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学常识知识点:品味诗歌语言解题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策略第一篇范文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诗歌鉴赏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教师在进行诗歌鉴赏的教学时,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 了解诗歌背景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包括诗人的生活经历、创作背景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2. 分析诗歌语言诗歌语言具有高度的凝练性和形象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歌中的字词,理解其内涵和修辞手法。
例如,可以让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及它们在诗歌中的作用。
3. 解读诗歌意象诗歌意象是诗人通过诗歌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载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和内涵。
例如,可以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以及它们在诗歌中的寓意。
4. 体会诗歌情感诗歌是诗人情感的抒发,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中的情感,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
例如,可以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抒情句子,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5. 感悟诗歌哲理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例如,可以让学生思考诗歌中所表达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以及它们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6. 开展诗歌创作诗歌创作是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诗歌创作的乐趣,从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7. 进行互动交流诗歌鉴赏教学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悟和心得,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有效的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第二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诗歌鉴赏是初中语文课程中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
诗歌赏析技巧与品味语言(3)诗歌赏析技巧与品味语言4. 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解题格式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答题要领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关键词类答题: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初中语文诗歌理解解题技巧归纳诗歌鉴赏是语文考试的必考试题之一,想赢得高分,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语文诗歌理解解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中古诗词的答题技巧(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
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
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语)。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技巧一抓修辞古诗词奖赏中的修辞,最多的当算比喻、拟人、用典、对比了。
1.比喻为了表现所咏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征,以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
答题格式: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什么在哪一方面的特征。
初中诗歌阅读技巧及答题模板一、诗歌阅读技巧1. 了解诗歌的背景在阅读诗歌之前,了解诗歌的背景信息是十分重要的。
诗歌的背景包括作者的生平背景、诗歌的时代背景、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等。
通过了解这些背景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和主题。
2. 注意诗歌的形式特点不同的诗歌形式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如诗歌的体裁、韵律、押韵等。
在阅读诗歌时,要注意诗句的布局、行数、韵脚等形式上的特点,这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3. 细读诗歌的语言表达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形式,其中的语言表达常常含蓄而深远。
在阅读诗歌时,要仔细品味诗句中的词语、修辞手法、比喻、暗示等,寻找其中蕴含的意义和情感。
4. 理解诗歌的主题与情感诗歌常常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受和体验。
在阅读诗歌时,要注意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展现的情感及其背后的意义。
二、答题模板1. 诗歌背景介绍首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包括作者的生平背景、诗歌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背景等。
这些背景信息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2. 诗歌形式分析其次,分析诗歌的形式特点,包括体裁、韵律、押韵等。
可以引用具体的诗句和形式上的特点来支持分析。
3. 语言表达分析然后,对诗歌的语言表达进行分析,包括词语、修辞手法、比喻、暗示等。
可以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诗句进行解读,并解释其中的意义和情感。
4. 主题与情感分析最后,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展现的情感及其背后的意义。
可以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来支持分析,展示对诗歌的深入理解。
总结初中诗歌阅读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包括了解诗歌背景、注意诗歌形式特点、细读语言表达以及理解诗歌的主题与情感。
答题时可以按照诗歌背景介绍、诗歌形式分析、语言表达分析和主题与情感分析的顺序进行回答。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套路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和套路可以分为以下几步: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标题是诗歌的眼睛,可以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通过标题,可以大致推断出诗歌的类别和主题。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意象是诗人用来表达情感、思想或观点的物象。
通过捕捉意象,可以初步理解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和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在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审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
4.分析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来表达情感、思想或观点的方法,包括抒情言志、描写等。
在鉴赏诗歌时,要分析其表现手法,以更好地理解诗歌。
5.品味语言。
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炼、生动、形象的特点。
在鉴赏诗歌时,要品味其语言特点,包括用词、句式、修辞等。
6.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诗歌往往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寓意,需要深入理解。
在鉴赏诗歌时,要结合背景、作者的经历和情感等因素,理解其深层含义。
7.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
这些手法和技巧可以帮助诗人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思想。
8.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鉴赏。
鉴赏诗歌不仅要从文本本身进行分析,还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解。
通过联想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总之,初中语文诗歌鉴赏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套路,但更重要的是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只有通过不断的阅读和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初三语文诗歌解题技巧归纳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消逝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觉,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同学对考点也比较生疏。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三语文诗歌解题技巧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关怀!中考古代诗歌鉴赏题解题技巧1.把握仆人公的立足点一般而言,把握抒情仆人公的时空立足点,就可以为贯穿全诗供应一个坚实的平台,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
抒情类诗的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有诗人设身代言,即诗人设想自己就是诗中的人,为他们奔跑呼喊,代他们倾诉衷肠;一类是诗人直抒胸臆,抒情仆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
总体看,后一类居多。
2.关注诗歌的题目诗歌的题目是诗人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它像一条红线,串联起散落在诗歌中的珍宝,像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关注题目,分析题意,同样是贯穿全诗的重要方法。
由于并不是全部的诗都能找到立足点,像咏物诗、咏怀诗、咏史诗、哲理诗等,一般就没有,那就更应当关注题目。
3.了解诗歌的结构“起承转合”是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结构中固有的特征,在确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视角窥探的思路,进而贯穿全诗。
在初三复习备考中,假如我们遵循这种规律的话,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凡依着起承转合的程式来写的诗,尤其要留意起句,因它往往是贯穿全诗、解读全诗的钥匙。
4.答题应紧扣原诗的.内容命题者对诗歌鉴赏考查的目的是看看我们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因此对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必需结合原诗歌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千万不能空泛而谈。
假如是选择题则要紧扣原诗词内容进行推断选择,否则难以说明自身是否读懂了原诗。
5.明白选择题选项常见干扰设置句意理解方面:误会多义字、对象错位、偷换概念等;思想感情分析方面:无中生有、牵强附会、任意拔高等;表达技巧方面:张冠李戴、想当然等。
我们在平常要多加练习,并准时总结答题规律。
6.生疏有关意象与意境的学问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初中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方法归纳诗歌是文学的一种形式,也是语言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鉴赏诗歌不仅能够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学素养,还能够提升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然而,很多同学往往在诗歌鉴赏答题过程中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下手。
本文将归纳初中诗歌鉴赏答题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一、细读诗歌全文在回答诗歌鉴赏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诗歌的全文,理解诗歌的情感、主题和表达方式。
可以多读几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义,注意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只有全面理解了诗歌的整体意义,才能更好地回答题目。
二、把握题目要求在回答诗歌鉴赏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理解题目的意思和要求。
题目可能要求解释诗句的意义、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诗歌的主题等等。
只有明确了题目的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三、注重语言表达在回答诗歌鉴赏题时,除了要理解诗歌的意义,还要注重语言表达。
要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理解,避免冗长和累赘的叙述。
另外,还要注意语法和标点的使用,确保文章通顺和语义清晰。
四、分析诗句的意义在鉴赏诗歌时,常常需要分析诗句的意义。
要注意理解诗句中的隐喻、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掌握诗句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可以通过解释生僻词汇、考虑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
五、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诗歌是修辞的艺术,常常会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加表达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在鉴赏诗歌时,要注意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等。
同时,还要理解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以及为何选择这种修辞手法。
六、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诗歌是有韵律和节奏的,这是诗歌与其他文学形式的重要区别。
在鉴赏诗歌时,要注意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了解韵律对于诗歌意义和情感的塑造作用。
可以通过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七、总结表达个人观点在回答诗歌鉴赏题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表达个人的观点和见解。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诗歌鉴赏解法指导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托物言志,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初中文学常识知识点:品味诗歌语言解题策略品味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指诗歌中的精彩语言,包括对生动传神的字词(即诗眼)的咀嚼、对脍炙人口的名句的赏析、对用典妙句的探究、对修辞效果的体会等几个方面。
在这类试题的编撰中,具体的题型主要有:①这个字妙在何处或这个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从炼字的角度说说这句话妙在何处。
③请你赏析这句话的精当之处。
④这一句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你说说好在哪里。
⑤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⑥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谈谈这句话妙在何处。
如,有这样的一道题目:古人写诗十分注重炼字。
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便运用得很好,请试作分析。
答案:一个深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草木丛生,郁郁苍苍)的荒芜衰败景象,抒发了国破家亡的凄凉伤痛之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又如,2012年湖南娄底中考题目: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入和生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答案:入和生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无意说理,即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因而对此类品味诗歌语言题目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解答。
一、对名句或重点句的赏析方法
古诗词中的名句,有的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有的抒情真挚,感人肺腑;有的写景自然,怡人耳目。
因此,对名句赏析的考查往往是很重要的。
赏析名句,主要着眼于诗句所蕴涵的丰富内容,有时也可以分析其语言技巧。
有的诗句,作者当时用意未必如此,可读者在长期的阅读理解中给它赋予了新意,有了引申义,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名句是该词的主旨和情感的核心,因此答题步骤是:1、先找准赏析的切入点,或修辞、或写景、或具体表现力的词语等。
2、结合具体的语句,回答该句表达的意思。
3、最后指出蕴涵的哲理,或创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如,这样的一道题目: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知道为什么吗?答:这两句运用了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真切地表现了战乱中人们思念亲人、盼望得到亲人消息的心情,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连三月写战祸之长;抵万金言家书难的。
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之情。
二、用典妙句语言的赏析。
对于这样的句子,考生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意,发掘典故及诗词中的妙用。
答题步骤:1、指出用典或化
用。
2、指出来源和含意。
3、结合具体句子语境回答含意或表达的情感。
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引用了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感激天子重用贤才的美德和以死报君的决心。
再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怀旧句借向秀怀念嵇康的典故,表达了对故人已逝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之情;到乡句借王质的故事,暗示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的心情。
三、对修辞手法及表达式效果的赏析方法。
首先要看诗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然后具体分析表达了什么感情或创造了什么意境,尤其要注意比喻、对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在诗中所起的作用。
如诗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中风飘絮、雨打萍是两个绝好的比喻,试作简要分析。
答:风飘絮比喻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柳絮,国家败局的命运,已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个人的命运,诗人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雨打萍是诗人漂泊沉浮的政治生涯的写照。
这两个比喻形象贴切,给人以悲怆辛酸之感。
四、炼字类的赏析方法。
解答这类题目时不能把该字(词)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词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具体步骤:1、这个字词什么意思,或兼顾该字词有无运用修辞手法。
2、这个字(词)反映的事物情况(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
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对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句的品味就要抓住该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同时扣住诗句中腾突出了五岭的奔腾气势,走突出五岭的疾驰状态,衬托了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再如,赏析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时要紧紧扣住其中的动词笼和形容词寒。
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
寒不但让人想到时值可能是深秋或是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胸无春秋志难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诗歌的语言经典含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时常言有尽而意无穷,真正要品味到诗歌语言的奥妙,光靠这些解题策略是不够的,关键还是多诵读,在诵读中积累,在积累中感悟,在感悟中领略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