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血糖测定进展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血糖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开始在人群中占据越来越多的比例,而糖尿病又是一个影响广泛、时效性强的疾病,需要病人随时随地检测血糖,了解血糖的变化情况,进而采取对策。
在这个过程中,血糖监测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糖尿病的分类、血糖监测方法以及血糖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作用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代谢紊乱状态。
根据不同的病因、病理生理特点和临床表现,将糖尿病分为以下几类:1.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又称少年型糖尿病或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因是由于胰岛β细胞被破坏或失去分泌胰岛素功能。
症状多由急性起病,有多尿、多食、多饮、体重减轻、虚弱等表现。
2.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又称成人型糖尿病或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因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引起。
多见于中老年人,症状逐渐起病,多尿、多食、多饮、体重增加、乏力等表现。
3.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罕见于无糖尿病既往病史的妇女出现的高血糖状态,症状与2型糖尿病相似。
二、血糖监测方法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近年来糖尿病早期诊断、治疗和随访管理中,快速、准确、方便的血糖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主要的血糖监测方法有以下几种:1.门诊血糖病人到医院进行体检,医生会要求病人进行门诊血糖的检测。
这种方法优点是准确度较高,但是病人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测。
2.家庭血糖自测家庭血糖自测是病人到药店购买血糖监测仪器,自行进行血糖测量。
这种方法优缺点较为明显,便携式易操作,但是准确性相对低。
3.连续血糖检测系统连续血糖检测系统可时时检测血糖值,并能将监测结果传送给医生,方便医生进行病人血糖情况的监测和调整治疗。
这种方法缺点是价格较高、病人难以负担,同时病人需要不断穿刺抽取血样,疼痛感强。
三、血糖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为了解决现有血糖检测技术的不足和病人的需求,科技界也在不断进行相关研究,不断推陈出新。
快速血糖仪在门诊的使用【关键词】快速血糖仪;糖尿病;门诊;使用【中图分类号】r 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4- 0422- 02我国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who专家预测糖尿病将是21世纪主要的健康危机,全球的糖尿病患者到2010年已增加到2亿人,到2025年将超过3.3亿。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传统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检测由于耗费时间长,需血量大的缺点已渐渐被快速血糖仪取代。
1 快速血糖仪的传统的方法有较高的可比性血糖监测在糖尿病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目前血糖监测主要依赖血糖仪来完成,因其操作简便,快捷,准确,已深受广大患者及医务的喜爱和推崇门诊血糖包括餐前,餐后2小时,随机血糖。
随机选择门诊查血糖的患者,用强生血糖检测仪及配套试纸检测末梢血糖,同时用全自动化血糖检测结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事实证明,使用血糖仪测定末梢血糖快速简便,其结果与生化分析仪结果相近,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的重要手段之一,血糖仪检测血糖简便快速,需血量少,病人创伤性小,易于掌握,血糖仪体积小,不受场地限制,携带(以便外出时使用)和使用起来都很方便。
快速血糖仪测末梢血和生化仪器测定静脉血的结果比较快速血糖仪测定末梢血,生化仪器测定静脉血清的结果分别为(5.7±2.27)mmol/l,(5.69±2.51)mmol/l,(4387±1.82)mmol/l,统计学检测三组结果无显著意义(p>0.05)一般认为,只要血糖仪测得的血糖值和生化分析仪器测得的血糖值两者误差不超过15%。
,即认为血糖仪测出的血糖值准确.2 快速血糖仪测血糖容易引起误差的来源分类2.1 系统误差的来源:系统误差的来源;血糖仪的电池电量;血糖仪老化;采血部位影响血液中的血糖浓度;有些氧化酶能够氧化葡萄糖之外的其它物质;使用多次后,检测孔有异物;环境能影响氧化还原反应;消毒采血部位的酒精棉签饱和度过大或过小;挤压出的血滴过多或过少。
血糖测定方法研究进展关键词血糖测定方法研究进展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目前有超过1.5亿糖尿病病人,我国糖尿病病人人数已超过5000万,是世界上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并且以每年150万-200万的新增病人数迅猛上升,糖尿病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因此,积极防治糖尿病显得十分重要。
从19世纪后期人们了解到血糖的浓度与糖尿病的关系以后,建立了血糖测定的方法。
并不断的改进与发展。
正是血糖测定方法的建立、改进和发展,使得人们对糖尿病的诊断有了明确的指标。
血糖测定的方法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便捷。
随着人们对血糖水平与并发症之间的联系的深刻认识,从而产生了控制血糖的强化治疗方案,正是血糖测定的方法的建立、改进和发展才使得血糖监测成为现实,为控制血糖的强化治疗方案提供保证。
正是血糖测定的方法的建立、改进和发展才使得糖尿病的诊治更精确、前景更美好。
下面就其发展作一概述:1 实验室静脉血浆或血清葡萄糖测定1.1 斑氏法1908年斑氏(Benidict)首先建立了血糖测定方法,即斑氏法。
1.2 福林-吴氏法Folin-Wu) 通过不断的改进及发展1920年出现了最有代表性的福林-吴氏法Folin-Wu)这是血糖测定的经典方法,连续沿用了近五十年,但该方法最大的缺点是测出的结果比血液葡萄糖的真实值偏高10%-15%。
1.3 邻甲苯胺法1959年由Dultman提出该方法比福林-吴氏法Folin-Wu)的特异性还高,测定结果更准确。
但该方法中使用的试剂邻甲苯胺有毒,冰醋酸有较强的刺激气味,对人和仪器都有影响并不能在自动生化仪上使用。
1.4 葡萄糖氧化酶血糖测定方法该方法20世纪70年代由国外开始使用。
80年代初国内开始使用,随后在全国广泛推广。
该方法具有专一性强,特异性高,操作方便,结果准确,能在自动生化仪上使用的优点。
被作为国际公认的诊断糖尿病的唯一的测定方法。
该方法采取从体内抽取静脉血,属于有创测定,成为该法的缺点,不仅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还会增加伤口局部感染甚至传染上其它疾病的机会,给病人增加了额外的心理负担。
血糖监测技术进展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SMBG)作为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血糖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血糖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突破,为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更为便捷、准确的监测体验。
从血糖监测的方法上来说,最初的血糖监测采用的是滴血检测的方法,需要使用指尖血。
随着技术的进步,血糖监测方法逐渐发展为无创检测和微创检测两大类。
无创血糖监测主要通过光学、电化学、热学等原理进行血糖水平的无创测定,而微创血糖监测则主要采用微针技术,通过刺破皮肤取得血样进行血糖检测。
从血糖监测的设备上来说,早期的血糖仪体积较大,操作相对繁琐,而且需要频繁更换试纸,既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患者的监测体验。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现在的血糖仪已经越来越小巧轻便,部分产品甚至可以集成在手机等智能设备中。
现在的血糖仪大多采用一次性试纸,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并且通过蓝牙等无线技术可以将检测数据传输到手机或者电脑上,方便患者进行数据管理。
再者,从血糖监测的频率上来说,传统的血糖监测通常是患者在家中进行,一天监测12次。
然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较大,一天之内可能会有多次高低血糖的情况发生。
因此,近年来,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应运而生。
这种系统可以通过连续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提供更全面的血糖信息,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
除此之外,血糖监测技术的发展还体现在血糖预测和分析方面。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血糖数据,可以建立血糖预测模型,帮助患者预测血糖的变化趋势,从而更好地进行饮食和药物调整。
总的来说,血糖监测技术的发展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为精准、便捷的监测手段,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尽管技术在不断进步,但血糖监测仍然存在一些挑战,比如监测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数据传输和分析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等问题。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将会得到解决,血糖监测技术也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便携式快速血糖仪血糖监测的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摘要:对本科室便携式快速血糖仪监测现状进行分析,存在消毒方法问题、操作人员方法不规范问题、试纸问题、仪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结论:为了发挥快速血糖仪的优点,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及可比性,应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考核。
对血糖仪应该有专人维护,校正,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心内科;便携式快速血糖仪;血糖监测;现状分析;改进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33-01糖尿病发病率日趋增加,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
糖尿病的治疗至关重要,作为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参考依据,血糖监测十分重要。
现对我科室血糖监测现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 年2月-2012 年8 月ⅱ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50例,其中男84例,女66例;年龄60~81岁(64.0岁4.7岁);均符合2010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目前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治疗,患者手指皮肤完好,无破损。
1.2材料:使用德国拜耳拜安捷二代血糖仪及试纸。
2存在问题2.1消毒方法问题:用75% 的乙醇消毒手指末端后,未待手指干燥即进行操作;使用安尔碘消毒后,用酒精脱碘不完全。
2.2操作人员方法不规范2.2.1操作人员手不卫生,操作人员在测血糖前为进行手卫生。
2.2.2操作人员在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后未等手干燥即进行操作,使试纸受到潮湿,从而影响血糖值的准确性。
2.2.3操作人员针刺完手指后因为血量不够使劲挤血。
2.2.4操作时未等仪器上出现滴血符号后即开始采血等因素也可影响血糖值。
2.3试纸问题:试纸受到潮湿或氧化:由于试纸保存不当或医护人员的操作方法不当,使试纸受到潮湿,影响血糖值的准确性。
2.4 仪器问题:血糖仪是一款高度敏感的血糖监测仪器,清洁方法不当及未定期进行校正,也会影响血糖的准确性。
3改进措施3.1改变消毒方法:用75% 的乙醇后一定要擦干,手指完全干燥后再进行操作。
快速血糖监测相关问题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工作中快速血糖监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对策。
方法:将有疑问的快速血糖监测结果与静脉采血血糖监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发现快速血糖监测结果个别病例与临床病人的病情不一致,存在一定的误差。
故提高临床使用快速血糖监测的准确性,规范护理操作程序,完善质控体系显得十分重要。
结论:采用快速血糖监测仪监测血糖,须提高临床操作的准确性,提供及时、正确、可靠的信息资料,排除若干影响因素,是减少监测结果误差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快速血糖;监测;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48-01快速血糖监测近年来在临床应用广泛,其检测结果与静脉采血测定血糖无明显差异。
通过静脉血测定血糖的方法虽然准确度高,常因反复静脉穿刺抽血给病人带来不便和痛苦,部分病人因不堪忍受其痛苦而拒绝采血。
再者常规测定过程常以小时计算,从标本抽取至转送到检验科提供检验结果一般0.5至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在危重病人的救治时间上不能马上提供其参考数值,从而失去宝贵的抢救时间。
血糖监测是血糖控制措施安全、有效的前提。
快速血糖监测以其快速、简便、微创、采血量少等特点,对指导临床正确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最棘手的困惑,规范监测血糖并据此制定科学、个体化的血糖控制方案,对有效延缓其并发症发生起到积极作用。
尤其对那些末梢循环不良,静脉穿刺困难,治疗的及时性要求较高且静脉不易取血的患者及一次采血量往往不足以进行正常测试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
我院2006年开始使用快速血糖监测仪,在使用中发现有时其检测结果与病人病情不一致。
究其原因,发现有许多因素影响快速血糖监测结果,其中有标本因素也有工作人员人为因素,现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材料近几年我院分别使用的有强生、罗氏血糖仪,目前应用的是北京麦邦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韩国进口dialeader2208血糖检测仪,试纸是与其配套的 dialeader2208试纸。
临床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的可靠性探讨目的探讨提高临床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的可靠性。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采用快速血糖仪对毛细血管全血血糖进行检查,并就结果与生化仪测得的血糖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对快速血糖仪所测结果进行记录,结果为(7.88±3.32)mmol/L,生化仪为(7.28±3.42)mmol/L,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准确、快速、方便、用血量少,易被患者接受,明显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标签:临床快速血糖仪;血糖检测;可靠性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医疗科技的进步,快速血糖仪的研究及应用也随之不断完善,具有体积小、方便携带及操作、报告可迅速得出的特点,在目前家庭自我监测和医院监测中广泛应用。
但因快速血糖仪具有较多的型号及品牌,在反应原理上存有差异,对其对血糖检测的可靠性进行分析,是为临床提供准备依据的关键[1-2]。
本研究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采用快速血糖仪对毛细血管全血血糖进行检查,并就结果与生化仪测得的血糖结果进行比较,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24~78岁。
对服葡萄糖后2 h状态及空腹状态进行检测。
准备葡萄糖氧化酶试剂盒及血糖仪。
1.2?方法毛细血管血从受检者左手末端指腹采取,采用血糖仪行迅速测定,测定前用质控液对仪器行校正操作。
同时对静脉血抽取,送生化室检验,具体操作步骤为3 000 r/min,5 min离心,将血清取出采用生化仪对血糖浓度进行监测。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组间计量数据采用(),计量资料行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对快速血糖仪所测结果进行记录,与大型生化仪检测结果比较显示,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血糖测定方法研究进展关键词血糖测定方法研究进展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目前有超过1.5亿糖尿病病人,我国糖尿病病人人数已超过5000万,是世界上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并且以每年150万-200万的新增病人数迅猛上升,糖尿病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因此,积极防治糖尿病显得十分重要。
从19世纪后期人们了解到血糖的浓度与糖尿病的关系以后,建立了血糖测定的方法。
并不断的改进与发展。
正是血糖测定方法的建立、改进和发展,使得人们对糖尿病的诊断有了明确的指标。
血糖测定的方法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便捷。
随着人们对血糖水平与并发症之间的联系的深刻认识,从而产生了控制血糖的强化治疗方案,正是血糖测定的方法的建立、改进和发展才使得血糖监测成为现实,为控制血糖的强化治疗方案提供保证。
正是血糖测定的方法的建立、改进和发展才使得糖尿病的诊治更精确、前景更美好。
下面就其发展作一概述:1 实验室静脉血浆或血清葡萄糖测定1.1 斑氏法1908年斑氏(Benidict)首先建立了血糖测定方法,即斑氏法。
1.2 福林-吴氏法Folin-Wu) 通过不断的改进及发展1920年出现了最有代表性的福林-吴氏法Folin-Wu)这是血糖测定的经典方法,连续沿用了近五十年,但该方法最大的缺点是测出的结果比血液葡萄糖的真实值偏高10%-15%。
1.3 邻甲苯胺法1959年由Dultman提出该方法比福林-吴氏法Folin-Wu)的特异性还高,测定结果更准确。
但该方法中使用的试剂邻甲苯胺有毒,冰醋酸有较强的刺激气味,对人和仪器都有影响并不能在自动生化仪上使用。
1.4 葡萄糖氧化酶血糖测定方法该方法20世纪70年代由国外开始使用。
80年代初国内开始使用,随后在全国广泛推广。
该方法具有专一性强,特异性高,操作方便,结果准确,能在自动生化仪上使用的优点。
被作为国际公认的诊断糖尿病的唯一的测定方法。
该方法采取从体内抽取静脉血,属于有创测定,成为该法的缺点,不仅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还会增加伤口局部感染甚至传染上其它疾病的机会,给病人增加了额外的心理负担。
血糖监测技术进展刘迎鸣摘要:糖尿病作为一种流行的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血糖的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静脉血糖监测、毛细管全血血糖监测、无创血糖监测、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人工胰岛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以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为临床选择血糖监测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糖尿病血糖监测血糖仪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
然而,人民生活方式改变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糖尿病在中国已经由“富贵病”成为了一种慢性流行病。
据2010年3月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的一份来自中国的研究报告,截至2008年5月份中国大陆已确诊的糖尿病人已达9240万,糖尿病前期病人达到1.46亿[1]。
糖尿病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而在中国因糖尿病导致的并发症而死亡人数也日益增多。
为了尽早的发现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必须开展血糖监测。
1、血糖监测的意义糖尿病到目前为止还缺乏有效根治办法,患者一旦患病就会伴随终身,能否有效的控制糖尿病病情的发展是决定患者患病后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成本关键因素。
根据有关调查研究以及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结果显示,严格控制含糖物质的摄入量以及体内血糖水平,能够明显的降低糖尿病人的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2]。
通过自我血糖监测(SMBG)可以客观的反应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评价用药效果,为医生有针对性的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同时,血糖监测可以作为糖尿病自我管理的一部分,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的了解疾病状态,积极参与糖尿病的管理,及时调整用药,及时向医务工作者咨询的手段,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3]。
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定期血糖监测,可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防病于未然。
2、血糖监测的主要方法2.1静脉血浆葡萄糖生化测定静脉血浆葡萄糖生化测定常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或己糖激酶法,这些方法采用人体内静脉血血浆进行生化测定,测试结果比较准确、稳定、干扰性小,是临床检验中被广泛认可的常规手段。
血糖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发展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而作为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血糖的检测技术得到了日益重视。
本文将从血糖监测的实际需求、技术发展的历程以及未来前景等方面,对血糖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进行探讨。
一、血糖监测的背景与需求血糖在人体内的作用非常重要,是体内能量来源的主要途径之一。
然而,当血糖水平过高或过低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如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等疾病的重要因素,低血糖则可能导致昏迷等危险状况。
因此,对血糖水平进行监测是非常有必要的。
过去,人们一般只在医院进行血糖检测,但是这种方式显然不太适合日常生活中的需要,且过于繁琐。
随着血糖监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能够在家中自行检测血糖,从而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
二、血糖监测技术的历程血糖监测技术的历程可由以下三个阶段来进行划分:1. 化学法测量阶段。
化学法测量是最早的血糖监测方法。
其原理是将血样与某些试剂混合,通过颜色变化或吸光度变化等方法来测定血糖水平。
虽然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如操作复杂,时间长,误差较大等。
2. 电化学法测量阶段。
电化学法测量是在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其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来产生电流,通过测量电流的大小或电势的变化来测定血糖水平。
这种方法由于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
3. 光学传感器测量阶段。
随着现代光学、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光学传感器测量血糖的方法也逐渐兴起。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利用特殊的光学材料或者芯片,通过光谱变化等特性来检测血糖水平。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实现无创、连续、实时监测,且检测结果准确性高,成为未来血糖检测的发展方向。
三、血糖监测技术的未来前景血糖监测技术的发展一直是科技工作者和医学专家的关注重点,目前各种类型的技术相继涌现。
1. 无创检测技术无创检测技术是指不需要穿透皮肤,直接检测皮下血糖的技术。
部分无创检测技术已经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如透过皮肤的光谱测量法。
血糖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进展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年龄结构的变化,血糖问题已成为慢性病的主要风险之一。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在成年人群中达到了11.6%,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14亿人。
在这背景下,血糖监测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对血糖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传统监测方式存在的问题传统的血糖监测方式一般采用手指采血,再通过血糖仪进行检测。
这种方法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是痛苦问题。
由于需要刺破皮肤采血,很多人使用这种监测方式会感到不适和痛苦。
其次是便利性问题。
传统的血糖监测方式比较麻烦和费时,不能够快速而准确地监测血糖水平。
此外,由于监测数据只能得到少量的数据,不能提供足够的数据信息,以便深入分析和判断。
二、无创监测技术的进展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无创血糖监测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无创血糖监测技术不需要采血和疼痛,所以比传统的监测方式更为方便和安全。
而且无创监测技术可以不间断地获取血糖水平数据,能够提供更多和更准确的数据信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
目前,无创血糖监测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红外光谱技术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新的监测方法,可以通过红外线来检测人体内血糖水平。
该技术可以将血糖监测的变得更加方便和快速,而且由于不需要任何刺破皮肤,很多人都更倾向选择这种监测方式。
2.荧光光谱技术荧光光谱技术是一种比红外光谱技术更加进阶和成熟的监测技术。
该技术可以通过荧光信号变化监测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准确性更高,同时可以对不同人群缺乏耐受性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进。
3.声呐技术声呐技术是另一种监测血糖水平的无创方法。
该技术主要是通过超声波信号来监测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准确性较高,但其缺点是需要比较精细的仪器。
三、移动设备监测技术的进步随着移动设备技术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血糖监测仪器也开始搭载移动设备上,实现了实时监测的需求。
有关快速血糖测定的研究摘要】作者针对快速血糖测定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影响血糖测定结果的因素、快速血糖检测的临床意义,并对提高快速血糖测定的准确性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快速血糖测定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
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有相当数量的急诊患者以昏迷为首发症状就诊,昏迷可由急性脑血管意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低血糖昏迷、中毒等各种原因引起。
快速血糖测定能快速、简便地提供可靠的血糖值,指导临床正确用药[1]。
1 影响血糖测定结果的因素1.1气候因素寒冷剌激可促进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肝糖原输出增加,肌肉对葡萄糖摄取减少,从而使血糖升高。
夏季炎热多汗,血液浓缩而血糖增高。
1.2感冒感冒后可使血糖升高。
1.3应激反应外伤、手术、感染发热、严重精神创伤、呕吐、失眠、生气、焦虑、烦躁、劳累及急性心肌梗死等应激情况可使血糖迅速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4药物剂量不足有的患者自行将药物减量;有的长期不查血糖,以致血糖升高后原用药剂量未及时调整,会因药物剂量不足,造成血糖升高,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
1.5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突然变化导致病患者暂时性机体不良反应。
1.6过多食入高油脂食物引起胰岛功能不能很好分泌胰岛素而使血糖升高。
1.7长期便秘导致代谢紊乱,血液循环不良,影响血糖。
1.8饮水不足导致代谢失衡,影响血糖。
血糖浓度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而保持相对稳定,当这些调节失去原有的相对平衡时,则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
2 快速血糖检测的临床意义急诊刚入院的患者,因病情危急,而患者本人及家属不能提供糖尿病及高血糖史,抢救过程中又难免用到含葡萄糖液,造成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
对低血糖昏迷患者,大部分有糖尿病史,通过仔细询问病情可以确诊。
但是老年人,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发生低血糖症常主要表现为脑功能障碍症候群,酷似急性脑血管病发作,如未及时查血糖易造成误诊,错过抢救时机,严重者导致死亡。
血糖测定方法的进展张铭伟【摘要】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日益增高,且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因此,对MD 的预测和早期干预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指标是血糖,故血糖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该文综述了近几年血糖检测方法的进展,旨为寻找更为简单准确的检测方法,为临床诊断研究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糖尿病血糖检测方法空腹血糖浓度的正常参考范围是3.896.11mmol/L (70 110mg/dl),正常人在神经激素肾肝等多种因素调解下及在肝肌肉脂肪组织等各种器官代谢协调下,维持在正常水平,对维持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各种病理因素的作用下,糖代谢紊乱,致使血糖水平异常,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近几年,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地提高,人们生活的习惯环境及饮食方面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致使糖尿病的发病率出现逐年递增现象。
糖尿病(DM)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作用低下或(和)分泌不足而导致的,其特征是高血糖症DM 长期高血糖将损伤到多个器官,导致多器官的功能紊乱及衰竭,尤其会引起心脏神经肾眼和血管系统发生病变。
DM 是目前全球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在发达国家发病率为2% 5%,在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达2% 3%,且出现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的现象因此对于糖尿病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显得格外重要,而血糖的检测对于糖尿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1 血糖检测的主要方法目前有葡萄糖氧化酶法(GOD 法)己糖激酶法(HK 法)葡萄糖脱氢酶法邻甲苯胺法葡萄糖氧电极法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和无创血糖测量法等下面就上述几种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1.1 葡萄糖氧化酶法(GOD-POD 法)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GOD)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生成的过氧化氢酚与4- 氨基安替比林经过氧化物酶(POD)氧化,生成水氧和红色醌类化合物生成物颜色的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葡萄糖的含量成正相关,与同样处理的标准管比较,即可求得标本中葡萄糖含量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葡萄糖有较高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准确性,试剂比较稳定,价格亦适中,操作较方便,是当前全国临床检验中心推荐的常规方法[5] 但此法中过氧化物酶的特异性远低于GOD维生素C尿酸血红蛋白胆红素四环素尿素和谷胱甘肽等可与过氧化氢竞争色原性氧受体抑制呈色反应,导致血糖测定结果偏低。
危重肺炎患儿快速血糖监测及其临床意义摘要:目的:观察危重肺炎患儿血糖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方法:对71例危重肺炎患儿行取足跟或手指毛细血管血快速测定血糖。
结果:多、单器官功能衰竭组、临终死亡组、患儿血糖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其中以多器官衰竭组患儿血糖升高尤为明显。
随着血糖升高,与器官功能衰竭患儿的预后呈正相关,血糖30mmol/l以上死亡率为25%。
结论:危重肺炎患儿血糖变化可作判断病情和预后的辅助指标。
关键词:肺炎;危重型;血糖;儿童【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145-01高血糖是危重症患儿应激状态下常出现的代谢紊乱。
本文对71例危重肺炎患儿进行快速血糖监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旨在提高危重肺炎患儿的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5年~2012年3月本院儿科收治的危重肺炎患儿71例,其中男42例,女29例;年龄2个月至7岁。
病情危重程度诊断标准均符合1995年全国危重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诊断评分标准[1]。
(1)单器官功能衰竭(简称单衰组)42例(59.16%),其中呼吸衰竭18例,心力衰竭15例,肾功能衰竭4例,胃肠功能衰竭3例,脑功能衰竭2例;(2)多器官功能衰竭(简称多衰组)20例(28.17%),其中呼衰合并心衰10例,心衰合并呼衰胃肠功能衰竭脑功能衰竭5例,呼衰合并脑功能衰竭4例,肾衰合并脑功能衰竭1例;(3)临终死亡(简称临终组)9例(12.68%)。
正常对照组为随机选择的35例健康儿童,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3个月至7岁。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为排除糖尿病及大剂量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
本组71例危重症肺炎患儿中:血糖在7.0-10mmol/l的11例,血糖在10-15mmol/l的18例,血糖在15-20mmol/l的7例,血糖在20-35mmol/l的25例,血糖在正常范围内10例。
血糖监测技术的新进展与应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而血糖监测技术的发展也成为了全球医学研究的热点。
一、传统血糖监测技术的弊端传统的血糖监测技术主要通过刺破患者的皮肤取得血液进行检测,这种技术需要患者在每次检测时进行刺破,这会带来疼痛和患者对监测的不舒适感,同时也可能会引发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而且,传统的血糖监测技术无法进行频繁的监测,因为患者需要对自己进行刺破,这也会增加血糖监测的成本和难度。
二、新型血糖监测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型血糖监测技术也在不断涌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指尖仪指尖仪是一种可以非侵入式地测量血糖的设备,通过将指尖仪放置在患者的手指上,就可以精确地测量出患者的血糖水平。
这种技术不需要刺破患者的皮肤,不会带来疼痛和不适感,也不会增加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
同时,指尖仪还可以进行频繁的监测,比传统的血糖监测技术更加便捷和实用。
2. 连续血糖监测仪连续血糖监测仪是另一种新型的血糖监测技术,它通过将传感器放置在患者身上,可以实现对患者血糖的持续监测。
传感器可以感知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只需贴在身上就可以进行监测,避免了频繁刺破的尴尬。
此外,连续血糖监测仪还可以将患者的数据传输到云端,医生可以通过远程查看患者的数据,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3. 皮肤贴片皮肤贴片是一种新型的非侵入式血糖监测技术,它通过将传感器粘贴在患者的皮肤上来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
皮肤贴片可以长期贴在患者的皮肤上,避免了频繁更换传感器,同时也可以进行长时间的药物输送,提高治疗效果。
三、新型血糖监测技术的应用新型血糖监测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除此之外,新型血糖监测技术还有以下应用:1. 医学研究新型血糖监测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医学研究提供了方便,医学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这种技术来收集和分析患者的数据,探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新药的疗效性和安全性。
血糖测量的研究进展The development of blood glucose measurement research摘要:血糖监测对糖尿病患者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全球的糖尿病患者数量巨大,增长速度也有增无减。
适时、频繁的血糖测量迫切需求准确、快速、微创甚至无创的测试方法。
本文将就发展至今的血糖测量方法做一简要概括,分别从化学测量手段和物理测量手段加以阐述。
关键词:糖尿病;血糖测量;化学传感器;红外光谱Abstract:The blood glucose measurement is undoubtedly critical important to the patients with either type Ⅰor typeⅡ diabetes .Now , the number of diabetic is very huge in the worldwide and the related increasing speed is also in the accelerative phase .The accuracy ,quickly , exiguous -hurted or even noninvasive methods are urgently needed for the frequent and real time blood glucose measurement . In the following review the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 methods of blood glucose measurement will be listed and the methods will be sorted by their principles which contains chemical methods and physical methods .Key words:diabetes mellitus ; blood glucose measurement ; chemical sensor ; Infrared spectrum1.引言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2亿多,如果没有相关措施,专家预计患者人数到2030年将上升至3.5亿[1]。
快速血糖监测的研究进展
严丽华;翁卫群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12(21)21
【摘要】血糖监测仪源自20世纪60年代,1978年首次应用于临床,20世纪80年代得到推广。
其测量值与静脉抽血葡萄糖氧化酶法(GOD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国内外许多研究已证实血糖仪监测血糖是可靠的。
它以方便、快捷、微创的优势给医护人员及患者带来很大的便利。
通过血糖监测可以客观地反映血糖控制水平、评价治疗效果,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直接依据,是胰岛素强化治疗中指导和调整胰岛素用法、用量的主要依据。
【总页数】4页(P2387-2390)
【作者】严丽华;翁卫群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001;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2.9
【相关文献】
1.快速血糖仪在临床血糖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2.快速血糖仪在急诊昏迷患者血糖监测中的应用体会
3.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监测血糖结果的对比分析
4.快速
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监测血糖结果的对比分析5.快速血糖仪在临床血糖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快速血糖测定的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53-01
【摘要】血糖值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重要的生化指标,快速血糖测定是一种快速有效监控血糖的手段,由于对患者损伤小,因此临床广泛应用,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对快速血糖测定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快速测血糖的准确性。
【关键词】快速血糖测定血糖仪准确性
1 快速血糖测定临床应用价值高
1.1 快速血糖测定通过快速血糖仪测定患者末梢毛细管血糖值。
国内外许多研究已证实快速血糖测定结果可靠且操作简单,稳定性好,需血量小,反应时间短1。
1.2 johnson rn 等在血糖仪用于血糖监测的准确性研究中发现:比较各种血糖仪测定毛细血管的血糖值与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
同样标本血清血糖之间的差值,多数在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指南所规定的总体误差小于15 %的范围内2。
所以,快速血糖测定能很好地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为快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避免延误治疗;利于及时调整治方案。
2 快速血糖测定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1 科学应用检测器材
2.1.1 快速血糖测定,使用同一型号的仪器及配套试条,并定期进行校准3。
由于血糖仪种类较多,使用前应注意检查是否需要验机。
2.1.2 注意血糖仪显示的密码与试纸包装上所印的密码应相符,如密码不一致,有的机型测不出血糖值,有的机型测出的血糖值偏高4。
因此操作前首先核对密码,二者相符方可测试。
2.1.3 要妥善保护好仪器。
血糖仪要安置在温度10~40℃、湿度20%~80%房间内妥善保管5,注意防尘、防潮、防电磁干扰。
2.1.4 正确使用血糖试纸。
应在试纸有效期内使用,试纸条不要存放在2 ℃以下和30℃以上的环境中6。
将密封的试纸条同仪器一同带到患者床旁,做好各项检测前准备工作后,方可开机插入试纸条,切不可让试纸条暴露时间过长。
试纸条要在盒内保存,取后及时盖好,防止灰尘吸附或潮湿。
保持试纸支撑区清洁,防止血液的粘着,定期用清水擦洗,勿用75 %酒精等消毒剂擦洗,也不要用手指触摸,以免使反应膜酶反应区受损,而影响检测结果4。
2.2 正确选择采血部位
2.2.1 监测指端毛细血管血糖应首选无名指末端,取血部位一般为手指尖;避免取血部位太靠近指甲,注意采血时;手心向下,所需指在下,其余手指上翘形似兰花指,点刺处应处于手指最低点,使血珠与手指形成切面。
监测血糖值的病人在一段时间内应相对固定在一个手指指端采血,以便做出准确判断7。
2.2.2 输液并不影响该侧肢体指尖监测血糖,无论病人为单侧上肢输液或双侧上肢同时输液,哪一例肢体均可测得准确的血糖值,同时避免因频繁针刺同一部位引起疼痛感及形成瘢痕。
2.3 准确采用消毒措施
2.3.1 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用肥皂、流水洗手作为指测血糖前的皮肤消毒9。
我国通过临床实验法证明10 ,对生活能自理的患者采用此方法安全、有效、经济、方便。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75 %酒精、0.1 %洗必泰消毒同样有效;但酒精易挥发,久放浓度降低,需定期调整比重,才可保持有效浓度;且酒精能扩张毛细血管,使血流加速,从而使局部血糖降低。
而 0.1 %洗必泰没有以上缺点,对皮肤刺激性小,对结果影响较小11。
2.3.2 临床上使用的血糖仪有许多通过比色感应测定血糖值,如罗氏的乐康全和强生的稳步血糖仪,此类不主张用 pvp 碘或碘酒消毒,以免引起干扰比色感应,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且其价格与酒精相比较昂贵10。
2.4 合理推广采血方法
2.4.1 75 %的酒精消毒待手指末端皮肤干燥后再采血。
否则水分稀释血液,而且酒精也会对试纸上的氧化酶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测量值不准确。
2.4.2 采血时进针深度要适当,以针尖刺到皮肤乳头层毛细血管为宜,一般进针深 2~3 mm 即,不宜太深12。
血量不足测量值偏低,血量过多会污染血糖仪光学系统。
如果一滴血不能完全覆盖试纸垫,必须更换试纸重测。
2.4.3 推广自然流出法指端采血:用肥皂和温水洗手并擦干,待采血点完全干燥后,根据患者手指表皮的厚度用自动取血笔刺 2~3 mm ,普通皮肤建议使用第二档,自然流出血液,使血珠呈绿豆大
小为最佳13。
2.4.5 取末梢血时不要对指端作过分的挤压,以免挤出的组织液对血液标本造成稀释,使结果出现假性偏低14。
3 影响快速血糖测定仪器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3.1 操作人员技术因素是否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血样量是否准确,测试定时是否准确,75%乙醇消毒皮肤时,是否待乙醇完全挥发后再采血。
3.2 环境因素如温度、适度是否符合仪器及试纸要求等。
在使用中一定要将血糖仪放置在进行检测的房间内至少20min,血糖试纸条不要存放在2℃以下或30℃以上的环境赵红,也不要在18℃以下或32摄氏度以上测试血糖。
如果在此温度范围外测试,测试结果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只能用作判断血糖趋势,因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可能导致测试值与真实值的偏差5。
3.3 患者因素抽血、采血是创伤性操作,患者产生紧张心理血糖值会增高。
贫血患者血糖仪测定血糖结果偏高,红细胞增多症、脱水或高原地区则会偏低。
3.4 仪器与试纸因素仪器应定期校正,试纸是否过期或变质,仪器与试纸条是否匹配,仪器是否清洁等。
4 结论
快速血糖测定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对文献综合分析并结合临床,认为:使用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血糖测定人员应专业培训,准确掌握快速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采血时有效洗手即可达到消毒目的;采血方法宜选用自然流出法;采血部位以无名指指尖两侧为佳,在一段时间内相对固定为宜;有效控制血糖结果的相关影响因素,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快速血糖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护理同行应注意加强此方面问题的研究,使快速血糖测定这一基本简易的操作技术能更加规范、科学,提高其准确性,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涛,陶雪斌,邓宏明.血糖仪测定血糖值可靠性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2):890891
[2] johnson rn,baker jr.accuracyof devices usedfor self - 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j .ann clin biochem,1998 ,35 (pt 1)∶68~74
[3] 熊宇.快速血糖检测仪进行床旁检测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护理
管理杂志,2004,4(6):43244.
[4] 刘立英.临床快速血糖测定的护理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84-85.
[5] 陆莉萍. 影响指尖血糖监测的因素分析. 护理研究,2002 ,16 (5):292.
[6] 王冲,王欣然.快速血糖测定的护理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
[7] 毕慧敏,来桂英,蒋兰芬,等.快速血糖仪测定不同指端血糖值差异性研究.护理研究,2002,16(11):649.
[8] 马杰,王娟,李娜,王莹.静脉输液对同侧肢体指尖血糖监测的影响.天津护理, 2008,16(6):31102
[9] marthamf,cherylh,karmeenk,etal.a core curriculum for diabetes education.chieago,illinois,1994.388363.
[10] 曹国芳,楼青青,杨丽黎. 洗手替代化学消毒剂作指测血糖皮肤准备的研究.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 ,21:49.
[11] 周雷,周玲丽,孙文瑞.2种消毒剂对末梢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护理研究,2002,16(5):260261.
[12] 沈友权陈小娟杨红云等快速血糖仪测量值与不同取血方法的关系.临床荟萃,2002 ,17(24):1 456.
[13] 叶亚彩.血糖仪测定血糖结果的可靠性研究.临床医学,
2005 ,25(1):37239.
[14] 钱永萍,王立新,杨慧君. 采血方法对快速血糖测量值的影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 ,20(6a):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