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 格式:docx
- 大小:9.86 KB
- 文档页数:2
菊花的诗句和出处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菊花的诗句和出处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菊花的诗句和出处1)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出处:欧阳修《秋怀》2)芙蓉金菊斗馨香。
——出处: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3)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出处: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4)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出处:苏轼《赵昌寒菊》 5)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
——出处:司空图《白菊杂书四首》6)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
——出处: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
》7)鬓发已甘尘路白,菊花犹送塞垣黄。
——出处: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8)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暗香。
——出处: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9)黄菊散芳丛,清泉凝白雪。
——出处:德隐《新秋晚眺》10)菊花清瘦杜秋娘。
——出处: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11)此生只是偿诗债,白菊开时最不眠。
——出处:司空图《白菊杂书四首》12)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出处: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13)几度白衣虚令节,致疑黄菊是孤芳。
——出处: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14)梅定妒,菊应羞。
——出处:李清照《鹧鸪天•桂花》15)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
——出处: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16)季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
——出处:徐灿《菩萨蛮•秋闺》 17)共评花索句,看谁先得。
——出处:吴文英《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18)临行挽衫袖,更尝折残菊。
——出处:苏轼《送顿起》19)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出处:杜甫《九日寄岑参》20)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
——出处: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21)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
——出处: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
》22)紫菊宜新寿,丹萸辟旧邪。
——出处:赵彦昭《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23)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菊花品格的诗句
•黄昏寒立更披襟,露浥清香悦道心。
——《白菊杂书四首》•四面云屏一带天,是非断得自翛然。
——《白菊杂书四首》•狂才不足自英雄,仆妾驱令学贩舂。
——《白菊杂书四首》•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
——《白菊杂书四首》•秋来缘树复缘墙,怕共平芜一例荒。
——《残菊》
•菊生不是遇渊明,自是渊明遇菊生。
——《赏菊》
•落日西风弄晚晴,东篱曲曲灿金英。
——《晚菊》
•先生茅舍终年淡,唯有寒芳不世情。
——《晚菊》
•奇姿能艳复能幽,志意坚贞不可求。
——《菊花》
•浅红淡白间深黄,簇簇新妆阵阵香。
——《咏菊》
•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
——《咏菊》
•青蕊重阳不堪摘,重阳已过菊方开。
——《晚菊》
•不将时节较早晚,且折霜蕤浸玉醅。
——《晚菊》
•为忆长安烂漫开,我今移尔满庭栽。
——《庭前菊》
•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
——《庭前菊》
•千花万卉已俱亡,独占秋光点点黄。
——《次宋省斋菊花》•露冷霜浓难著脚,甘心宁耐此荒凉。
——《次宋省斋菊花》
•老去流年不耐催,微霜又见菊花开。
——《新菊》
•莫言冷落西风晚,也有飞飞小蝶来。
——《新菊》
•忙里何曾把酒卮,一秋心事付东篱。
——《菊花》
•等闲应被西风笑,寂寞黄花未有诗。
——《菊花》
•菊花三百六十种,处处名园花不同。
——《吴中菊花盛开》•安得化身千百亿,一花著取一吟翁。
——《吴中菊花盛开》。
菊花诗句菊花诗句(通用260句)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句吧,诗句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
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下面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菊花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2、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3、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4、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5、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6、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黄巢《题菊花》7、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8、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陶渊明《饮酒其四》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10、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11、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陶渊明《和郭主簿其二》12、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13、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李白《九日龙山饮》14、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刘彻《秋风辞》15、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韩琦《九日水阁》16、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17、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18、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苏轼《赵昌寒菊》19、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曹雪芹《咏菊》20、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21、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22、黄菊枝头生晓寒。
——黄庭坚《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23、黄菊开时伤聚散。
——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24、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唐寅《菊花》25、菊暗荷枯一夜霜。
——苏轼《浣溪沙咏橘》26、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出自唐代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赏析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不少,并且各有特点。
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这首诗的原注说:“时未收长安。
”公元755年(唐天宝十四载)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
公元757年(至德二载)旧历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
九月唐军收复长安,诗可能是该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
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
劈头一个“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
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
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
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
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使人不觉是用典,达到了前人提出的“用事”的最高要求:。
吴融《途中见杏花》原文及翻译赏析吴融《途中见杏花》原文及翻译赏析“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出自吴融《途中见杏花》途中见杏花吴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翻译】一枝淡红的杏花探出墙头,而墙外的行人(作者)正伤春惆怅。
这枝杏花的样子好像跟我一样伤春惆怅,我们哪里禁受得了相逢在这春去匆匆难相留的时节?天色已晚,寂静的树林中黄鹂鸟最先归来,春色尚早,杏花在料峭的春寒中独自绽放,却没有蜂飞蝶舞。
这时候我更怀念长安的千万株桃浓杏淡,可淡淡的暮色已经笼罩住了夕阳的光辉,整个神州一片黯淡。
【赏析】诗人漂泊在外,偶然见到一枝杏花,触动他满怀愁绪和联翩浮想,写下这首动人的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名句。
杏花开在农历二月,正是春天到来的时候,那娇艳的红色就仿佛青春和生命的象征。
经历过严冬漫长蛰居生活的人,早春季节走出户外,忽然望见邻家墙头上伸出一枝俏丽的花朵,想到春回大地,心情无比欣喜激动。
叶绍翁的诗句就反映了这样的.心理。
可是吴融对此却别有衷怀。
他正独自奔波于茫茫的旅途中,各种忧思盘结胸间,那枝昭示着青春与生命的杏花映入眼帘,却在他心头留下异样的苦涩滋味。
他并不是不爱鲜花,不爱春天,但他想到,花开易落,青春即逝,就是永远守着这枝鲜花观赏,也看不了得多少时间。
想到这里,不免牵惹起无名的惆怅情绪。
更何况自己行色匆匆,难以驻留,等不及花朵开尽,即刻就要离去。
缘分如此短浅,令人倍觉难堪。
由于节候尚早,未到百花吐艳春意浓的时分,一般树木枝梢上还是空疏疏的,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蝴蝶不见飞来采蜜,只有归巢的黄莺聊相陪伴。
在这种情景下独自盛开的杏花,当会感到有几分孤独寂寞。
这里融入诗人的身世之感,而杏花的形象也就由报春使者,转化为诗人的自我写照。
秦观词阅读答案秦观词阅读答案引导语:有关秦观诗人的经典著名词,下面是收集的鉴赏与阅读参考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千秋岁①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幕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鸳鹭③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
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
②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
③鸳鹭:两种鸡,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1."花影乱,莺声碎'中"乱'"碎'用得极为传神,请结合诗句赏析。
(4分)2.词中划线句子是传颂千古的名句,其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碎'形容鸟鸣声纷纭杂沓,莺声呖呖.用"碎'字概括,已可盈耳;"乱'字状花之纷繁,花影摇曳,以"乱'字形容,几堪迷目。
(2分)用"乱'和"碎'同时也传递出词人心绪的复杂纷乱,(可谓以乐景写哀情)给人以凄迷的感受。
(2分)2."春去也'一语双关,不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言简意深:"飞红万点'运用了借代,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有惊心动魄的凄美,令人伤感;"愁如海'以海喻愁,新颖奇特;"愁如海'同时也是化抽象为具体.以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词人谪恨之深之广,这愁既有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
(指出任意两种手法,并作分析即可得4分)点绛唇桃源秦观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
山无数,乱红如雨。
不记来时路。
【注】此词为秦观于谪徙途中所作。
1.词的上片第一、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3分)2.在词的下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参考答案1.词人醉意朦胧,轻漾小舟,随着水流来到花林深处,兴奋不已(2分)。
菊花的诗句180条有关菊花的诗句(精选180条)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句吧,诗句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
你知道什么样的诗句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句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菊花的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菊花的诗句篇11、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陶渊明《饮酒·其四》2、短篱残菊一枝黄。
——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3、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李白《九日龙山饮》4、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
——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5、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陶渊明《和郭主簿·其二》6、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
——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8、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
——王绩《赠李征君大寿》9、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杜甫《宿赞公房》10、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赵嘏《长安晚秋》11、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于谦《过菊江亭》12、潮腮笑入清霜。
——吴文英《惜黄花慢·菊》13、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沈周《菊》14、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15、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16、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17、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18、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
——吴文英《一寸金·秋感》19、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20、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文森《九日》21、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
——陈佩《瘦菊为小婢作》22、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元好问《赋十月菊》23、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鸟诗句有关鸟诗句大全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高度凝练的.句子。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鸟的诗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鸟诗句篇11、春来绣羽齐,暮向竹林栖。
禁苑衔花出,河桥隔树啼。
寻声知去远,顾影念飞低。
别有无巢燕,犹窥幕上泥。
——顾况《春鸟词送元秀才入京》2、千峰雪尽鸟声春,日永孤吟野水滨。
——李中《春日书怀》3、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十二首》4、云晴春鸟满江村,还似长安旧日闻。
——韦庄《闻春鸟》5、独舞依磐石,群飞动轻浪。
奋迅碧沙前,长怀白云上。
——卢照邻《浴浪鸟》6、委质经三岁,先鸣在一枝。
上林如可托,弱羽愿差池。
——郑衮《好鸟鸣高枝》7、背霜南雁不到处,倚棹北人初听时。
梅雨满江春草歇,一声声在荔枝枝。
——郑谷《越鸟》8、青鸟泉边草木春,黄云塞上是征人。
——卢肇《杨柳枝》9、双鸟海外来,飞飞到中州。
一鸟落城市,一鸟集岩幽。
不得相伴鸣,尔来三千秋。
两鸟各闭口,万象衔口头。
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两鸟忽相逢,百日鸣不休。
——韩愈《双鸟诗》10、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绝句》11、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
万户千门应觉晓,建章何必听鸣鸡。
——王维《听百舌鸟》12、此禽轻巧少同伦,我听长疑舌满身。
星未没河先报晓,柳犹粘雪便迎春。
——严郭《赋百舌鸟》13、失侣度山觅,投林舍北啼。
今将独夜意,偏知对影栖。
——韦应物《夜闻独鸟啼》14、有意莲叶间,瞥然下高树。
擘破得全鱼,一点翠光去。
——杨巨源《衔鱼翠鸟》15、千愁万恨过花时,似向春风怨别离。
若使众禽俱解语,一生怀抱有谁知。
——无则《百舌鸟二首》16、藩篱小鸟何甚微,翩翩日夕空此飞。
只缘六翮不自致,长似孤云无所依。
——刘长卿《小鸟篇,上裴尹》17、五色毛衣比凤雏,深花丛里只如无。
——可朋《桐花鸟》18、众鸟各归枝,乌乌尔不栖。
还应知妾恨,故向绿窗啼。
《清平乐》注释寂寞:清静,寂静。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唤取:换来。
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问取:呼唤,询问。
取,语助词。
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
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
益鸟。
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
啭,鸟鸣。
解:懂得,理解。
因风:借着风势。
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
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译文春天回到了哪里?寻不见它的踪迹只感苦闷寂寞。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定要帮我呼唤它回来与我同住。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只好去问一问黄鹂。
然而黄鹂的婉转鸣声,谁又能懂呢?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写作背景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所选是一首悼春词。
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
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
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豫章、洪州为南昌旧称)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的开山三宗之一。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
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后擢起居舍人。
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
徽宗初,羁管宜州卒。
水调歌头醉吟辛弃疾全诗理解辛弃疾《水调歌头・醉吟》原文原文四坐且勿语,听我醉中吟。
池塘春草未歇,高树变鸣禽。
鸿雁初飞江上,蟋蟀还来床下,时序百年心。
谁要卿料理,山水有清音。
欢多少,歌长短,酒浅深。
而今已不如昔,后定不如今。
闲处直须行乐,良夜更教秉烛,高会惜分阴。
白发短如许,黄菊倩谁簪。
注释1.“四坐且勿语,听我醉中吟”:四座的人暂且不要说话,听我在酒醉之中吟诗。
“四座” 指周围在座的人,此句借鉴鲍照诗“四座且勿喧”。
2.“池塘春草未歇,高树变鸣禽”:池塘边的春草还没有完全枯萎,高树上的鸣禽已经变换了种类。
化用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描绘了季节的变换。
3.“鸿雁初飞江上,蟋蟀还来床下”:大雁开始在江上飞翔,蟋蟀又来到了床下。
分别出自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及《诗经・七月》中的“十月蟋蟀,来我床下”,进一步点明秋季的时节特点,同时这些景象也容易引发人们对于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
4.“时序百年心”:由季节的更替联想到时光的流转、岁月的变迁,进而引发对人生百年的思考,蕴含着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此句源自杜甫《春日江村》中的“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
5.“谁要卿料理,山水有清音”:谁要你去操心呢,自然山水之中自有清妙的声音。
“料理” 有照顾、安排、处理等意,这里可理解为操心、干预;“山水有清音” 出自左思《招隐》中的“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与向往,认为自然山水所蕴含的美妙声音胜过人世间的纷纷扰扰。
6.“欢多少,歌长短,酒浅深”:欢乐能有多少,歌声有长有短,饮酒也有浅有深。
描述了宴饮时的场景和人们在其中的不同状态,暗示了人生的种种境遇和情感体验。
7.“而今已不如昔,后定不如今”:现在已经不如过去,以后肯定也不如现在。
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今不如昔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一种悲观预期,反映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8.“闲处直须行乐,良夜更教秉烛,高会惜分阴”:在闲暇的时候就应该及时行乐,在美好的夜晚更要秉烛夜游,宴聚的时候要珍惜每一分光阴。
第六单元:《浣溪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猜一猜知人论世苏轼字子瞻(zhān ),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开创了湖州画派。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与《前后赤壁赋》等。
林语堂评价苏轼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
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创作背景乌台诗案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
御史中丞李定、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被关进乌台4个月。
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
“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
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
故称“乌台诗案”。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东坡志林》记事卷一: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qí]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山下兰芽”云云。
是日剧饮而归。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三月,苏轼游蕲水清泉寺所作。
村行禹偁《村行》赏析2010-12-16 19:51:28| 分类:高考语文专题 |字号大中小订阅村行(宋)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解释】壑(hè):山谷。
籁(lài):古代的一种三孔管乐器,这里指山间秋声。
棠梨:即杜梨,落叶乔木。
胭脂:化妆用的红色染料。
【解析】北宋淳化二年(991),王禹偁得罪了宋太宗,被贬为商州(今陕西商州)团练副使。
商州地处陕西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境内山清水秀,风光迷人,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会集胜游之地。
白居易曾三游商州,发出了“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间”的咏叹。
古代文人被贬谪期间,难免情绪抑郁,但却摆脱了案牍之劳形,可以纵情流连于山水胜景之中,而偏远之地,美丽的大自然最能安顿迁客的心灵。
商州的自然美景带给王禹偁极大的抚慰,他曾在《听泉》诗里自嘲说:“平生诗句是山水,谪宦方知是胜游”。
时间久了,一方山水之美也就渐渐融化在他那颗诗心里,化作人与自然相谐的动人诗篇。
在王禹偁的“商山五百五十日”里,曾写下二百余首诗,占其全部诗作的三分之一,许多艺术水平较高的诗都作于此时。
王禹偁的代表作《村行》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是他与商山的自然风景进行心灵对话的艺术结晶。
此诗前两联写道:骑马穿行在山间小路上,初开的黄菊随处可见,散发着幽香。
越往山里走,心情越舒畅,游兴愈发浓厚,索性信马由缰,尽情流连这山乡美景。
夕阳西下,千岩万壑间秋声响起,山里却更加幽静。
数峰无语,静立在脉脉斜晖中,诗人置身其间,一颗心完全融化在苍茫群山中,人与山相看不厌,相对无言,两相静默又契合无间,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钱钟书先生认为:山峰本不能语,王禹偁说它们?无语?并不违反客观事实,“但是同时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忽然?无语?。
”(《宋诗选注》)作者借“无语”二字暗示山峰也有生命或心灵,同时,又隐含着诗人与山峰之间似乎有过无言的交流与心灵的默契,此中真意,诗人忘言,山峰无语。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导入:她被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
她是一个独创一格的女人,在中国词史上形成了独特的“易安体”;她是一个勇敢率真的女人,大胆地以己之情,抒己之怀;她又是一个柔情万种,愁若苦海的女人,无论是“一种想思,两处闲愁”的日子,还是动乱的时代,变迁的年华,都使她的诗歌中充满了愁绪;她更是一个豪情万丈的女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她的英雄观;她就是——李清照。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来学习她的两首词。
二、作者介绍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南宋著名词人.词集有《漱玉词》. 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
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变时,夫妻仓皇南逃,避居江南,后丈夫病卒,金石文物丧失殆尽,孑然一身,饱受国破家亡之痛,在辗转流离中度过凄苦的晚年。
导入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今山东济南人。
父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曾受知于苏轼,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
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也善知文书。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
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早年随父住在汴京、洛阳,受过较好的文化修养,工书,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建中靖国元年,18岁,与礼部侍郎赵廷之子赵明诚结婚。
明诚21岁,在太学当学生,喜好收畜前代的石刻。
婚后不久赵廷之升任尚书右丞,极力打击旧党,李格非在党籍中被罢官,他对赵廷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满。
赠阙下裴舍人原文、翻译及赏析赠阙下裴舍人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赠阙下裴舍人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阳。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译文早春二月,黄鹂在宫苑飞翔歌吟;拂晓时紫禁城春浓树木阴阴。
长乐宫的钟声消逝在花丛外,龙池旁的杨柳沐浴在春雨中翠色深深。
暖阳不能消散穷途落魄之憾,遥望天空常常怀有捧日赤心。
十年来频频献赋还知音未遇,我头发斑白愧对华贵的帽簪。
注释阙下:宫阙之下,指帝王所居之地。
阙是宫门前的望楼。
裴舍人:生平不详。
舍人:指中书舍人,其职责是草拟诏书,任职者须有文学资望。
黄莺:一作“黄鹂”。
上林:指上林苑,汉武帝时据旧苑扩充修建的御苑。
此处泛指宫苑。
紫禁:皇宫。
一作“紫陌”。
阴阴:一作“沈沈”。
长乐:即长乐宫。
西汉主要宫殿之一,在长安城内。
这里借指唐代长安宫殿。
龙池:唐玄宗登位前王邸中的一个小湖,后王邸改为兴庆宫,玄宗常在此听政,日常起居也多在此。
阳和:指二月仲春,与开头二月相应。
霄汉:指高空。
长怀:一作“长悬”。
献赋:西汉时司马相如向汉武帝献赋而被进用,后为许多文人效仿。
此指参加科举考试。
遇:遇时,指被重用。
华簪:古人戴帽,为使帽子固定,便用簪子连帽穿结于发髻上。
有装饰的簪,就是华簪,是达官贵人的冠饰。
赏析:献诗给在朝的中书舍人,弦外之音,是希望舍人给予存引。
这首诗,是写给一个姓裴的舍人。
写诗的目的,是为了向裴舍人请求援引。
开头四句,诗人象并不在意求援似的,描画了一幅秾丽的宫苑春景图:早春二月,在上林苑里,黄鹂成群地飞鸣追逐,好一派活跃的春的气氛!紫禁城中更是充满春意,拂晓的时候,在树木葱茏之中,洒下一片淡淡的春阴。
长乐宫的钟敲响了,钟声飞过宫墙,飘到空中,又缓缓散落在花树之外。
那曾经是玄宗皇帝发祥之地的龙池,千万株春意盎然的杨柳,在细雨之中越发显得苍翠欲滴了。
这四句诗,写的都是皇宫苑囿殿阁的景色。
柳永《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原文赏析柳永《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原文赏析《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是宋代词人柳永创作的一首咏物词。
此词看似咏物,实是抒怀。
上片开头以极简约的笔墨对春景作了全景式的描绘,写尽了流莺娇姿;下片仍写流莺风流倜傥、逍遥自在的情状,表现出柳永的自负和自信。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了柳永《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原文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原文:园林晴昼春谁主。
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
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
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无据。
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
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
当上苑柳秾时,别馆花深处。
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
《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译文晴丽之昼,谁主园林之春呢?春天阳气暗催草木萌发,葱郁的深谷也变得那样暖和。
清晨,黄莺在林间翩翩飞舞,露水打湿的它们金黄色的毛羽,绿叶掩映中传来了它们悦耳的鸣声,绵绵蛮蛮如有情,低低地诉说着芳心深意。
无缘无故地,黄莺出巢飞动的时候,清晨的雾霭尚未消散,又追逐随同游蜂而去。
它们行踪放浪,两两相呼应,整日雾里唱风里舞。
当上林苑柳树葱郁茂盛时,在别馆花深的地方,这期间燕子特别多,都把美好时光白白流失。
《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注释⑴黄莺儿:词牌名。
《乐章集》入“正宫”,殆为柳永创调,即咏黄莺儿。
九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前后片各以一平声字领五言对句。
⑵晴昼:风和日丽的一个白天。
⑶暖律:古以时令合乐律。
暖律乃指暄暖节令,即温暖的时节。
潜:暗暗地,悄悄地,私下。
催:对“暖律”而言也。
“暖律潜催”是“潜催暖律”的倒装。
⑷幽谷:葱郁深谷。
暄(xuān)和:即暖和。
⑸黄鹂:即黄莺,俗称柳莺,亦谓流莺。
翩翩:展翅飞貌。
⑹乍:刚刚。
迁:转移,这里是“飞到”之意。
芳树:对树的美称。
⑺观:看、见也。
露湿:露水沾湿也。
白菊杂书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白菊杂书四首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白菊杂书四首唐代:司空图黄昏寒立更披襟,露浥清香悦道心。
却笑谁家扃绣户,正薰龙麝暖鸳衾。
四面云屏一带天,是非断得自翛然。
此生只是偿诗债,白菊开时最不眠。
狂才不足自英雄,仆妾驱令学贩舂。
侯印几人封万户,侬家只办买孤峰。
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
漫道南朝足流品,由来叔宝不宜多。
译文:黄昏寒立更披襟,露浥清香悦道心。
却笑谁家扃绣户,正薰龙麝暖鸳衾。
四面云屏一带天,是非断得自翛然。
此生只是偿诗债,白菊开时最不眠。
狂才不足自英雄,仆妾驱令学贩舂。
侯印几人封万户,侬家只办买孤峰。
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
漫道南朝足流品,由来叔宝不宜多。
注释:黄昏寒立更披襟,露浥清香悦道心。
却笑谁家扃绣户,正薰龙麝暖鸳衾。
四面云屏一带天,是非断得自翛然。
云屏:像屏风一样浓密、厚实的云层。
翛然:自在悠闲的样子。
此生只是偿诗债,白菊开时最不眠。
狂才不足自英雄,仆妾驱令学贩舂。
侯印几人封万户,侬家只办买孤峰。
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
漫道南朝足流品,由来叔宝不宜多。
赏析:司空图是唐代创作咏菊诗数量最多、成就最为显著的诗人之一。
他的大部分咏菊诗都是七绝,篇幅虽然不长,但意蕴丰富、含义深刻,显得别有韵致。
这组咏白菊的杂诗共四首,主要内容都是通过赞美白菊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态度。
其中第三首写得最好。
这里白菊其实只是一个引子,诗人要表达的是自己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天空中的云层像屏风一样厚实紧密,只留下像一条带子一样的天空,给人以一种较为压抑的感觉,但诗人心中却因对尘世间的是是非非能有清楚的判断而显得悠然自得。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白菊花盛开的时候,自己却心事重重,不能顺利入睡。
其原因是,诗人此生更看重的是赏菊吟诗、陶冶性灵,没能在菊花开放的时候写一首好诗,总觉得像是欠了别人的债务一样,难怪诗人内心里难以安宁了。
这首诗中,白菊花虽然只是一个引子,但诗人对之的喜爱、赞赏之情表露无遗。
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
出自唐代司空图的《白菊杂书四首》
黄昏寒立更披襟,露浥清香悦道心。
却笑谁家扃绣户,正薰龙麝暖鸳衾。
四面云屏一带天,是非断得自翛然。
此生只是偿诗债,白菊开时最不眠。
狂才不足自英雄,仆妾驱令学贩舂。
侯印几人封万户,侬家只办买孤峰。
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
漫道南朝足流品,由来叔宝不宜多。
1全文赏析司空图是唐代创作咏菊数量最多、成就最为显着的诗人之一。
他的大部分咏菊诗都是七绝,篇幅虽然不长,但意蕴丰富、含义深刻,显得别有韵致。
这组咏白菊的杂诗共四首,主要内容都是通过赞美白菊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态度。
其中第三首写得最好。
这里白菊其实只是一个引子,诗人要表达的是自己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天空中的云层像屏风一样厚实紧密,只留下像一条带子一样的天空,给人以一种较为压抑的感觉,但诗人心中却因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