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动与静
- 格式:ppt
- 大小:1004.00 KB
- 文档页数:24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一讲 动与静【知识点一】机械运动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经典例题】例1. 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一江春水向东流B .星光闪闪C .寒来暑往D .海水奔腾E .春风拂面F .心潮澎湃G .五四运动H .火箭升上天空【习题精练】1. 下列现象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心情激动B .铁生锈C .月亮升上天空D .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二】参照物 1.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我们把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取要点:(1)被选择为参照物的物体我们认为是静止的;(2)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2.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方法如下:变化运动不变静止A研究对象B 参照物判断A 相对于B 位置变化情况月光下散步,月亮跟着我们走吗? 地球的板块运动,造就了高山湖泊地球自转【经典例题】例1. 在关于参照物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任何情况下,都应选地面作为参照物B .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为参照物C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为参照物D .只有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能被选作为参照物例2. 位于沿江大道旁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 .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C .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 .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例3.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如图1所示,若以“万重山”为参照物,轻舟是________的,以 “轻舟”为参照物,猿是________的, 山是__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例4. 每天我们都看到太阳从东升西落,这是以______为参照物;当你仰望夜空看到月亮在云彩里穿行,这是以______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上空,这是以______为参照物,若以月球为参照物,这个地球同步卫星是______的。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世界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如:天体的运动、植物的生长、地壳的运动、火山的喷发、大脑的思维、人的生老病死、病菌的传播等都是运动的存在形式。
(2)了解人们对运动世界的多种描述方式,会用自已擅长的方式描述运动(如诗歌、绘画、音乐、词汇等)。
(3)知道物理学家是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的;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朴素的描述运动到科学的描述运动的人类认知过程,了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2)体会从纷纭的现象中认识事物共同本质特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天、地、人的运动世界中感悟世界的美;从人类对运动世界的描述中感悟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运动形式的多样性;认识怎样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机械运动。
2、难点:用参照物、运动、静止、相对等物理概念描述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步骤】1、引入新课经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已经领略了物理世界的新奇与美丽,也了解了前人在探索物理奥秘的经历中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共同走进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精彩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身边似乎有一个“小虫子”,他伸手抓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德国制造的一颗子弹。
【讨论】法国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2、新课教学(1)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①充分运用多媒体的视听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运动世界:【欣赏】-- --视频:运动的世界【思考】:运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你能举出那些在生活中熟悉的运动吗?请学生讨论对运动的认识:飞翔的小鸟、游动的金鱼、飞驰的汽车、奔跑的骏马、流动的空气;地壳的运动,大陆板块的碰撞产生了地球上的高山和峡谷;江河的流动形成沟壑和平原;宇宙大爆炸带来了满天星斗;水城威尼斯在不段下沉师生达成共识: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
第一节动与静01知识管理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______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参照物:被选作_______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说明:(1)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2)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选作参照物,因为以此研究对象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永远都是静止的.2.运动的描述概念理解: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________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________的.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人们所说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于________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情况不同,因此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说明: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02基础题)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B.心潮澎湃C.海水奔腾D.流星似剑2.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B.运动的物体不能作参照物C.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D.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可以不选参照物3.(来宾中考)小明坐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地上的房子B.路边的树木C.他身旁的座椅D.走过他身边的乘务员4.(益阳中考)《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5.(贵阳中考)滑板是一种深受青少年喜爱的极限运动,如图所示,一位运动员脚踩滑板高高跃起,在此过程中以滑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________的.6.(临沂中考)如图所示,小明正驱动滑板车向前滑行.他一脚站立其上,另一只脚不时用力向后蹬地,使滑板车前进,他发现路旁的建筑物在往后退,这是因为他以________为参照物.7.(张家界中考)2015年8月11日,来自挪威的翼装飞行运动员艾斯朋从天门山顶跳下,另一位极限运动员比约恩借助飞机低空跳伞,两位选手各自飞行一段时间后,低空跳伞者准确地落在翼装飞行者身上并短暂停留.若以艾斯朋为参照物,比约恩是________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比约恩是________的.8.(兰州中考)一条船逆流而上,船上的人看到一座桥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若他感到桥向西运动,则以河岸为参照物,船向________(填“西”或“东”)行驶.03中档题9.(郴州中考)某同学周末坐甲车回家,与之并排的乙车在超车,该同学感觉自己在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甲车B.乙车C.地面D.路旁的树10.(杭州中考)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11.(宁波中考)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可能在()A.斜向上爬升B.斜向下俯冲C.竖直向上爬升D.竖直向下俯冲12.学校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当甲同学超越乙同学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同学相对于乙同学是向后运动的B.乙同学相对于地面是向后运动的C.裁判员看甲、乙两同学都是向前运动的D.观众看甲同学是向前运动的,看乙同学是向后运动的13.小明坐在一列火车上,向左车窗外看去,感觉自己在向前运动,向右车窗外看去,感觉自己没动,对下列可能的情况判断正确的是()①左侧恰好有一列火车向后运动②右侧恰好有一列火车和自己乘坐的车并列停靠③左侧恰好有一列火车向前运动④右侧一列火车正在向前运动A.只有①②可能B.只有①③④可能C.只有①②③可能D.①②③④都可能14.在某奥运会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甲火炬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向右运动,乙火炬一定向________(填“左”或“右”)运动.15.小强同学第一次乘火车旅行,他妈妈上车送行,正谈着,忽然听到一声长鸣,小强只见并列的另一辆列车徐徐向后离去,于是,催促妈妈快下车.他妈妈朝窗外站台看了一眼,又看了看表说:“别着急,我们的车还没有开动呢.”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知识管理1.位置参照标准2。
第一节动与静本章介绍运动世界里最普遍、最简单的运动———机械运动.本章的内容包括动与静、长度和时刻的测量、运动的快慢、速度及平均速度的运算和测量.本章共有4节:1.第一节“动与静”,介绍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第二节“长度与时刻的测量”,讲述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时刻的测量、误差.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物理学中要对有关现象做定量研究,就需要进行测量.因此,让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把握一些测量的差不多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所必备的.3.第三节“快与慢”,介绍运动快慢的比较,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的意义.本节第一引入速度那个物理量,并进行了路程和时刻的运算,然后指出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并介绍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4.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是实验探究课,介绍了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本章教材的设计表达了循序渐进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第一学习了物理学中最差不多的测量:时刻和长度的测量,这也是其他测量的基础.接着介绍了运动学的基础知识,要紧是一些差不多概念和运动的规律.初中物理关于速度的教学,第一不能过于强调速度的矢量性,它的运算公式的含义跟小学数学对它的说明差不多一致,所不同的是强调速度的单位及其换算,要学生了解进行物理运算的规范要求.【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明白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把握速度的简单运算;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时刻和平均速度;明白测量有误差,明白得误差和错误的区别.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能用实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体验通过日常的体会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刻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长度、时刻的测量工具及其测量过程,通过测量平均速度的活动感受科学就在周围,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运动和静止的判定,速度的概念和运算,长度、时刻、平均速度的测量.【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的明白得和测量.【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6课时.第一节动与静…………………………………………………………1课时第二节长度与时刻的测量……………………………………………1课时第三节快与慢…………………………………………………………1课时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第一节动与静【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明白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明白参照物以及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明白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诗歌、绘画、音乐、词汇等),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诗句和词语.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多媒体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在学生活动中不断强化与他人的协作意识.【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参照物及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定.【教学难点】用参照物、运动(静止)、相对等物理概念去描述运动的相对性.【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绘画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一战期间,一名正在执行任务的法国飞行员在2021米高空飞行时,发觉后方飞来一个“小虫”,便伸手去捉,后来发觉抓住的竟是德军射来的子弹.这是如何回事呢?你能徒手抓住飞行的子弹吗?学生:这不可能吧?师这但是事实,假如条件成熟,你也能徒手抓住飞来的子弹.你明白能徒手抓住飞来的子弹需要如何样的条件吗?【进行新课】机械运动(1)用多媒体动画向学生多角度展现运动的世界,如: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说明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宇宙大爆炸带来了满天星斗,我们就生活在这满天星斗中的一颗称为地球的行星上;科学家通过观测发觉,许多星系正离我们远去;地壳运动产生了高山与峡谷;江河流淌形成了沟壑与平原;大陆板块的运动与挤压,产生了雄壮壮美的喜马拉雅山脉……人的生命在于运动,看:晨练的人们,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着.想一想:我们平常又是如何样描述运动的呢?板书: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世界上一切物体差不多上运动的(即运动是绝对的).(2)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a.诗歌与运动师请你说出与运动有关的诗歌,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请大伙儿举手抢答.学生甲: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师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写了登楼眺望看见远方太阳,黄河流水的运动情形,读此诗,能够联想到远方正在发生的一幅绚丽多彩、气概雄浑的运动景象:一轮落日正慢慢沉下,远方是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黄河之水奔腾咆哮、滚滚而去,慢慢消逝在无尽的天边,流归大海.全诗含义深远,展现了诗人面对如此壮美的运动世界的胸襟与豪情.学生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师诗句描述了诗人乘船顺流而东下,行船速度之快的精妙的运动感受.b.音乐与运动用多媒体或录音机播放《高山流水》,请同学们倾听.师你们听了后各有什么感受?或你们想象音乐描画的是什么样的场面?(鼓舞学生大胆发言)c.绘画与运动师16世纪的画家和作家拉玛左在论绘画艺术时曾说过:“一幅画最优美的地点和最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表现运动,画家们将运动称为绘画的灵魂.”师下面请同学们观赏梵高画的《星夜》你感受梵高是用什么表现运动的?(鼓舞学生大胆发言)学生甲:用色彩表现运动.学生乙:用线条表现运动.学生丙:用形状表现运动.老师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确信,并适当点评.师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来颂扬运动;音乐家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表现运动;画家用作品的形状和色彩来描画运动.(3)物理学中运动的描述师科学家又是如何来描述那个运动的世界的呢?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以及实验方法来描述和研究运动.同学们,你们对科学上所说的运动是如何认为的呢?多媒体播放:动画1:某同学走过宣传栏;.动画2:汽车行驶在公路上.总结:“某同学”对“宣传栏”位置的改变;“汽车”对“树”位置的改变.物体对物体的位置改变了,物体就运动了.板书: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关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例题1(多媒体展现)下列说法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四季更替B.花开花谢C.流星划过夜空D.生物的新陈代谢解析:物理学中“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它不同于体育锤炼中所说的“运动”.四季更替、花开花谢、生物的新陈代谢都不是物体位置的变化,因此不是我们物理学中说的机械运动.答案:C.参照物动画3:某人坐在行驶的车里.师“某人坐在行驶的车里.”那个人动了吗?学生甲:那个人运动了,因为他相关于地面,位置发生了改变.学生乙:这人没动,因为他相关于车厢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师你们说的都没错,只是选择参照标准的物体不同,因此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板书:一个物体是运动依旧静止,是相关于另一个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而言的,那个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师物体是运动依旧静止,是相关于参照物而言的,假如相关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运动;反之,则静止.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参照物一旦选定,我们就认为它是静止的,但注意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参照物,因为以物体自身为参照物,物体永久是静止的.判定一个物体是运动依旧静止,假如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那个参照物常略去不提.板书:1.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注意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参照物.2.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那个参照物常略去不提.【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师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指相对的运动和相对的静止.板书:运动: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发生改变.静止:物体相关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师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①乘电梯上升的乘客,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选择电梯厢为参照物,乘客又是静止的;②地球同步卫星,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又是静止的.师你还明白哪些事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请大伙儿分组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师对学生列举的实例进行点评.师总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体相关于一个参照物是运动的,相关于另一个参照物又可能是静止的.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依旧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板书: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依旧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例题2“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漫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舟飞船”相关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关于地球是静止的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关于地球是运动的D.“神舟飞船”相关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关于地球是静止的解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形时,第一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那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形是如何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对接后,“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一起运动,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神舟飞船”相关于“天宫一号”飞行器来说是静止的.“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关于地球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关于地球是运动的,故B、D错误,C正确.答案:C.摸索:在什么情形下,你也能徒手抓住飞行的子弹?【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课堂小结】大伙儿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收成确实许多,我们明白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个普遍现象.然而我们通常又说有的物体是运动的,有的物体是静止的,那是因为相关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当那个被研究的物体与选取的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了,那么那个物体确实是运动的,假如没有发生变化,则说那个物体是静止的,也确实是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练习.1.这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机械运动的引出,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表达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学生对运动并不生疏,但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并不容易.教材从生活实际(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理性认识),表达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说明自然现象的能力.本节内容在培养学生观看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2.本节课内容较少,但学生对有些基础知识明白得起来仍有困难.如运动是绝对的,他们容易明白得,可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又是相对的,学生就不容易明白得,把看似矛盾的二者结合起来,是这节课的难点,需要老师多举例,多提出些引人深思的问题来关心学生对知识的明白得,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3.在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时,采纳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大量的运动现象中有序地过渡到科学地描述运动上.如此使学生靠近教师,靠近课堂,营造一种师生平等参与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到自己探究学习的价值和愉悦感,从而获得知识并树立足够的学习信心.。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⑵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诗歌、绘画、音乐、词汇等),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诗句和词语。
⑶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描述、探究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了解运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初步体验运动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以及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参照物概念。
2.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三、教具:挂图(太阳系图像)、录音机。
四、教学方式:交流与讨论。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介绍宇宙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什么是宇宙呢?我国古代《淮南子·原道训》书中说:“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也就是说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
用现代的话说:“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宇宙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伽莫夫于1946年创立了宇宙“大爆炸理论”。
他认为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在爆炸发生前,宇宙内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以很大的速度运动,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
后来相继出现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2.宇宙在运动①星系图像(书图2-1)。
大爆炸形成的成千上万个星系,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许多星系正运离我们而去。
目前人类测量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这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
太阳系不过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
②太阳系图像(挂图)。
请同学们看,这就是太阳系。
中间是太阳,周围有九大行星绕它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