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4
牛顿第一定律的小车实验好吧,今天我们来聊聊牛顿的第一定律。
其实吧,这个定律啊,听起来好像有点儿高深,其实就像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事一样,大家可能都体会过,甚至没意识到。
比如你在家里开个小车实验,看看小车是不是能一直跑下去,结果它跑着跑着就停了。
咋回事呢?你是不是心里默默吐槽:“这车不会自己跑下去的啊?”你看看,这就正好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体现!简单来说,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会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
这啥意思呢?就是你家里那辆小车,如果没有任何东西推它,它永远停在那里。
就算你把它推了一下,它也不会自己凭空跑得飞快。
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儿哲学味儿?其实挺简单的,别被那些高大上的词吓着了。
牛顿就是告诉你,如果小车没有外力,咱就别指望它自己开得远。
它不跑,说明它还不想动,想停就停!这时候你可能会问:“可是,咱推了一下车,车不是还会动吗?这不跟定律冲突了?”唉,别急,咱慢慢理。
牛顿讲的可不是说所有东西都必须不动,而是说如果不受外力干扰,东西是会“老实”待着的。
你推车,车能动,是因为你给它了个外力,那个“推”的力让它开始跑。
可一旦你放开了,车停了,不是因为它不想动,而是因为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等“隐藏的力量”偷偷地使它停了下来。
咱举个更直白的例子。
想象你在滑滑板,往下滑的时候,一开始飞快地冲过去,结果,过一会儿就慢了下来,最后停住。
你可能觉得这也怪了,滑板明明是有动能的,咋还停了呢?哎呀,这就是摩擦力的“无声干扰”。
牛顿的第一定律并不是说你动了就能一直动,而是如果没有外力干扰,动的东西就会一直保持匀速运动。
所以那时候你滑板上不动了,是因为“看不见”的摩擦力拖了后腿,把你的小车、滑板给搞停了。
你看,原来这么简单的事,牛顿用几个字就能总结清楚,真是让人佩服。
再说了,这个定律不仅适用于小车、滑板这些生活中的小物件,它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都会保持自己原来的状态。
说白了,它就是懒得动!你问我牛顿咋知道的?哎,我也不晓得,也许是他早上起来时,看到家里的苹果掉了下来,突然就灵光一闪,想到了这个定律。
案例:牛顿第一定律是综合运用了多种方法而总结。
其中最主要的是理想实验法。
思路设计如下:一、提出问题: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加快、变慢、或改变方向,那么如果不受力,物体将会怎样?用一个真实的实验研究该问题。
但是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怎么办?(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先看受力物体运动的情况,然后使物体受到的力尽量减小,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引导)二、实验研究教材提供的实验:如图略1 .实验:观察小车从斜面上滑下的情况,三次实验条件及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次数实验条件实验结果①观察的物体②滑下高度③斜面斜度④平面情况物体滑行的距离1 小车 A H α毛巾表面约 30cm2 小车 A(未变)H ( 未变 ) α ( 未变 ) 木板表面约 50cm3 小车 A(未变)h ( 未变 ) α ( 未变 ) 玻璃表面约 80cm上述实验条件共有四个,实验过程中,①②③条件未变,只改变了条件④,即平面的状况。
(2)分析实验结果:①实验结果:小车第 3次前进的距离 >第 2次的距离 >第 1次的距离。
②利用因果分析方法,分析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实验的 4个条件中,只有条件④发生了改变,因此,出现上述结果只可能是由发生改变的那个条件引起。
③三次实验中,条件④有什么不同或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可知,第 3次的平面比第 2、 1次的平面光滑。
第 2次比第 1次的平面光滑。
说明:同样条件下(同一物体,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下)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前进的距离远些。
提出问题:如果平面非常光滑,物体的运动将出现什么情况呢?引出理想实验三、理想实验假设平面越光滑,根据实验,可以推论,物体运动的距离将越远,如果平面非常光滑,绝对光滑,没有摩擦阻力,物体将如何运动呢?依据推理:物体将以不变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300 年前,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认识到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时间越长。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
我们可以用气垫导轨近似地验证上述结论.把物体放在一个水平导轨上,并设法使物体和导轨之间形成气层,物体沿这种气垫导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很小,推动一下物体,可以看到物体沿气垫导轨的运动很接近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并根据他自己的研究,系统地总结了力学的知识,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其中第一条定律的内容是: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当汽车突然开动的时候,汽车里的乘客会向后面倾倒(图3-3甲).这是因为汽车已经开始前进,乘客的下半身随车前进,而上半身由于惯性还要保持静止状态的缘故.当汽车突然停止的时候,汽车里的乘客会向前面倾倒(图3-3乙).这是因为汽车已经停止,乘客的下半身随车停止,而上半身由于惯性还要以原来速度前进的缘故.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
来维持.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任何物体都和周围的物体有相互作用,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物体不受外力的状态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这种状态虽然不可能实现,但牛顿第一定律却正确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这就使人们的认识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为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利用的实验方法
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将继续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要验证牛顿第一定律,可以进行以下实验:
1. 托盘实验:将一个光滑的水平托盘放在桌子上,放置一只小球在托盘中部。
推动托盘快速向前运动,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
小球将保持原先的位置,并且随着托盘的运动而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因为小球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
2. 踢足球实验:在足球场上踢一个静止不动的足球,当脚离开足球时,足球会继续沿着原来的方向以相同的速度运动,直到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而停止。
3. 车辆实验:在一辆行驶的车上放置一个小球,小球将继续保持原本的位置并且沿着车在匀速直线上运动,因为它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即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表述了惯性的概念。
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这个定律可以用以下三种形式来描述:1.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2.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3.物体的惯性大小与其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实验验证实验一:滑轮组实验为了验证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滑轮组实验。
实验中,我们将一个滑轮固定在墙上,并将一个重物悬挂在滑轮上。
通过改变重物的质量,我们可以观察到重物下落的速度。
1.将一个轻质滑轮固定在墙上。
2.将一根细线穿过滑轮,并将一端系上一个重物。
3.改变重物的质量,例如逐个添加小金属块。
4.记录不同质量下重物的下落速度。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重物质量的增加,重物的下落速度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这说明重物的惯性与其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实验二:碰撞实验另一个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是碰撞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两个物体碰撞后的运动状态。
1.将两个相同质量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
2.分别用相同的力推动两个小车,使它们以相同的速度相向而行。
3.让两个小车在碰撞点相碰撞。
4.观察碰撞后两个小车的运动状态。
实验结果显示,在碰撞后,两个小车都保持了碰撞前的运动状态,即它们继续以相同的速度行驶。
这说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会保持其运动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也被称为加速度定律,描述了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F = ma ]其中,( F ) 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 m ) 表示物体的质量,( a )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实验验证实验一:力的作用实验为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力的作用实验。
实验中,我们将一个弹簧固定在墙上,并将一个质量为 ( m ) 的物体悬挂在弹簧上。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归纳推理法。
归纳推理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由一定程度的关于个别事物的观点过渡到范围较大的观点,由特殊具体的事例推导出一般原理、原则的解释方法。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一般,都存在于个别、特殊之中,并通过个别而存在。
一般都存在于具体的对象和现象之中,因此,只有通过认识个别,才能认识一般。
人们在解释一个较大事物时,从个别、特殊的事物总结、概括出各种各样的带有一般性的原理或原则,然后才可能从这些原理、原则出发,再得出关于个别事物的结论。
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过程:
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是无法从纯理论或者纯实验的角度来证明的,它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公理,科学界普遍认可的就是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和推理演示实验。
1、客观事实:小球从一个斜面的高处滚下,会滚上另一个对接的斜面,摩擦力越小,越接近原来的高度。
2、假想:摩擦力大小为零,观察小球在另一个斜面的运动情况。
3、推理:小球将会达到同一高度对接斜面倾角越小,运动距离越远对接斜面倾角为零,小球永远运动。
4、结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牛顿第一定律)。
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练习题在物理学中,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是关于运动的基础定律之一。
它描述了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特性,除非外力作用于物体。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练习题。
实验一:静止状态下的物体材料:1. 一块光滑水平桌面2. 一张纸3. 一枚硬币步骤:1. 将纸张平放在桌面上。
2. 将硬币放在纸张中央。
3. 迅速扯掉纸张。
观察与分析:在扯掉纸张的瞬间,硬币仍然保持静止不动,直到受到重力等外力的作用。
这符合牛顿第一定律的描述,即物体将保持原来的状态,直到外力改变它的状态。
实验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材料:1. 光滑水平桌面2. 一个小玩具车步骤:1. 将小玩具车放在桌面上。
2. 轻轻地用手推动小玩具车,让其做匀速直线运动。
3. 在经过一段距离后,突然停止推动。
观察与分析:在停止推动小玩具车的瞬间,小玩具车将继续沿直线匀速运动一段距离,直到受到摩擦力等外力的作用使其停下。
这再次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的描述,即物体将保持原来的状态,直到外力改变它的状态。
实验三: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状态变化材料:1. 一张纸2. 一枚硬币3. 一本书步骤:1. 将书放置在桌面上。
2. 在书上面放置一张纸。
3. 将硬币放在纸张中央。
观察与分析:在这个实验中,纸张充当了一个细小的外力。
当你迅速扯掉纸张时,硬币会受到纸张扯动的力,从而改变其状态并滑落到桌面上。
这再次说明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原理。
实验四:添加额外的外力材料:1. 一个小玩具车2. 一本书3. 一根线或绳子步骤:1. 将书放置在桌面上。
2. 在小玩具车上绑上线或绳子。
3. 将线或绳子的另一端固定在书上,使小玩具车悬挂在书上。
观察与分析:当你将线或绳子轻轻拉动时,小玩具车将顺着线或绳子的方向移动。
这表明外力的改变会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可以应用于这种情况下的运动。
综上所述,通过实验练习题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分析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状态,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并加深对惯性概念的理解。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将保持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二、实验原理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观察其受力情况,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三、实验器材1. 水平轨道2. 小车3. 弹簧秤4. 滑轮组5. 细线6. 铁块(作为外力源)7. 秒表8. 刻度尺9. 量角器四、实验步骤1. 将水平轨道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轨道水平。
2. 将小车放置在轨道上,用细线连接小车和滑轮组,并通过弹簧秤施加适当的拉力。
3. 用铁块作为外力源,通过滑轮组将铁块悬挂在小车前方,使小车受到一个向前的拉力。
4. 观察并记录小车在受到拉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加速度等。
5. 移除铁块,观察小车在失去拉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6. 通过改变铁块的质量或改变滑轮组的组数,重复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小车的运动状态。
7. 使用刻度尺和量角器测量小车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并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1. 当小车受到铁块提供的拉力时,其速度逐渐增加,加速度保持不变,符合牛顿第二定律的描述。
2. 当移除铁块后,小车逐渐减速,最终停止运动,说明在失去外力作用时,小车受到的阻力使其速度逐渐减小。
3. 通过改变铁块的质量或滑轮组的组数,我们发现小车的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符合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 F=ma。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即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同时,通过实验我们还加深了对惯性概念的理解,即物体具有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七、实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小车的运动状态与牛顿第一定律的描述相符合,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方法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之一,它指出物体如果受到的合外力为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下面就介绍一些实验方法。
1. 条件准备。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包括光滑的水平桌面、一根细线、一块小木块和一些小物体(如小球或硬币)。
确保桌面平整,没有明显的摩擦力。
2. 实验一,小木块的静止与运动。
将小木块放在桌面上,观察它的状态。
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小木块应该是静止的。
然后用手轻轻拉动小木块,观察它的运动状态。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小木块应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受到外力为止。
3. 实验二,小球的运动。
将小球放在桌面上,用细线将小球与小木块连接起来,然后轻轻拉动小木块,观察小球的运动状态。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小球应该跟随小木块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受到外力为止。
4. 实验三,改变外力。
在实验二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改变外力的大小和方向,观察小球的运动状态。
当外力为零时,小球应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当外力增大或改变方向时,小球的运动状态也会相应改变。
5. 实验四,改变摩擦力。
在实验一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在桌面上放一些粗糙的材料,增加桌面和小木块之间的摩擦力,观察小木块的运动状态。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小木块应该受到摩擦力的影响,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减小外界干扰,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实验,更加深入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牛顿第一定律的小实验今天咱们聊聊牛顿第一定律,听起来好像挺复杂,其实它也就是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物体要么保持静止,要么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来打破这个平衡。
简单来说,就是“有些东西就懒得动,除非你给它点儿动力。
”好了,别急,咱们不讲什么艰深的公式,来做个小实验,看看牛顿定律是怎么“现身说法”的。
想象一下,你家桌子上放了一块大饼干。
看着它,心想,这饼干真静啊,好像从来都不动。
没错,它就在那儿静静地躺着,没个动静。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一个例子——如果它不受任何外力影响,它就永远不会动。
即便你看到这块饼干,它也不会主动跳起来给你一个“好,来吃我吧!”的信号。
它就是这么死气沉沉的,直到你伸手去拿它。
你看,外力一作用,饼干马上被你从桌子上搬走,这才“动作起来”。
不过,没等你拿到,可能因为你没用足够的力气,饼干就被你碰了一下,滑到一边去了,结果它还是没有完全动起来,留下一堆饼干碎片。
这是不是很像牛顿的那个“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哈哈,是不是觉得这个饼干也有点儿个性,静止惯性十足?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况。
你坐在沙发上,看着手机玩得正开心,这个时候别人来叫你去做事。
你想要动吗?根本不想!你心里想着,哎,坐着舒服,动一下多麻烦。
就像那块饼干,明明没有任何力量迫使你改变现在的状态,你就会保持在这个“舒适静止”模式中。
不过,如果真的有人来拉你,或者你自己急得不行,那么你就不得不站起来活动一下了。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一种形象体现。
人,跟物体一样,也有惰性,想不动就不动,一旦动了,可能就根本停不下来了。
再比如,你试过推一辆没电的自行车吗?一开始推着它简直难得不行,车轮跟地面摩擦,抵抗力大得让你喘不过气来。
但只要你一用力,它就慢慢地开始滚动。
起初的阻力大得让你想放弃,但一旦突破了那个“停滞”的阶段,车子就会自己滑动,像是被释放了束缚。
哈哈,这时候你会感觉自己简直成了超人,轻松驾驭了自行车。
其实就是外力在推动它,才让它突破了静止的状态,开始转起来。
养 德 励 志 进 取 创 新 贵州省福泉市凤山镇初级中学
团 结 勤 奋 勇 敢 求 实 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报告
学校 班级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同组人姓名
一、实验名称: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刻的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三、实验器材:小铁球;斜面;木板;毛巾;粗布条;刻度尺;
四、实验原理:让小铁球从斜面同一高度自由滑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测量小铁球的运动距离,并推论当小铁球与平面间没有阻力时小铁球的运动状况。
五、实验操作步骤及要求:
1、如图,让小铁球从斜面顶端滑下,在表面最粗糙的毛巾上运动直到停止,记录小铁球运
动的距离S 1 ;用同样方法测出小铁球从斜面顶端滑下,在表面较粗糙的棉布上和表面较光滑的
水平木板上运动至停止,记录小铁球运动的距离S 2 、S 3 ,将数据填入下表。
2、比较小铁球在以上三种粗糙程度不同表面上运动距离S 1、S 2、S 3 ,猜测假如平面足
够光滑(完全没有摩擦阻力),小铁球的运动情况又会怎样?
六、现象及数据记录: 实验次数
接触面 小车运动距离(L/cm ) 1
毛巾 S 1 = 2
棉布 S 2= 3
木板 S 3 = 收拾整理器材。
七、实验结论:
1、平面越光滑,小铁球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_,小铁球前进的距离就越___ _____。
2、推论:
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
物体不受力的实验原理物体不受力的实验原理是基于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简单来说是指当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以恒定速度直线运动。
在进行物体不受力的实验时,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光滑的水平面作为实验台面,以减小其他因素的干扰,然后选择一个光滑的物体,如滑块或小车等。
接下来,将物体放置在实验台面上,使其处于静止状态。
然后,移除物体上的任何外力,确保物体不受任何外部力的作用。
实验原理如下:1. 物体的惯性: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以恒定速度直线运动。
这是因为物体具有自身的惯性,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不会改变其运动状态,即使它是静止的。
2. 受力平衡: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说明它所受到的所有力的合力为零。
这是因为静止的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当加速度为零时,合力也必须为零。
因此,在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下,合力为零,所有受力平衡。
3. 自由体图:为了更好地理解物体不受力的情况,可以使用自由体图来分析物体受到的力和力的方向。
自由体图是一个简化的系统示意图,只显示物体以及作用在其上的力。
通过自由体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并且可以确定是否有未知的力或未知的反作用力。
4. 实验设计:在进行物体不受力的实验时,需要控制实验条件,如选择光滑的水平面、光滑的物体等。
这是为了减小其他因素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此外,还需要使用适当的仪器和测量工具,如测力计、计时器等,以量化和记录物体的运动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在现实世界中,几乎没有绝对不受力的情况。
即使我们认为物体没有受到外力,实际上可能存在微弱的摩擦力、空气阻力等。
因此,在进行物体不受力的实验时,需要尽可能减小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并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来获得更可靠的实验结果。
总结起来,物体不受力的实验原理是基于牛顿第一定律,根据物体的惯性和受力平衡的原理来解释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以恒定速度直线运动的现象。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过程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过程,这可有意思啦!
你想想看,一个物体要是没人管它,它会咋样呢?牛顿就对这个问题特别好奇。
咱先准备个小车,就像小朋友的玩具车那样。
再找个光滑的平面,好比是家里干净的地板。
然后把小车放在平面上,这时候小车就稳稳地待在那啦。
接下来,推一下小车,嘿,它就跑起来啦!跑着跑着,它会慢慢停下来,对吧?那为啥会停下来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要研究的啦!
要是没有摩擦力,这小车不就会一直跑下去吗?就好像在冰面上滑的人,能滑好远好远呢!
咱再换个方式试试。
把小车吊起来,下面挂个小重物,让它们一起晃悠起来。
你看,小车和重物晃一会儿就停了。
可要是没有空气阻力啥的,它们不就会一直晃悠个不停吗?
牛顿第一定律不就是说,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会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嘛。
这就好比一个人要是没人打扰他,他就会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呀。
你说这多神奇呀!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呢。
比如,你把球扔出去,要是没有其他东西挡着,它不就一直飞嘛。
做这个实验的时候,真的感觉自己就像个小科学家一样呢。
看着小车跑呀跑,心里就想着牛顿当年是不是也这样观察思考的呢。
通过这个实验,咱能更深刻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呀。
它可不是书本上干巴巴的一句话,而是能在生活中看到、摸到的呢。
咱以后看到物体的运动,就可以想想牛顿第一定律啦。
哎呀,科学真是无处不在呀!是不是很有趣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过程啦,朋友们不妨自己也试试呀!。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
知识目标: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情感目标: 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教学设计示例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重点: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
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是错误的。
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教学用具:斜面,小车,毛巾,棉布,玻璃板,微机,实物投影,大倍投电视。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批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演示1]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立即停止。
分析: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如推桌子)。
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继续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即:板擦的运动需要推力去维持。
于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去维持”。
这种观点在历史上曾被沿用两千多年,但时沿用两千年是否就一定正确呢?也可能有人曾表示过怀疑或有人认为就是错误的,但没某能说服别人的理由。
[演示2] 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用力推出,木块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分析:推力撤掉,还要向前运动,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符。
分析:木块:静止——运动——静止。
两个过程中是否都有力存在?在这两个过程中力的作用是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是改变运动状态?
二、讲授新课:
1.规律总结过程
方法1.教师引导
伽利略的贡献:理想实验
[演示](通过实物投影仪把实验过程反映在大倍投电视上)
介绍器材
实验前提条件:每次实验都需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下滑,为什么?
实验过程:让小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滚下后分别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玻璃表面上运动,每次记下小球停下时的位置。
做标记的位置是什么位置?(停下来的位置)
实验纪录:
实验分析:
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
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
小球运动距离的长短跟它受到的阻力有什么关系?
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变长还是变短?
根据上面的实验及推理的思想,还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
推理:小球在光滑的阻力为零的表面,将会怎样运动?
实验结论:通过伽利略的实验和科学推理得出“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即作匀速运动。
[微机模拟实验]:简介伽利略理想实验
迪卡儿的补充
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牛顿的成果:补充与概括
师:物体除了运动的以外,还有静止的。
那么,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什么状态呢?(牛顿补充:将保持静止状态)
师(引导学生概括):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伽利略的研究成果,又有了迪卡儿和牛顿的补充,把两者进行一下概括: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如何呢?(对概括出来大致意思的同学给予鼓励)
介绍:牛顿抓住时机,概括总结得出著名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方法2:学生探究式学习
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完成斜面小车实验,根据现象学生分组讨论,明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问题根源.由学生互相补充确定实验结论。
2.定律分析
定律成立条件:不受外力作用
运动规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师(回应课题引入实验):回想我们最开始的实验,有推力板擦运动,撤去推力板擦停下来,从表面现象上得到的结论运动需要力维持是错误的,但这种现象是千真万确摆在我们面前的,我们如何用牛一的观点正确的解释这个现象呢?
三、巩固练习
1.一物体放在桌上静止,假若某瞬间撤掉所有的外力,物体将怎么样?
2.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可以做出来,所以惯性定律是正确的
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所以惯性定律不能肯定是正确的
C.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但可以经过在事实基础上,进一步科学推理得出惯性定律
D.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虽然现在做不出来,但总有一天可以用实验来验证。
四、小结
人们对物体的运动规律的认识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
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它是经过亚里士多德对人们近两千年的思想束缚,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才最终由牛顿总结出来的。
牛一的重要贡献是: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