和VBA程序来解决和处理实际应用中的数据处理问题,具有初步的数据库操作能力。
本课程的实验内容主要围绕上述目标开展实验教学。
通过实验,不仅让学生掌握数据库操作和使用,还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动手操作能力和基本的创新能力。
1、对学生的要求:(1)实验前必须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做好预习笔记方好上机实验。
(2)严格考勤制度,学生必须按时进入实验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不得迟到早退,因故须请假者,必须按学校规定的办理请假手续。
(3)服从实验指导教师的安排,按学号对号入座,因故需调整座位者,须经实验指导教师同意。
(4)上机实习过程中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示意老师来指导。
鼓励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就实验问题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学习,但必须独立完成实验项目。
(5)实验期间不得玩游戏、上网聊天,以及做与实验无关的事,不得将食物带入实验室,一经发现,经提醒无效后,将赶离实验室。
(6)每次实验结束,必须按要求提交实验作业,重点实验项目还需提交实验报告。
(7)实验结束后须关机,将键盘架及座椅摆放整齐,并将本机台面等处杂物主动带离实验室。
2、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需按时进入实验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不得无故迟到。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英文)中文名称: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英文名称:DataBas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二、课程代码及性质通识教育基础课/学科(大类)基础课/选修三、学时与学分总学时:32(理论学时:24学时;实践学时:8学时)学分:2四、先修课程先修课程: /C/C++ 程序设计五、授课对象本课程面向人文、经济、生命、土木等专业学生开设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本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必修课,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6门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基础知识及概念;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与步骤;掌握最新的SQL Server数据库基础、SQL Server数据库的管理、SQL Server表的管理、数据查询、索引与视图、数据完整性、Transact-SQL程序设计、存储过程与触发器和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结构及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关系数据库模型、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应用系统的开发。
课程难点:数据库系统原理,应用系统的开发。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数据库系统前后台开发相结合。
教学手段:课堂PPT、实际操作、应用系统开发相结合。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一)数据管理技术及其发展(教师课堂教学学时(3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4小时))教学内容:(1)了解数据与数据爆炸(2)数据思维(3) 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人工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4) 了解当今大数据新时代的概念、技术手段、应用情况(5) 了解当今数据科学的研究与发展(6) 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新发展(分布式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数据仓库技术、大数据技术)课后作业和讨论:以数据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二)数据库概述(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8小时))教学内容:(1) 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组成(结合一个应用系统)(2) 掌握数据建模过程(3) 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4) 掌握数据库的三级模式(5) 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步骤,掌握E-R模型及其到关系模型的转化课后作业和讨论:如何把现实世界的事物转换为概念模型(三)数据库和表的管理(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6小时))教学内容:(1) 了解SQL Server的基本功能和熟悉其环境(2) 掌握SQL Server库的组成及其操作(3) 掌握SQL Server表的操作(4) 掌握SQL Server表的数据的操作课后作业和讨论:如何选择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来解决不同的问题(四)数据库查询(教师课堂教学学时(6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8小时))教学内容:(1) 了解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2) 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查询语句(3) 掌握数据库各种查询方法(简单查询、嵌套查询、连接查询)课后作业和讨论:如何在数据库中按用户要求查询(五)索引与视图(教师课堂教学学时(3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6小时))教学内容:(1) 掌握索引的类型和使用(2) 掌握视图的操作和视图的应用课后作业和讨论:如何优化查询效率?数据库如何更好为应用程序安全服务?(六)Transact-SQL程序设计(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8小时))教学内容:(1) 掌握Transact-SQL语言的基本语法(2) 掌握常量、变量、内置函数以及各种运算符和表达式(3) 掌握批的概念和流程控制语句(4) 掌握存储过程的定义和使用课后作业和讨论:数据库中的编程如何实现?十、教学参考书及文献教学参考书:0、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自编讲义即将出版1、数据库技术与应用-SQL Server 2008,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刘卫国等主编;2、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实践教程-SQL Server 2008,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奎晓燕等主编;课外文献阅读:1、数据库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王珊、萨师煊主编;2、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基于SQL Server 2008,清华大学出版社,王瑞金主编3、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陈志泊主编4、数据科学,清华大学出版社,乐朝阳主编十一、课程成绩评定与记载课程成绩构成(建议由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形成性评价中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要加大):课程成绩=平时(30%)+终结性考试(70%)终结性考试形式:闭卷大纲制定:数据库课程组审核:签字(院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盖章(院系公章)。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数据库技术产生于六十年代末,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它促进了计算机应用向各行各业的渗透。
数据库技术的核心内容是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信息)处理。
【课程目标】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已经开启,数据库课程教学只有与人文教育高度的结合,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在传授知识同时,让学生接受学习内容,让学生掌握知识内化本领,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能力。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库技术对信息进行管理、加工和利用的“素养”,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数据表达的能力;(2)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库技术解决专业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能够根据应用问题选择、使用DBMS产品和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的能力;(3)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和继续学习的“理念”,增强学生对万事万物数据化、数据交叉复用价值的理解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本课程共12个教学单元,16个教学周,32个教学时数。
教学单元1:绪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掌握数据库最常用的术语和基本概念,了解数据处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掌握常用数据模型、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了解数据库系统及组成,了解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掌握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和数据独立性。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的结构:1.1 基本概念1.1.1 信息1.1.2 数据1.1.3 数据库1.1.4 数据库管理系统1.1.5 数据库系统1.2 数据处理1.2.1 人工管理阶段1.2.2 文件系统管理阶段1.2.3 数据库系统阶段1.2.4 高级数据库系统阶段1.3 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1.4 数据库系统组成教学单元2:关系数据库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数据描述,掌握概念模型、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掌握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关系操作和关系的完整性,掌握关系数据库及特点。
了解关系模式的冗余和异常问题,掌握关系数据规范化理论;掌握函数依赖的定义;掌握关系规范化原则;了解无损分解的定义、性质、保持依赖集的分解方法。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安装和了解SQL Server 7.0一、实验目的学会安装SQL Server 7.0桌面版,能运行SQL Server 7.0,并了解其组成部件。
二、实验前的准备安装前,首先要了解SQL Server 7.0的各种版本和支持它的操作系统版本,检查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保证能满足安装的最小需求。
1.安装SQL Server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SQL语句的使用。
为了方便学生上机,也为了简化操作,本实验使用SQL Server 7.0桌面版。
下面的安装过程将以在Windows 98环境下从本地CD-ROM上安装SQL Server 7.0桌面版为例。
具体步骤为:(1)插入SQL Server光盘,计算机将自动运行,如果没有自动运行,运行光盘根目录下\386\Autorun.exe(如果是Alpha系列芯片,运行光盘根目录下\Alpha\Autorun.exe)。
(2)在此屏幕上,选择“Install SQL Server Components”选项,出现“Install SQL Server Components”屏幕。
(3)如果在Windows NT下,可以选择“Database Server – Standard Editon”安装SQL Server7.0标准版,现在选择“Database Server – Desktop Editon”在Windows 98下,安装其桌面版。
(4)接着出现“SQL Server Setup Wizard”(安装向导),它将询问用户是否同意软件协议、收集有关用户、用户的计算机和用户公司等情况,并需要键入用户的CD KEY。
这是一个10位长的数字,位于SQL Server光盘后面黄色或橙色标签条上。
(5)接着是“Setup Type”屏幕,除了两个browse按钮,用来选择安装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的具体位置,用户还可以在此选择安装类型。
《数据库应用技术实验》教案大纲课程代码:05085605课程类型:考查课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总课时数: 18 学分:0.5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1 本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实验和实训课程。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熟练掌握SQL语言的使用与编程、学会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学会使用SQL Server 2000创建和管理数据库,初步掌握使用开发数据库的应用程序。
2 本课程是本专业硬件主干课程。
学习本课程需要先学习计算机基础,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技术。
因此除了具有充实的数据库基础理论,本实验就是与数据库讲授课程密切配合的上机实践课程。
3 数据库应用技术实验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表创建,数据查询,更新,多表连接数据查询,嵌套查询,数据库安全性管理等技能,从而对数据库操作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二、教案内容纲要实验目的在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教案中的有关基本概念,应用基本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必须明确实验的目的,以保证达到课程所指定的基本要求。
在实验小结中,要进一步确认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第1章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装与配置第2章数据库的刨建与维护第3章数据表管理第4章数据的增删改第5章单表数据查询第6章多表连接数据查询第7章嵌套查询第8章视图与索引的创建与维护第9章完整性管理第10章存储过程设计第11章触发器设计第12章数据库迁移第13章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第14章数据库安全性管理第15章 T-SQL语言的程序设计2 实验内容要点实验一:SQL Serverde的安装和配置实验目的:1.了解SQL Server2005初步知识2.学会系统的安装与启动3.认识SQL的用户界面实验主要内容1 启动SQL Server 2000(或2005)服务管理器,启动SQL服务器2 启动企业管理器,进行SQL服务器的连接,使用SQL服务器的控制台目录浏览服务器的结构与管理工程。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英文名称:Databas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课程代码:0602303
授课专业:交通工程
开课单位:交通工程学院
开课学期:第3学期
学分/总学时:2/32 理论学时:16 上机学时:16
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
考核方式:考查
二、课程简介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它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是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物流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正确理解数据库原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SQL的应用技术及培养学生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能力和开发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支撑教学目标1、2)
五、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
教学目标1、2的达成度通过考试试题进行评价。
六、成绩评定方法及要求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总成绩= 期末考试60% +平时成绩20%+上机成绩20%。
七、参考教材和资料
1、马涛主编.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5月.
2、萨师煊、王珊编著.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测绘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测绘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是测绘工程、土地资源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数据库和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理论,熟悉常用的数据库软件,能够根据需求进行数据库设计,为GIS等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先修课程: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本课程所属的二级学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二、教学目的
本实验教学是作为理论课教学的补充,为了使学生更扎实的掌握《测绘数据库技术与及应用》课程中非常重要的SQL的用法、特点和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特开设本实验。
本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实验深入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库和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理论,熟悉SQL Server 等常用数据库软件,掌握数据库设计基本理论,掌握常用数据库建模工具,使学生得到数据库应用的基本训练,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数据库的应用和最新技术。
是面向煤矿地质测量部门的数据管理和GIS行业人才输送需求,一专多能有助于提高测绘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三、教材教参
教材:
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第3版),崔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6月教参:
1.《空间数据库技术》,李国斌,汤永利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2月
2.《数据库系统概论》(第4版),萨师煊,王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3.《SQL Server 从入门到精通》,明日科技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
四、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课堂讲授和实践教学并重的方式组织教学。
五、实验项目(实验类型有:验证、演示、设计、综合四种,根据实验选一种)
六、教学内容及时数
根据测绘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共3学分,总的教学时数为52学时,其中讲授36学时、实践16学时。
具体如下:
实验一:SQL SERVER 2005的安装与组成
实验目的及要求:本实验要求学生了解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安装过程、熟悉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工作界面以及数据库建立。
实验二: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
实验目的及要求:本实验要求学生掌握能够运用企业管理器熟练创建数据表,并对数据进行各种方式的访问。
实验三:数据表的创建与管理
实验目的及要求:本实验要求学生掌握能够运用企业管理器熟练创建数据表,并对数据进行各种方式的访问。
实验四:数据备份策略与数据转移
实验目的及要求:本实验主要是要求学生根据设计数据库特点在企业管理器中对数据进行各种类型的备份和还原,对数据进行转储操作。
实验五:数据库的访问与数据编辑
实验目的及要求:本实验要求学生掌握能够运用企业管理器熟练创建数据表,并对数据进行各种方式的访问。
实验六:T-SQL数据库单表查询
实验目的及要求:本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实验掌握基于一个表的SELECT语句的使用语法及使用规则,并能运用各种常用的查询方式及其形式。
实验七:T-SQL数据库多表查询
实验目的及要求:本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从多个表中查询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业务要求书写出各种查询语句。
实验八:索引与视图实验
实验目的及要求:本实验主要是学生掌握视图和索引的两种创建方式,并掌握视图的使用。
实验九:数据安全性实验
实验目的及要求: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数据安全性的理解,并掌握SQL Server 中有关用户,角色及操作权限的管理方法。
实验十:T-SQL程序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及要求:本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T-SQL编程的各种规则,掌握其编程知识,理解SQL跟T-SQL之间的异同点。
实验十一:事务与并发控制
实验目的及要求:本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事务的工作原理、事务并发操作类型与解决方法。
实验十二:存储过程与触发器
实验目的及要求:本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存储过程的创建及使用方式、触发器的创建。
实验十三:餐饮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设计性实验)
实验目的及要求:本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一个具有实战性和挑战性的实验,来掌握设计数据库的相关方法和步骤,并通过分组合作增加协作能力。
七、考核方式
每个实验以百分制计成绩,出勤占30%,报告占40%。
实验总成绩由每次成绩平均得到。
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