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元宵灯会》含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元宵灯会》含反思教案简介本次音乐游戏教案的主题为《元宵灯会》,适用于幼儿园大班儿童。
通过游戏,让孩子们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元宵节的习俗和传统绘画。
此次游戏涉及知识点包括音乐、绘画和文化等方面。
教案大体分为三个环节:引入环节、游戏环节和总结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孩子们的情感、认知和运动等方面的发展,还要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程度,进行游戏体验和文化传递。
引入环节1.歌曲引入本次游戏采用的歌曲选自儿童传统歌曲,歌曲名为《元宵节》。
老师先播放歌曲,引导孩子们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和节日气氛。
2.情境引入老师准备好所需工具:纸、笔、颜料、灯笼等,摆放在桌子上,让孩子们逐一介绍并简要解释。
在介绍完之后,老师引导孩子们说出元宵灯会的活动内容,积极预测游戏的形式与内容。
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元宵节和元宵灯会的相关知识,并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游戏环节1.绘制元宵画在开始音乐游戏之前,老师要先带领孩子们绘制元宵画,让孩子们体验和学习传统绘画技巧与文化。
孩子们可以使用水彩或其他颜料,根据老师的指导,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元宵图案。
2.灯笼过大门在室内、操场或户外场地设置门框,让孩子们在规定时间内,利用自制的灯笼,过大门。
过程中,可以播放节日音乐,让氛围更加浓郁。
这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运动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们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3.捞元宵在水池或盆中放入小球或其他圆形物品,让孩子们用勺子或筷子捞起来,并放入托盘中进行计数。
注意要分配好每个孩子的操作机会和时间,以避免孩子间产生矛盾。
总结环节1.游戏反思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孩子们对整个游戏进行反思。
让孩子们说出优点和不足,并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元宵灯笼展示在班级或校内设置元宵灯笼展示区,让孩子们把自制的元宵灯笼放置在展示区中,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不仅可以展示孩子们的心血和劳动成果,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和自主意识。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元宵灯会》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元宵节的习俗,感受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歌曲《元宵灯会》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参与音乐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难点1.歌曲中部分节奏和旋律的掌握。
2.游戏中团队合作的协调性。
四、教学准备1.音乐素材:《元宵灯会》歌曲、音乐游戏素材。
2.教具:灯笼、彩带、花环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元宵灯会》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氛围。
2.教师简要介绍元宵节的习俗,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二)歌曲教学1.教师带领学生学唱《元宵灯会》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节奏和旋律。
2.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歌曲的演唱。
3.全班集体演唱,检验学习效果。
(三)音乐游戏1.游戏一:猜灯谜(1)教师将灯谜写在灯笼上,学生分组猜谜底。
(2)猜对谜底的小组获得奖励,激发学生的兴趣。
2.游戏二:灯笼接力(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排成一列,每组的第一名学生手持灯笼。
(2)发令后,学生将灯笼传递给下一个同学,直到一个同学接到灯笼。
(3)一个同学将灯笼交给教师,比赛结束,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
3.游戏三:彩带舞(1)教师将彩带分给学生,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舞蹈。
(2)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用彩带表现出元宵节的喜庆氛围。
2.学生展示自己的灯笼、彩带舞等作品,感受节日的快乐。
(五)课后延伸1.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灯笼,了解灯笼的制作过程。
2.家长协助学生录制演唱《元宵灯会》的视频,发送给教师,共同庆祝元宵节。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歌曲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欢快的《元宵灯会》,注意听,歌曲中哪些地方让你感觉特别喜庆?”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在游戏环节,教师可以说:“现在我们来进行灯笼接力,每组同学都要像小火车一样,一个接一个地把灯笼传递下去,看看哪一组的小火车跑得最快最稳。
大班社会教案《元宵花灯会》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历史和文化含义;2.了解元宵花灯会的起源和流行;3.能够制作简单的花灯,并加深对元宵节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1.PPT演示文稿2.PPT演示文稿中所需的图片素材3.制作花灯所需的材料:红纸、黄纸、剪刀、胶水、灯泡、电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教师与学生互动,通过问答方式调查学生对元宵节的认识。
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元宵节吗?答: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我们要吃汤圆、看花灯。
2. 学习花灯知识通过PPT演示文稿,介绍元宵节和花灯的文化知识。
1.元宵节的由来:民间传说,汉武帝下令赏赐宫女,赵飞燕在游园赏月时遇到了汉武帝,因为被发现而发配远嫁边疆。
为了让汉武帝知道她仍在思念他,赵飞燕设法让汉武帝在正月十五日赏月时看到她在贡院附近的灯笼上写下的信息,汉武帝被深深感动。
从此,每年正月十五,人们都要在官府、巷弄、庭院、月宫等地张灯结彩,以示对这颗夙怀不舍的月亮的缅怀,以及对赵飞燕深深的爱慕之情,这就是元宵节的由来。
2.花灯的起源和流传:花灯的起源始于南北朝时期,当时民间在元宵节时,会在家中悬挂彩灯,以祈求平安、幸福和福寿绵长。
后来,花灯逐渐向外流传,在各地产生了各式各样的花灯艺术,如民间的盏花灯、笼花灯、绸花灯、竹编花灯、瓷花灯等,还有宫廷中制作的花灯等。
3. 制作花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选择合适的花灯制作方式。
这里以制作“兔子花灯”为例。
1.准备材料:红纸、黄纸、剪刀、胶水、灯泡、电线。
2.制作花灯:–步骤1:将黄纸剪成规则的几何图形,并用胶水粘在红纸上;–步骤2:将红纸按照花灯的形状剪出来,并将黄纸露出来的部分剪掉;–步骤3:将红纸花灯的形状折成一个兔子的形状,并将电线和灯泡穿透纸花灯,最后用胶水固定。
4. 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包括困难和解决方法,以及初步的反思;2.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反思本次花灯制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分享自己制作过程中的难题和成功经验。
幼儿园大班教案《元宵灯会》含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教学主题为《元宵灯会》。
该教学内容主要面向幼儿园大班,在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前夕进行教学活动,旨在通过游戏切身体验,让幼儿了解中国文化传统,培养其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和热爱,并进一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认识节日:幼儿能够简单介绍元宵节的起源与习俗;•掌握文化技能:幼儿能够亲身制作简单的元宵和灯笼;•学习语言文化知识:幼儿能够借助故事、歌曲和游戏等形式,学唱、学诵有关元宵节的文化知识;•促进团队协作能力:幼儿能够在小组活动中进行互助合作,表现出一定的领导能力和宽容性;•培养美感:幼儿能够通过创意手工活动,培养他们的艺术美感和审美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幼儿能够制作简单的元宵和灯笼。
•难点:幼儿能够体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了解其中的历史传说,培养对节日文化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师生互动在开始课程前,教师介绍今天的课程,让幼儿预知课程目标,望着教室里各种彩色的元宵和灯笼,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请家长送来自己准备的元宵,分享并进一步了解元宵的味道和制作工艺。
2. 知识导入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以班级集体形式讲解元宵节的意义和习俗,比如:为什么吃元宵?吃元宵的禁忌,如何制作元宵和灯笼等等。
通过故事、歌曲、图片等形式,引导幼儿对节日文化进行深度思考。
3. 游戏体验教师组织游戏,在游戏中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元宵节习俗和传说,比如:《猜谜语》、《吃小元宵》、《起早晨看元宵》等。
游戏中,教师还可以与幼儿一起制作简单的元宵和灯笼。
4. 创意手工对于喜欢手工的幼儿,在课堂中可以制作简单的元宵和灯笼。
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有趣的材料,如:彩纸、胶水、彩色电线等,引导幼儿进行创意手工活动,让他们的手动起来,培养他们的艺术美感和审美力。
5. 综合应用教师现场随机挑选几个幼儿,让他们向全体分享自己制作的元宵和灯笼,让其他幼儿进行评价和点赞。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大班元宵灯会教案及反思大班元宵灯会教案及反思一、教案设计说明1. 教学目标:通过元宵灯会的教学活动,培养大班幼儿的创造力、观察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幼儿的手工技能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加深幼儿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与喜爱。
2. 教学内容:元宵灯会的由来与意义,元宵灯的种类和材料,制作元宵灯的步骤,元宵灯展览与亮灯仪式。
3.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游戏实践法。
4. 教学步骤:(1) 引入活动:通过故事、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引入元宵灯会的由来与意义。
(2) 探究元宵灯:观察并讨论不同种类的元宵灯,了解元宵灯的材料和制作方法。
(3) 制作元宵灯:组织幼儿分组,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用纸、灯泡等材料制作元宵灯。
(4) 元宵灯展览与亮灯仪式:将制作好的元宵灯摆放在教室内,安排幼儿进行元宵灯展览,并举行亮灯仪式,共同欣赏灯光的美丽。
5. 教学评价: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互评。
二、教学反思在本次元宵灯会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的方式,深入了解了元宵灯的由来与意义,掌握了制作元宵灯的基本步骤,并参与了元宵灯展览和亮灯仪式。
教学效果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 教学内容设计上的不足:在教学内容中,只注重了元宵灯的制作和展览,忽略了对元宵节的全面介绍。
下次可以通过讲故事、制作元宵等活动,让幼儿全面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
2. 教学方法选择上的不足:在教学中,教师过多地展示和介绍,幼儿的参与度不高。
下次可以采用更多的合作探究法,让幼儿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方式,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3. 评价方法设计上的不足:教学评价上主要采用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互评等方法,但评价标准不够明确,评价的焦点不够突出。
下次可以设计明确的评价标准,注重评价幼儿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本次大班元宵灯会教学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元宵灯会》含反思1200字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幼儿的爱国情感与文化素养。
2. 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听觉和表现能力。
3. 帮助幼儿理解元宵节的民俗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社交意识,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通过歌曲《元宵灯会》的学唱和故事《元宵节的传说》的讲解,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趣的民俗活动。
教学重点:1. 熟练唱出歌曲《元宵灯会》。
2. 理解和记住元宵节的习俗和传说。
教学难点:1. 从幼儿熟悉的歌曲开始,引导他们进入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2. 孩子们可能对于元宵节习俗和传说并不熟悉,因此需要通过生动的故事和趣味的活动来帮助他们记住。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乐器:击鼓、手鼓、铃铛等。
3. 成人戴上口罩、幼儿必须佩戴口罩。
教学过程:一、引言:(5分钟)老师问:“大家知道什么是元宵节吗?有没有参加过元宵灯会呢?”引导幼儿开始思考和讨论。
二、歌曲学唱:(10分钟)教师播放《元宵灯会》歌曲。
教师学生一起唱,分几句一起教。
学完后,则大家一起合唱一遍。
三、元宵节故事《元宵节的传说》的讲解(15分钟)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幼儿理解元宵灯会的来历和意义,并记住相关的传说和习俗。
四、节日习俗活动:(20分钟)1. 元宵灯制作。
老师提供纸、笔、灯和蜡烛制作元宵灯。
2. 试吃元宵。
教师给孩子们发元宵让他们尝试,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增进友谊。
3. 手鼓敲击。
让孩子们手拿手鼓或击鼓,敲击出自己喜欢的曲调,让孩子们感受到乐器所带来的音乐魅力。
五、反思:(10分钟)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3. 下一步需要进行的改进。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元宵灯会》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和习俗,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能够根据旋律和节拍,进行口头演唱和身体动作表现;•提升大班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感官协调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2. 教学准备教学道具:•彩纸、剪刀、胶水等制作元宵和灯笼的材料;•音乐CD或音乐播放器。
3. 教学过程3.1 热身活动让幼儿在废旧物品中寻找可以制作元宵和灯笼的材料,搜集后带到课堂上,教师给予嘉奖。
随后,让幼儿自由发挥,使用给定的材料制作元宵和灯笼。
3.2 音乐活动播放音乐《元宵灯会》,教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节奏进行简单的歌唱和身体动作表演。
•第一段:手拍、搓揉、托起、轻轻拍•第二段:点灯笼、抬灯笼、转圈圈、跳舞蹈•第三段:手举花灯、摆花灯、点心形灯笼、嗨起来•第四段:排成队伍、分别走、交换灯笼、离哨子最远在表演结束后,让孩子们自由创作一小段表演,并演出给其他孩子观看,让他们感受到创作的乐趣。
3.3 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分成若干个团队,在规定的时间内设计和制作一个自己的花灯,并在全班面前展示。
比赛结束后,让孩子们互相欣赏和评比,再由老师进行总结评价。
4.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主要针对大班幼儿的音乐游戏教学,通过引导孩子们从音乐、艺术和游戏等多方面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而在游戏环节,孩子们在团队内相互协作,在自由创作中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幼儿特别喜欢自己动手创作和表演,因此下一步将更多地注重拓展活动形式和方法,让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提高效果。
大班主题元宵灯会教案及反思大班主题元宵灯会教案及反思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主题元宵灯会教案及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乐于参与游戏,体验“元宵灯会”游戏活动的乐趣。
2、通过律动和打击乐器感应乐曲的拍子和重音。
3、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欣赏各式各样花灯并创造性地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花灯的造型。
4、感受元宵节的欢乐气氛。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看过有关元宵灯会的录像、图片。
2、打击乐器(大鼓、小鼓、吊镲、鼓棒)、呼啦圈、打棒、故事挂图等。
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中国传统习俗。
难点:感应乐曲的重音活动过程:(一)故事引导“宝宝和爸爸妈妈吃完元宵后,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元宵灯会。
哇!好多灯笼啊!有龙灯、金鱼灯笼、火箭灯笼等,宝宝看得眼花缭乱。
”(二)习俗活动:认识元宵节和花灯(观看VCD花灯造型)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灯笼呢?哦,原来是过元宵节啦!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
它是整个春节节庆活动的最后一个高潮,家家户户都热闹庆祝。
元宵节的`夜晚,小朋友手提灯笼在外面游玩,全国各地也会组织各种活动……(如果提供有关元宵节的视频给幼儿观赏,效果会更好)(反思:中华民族的民俗活动和节日富有中国特色,其中正月十五元宵灯会是十分热闹的,虽然海口万绿园每年的正月十五都举行元宵灯会,但是班上还有相当多的孩子都不知道元宵节灯会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举行元宵灯会。
在故事引导的环节中教师加入民俗故事的讲述,更加有利于幼儿对课题的理解。
)(三)肢体花灯造型你们今年元宵节看到花灯吗?你们在哪看到花灯呢?(万绿园)你们见过什么样的花灯?能与你的朋友一起做出花灯造型吗?1、老师敲鼓(可尝试放音乐),鼓励幼儿尝试随拍子的快慢以及各种步伐行进。
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元宵花灯会》一、课程背景本次课是针对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的一堂优质课,主题是“元宵花灯会”。
这个主题紧贴春节,是幼儿非常熟悉的传统文化活动,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进一步激发幼儿们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喜爱,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愉快的活动体验学习元宵花灯会的传统文化知识,了解元宵节的起源和文化内涵;•了解花灯的种类、形状、制作材料等基本知识;•了解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幼儿的体验、观察、想象、创造等各种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让幼儿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的快乐和乐趣。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开场活动:眼疾手快挑花灯;•课堂讲解:元宵节的起源和文化内涵,花灯的种类、形状、制作材料等知识;•亲子互动:家长和孩子共同制作花灯;•制作展示:幼儿自行制作的花灯展示和评选。
2. 教学步骤:(1)开场活动:眼疾手快挑花灯此环节的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让孩子们尽快进入状态。
教师准备了多种形状的花灯图片,摆在桌子上,幼儿们手拿卡片,看图说话,凭自己印象尽快找到对应的花灯展示在班级的,展示后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孩子们由浅入深了解花灯。
(2)课堂讲解在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学中,我们深知只有通过情境教学,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
因此,本节课先通过游戏的形式调动幼儿们的积极性,引出主题,突出主题的重要性,然后再通过讲解,具体介绍元宵节和花灯的相关知识,包括起源、内涵、种类形状等等。
(3)亲子互动亲子互动是本次课程设计的重点,家长和孩子共同制作花灯,既是一种体验和感受,更是一种亲情和情感的沟通。
教师先向家长们介绍花灯的制作方法和材料,之后,家长和幼儿一同动手制作,通过这种亲子合作的活动,不仅增强了幼儿与家长的互动,还能让他们体验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元宵灯会》1. 引言《元宵灯会》是一款适合大班幼儿的音乐游戏,在传统的元宵节时期特别受欢迎。
通过参与游戏,幼儿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音乐感知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元宵灯会》的游戏规则、教学步骤以及教学反思。
2. 游戏规则2.1 游戏人数游戏适合15至20人参与,每人可以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
2.2 游戏准备教师需要为每位幼儿准备一个小灯笼,并在每个小灯笼上写上幼儿的名字。
准备好音乐播放设备和一张元宵节的图片。
2.3 游戏规则1.幼儿按照团队分为两组,每组人数大致相等。
2.每组的幼儿分别拿着自己的小灯笼,排成一队。
3.游戏开始时,教师播放元宵节的音乐,并引导幼儿跳起舞蹈。
4.在音乐播放的同时,幼儿需要绕着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等障碍物,形成一个大圈圈。
5.在游戏进行的同时,教师持元宵节的图片围绕幼儿舞动,模拟元宵节的情景。
6.教师可以在游戏过程中适时停止音乐,幼儿立即停下动作,教师出题目或要求幼儿表演动作,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7.游戏的胜利条件是,所有幼儿按照队伍的顺序把小灯笼放在一起,形成一座大灯笼。
3. 教学步骤3.1 温习知识在开始游戏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回顾元宵节的相关知识,如元宵节的起源、传统的庆祝方式等。
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幼儿对元宵节有更深入的了解。
3.2 游戏准备教师将准备好的小灯笼和元宵节图片摆放在教室的某个角落,让幼儿产生参与游戏的兴趣。
3.3 游戏演示教师先向幼儿展示一次游戏的演示,引导幼儿注意游戏规则和动作要求。
可以在演示的过程中积极与幼儿互动,让幼儿参与到游戏中。
3.4 游戏实践按照预先准备的游戏规则,将幼儿分为两组,引导他们按照队伍的顺序进行游戏。
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幼儿进行互动,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灵活性。
4. 教学反思4.1 教学过程中的优点通过《元宵灯会》这款音乐游戏,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元宵节的相关知识。
幼儿园大班元宵灯会教案反思(精选多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元宵灯会教案反思《大班元宵灯会教案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主题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元宵灯会教案反思!(1)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元宵灯会》含反思活动目标1、认识元宵节及花灯,并初步感受民俗曲风。
2、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音乐CD,CD播放机花灯图片,鼓、打棒活动重难点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活动过程1、暖身活动师:今天老师带你们逛灯会,让我们听着鼓声踏着有序的节奏出发吧!(老师敲鼓,幼儿随节奏的快慢迈着前进的步伐,每到结束部分,幼儿听到重音的就做各种各样的造型原地不动。
)2、认识元宵节和花灯(1)谈话(出示花灯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花灯?我们来学一学花灯的样子吧?在哪里可以看到花灯呢?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灯?(2)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夜晚小朋友提着灯笼外出,街道上张灯结彩,庙会上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3、肢体造型感应重音(1)有一首曲子讲的是元宵灯会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听了这说曲子,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拍子:拍腿感应拍子重音:拍地板感应重音(2)引导幼儿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感应重音。
(3)引导幼儿发现重音的不同:“小朋友都用了不同的形式感应了重音,重音部分由什么不一样吗?(4)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感应重音。
(5)肢体造型师:让我们也变成一盏盏美丽的花灯吧!幼儿随音乐的节拍快步走,在重音处,幼儿做各种花灯造型,老师拍照。
4、乐器感应重音(1)出示乐器并介绍名称及用法(2)乐器感应重音拍子:打棒互敲重音:铃鼓(3)幼儿轮换敲奏5、结束小朋友都表现得很棒!能准确找到重音。
也能用乐器把它敲奏出来。
请小朋友把乐器按顺序收好吧!教学反思:此活动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肢体造型和乐器感应重音。
孩子们基本上达成我的预定目标,课堂氛围很活跃,孩子们积极表现,意犹未尽。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元宵灯会》教学目标1.能唱出《元宵灯会》这首歌曲的歌词,并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跟着节奏合拍。
2.能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增进互帮互助、共同完成任务的意识。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教师介绍节目——《元宵灯会》,并讲解元宵节的相关知识。
2.激发学生的兴趣:播放相关视频,给学生展示一些在元宵节上所进行的活动。
3.宣读歌曲《元宵灯会》的歌词,带领学生一起跟着节奏拍手,做出合理的动作,深入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第二步:进行音乐游戏1.教师向学生介绍《元宵灯会》游戏的规则,分成两个小组,依次进行表演,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团结协作的乐趣。
2.将歌曲分成A、B两部分,分别由两个班的学生进行演唱,使用标志性的手势配合歌曲节奏。
3.将歌曲分成三部分,由不同的小组进行演唱,通过此游戏增强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丰富音乐活动体验。
第三步:收尾总结1.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一定的评价,并进行反思。
2.给予学生一些练习该歌曲的方法和锻炼方式,或者发放学习相关歌曲的资料,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
3.结合本课的主题,让学生自己创作各种元宵节的游戏模式、创意设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反思这一次的大班音乐游戏课程,以《元宵灯会》为主题,通过集体学唱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了解元宵节文化底蕴。
在游戏中,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合作、协调和沟通的能力磨练,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能力。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课程设计需要有充分的准备,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对于教师自身的素质也要具备足够的音乐修养和文化知识基础,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同时,在教学完毕后,需要进行一定的反思,不仅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还要听取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与方式,创造更好的教学效果,并引导学生更好地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巩固和训练。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元宵灯会》含反思一、游戏介绍游戏名称:元宵灯会适用年龄:幼儿园大班游戏时间:20—25分钟人数要求:8—16人游戏材料:音乐、元宵灯、扇子二、游戏目标1、通过本游戏激发幼儿探究、制造的积极性、自动性和制造性,培育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本领。
2、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本领,培育幼儿的合作精神及团体意识。
3、通过音乐游戏磨练幼儿身体协调本领、感知和表现本领。
三、游戏分析1、本游戏的核心是教会幼儿学会跳舞和唱歌。
2、游戏中通过元宵、扇子等游戏道具的使用,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元宵节的传统文化。
3、游戏通过音乐、动作与游戏道具的有机结合,帮忙幼儿加强体育素养,培育幼儿的身体,感知和表现本领。
四、游戏步骤1、前期准备制作元宵灯,在教室里围一圈,中心留出空地。
在空地上摆放扇子。
2、游戏开始老师宣布游戏规定和流程,让幼儿谙习游戏内容,了解游戏规定。
3、分组游戏将幼儿分成两组,每组8人。
一组用扇子,一组拿着元宵灯。
两组进行相互对峙的游戏。
4、扇子游戏将拿着扇子的同学排成一排,先由一名同学站在前面挥舞着扇子,其他同学跟随着挥舞,唱“灯笼高高挂,喜洋洋洋”。
然后将扇子递给后面的一个同学,再由后面的同学伸出扇子,其他同学跟随,也唱出“灯笼高高挂,喜洋洋洋”。
5、元宵灯游戏将拿着元宵灯的同学排成一排,由一名同学站在最前面计划里的拿着元宵灯前进,唱“元宵翻翻转,变化化成灯”。
后面的同学跟随着前面的同学前进,掌声、唱歌声不断。
6、比赛内容两组同学都朝教室中心跳舞,唱“庆灯节,庆元宵,翻翻灯。
欢快声,迎新春,闹灯节。
”。
7、反思1、在游戏中,我们要尽可能让每个孩子参加进来,假如有孩子不会跳舞或不会唱歌,可以加入其他活动,这也可以加添他们的积极性。
2、在游戏中要让孩子们感受到团队协作的气力,所以要让他们彼此协调和相互搭配。
同时,在游戏的结束当中也可以为孩子们表现得好的同学进行表彰。
3、要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确保游戏的安全性,游戏过程中坚决禁止任何暴力、羞辱、损害他人的行为。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元宵灯会》
教学目标
1.理解元宵节的文化背景和灯笼的象征意义;
2.听懂歌曲《元宵灯会》的歌词,并能模仿唱歌;
3.能够根据歌曲的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舞蹈动作;
4.热爱音乐,表现自我。
教学内容
1.元宵节的文化背景介绍;
2.歌曲欣赏和学唱;
3.跟随节拍做出动作;
4.学习简单舞蹈动作。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或手绘课件;
2.学生调整好姿势,准备认真上课;
3.CD或网络视频播放器;
4.舒适的教学环境和音乐氛围。
教学过程
1.课前热身:唱《歌唱祖国》等激励性歌曲,转动肩膀和手臂准备动作;
2.引入新课:介绍元宵节的由来和历史文化,以及灯笼的象征意义;
3.欣赏歌曲:放歌曲《元宵灯会》,以视频等形式呈现;
4.学唱歌曲:反复播放歌曲,教师逐句教唱,要求学生模仿跟唱;
5.动作配合:教师通过示范和口头指导,让学生根据歌曲的拍子和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如转圈、伸手等;
6.舞蹈学习:教师教授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跟着模仿;
7.教学总结:通过让学生表演和讨论巩固教学内容。
教学反思
虽然整个教学过程比较顺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学生在跟
唱歌曲时出现了一些滞后的情况,可能是由于节拍还不太熟悉。
其次,在舞蹈学习方面,有些动作难度较大,需要更详细的示范和指导。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教学中更加注重节拍训练和动作练习,多次
示范加以练习,力求达到更好的效果。
同时也鼓励学生多表现自我,
增强学生对音乐和文化的兴趣,做到知行合一。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元宵灯会》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的音乐,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元宵节的庆祝方式,学习歌曲《元宵灯会》。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能够:•发声准确,口感圆润;•能够较好地表达情感,增强语言沟通能力;•体验舞动乐曲的快乐,增强形体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元宵灯会》,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懂得珍惜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课堂教学过程1.自由活动(5分钟)供幼儿自由活动。
2.引导幼儿体验音乐(10分钟)通过引导幼儿轻轻晃动身体,体验快乐的节奏感,使幼儿更好地理解乐曲的情感表达。
3.教唱歌曲《元宵灯会》(20分钟)播放歌曲《元宵灯会》让幼儿聆听一遍,然后给孩子歌词,教唱歌曲《元宵灯会》。
4.舞蹈活动(20分钟)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教导舞蹈动作,带领孩子跟着歌曲的节奏活动。
5.朗诵课文(10分钟)播放《元宵灯会》课文录音,让孩子感受课文情感,也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6.反思(5分钟)对课程进行短暂的反思,问孩子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是否喜欢这首歌,帮助孩子们对学习进行总结。
三、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幼儿们非常的喜欢这首歌,在教唱歌曲《元宵灯会》的时候,有的孩子会主动跟着节奏自己唱,我觉得他们对节奏的掌握非常好。
在教学舞蹈活动的时候,孩子们也很开心,说舞蹈动作很好玩,在举办班级元宵灯会的时候,孩子们也大声唱着这首歌,给元宵灯会增添了很多欢乐的氛围。
然而,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首先,我在教学过程中可能有些急躁和不耐烦,有时候对孩子们的表现并不是很宽容。
其次,我在舞蹈动作教学上可能有些不够清晰,有些孩子跟不上。
通过反思,我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会尽快改进,让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引导和帮助孩子们学习。
幼儿园大班教案《元宵灯会》含反思
大班教案《元宵灯会》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元宵节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认识元宵节及花灯,并初步感受民俗曲风,让幼儿了解元宵节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元宵灯会》含反思教案吧。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元宵节及花灯,并初步感受民俗曲风。
2、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
3、让幼儿了解元宵节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4、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二、活动准备
音乐CD,CD播放机
花灯图片,鼓、打棒
三、活动重难点
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
四、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逛灯会,让我们听着鼓声踏着有序的节奏出发吧!(老师敲鼓,幼儿随节奏的快慢迈着前进的步伐,每到结束部分,幼儿听到重音的就做各种各样的造型原地不动。
)
2、认识元宵节和花灯
(1)谈话(出示花灯图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花灯?我们来学一学花灯的样子吧?
在哪里可以看到花灯呢?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灯?
(2)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夜晚小朋友提着灯笼外出,街道上张灯结彩,庙会上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3、肢体造型感应重音
(1)有一首曲子讲的是元宵灯会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听了这说曲子,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拍子:拍腿感应拍子
重音:拍地板感应重音
(2)引导幼儿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感应重音。
(3)引导幼儿发现重音的不同:小朋友都用了不同的形式感应了重音,重音部分由什么不一样吗?
(4)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感应重音。
(5)肢体造型
师:让我们也变成一盏盏美丽的花灯吧!幼儿随音乐的节拍快步走,在重音处,幼儿做各种花灯造型,老师拍照。
4、乐器感应重音
(1)出示乐器并介绍名称及用法
(2)乐器感应重音
拍子:打棒互敲
重音:铃鼓
(3)幼儿轮换敲奏
5、结束
小朋友都表现得很棒!能准确找到重音。
也能用乐器把它敲奏出来。
请小朋友把乐器按顺序收好吧!
本教案基本参考教师用书
反思:
此活动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肢体造型和乐器感应重音。
孩子们基本上达成我的预定目标,课堂氛围很活跃,孩子们积极表现,意犹未尽。
为了让孩子们准确的感应重音,在第一环节,我让孩子听着鼓声踏着有序步
伐前进,遇到重音时孩子任意做出造型,老师的敲鼓声要有轻重之分,这样孩子才能准确感应重音。
孩子通过身体律动和乐器来感应重音,我通过提问让孩子自己探索感应重音的方式,这样可以满足孩子的探索欲望和即兴表演,这一点孩子做得很好,当孩子两人合作通过摆花灯造型来感应重音的环节,孩子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这是老师应该要求孩子按老师的指定方向,跟随音乐的拍子前进,重音时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
总的来说,孩子的课堂氛围很活跃,积极参与游戏,教师要注意的就是每次听音乐之前,老师都要提出要求,语言简单明了。
小百科: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