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晚唐诗歌
- 格式:ppt
- 大小:259.50 KB
- 文档页数:24
遣怀杜牧本诗是作者回忆昔日的放荡生涯,悔恨沉沦的诗,表面上是抒写自己对往昔扬州幕僚生活的追忆与感慨,实际上发泄自己对现实的满腹牢骚,对自己处境的不满。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作品注释:1、落魄:潦倒。
2、江湖:旧时泛指四方各地。
3、载酒行:装运着酒漫游。
意谓沉浸在酒宴之中。
4、楚腰纤细:《汉书·马廖传》:“吴王好剑客,百胜多疮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5、掌中轻:《飞燕外转》:“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
”这句是写扬州歌女体态苗条。
6、青楼:歌馆妓院。
赠别二首之一杜牧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和九年(835),调任监察御史,离扬州赴长安时,与妓女分别之作。
着重写其美丽,赞扬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作品注释:1、娉娉:同娉婷,美好貌。
2、袅袅:纤长柔美貌。
3、豆蔻:形似芭蕉的植物,初夏开花,故“二月初”尚未开苞,后因称十三四岁女子为豆蔻年华。
4、梢头:形容娇嫩。
5、春风十里:指长长的繁华街道。
唐宋诗词中多用于扬州。
叹花杜牧全诗四句二十八字。
诗人借寻春迟到,芳华已逝,花开花落、子满枝头,喻少女青春已过,含蓄委婉地抒发机缘已误,时不再来的惆怅之情。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作品注释:1、自是:都怪自己2、校:即“较”,比较3、狂风:指代无情的岁月,人事的变迁4、深红色:借指鲜花5、子满枝:双关语。
即使是说花落结子,也暗指当年的妙龄少女如今已结婚生子。
早雁杜牧此诗采用比兴象征手法,借雁抒怀,以惊飞四散的鸿雁比喻流离失所的人民,对他们有家而不能归的悲惨处境寄予深切的同情;又借汉言唐,对当权统治者昏庸腐败,不能守边安民进行讽刺。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作品注释:1、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这里泛指北方边地。
晚唐经典诗歌代表作品晚唐诗歌代表作品11、《秋日登越王楼献于中丞》李渥唐代越王曾牧剑南州,因向城隅建此楼。
横玉远开千峤雪,暗雷下听一江流。
画檐先弄朝阳色,朱槛低临众木秋。
徒学仲宣聊四望,且将词赋好依刘。
2、《寄灵一上人》刘长卿唐代高僧本姓竺,开士旧名林。
一去春山里,千峰不可寻。
新年芳草遍,终日白云深。
欲徇微官去,悬知讶此心。
3、《逢贾岛》张籍唐代僧房逢着款冬花,出寺行吟日已斜。
十二街中春雪遍,马蹄今去入谁家。
4、《锄草怨》司马扎唐代种田望雨多,雨多长蓬蒿。
亦念官赋急,宁知荷锄劳。
亭午霁日明,邻翁醉陶陶。
乡吏不到门,禾黍苗自高。
独有辛苦者,屡为州县徭。
罢锄田又废,恋乡不忍逃。
出门吏相促,邻家满仓谷。
邻翁不可告,尽日向田哭。
5、《叹庭前甘菊花》杜甫唐代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6、《南塘泛舟会元六昆季》韦应物唐代端居倦时燠,轻舟泛回塘。
微风飘襟散,横吹绕林长。
云澹水容夕,雨微荷气凉。
一写悁勤意,宁用诉华觞。
晚唐诗歌代表作品21、《相和歌辞。
宫怨》于濆唐代妾家望江口,少年家财厚。
临江起珠楼,不卖文君酒。
当年乐贞独,巢燕时为友。
父兄未许人,畏妾事姑舅。
西墙邻宋玉,窥见妾眉宇。
一旦及天聪,恩光生户牖。
谓言入汉宫,富贵可长久。
君王纵有情,不奈陈皇后。
谁怜颊似桃,孰知腰胜柳。
今日在长门,从来不如丑。
2、《湖中闲夜遣兴》朱庆馀唐代钓艇同琴酒,良宵背水滨。
风波不起处,星月尽随身。
浦迥湘烟卷,林香岳气春。
谁知此中兴,宁羡五湖人。
3、《中春登楼》刘兼唐代金杯不以涤愁肠,江郡芳时忆故乡。
两岸烟花春富贵,一楼风月夜凄凉。
王章莫耻牛衣泪,潘岳休惊鹤鬓霜。
归去莲花归未得,白云深处有茅堂。
古今通塞莫咨嗟,谩把霜髯敌岁华。
失手已惭蛇有足,用心休为鼠无牙。
九天云净方怜月,一夜风高便厌花。
独倚郡楼人不会,钓舟春浪接平沙。
4、《画山水图答大愚》荆浩唐代恣意纵横扫,峰峦次第成。
《中国文学史》课程考核大纲一、课程编号二、课程类别: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课程三、编写说明1、本考核大纲参考袁行霈主编的教材《中国文学史》进行编写。
2、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考试。
四、课程考核的要求与知识点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1、识记:(1)文学起源与先秦文学界限;(2)先秦文学特点;(3)礼乐文化;(4)诸子百家。
2、理解:(1)先秦文学特点;(2)礼乐文化、诸子百家与先秦文学。
3、运用:阅读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史、中国思想史相关内容,了解先秦社会与文化。
第二章中国古代神话1、识记:(1)神话;(2)文化人类学研究;(3)中国神话特点;(4)中国神话的价值和意义。
2、理解:(1)中国神话特点;(2)中国神话的价值和意义。
3、运用: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罗马神话差异及成因。
第三章诗经1、识记:(1)诗经;(2)三家诗、四家诗;(3)“诗六义”;(4)采诗、献诗、删诗;(5)重章。
2、理解:(1)诗经成书过程与流传;(2)《诗经》类别及主要题材内容;(3)诗经艺术成就及影响。
3、运用:赏析《诗经》主要题材诗歌。
第四章叙事散文(历史散文)1、识记:(1)易经;(2)尚书;(3)春秋;(4)春秋三传;(5)春秋笔法;(6)编年体、国别体。
2、理解:(1)先秦叙事散文渊源及发展进程;(2)《左传》《国语》《战国策》体例、内容和艺术特色。
3、运用:(1)浏览《左传》《国语》《战国策》选本;(2)掌握鉴赏叙事散文主要思路和方法。
第五章诸子散文(说理散文)1、识记:(1)诸子百家;(2)孔子、孟子;(3)庄子;(4)荀子、韩非子;(5)宫体诗。
2、理解:(1)先秦诸子散文发展进程;(2)《论语》《孟子》《庄子》文学价值。
3、运用:儒家、道家、法家基本思想及其深远影响。
第六章楚辞1、识记:(1)楚辞;(2)楚国文化;(3)离骚;(4)九歌;(5)九章。
2、理解:(1)楚辞特色与楚国文化;(2)《离骚》内容及艺术特色;(3)屈原楚辞成就及影响。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教案第一章:诗歌鉴赏入门1.1 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韵律、节奏、意象、情感等。
1.2 学习诗歌的基本形式:律诗、绝句、词、曲等。
1.3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意象分析法、情感分析法、手法分析法等。
第二章:唐代诗歌鉴赏2.1 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背景及其特点。
2.2 学习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
2.3 鉴赏唐代诗歌的方法:以意象为主线,分析诗歌的情感、手法等。
第三章:宋代诗歌鉴赏3.1 了解宋代诗歌的发展背景及其特点。
3.2 学习宋代著名诗人的作品:苏轼、陆游、李清照等。
3.3 鉴赏宋代诗歌的方法:以情感为主线,分析诗歌的意象、手法等。
第四章:元明清诗歌鉴赏4.1 了解元明清诗歌的发展背景及其特点。
4.2 学习元明清著名诗人的作品:杨慎、辛弃疾、纳兰性德等。
4.3 鉴赏元明清诗歌的方法:以手法为主线,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等。
第五章:现代诗歌鉴赏5.1 了解现代诗歌的发展背景及其特点。
5.2 学习现代著名诗人的作品: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等。
5.3 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以意象和情感为核心,分析诗歌的语言、形式等。
第六章:唐代以后诗歌鉴赏(中唐篇)6.1 了解中唐诗歌的背景与特点。
6.2 学习中唐著名诗人的作品: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
6.3 鉴赏中唐诗歌的方法:关注诗歌中的现实关怀与个性化表达。
第七章:唐代以后诗歌鉴赏(晚唐篇)7.1 了解晚唐诗歌的背景与特点。
7.2 学习晚唐著名诗人的作品: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
7.3 鉴赏晚唐诗歌的方法:注重诗歌的意境营造与情感抒发。
第八章:唐代以后诗歌鉴赏(五代十国篇)8.1 了解五代十国诗歌的背景与特点。
8.2 学习五代十国著名诗人的作品:李煜、冯延巳、韦庄等。
8.3 鉴赏五代十国诗歌的方法:分析诗歌中的宫怨、离愁与爱国情怀。
第九章:唐代以后诗歌鉴赏(宋代词篇)9.1 了解宋代词的背景与特点。
9.2 学习宋代著名词人的作品: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第七章晚唐诗歌(公元836年——907年)第一节杜牧杜牧介绍:(803∽∽852)号樊川,晚唐“小李杜”,字牧之,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
出身名门望族,祖父杜佑,在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当过宰相,一位大学者。
杜牧祖父杜佑,在德、顺、宪宗三朝当过宰相,一位大学者。
牧自小博览群书,关心政事,喜研《孙子兵法》,自注《孙子》13篇。
23岁时作《阿房宫赋》-----秦始皇,秦二世的豪华行宫,秦王后被项羽放火焚毁。
借此讽喻唐敬宗大造宫室的弊政------828年考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等官职。
杜牧具有经邦济世的报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文中多指陈时弊。
古体毫放,,骨气遒劲,近体清丽俊逸,气韵清拔,抒情写景小诗多清丽生动,七绝尤为人所称道。
有《樊川集》七绝《赤壁》《山行》《泊秦淮》《过华清宫》。
、《过华清宫》原题共三首,本诗原为第一首。
华清宫----陕西临潼骊山上,是唐玄宗开元十年(723)修建的行宫,为玄宗和贵妃当年的游乐之地。
七绝《赤壁》《泊秦淮》。
写景诗《山行》。
杜牧是豪迈俊爽,遒劲峭拔。
《过华清宫》本诗为杜牧路经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
作者从与华清宫相关的许多历史故事中选取唐玄宗为搏贵妃一笑,不惜千里飞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含蓄有力地讽刺了玄宗的重色贪欢,荒政致乱。
全诗小中见大,托讽不露。
前人说:“绝句最贵含蓄。
”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
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
《清明》一诗改:纪晓岚---清明时节雨,行-----魂。
洒家----有,遥------村古人改:六言诗:清明-----雨纷,路------人断魂。
改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
路上人,欲断魂。
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改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何处,有牧-----村。
改一折微型剧本:(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一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古代民间酒铺店主拟就对联:此即牧童遥指处,何须再问杏花村。
(完整版)00538_中国古代文学史(一)_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1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编 先秦文学第一章 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 上古歌谣 第二节 神话传说 第二章 《诗经》第一节 《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 第二节 社会政治诗 第三节 情爱诗 第四节 史诗及其他第五节 《诗经》的文学成就 第三章 先秦散文 第一节历史散文 第二节诸子散文 第四章 屈原和楚辞 第一节楚辞的产生 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 第三节 《离骚》 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第五节 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一章 秦汉散文 第一节 李斯与秦代散文 第二节 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 第三节 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第四节 东汉散文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散文 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 第二节 《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 第三章汉代辞赋第一节 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 第二节司马相如 扬雄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 第四章汉代诗歌 第一节乐府民歌 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第三节 《古诗十九首》及其他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 建安风骨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 第二节曹植第三节 建安七子及蔡琰 第二章正始之音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 第二节 阮籍诗 第三节 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 第一节太康诗风 第二节 左思与刘琨 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 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 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 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 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完整版)00538_中国古代文学史(一)_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一节南朝诗歌第二节北朝诗歌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第一节建安赋作的繁荣第二节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第一节魏晋文章第二节南朝骈文第三节北朝散文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第一节魏《典论•论文》与《文赋》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三节钟嵘《诗品》及其他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第二章盛唐诗歌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第三节李白的绝句第五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四章杜甫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第二节大历十才子第三节顾况,李益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第二节韩愈,孟郊第三节李贺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一节李商隐第二节杜牧,许浑第三节贾岛与姚合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第八章唐代散文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第二节敦煌变文与俗讲第十章唐五代词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第二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完整版)00538_中国古代文学史(一)_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识记: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