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 格式:doc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8
绪论第一节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概念1.动植物检验检疫:指借助于立法和法规对来自疫区的可疑动物、动植物产品以及其他应检物品,实行强制性的检查和处理,以防止疫情传播蔓延,从而维护生态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保证人体健康的活动。
2.缩写 SPS:《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 IPPC:国际植物保护公约;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3 有害生物定义及其分类指对人体健康、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有害的生物。
有害生物限定的有害生物包括检疫性有害生物、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非限定的有害生物——1)非限定的有害生物:普遍分布的有害生物,它们在植物检疫中没有特殊的重要性,签约方不应对这类有害生物采取植物检疫措施。
2)限定的有害生物:指本国或本地区没有的,或者有但没有广泛分布,即没有达到生态学极限或者正在被官方进行管制的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检疫性有害生物:指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在或存在但分布未广并正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指一种在供种植的植物上存在,危及这些植物的原定用途而产生无法接受的经济影响,因而在输入国和地区要受到限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4.动物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统称为动物疫病。
5.植物:活的植物及其器官,包括种子和种质。
6.植物产品:未经加工的植物产品(包括谷物)或它们加工后的产品,产品本身或在加工它们的过程中可能会增加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的风险。
7.动物:指饲养、野生的活动物,如畜、禽、兽、蛇等。
8.动物产品:指来源于动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病的产品,如生皮张、毛类、肉类、脏器、油脂等。
9.检疫物(限定物):指要求进行检疫措施的任何植物、植物产品、包裹、容器、运输工具、土壤、贮藏地和任何能够隐藏和传播有害生物的微生物、物体和材料,特别是那些涉及国际运输的地方。
第三节动植物检验检疫的特点1 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四个基本特征:预防性、法制性、技术性、国际性。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是研究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的科学。
检验和检疫可以帮助我们保护动植物的健康并防止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检验和检疫的目的是检测动植物中的病原体和有害物质,并确定它们的特征和分布,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检验和检疫的主要内容包括病原学、微生物学、免疫学、毒理学、病理学、化学和物理学。
它们可以应用于动植物的检验、检测、病原学分析、病毒实验、抗体检测等。
此外,它们还可以应用于虫害检测、害虫病毒鉴定等方面。
检验和检疫的方法有很多。
一些常见的检验和检疫方法包括:病原学检验、病理学检验、细胞学检验、免疫检验、荧光定量PCR、有害性成分检测等。
病原学检验是检查物体中的病原物质的方法,它可以用来检测植物或动物的病原体。
病理学检验是检查物体中的病理变化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疾病的潜在因素。
细胞学检验是检查物体的细胞结构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检测出病原体的存在或活动。
免疫检验是检测物体中抗原或抗体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诊断物体中存在的疾病或其他有害物质。
荧光定量PCR是检测物体中病原体的量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原体的数目。
有害性成分检测是检测物体中的有害物质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疾病的潜在危险。
此外,检验和检疫还可以应用于动植物保护、质量检测、植物检疫等领域。
动植物保护可以帮助我们确保养殖动植物和自然环境的健康。
质量检测可以帮助我们保证产品质量。
植物检疫可以防止有害植物种类泛滥和传播。
总之,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防治动植物的疾病,保护动植物的健康,保护养殖动植物和自然环境的健康,保证安全有效的植物和动物产品,确保植物检疫的安全性等。
因此,动植物检验检疫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动植物的疾病和损害,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第-章绪论一、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概念"动物丹是指饲养、野生的活动物,如畜、禽、昌、蛇、龟、鱼、虾、蟹、贝、蚕和蜂等。
"动物产品丹是指来源于动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病的产品,如生皮张、毛类、肉类、脏器、油脂、动物水产品、奶制品、蛋类、血液、精液、胚胎、骨、蹄和角等。
"植物丹是指栽培植物、野生植物及其种子、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等。
"植物产品丹是指来源于植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病虫害的产品,如粮食、豆、棉花、油、麻、烟草、子仁、干果、鲜果、蔬菜、生药材、木材和饲料等。
二、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7.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三、动植物检验检疫的目的2.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4.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1. 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使其免受国际上重大疫情灾害的影响:2. 维护国家经济权益与安全,促进对外贸易顺利进行和持续发展。
3. 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第二章动物、动物产晶检疫审批一、动钧、动物产品检疫审批的目的1. 对于输入或通过中国境内运输的检疫物防止危险性动物传染病传入我国:2. 让进口单位在进口前了解我国的检疫要求,在对外谈判中做到心中有数,在签订合同时将我国的检疫要求列入合同,一旦发生上述情况,进口单位可以依据合同提出索赔,避免损失:3. 检验检疫机关根据事先己掌握的输出国或地区疫情,决定是否同意输入或过境。
二、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审批的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及相关配套法规。
2. 中国与输出国签订的双边检疫协定(含协议、备忘录、条款)。
3. 输出国家或地区的动物疫情情况。
根据国际兽医局(OIE) 的报告、我国驻外使馆的通知及派出昌医官的汇报,随时掌握着国外的疫情情况。
动植物检疫专业就业前景简介动植物检疫专业是一门涉及动植物检疫和防疫控制的学科,主要培养在动植物检验检疫、动植物检疫监督管理、动植物防疫技术和动植物检疫法规等方面具备扎实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在当前全球物种交流频繁的背景下,动植物检疫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就业前景也日益广阔。
就业领域政府机构动植物检疫专业人才在国家、地方和各级政府机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可以在动植物检疫局、检验检疫局等机构从事动植物检疫的规划、管理以及监督工作,负责编制相关政策法规,参与制定动植物疫情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国家动植物的健康与安全。
检验检测机构动植物检疫专业人才可以在国家、地方或私人检验检测机构中工作。
他们通过对动植物产品进行检验检测,确保其符合质量卫生安全标准。
在这些机构中,他们可能从事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结果判读等工作,为动植物产品的贸易和出口提供有力支撑。
国际组织与研究机构随着全球贸易的日益增长,国际上对动植物检疫的需求和重视程度也在提高。
动植物检疫专业人才可以在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中从事相关工作,参与国际标准与政策的制定和推广。
他们还可以参与跨国合作项目,推进全球动植物健康管理和食品安全。
私营企业和科研院所除了政府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动植物检疫专业人才还可以选择在私营企业和科研院所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从事动植物疫情调查研究、疫苗研发、防疫设备和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等领域,为动植物健康和防疫事业作出贡献。
就业优势多元化需求动植物检疫专业人才的就业需求相对较高,且需求领域多元化。
不仅在国内,国际市场对此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给毕业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动植物检疫工作,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并投入大量经费进行研究和实践。
这为动植物检疫专业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工作机会。
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动植物检疫在国际贸易和动植物保护中的作用愈发凸显。
专业人才的发展前景广阔,不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有着稳定的职业发展空间。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动物疫病:为害或可能为害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
植物有害生物:泛指为害或可能为害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生物。
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发生,或已发生但分布未广并正在进行官方控制的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
动植物检疫:为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菌瘿:细菌及其他真菌寄生所引起的植物体部分异常发达而形成的畸形器官或异常组织,是菌瘤的一种。
产地检疫:是动植物及产品在国内进行调运前,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地进行的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预检:产品出入境前,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地进行的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际间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隔离检疫:在动植物检疫机关指定的隔离场所内,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定,对有关检疫物实施检疫的过程。
动物检疫:为了预防、控制动物疫病,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扩散和流行,保护养殖业发展和人体健康,法定的机构、法定人员,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标准和方法,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一类动物疫病: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动物疫病。
急宰:是指屠宰动物宰前检疫确认为患无碍肉食卫生的一般性疾病或某些传染病并有死亡危险时,进行的紧急屠宰。
冷宰:畜禽因各种原因死后所实行的屠宰叫冷宰。
横死:牲畜因意外的原因导致死亡时,叫横死。
动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法制性、技术性、预防性、国际性。
动物检疫程序:检疫许可,检疫申报,现场检验和实验室检测,检疫处理,出证放行。
检疫许可的作用:(1) 避免盲目输入,减少经济损失; (2) 提出检疫要求,加强预防传入; (3) 依据贸易合同,进行合理索赔。
检疫申报的基本手续:报检员首先填写报检单,然后将报检单、检疫证书、产地证书、贸易合同、信用证、发票等单证一并交检疫机关。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一门研究动植物检疫的学科,旨在减少动植物疾病、有害生物和其他危害因素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它涉及到对动植物的检测、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以及对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进出口检验检疫。
一、动植物疾病预防动植物疾病是导致农作物和畜禽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动植物检验检疫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预防这些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在动植物疾病预防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 检疫检验:对进出口的动植物和动植物产品进行检验,确保其不携带病原体或其他危害生物。
2. 疫情监测:定期对农作物、果树和畜禽进行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
3. 疫苗开发与接种:开发适合的动植物疫苗,对易感动物进行预防性接种,提高它们的抵抗力。
二、动植物进出口检验检疫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进出口检验检疫是保障国家农业安全和贸易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检验检疫标准制定:制定和修订动植物进出口检验检疫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检验检疫工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2. 证书签发:对符合出口要求的动植物及其产品签发检验检疫证书,以确保货物符合目的地国家的要求。
3. 检疫检验设施建设:建设现代化的检疫检验设施,配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检验检疫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防控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还致力于防止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的传入。
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是对国家农业、生态和经济安全造成威胁的重要因素。
因此,为了防止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的传入,以下几方面需要重点关注:1. 边境监测:加强边境监测,严防动植物及其产品的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的传入。
2. 信息共享: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信息共享,及时了解全球动植物疫情和有害生物的动态。
3. 风险评估:对进出口的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总结: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为了保障国家农业安全、促进贸易发展和减少动植物疾病传播的学科。
通过预防动植物疾病、确保动植物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以及防止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的传入,动植物检验检疫学为动植物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一门广泛的科学,可以应用于植物和动物的繁殖、育种、病理、卫生、病害防治、营养、行为和遗传学研究等。
它的研究范围包括生物的学科领域,从病毒到昆虫,从微生物到大型哺乳动物,从细菌到古藻类植物,从小麦到绿色植物,以及从地面实物到天文物体等。
检验检疫学既有基础性研究,又有应用性研究,它们共同构成了检验检疫科学领域。
检验检疫学是检验检疫技术和知识的综合学科,是对生物物质结构、成分和功能的系统研究。
它的研究主要包括对生物物质构造的研究,可以指导动植物的分类,并分析动植物起源及其这些特性的变异和背景。
研究还可以指导真菌、病毒、细菌、昆虫等检验检疫工作,了解这些微生物的行为模式,及其对大型动物和植物的危害。
检验检疫学研究的结果可以指导管理人员建立最有效的方案来预防、控制和治疗各种动植物疾病,尽可能保持最佳的动植物卫生。
这些预防、控制和治疗的方法包括疫苗接种、检疫、消毒和保护等,可以满足大型食物生产,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的需要,以及帮助维护当地和全球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对动物和植物进行检验检疫,也需要运用到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物理学、数学和心理学等多领域学科的知识,包括分子遗传学、分子病毒学、基因组学、传染病学、病害生物物理学、病原微生物学、兽医学、植物病理学、植物学等。
检验检疫工作也涉及社会科学和法律法规,用以确保动植物的质量、安全和卫生,以确保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通过检验检疫学的研究,可以识别出有关动植物的物种、类型和种群,确定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开发有效的定点检测技术、普查方法和计数技术,有效地控制和预防病害及其渗透,减少病害的损失和损害。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建立和完善食物安全体系,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动植物合理利用水平,以及避免和控制动植物病害传播。
检验检疫学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国家兽医活动的水平,改善农牧业技术,提高农产品和畜牧产品质量,促进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建设。
动植物检疫专业学什么简介动植物检疫是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
动植物检疫专业是培养具备动植物检疫技能和知识的专业人才,使其能够在动植物疫情防控、检疫检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动植物检疫专业的学习内容及重要性。
1. 动植物疫情防控知识动植物检疫专业的学习内容之一是动植物疫情防控知识。
学生将学习各种动植物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传播途径、防控方法等内容,以便能够准确判断疫情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检疫技术和方法动植物检疫专业的学习内容还包括检疫技术和方法。
学生将学习各种动植物疫情的检疫技术和方法,包括检疫物资采集、标本处理、实验室检验等方面的技能。
这些技能对于准确判断植物或动物是否感染病原体及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具有重要意义。
3. 进口、出口检疫规程和法规动植物检疫专业的学习内容还包括进口、出口检疫规程和法规。
学生将学习国内外相关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国际协定和标准等内容,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正确执行检疫程序。
4. 危险生物安全管理动植物检疫专业还将学习危险生物安全管理知识。
学生将学习危险生物和生物制品的分类、储存、运输和处置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以确保生物材料不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5. 工作实践和交流动植物检疫专业的学习内容还包括工作实践和交流。
学生将参与动植物疫情监测、病原鉴定、疫情调查等实践活动,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还将与相关机构和专业人员进行交流,了解最新的动植物检疫知识和技术发展趋势。
总结动植物检疫专业的学习内容涵盖了动植物疫情防控知识、检疫技术和方法、进出口检疫规程和法规、危险生物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能,动植物检疫专业的学生将能够在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和人类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动植物检验检疫第一篇:动植物检验检疫第一章1、什么是动植物检疫及目的?是指在防止检疫性动物检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目的:⑴防止危险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
⑵保护农渔林业生产安全,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⑶ 出尽国际及国内的经济贸易的发展2、世界各国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类型⑴自然环境优越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⑵发达国家型:美国和加拿大⑶经济共同体型:欧盟⑷发展中国家型: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美洲和非洲⑸工商业城市型:新加坡和香港3、检疫操作规程:报检、现场检验、实验室检验、结果评定、证书签发4、进境动物风险分析原则以科学为根据;执行或者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准则和建议、透明公开和非歧视原则;、不对国际贸易构成变性限制5、进境动物检疫程序①进境动物检疫许可证的申请②境外产地检疫③报检④进境现场检疫⑤隔离检疫⑥实验室检疫⑦检疫结果的判定和出证⑧检疫处理⑨资料的收集与保存第二章动物检验检疫技术1、病料采集:⑴在采取病料前必须对被检动物可能患有何种疫病作出初步诊断⑵ 采取病料的所用容器:均需灭菌后使用,无菌操作⑶解剖前检查:只有在确定不是炭疽后,方可剖检⑷取材时间要早,最好不超过6小时⑸为了提高病原微生物的阳性分离率,应根据不同疫病,相应的采取其脏器内容物。
在无法估计是某种疫病时,可进行全面的采取。
2、病毒采集原则:病毒离活体后在室温下很容易死亡,故采德捡材应尽快送检;病变组织则应保存于50%的甘油缓冲盐水中,或4℃/-2℃3、病毒分离培养:动物接种培养、鸡胚培养、组织细胞培养4、凝集反应:指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量的电解质存在条件下,经一定时间后凝聚成肉眼可见的凝聚物。
5、琼扩试验:可溶性抗原与抗体在半固体琼脂凝胶内扩散二者相遇。
在此例合适处形成白色沉淀。
6、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适量电解质存在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第三章检疫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1、传染病:是指由特定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动植物检疫专业认识什么是动植物检疫专业?动植物检疫专业是一门专门研究动植物疫病控制和检疫工作的学科。
它主要涉及动植物疫病防控的技术和方法,以及对进出口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的知识和操作流程。
动植物检疫专业的核心目标是保护国家的农业和生态环境,防止疫病传入和传播。
动植物检疫的重要性动植物检疫工作对于维护国家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检疫工作,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1.疫病传入:进口动植物及其产品可能携带病原体,这些病原体有可能对国内的动植物和环境造成破坏。
及时发现和隔离这些病原体,是防止疫病传入的关键。
2.疫病传播:已经入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中可能携带疫病,如果不进行检疫和监控工作,这些疫病可能传播到国内的农作物和养殖业中,引发疫情和病害扩散。
3.生态平衡破坏:动植物检疫工作不仅仅关乎农业生产,还关乎生态平衡的维护。
非本地区的入侵物种和病原体可能对当地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带来生态系统的破坏。
综上所述,动植物检疫工作是保护国家农业、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的必要措施。
动植物检疫的主要工作内容动植物检疫包括以下主要工作内容:1.检疫规划和监管:制定和实施动植物检疫的相关法规、标准和政策,确保检疫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检疫证书和审批:为进出口动植物及其产品提供检疫证书,并对进口产品进行审批和检验,确保符合国家的检疫要求。
3.检疫检验:对进口和出口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确保其健康和符合相关标准。
4.检疫监测和预警:建立动植物疫病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评估疫病的风险,提供预警和应对措施。
5.检疫处理和隔离:对进口或国内发现的病害动植物进行处理和隔离,控制疫病的传播和扩散。
动植物检疫的职业前景和要求动植物检疫专业是一个专业性较强、需求稳定的职业。
随着国际贸易的增长和全球化的发展,对动植物检疫工作的需求不断增加。
从事动植物检疫工作需要具备以下专业的技能和知识:1.疫病学和植物病理学知识:了解动植物的常见疫病和病害防治方法,具备判断和识别疫病的能力。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名词解释1. 植物产品:未经加工的植物产品(包括谷物)或它们加工后的产品,产品本身或在加工它们的过程中可能会增加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的风险。
2. 动物产品:指来源于动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病的产品,如生皮张、毛类、肉类、脏器、油脂等。
3. 检疫物(限定物):指要求进行检疫措施的任何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包裹、容器、运输工具、土壤、贮藏地和任何能够隐藏和传播有害生物的微生物、物体和材料,特别是那些涉及国际运输的地方。
4. 检疫性有害生物:指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在或存在但分布未广并正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5.检疫审批:是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时,输入单位向检疫机关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的法定程序。
6.检疫申报:是检疫物输入或输出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检疫机关及时声明并申请检疫的法定程序。
即检疫物在到达前或到达时,货主或代理人必须及时向检疫机关进行检疫申报,以利于办理提货手续.7. 检疫出证:指检疫机关根据进出境或调运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的检疫和除害处理结果,签发相关单位证书并决定是否准予调运的程序。
8.检疫处理:对国内或国际贸易调运的经检验不合格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由检验检疫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性处理措施的过程。
9.风险分析:指危害因素确定、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的过程。
10.SPS协定:指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的协定,是WTO针对动植物安全与检疫问题而专门制定和实施的一个国际准则。
11. 现场检疫:是检疫人员在现场环境中对输入或输出的应检物进行检查和抽样,并初步确定是否符合相关检疫要求的法定程序。
12.隔离检疫:将进出境或国内调动的有关动植物在检疫机关指定的场所内,于隔离条件下进行饲养或种植,并在其生长期间进行检验、检测和处理的一项措施。
13.动物疫病:是危害或可能危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考试复习重点生命科学技术学院12生物技术动物方向石永强张万博1.动植物检验检疫:为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植物病,虫害,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促进农林牧渔个行业发展,保障人民安全,有法规的机构,法定的人员,依照国家检验检疫法律,法规,规定对处境以及国内流通的动植物产品,以及装载容量,包装物和铺垫材料运输工具及运输人员分别实施检查检疫鉴定监督管理的一项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2.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属性:法定性,预防性,强制性,权威性,科学性,长远性,综合性,国际性。
3.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效益:①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
②社会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特别是当经济效益发生重大变化时会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
③生态效益:生态效益具有潜在性预防性长远性难逆转性。
4.世界各国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类型:1、发达国家性2、发展中国家性3、经济共同体性4、自然环境优越性5、工商业城市型5.动植物检验检疫法规:指为了预防控制扑灭动植物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保护农林中农业的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维护对外贸易信誉,履行国际义务,由国家制定法令,对进出境和国内地区间调运植物动物及动植物产品及其他应检物进行检疫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包括动植物检疫的法规,条例,细则,办法和其他单项规定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①输入动物、动物产品、植物种子、种苗等其他繁殖材料的,必须事先提出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②携带、邮寄植物种子、种苗以及其繁殖材料进境的,必须事先提出审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③携带、邮寄出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物主有检疫要求的有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实施检疫④国家禁止下列各物进境:(1)动植物病原体(包括菌种、毒种等)、害虫及其他有害生物(2)动植物疫病流行的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3)动物尸体,例如动物标本(4)土壤。
1982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条例》,第一步正式的对外动植物检疫法规。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动植物的检验、检疫和疫病防控等方面。
它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维护生态环境以及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意义、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对于保障人类的食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动植物产品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但其中可能潜藏着各种病原体、有害物质甚至是毒素等。
通过对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检疫,可以杜绝有害物质的入侵,确保人们的食品安全。
其次,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对于维护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
动植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生态关系,病原体的侵袭可能引发生态系统的紊乱。
因此,在进行动植物的国际贸易时,对动植物进行检验检疫可以防止外来物种或者病原体的输入,保持生态平衡。
此外,动植物检验检疫还可以遏制动植物疫病的传播,从而保护农业生产。
动植物的检验检疫主要依赖于科学的方法。
其中,检验方法是重要的环节之一。
通过对动植物样本进行检验,可以判断其是否携带病原体、有害物质等。
常见的检验方法包括传统的实验室分析和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传统的实验室分析方法主要依赖于显微镜观察、培养和鉴定等技术,能够检测出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存在。
而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则可以通过检测DNA、RNA等分子的存在来判断样本是否受到感染。
这些先进的技术不仅提高了检验的准确性,还缩短了检验时间,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
动植物检验检疫方法的应用范围广泛,并且在国际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动物领域,检验检疫的主要目标是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
针对动物的检验检疫主要包括动物体内的疫病检测、动物产品的检测以及动物的健康证明等。
例如,在国际间的动物产品贸易中,对于输送国家会进行相关的检验检疫工作,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植物领域则主要关注预防植物病虫害的传播。
这包括检测种子、苗木以及植物及其产品中的病虫害。
近年来,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动植物的国际贸易不断增长,因此动植物检验检疫的作用日益重要。
一、名词解释1.检疫监管:检疫机关对进出境或调运的植物、植物产品的生产、加工、存放等过程实行监督管理的检疫程序。
2.检疫处理:一种采取扑杀即全部杀掉,尸体深埋或焚烧,另一种则退回。
对于动物产品也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3.隔离检疫:是将进出境或国调运的有关动植物在检疫机关指定的场所,于隔离条件下进行饲养或种植,并在其生长期进行检验、检测和处理的一项措施。
4.检疫许可:是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时,输入单位向检疫机关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输入的法定程序。
5.传染源:就是受感染的动物,指体有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到体外的动物。
6.产地检疫:是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在国省(地)间或省(地)进行调运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期间于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7.检疫申报:是检疫物输入或输出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检疫机关及时声明并申请检疫的法定程序。
8.动物疫病:指危害或可能危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9.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是以生物的或者其它科学的和经济依据,确定一种有害生物是否应该限制和加强防治措施力度的评价过程。
10.限时检疫:11.植物疫区:是指在某一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分布未广的情况下,对发生了这一有害生物的地区,为了防止其向未发生地区传播扩散,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而划定,并采取封锁,消灭措施的区域。
12.植物保护区:是指在某一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已较普遍的情况下,对尚无此有害生物分布的地区,为了防止其被污染或被人为传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而划定,并采取保护措施的区域。
1.植物产品:是指来源于植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病虫害的产品,如粮食、豆、棉花、油、麻、烟草、籽仁、干果、鲜果、蔬菜、生药材、木材、饲料等。
2.实验室检测:是指借助于实验室仪器设备对动物样品进行动物疫病检查、鉴定的法定程序。
3.出境动物:是指我国向境外国家或地区输出供食用、种用、养殖、观赏、演艺、科研实验等用途的家畜、禽鸟类、伴侣动物、观赏动物、水生动物、两栖、爬行、野生和实验动物。
4.过境动物产品:指经陆路、水陆、航空运输从我国口岸入境,经我国同一口岸更换航班或轮船运往第三国或地区动物产品等。
5.检疫出证:检疫机关根据进出境或调运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的检疫和除害处理结果,签发相关单证并决定是否准予调运的法定程序。
6.检疫审批:按检疫法规定,进境植物、植物种子、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必须事先提出申请,办理审批手续。
7.动物产品:是指来源于动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病的产品。
8.现场检疫:是检疫人员在现场环境中对输入或输出的应检物进行检查和抽样,并初步确认是否符合相关检疫要求的法定程序。
9.动物检疫:运用法律和行政的强制手段,禁止一切带有危险性动物疾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输入,以保护本国农牧业的生产安全和人类的身体健康。
10.紧急接种: 发生动物传染病时,为迅速控制和扑灭疫病流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域尚未发病动物进行的应急性免疫接种。
通常应用高免血清或血清与疫苗共同接种。
11.传播媒介:指从传染源将病原体传播给其他生物体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的总称。
12.动物产品检疫:指商检局对动物产品及野生动物产品进行的检疫工作。
13.国境检疫:对出入国境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的动物检疫。
14.净化检疫:亦称疫区检疫,指在国某地发生规定的检疫对象流行时进行的检疫。
是在已发现疫情流行的情况下进行检疫。
15.临场检疫:能够在现场进行并得到一般检查结果的检疫方法,通常以家畜流行病学调查法和兽医临诊检查法为主,其特点是能够亲临现场进行,简便快速,可得出一般检疫结果。
16.感染:病原体侵入生物机体并生长繁殖,引起机体病理反应的过程。
17.植物检疫:在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18.动植物检疫法规:为了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而限制动植物、动植物产品以及其他物品的生产、流通或储存、或人员的正常活动,并建立检疫出证体系的官方规定。
19.A类疫病:指超越国界、具有非常严重而快速的传播潜力,引起严重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后果,并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具有重大影响的传染病。
20.B类疫病:指在国对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具有影响,并在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中具有明显影响的传染病。
21.植物有害生物:泛指危害或可能危害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生物,即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的种、株系或生物型。
22.动物检疫学:应用动物医学得到各种诊断技术检查法定的动物疫病,并采取防止传播措施的一门应用科学。
23.致病力(致病性或病原性):指病原体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
一般认为,致病力的大小取决于病原体在体的繁殖速度、组织损伤的程度以及病原体能否产生特异性毒素。
24.毒力:指病原体感染机体后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
毒力和致病力的差别在于毒力强调的是疾病的严重程度,可用病死率和重症病例比例来表示。
25.预防接种:是把疫苗(用人工培育并经过处理的病菌、病毒等)接种在健康人的身体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例如,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种痘预防天花等填空题1.动物疫病是指(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2.验讫标志——包括(验讫印章)和(检疫标志)。
3.“检疫”的英文词为“quarantine” ,有隔离的含义。
检疫的最早萌芽出现在14世纪中叶的欧洲。
4.对不合格的动物及其产品,应贯彻(预防为主)和(就地处理)的原则。
5.非洲大蜗牛也称为褐云玛瑙螺,主要危害草本、木本、藤本100多种植物。
6.(松材线虫)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其主要通过(天牛)携带扩散性4龄幼虫飞出病树在健树上补充营养取食传播。
7. 香蕉穿孔线虫主要危害对象是(芭蕉属植物),其寄生部位是(植物根部)。
9.(地中海实蝇)属于一类检疫对象。
10.OIE即(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国际兽医局),总部设在法国巴黎。
11.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病菌的转播形式(玉米种子带菌和昆虫带菌)。
12.梨火疫病最初在(美国)发现的。
13.蚕豆的染色病毒的危害对象是(豆科植物)。
14.柑橘黄龙病的传播途径是(柑桔木虱)。
15.我国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总负责部门是(检验检疫总局)。
16.猪瘟和猪丹毒都会在皮肤表面形成红斑,区别是:猪瘟形成的红斑指压会退色而猪丹毒的则不会。
17.IPPC是由FAO(国际粮农组织)制定的《国际植物保护公约》,对全球的植物检疫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SPS是《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
OIE即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国际兽医局,总部设在法国巴黎。
1. 疫病预防通常采取包括隔离、检疫和封锁等措施不让传染源进入目前尚未发生该病的地区。
2.凡属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制定的(检疫证明)、(验讫标志),即为法定的检疫合格的证明标志。
3.《中华人民国动物检疫法》规定全国动物检疫对象由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并公布。
4.《中华人民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规定,进境动物检疫对象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5.我国一类传染病、寄生虫病有15种;二类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有82种。
6.对供体动物已经无法实施产地检疫的动物产品如原毛、生皮等,可使用以销化检的手段后,出具检疫证明。
7.早期动植物检疫的突出特点是采取强行禁止贸易或引进的方法来预防危险性动植物疫情的传入。
9. 出境检疫一般提前60天报检,如不需进行隔离检疫则提前天报检。
10. 欧洲于19世纪30年代从南美洲的秘鲁引进马铃薯进行种植,导致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侵入。
11. 动物检疫的原则是依法实施、尊重事实、尊重科学、促进生产,有利流通和预防为主,检疫与经营相分离。
12.橘小实蝇属于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类检疫对象。
13. 检疫许可的主要作用是避免盲目进境,减少经济损失、提出检疫要求,加强预防传入和依据贸易合同,进行合理赔偿。
14.检疫处理的主要方式有:退回、销毁处理、除害处理、扑杀、截留、封存、禁止进出境等。
15.马铃薯甲虫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风、气流和水流。
16.松突圆蚧主要危的松林植物,其传播是依靠初孵幼虫未进入固定阶段随风雨、流水、动物和人类的生产活动。
17.假高梁原产地是地中海地区。
18.微甘菊对乔木植物造成严重威胁。
19.美国白蛾是一种运对树木等植物危害严重的昆虫,其检验检疫的方法主要是加强植物检疫和做好虫情监测。
20. 早期的检疫只是用于控制人类传染病的传入和扩散,即卫生检疫。
21.鱼的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主要感染鲑鳟鱼类,死亡率达90%~100%。
22.马伊氏锥虫病的是由虻和厩蝇起机械传播作用,同时也可通过注射器械进行传播。
23.鲤春病毒血症是病毒引起的鲤鱼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常有出血斑点、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胀和肠炎。
24.野兔热是一种由土拉热弗朗西斯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25.从实施检疫的基本方法出发,植物检疫可分为(全面检疫/日本)和(针对性检疫/中国)两种类型;26.根据有害生物发生的情况、危害性和经济重要性,有害生物可以区分为(限定性有害生物)和(非限定性有害生物)两种类型;限定性有害生物可以区分为(检疫性有害生物)和(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27.口蹄疫的特异性症状: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
主要感染哺乳动物的(偶蹄目)。
28.动物临诊检疫原则:先休息后检疫,先群体检查后个体检查。
29.常见的检疫性杂草:豚草、菟丝子属、毒麦、列当属和假高梁。
30.流行病流行的形势有散发、地方流行、流行性、大流行。
31.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根据检验检疫结果,对不合格的检疫物签发《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
32.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包括(检疫性植物病原物)、(检疫性害虫)和(检疫性杂草)。
33.动物传染病一般在临床上表现为(急性)、(亚慢性)和(慢性病例)。
34.现场检疫的容有(查找验物)、(三观一查)。
35.调运检疫程序:申报、报检、检疫检验、检疫结果处理、复检。
36.检疫处理一般方式包括(退加处理)、(销毁处理)和(除害处理)。
37.影响流行病的因素有自然因素、饲养管理和社会因素。
38.动物宰后常见的组织器官的变化主要有(淋巴结的变化)、(肉品性质的变化)、(全身性组织的变化)、(脏器官的变化)。
39.在检疫性植物病原物中,可划分为(检疫性植物病原真菌)、(检疫性植物病原细菌)、(检疫性植物病原病毒)和(线虫)等类群。
40.陆生昆虫的采集方法包括观察法、网捕法、搜索法、击落法和诱集法。
41.传染病的发展阶段包括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转归期。
42.动物疫病一般检查方法:流行病学诊断法、临床诊断法、病理学诊断法、病原学诊断法、免疫学诊断法和采用血清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