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9.2液体的压强》教案(初中物理教案).docx
- 格式:docx
- 大小:53.22 KB
- 文档页数:6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我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物理的魅力,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的思路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液体的压强概念,理解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液体压强的概念,理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液体压强计、实验桌、实验凳、多媒体设备。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视频,让学生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液体压强的概念:(1)教师讲解液体压强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
3. 学习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1)教师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4. 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
5. 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1)教师提出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进行解释。
(2)学生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江苏省常州市朝阳中学八年级物理《9.2液体压强》教案苏科版教学目标知识知道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具能力能主动参与探究,善于和同学合作,学会研究未知问题的方法。
情感通过观察和探究,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评价探究结果的初步能力。
重点液体内部有压强;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难点猜想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实验。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液体内部有压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出示一个装满水的薄塑料袋。
提问:发现了什么现象?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桶内;提问:发现了什么现象?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提问:发现了什么现象?教师提问:通过以上三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二、提出问题并作出猜想提问:同学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着压强,那么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对每个学生的猜想都给以肯定的回答,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
观察现象,思考。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用三个有趣的小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探究有关液体压强的问题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并且向各方向都有压强分组讨论,作出猜想。
学生回答:1、液体压强可能与深度有关。
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叫液体压强计。
了解压强计的构造与使用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三、设计实验和收集数据教师首先介绍压强计为了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室有一种仪器叫压强计简介压强计的构造与使用(使用)用手指按压金属盒,观察两管中的高度差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A:液体内部是不是处处有压强;(让每个组都得到属于自己的结论,有助于培养兴趣,激起学习的热情。
从而得到学习的快感。
)B、液体内部是不是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让学生设计探究的过程,体会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C、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两个部分:相同方向,不同的深度。
相同深度,不同的方向2、液体压强可能与方向有关。
2.液体的压强第1课时液体压强的特点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二、过程与方法1.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2.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方法;3.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教学重点】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教学难点】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水(红颜色)、烧杯、液体压强计、盐水、刻度尺、铁架台.【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播放潜水艇工作、我国潜水员潜入深水工作的视频,并提出问题:(1)为什么潜水艇要用厚钢板制成呢?(2)为什么潜水员要穿抗压能力很强的潜水服呢?(3)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学生观察、并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演示实验:取一个侧壁上不同深度处都有开口的玻璃圆筒,圆筒侧壁的每个开口处都用橡皮膜蒙上,观察玻璃筒内倒满水后,不同深度橡皮膜的变化情况,将橡皮膜扎破后,观察不同深度的孔中流出的液体情况,如图所示.生1:从液面往下越深的地方,橡皮膜突出得越明显,说明离液面越深,橡皮膜受到的压力越大.生2:扎破橡皮膜后,越往下的孔喷出的水越远,说明越深的地方水的压强越大.师上一节我们简单的了解了流体会产生压强,液体的压强有什么特点呢?好,我们现在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进行新课】液体压强的特点1.认识压强计.师请同学们思考液体是不是只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有压强呢?学生思考、讨论:应该不是吧.(不敢确定)师同学们不要着急,我们先一起来认识测量液体压强的工具——压强计.教师展示压强计实物,并结合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认识压强计的构造和测量原理.多媒体课件展示认识压强计(1)作用: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2)构造:一侧装有橡皮膜的金属盒(即探头)、橡皮管、U形玻璃管(内装红色液体)、刻度板、底座.(3)测量原理: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端的液面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教师讲解U形管压强计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思考U形管压强计是通过什么来展示液体也存在压强的?(提示:向U形管中加入适量的红颜色的水,提醒学生注意观察U形管中两边水柱的高度变化.学生发现:当把带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时,U形管中两边水柱的高度不相平,出现了高度差.)学生观察,回答:通过U形管中两边红色水柱的高度变化来反映液体的压强变化.2.利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前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以下问题,以帮助学生确定实验探究的内容.思考题:(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关系如何?(3)同一液体中,随深度的增大,压强的大小如何变化?(4)在同一深度,水和盐水产生的压强大小相等吗?教师引导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和进行试验(提醒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操作),并将测量结果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实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供参考)注意:①实验前应检查蒙在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连接用的橡皮管及各连接处是否漏气,方法是用一恒定压力作用一段时间看压强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说明不漏气;如果变化,则要查出原因,加以修整.②搞清实验所使用的液体是什么.③不能让压强计管中液面高度差过大,以免使部分有色液体从管中流出;如果流出了,则把连接用的橡皮管取下重新连接即可解决.设计表格(供参考):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记录数据,分析、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和板书.液体压强的特点:①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均相等;③随着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增大;④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例题1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下潜过程中,水对“蛟龙”号()A.上侧外壁没有压强B.侧面外壁压强保持不变C.底侧外壁压强逐渐变大D.底侧外壁压强逐渐变小解析: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并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所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下潜过程中,任一侧壁都受到水的压强;同时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潜水器下潜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是增大的.答案:C【教师结束语】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学习了液体的压强,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这节课就学到这,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液体压强的计算.好,谢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教学反思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已有的感知水平出发,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因材施教,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如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小组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然后进行交流.联系以前学习的知识进行类比分析,同时注重探究方法的渗透和传授.板书设计液体压强的特点①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均相等;③随着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增大;④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下第十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1. 液体的压强概念:介绍液体压强的定义,即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
2. 液体压强的特点:讲解液体压强的分布特点,即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且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 液体压强的计算:介绍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即利用液体压强公式p=ρgh进行计算。
4. 液体压强的应用:举例说明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体浮力、水坝设计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定义、特点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和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定义、特点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演示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压强计指针的偏转,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兴趣。
2. 液体的压强概念:讲解液体压强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
3. 液体压强的特点:分析液体压强的分布特点,让学生明白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且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 液体压强的计算:教授液体压强公式p=ρgh,让学生学会计算液体压强。
5. 液体压强的应用:举例说明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体浮力、水坝设计等,培养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液体压强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液体压强定义2. 液体压强特点3.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4. 液体压强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深度为5m的容器中,密度为1.0×10³kg/m³的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答案:p=ρgh=1.0×10³kg/m³×9.8N/kg×5m=4.9×10⁴Pa2. 题目:一艘船的排水量为1000吨,求船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二、液体的压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观察实验,认识到液体内部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让学生体验团结合作精神
(2)通过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
2.教学难点
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三、教学资源
1.教具:有底试管、无底试管、橡皮膜、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台
2.学具:塑料袋、矿泉水瓶、气球膜、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台
四、教学设计。
9.2。
2 连通器【学习目标】连通器原理及连通器应用重点难点:连通器的应用分析学习内容:连通器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36至P37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记一记。
【自学检测】1.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2.连通器的特点(原理):连通器里装入同种液体且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是相平_的。
3.列举生活和生产中,应用连通器的实例。
【合作探究】教师巡促指导1.为什么各容器的液面是相平的?学生提出自己的理由,教师带领学生画图分析原因。
分析:如图所示,设想U形管最底部有一个液片,因为液体静止,所以液片处于静止平衡状态,则液片两边所受压力相等,又因为液片两边的面积相等,根据p=F/S可得:液片两边所受压强相等。
即p左=P右,当容器里只有一种液体(ρ一定)时,由P=ρgh得,h左=h右,两管液面高度相等,即两管液面相平。
2.如果连通器各容器中装的不是同种液体(黑板上画出草图),液面还会相平么?为什么?先做一做,然后用刚才的方法分析。
3.如果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但是连通器处于运动状态,液面会相平么?4.阅读课本P36页“想想议议”“科学世界”,了解连通器的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自来水管与水塔是怎样形成连通器的,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什么?各自的结构又有何不同?5.连通器还有一个重要应用—-船闸,你能根据图中的情况说明船闸的工作过程吗?观看船闸视频(或图9。
2。
7)。
分析:船由下游通过船闸驶向上游的示意图:A﹑B是两个阀门,C﹑D是两座闸门_,当打开阀门B_时,下游跟闸室构成连通器,闸室内的水流出,待闸室里的水面跟下游水面相平时,打开闸门D_,船驶入闸室,关闭D和B,再打开阀门A_时,闸室跟上游构成连通器,上游的水流进闸室,闸室水位逐渐上升,待闸室水面跟上游水面相平时,打开闸门C_,船驶入上游。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1.连通器里如果盛有两种不同液体时,液面不相等。
2.细玻璃管与一个带喇叭口的玻璃管间用软胶管相连,如图所示.内有一定量的水,当喇叭口慢慢向上提起时,左管内水面(C)A.向上移动,但总比右管水面低B.向上移动,但总比右管水面高C.向上移动,但总与右管水面相平D.不移动,两管水面相平(分析:当喇叭口向上移动时,使左管内水面上升,根据连通器原理,两管水面始终相平。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第十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很高兴能和大家分享我的教学设计。
下面是我对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我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并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不仅能理解理论知识,还能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学会计算液体压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液体压强计、水、玻璃管、气球等。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压强的现象。
我会拿出一个液体压强计,里面装满水,然后让学生观察当我挤压液体压强计时,液体的液面是否发生变化。
2. 讲解:我会向学生解释液体压强的概念,并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我会用公式p = ρgh来解释液体压强的计算,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的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的高度。
3. 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液体高度下的压强值。
我会引导学生使用液体压强计,并教会他们如何正确读取压强值。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液体压强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讨论一下为什么深海中的鱼能承受那么大的压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如果发现有学生还存在问题,我会个别辅导他们,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
9.2《液体的压强》第2课时
1.液体压强的大小
(1)建立模型,长度为h的长方体液柱对平面S产生压强。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a.根据压强定义式,液
体柱对平面S的压强等于什
么?
b.液体柱对平面S的压
力等于什么?
c.这段液体柱的重力如何求?
(2)梳理思路
(3)学生自主完成公式推导
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得到液体中某一位置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都等于竖直向下的压强大小。
(4)公式整理
(5)学以致用,利用推导得出的液体压强公式验证新课引入提出的问题是合理的。
老师介绍人类探索大海,实现深潜的历程。
学生了解深潜技术的难度在于需要克服深海非常强的水压。
(6)针对练习一
(7)利用帕斯卡裂桶实验探寻液体压强特点利用视频素材展示帕斯卡裂桶
实验,让学生直观了解液体产
生的压力可以远大于液体的重
力。
再通过模型图,利用液体压
强公式进行解析。
解决针对练
习中两种求液体压力方法的矛
盾,得出求液体压力的正确方
法是F=PS,而F=mg不一定成立。
(8)归纳小结
2.连通器
(1)提出问题
(2)连通器的定义和特点
(3)生活中的连通器
(4)动画模拟介绍三峡船闸原理(5)针对练习二
3.课堂总结讲授法、演示法讲授法、演示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讲授法。
9.2液体的压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微小压强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知道流体的概念和流体压强的根本特点。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开展学生由猜想到实验设计、现象分析的能力,由现象概括结论的归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知道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能用该公式简单说明一些物理现象。
5.通过观察简易压强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6.能用液体压强公式解释帕斯卡实验,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物理实验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明确探究是研究物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2.通过橡皮膜玻璃管液柱平衡实验,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替代的思想,了解它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物理知识的精神。
2.通过对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逻辑性强、科学严密的特点。
3.通过帕斯卡实验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和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能推导液体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课前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微小压强计、水杯、水、玻璃管、橡皮膜、烧杯等。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哪些同学有过游泳的经历呢?同学们积极发言,都说游到深处感觉胸口更闷。
再用课件展示浅海潜水服、深海潜水服,并问:为什么深海潜水服要比浅海潜水服更厚重些?要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液体的压强。
教学活动一、液体压强特点探究引出课题介绍海底景象的录像,引导学生注意,潜水员穿着笨重、奇特的潜水服。
提问:潜水时都要穿这样的衣服吗?为什么只有潜到深海时才需要穿这种特殊的服装?展开积极讨论:(1)潜水时不一定都穿潜水服。
只有比较深的地方才需要穿,而且到不同深度的海域要穿的潜水服不同。
(2)穿潜水服是为了保护潜水员,海水会对人体施加压力;很深的地方压力〔压强〕很大。
苏科版物理八下《液体的压强》word 教案【学习目标】1.明白液体压强的产生的缘故。
2、明白得液体压强的特点。
3、会依照液体压强的特点说明简单的现象 【重点、难点】 重点:1、液体内部有压强2、阻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难点:猜想阻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实验素。
【教学资源】微小压强计、水、烧杯、盐水、水槽、塑料可乐瓶 【知识回忆】1压强的运算公式是_________,Pa 10的物理意义是 。
2、增大压强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减小压强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我们差不多探究了固体有压强,那么液体有没有压强呢? 演示课本P81活动10-4]1、用手指触及注满水的塑料袋表面,你的感受是什么?2、在向玻璃管注水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3、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你看到了什么? 这些现象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自学指导】1、液体压强产生的缘故如图所示,A 图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方扎上橡皮膜,B 图在侧边开口处扎上橡 皮膜,会显现右图所示的现象。
分析:液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向 的压强;另一方面液体具有流淌性,因此液体对容器 也有压强。
[猜想与假设]液体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活动探究】3、探究阻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1.你认为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跟那些因素有关?2.阅读课本P82相关内容。
讨论: ⑴如何样观看液体压强的大小?⑵要研究液体压强的大小跟液体的深度是否有关,应保持 不变,改变 ,比较 ;要研究液体压强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应保持 不变,改变 ,比较 。
3.依照以上思路,设计实验。
器材:压强计、烧杯、水、盐水、刻度尺 4.按照自己的设计分组进行实验。
序号 液体 深度 /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液面高度差 /mm 3 水3向上2 6 向上3 9 向上4 9 向侧面5 9 向下6 盐水9向下3、总结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________,且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_____,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另外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 【典型例题】例1.工程师们什么缘故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下窄的形状?分析:拦河坝是为抵御水产生的压力,水对拦河坝压力的作用成效可用压强表示,拦河坝的形状确信与水产生的压强有关。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9.2液体的压强我的教案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及其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我打算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和发现液体的压强规律。
教学目标:1. 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并且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2. 理解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3. 能够利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及其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和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水、盐、糖、深度计、气球、塑料瓶等。
活动过程:一、引入:1. 通过讨论,让学生回忆起生活中有关液体压强的现象,如潜水员潜入深水压力的感受、输液时的压力等。
2. 提问: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强?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 分组实验:每组发一个装有水的塑料瓶,要求学生在瓶子上不同深度用针扎小孔,观察从小孔出来的水的情况。
2. 学生观察发现,深度越深,从小孔出来的水射程越远,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三、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1. 学生分组实验:分别在水中加入盐和糖,用深度计测量不同密度液体的压强。
2. 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发现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四、应用:1. 学生用气球制作一个简易的液体压强计,观察不同深度液体的压强变化。
2. 学生尝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为什么深海处的生物体型较大等。
活动重难点:1. 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及其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利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的概念及其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会了合作和交流。
3.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液体压强在工程中的应用,如船舶的浮力原理等。
液体的压强教案苏科版物理[课题名称]:液体的压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观察实验,认识到液体内部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2)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让学生体验STS精神2)通过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2.难点: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教具和学具]:1.教具:大试管、PV管、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台2.学具:小木块、塑料袋、矿泉水瓶、气球膜、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台[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新课引老师:请同学们将塑料袋装水,用手指按压塑料袋,你有什么感觉?老师:请同学们把小木块放入矿泉水瓶中。
教师提问:1、在这里,谁对谁有压强?2、木块对矿泉水瓶的什么部位有压强?教师提问:虽然存在压强,但是我们并不能“看见”这种压强,能否想一个办法让大家“看见”这种压强?如何证明存在有压强?一、液体对容器的压强:1、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如果向玻璃管中倒水,橡皮膜会形变吗实验演示。
教师提问:(1)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2)无论是小木块或是水,为什么都会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2、液体对容器壁的压强:如果在玻璃管的侧壁开几个洞,蒙上橡皮膜,会怎样?实验演示。
教师提问:(1)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2)如果放木块,橡皮膜会形变吗?固体对容器壁有压强吗?(3)为什么固体没有液体有?小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不能流动。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
因此对阻碍它流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由于液体的这种流动性使液体产生的压强具有什么特点呢?二、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实验演示:将两端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
液体的压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并学会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自主设计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受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获得学习的愉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演示实验,探知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有压强、液体容器底和容器壁侧压强1)在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缓缓加水,观察橡皮膜形状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在上端开口、侧面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瓶中缓缓加水,观察橡皮膜形状的变化。
说明了什么?3)将三面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缓缓的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观察橡皮膜形状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三、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这个问题的探究,能让学生体验整个探究过程,是本堂课的重点。
而其中设计实验及学生完成实验操作既是本堂课重点,又是难点,具体的教学过程为:1、提出问题: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展示学生可能的猜想:猜想1: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猜想2: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猜想3: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方向有关……3、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根据猜想,小组间通过讨论,共同设计的实验步骤:探究1:研究在水下同一深度处液体压强的特点探究2:研究在水下不同深度处液体压强的特点探究3:研究液体内部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师: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根据探究步骤,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课件展示)4、根据设计,进行实验实验指导:(1)老师提示:提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课件展示)。
9.2 液体的压强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了解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的区别;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学会使用压强计;教学目标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课时安排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规律探索实验实验探索法、讨论法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1课时教学步骤1.复习提问什么叫压强?写出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
压强的单位是什么?15 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导以上问题,由学生回答,回答有错的请另外的学生纠正或补充,然后由入教师评讲。
新课 2. 新课引入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
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1. 研究液体对容器的压强新演示实验:将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水倒课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倒水前,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教与筒口相平),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学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倒水前,也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侧壁筒口相平),又请同学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演示:实验装置如右图,指导观察,得出实验结论。
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
2.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金属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 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 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 U 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实验步骤:将水倒入水槽,观察 U 形管两边的液面,将金属盒放入水中,再观察液面的变化情况;逐渐将金属盒放入水中的不同深度,观察在此过程中,U 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情况;保持金属盒在液体中的同一深度,调节金属盒朝着各个方向,观察U形管中的液面变化情况;比较金属盒在水和盐水中同一深度时,U 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课堂讨论当把压强计连着的扎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或盐水)时,在U 形管中观察到什么?(U 形管的两管液面出现高度差)出现这个高度差,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表明液体内部有压强)把橡皮膜朝不同的方向,U 形管两管液面还有没有高度差?又说明什么问题?(仍有高度差,表明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将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着不同的方向,这个高度差是否相等?说明什么问题?(这个高度差相等,表明液体内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橡皮膜在 3 厘米、 6 厘米、 9 厘米处时,这个高度差有什么不同?又说明什么问题?( 6 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比在 3 厘米处大, 9 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更大,表明液体内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U 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在同一深度为什么盐水比水大?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表明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的压强也越大)小结:通过讨论、归纳得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作业液体的压强增大。
同一深度上各个方向的液体压强大小相等,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阅读课文、练习册液体压强的特点 2.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一、液体对容器的压强 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1.对容器底部有压强(重力)等板2.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流动性)4.压强还与液体密度有关书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强随着深设度增加而增大。
计二、液体内部的压强特点1.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本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关键是要学生做好实验。
课内,老师讲解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和要研究的问题非常必要。
教后这个实验的操作较为困难,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多加指导。
记实验中指导学生正确实验、进行观察,如实记录数据,对正确得出结论,非常重要,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指导学生学好物理的重要方法。
第 17 课时:液体压强的计算教材:《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章第三节4.巩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的知识;5.在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的基础上学会对液体压强的计算,记住液体教学目标压强的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6.初步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突出液体内部压强公式推导的思路和方法教学难点认识 p gh 的物理意义教学方法教学用具课时安排逻辑推理、讲授法帕斯卡桶1课时教学步骤3.复习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关于液体压强,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导上面问题,由学生回答,由学生补充,然后进行讲评。
入新 4. 引入课我们进行海洋开发、船舶制造等都要求准确计算出液体在某一深度处压强的大小。
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根据课文前的“?”和图10— 13,液体在某一深度处的压强有多大,应该怎样计算呢?3.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由于受到重力和有流动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h4.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A假设:既然液体内,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S新等,只要计算出向下这个方向的压强,这一深度向各个课方向的压强都知道了。
要计算液面下深度为h 处 A 点受到的压强,可设想从水教面到 A 处有一液柱,底部有一液片,其面积S 等于该液柱的横截面积,液片在学水中所处深度等于液柱长,这个液片受到的向下的压强只与液片上方的圆柱形液柱有关,这个压强是由此液柱的重力产生的。
公式推导过程F G mg Vg Shg pS S S ghS S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gh式中 p 为液体的压强(帕斯卡);ρ为液体的密度(kg/m3)g 为常数 9.8N / kg;h 为深度,指液面到该处垂直距离。
公式的物理意义对于同一种液体,压强与深度成正比;对于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压强与液体密度成正比;公式中不包含面积S,表示液体的压强与所取的受力面积大小无关、与容器的形状、液体的质量、重力、体积均无关系。
做模拟帕斯卡桶实验,加深印象。
(用塑料小瓶代替桶,用 1 米长的乳胶管代替长玻璃管。
用刀片在塑料小瓶壁上竖划几条缝,把乳胶管密接在瓶口上。
把少量水倒入乳胶管,把胶管提起到一定高度,瓶壁上的缝即被水压开,水沿缝流出。
)5. 例题做题前提醒学生注意统一单位。
ρ用千克/米3,h用米。
根据计算结果进一步强调p 与 S 无关,而压力与S 有关系。
6. 归纳本课学习内容本课学习了液体压强的计算,可以按步骤计算,也可以利用公式p=ρhg 计算。
希望同学们对按步骤计算要认真理解、掌握,不要死记硬背计算公式。
利用公式计算液体压强时,一定要按规定使用单位,即ρ——千克/米3、h——米、 g——牛顿/千克,压强p 的单位就是帕斯卡。
作业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液体压强跟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跟液体的总重、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无关。
注意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
章后习题4、 5、 6液体压强的计算g 为常数 9.8N / kg;一、液体压强的特点h 为深度,指液面到该处垂直距离二、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板p F G mg Vg Shggh三、公式的物理意义书S S S S S A .对于同一种液体,压强与深度成正比;设p gh B. 对于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压强与液体密计度成正比;式中 p 为液体的压强(帕斯卡); C. 公式中不包含面积 S,表示液体的压强与ρ为液体的密度( kg/m3 )所取的受力面积大小无关、与容器的形状、液体的质量、重力、体积均无关系。
本课重点是在归纳液体压强规律的基础上,分析液体内某一深度处压强的计算步骤和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在分析、推导前设想一段液柱(学生的抽象思维),由于初二学生思维能力的限制,补充做了演示实验使学生的思维由形象过渡到抽象,使学生先有一个实际感受,再进行想象,搭一个阶梯,就比较容易了。
教本课分析较多,为了使学生在45 分种内不至于疲劳,让学生对例题自己后练习,并且分为三部不同条件进行练习,练习后再分析液体压强跟哪些因素有记关,更为恰当。
同时让学生通过练习、比较分析,这样得出结果就顺理成章。
讲解中,对公式 p=ρhg 中的 h 表示深度要特别强调,避免学生误认为 h 是液体内某处到容器底部的距离,否则将在计算中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对于布置的作业中的计算题,希望能要求学生按步骤计算和利用公式计算两种方法来完成,达到学生对公式物理意义的理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