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市场有效与行为金融
- 格式:pdf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60
金融投资的有效市场假说与行为金融学研究比较在金融市场上,有效市场假说和行为金融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其中,有效市场假说认为价格信息是快速和准确地反映在市场上的,而行为金融学则研究了人类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对金融决策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比较这两种理论对于金融投资的影响。
一、理论假设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的信息是全面公开的,每个投资者都能够准确获取到市场信息,并且将其分析后做出理性、客观的投资决策。
而行为金融学则研究投资者实际操作和证券价格行为间的不一致性,即人们受到情感、认知和行为偏见的影响,做出理性以外的决策。
这两种理论的假设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地方,有效市场假说假设市场是理性的,而行为金融学则认为市场存在大量的非理性行为。
二、市场行为表现基于有效市场假说的假设,市场价格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公司的价值。
而在行为金融学中,价格行为则被视为是市场中情感和认知因素发挥作用的结果。
在实际的金融投资中,我们可以看到股票市场中的价格波动在很多时候并不是基于公司基本面的变化,而是受到投资者情感波动的影响。
三、市场反应速度有效市场假说假设市场的反应速度非常快,并且市场价格能够在瞬间反映出所有可用的信息。
然而,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做出不理性的决策,导致市场反应缓慢或不理性。
实际上,市场反应速度的变化取决于市场情绪和周围信息的变化。
因此,对市场反应速度的研究需要有更加详细的实证分析。
四、风险和收益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价格的反应速度非常快,因此股票价格存在随机行为,同时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智慧型投资策略”,即不存在可以从中获得超额收益的可靠方法。
而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存在的非理性行为会导致股票价格出现偏差,因此存在获取超额收益的可能性。
然而,行为金融学中所讨论的行为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因此更加困难的是如何针对这些因素开展具有实践意义的投资。
五、长期表现基于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假设,市场的长期表现是符合市场均衡的,而行为金融学则认为长期表现存在不确定性,并且受到市场非理性行为的影响。
有效市场假说与行为金融学一般认为,现代金融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以1952年马柯维茨(H.Markowitz)发表《证券投资组合选择》一文为开端,随后关于公司财务的Modiglian-Miller理论,Sharpe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Fama的有效市场理论,Black-Scholes-Merton的期权定价理论和Ross的套利定价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构建起了现代金融学的基本框架。
这些理论都假定行为主体是理性经济人,所用的分析框架为一般均衡理论或无套利定价理论。
其中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是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石,其对主流金融理论的主要贡献一是理性人假设,这是分析的起点;二是套利方程,为套利行为的分析提供了最有效的分析方法和思路。
正因为EMH在现代证券理论中的特殊地位,EMH得到了金融学家广泛的检验和讨论。
随著对金融市场理论研究、以及实证检验的不断深入,金融市场出现了很多不能被主流金融学所解释的异常现象,使EMH和主流金融学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质疑。
而正当主流金融学陷入理论困境的同时,一门以研究、解释这些异常现象发展起来的新兴金融学派--行为金融学派正在崛起,无论主流金融学派是否愿意承认,行为金融学派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EMH和主流金融学派正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
一、有效市场假说与Grossman-Stiglitz悖论有效市场假说是指如果一个市场的证券价格总能够"充分反映"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则该市场就是"有效的"。
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这就是有效市场假说。
其逻辑推理简单地说就是,在由完美理性的投资者构成的完全竞争下的证券市场中,投资者根据最大效用原则,利用已有的私人信息和前期均衡价格所包含的公共信息,进行证券组合的选择,交易的结果是所形成的新均衡价格就会包括所有的私人信息和公共信息,即证券的均衡价格反映了所有可得的信息。
行为金融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分支,它将心理学和金融学相结合,研究在金融决策过程中,人类行为与心理因素的影响。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理解行为金融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行为金融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并能够运用行为金融学的原理来解释和理解现实金融市场中的现象。
二、课程目标1、掌握行为金融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2、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因素在金融决策中的作用;3、掌握行为金融学在实践中的应用;4、能够运用行为金融学的原理来解释和理解现实金融市场中的现象。
三、课程内容1、行为金融学概述:介绍行为金融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基本理论;2、人类行为与金融决策:分析人类行为对金融决策的影响,包括认知偏差、情感因素等;3、心理账户与投资行为:探讨心理账户的概念、形成机制以及其对投资行为的影响;4、市场异象与行为金融:解释一些重要的市场异象,如过度反应、反应不足等,并分析其背后的行为金融学原理;5、行为投资策略:介绍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策略,包括逆向投资、动量投资等;6、行为金融学的应用:探讨行为金融学在风险管理、资产定价等领域的应用;7、行为金融学的未来发展:介绍行为金融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同时,还将邀请业内专家进行讲座,以增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理解。
五、期末考核期末考核将采用论文或考试的形式,以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
具体形式将在课程开始前与学生进行说明和协商。
金融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金融学是一门研究价值在不同主体之间转移和流动的学科。
它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投资、风险管理、银行学、资本市场和公司财务等。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具,提高他们在金融领域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等。
有效市场的基本形态形态:Fama(1970)把证券市场上的信息分为三类:一是历史信息,通常指证券过去的价格、成交量、公司特性等;二是公开信息,如红利公告等;三是内部信息,指非公开信息。
依据证券价格所反映信息的不同,有效市场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基本形态:(1)弱式有效市场。
在弱式有效市场中,证券价格包含了历史信息。
投资者无法利用过去证券价格所包含的信息,评估错误定价的证券,获得超额利润,此时的技术分析无效。
(2)半强式有效市场。
半强式有效市场反映了所有公开可用的相关信息。
这些相关信息不仅包括以往证券价格和收益率,还包括所有的公开信息。
根据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说,信息只要一经公布,所有投资者就会立即作出反应,从而使得价格反映所有公开信息。
因此,投资者不仅无法从历史信息中获取超额利润,而且基于公开资料所进行的基本面分析也毫无用处。
(3)强式有效市场。
在强式有效市场中,所有公开和未公开的信息都反映到了证券价格中。
这些信息包括所有相关的历史信息以及所有公开信息,还包括了仅为少数人(如董事、经理等)所知的内部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即使拥有内部信息,也无法获得超额利润。
此时的投资者会采取消极保守策略,只求获得市场平均收益率。
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第一,假设投资者是理性的,可以理性评估资产价值。
此时,有效市场假说是理性投资者相互竞争的均衡结果。
如果投资者是理性的,就能够将资产价格确定为其基本价值。
一旦投资者获得了关于基本价值的任何信息,就将据此进行积极交易。
这样,在市场无摩擦、交易无成本的理想条件下,信息迅速地融入了价格,价格必然反映所有信息,投资者将无法从根据信息所进行的交易中获利。
第二,即使部分投资者不是理性的,但由于其交易具有随机性,通过相互冲抵而不至于影响资产价格,这样,就不会因为投资者的理性人假设不成立而致使有效市场假说不成立。
在许多情况下,虽然部分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但市场仍然是有效市场。
这是因为非理性投资者的交易是随机的,如果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非理性投资者,且其交易行为并不相关,那么其交易行为对于市场的影响与干扰则会相互冲抵。
市场有效性、长期收益与行为金融学1尤金·法玛芝加哥大学商学院,芝加哥,IL 60637,美国1997年3月17日收稿;1997年10月3日校订摘要市场有效在研究长期收益的文献里存有挑战。
与市场有效假说并存的异象是机会结果,对信息的明显的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同样常见,并且关于事件前的异常收益,其事件后的延续和事件后的反转出现的概率一样频繁。
最重要的是,与市场有效预言一致的是,明显的异象可以归因于方法问题,技术方法上的合理改变能让大多数的长期收益异象倾向于消失。
(1998 Elsevier科学有限公司保留所有版权)JEL分类:G14;G12关键词:市场有效性;行为金融学1.引言法玛等人(1969)的事件研究,在股票价格如何对信息作出反应方面提供有用的证据。
许多研究聚焦于一个日期确定的事件在短期时间窗口前后几天的收益。
这一方法的优势是,因为每天的预期收益接近于零,预期收益模型对异常收益的推论没有大的影响。
1聚焦于短期收益窗口的研究假设是,任何滞后窗口在价格对事件的反应是短暂的。
有一个发展中的文献质疑这种假设,它认为股票价格对信息的调整缓慢,所以必须用长远的眼光检验收益,来获取市场无效的一个全视图。
如果接受他们提出的结论,最近许多关于长期收益的研究都表明市场无效,具体地说就是,对于信息的长期的反应不足或过度反应。
然而现在我们质问这个学科,总的来看,效率是否应该被丢弃。
我的回答是绝对不行,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一个有效的市场产生各种类别的事件,个别事件暗示价格对信息反应过度。
但在一个有效率的市场,明显的反应不足将和反应过度一样频繁。
如果异象在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之间随机发生,他们将导致市场有效。
我们应当看到,明显的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之间大致平均的分布可以很好的描述现有异象。
其次,更重要的是,如果长期收益的异象很大以至于不能归因于概率,那么在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之间的平均分布是市场效率的胜利。
然而我们发现,长期1Brad Barber,David Hirshleifer,S.P.Kothari,Owen Lamont,Mark Mitchell,Hersh Shefrin,Robert Shiller,Rex Sinquefield,Richard Thaler,Theo Vermaelen,RobertVishny,Ivo Welch 的评论和审阅对本文有过帮助。
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是在经典金融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于心理和行为偏差的,研究金融决策与资产定价问题的前沿性探讨性学科。
◆传统金融理论假定金融市场参与者是理性的,金融市场是有效的;◆行为金融学认为金融市场很多现象只能用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来解释,金融市场并非有效。
(行为金融学中的人们是正常的)目录:第一篇:传统金融、前景理论和市场效率 (6)第一讲:引论 (6)1.1行为金融学研究内容 (6)1.2 行为金融学对标准金融学的理论挑战 (6)1.3 行为金融学的核心内容 (7)1.4 行为金融学的相关学科基础 (8)第二讲:标准(传统)金融学基础 (9)2.1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9)2.2 期望效用函数 (9)2.3 风险态度 (10)2.4 阿莱悖论(Allais paradox) (11)2.5 标准(传统)金融理论体系 (12)2.6 有效市场假说 (12)第三讲:前景理论、框架和心理账户 (14)3.1 前景理论 (14)1)实际观察到的行为的要素 (14)2)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 (15)3)价值函数中的参考点 (15)4)价值函数与风险态度 (16)5)决策权重函数 (17)3.2 框架(framing) (19)3.3 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 (19)3.4 价值函数与决策权重函数 (20)第四讲:对市场有效性的挑战 (22)4.1 市场异象 (22)1)对盈余公告的滞后反应 (23)2)小公司效应 (23)3)价值股效应 (24)4)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 (24)5)封闭式基金之谜 (25)4.2 噪声交易和套利限制 (26)第二篇:行为科学的基础 (27)第五讲:启发式预测和偏差 (27)5.1 认知中生理能力的限制 (27)1)只有部分信息受到注意 (27)2)人类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 (28)5.2 认知中心理偏差的影响 (29)5.3 信息加工阶段的认知偏差 (30)1)启发式推理 (30)2)代表性启发式及相关偏差 (31)3)框架依赖偏差 (32)4)情绪和情感的影响 (34)5)对新信息的态度 (36)第三篇:投资者行为 (37)第六讲:启发式及其偏差对金融决策的启示 (37)6.1 熟悉导致的金融行为 (37)6.2 代表性启发式偏差引起的金融行为 (37)6.3 锚定在容易获得的暗示上(羊群行为) (38)第七讲:过度自信、情绪对个人投资者的影响 (39)7.1 过度自信和过度交易 (39)7.2 个人投资者和情绪的力量 (39)第八讲:金融市场中的群体行为与金融泡沫 (40)8.1 金融市场泡沫 (40)8.2 个体行为偏差与金融泡沫(基于信息的羊群行为) (41)8.3 机构投资行为与金融泡沫 (41)8.4 社会因素对金融泡沫的推动 (42)8.5 社会情绪对金融泡沫的推动 (43)第四篇:市场中的结果 (44)第九讲:市场异象的行为解释 (44)9.1 盈利公告、价值股和成长股 (44)9.2 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 (44)9.3 DHS模型及对反转效应的解释 (44)9.4 GH模型及对动量效应(惯性效应)的解释 (45)9.5 BSV模型及对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解释 (47)第十讲:行为因素与资产定价 (48)10.1 股权溢价之谜 (48)10.2 行为金融与资产定价 (49)1)传统资产定价理论回顾 (49)2)基于投资者异质性的行为资产定价模型 (49)3)行为资产定价模型 (50)10.3 波动性之谜(Equity Volatility Puzzle) (53)10.4 波动性预测和2008年的高峰 (54)第十一讲:行为投资决策与管理 (54)11.1 投资分析的心理基础 (54)1)技术分析方法的意义与局限性 (54)2)基本分析方法的意义与局限性 (55)3)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二者联系 (55)11. 2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证券投资策略 (55)1)动量投资策略(惯性投资策略momentum investment strategy) (56)2)逆向投资策略(contrarian investment strategy) (57)3)小盘股投资策略(small company investment strategy) (58)4)集中投资策略(centralization investment strategy) (58)5)量化投资策略(quantitative investment strategy) (59)6)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策略(dollar cost averaging strategy)and(time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59)11. 3 基于行为金融的投资过程管理 (59)1)选股过程的心理偏差及管理 (60)2)买入时机选择过程的心理偏差及管理 (60)3)持有和卖出过程的心理偏差及管理 (60)11.4 ST现象与行为投资策略 (61)第十二讲:行为公司金融 (61)12.1变更公司名称 (61)12.2 股利政策 (61)12.3 股票发行 (62)12.4 兼并与收购 (63)12.5 资本结构 (64)第一篇:传统金融、前景理论和市场效率第一讲:引论1.1行为金融学研究内容◆行为金融学试图了解并解释投资者的决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