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之宾阳炮龙节
- 格式:doc
- 大小:3.57 MB
- 文档页数:4
宾阳炮龙节的传说和来历作文
《宾阳炮龙节的传说和来历》
嘿,你们知道宾阳炮龙节不?那可老有意思啦!
听说啊,以前宾阳有条恶龙,那家伙可凶啦,老是出来捣乱,搞得人们的生活都不安宁。
这时候呢,出现了一位勇士,他决定要干掉这条恶龙,还大家一个太平日子。
嘿嘿,这勇士可厉害了,经过一番激烈战斗,终于把恶龙给打败啦!后来啊,人们为了庆祝,就开始有了炮龙节。
说到这炮龙节啊,我可是亲自体验过一次呢!那场景,简直了!记得那次我怀着好奇心来到宾阳,刚到那儿就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氛围。
街道上到处都是人,大家都特别兴奋。
随着夜幕降临,一条条炮龙出现啦!那龙做得可真精致,龙身闪闪发光的。
然后,鞭炮声就噼里啪啦地响起来了,就跟打仗似的。
我当时站在旁边,看着那鞭炮在龙身上炸开,火花四溅,那感觉,老刺激了!我都感觉自己的心在跟着鞭炮声一块儿跳动呢。
我还试着去靠近龙,感受那热烈的气氛,哎呀呀,那鞭炮炸得我耳朵都嗡嗡响呢,但就是觉得特好玩儿。
周围的人们也都满脸笑容,尽情享受着这个欢乐的时刻。
这就是宾阳炮龙节啦,它有着有趣的传说,还有着让人难以忘怀的热闹场景。
我呀,以后有机会肯定还会再去体验体验,感受那份独特的欢乐和激情呢!怎么样,你们是不是也想去感受感受啦?。
传承宾阳炮龙节作文宾阳炮龙节,那可是一场震撼人心、热闹非凡的狂欢!对于从小在宾阳长大的我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深深嵌入心底的情怀。
炮龙节通常在正月十一举行,每到这个时候,整个宾阳都沉浸在一片欢腾的海洋中。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的脸上洋溢着期待和喜悦。
记得有一年炮龙节,我早早地就被外面的喧闹声给吵醒了。
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胡乱套上衣服就往街上跑。
刚出门,就被那浓浓的节日氛围给包裹住了。
街头巷尾,到处都是人,大家有说有笑,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大人们则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谈论着今年的炮龙节会有怎样的精彩。
我顺着人流往前走,街道两旁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摊。
有卖炮竹的,那一串串红通通的炮竹,看着就喜庆;有卖特色小吃的,香气扑鼻,让人忍不住流口水;还有卖手工艺品的,精美的木雕、竹编,让人爱不释手。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卖糖人的小摊前。
摊主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只见他熟练地舀起一勺糖浆,在石板上飞快地舞动着,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就出现了。
我看得目瞪口呆,忍不住买了一个,拿在手里,都舍不得吃。
继续往前走,就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锣鼓声。
我知道,这是炮龙要来了!我赶紧加快脚步,朝着声音的方向跑去。
终于,在一个广场上,我看到了炮龙。
那龙可真长啊,足有几十米,全身金光闪闪的,龙鳞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龙头更是威武,大大的眼睛,长长的胡须,嘴里还含着一颗龙珠。
舞龙的师傅们个个精神抖擞,穿着特制的服装,随着锣鼓声的节奏,卖力地舞动着巨龙。
炮龙所到之处,鞭炮声震耳欲聋。
人们纷纷点燃鞭炮,朝着炮龙扔去。
一时间,火光冲天,烟雾弥漫。
我也兴奋地加入了放炮的队伍,拿着一挂鞭炮,点燃后就扔向了炮龙。
那瞬间的爆炸,那噼里啪啦的声响,让我的心也跟着激动起来。
可别以为这就是炮龙节的全部,还有更精彩的呢!到了晚上,舞龙的队伍会挨家挨户地去拜年。
每到一家,主人都会拿出准备好的红包和鞭炮,迎接炮龙的到来。
炮龙在院子里舞动一番,为主人带来好运和福气。
家乡的风俗宾阳炮龙节六年级作文作文一
《家乡的风俗宾阳炮龙节》
在我的家乡宾阳,有一个特别热闹、特别让人兴奋的节日,那就是炮龙节。
炮龙节一般在正月十一举行。
到了那天,大街小巷都挤满了人,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充满了期待。
我和爸爸妈妈早早地就来到了街上。
只见一条条巨龙已经准备就绪,它们张牙舞爪,威风凛凛。
龙身上插满了香火,在夜晚中闪烁着,就像天上的星星落了下来。
突然,一阵鞭炮声响起,炮龙开始舞动起来啦!舞龙的叔叔们可厉害了,他们举着巨龙,一会儿跳跃,一会儿盘旋,一会儿又俯冲。
我在人群中跟着炮龙跑,耳边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眼前是飞舞的巨龙,心里别提有多激动了!
我还看到一个小朋友因为太兴奋,不小心摔倒了,但是他马上爬起来,继续跟着炮龙跑,脸上还挂着大大的笑容。
炮龙节真的太好玩啦!我喜欢我的家乡,更喜欢家乡的炮龙节!
作文二
《家乡的风俗宾阳炮龙节》
我的家乡宾阳,有一个超级热闹的节日叫炮龙节。
每到炮龙节的时候,那场面,可真是人山人海。
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就是为了看那精彩的炮龙表演。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看炮龙。
炮龙长长的,身上的颜色特别鲜艳,龙头大大的,眼睛还会发光呢!
舞龙的叔叔们个个都很厉害,他们举着炮龙跑得飞快。
鞭炮在旁边不停地响着,声音震耳欲聋。
我们一边捂着耳朵,一边大声地喊着:“加油!加油!”
我看到有个叔叔不小心被鞭炮炸到了手,但他一点儿也不在乎,还是继续舞着龙。
这就是我们宾阳的炮龙节,一个让人难忘的节日!。
广西宾阳县的炮龙节作文在广西这片充满风情的土地上,宾阳县的炮龙节那可真是一场令人热血沸腾、终身难忘的盛大狂欢!炮龙节一般在正月十一举行,每当这个时候,整个宾阳县都沉浸在一片欢腾的海洋之中。
我有幸亲身感受过一次,那场景,至今回想起来都让我心潮澎湃。
为了能占到好位置,真切地感受炮龙节的魅力,我提前好几天就来到了宾阳,住在当地的一家小旅馆里。
那几天,整个县城就已经有了节日将至的氛围,街头巷尾都在讨论着炮龙节的种种,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期待和兴奋。
终于,炮龙节这一天到了。
天还没黑,街上就已经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小商小贩们早早地就支起了摊位,各种特色小吃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我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吃,什么宾阳酸粉啦、白切狗肉啦,每一样都让人回味无穷。
随着夜幕的降临,炮龙节的重头戏——舞炮龙,即将开场。
我跟着人群来到了老街上,这里早已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好不容易挤到了前面。
只听见一阵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响起,几条威风凛凛的炮龙在舞龙者的手中活灵活现地舞动起来。
那龙身足有几十米长,金光闪闪的,上面还装饰着五颜六色的彩灯,别提有多漂亮了!舞龙者们身着特制的服装,头戴安全帽,个个精神抖擞,身手矫健。
他们随着锣鼓的节奏,时而高高跃起,时而盘旋翻滚,那精湛的技艺引得观众们阵阵喝彩。
接下来就是放鞭炮了,这可是炮龙节最刺激的环节。
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火光四溅,烟雾弥漫。
那鞭炮就像是雨点一样,不停地落在炮龙和舞龙者的身上。
我刚开始还有些害怕,生怕被鞭炮炸到,但是看着周围的人们都那么兴奋,我也渐渐地被这种氛围感染了,不再害怕,反而跟着大家一起欢呼起来。
在鞭炮的轰鸣声中,炮龙所到之处,人们纷纷点燃鞭炮扔向炮龙。
据说,鞭炮炸得越多,新的一年就会越红火。
我看到有的商家搬出了一大箱一大箱的鞭炮,毫不吝啬地往炮龙身上扔,那场面简直太壮观了!而舞龙者们则是毫不畏惧,他们在鞭炮的“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行,手中的炮龙依然舞动得威风凛凛。
宾阳炮龙节作文500字标题:宾阳炮龙节:传承千年的民俗盛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一至十五,都会举行盛大的炮龙节。
这是一个充满欢乐与祝福的节日,也是宾阳人民传承千年的民俗盛宴。
炮龙节不仅是宾阳人民的共同记忆,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炮龙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相传,炮龙节起源于宾阳一位英勇的将领,他在一次战斗中英勇杀敌,保卫了家乡和百姓的安全。
为了纪念这位将领,宾阳人民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炮龙节,以示敬意和感激。
炮龙节的主要活动包括舞龙、舞狮、放炮等。
舞龙是炮龙节的重头戏,宾阳的炮龙有着独特的造型和技艺。
炮龙由龙头、龙身和龙尾组成,通体用竹篾、纸张、丝绸等材料制作而成。
舞龙队伍由数十人组成,他们身着盛装,手持炮仗,载歌载舞,沿街巷游行。
舞龙的队伍所到之处,家家户户都会燃放鞭炮,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舞狮是炮龙节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狮子是祥瑞的象征,舞狮寓意着驱邪避害、带来吉祥。
宾阳的舞狮队伍同样由数十人组成,他们头戴狮头面具,身穿狮皮,手持狮尾,跳跃腾挪,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
舞狮队伍在游行过程中,还会与观众互动,为人们带来欢乐与祝福。
除了舞龙、舞狮之外,炮龙节还有许多其他的民间活动,如唱山歌、赛龙舟、抢花炮等。
这些活动丰富了炮龙节的内容,也展示了宾阳人民的热情与活力。
炮龙节不仅是宾阳人民的信仰与寄托,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如今,炮龙节已经成为南宁市乃至广西地区的一张名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赏。
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个千年的民俗盛宴能够继续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瑰宝。
家乡的炮龙节我的家乡在广西宾阳,在我的家乡有很多传统节日,而最出名的就是正月十一的炮龙节。
宾阳炮龙节到现在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了,传说在北宋侬智高起义时,当时官兵与起义军激战,但未分胜负。
于是官兵为麻痹起义军,在正月十一这天全城张灯结彩舞炮龙,让侬智高以为对方正在过节,便放松了警惕,结果被官兵突袭打败了。
此后,宾阳当地便有了过炮龙节的传统。
每到这天的傍晚时分,隆重的炮龙开光仪式便开始了。
只见开光师父大喊一声:“开光!”两名男子便舞动着子珠和财珠,带领着龙头来到开光师傅跟前。
师傅用嘴咬开公鸡的鸡冠,用鸡血涂满龙眼,巨龙点睛后,“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在四面八方响起,响彻云霄,炮龙开始狂舞了。
舞龙者们头戴斗笠帽,身着黄裤,腰系红带,吆喝着赤膊上阵,任由鞭炮在身畔耳旁炸响,舞动着炮龙游走在街道中。
只见炮龙蜿蜒盘旋地上下飞舞:它时而摇头晃脑,向人们倾吐着过节的喜悦;时而奔跑跳跃、左右摇摆,带来新的一年的吉祥如意。
人们兴奋地把一串串鞭炮点燃,在手上狂甩,甩到龙的身上,鞭炮瞬间炸开,犹如千万条火蛇向炮龙奔去。
一串串的鞭炮,惊天动地响着;一串串烟花,在漆黑的夜空里迸发出漂亮的火花。
炮声震耳欲聋,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地上铺满鞭炮的纸屑和火药的尘砂,炮光映红满城,今晚是宾阳的不眠之夜,也是东方的狂欢之夜。
当炮龙在电光火石中游舞时,男女老少纷纷穿梭在龙身的左右,乐悠悠、喜滋滋的,全然不顾鞭炮在身旁炸响,只想伺机“钻龙肚”,盼着带来一年的吉祥如意。
炮龙一直舞到凌晨才算结束,到“送龙归天”的时候了。
大家起火堆,奏响八音,把龙投进火中,让它随着熊熊的烈火升天,这时天也大亮了。
我爱家乡的炮龙节,因为它象征着我们宾阳人民祈求新的一年里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代表了我们宾阳人民的美好祝愿,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和我们一起欢度炮龙节。
2024宾阳炮龙节注意事项2024宾阳炮龙节,您不得不知的那些事儿!嗨,亲爱的朋友们!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即将迎来热闹非凡、独具特色的2024年宾阳炮龙节。
这可是咱们广西宾阳县一年中最火爆、最具震撼力的民俗盛事,那家伙,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场面之壮观,绝对能让你嗨翻天!为了让大家在这场文化盛宴中尽享欢乐,又能安全有序地参与活动,下面我来为大家逐一揭晓2024宾阳炮龙节的注意事项,诸位可得瞪大眼睛瞧仔细喽!首先,“未雨绸缪”,提前规划行程至关重要。
炮龙节期间,宾阳县城人潮涌动,住宿、交通压力山大,所以请您务必提早预定酒店和交通工具,以免届时手忙脚乱,错过这场视听盛宴。
同时,熟悉活动流程与场地分布,了解最佳观赏位置,会让您的体验锦上添花。
其次,“防患于未然”,安全保障是头等大事。
炮龙节活动中,鞭炮焰火绚丽夺目,但也需注意防火防爆,切忌在人群密集处燃放烟花爆竹,遵守现场的安全规定。
另外,带上防护眼镜和耳塞,既能抵挡鞭炮声浪,又能保护眼睛免受火星侵扰。
再者,携带适量现金及证件,谨防盗抢事件发生,毕竟“小心驶得万年船”。
再者,“民以食为天”,美食虽诱人,卫生更关键。
炮龙节期间各种特色小吃琳琅满目,让人垂涎欲滴。
但请各位食客们务必选择正规摊点,留意食品卫生状况,避免因贪一时口腹之欲而让身体“遭罪”。
别忘了,水土不服也有可能趁虚而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更好地享受节日乐趣。
此外,“礼尚往来”,尊重当地风俗,维护公共秩序。
炮龙节是宾阳人民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参与其中,既是体验,更是尊重。
请大家在欢庆的同时,尽量不破坏活动现场设施,尊重表演者和其他观众,做到文明观看,和谐共处。
最后,“量力而行”,合理安排体力和时间。
炮龙节活动持续时间长,且节奏紧凑,大家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活动强度,适时休息,确保有足够的精力参与到每一个精彩环节中。
记住,“健康才是硬道理”!总而言之,2024年的宾阳炮龙节,既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狂欢,也是一次深度的文化体验之旅。
浅谈广西宾阳炮龙节的文化价值及旅游资源开发宾阳人舞炮龙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一直以来由民间自发组织举行,2006年,宾阳从挖掘、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首次通过县人大决议,将宾阳炮龙节定为一个传统节日来举办,也使炮龙节于2008年6月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举办炮龙节活动以来,作为宾阳地区重要的民俗节日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也作为民俗旅游资源成为宾阳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宾阳炮龙节的起源炮龙节的起源说法不一,宾阳的县志也没有明确的记载。
然而通过一些史料以及当地人口耳相传的故事中,可以整理出如下几种源说。
1.战争起源说北宋黄佑四年(1052)四月,侬智高反宋。
五月,率众攻陷邕州,杀死知州陈洪、通判王乾?v等,建立“大南国”,自称“惠仁皇帝”。
九月宋仁宗委任狄青前往镇压。
十月,侬智高率众攻入宾州,攻占邕州。
十二月,广西钤辖陈曙进攻侬智高,被打败。
五年(1053)正月,狄青会合余靖部共官兵31000多人,从桂州进至宾州。
狄军征战昆仑关时,由于关隘险要和侬军的死守,狄军强攻不下。
正值上元节,即元宵节,狄青于是想到一条妙计,下令驻扎在宾州城的兵士张灯结彩,夜宴将佐,以麻痹侬智高。
狄军多为中原人,擅长舞龙、杂耍等多种技艺,他们以稻草扎成龙,以火烧竹子既当照明,又以其爆裂后发出的响声当“炮竹”而舞龙。
侬智高得到消息后被迷惑了,以为对方正在过节不会有军事行动,放松了警惕,狄青趁机连夜出击,攻占昆仑关。
侬智高因仓促应战,全军溃散,败退邕州,狄军攻陷邕州城,侬率余部逃往云南。
①为此,人们站在官方立场认为舞龙是一种吉祥的活动行为,同时也是为了庆祝战争胜利。
后来舞龙的活动沿袭下来,代代传承,形成一种传统。
2.“灯酒节”起源说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是宾阳县的“灯酒节”。
吃灯酒是宾阳人民的一个重要传统习俗。
“灯酒节”就是张灯结彩,喝着酒喜迎佳节。
“灯盏花开欢盛世,酒香人醉乐绵绵”,这是古人赞颂宾阳灯酒节的诗句,也描绘了太平盛世喜庆丰年的美好景象。
44
农家之友 2015. 02
本栏责编 覃玲 宾阳炮龙节是广西宾阳县独
有的一种传统节日,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色彩。
每年农历正月
十一的宾阳炮龙节都吸引了国内外游人参与,被游客称为“东方狂欢节”。
炮龙节距今有上千年历史,
相传宋皇祐年间(公元1052年),宋皇朝为了征伐侬智高,令狄青大军直赴广西征剿。
但狄军征战到宾阳的昆仑关时,由于关隘险要和侬军的死守,狄军屦攻不克。
正值农历元宵节时前夕,狄青便下令驻扎在宾州城的兵士大闹元宵之夜,以麻痹侬智高。
狄军多为中原人,擅长舞龙、杂耍等多种技艺,他们以稻草扎成龙,以火烧竹子既当照明,又把竹子燃烧爆裂后发出的响声当作"炮竹"而狂舞龙。
侬智高探得消息后被迷惑了,以为对方正在过节不
会有军事行动,放松了戒备,结果狄青趁机连夜出击,攻克昆仑关。
人们以如此舞龙是一种吉祥之举,是诸事顺遂之举,求财得财,求子得子,求事事顺,从此以后舞龙的习俗沿袭下来,定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一举行,寓意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意兴隆、人财两旺。
近年来,炮龙节的名气和规模越来越大,“炮龙”由原来的几十条增加到了一百多条,参加炮龙节的游客愈来愈多,主要来自宾阳周边县、市、省乃至国外的游客,多达20多万人,并受到新华社、路透社、中央电视台等
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佚 名)宾阳
炮
龙
节:
东方狂
欢
节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宾阳炮龙节民俗作文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的乡亲们就会热热闹闹地举办一年一度的炮龙节。
作为宾阳人,我对这个节日可是又爱又恨呐!
首先说说爱吧。
炮龙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为了纪念守护村落的神龙,人们就制作了龙形草龙,并燃放鞭炮来庆祝。
如今,这个传统活动已经演变成了一场盛大的民俗狂欢。
整个节日从头祭拜祖先开始,村里的老人家就会带头烧香磕头,祈求村庄来年平安。
接下来就是最热闹的场面了——放炮龙!人们头顶草龙,簇拥着龙头人物,一路高歌猛进,红红火火的鞭炮在身后炸开。
不知不觉就被浓浓的喜庆氛围给包围,整个人都热血沸腾!
呐,我最爱的就是这种热闹场面,看着龙身打着蛇形曲折,蜿蜒穿梭在村子里,鞭炮声、锣鼓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作为龙身的一员,那种激动人心、热血沸腾的感觉,真是难以用语言形容!
不过嘿,炮龙节也有我讨厌的一面。
全村的孩子们都被动员来放鞭炮,可把我给烧坏了!每年到了这个时节,我就开始担心受伤。
记得小时候,我的手臂就曾被鞭炮炸伤过,疼得我哇哇直叫。
现在想来,孩子们参与放鞭炮真的太危险了!
炮龙节是宾阳独具特色的民俗节日。
我虽然对它又爱又恨,但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乡情乡愁,却是任何现代化都无法取代的。
希望这个
节日能够一直延续下去,但同时也希望能规避一些不安全的环节,让乡亲们玩得更加安全、欢乐!。
宾阳炮龙节的作文宾阳炮龙节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的一项独特传统民俗活动,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以下是结合上述信息和常见学生作文的写作风格,构建的一篇关于宾阳炮龙节的600字左右作文范例:标题:《舞动的火龙与传承的精神——记宾阳炮龙节盛况》正文:每年农历正月十一至十五,广西宾阳这座古老的小城都会沉浸在一片热闹非凡、喜庆激昂的气氛中,因为这正是举世闻名的宾阳炮龙节如约而至的日子。
今年也不例外,尽管天空阴沉,细雨飘落,却丝毫未能减弱人们对这一盛大节日的热情。
我们全家老小一早就满怀期待地驱车前往宾阳,沿途春意盎然,似乎大自然也在以它的方式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
抵达时,街头巷尾早已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人群像潮水般涌向主会场。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整个城市瞬间被点亮,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条即将腾飞的炮龙。
伴随着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条身披五彩斑斓鳞片、长达数十米的炮龙在舞龙者的手中翻腾跃动,栩栩如生。
人们手持各式各样的鞭炮,争先恐后地向炮龙投掷,火花四溅,犹如一场壮观的烟火盛宴。
舞龙者则英勇无畏,穿梭在鞭炮声中,展示着宾阳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我与家人置身于这热闹非凡的场景中,感受着那份震撼人心的力量。
每一声炮响都仿佛是对过去一年辛勤付出的肯定,对新年美好生活的热烈期盼。
孩子们欢呼雀跃,大人们笑容满面,这份欢乐是如此纯粹,如此动人。
在回家的路上,炮龙节的盛况仍历历在目,那舞动的不只是绚烂的火龙,更是宾阳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我深感庆幸能亲身参与其中,见证并体验到这样一场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时代活力的文化庆典。
愿宾阳炮龙节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永远熠熠生辉,如同那炽热的火焰,年复一年地照亮宾阳人的生活,传承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血脉,不断舞出新的辉煌篇章!。
宾阳“炮龙节”宾阳舞炮龙有着近千年的历史渊源,孕育于宋、元朝,发展、形成于明朝,成熟于清末民国,在震耳欲聋、连绵不绝的鞭炮声中,人们举舞着一条条“炮龙”上下腾挪、走街串巷,有“炮声不停,龙舞不止”之说,直至龙身被鞭炮炸尽。
炮龙节是广西宾阳县一带汉族、壮族文化融合共生的综合性民族民间节庆,包括游彩架、灯会、舞炮龙等活动。
为保护历史文化,打造炮龙旅游文化品牌,2007年初,宾阳县把每年正月十一确定为炮龙节,此前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炮龙节活动。
2008年6月,宾阳炮龙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个节日由过去普通的民俗活动悄然变成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旅游品牌;2010年春节期间,宾阳炮龙队还走出国门远赴新加坡进行表演。
2012年广西宾阳第六届"百龙舞宾州""炮龙节"在2012年1月31日至2月2日精彩上演,全程活动3天,期间举办了一系列精彩活动。
由于今年是炮龙节的"本命年",因而此次的"百龙舞宾州"炮龙节规模比往年更加宏大,内容也比往年更加丰富,112条龙在炮龙节上精彩"亮相".其中,精心选出的12条精品龙在炮龙节当晚的开光主观台商展出。
由于"炮龙"刺激、独具特色、参与性强,被誉为"东方狂欢节"。
舞炮龙是宾阳炮龙节的高潮所在,主要包括开光、舞龙、舞炮龙、送龙等活动,尤其是在舞炮龙环节,精彩不断。
在震耳欲聋、连绵不绝的鞭炮声中,人们手举一条条"炮龙"上下腾挪,走街串巷,直至龙身被鞭炮炸尽。
尽管四周不断有鞭炮声响起,从各地赶来的游客还是围绕在舞炮龙活动场地的四周,饶有兴趣地欣赏着宾阳独特的"舞炮龙"民俗艺术,一些胆大的游客甚至自己买了鞭炮积极参与到喜庆的活动中来。
与此同时,为了切实做好"炮龙节"期间的消防安全保卫工作,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南宁市公安消防支队结合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执勤备战的同时借助社会力量积极构筑"炮龙节"期间的防火屏障。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广西宾阳炮龙节研究摘要:广西宾阳炮龙节是一项独具特色的民间体育文化活动,是第一批进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庆活动。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逻辑分析等方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对广西宾阳炮龙节的起源、价值和意义进行了研究,旨在促进社会大众对它的深层次认识。
关键词:广西宾阳炮龙节;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说;价值;意义1.广西宾阳炮龙节的起源说“炮龙节”是广西宾阳县特有的一个民俗民间节日,被誉为“东方狂欢节”,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一“灯酒节”举行。
完整的炮龙节活动包括三个部分,上午的“游彩架”、下午的“灯酒会”和晚上的“舞炮龙”,其中,尤以晚上的“舞炮龙”最为吸引人。
舞炮龙,顾名思义是以点燃的鞭炮弹炸狂舞之龙。
舞龙者即“龙脚”,只穿舞龙裤而赤裸上身,头戴清朝官兵帽,待“开光”仪式结束,舞炮龙活动开始,“龙脚”们便手舞炮龙奔向各个街道。
所到之处,家家户户都将准备好的鞭炮燃起,往龙头、龙身上丢去炸龙,炸龙的鞭炮越多越响,“龙脚”们舞动之龙就越“狂”。
直到将整个炮龙炸的只剩下龙头、龙筋和龙柄等,这条炮龙才算完成它的“使命”,因此,通常的舞炮龙活动是持续时间很长的,有的甚至持续到第二天的天亮。
民间认为,鞭炮烧的越多,龙在自家门前停的越久,就越吉祥,弹烧的鞭炮弹尽的是往年的晦气,预示着来年将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意兴隆、丁财两旺。
据《南宁年鉴(2007)》称:“炮龙节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形成。
”但没有提到其兴起的原因。
查阅明朝、清朝、民国的《宾阳县志》发现,均没有对炮龙节的记载,直到1987年的《宾阳县志》才对舞炮龙有了相关记载,但关于炮龙节开始于何时仍无从查考。
关于宾阳炮龙节的起源众说纷纭,说法有五:第一,源于宋朝皇佑年间狄青元宵夜袭昆仑关平反侬智高之战。
据史料记载,1052年4月,侬智高起义反宋,沿右江东下,首战攻下横山寨,再战直取邕州城,并自立“仁慈皇帝”,建立“大南国”,年号“启历”。
中国民俗文化之宾阳炮龙节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炮龙节是我们宾阳最具地方特色的节日。
很多人不禁问道,宾阳到底是什么地方呢,这里先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宾阳县。
宾阳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所辖的一个县。
已有2100多年的发展历史。
宾阳县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程思远先生的家乡,是广西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
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以“百年商埠”闻名于桂中南。
可谓是人杰地灵的一个地方。
那么什么是炮龙节呢?每年的大年初十一,是广西宾阳县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炮龙节".炮震千山醒,龙腾百业兴。
有外国人说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为了吃喝找借口,缺少文化和狂欢的气息.细细数来,好象也是如此,冲着这个,传说中的炮龙节应该值得去看看。
下面我作为一个导游,带大家去看看炮龙节的点点滴滴。
记得年的那一天很早,早早就来到了芦圩镇商贸城,由于我家就位于县城,真可谓占具天时地利人和。
不用很早的时候就忙着去订房间什么的。
尽管早上下了场雨,但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宾阳人的热情!上午11点正式开始宾阳民间文艺游行(包括龙狮队、游彩架、高跷队、彩凤队、马娘队、少先队仪仗队、少年腰鼓队、老年秧歌队、军乐队等游行),现场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这种场合,这个时候,只有在宾阳这块热土上才会出现!正月11,属于我们宾阳人的节日!炮龙,我们宾阳的骄傲!宾阳炮龙节今天起即将进入高潮!让我们一起欢腾!!!
叹为观止游彩架。
根据记载,游彩架是1874年由广东人李若珠从佛山传入,目前已由最初的两层发展到3层,并配以文武场(乐队),人物造型更为优美了。
在一张长、宽各1米的小方桌上,用钢枝盘成一个支架,儿童或站或坐,手持长矛、花篮、大刀等服装和道具,而奥妙就隐藏其中。
一眼望去,只见第一层儿童仅用长矛、花篮、大刀,便能毫不费力地撑起两人,犹如“武林高手”,惊险刺激,造型奇特而自然,我看了半天才看出,原来人物都有钢铁支架巧妙地托住。
以前小时候去看,只是感觉好看新奇,并没有那么仔细的观察,现在看来民间奇人真的是无所不在。
下午五点钟的时侯,街上还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几乎听不到鞭炮声,为了傍晚早点去看,所以早点填饱肚子为好。
我们一帮人就找了个狗肉店坐了下来,宾阳白切狗和宾阳酸粉就摆上桌来。
兴趣高涨的向畅谈着往年炮龙节的趣事,谈笑间,身边不知不觉出现了三三两两的来参加炮龙节的游客。
接着是大批各种口音的旅客涌进店里找桌子吃饭,人人脸上隐约带着紧张兴奋的表情。
街上警察也渐渐多了起来。
由于政府的介入及引导,整个县城有一百零一条炮龙,曰:“百龙舞宾州”,预计将超过二十万名游客不请自来.
吃完饭出来才发现,饭馆旁边就静静的停着一条彩龙,四周无人。
龙长约十五米,龙头威武的作向天长啸状,龙身由竹蔑编成的笼子用麻绳串联而成,上面再盖上划有鳞片的黄布,龙的眼睛用白砂纸蒙着。
不一会儿,两个老伯和一个年青人用三轮自行车推来了大锣大鼓大钹。
一阵猛敲,吸引了路上的行人,我们
也兴致勃勃的跟他们接过手来,狠狠的当街敲打起来,并且拍了照片。
每条街都有自己的炮龙,走在街上,可以看到当街摆放的炮龙,还有贴在墙上的大红榜,上面记着这条街炮龙的组织者,舞龙者等人名单,还有各家各户捐款的数目。
我的朋友就有住在靖安街,他是这条街上的历届组织者之一。
他家门前摆放着两条龙,我们向他索要了只有参与炮龙组织活动者才有的,写有炮龙狂欢节字样的胸牌,挂着胸牌逛街,自然就不一样,走到哪里都吸引来游客羡慕的眼光。
朋友指引我们准备好东西之后,就去炮龙节第一个看点,到炮龙开光老庙去看炮龙开光.。
开光大家都知道吧,就是类似于大师开光之类的,呵呵,其实我也不大懂,只知道这是一个必须的形式。
晚上六点多,炮龙开光的老庙那里已经是人声鼎沸,大批警察手执警棍,严阵以待。
七八个武警官兵也手提灭火器赶来汇合,庙里烟雾缭绕,人人挤着进去烧香敬神。
偶尔有人点燃一两串鞭炮,还有调皮小孩往地上摔砸炮。
阵阵呛人的烟雾提醒了没有经验的游客,赶快去买口罩。
人群中竟然混有小偷,有一人大叫:我被偷了两千块钱.。
汗呀,也不怨谁,谁叫你来看炮龙就看炮龙,没事带那么多钱在身干什么?
庙外有两条龙,两组年轻人举着等候在那里。
记者游客纷纷长枪短炮上阵,拍摄采访。
各色人等前呼后拥,抢着争上前去摸龙头(一直听说摸到龙头或者扯到龙须一年都会有好运哦)。
举龙头者赤裸上身,身材健美,青黑的文身极其抢眼。
威风凛凛的面对眼前涌动的人潮.还没看到开光,朋友们就催促,快回去,靖安街那边打来电话,那边的龙要拜土地爷了。
回到靖安街,只见那里早已聚集本街的男女老幼,一阵锣鼓声响起,两条龙由腰扎红布,头戴尖顶竹帽的男子们并排列在了土地老爷面前。
每条龙大概有七到八个大多光着上身的男子举动,另有一些男子燃起了手中用竹片扎成的火把,一个十分豪气的大哥解开包装的鞭炮,一串一串的往赤裸的身上挂。
我们看着有趣,也走上前去讨要鞭炮挂在身上拍照留念,他竟然嫌我们几个手脚笨拙,几下就把七八串两米长的鞭炮往我身上,头上,脖子上缠了个严严实实。
男女老少看着我们哈哈大笑起来!
天色已暗,仪式大概进行了半个小时,突然锣鼓声骤然变大,炮龙和火把高高举起,人们纷纷散开,两条龙并排向街口方向站立,手拿火把的人走向拿有鞭炮的人,帮着点燃了炮竹。
当炮龙向街口出发时,鞭炮声大作,一时间震耳欲聋,火把摇曳,炮光如闪电。
那情景真是极度疯狂,有小孩有大人,有男人有女人,拖着啪啪作响的鞭炮向炮龙冲去。
往龙头上抛挂。
到处是烟雾,火光。
整个世界好象已经停顿,除了炮声,什么都听不见。
除了火光,什么都看不清,连呼吸都十分困难。
这时才想起了赶快戴上口罩,用棉花塞住耳朵。
好不容易适应了下来,这才听见了锣鼓声,维护秩序的人员的呼喝声。
然而这还不是开始,炮龙走到街口,突然两边楼房的楼上楼下一起扔出大串大串的鞭炮,围观的人群中也有人纷纷点燃了手中的鞭炮抢着向龙头龙身挂去。
这时有一条龙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撤下还是到别的地方去了。
炮龙在十几间房屋门前来回的翻腾,两边楼上楼下每当龙头经过自己门口时,尽快把最多的鞭炮往龙头上炸,好象一切都已约定俗成。
没有人点大炮,只有成串的排炮。
只见舞龙的人在满地,满头,满身的闪光中穿行。
聪明的宾阳人竟然用手电筒做龙的眼,两道光柱随龙头的摆动变换莫测,平添了许多诡异的气氛。
舞龙者头戴滕帽,身系腰带,个个赤膞上阵轮流举舞,任由鞭炮爆灼。
有经验的中年人赤裸上身,举着火把围在旁边忙碌,指挥那些舞龙的小伙子怎样跑动,
大街上依然兴奋不已。
一些夜市摊点纷纷打扫街道摆出家当。
美酒佳肴又将伴随宾阳人和各地游客砌夜狂欢。
然而还有很多象靖安街一样的,偏一点的街道依然传来阵阵爆竹声。
这是一个疯狂的夜晚。
惊心动魄,痛快淋漓,经历过的人大概终身难忘。
不能失传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炮龙为宾阳民间传统的特有,它在一方面上表现了我们宾阳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一方面又体现出了我们宾阳人的勇猛和魄力。
这就是一年一度的令我引以为傲的广西宾阳炮龙节。
欢迎大家到宾阳来。
各地都有卧铺直达南宁市宾阳县,节日期间旅馆爆满,记得先预定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