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讲座稿新编

  • 格式:docx
  • 大小:16.54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小衔接(发言稿)

在开始今天做之前,先给大家将几个真是的故事:

1、孩子每天都是由奶奶送到学校,交到作业本时,看见的不是孩子自己到书包中拿本子,而是奶奶拿,临走的时候奶奶还要把一部分本子拿走,变那边说,不好给你的,要弄丢的。试问,这样的学习,到底是谁在学习?

2、孩子学习上总是开小差,作业不知道要做,中午在学校也不能好好地吃饭,于是老师就找来孩子的爸爸想了解早成此种状况的原因,顺便想交给这个老爸一些有效的家教方法,未曾想几次交流这个老爸都是说,我没有办法的了,我小孩子是我妈管的,我妈在那儿宠的,我有什么办法啊?

3、两个女孩在学校里面发生了一个很小的矛盾的,孩子之间的事情大凡都是隔夜就能化解的,而今这两个孩子也只是在玩耍过程中互相碰了一下而已,期中一个孩子回家后把事情说了,但是孩子固有的想象力把事情夸大了,于是家长立即找到了老师,自己的孩子吃了天大的亏了,一定要老师主持正义,这还不算,当晚还就跑到了同学家中质问。试问,家长长期如此地呵护是真的在呵护,还是在扼杀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有这三个故事,我引出我今天要讲的第一个主题,不要包办代替一切。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孩子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孩子人生旅途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如果说,孩子离开家庭走向托儿所、幼儿园是第一次“社会性断奶”的话,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则走向更加独立、更加丰富、更加多变的生活内容和生活天地,这是“第二次社会性断奶”,这一次更重要,因为它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小学里,孩子要学会自己做作业,自己打扫教室,自己整理书包,小学的老师主要职责是教学,不会像幼儿园的老师那样更多关注孩子的生活,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只要你敢于放手,孩子总是会学会做事情的。如果你到进入一年级之前还舍不得的话的,那么你的孩子就会比能做会想的孩子差掉一大截,因为这个差异,孩子也将失去更多的表现自己的机会。

那么进入小学之前,我们孩子要有这些能力,能自己整理自己的小书包,能把自己的书桌整理干净,会自己穿衣服、穿鞋子,会自己又快又好地吃饭,会干简单的家务活,尤其是扫地和拖地。千万不要说孩子不会,只要你敢于放手,愿意看得惯孩子刚开始学习时候的马虎,脏乱你的孩子就能学会,只要你愿意想办法帮助孩子去学习做事情,而不是替代孩子做事情的,孩子总会变得能干的。

劳动能够改造人的,我们在远古时代都是猿人,是劳动,让猿人学会了直立行走,学会了创造农具,当你的孩子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后相信你会发现孩子的种种紧随其后的变化,他也许改掉了丢三落四的毛病,也许变得大胆了,也许变得敢于交流交朋友了,也许还学会了自己处理身边的一些小矛盾和小困难……

接下来想讲讲当孩子进入小学后将要面临的几个变化:

1、师生关系的变化。孩子入学后,就要离开像妈妈一样的幼儿园教师,而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在幼儿园的老师更多照顾生活,像妈妈一样,小学的老师由于要完成教学任务,她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的机会较少,老师与学生的交往,主要在课堂上,师生个别接触的时间很少,新入学的孩子就可能会感到这种新的师生关系有些不能接受,甚至感到生疏和压抑,这些要用暑假的两个月时间帮助孩子逐渐适应,从家庭要求开始,逐步给孩子增加一点作业上的要求。

2、课堂教学的变化。小学中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探索和发现的学习方式有较大区别,在幼儿园,粗浅的知识技能传授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学具有直观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多样性。而小学以书面语言为主,强调文化知识的系统教育和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训练,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孩子面临的是每天上午三节课,下午三节课的课堂教学,而且由于小学教育要求的知识性、系统性比较强,所以大多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除了老师的讲解,孩子还必须完成一定量的作业。

3、行为规范的变化.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在小学不再被重视,在幼儿园,孩子有许多自选活动的时间和权利,而到了小学,学生的自选活动就很少,大部分时间必须服从统一的要求。

4、人际关系的变化。孩子入小学后与在幼儿园朝夕相处的同伴分离,来到一个新的环境,这就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

5、家长和老师期望值的变化。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家长和老师主要考孩子在幼儿园吃好、玩

好、学习好、与同伴相处好,而一旦孩子入了小学,家长和教师的期望值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对孩

子给予新的期望和压力,为了学习而减少了孩子游戏、看电视的时间等。

面对这些变化,我们可以做哪些准备工作?

1、思想上的准备。

激发孩子入学的愿望。孩子上小学,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较重大的转折点.让孩子对小学产生

向往,盼望早一点上小学.切忌家长对孩子这样说:“现在开始要吃苦头了”,“瞧,你这么坐不住,将来上小学可要受罪,让小学老师好好修理你!”

其实,这一时期的孩子对小学生活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他们对小学的了解都是通过成人的介

绍和他们的一些参观活动,而家长对孩子这样说,会引起孩子对小学的恐惧,觉得读书是一件可怕

受罪的事,一旦读书受到挫折,就会产生自卑心理,更不能适应小学生活。

平时,家长在和孩子的聊天中,要不时传递这样的信息"你长大了,就要上小学了,爸爸妈妈真高兴我们家要有小学生了,我们真开心”,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的成长高兴,为自己上小学自豪.有些孩子,对小学的认识依赖于表面,如上小学可以背书包、戴红领巾、自己到学校等……家长还应帮助孩

子正确了解学校,知道小学是学习的地方,小学生是以学习为主的,要做作业,还会考试,要认真学习……遇到一些特殊的日子为孩子拍照留念,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对自己要上小学了很重视,上学

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如:开学第一天,带上相机到学校门口为孩子照相,留下一个美好的“第一天”;要戴红领巾了,特意去到学校拍上几张,为孩子留下一份特殊的光荣,让这鲜艳的红领巾挂

在脖子上时时激励他,催他奋进。

2.学习上的准备

在学校让老师感到头痛的不是那些在入学前缺少知识的孩子,而是那些对学习根本没有兴趣,不

爱动脑思考的孩子.如何让自己的孩子知识广,兴趣旺,能力强呢?我想我们有必要了解学习必备的能

力和素质,孩子如果具备了这些能力和素质,就会对学习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1)思考的能力。孩子的思考是与生俱来的.让孩子独立地思考,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是孩子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源泉。新课标要求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是重要,没有问题的孩子往往是问题最多的孩子.所以,作为家长,有时面对孩子的问题适当地卖一下

关子,让孩子自己去想,会比大人搜肠刮肚满足其好奇来得更有效果(如我班几位家长,做得比较好……)

2)阅读的能力。阅读能使孩子接触并掌握大量的词汇,提高其分析能力,所以,有必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来帮助幼儿学习。家长能够帮助孩子阅读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每天在家里坚持念故事给孩子听。还可为孩子准备一些图文并茂的、有意义、有童趣的图书,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使孩

子能随意地挑选并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这是增进孩子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吸收的良好途径。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倡读写分开,就是要求认识的字,不一定要求会写,目的是为孩子构建立体的阅读构架。比如一年级的第一册教材,本着多认少写的原则,要求认识400个常用的汉字,会写其中的100个,这就突出了识字这个重点,这么多的字怎么让学生记住呢,只有多阅读,让孩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巩固复习。所以,我们家长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让孩子在生活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在阅

读中识字。能认识更多的字,能看更多的书,是对一年级孩子的教育目标。

3)倾听的能力。听的习惯与能力是衡量孩子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许多作文优异的小学生,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是一种很自然的接受方式。孩子对听故事、听儿歌总有着极大

的兴趣,经常听听录音、听听广播;听得多,势必积累得多,在表达时就有了丰富的素材与较强的组织能力。在这里,还要切忌:大人在与孩子说话时,不要罗嗦反复地说,一句话说的多了则成了可听可不听的话,同样的话说了第二遍,第一遍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如果有第二遍第四遍,那么先前说过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