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激光原理与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35
激光测量技术第一章 激光原理与技术1、简并度:同一能级对应的不同的电子运动状态的数目;简并能级:电子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运动状态具有相同的能级,这样的能级叫 简并能级2、泵浦方式:光泵浦,电泵浦,化学泵浦,热泵浦3、激光产生三要素:泵浦,增益介质,谐振腔阀值条件:光在谐振腔来回往返一次所获得光增益必须大于或者等于所遭受的各种 损耗之和.4、He-Ne 激光器的三种结构:【主要结构:激光管(放电管,电极,光学谐振腔)+电源+光学元件】 1)内腔式;2)外腔式;3)半内腔式5、激光器分类:1)工作波段:远红外、红外激光器;可见光激光器;紫外、真空紫外激光器;X 光激光器2)运转方式:连续激光器;脉冲激光器;超短脉冲激光器6、激光的基本物理性质:1)激光的方向性。
不同类型激光器的方向性差别很大,与增益介质的方向性及均匀性、谐振腔的类型及腔长和激光器的工作状态有关。
气体激光器的增益介质有良好的均匀性,且腔长大,方向性 ,最好!例1:对于直径3mm 腔镜的632.8nmHe-Ne 激光器输出光束,近衍射极限光束发散角为2)激光的高亮度。
3)单色性。
激光的频率受以下条件影响:能级分裂;腔长变化←泵浦、温度、振动4)相干性:时间相干性(同地异时):同一光源的光经过不同的路径到达同一位置,尚能发生干涉,其经过的时间差τc 称为相干时间。
相干长度: 例 : He-Ne laser 的线宽和波长比值为10-7求Michelson 干涉仪的最大测量长度是多少? 解: ,最大测量长度为Lmax=Lc/2=3.164m 。
空间相干性(同时异地):同一时间,由空间不同的点发出的光波的相干性。
7、相邻两个纵模频率的间隔为谐振腔的作用:(1)提供正反馈;(2)选择激光的方向性;(3)提高激光的单色性。
例 设He-Ne 激光器腔长L 分别为0.30m 、1.0m,气体折射率n~1,试求纵模频率间隔各为多少?8、激光的横模:光场在横向不同的稳定分布,激光模式一般用TEMmnq 表示原因:激活介质的不均匀性,或谐振腔内插入元件(如布儒斯特窗)破坏了腔的旋转对称性。
激光原理与技术课件课件激光原理与技术课件一、引言激光作为一种独特的人造光,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已经在众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激光原理与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光学、通信、医疗、工业加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课件旨在阐述激光的基本原理、特性以及应用技术,使读者对激光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激光的基本原理1.光的粒子性与波动性光既具有粒子性,也具有波动性。
在量子力学中,光被视为由一系列光子组成的粒子流,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
而在波动光学中,光被视为一种电磁波,具有频率、波长、振幅等波动特性。
2.光的受激辐射受激辐射是指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在受到外来光子作用后,返回基态并释放出一个与外来光子具有相同频率、相位、传播方向和偏振状态的光子。
这个过程是激光产生的核心原理。
3.光的放大与谐振在激光器中,通过光学增益介质实现光的放大。
当光在增益介质中往返传播时,不断与激发态原子或分子发生受激辐射,使光子数不断增加。
同时,通过谐振腔的选择性反馈,使特定频率的光得到进一步放大,最终形成激光。
三、激光的特性1.单色性激光具有极高的单色性,即频率单一。
这是由于激光器中的谐振腔对光的频率具有高度选择性,只有满足特定频率的光才能在谐振腔内稳定传播。
2.相干性激光具有高度的相干性,即光波的相位关系保持稳定。
相干光在传播过程中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广泛应用于光学检测、全息成像等领域。
3.方向性激光具有极高的方向性,即光束的发散角很小。
这是由于激光器中的谐振腔对光的传播方向具有高度选择性,只有沿特定方向传播的光才能在谐振腔内稳定传播。
4.高亮度激光具有高亮度,即单位面积上的光功率较高。
这是由于激光的单色性、相干性和方向性使其在空间上高度集中,从而具有较高的亮度。
四、激光的应用技术1.光通信激光在光通信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如光纤通信、自由空间光通信等。
激光的高单色性、相干性和方向性使其在传输过程中具有较低的信号衰减和干扰,从而实现高速、长距离的数据传输。
激光原理与技术激光原理与技术绪论1960年梅曼根据肖洛的受激辐射光量子放大理论研制出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同年末研制出He-Ne气体激光器,1962年又公布了砷化镓半导体激光器运转的报导。
我国于1961年研制成功红宝石激光器,1966年试制出Nd:YAG激光器。
到70年代末,各种激光器都已发展到相当成熟,并得到应用。
激光与普通光源不同之处在于它具有高的单色亮度,好的单色性和相干性及定向性。
激光的出现推动了一些新学科的发展,比如薄膜光学、非线性光学、全息术等。
40多年来,激光在工业加工、医疗诊断、印刷照排、计量检测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
军事上,激光测距、激光制导、激光通信在战场上亦付诸使用,激光战术雷达已有成功报导,激光战术武器在不久的将来也将研制成功。
第一章激光的基本理论激光的产生涉及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为了深入了解激光的产生机理,必须首先了解辐射理论。
处理光辐射问题,有三种理论可以解决,即经典理论、半经典理论和量子理论。
光辐射的经典理论,在光学原理教程或物理光学中有详细的讲解,其理论体系是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引入磁矢势和电标势,从而推导出关于磁矢势和电标势的达朗伯方程。
解方程发现如果运动的点电荷产生加速度便可产生辐射场。
对于束缚电荷来说,可以认为负电子相对于正电荷产生振动,以平衡态为基准的电子振动必然产生加速度,同时可产生光辐射,这就是洛仑兹的辐射理论。
半经典理论是把原子按量子力学来处理,而把光场按麦克斯韦方程来求解。
辐射的量子理论是把电磁场的一个模式看成一个谐振子,原子与光的相互作用看成是原子和一群场振子的相互作用,量子理论要用到量子力学和量子电动力学知识。
上面三种理论都能很好的处理与光辐射有关的受激吸收、受激辐射和自发辐射等问题,由于量子理论和半经典理论是非常复杂而抽象的,所以我们在本讲义中介绍的激光理论,主要是以经典理论为基础的,或者引入半经典理论。
在考虑光的本性时,认为具有波粒二象性,为了讨论方便,有时利用波动概念,引入频率和波长来描述,有时利用粒子概念,引入粒子能量和动量。
激光原理与技术期末总复习第1章1.激光产生的必要条件(粒子数反转分布)2.激光产生的充分条件(在增益介质的有效长度内光强可以从微小信号增长到饱和光强)3.饱和光强定义:使激光上能级粒子数减小为小信号值的1/2时的光强为饱和光强4.谱线加宽的分类:均匀加宽和非均匀加宽两种加宽的本质区别?5激光器泵谱技术的分类:直接泵谱缺点:首先从基态E1到激光上能级E3往往缺乏有效途径,即B13(对光泵浦)或σ13(对粒子泵浦)太小,难以产生足够的增益;其次即使存在E1 E3的有效途径,但同一过程可能存在由E1到激光下能级E2的有效途径,结果是W12/W13太大难以形成粒子反转分布。
这些缺点是直接泵浦方式对很多激光器来说是不适用的。
间接泵谱:分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横向转移三中方式)间接泵谱的优点:首先,中间能级具有远大于激光上能级的寿命,且可以是很多能级形成的能带,因而,Ei 上很容易积累大量的粒子;其次,在有些情况下,将粒子从基态激发到Ei 的几率要比激发到Eu 的几率大得多,这就降低了对泵浦的要求;最后,依据选择定则,可以使Ei 向Eu 的弛豫过程比Ei 向激光下能级Ei 的弛豫过程快得多6..频率牵引有源腔中的纵模频率总是比无源腔中同序数频率更接近工作物质的中心频率7.能画出激光工作物质三能级系统能级图,说明能级间粒子跃迁的动态过程?8.当粒子反转数大于零时,在激光谐振腔中能够自激振荡吗?为什么?9. 激光的特性(单色性、方向性、相干性和高亮度)10. 证明光谱线型函数满足归一化条件证明: ⎰⎰⎰+∞∞-+∞∞-+∞∞-====1)()()(ννννννd g I d Ig d I I则 11.激光器的输出特性。
(43页)???第2章1.光学谐振腔的分类和作用分类:能否忽略侧面边界,可将其分为开腔,闭腔以及气体波导腔按照腔镜的形状和结构,可分为球面腔和非球面腔是否插入透镜之类的光学元件,或者是否考虑腔镜以外的反射表面,可以分为简单腔和符合腔 u u u u S h A c h I τσντνπν11228==)211(2121111τττπν++++=∆∑∑u jj i ui H A A N D M T Mc kT 072/120)1016.7(])2(ln 2[2ννν-⨯==∆⎰+∞∞-=1)(ννd g根据腔中辐射场的特点,可分为驻波腔和行波腔从反馈机理的不同,可分端面反馈腔和分布反馈腔根据构成谐振腔反射镜的个数,可分为两镜腔和多镜腔作用:①提供轴向光波模的光学反馈;②控制振荡模式的特性2.光学谐振腔的损耗分类:几何损耗、衍射损耗、输出腔镜的透射损耗和非激活吸收、散射等其他损耗计算:单程损耗:12m βδ==D 为平平腔镜面的横向尺寸(反射镜的直接)β两镜面直接的小角度L 两镜面直接的距离(腔长))单程衍射p59开始带图3.推导平平腔的两个相邻纵模的频率间隔证明:4.以平-平腔为例理解光学谐振腔横模的形成过程5. 用g 参数表示的谐振腔稳定性条件6..高斯光束高斯光束既不是平面波、也不是一般的球面波,在其传播轴线附近可以近似看作是一种非均匀高斯球面波。
第一章 激光的基本原理及其特性激光技术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激光的问世引起了现代光学技术的巨大变革。
激光在现代工业、农业、医学、通讯、国防、科学研究等各方面的应用迅速扩展,之所以在短期间获得如此大的发展是和它本身的特点分不开的。
激光与普通光源相比较有三个主要特点,即方向性好,相干性好和亮度高,其原因在于激光主要是光的受激辐射,而普通光源主要是光的自发辐射。
研究激光原理就是要研究光的受激辐射是如何在激光器内产生并占据主导地位而抑制自发辐射的。
本章首先从光的辐射原理讲起,讨论与激光的发明和激光技术的发展有关的各方面物理基础和产生激光的条件。
光的辐射既是一种电磁波又是一种粒子流,激光是在人们认识到光有这两种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性质后才发明的。
因此本章从介绍光的波粒二象性开始研究原子的辐射跃迁。
激光的产生又是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光的平衡热辐射和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光的自发辐射、受激辐射、受激吸收) 的研究是发明激光的物理基础。
光谱线的宽度,线型函数是影响激光器性能的重要因素,提高激光的单色性是激光技术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阐明上述这些基础后,本章最后一节讨论激光产生的条件。
1. 1 激光的特性光的一个基本性质就是具有波粒二象性。
人类对光的认识经历了牛顿的微粒说、惠更斯菲涅耳的波动说到爱因斯坦的光子说的发展,最后才认识到波动性和粒子性是光的客观属性,波动性和粒子性总是同时存在的。
一方面光是电磁波,具有波动的性质,有一定的频率和波长。
另一方面光是光子流,光子是具有一定能量和动量的物质粒子。
在—定条件下,可能某一方面的属性比较明显,而当条件改变后,另一方面的属性变得更为明显。
例如,光在传播过程中所表现的干涉、衍射等现象中其波动性较为明显,这时往往可以把光看作是由一列一列的光波组成的;而当光和实物互相作用时(例如光的吸收、发射、光电效应等),其粒子性较为明显,这时往往又把光看作是由一个一个光子组成的光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