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 格式:ppt
- 大小:224.01 KB
- 文档页数:24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形成的依据(一)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二)开端:五四运动。
(三)新旧民族主义的区别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最基本的动力:无产阶级。
2.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农民阶级。
3.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
4.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民族资产阶级。
5.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帝国主义。
6.中国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封建主义。
7.中国革命的对象之一:官僚资本主义。
三、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 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1.经济纲领:主要内容、中心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阶级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特色)。
2.文化纲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一)1939年,《<共产党人>发刊词》。
1.统一战线(1)1924-1927年,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2)1927-1937年,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3)1937-1945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1945-1949年,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2.武装斗争(1)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长期的武装斗争。
(2)人民军队的生命线是政治工作。
3.党的建设(1)思想建设是首位的,是最突出的特色;是最核心的内容。
(2)组织建设是民主集中制原则。
(3)作风建设,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二)延安整风运动1.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风运动开始。
2.1945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整风运动结束。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提出《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提出并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论联合政府》(1945年)明确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2、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第一,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第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社会,但又在一定历史时期必须采取的国家形式。
第三,新民主主义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第四,新民主主义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革命性质。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内容。
4、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我们又把它称之为中国革命新道路。
这条革命道路之所以“新”,它“新”在哪里呢?那就是它“新”在不是走俄国十月革命的城市夺取政权的道路,而是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1.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中国革命到底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是照抄照搬俄国经验继续坚持“城市中心论”呢,还是应该根据中国实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新道路,这是一个关系革命是否成功的重大问题。
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1)从在城市开展工人运动到在农村创建根据地《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简述新民主主义三大纲领的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一,政治纲领。
毛泽东科学地论证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达到的政治目标,即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目标方向,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政治基础。
第二,经济纲领。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详细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毛泽东所阐述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根据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经济状况所提出来的,它为中国共产党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纲领。
第三,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并为新民主主义政治和经济服务。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简述新民主主义三大纲领的内容:(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也称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拓展: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是毛泽东主席提出的。
他曾在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提出过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后又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把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明确概括为:“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其中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纲领简述: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2、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3、保护民族工商业。
纲领解析: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这一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①农民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地问题。
因为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不到农村人口10%的地主、富农掌握了70%~80%的土地,占农村人口总数90%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和其他劳动者只有20%~30%的土地。
②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和剥削关系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是中国长期贫穷落后的根源。
因此,消灭封建地主阶级,实现土地制度的根本改革,这就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③土地制度的根本变革,消灭封建的生产关系,广大农民获得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翻身;这将解放农村生产力,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人民革命战争提供物质基础;也使工农联盟得以巩固,推动农村人民政权的建设;并为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发展农业合作经济,创造必要的前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近代中国国情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分析] 1840年至1949年的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国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极端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来了巨大影响,制约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道路。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必然要求与根本目的。
近代以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分析] 革命不是人为制造的,革命的发生与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
近代中国革命是民族危机深重和社会矛盾尖锐的必然产物,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现象。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历史地位。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分析] 近代中国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既相衔接又相区别的不同阶段。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
但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上的软弱性,辛亥革命并未完成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
辛亥革命后中国资本主义一定程度的迅速发展以及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造就了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1)毛泽东在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
”近代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加速: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最终形成:《辛丑条约》的签订。
(2)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
落后总根源是帝国主义侵华。
(3)根本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是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
(4)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进入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2.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1922年7月,党的二大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2)在探索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基础上,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
(3)1925年召开的党的四大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4) 1926年前后,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5)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6)1928年10月到1930年初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文章,论述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条件;总结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指出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走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也是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经济纲领之一。
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又一重要内容。
3、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三、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1、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由无产阶级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领导,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是共产主义思想。
2、民族的:强调文化的民族形式,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奴化思想,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吸收外来先进文化。
3科学强调文化的科学内涵,反对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实,提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古代文化拒绝其封建糟粕,吸收民主的本质,尊重中国的历史,历史上有一定的科学地位,尊重历史的辩证发展,而不是不赞美任何封建毒素
4、大众的:强调文化的大众方向。
这种文化应该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
5、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
试述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初期提出的重要纲领,是中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
首先,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在政治方面主张建立一个各民主阶级联合的、各民
族联合的、各民族间联合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这个政权是在各民主阶级的联合下,实行各民族间的平等和互相尊重,实行各阶级的联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其次,在经济方面,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主张建立一个以农民、小资产阶级和
民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新民主主义的国民经济。
这个经济体制要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允许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兼容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存,以发展生产力为主要目标,实现国家的独立、自主和富强。
此外,在文化方面,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主张实行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
化政策,推动文化的大众化、科学化,倡导民族的、大众的文化创造,发展文化产业,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还包括土地改革、工商业的改革、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和建设。
这些内容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而制定的。
总的来说,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一个各民主阶级联合的、各
民族联合的、各民族间联合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立一个以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新民主主义的国民经济,实行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政策,推动国家的独立、自主和富强的发展。
这些内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方针和任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纲领。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主要内容
一、关于民主政治
1、切实尊重人民的民主权利,执行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法律和决议,坚持公民自由、平等权利的原则。
2、政府的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凡是属于人民的权力均由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由它负责制定法律、决定政策和作出决议。
3、坚持协商、民主决策和人民从下而上的民主管理体制。
4、尊重公民社会团体的自由权利,允许各民主党派建立和发展,允许民间组织的自由发展,并加强民主党派和各民间组织的民主监督权。
二、关于经济社会发展
1、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国家经济控制,建立公平、合理的财产分配制度。
2、坚持建on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公共安全和社会保障体系,以便全民受益,人人尊严,贫富有序。
3、拥抱科技,利用先进的科技和技术来支持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加强社会建设,加强对新兴劳动力的培训和教育,培养广大青少年的劳动道德,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关于和平主义
1、国家外交政策是外交政策,坚持和平与发展,坚决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抢钱、卖枪、鼓动战争行径。
2、支持国际法治,努力规范国际关系,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维护各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权益。
3、支持和参与国际事务,竭诚服务国际和平与发展事业,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政治安定,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4、加强军事参与和安全防范能力,建设高度现代化的国防力量,全面保障国家的安全和法律的无缝。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纲领,是一个政党公开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是表明党的性质的重要标志。
1940 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945 年,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第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指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阶级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
其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又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区别。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5页。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毛泽东指出,在“全世界多种多样的国家体制中,按其政权的阶级性质来划分,基本地不外乎这三种:(甲)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乙)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阳,(丙)几个革命阶饭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毛泽东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5页)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已被实践证明在中国行不通,而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是将来才能实观的目标。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所采取的国家政权形式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人民民主专政。
与新民主主义国体相活应的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人会制度。
新民主文国家的国体决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由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一切权力,这是新民主义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准则,而人民代表人会制度能够最直接、最全面地体现这一核心内容和准则。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名词解释
摘要:
一、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定义
二、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内容
三、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实践与影响
正文:
一、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定义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为争取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而制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基本要求和行动准则。
这一纲领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而形成的。
二、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内容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2.经济纲领:没收官僚资本,实行土地改革,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
3.文化纲领:推行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
三、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实践与影响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
个历史时期得到了贯彻执行。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实践,使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的伟大胜利。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不仅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对世界各国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事业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封建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共和国。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2.经济纲领
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工商业;
农民问题是中心问题,也是无产阶级领导权中心问题;
农民问题首要土地问题;
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有,
3.文化纲领
以无产阶级文化思想为领导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文化。
即:民族、科学、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
新民主文化中指导地位—共产主义思想—新旧民主主义文化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