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政策知识问答讲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扶贫资助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家的扶贫资助政策,提高他们的政策意识。
2. 培养学生关爱贫困人口,关爱社会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他们面对困境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1. 扶贫资助政策的主要内容。
2. 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1. 扶贫资助政策的落实和运用。
2.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扶贫资助政策的意义和目的。
2.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哪些扶贫资助政策吗?这些政策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哪些帮助?二、讲解扶贫资助政策(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国家的扶贫资助政策,包括助学金、奖学金、学费减免等。
2. 举例说明这些政策如何帮助贫困家庭和学生。
3. 引导学生认识到扶贫资助政策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政策意识。
三、心理健康教育(15分钟)1. 教师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分析贫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境,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呈现一个贫困学生通过扶贫资助政策和心理健康教育克服困境的案例。
2. 引导学生讨论:这个案例给我们哪些启示?如何运用扶贫资助政策和心理健康知识帮助自己和他人的成长?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扶贫资助政策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运用扶贫资助政策和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扶贫资助政策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面对困境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家扶贫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历程。
2. 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情。
教学重点:1. 国家扶贫政策的核心内容和实施效果。
2. 实际案例中扶贫工作的具体措施和成功经验。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扶贫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2. 如何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段关于我国贫困地区变化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扶贫工作的成果。
2. 提问:什么是扶贫?扶贫工作对我国有哪些意义?二、讲授新课1. 介绍国家扶贫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历程。
-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我国扶贫工作经历了几个阶段。
- 现阶段,我国已基本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但仍需巩固脱贫成果。
2. 分析扶贫工作的必要性。
- 扶贫工作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 扶贫工作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 以实际案例解读扶贫工作的具体措施和成功经验。
- 以张桂梅老师在丽江华坪女高的教育扶贫为例,介绍教育扶贫的重要作用。
- 以江南大学“行走的”思政课为例,展示高校在扶贫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 以“春运母亲”巴木玉布木的故事为例,展现扶贫工作对个人命运的改变。
三、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扶贫工作的具体措施和成功经验。
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国家扶贫政策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需继续努力。
2. 反思: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为扶贫工作贡献力量?五、课后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其他地区的扶贫案例。
2. 撰写一篇关于扶贫工作的心得体会。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国家扶贫政策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发言质量。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初中扶贫政策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初中扶贫政策的具体内容。
2. 培养学生关爱贫困人口、积极参与扶贫工作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对国家扶贫政策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初中扶贫政策的具体内容。
2. 学生如何参与到扶贫工作中。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扶贫政策的重要性。
2.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扶贫工作。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扶贫政策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贫困地区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贫困人口的关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贫困人口吗?他们面临着怎样的生活困境?二、讲解初中扶贫政策(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我国现行的初中扶贫政策,包括:义务教育阶段资助政策、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等。
2. 举例说明扶贫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让学生了解政策的重要性。
三、讨论学生如何参与扶贫工作(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学生,我们如何参与到扶贫工作中?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扶贫政策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参与扶贫工作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提出今后参与扶贫工作的计划。
五、布置作业(5分钟)1.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扶贫政策的感悟文章。
2. 调查身边的贫困人口,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并提出帮助他们的计划。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初中扶贫政策,让学生了解国家对贫困人口的支持和帮助,以及学生如何参与到扶贫工作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贫困人口,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参与度,确保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中,为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贡献自己的力量。
扶贫资助政策宣传课教案教学目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宣讲政策,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家政策。
教学过程:为进一步提高扶贫资助政策知晓率,实施精准资助,今天开展“扶贫资助政策”宣讲课。
一、扶贫资助政策的内容国家提出的扶贫资助政策涉及面比较广,政策也比较多,今天老师重点宣讲和你们密切相关的内容,教育扶贫资助政策。
1、扶贫资助的对象易县列为精准扶贫对象家庭中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及我县境内在校就读的高中生(含职高)、初中生、小学生为对象。
简答的说就是你家有乡里发的扶贫明白卡,并且上面有你的名字。
才能享受资助。
那么资助的标准是什么呢?2、资助标准:一是全日制在校贫困大学生。
学费:生活费:全日制在校贫困大学本、专科生基本生活费,每年计发10个月,每半年打卡发放一次。
二是县内职高在校贫困寄宿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即对我县职高在校贫困寄宿学生,按2000元/人·年的标准给予生活补助。
三是县内普高在校贫困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即对县内普通高中阶段在校贫困学生,按2000元/人·年的标准给予生活补助。
四是县内义教阶段学校贫困寄宿学生:对我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贫困寄宿制学生,除享受国家相关补助政策外,再给予中学1250元/人·年的生活补助。
小学1000/人·年的生活补助。
3、学校的帮扶措施学校严格按照上级的指示进行扶贫。
除此之外。
学校还对特别贫困的学生送棉被一套,送去学校的温暖和关心。
学校老师自发的向特别贫困学生进行衣物,书籍,食物等方面的捐助。
二、扶贫的意义扶贫资助政策不仅成为指导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方针,为我国扶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够取得成功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且提升了关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思想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重要的最新成果,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和广泛的理论意义。
六种病句类型专题分类训练(教师版)一、【语序不当专项训练】1、作为一种助学贷款的消费信贷,市场需求的潜力很大。
2024小学扶贫主题班会教案第一章:理解扶贫的意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扶贫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关爱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扶贫的概念和意义。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贫困地区的生活状况。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关爱贫困人群。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扶贫的了解。
2. 展示图片和视频:展示贫困地区的生活状况。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关爱贫困人群。
第二章:了解我国的扶贫政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政府对扶贫的政策和措施。
2.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大事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我国政府对扶贫的政策和措施。
2. 通过案例分享我国扶贫取得的成果。
3.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扶贫政策的实施情况。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我国扶贫政策的了解。
2. 分享案例:介绍我国扶贫取得的成果。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扶贫政策的实施情况。
第三章:培养节约意识,助力扶贫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节约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通过节约助力扶贫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节约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节约助力扶贫。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节约的认识。
2. 分享节约的小故事:让学生认识到节约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节约助力扶贫。
第四章:关爱身边的人,参与扶贫教学目标:1. 让学生关爱身边的人,关注身边的生活。
2. 培养学生参与扶贫活动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生活。
2. 分享参与扶贫活动的经验和故事。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身边人的关注程度。
2. 分享经验和故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生活。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参与扶贫活动的经验和故事。
第五章:动手实践,助力扶贫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扶贫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动手实践助力扶贫的活动。
健康扶贫政策知识问答
1、健康扶贫综合保障措施“三提高、两补贴、一减免、一兜底”的主要内容?
“三提高”:住院费用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提高10%;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且大病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提高到90%以上;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对罹患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未期肾病、儿童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9种大病(简称“9种大病”)的低保对象和非低保对象住院治疗患者,其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后,政策范围内的自负费用,医疗救助分别按照70%、50%的比例救助。
“两补贴”: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财政给予50%以上的补贴,特困人口全额补贴;参加“扶贫特惠保”家庭综合保障保险的保费,当地政府给予不超过90%的保费补贴。
“一减免”:罹患9种大病者实际医疗费用,经由基本医疗保险等各类保险以及医疗救助基金等渠道支付后,个人自付部分由定点医疗给予50%的减免。
“一兜底”:农村贫困人口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赔付等综合补偿及定点医院减免后,剩余合规自付医疗费个人支付仍有困难的,实行政府兜底保障,减轻或免除个人负担。
2、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的主要内容?
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
3、贫困人口县城内住院享有什么优惠政策?
先诊疗后付费。
一、精准识别:
1、抽查的大病患者与健康扶贫系统信息填报情况进行对比;
2、“三个一批”分类:①住院费用达到大病保险补偿的、自付费用达到3000元以上的纳入大病内;②对确诊的慢性疾病患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类;③对9种大病患者及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综合补偿和定点医院减免后,剩余合规自付医药费用个人支付仍有困难的,实行政府兜底保障,纳入重疾病类。
二、方便看病:
“一站式”结算:①是否签订了“先诊疗后付费”协议书;②是否将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清单、基本医疗报销、自付费用等书面告知患者及家属或协议签订人;
③是否定点医疗机构实行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求助等“一站式”结算。
三、大病集中救治:
各县区人民医院为9种大病专项救治定点医院,此项资料到县区人民医院检查。
四、慢病签约服务管理:
1、签约服务:为每人建1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每个家庭有1名签约的家庭医生。
到乡镇卫生院公卫办查健康档案和签约协议,并进行调查核实。
2、慢病管理:到乡镇卫生院抽查高血压、糖尿病、重症精神病、结核病规范管理规定,并进行调查核实。
五、重病兜底保障;
1、“三重保障”;①参合率达100%;②住院基本医疗报销比例提高10%;③大病保险起付线减低50%。
2、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财政补贴:财政对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补贴50%以上,特困人口全额补贴。
3、住院实际报销比例:到县人民医院实地检查。
先诊疗后付费工作流程
(一)提交证明材料。
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办理住院手续时,须提交以下证明材料:
1、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卡(证)或社会保障卡。
2、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与复印件。
3、农村贫困人口健康卡(尚未开通启用农村贫困人口健康卡的,可提供县扶贫办出具的贫困证明<证件>或县民政局出具的低保、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证明<证件>,一下统称贫困证明<证件>)。
(二)核对证件。
医疗机构设贫困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窗口,由专人核对贫困住院患者身份与证件,并设专柜妥善收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卡(证)或社会保障卡、农村贫困人口健康卡或贫困证明(证件)和有效居民身份证的复印件。
(三)签订协议。
由患者及家属或符合民事法律责任主体,条件监护人(以下统称“签订协议人”)与定点医疗机构分别签订“道县贫困人员先诊疗后付费与协议书”(样本见附件),一式两份,医患双方各持一份。
(四)办理手续。
患者及家属或签订协议人无需交纳押金,直接办理手续住院治疗。
(五)费用告知。
一站式结算窗口人员在患者出院当日将患者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清单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金额、自付费用金额书面通知患者及家属或
签订协议人。
(六)出院结算。
1、按出院通知单办理出院结算手续。
2、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补偿标准,扣除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求助等金额后,个人应承担的费用由患者及家属签订协议人现场结清。
3、患者及家属或签订协议人结清个人应承担费用后医疗机构即时归还收存的患者相关证件资料予以办理出院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