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高中音乐(音乐鉴赏)《7丝竹相和》优质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音乐课《丝竹相和》的教学设计依据人音社课标本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的体例,在领略了我国东西南北中多彩民歌的腔调情韵后,就进入了我国丰富的民间器乐单元。
在这一版块中,教材安排了鼓吹乐和丝竹乐两部分内容,旨在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对代表性的民间器乐种类有所了解,并对这些乐种的音乐特点和文化特征有所体验与感悟。
同时,正如课标中指出的,“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是高中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它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也成为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基础。
一、在《丝竹相和》这节中,教材以我国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两个民间器乐乐种: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为切入口,选择了各自的代表性曲目《中花六板》和《娱乐升平》为主要教学素材,充分体现了“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的编写意图。
二、对于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高中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接触过,对演奏乐器、基本情绪、风格有一定的了解。
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思维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本课的教学需要根据高中课标的新要求,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具体实际,在教学内容、要求和方式上体现出有别于小学、初中的新发展。
三、我的处理是,考虑到学生正是生活在江南地区,江南丝竹可谓家乡的音乐,我将其定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同时兼顾广东音乐,以便于学生在对两个乐种的欣赏比较中,进一步丰富对丝竹乐的感受和理解,保证必要的信息广度。
教学要求上紧密围绕“丝竹相和”这一课题,以学生比较容易产生共鸣、容易参与的丝竹乐器音色的感受、体验为主要切入点,在此基础上,突出一个“和”字,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乐器间的呼应与合作,另一方面更深层次的领略作品中所蕴含着的和谐、谦让的人文内涵。
四、具体的教学目标有三点:1、感受、体验江南丝竹的艺术魅力(放慢加花和支声复调),体会其和谐、谦让的社会文化内涵。
2、了解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体验其音色特点。
3、能听辨、区分有代表性的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
第三单元激励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七节《丝竹相和》教课方案撰写人:徐燕萍一、教课目的(一)倾听民间丝竹乐曲,激发培育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和喜好。
(二)感觉、体验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的主要乐器及判断其音色的能力。
认识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流传地区及音乐风格形成的原由。
b5E2RGbCAP(三)对照赏析《老六板》和《中花六板》,认识江南丝竹中由板腔变奏而形成的一曲多变的套曲现象。
(四)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
二、教课要点、难点要点:感觉、体验江南丝竹《中花六板》的风格和特点。
难点:对照《老六板》和《中花六板》,认识江南丝竹加“花彩”的创作手法,进而感觉体验江南丝竹的风格特点。
p1EanqFDPw三、教课内容安排:(一)本节课以倾听《中花六板》为要点内容,对照赏析《老六板》和《中花六板》,认识江南丝竹中由板腔变奏而形成的一曲多变的套曲现象。
DXDiTa9E3d(二)倾听《娱乐升平》,感觉广东音乐的风格。
(三)学习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认识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乐队的编制及其特点乐器。
四、教课资源建议(一)充足利用好课本及配套的课件资源,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视听成效好的版本赏识。
(二)教师自己发挥自己的专业专长,自己可以给学生范奏。
带学生演唱,正确的掌握好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的神韵与风格特点。
RTCrpUDGiT(三)指引学生自主采集音乐作品及有关资料。
(四)上网查阅认识更多的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曲目,介绍网址:5PCzVD7HxAjLBHrnAILgxHAQX74J0XLDAYtRyKfEZzz6ZB2Ltk五、教课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一)用比较的方法,指引学生对照剖析谱例,让学生认识作曲上的创作手法。
(二)利用钢琴和演唱,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加深对“花彩”的体验和认识。
(三)教师指引学生自主学习采集、对于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知识、曲目,制作成答题卡片,采纳比赛或抢答的方式进行稳固学习。
第三单元第七节丝竹相和教材:人音社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用书《音乐鉴赏》。
课型:高中音乐欣赏课课时:一课时开课人:一、教学目的1、欣赏、对比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不同风格,认识这两种常见组合。
(知识目标)2、培养学生区分民族乐器的两种组合和音乐风格的辨别、判断能力。
(技能目标)3、通过聆听,激发、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人文目标)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从音乐要素入手对作品进行分析;2、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对音乐风格的区分和辨别,找出“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在主奏乐器上的区别以及音乐在色彩、风格上的差异。
三、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1、组织教学:播放一段视频。
2、请学生听辨主奏乐器、何处见到、有何感觉?(引出对中国民族器乐音乐的学习。
)3、讲解:丝竹乐器的组合、图片及中国民乐的大致概况。
(二)基本部分:一、《中花六板》赏析1、提问:选择什么样的乐器去描绘江南的气质与风情。
为什么?2、江南丝竹简介:3、《中花六板》欣赏。
——江南丝竹八大古曲之一。
(1)提问:解释什么叫《中花六板》?(把《老六板》“放慢加花”)(2)听主题部分,并听辨演奏乐器。
(箫、二胡、扬琴、琵琶、阮、笙、板拍。
)(3)江南丝竹的演奏特点:音乐风格轻巧、明朗、欢乐、活泼。
二、《娱乐升平》赏析。
1、结合广东音乐乐器特点,其主奏乐器及音乐风格。
音乐风格:(1)音乐:音色清脆明亮;节奏清新、刚劲有力;曲调优美流畅,悠扬悦耳;风格轻巧活泼。
(2)主要演奏乐器有:高胡、扬琴。
(3)广东音乐大多具有轻音乐的性质,甜美动人。
2、欣赏《娱乐升平》第一段:提问:(1)作品为什么署有作者名?(2)听辨出其中的乐器?(3)听《娱乐升平》第一段,观察它的记谱和真实的音响有什么差异(高胡)?(4)广东音乐风格再探?广东音乐曲,原谱比较简单,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了进行再创作。
总结:当我们在前面提到“广东音乐”华丽、华美时也许只是对这些词语的了解。
教学课题:二胡《二泉映月》教学内容:通过该课的学习,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全民族音乐的魅力,通过欣赏不仅了解了二胡的一些知识,提高音乐修养及内涵,更主要的是体会了乐曲的如歌如泣、如悲如怒的情调及二胡的演奏效果,还有作者在充满坎坷和磨难的生活中那种倔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二泉映月》二胡独奏的演奏效果,体验丝竹乐的美妙、乐曲的悲凉,向往光明的情绪情感,热爱民族音乐。
2.通过学习该课,能够简单的分析乐曲的大概结构,体会各部分表达的情绪,能够体验和感受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那种倔强刚毅的性格,同时学习他那种坚决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3.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民族乐器二胡并赏析二胡曲《二泉映月》教学难点:理解、体会《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构成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欣赏法、互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动画片)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动画片,在欣赏的同时思考:它的背景音乐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呢,师:很好,这动画片音乐是MIDI音乐和电声乐器相结合的。
大家知道的有哪些乐器的名字呢(古筝、琵琶、二胡、扬琴、阮、笛子、柳琴、笙等)这里面有哪些民族乐器呢?师问:这段音乐是什么样的情绪呢?风趣、幽默、诙谐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去学习与这段音乐情绪完全不同的音乐,由民族乐器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一起去感受民族音乐所蕴含的无穷魅力!二.新课--------《二泉映月》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作者介绍1.阿炳,真名华彦钧,1893年出生------1950年去世(与我国伟人毛泽东同年出生)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4岁丧母,由婶母抚养。
8岁随父亲在道观里学习音乐演奏(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20岁时,父亲患病去世,21岁时患了眼病,34岁双目失明,因社会动乱,生活无着,道产卖空,他无法再做道士,只得流落街头,以卖艺为生,饱受了人间的艰辛和苦难。
高中音乐鉴赏丝竹相和教案丝竹相和教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丝竹相和》教案一【教学思路】本课以江南丝竹《欢乐歌》作为导入新课,将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二种不同体裁、不同地方风格的民族器乐曲放在一个课时内,采用比较欣赏法,引导学生利用其直接审美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聆听比较不同地方丝竹音乐的不同风格,引导他们探究音乐作品中的不同音乐风格,主要通过音乐的基本要素表现出来的,发展音乐的感受、理解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
【教学目标】1、聆听民间丝竹乐曲,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
2、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中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辨别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它们各自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3、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
【教学设计】一、出示课件: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乐记》聆听江南丝竹乐《欢乐歌》片断,导入新课。
探讨:它的音乐体裁是: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二、教学过程1、聆听江南丝竹《中花六板》片段。
思考:使用的乐器及主奏乐器(二胡、笛、箫、琵琶演奏主旋律,笙、扬琴支持烘托,小三弦打点添线)、乐曲情绪(喜庆、活泼、追求幸福、乐观向上)音乐风格特征(清新优雅,细致活泼;曲调优扬柔美,婉转流畅)教师补充:流传地域:上海市、江苏、浙江地区,以及八大乐曲。
2、完整欣赏《中花六板》请学生思考:《中花六板》体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其音乐所用的乐器分别是什么?教师解答,并引入《老六板》,出示《老六板》和《中花六板》对比图,唱一唱《老六板》的旋律,再与《中花六板》的旋律做比较,请学生想想它们之间的联系?又发生怎样的变化?教师介绍江南丝竹创作手法:加花变奏。
写及小节简单的旋律,并请学生一同参与进行加花创作。
3、聆听广东音乐《娱乐升平》片段。
教师介绍:使用的乐器及主奏乐器(二胡、高胡、扬琴、秦琴、笛子)、乐曲情绪(喜庆、活泼、追求幸福、乐观向上)。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七节:丝竹相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聆听民间丝竹音乐,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
2.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之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他们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3.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相关知识。
2学情分析
1.“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乐种介绍
2.赏析《中花六板》、《娱乐升平》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认识两种音乐的情绪和音乐风格,知道形成其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
聆听《中花六板》,《娱乐升平》,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掌握江南丝竹乐队及广东音乐的编制知识及主奏乐器音色的能力。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新设计
学生预习内容
“丝竹”这个名称,源于我国传统的乐器分类方法,它泛指民族管弦乐器。
丝竹乐器有很多的的组合,就象我们前面听到的两段音乐片断,不同的组合下音乐会呈现出不同的情绪和风格特点,就好比江南丝竹音乐和广东音乐,同属于丝竹乐种,却有着不同的情绪风格和地域特征。
(一)、江南丝竹
1.江南丝竹简介:。
扬琴、琵琶等。
2、欣赏《中花六板》
《中花六板》又名《熏风曲》
或《虞舜熏风曲》。
(1)欣赏《中花六板》
思考:乐曲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请结合音乐要素来分析它的音乐风格?
(2)乐曲中使用了哪些乐器?主奏乐器是什么?
出示乐队编制图,讨论交流:使用的乐器及主奏乐器。
小结:江南丝竹所使用的乐器以民族管弦乐器为主,轻型的打击乐器起到辅助增添乐曲欢乐的气息。
关于乐队编制颇为灵活,可大可小,大者十数人,小者至两人,一丝(二胡)一竹(笛子)。
乐队分专业“丝竹板”、业余“清客串”两种。
但多数为七八人的一种组合。
(3)探究:比较《中花六板》与《老六板》。
展示课件,唱一唱《老六板》的旋律,再与《中花六板》的旋律做比较,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结:《老六板》与《中花六板》速度由一拍放慢至四拍,节拍拉宽,旋律一次又一次地加花,大量运用了十六分音符。
节拍和速音乐情绪是清新秀
美、抒情典雅,具
江南色彩。
主要从它的速度和
旋律上感受出来
的。
(速度较慢)
主奏乐器是二胡和
萧,还有琵琶、扬
琴、笙、竹板、铃、
木鱼等烘托。
讨论,回答。
节拍、速度、旋律
发生了变化
风格特点。
2.用比较的方法展示出
江南丝竹常用的“加花”
创作手法。
《丝竹相和》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丝竹之乐的内涵,了解丝竹相和的音乐风格。
2. 掌握丝竹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能够独立演奏部分曲目。
3. 通过音乐欣赏和演奏,培养审美情趣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熟悉各种丝竹乐器,掌握基本演奏技巧。
2. 教学难点:在理解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能够正确演奏曲目,体现丝竹之乐的和谐之美。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所需的丝竹乐器及相应的教材、音像资料。
2. 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乐器演奏练习,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技巧。
3. 布置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内容,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演奏曲目。
4. 安排小组合作,以便学生在实践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音乐欣赏:播放一段丝竹音乐,让学生欣赏并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
2.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了解丝竹音乐的定义和特点,并简单介绍本课时的课程内容。
(二)新课学习1. 音乐知识:讲解丝竹乐器的基本知识,包括种类、特点、演奏方法等。
2. 乐器展示:展示课堂所需的丝竹乐器,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其外观和结构。
3. 演奏示范:教师现场演奏丝竹乐器,让学生直观感受乐器的演奏技巧和美感。
4. 小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丝竹乐器的演奏,教师进行指导。
5.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演奏成果,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鼓励。
(三)拓展延伸1. 文化拓展:介绍丝竹音乐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让学生了解丝竹音乐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2. 实践拓展: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丝竹音乐作品,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
3. 交流分享: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分享活动,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小结作业1.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丝竹音乐的特性和魅力,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音乐。
2. 作业:布置与丝竹音乐相关的作业,如搜集相关资料、尝试创作等,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设计题目:《丝竹相和》选自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六节》教案课型鉴赏课课时1年级高一教学目标1.审美感知:聆听乐曲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培养对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
2.艺术实践:通过聆听、体验、感受与鉴赏,提升学生对民乐合奏的鉴赏能力。
3.文化理解:学生能够感受江南丝竹音乐、广东音乐的艺术魅力进一步丰富对丝竹乐的感受,体会其和谐、谦让的文化内涵,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材简析《丝竹相和》是选自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三单元第六节,最新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鉴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感知与文化理解素养的重要途径。
同时《音乐鉴赏》也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必修模块之一。
在领略了我国东西南北中多彩民歌的腔调情韵后,就进入了我国丰富的民间器乐单元。
本单元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这一版块中,教材安排了鼓吹乐和丝竹乐两部分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民间器乐,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
教学方法音乐欣赏法、讲授法、比较法、分析法、练习法重点感受、体验认识两种音乐的的风格特点。
教具多媒体、电子琴难点能够分辨出两种音乐的风格特点。
学具步骤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3分1.播放《欢乐歌》丝竹演奏视频片段。
欣赏丝竹演奏视频片段,并回答问题。
营造氛围,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引出学习课二、初步感知三、探究学习钟5分钟20分钟6分钟出示问题:视频中都出现了哪几种乐器。
2.引出学习内容——江南丝竹1.播放《中花六板》,提问学生:这段乐曲中主要有那些乐器?学生回答后点出曲名,简介江南丝竹,同时结合作品分析江南丝竹艺术特色。
2.播放《中花六板》片段,与《老六板》进行对比。
3.指导学生视唱《中花六板》旋律4.播放《中花六板》演奏视频。
向学生提问: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形容一下江南丝竹带给你的感受。
5.听赏《娱乐生平》片段,提问:这段乐曲中主要有哪些乐器?并说出自己的感受(乐器、音色、旋律等方面)介绍高胡——突出表现力丰富,是广东音乐的灵魂乐器。
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七节《丝竹相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聆听民间丝竹乐曲,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其音色的能力,了解形成它们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三)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将音乐鉴赏与地域、民族、文化联系起来,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
(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将与学生的互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聆听《中花六板》,了解江南丝竹的主奏乐器及其音乐风格。
(二)聆听《步步高》,了解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及其音乐风格。
(三)学习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了解江南丝竹乐队的编制及其特色乐器。
通过视唱进一步感受广东音乐的独特风格。
四、教材分析:(一)作品分析1、中花六板《中花六板》为江南丝竹曲,是由民间器乐曲牌《老六板》放慢加花发展而来的。
民间艺人以《老六板》为母曲,发展出来的变体新曲有四个,分别是《快花六板》、《花六板》、《中花六板》、《慢六板》。
这五首乐曲联成一套,被人们称作“五世同堂”。
这种称谓,既有五曲同出一宗之意,也有合家幸福、大吉大利之意。
因此,多在喜庆之日成套演奏。
《中花六板》旋律优美抒情,清新悠扬,庄重典雅,颇具江南色彩。
从音乐情绪上看,它抒发了人们追求幸福、乐观向上的情怀。
2、步步高《步步高》是广东音乐中的名篇,是广东音乐中描绘节庆气氛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
这首乐曲旋律轻快激昂,层层递增,节奏明快,一张一弛,富有动力,给人以奋发上进。
歌传南国有余音——丝竹相和【教学设计与构想】本节课以“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三单元第七节“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乐器”为备课依据,主要曲目包括江南丝竹《中花六板》和广东音乐《娱乐升平》两首民间丝竹合奏。
本课在构建教学内容时基于对丝竹音乐悠久的历史及其深邃的文化内涵重要性的理解,以及为避免教学内容臃肿造成的:教师教学“蜻蜓点水,浮于表层”的窘境和学生学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境,再加之课改后课堂教学时间由原来的45分钟压缩至40分钟的现状,故教学内容选择以“江南丝竹”这一乐种作为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希望通过“江南丝竹”的深度教学达到以“点”带“面”的学习效果的呈现。
而本节教学内容中的广东音乐则作为学生“以点带面”的课外探究内容在课堂中布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命脉。
如何以我们的教学真正达到对中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本堂课教学试图以:立足终点——“悟道”;回溯起点——“寻音”为教学思路,通过“知丝竹,品余音;探奥秘,感余音;共霓裳,悟余音”三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鉴赏音乐作品本身的同时,理解以“江南丝竹”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追求的“中和之美”的中华美学精神追求。
【教学内容】江南丝竹【教材分析】一、文化理解:文化之根基,在于脚下沃土;文化之硕果,在于阳光(传承)和雨露(发展)。
我国的民族民间器乐合奏丰富多彩,他们有着不同的演奏形式,不同的风格特点,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
教材通过以江南丝竹为代表的丝竹乐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价值观的自信。
二、审美感知:《中花六板》又名为《熏风曲》,是民间器乐曲牌《老六板》母曲通过“放慢加花”变体出的“子曲”。
曲调典雅秀美、清新悠扬、委婉流畅,表现了江南人民朴实键朗的欢乐性格。
乐曲似和风拂煦沁人肺腑,如清泉潺潺扶人心弦,富有浓郁的江南韵味和人文特质。
江南丝竹课题:江南丝竹课时:一课时年级:高中一年级一教学目标1、聆听民间丝竹乐曲,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
2、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中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辨别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它们各自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本知识,了解其重要的主奏乐器。
2、学会听辩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本方法,尤其是常用乐器的音色。
三、教学工具多媒体、钢琴、古筝四、教学过程导入:1、谈话方式了解学生对我国民间器乐知道多少,有没有能说出一二的。
然后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风情图片,引用白居易的诗句(日出江南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赞美江南的美景。
有美景、美诗,总感觉欠缺一些,引导学生为之配上吻合的音乐。
2、老师运用中国民族乐器为学生演奏三个乐段,要求学生从中选出相吻合的乐段:乐段A是江苏民歌——茉莉花;乐段B是广东音乐——步步高;乐段C是新疆民歌。
学生选择后,要说出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老师分析总结:乐段B是流行在珠三角地区,也就是离我们很近的广东地区的器乐体裁,是我国非常著名的器乐合奏曲——步步高。
乐段才是新疆民歌,在新疆有一种较为特别的音乐体裁——木卡姆,说到木卡姆这种音乐,就好像看到了新疆小伙子和姑娘在热情歌舞。
既然新疆有木卡姆,广东有广东音乐,那么流行在江南地区的器乐曲是?)继而进入新课内容——江南丝竹。
新课展开1)先解释江南指的是哪里?(江南,字面上的含义为江的南面。
江南本意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2)解释丝竹是指什么?(古时就有中国八音)(插入图片解释)丝竹乐是中国传统器乐形式,是一种丝弦和竹管乐器演奏的音乐。
也就是说:江南丝竹----流传在江、浙一带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
由“丝”:二胡、中胡、琵琶、三弦、扬琴、秦琴等,“竹”:笛、箫、笙和打击乐器(板、板鼓、碰铃,组成),多在节日及婚丧喜庆场合演出。
乐曲大都来自民间曲牌,风格明朗、欢快,表现江南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民朴实、爽朗的性格。
《丝竹相和》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丝竹乐器及音乐风格。
2. 学会识别常见的丝竹乐器,并能够演奏简单的丝竹乐曲。
3. 理解丝竹音乐的和谐之美,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习识别和演奏丝竹乐器,感受丝竹音乐的奇特魅力。
2. 难点:理解丝竹音乐的和谐之美,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丝竹乐器的图片和音乐片段,以及简单的演奏工具。
2. 安排合适的学习环境,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听到音乐和教师的讲解。
3. 预先通知学生家长,请他们为孩子提供学习丝竹音乐的必要支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聆听或演奏民族器乐作品,了解“丝竹”这一名称的来历。
通过音乐聆听、诗词朗诵等多媒体课件展示,理解并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宣泄出来的审美情感,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以及自身文化的自豪感。
(二)探究新知1. 认识丝竹认识“丝”与“竹”这两种乐器及其在乐队中的作用。
通过了解“丝”与“竹”这一传统民族器乐中的两种主要乐器,初步感受“丝竹”这一乐种所表现的音乐风格。
2. 了解江南丝竹了解江南丝竹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通过欣赏江南丝竹代表作品,感受江南丝竹的欢快、热烈的音乐表现风格。
(三)学唱歌曲《茉莉花》学习江苏民歌《茉莉花》并配合音乐学唱,为进一步感受江南丝竹奠定基础。
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聆听《茉莉花》并讨论它的特点。
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会歌唱,并通过不同方式表现歌曲,发展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
(四)拓展延伸1. 欣赏其他江南丝竹乐作品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欣赏江南丝竹乐作品,了解江南丝竹乐的演奏形式和乐器组合形式,感受江南丝竹乐的演奏风格和特点。
2. 乐器演奏体验学生通过乐器演奏体验,了解江南丝竹乐的演奏技巧和方法,能够演奏简单的江南丝竹乐曲。
学生通过乐器演奏实践,发展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五)小结作业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特点,并安置与江南丝竹相关的作业,以供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钻研。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丝竹相和》
1. 教学目标
1.了解《丝竹相和》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2.熟悉《丝竹相和》的音乐特点、演奏形式和演奏乐器。
3.提高学生对丝竹乐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和兴
趣。
2. 教学内容
1.《丝竹相和》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2.《丝竹相和》的音乐特点、演奏形式和演奏乐器。
3.《丝竹相和》的演奏实录欣赏。
3. 教学过程
3.1. 导入环节
教师播放《丝竹相和》音乐录像,带领学生们感受这种音乐的美妙。
3.2. 学习环节
3.2.1. 《丝竹相和》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教师简要介绍《丝竹相和》的起源和历史背景,并带领学生们观看相关的历史图片。
3.2.2. 《丝竹相和》的音乐特点、演奏形式和演奏乐器
教师通过演奏实例,向学生们展示《丝竹相和》的音乐特点、演奏形式和演奏乐器,并让学生们听辨不同乐器的声音和演奏技巧。
3.2.3. 《丝竹相和》的演奏实录欣赏
教师让学生们看一段《丝竹相和》演奏实录,并对其进行欣赏和分析。
3.3. 拓展环节
教师可以邀请专业丝竹乐老师或演奏家来进行互动交流,并让学生们亲自体验其中某一乐器的演奏技巧,加深对丝竹乐的理解和体验。
4. 教学评价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学生们应该能够了解到《丝竹相和》这一古老而神奇的音乐形式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懂得欣赏传统音乐的美妙之处,同时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对自己的兴趣和志向有所启发。
丝竹相和教学目标:1、聆听民间丝竹乐曲,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
2、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中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辨别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它们各自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3、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1、掌握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理解加花变奏的手法。
2、听辨江南丝竹和广东音特色乐器的音色,了解相关乐器的知识。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两种不同丝竹乐的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学会归纳总结。
导入: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段音乐,你们还记得初中时听过的这首乐吗?音乐流行于哪个地区呢?对,是江南地区的紫竹调。
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自古以来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并有很多诗句来赞美江南美景,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不仅有美丽的风景,更有迷人的音乐,它像小桥流水,更像婀娜多姿的小姑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节丝竹相和,走进江南的丝竹音乐。
首先我们来欣赏《中花六板》片断。
片段播放完了,谁能告诉我乐曲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其音乐的情绪和风格如何呢?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
乐曲情绪喜庆、活泼、追求幸福、乐观向上。
音乐风格特征清新优雅,细致活泼;似乎跟江南水乡特色,苏州园林景色一样,比较别致,清新,富有浓郁的江南色彩。
下面我们完整的欣赏一遍《中花六板》,找出乐曲中出现了哪些乐器?通过这一遍的欣赏,相信同学们加深了对江南丝竹风格的感受,请同学举手告诉我乐曲中出现了哪些乐器?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
使用的乐器及主奏乐器(二胡、笛、箫、琵琶演奏主旋律,笙、扬琴支持烘托,小三弦打点添线)。
同学们的耳朵真灵,这些乐器都是构成江南丝竹乐队的乐器,江南丝竹是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的民间器乐乐种。
器乐队有“丝竹板”和“清客串”两种。
前者是专业性的,后者是爱好自娱性的。
乐队的编制少者两人,多者七八人。
所用乐器有:二胡、小三弦、琵琶、扬琴、笛、箫、笙、鼓、板、木鱼、铃等。
人音版高中音乐(音乐鉴赏)《7丝竹相和》
优质课教案
人音版高中音乐(音乐鉴赏)《7丝竹相和》优质课教案1教学目标
1、聆听民间丝竹乐曲,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
2、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及广东
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的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其音色判断能力,了解形成这种风格的主要原因。
3、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
2学情分析在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的剧烈冲击下,学生极少有机会也不远主动去接触这类意境深远的传统民间器乐曲,导致学生对于民间音乐文化的兴趣逐渐缺失。
本堂课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加以听、说、演等手段,辅以多媒体,让学生体验并感知音乐,通过参与演奏、演唱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例在设计上着重让学生认识两个乐种的音乐风格,了解形成其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3重点难点
1、聆听《中花六板》、《娱乐升平》,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掌握江南丝竹乐队及广东音乐的乐队编制知识和判断主奏乐器音色的能力。
2、探究形成其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以丝竹之悦耳,祛案牍之劳形师生探讨“”丝竹“”一词来源,引出“丝竹乐”。
活动2【讲授】
一、江南丝竹
1、浏览教材52页文字部分,了解江南丝竹音乐知识。
2、思:聆听《中花六板》,分析其风格。
3、议、评:探究:《老六板》与《中花六板》旋律对比,探究其联系与变化?
4、展、练:师生合作完成乐曲《紫竹调》。
【设计意图:师生通过探究、合作、展示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江南丝竹乐的认识。
】
活动3【讲授】二、广东音乐
1、检:教师高胡演奏《步步高》,学生判断是否区别于江南丝竹。
2、展:学生展示搜集的广东音乐基本知识,教师总结。
3、思:简介主奏乐器——高胡
4、思:欣赏《娱乐升平》,分析其风格特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大胆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在比较中感受、体验、提高并加深认识。
】
活动4【活动】三、拓展与探究
【检】归纳总结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的相关知识,完成表格内容。
对比项目流行地区主奏乐器音色特征音乐风格江南丝竹流行于江浙地区二胡近似人声清新、典雅、柔和
广东音乐
流行于广州及珠三角一带高胡明亮高亢华丽、轻快、活泼活动5【测试】四、小组探讨与总结
1.【议】分组探讨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形成原因?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