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宣传知识题及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219.30 KB
- 文档页数:8
学法律法规知识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工会会员O制定或者修改《中国工会章程》,章程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
A、代表大会B、全国代表大会C、全体代表D、全国大会正确答案:B解析:《工会法》第四条工会会员全国代表大会制定或者修改《中国工会章程》,章程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
2.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O顺序担任监护人。
A、父母、子女;配偶;其他近亲属B、父母、配偶;子女;其他近亲属C、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D、配偶、子女;父母;其他近亲属正确答案:C解析:《民法典》第二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配偶;(二)父母、子女;(三)其他近亲属;(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3.赵某欠武某800元到期无力偿还,张某替赵某还款,并对赵某说“这800元就算给你了",赵某称“将来一定奉还”。
事后赵某归还了500元。
后二人交恶,张某要求赵某偿还余款300元,赵某则以张某已送自己800元为由反要求张某退回500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A、赵某应再还300元B、张某应退回500元C、张某不必退回500元,赵某也不必再还300元D、张某应退回500元及银行存款同期利息正确答案:A解析:赠与合同为双方法律行为,受赠人须愿意接受赠与。
张某以免除债务的意思向赵某作出赠与的要约,赵某称“将来一定奉还”,即赵某未接受张某作出的赠与要约,赠与合同未成立,赵某应将剩余的300元返还。
《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4.【法条题】下列各项措施中属于行政处罚的有OA、撤职B、扣押C、责令停产停业D、开除正确答案:C解析:《行政处罚法》第九条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通报批评;(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五)行政拘留;(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法律法规知识测试题集和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属于行业管理的范畴。
( )2.我国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属于行政执法机构。
( )3.“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与“安全第一”的精神是一致的。
( )4.所谓“预防为主”,就是要在事故发生后进行事故调查,查找原因、制定防范措施。
( )5.实行煤矿安全监察制度,是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坚持依法治理安全的一项基本制度。
( )6.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党的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总和。
( )7.法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和执行社会公共职能的工具。
( )8.法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了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如何行为,法的指引作用的对象是他人的行为。
( )9.法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违法以及违法性质和程度的作用,评价作用的对象是他人的行为。
( )10.法的预测作用是指当事人可以根据法律预先估计到他们相互将如何行为以及某种行为在法律上的后果。
预测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相互的行为。
( )11.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律的宣传教育对一般人今后的行为所发生的影响,这种作用的对象是一般人的行为。
( )12.法的强制作用有时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直接显现出来;有时则作为一种威慑力量,起着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增进社会成员的社会安全感的作用。
( )13.法的社会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维护阶级统治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 )14.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重要的,但我们也应当看到法的作用的有限性,并以这种认识为基础,将法与其他社会调整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
( )15.在当代政治和法律生活中,法与政策作为两种社会规范、两种社会调整手段,均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
( )16.违法行为,亦称违法,是指人们违反法律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主观上有过错的活动。
( )17.法律责任是指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或称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法律法规知识考题一、单项选择()1、未成年人是指年龄未满的公民。
A、16周岁B、18周岁C、20周岁()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时间是。
A、1986年B、1987年C、1988年D、1989年()3、凡年满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周岁。
A、5 ,6B、6 ,7C、7 ,8()4、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
A、制度保障B、安全保障C、经费保障()5、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
A、两年B、三年C、三到五年()6、县级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A.学习和培训B.沟通和合作C.培训和流动D.交流和互访()7、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首先是的关系。
A 管理与被管理B 教育与被教育C 保护与被保护D 相互尊重()8、《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一般责任D、行政责任二、填空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素质、素质和素质。
2、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和。
3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服务,必须与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有:家庭保护、保护、保护和保护。
5、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面向,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全面推进。
法律法规宣传知识选择题:(每题均为单选)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9日通过,并自2008年(B)起施行。
A、5月1日B、6月1日C、7月1日D、8月1日2、毒品区别于毒物的自然特征是(A)。
A、依赖性B、非法性C、危害性D、合法性3、维护了中华民族尊严的著名历史事件“虎门销烟”指的是:(A),在林则徐的主持下,在广州城外虎门海滩,将收缴英、美鸦片贩子的走私鸦片全部予以销毁的禁毒壮举。
A、1839年6月3日B、1840年6月9日C、1841年7月17日D、1842年10月10日4、吗啡的成瘾性很强,并且有很多衍生物,下列不是吗啡的衍生物的是(D)。
A、海洛因B、杜冷丁C、美沙酮D、麻黄素5、下列不属于兴奋剂类毒品的是(D)。
A、冰毒B、摇头丸C、可卡因D、海洛因6、新闻、出版、文化、广播、电影、电视等有关单位,应当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进行禁毒宣传教育。
以上说法正确吗?(A)A、正确B、不正确7、为进一步加强对羟亚胺的管理,防止其流入非法渠道,国务院批准将羟亚胺列入(B)附表品种目录进行管制。
A、《禁毒法》B、《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C、《关于加强羟亚胺管理的决定》D、《危险化学物品管理办法》8、制定《禁毒法》的必要性是(D)A、应对严峻的毒品违法犯罪形势的需要B、进一步完善我国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法律体系的需要C、履行国际禁毒公约的需要D、A、B和C9、海洛因的化学名称是(A)。
A、二乙酰吗啡B、盐酸哌替啶C、甲基苯丙胺D、盐酸二氢埃托啡10、《禁毒法》规定,国家采取各种形式(D)。
A、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教育B、普及毒品预防知识,增强公民的禁毒意识C、提高公民自觉抵制毒品的能力D、以上说法都正确11、拒绝毒品“零计划”行动是由哪个部门发起的?(B)A、全国妇联B、全国总工会C、团中央D、教育部12、吸毒的危害有哪些方面?(D)A、危害个人,包括:摧残人的身体、扭曲人格、引发自伤、自残、自杀的行为、传播疾病等。
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库一、单选题1.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本级人民政府、( C )的工作实施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A、人民代表大会B、民主党派C、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D、社会团体2.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应当向( A)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接受监督。
A、本级B、各级C、上一级D、下一级3.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 A )公开。
A、社会B、一部分人C、特定人群D、本级人大代表内部4.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每年有计划地安排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D )。
A、业务报告B、工作总结C、总结通报D、专项工作报告5. 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年度计划,经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通过,印发(D)并向社会公布。
A、代表大会B、党委C、主任会议成员D、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6. 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前,主任会议可以组织( B )和本级人大代表,对有关工作进行视察。
A、人民群众B、本级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C、各民主人士D、党委7. 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前,主任会议可以组织本级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本级人大代表,对有关工作进行视察和( D )。
A、检查B、慰问C、评议D、专题调查研究8. 常务委员会可以安排参加视察或者专题调查研究的(A)列席常务委员会会议,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提出意见。
A、人大代表B、群众C、常委会组成人员D、工作人员9. 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报告,“一府两院”应当在常委会举行会议的( A )前,将专项工作报告送交本级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
A、二十日B、三十日C、十日D、十五日10.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A)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实施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A、本级B、各级C、上一级D、下一级11. 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报告,“一府两院”应当在常委会举行会议的二十日前,将专项工作报告送交本级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 B )。
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题目及答案普法,即法律普及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教育部设立了全国青少年普法网。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的题目及答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法律知识。
一、题目:什么是法律普及教育的意义?答案:法律普及教育的意义在于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普法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法律法规,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培养守法意识和法制思维,规范自己的言行,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增强社会整体的法治化水平。
二、题目: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的宗旨是什么?答案: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的宗旨是普及法律知识,提高青少年的法治素养,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推动青少年参与法律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法律权益的良好氛围。
通过该网站提供的丰富资料和互动平台,青少年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知识,解答疑惑,参与互动,培养正确的法律观念,增强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
三、题目: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案: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法律知识的学习与分享、法律交流与互动、普法活动与赛事等。
该网站提供了全国各地普法活动的信息,包括讲座、比赛、展览等,使青少年能够参与不同形式的普法活动。
同时,该网站还提供了大量的法律知识学习资源,包括常见法律问题解答、法律案例分析等,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
四、题目:如何在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上参与互动交流?答案:在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上,青少年可以通过论坛、社区、留言板等功能进行互动交流。
他们可以在论坛上提出自己的疑问,与其他青少年一起学习和讨论法律问题。
同时,网站还提供了法律咨询的渠道,青少年可以向专业人士咨询法律问题,获取准确的答案和建议。
通过互动交流,青少年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
五、题目: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的发展前景如何?答案: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作为普法教育的重要平台,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024年度全国普法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依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汽车产品出厂时未随车装备的轮胎存在缺陷的,由________负责召回。
A.汽车产品生产者B.轮胎的生产者C.汽车产品生产者和轮胎的生产者2.新《消法》第29条对以下哪项内容进行了明确。
______A.明确个人信息爱护B.明确企业信息爱护C.明确政府信息爱护3.司机小王私人购买了一辆30吨的货车,将该辆车挂靠在某货运有限公司。
在某次运输过程中,小王因疲劳驾驶发生单方事故,需赔偿经济损失共计5万元,关于赔偿责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王应独立承担赔偿责任B.某货运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C.小王和某货运公司共同承担赔偿责任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乡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B.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开展必要的应急演练C.新闻媒体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宣传可适当收取费用5.任何单位,()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A.男性公民B.女性公民C.成年公民6.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第三人对履行该债务具有合法利益的,()有权向债权人代为履行。
A.第三人B.债务人C.其他利益相关人D.以上均不对7.根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条例》规定,党政机关的经费的运用和管理,应当遵循下列哪一条原则______。
A.按单位实际须要随用随支B.不得高于上一年的支出经费C.先支出,再审核D.先预算,后支出8.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A.15B.30C.45D.609.依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生产者实施召回,应当根据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的规定制定召回安排,并报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________。
A.审查B.批准C.备案10.在诉讼中,人民法院不具有的职权是()A.干脆受理自诉案件B.对公诉和自诉案件进行裁判C.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强制措施D.对庭审中的不明事项进行侦查11.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在同一座建筑物内。
法律法规宣传(xuānchuán)知识选择题:(每题均为单选)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jìn dú)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9日通过,并自2008年(B)起施行(shīxíng)。
A、5月1日B、6月1日C、7月1日D、8月1日2、毒品区别于毒物(dúwù)的自然特征是(A)。
A、依赖性B、非法性C、危害性D、合法性3、维护(wéihù)了中华民族尊严的著名历史事件“虎门销烟”指的是:(A),在林则徐的主持下,在广州城外虎门海滩,将收缴英、美鸦片贩子的走私鸦片全部予以销毁的禁毒壮举。
A、1839年6月3日B、1840年6月9日C、1841年7月17日D、1842年10月10日4、吗啡的成瘾性很强,并且有很多衍生物,下列不是吗啡的衍生物的是(D)。
A、海洛因B、杜冷丁C、美沙酮D、麻黄素5、下列不属于兴奋剂类毒品的是(D)。
A、冰毒B、摇头丸C、可卡因D、海洛因6、新闻、出版、文化、广播、电影、电视等有关单位,应当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进行禁毒宣传教育。
以上说法正确吗?(A)A、正确B、不正确7、为进一步加强对羟亚胺的管理,防止其流入非法渠道,国务院批准将羟亚胺列入(B)附表品种目录进行管制。
A、《禁毒法》B、《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C、《关于加强羟亚胺管理的决定》D、《危险化学物品管理办法》8、制定《禁毒法》的必要性是(D)A、应对严峻的毒品违法犯罪形势的需要B、进一步完善我国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法律体系的需要C、履行国际禁毒公约的需要D、A、B和C9、海洛因的化学名称是(A)。
A、二乙酰吗啡B、盐酸哌替啶C、甲基苯丙胺D、盐酸二氢埃托啡10、《禁毒法》规定,国家采取各种形式(D)。
A、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教育B、普及毒品预防知识,增强公民的禁毒意识C、提高公民自觉抵制毒品的能力D、以上说法都正确11、拒绝毒品“零计划”行动是由哪个部门发起的?(B)A、全国妇联B、全国总工会C、团中央D、教育部12、吸毒的危害有哪些方面?(D)A、危害个人,包括:摧残人的身体、扭曲人格、引发自伤、自残、自杀的行为、传播疾病等。
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引导语:法律法规,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对于该等法律法规的不时修改和补充。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欢迎参考练习!1、“五五”普法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第一项是深入学习()。
A.《宪法》B.《民法》C.《刑法》D.依法治国2、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目标是( )。
A.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B.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C.建设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国家D.建设人民民主专政的法制国家3、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是( )。
A.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B.依法治国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严格依法办事4、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 )。
A.学生B.全体公民C.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D.农民5、“五五”普法规划所说的“一学三讲”是指:()、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
A.学文化B.学法律C、学政治D、学技术6、“五五”普法依法治理的起始时间是:( )A、2006年B、2005年C、2007年D、2004年7.我国效力最高的法律是( )。
A. 宪法B. 刑法C. 民法通则D. 行政诉讼法8.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哪一年。
()A. 1949年B. 1954年C. 1975年D. 1978年9. 1982年宪法是新中国的第()部宪法。
A. 二B. 三C. 四D. 五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工人阶级C. 人民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1.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 )。
A. 民族区域自治B 单一制C. 联邦制D. 邦联制12.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社会主义制度B.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民主集中制13.2004年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三十三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尊重和保障( )”。
国安在我心国家安全知识宣传竞答活动题库及答案(法律法规知识题114题)(一)单选题1.2024年3月23日,香港特区(B)刊宪生效。
A.《香港国安法》B.《维护国家安全条例》C.《维护国家安全法》D.《国家安全条例》2.(八)是反间谍工作的主管机关。
A.国家安全机关B.公安机关C.检察院D.法院3.在重要国家机关、国防军工单位和其他重要涉密单位以及重要军事设施的周边安全控制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由(八)实施涉及国家安全事项的建设项目许可。
A.国家安全机关B.国家公安机关C军队保卫部门D.中央人民政府4.在国家安全机关调查了解有关间谍行为的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有关个人和组织(D)oA.可以拒绝B.可以不说C.可以不提供D,应当如实提供,不得拒绝5.个人实施间谍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国家安全机关予以警告或者处(八)oA.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B.十日以下行政拘留C.五日以下行政拘留D.罚款6.非法获取、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数据、资料、物品,以及非法生产、销售、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国家安全机关予以警告或者处(B)以下行政拘留。
A.五日B.十日C.十五日D.二十日7.公民、组织可以通过国家安全机关(C)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受理平台或者国家安全机关公布的其他举报方式,举报间谍行为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以及各类反间谍安全防范问题线索°A.12345B.12315C.12339D.12319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应当(八)国家情报工作。
A.依法支持、协助和配合B.根据实际需要支持C.根据上级指示配合D.根据分工协助9.国家情报工作机构根据工作需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提请海关、出入境边防检查等机关提供(B)等便利。
A.免票B.免检C.免费D.自由出入10.对为国家情报工作作出贡献并需要安置的人员,国家给予妥善(OoA.保护B.奖励C,安置D.表彰11.间谍罪最高可处(八)oA.死刑B.无期徒刑C.十年以上有期徒刑D.死缓12.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犯罪行为,危害国家安全的,属于(B)oA.背叛国家罪B.间谍罪C.投敌叛变罪D.为境外非法提供情报罪13.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危害国家安全的,构成(C)oA.资敌罪B.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C.间谍罪D.叛国罪14.2024年5月1日,新修订的(D)正式施行。
基本法律知识题库及答案
第一部分:宪法知识
1.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法律架构,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章程。
2.宪法的修法程序是怎样的?
宪法的修法程序通常包括提议、讨论、表决等步骤,涉及到修改宪法的重大事项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程序进行审慎处理。
第二部分:刑法知识
1.刑法是什么?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事处罚的法律,是保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和社会的基本法律。
2.什么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是指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但仍然实施犯罪行为的情况。
第三部分:民法知识
1.民法是什么?
民法是调整个人、法人之间利益关系,规范他们的行为的法律。
2.什么是合同?
合同是自愿缔结的协议,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具有合法约束力的法律文件。
第四部分:行政法知识
1.行政法是什么?
行政法是规范政府机构行政行为的法律,旨在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2.什么是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对行政机关不作为、错误处理或者违法行为提起的司法行为。
总结
通过本文档的基本法律知识题库及答案,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宪法、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等领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
对于广大公民和法律从业人员而言,掌握这些基本法律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法律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希望通过本文档的学习,能够对您的法律知识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