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复习-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87 KB
- 文档页数:4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和巩固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词语解释、句子分析和诗歌鉴赏等。
2.技能目标: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能够分析句子,理解课文,鉴赏诗歌。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词语解释、句子分析和诗歌鉴赏的复习和巩固。
2.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理解和鉴赏诗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老师与学生互动,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2.提问:你们认为本单元最难的是什么?为什么?2. 讲解与复习1.词语解释–给学生几个词语,让他们解释词义,并举例说明。
–有些词语可能不太好理解,老师给予解释,并引导学生思考。
2.句子分析–给学生几个句子,让他们分析句子成分和结构,并解释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深层次的含义。
3.诗歌鉴赏–让学生朗读本单元所学的诗歌,并引导他们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老师对一些难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进行解释和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 练习与评价1.练习:根据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和作业。
2.评价: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提出建议和意见,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4. 总结回顾1.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老师进行点拨和提醒,强调学生需要在下一次复习中重点关注的内容。
四、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需要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和展现自己的见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诗歌鉴赏中,需要注意掌握好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的搭配,以达到更好的诗意理解。
3.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需要通过举例和分析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在评价中,需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认真的反馈和评估,以便本班的教学质量能够不断得到提升。
第四单元复习七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第四单元的字词句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通过复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复习:《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秋天的怀念》2.词语复习:生字词、多音字、形近字、词语辨析3.句子复习:修辞手法、句式结构、句意理解4.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情感把握、课文主题探讨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第四单元的四篇课文,大家对这些课文有什么印象呢?有没有什么疑问或者想要分享的地方呢?2.课文回顾3.词语复习(1)生字词: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写。
(2)多音字、形近字:通过游戏或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辨析多音字、形近字。
(3)词语辨析: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区分词语的用法。
4.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回顾了第四单元的课文和词语,这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复习句子和阅读理解。
2.句子复习(1)修辞手法:让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2)句式结构: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长句和短句,讨论句式结构对文章表达的影响。
(3)句意理解:让学生解释课文中的难句,讨论句子的深层含义。
3.阅读理解(1)课文内容理解:让学生回答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作者情感把握: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探讨作者的情感表达。
(3)课文主题探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课文主题,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第四单元的句子和阅读理解,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句式结构和句意,我们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
同时,我们还探讨了课文主题,提高了我们的思维深度。
第三课时1.导入同学们,经过前两节课的复习,我们对第四单元的知识有了全面的掌握。
这一节课,我们将进行综合练习,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2.综合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第四单元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复习并巩固本单元的知识要点。
2.促进学生了解并认识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和艺术。
3.通过朗读教学,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
4.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教学要点:1.复习并巩固本单元的重点知识。
2.指导学生了解各种艺术形式的魅力,使语文教学更加鲜活。
课前准备:学生以列表格的形式总结本单元的内容,写一篇以“我与京剧”为内容的作文。
教学设想:本单元所选课文以民间文化为主题。
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本单元作品独特的艺术风味,力求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语文的综合素质。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项:学生讨论后展示单元知识总结。
师生一起总结。
第二项:内容拓展1. 鲁迅作品《朝花夕拾》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
朝花夕拾》共10篇文章。
按照思想内容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狗·猫·鼠》《二十四孝图》这两篇都以议论为中心,将散文和杂文笔法揉合在了一起,穿插童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主要目的却是讽刺丑恶和批判旧道德。
第二类:《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文章回忆往事,主要挖掘普通人身上的朴实、善良、高尚的情操。
第二类:《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文章回忆往事,主要挖掘普通人身上的朴实、善良、高尚的情操。
2. 关于舞蹈艺术民间舞【民间舞】(folk dance)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
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
古典舞【古典舞】(classical dance)泛指以各地区、国家或民族的政治、文化为背景,历史久远、风格独特并且有明显创作痕迹的传统舞蹈。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和深化对第四单元所学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文学鉴赏水平。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回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安恩和奶牛》、《卖油翁》。
2.语法知识: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3.写作技巧:景物描写、人物描写、情感抒发。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回顾课文内容,掌握语法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景物描写、人物描写、情感抒发的技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四单元所学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文回顾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篇课文进行回顾,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语法知识讲解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的用法。
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写作技巧讲解教师以课文为例,讲解景物描写、人物描写、情感抒发的技巧。
学生根据讲解,尝试进行写作练习。
5.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对童年的怀念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
6.课后作业布置教师根据课堂讨论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布置课后作业,如:“以‘我的童年’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学生根据教师的点评,进行自我反思,改进学习方法。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学习景物描写技巧,如:“百草园的景色是那么美丽,那么宁静,仿佛是一个梦幻世界。
”2.《社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现代生活的反思。
学习人物描写技巧,如:“他穿着一件蓝色的长衫,头发花白,眼神里透着慈祥。
”3.《安恩和奶牛》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美。
学习情感抒发技巧,如:“安恩看着那头老奶牛,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意。
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复习内容:第四单元基础部分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1)对汉字的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读准字音”。
(2)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2、中招考点多年来,作为语文试卷的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部分在河南中招中以选择的形式出现,且多是对字音字形、词语成语、文学常识、古诗文默写(一般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名著、综合性学习等内容的考查。
3、教材分析文中的重点词语,特别是一些常用的成语经常出错。
同时,我们在学以致用的基础上更要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识记重要的文学常识,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礼赞,让学生学会思考人生,珍惜生命。
4 学情分析这单元的课文虽已经学习过,由于基础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对学习过的生字词掌握不牢,有些甚至对拼音还有着模糊地迹象,不能正确地读准字音,对文学常识的记忆不够深入。
同时针对综合性的题目,学生思路狭窄,不能大胆交流,畅所欲言。
二、复习目标:1、能读会写重点字词。
2、能读会写文中的重点语句和重要的文学常识。
3、通过学习文本,认识自我,能说出自己的烦恼,并能互帮互助解决烦恼。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 设计一个活动:能读会写重点字词。
2、针对目标2, 设计一个活动:能读会写文中的重点语句和重要的文学常识。
3、针对目标3,设计两个活动:设置情景,活动前的布置与讨论:学生畅所欲言,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烦恼,并能够进行沟通,一起互帮互助解决烦恼。
四、教学过程五、限时训练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小憩.( qì)昂.首(áng )瘦骨嶙.峋(lín)B、纳罕.(hǎn)瞬.间( shùn )头晕目眩.( xuàn )C、辜.负( gū)迸.溅( bèng )仙露琼浆.(jiāng )D、伶仃.( dīng)伫.立( zhù)忍俊不禁.(jìn)2、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庸碌隐秘茁壮怡然自得B、凝成迂回训诫心惊肉跳C、糟蹋骚扰卑微峰围蝶阵D、宽恕纹理收敛盘虬卧龙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母亲小心翼翼....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的想,让儿子多睡一会,不要惊醒他。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李晓艳一、课题:第四单元复习备课二、教学目的:1.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人生的问题。
2.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读出语气。
3.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中心,体会情感,领悟哲理,懂得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2.能够复述故事情节,体会语言的运用和写作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四、教学难点:学会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五、课型:复习课六、教学过程:<一>词语拼音zhàn bèng zhù qiú qióng( 绽)放(迸)溅(伫)立盘(虬)卧龙仙露(琼)浆训诫(jiè)瘦骨嶙峋(lín xún)啜泣(chuò)纳罕(nàhǎn)头晕目眩(xu àn)收敛(liǎn)聒聒(guō) 宽恕( shù) 卑微( bēi ) 响彻( chè) 一丝不苟(gǒu)凝成(níng)喧腾(xuān)一瞬间(shùn)隐秘(mì)嘉肴(y áo)教学相长:(zhǎng)弗食,不知其旨也:(fú)(zhǐ)知困,然后能自强也(qiǎng )《兑命》曰:“学学半”(yuè)(xiào )(xué)<二>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虽:即使。
弗:不。
其:代词,指嘉肴。
善:好处。
然后:这样以后。
故:因此。
长:促进。
古今异义1.虽有至道。
虽古:即使。
今:虽然。
2.不知其旨也。
旨古:甘美。
今:意义。
3.虽有至道。
至古:好到极点。
今:到。
4.教然后只困。
困古:不通,理解不了。
今:困难。
5.教学相长也。
长古:促进。
今:增长。
<三>文学常识。
①宗璞(1928~),原名冯钟璞,现代女作家。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名师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进程中的重要根据,是教学活动正常展开的重要保证。
课件,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教案不必有固定的情势。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1《真正的英雄》一、导入: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升空大约70秒后爆炸,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这架耗资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转眼时销于无形。
“挑战者号”爆炸后,美国全国上下悲痛万分,纷纭哀悼;全世界也为之震动,各国元首纷纭发表讲话,对死难者家属和美国人民表示慰问。
当时美国总统发表了全国性的电视讲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充满气力的演讲一真正的英雄。
(里根,美国第49届、50届总统。
)二、整体掌控文章思路:总—分—总(1)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美 (1一4 自然段)(2)追忆七位英雄 (5一13自然段)(3)号令人们化悲痛为气力,连续向太空进军 (14—2l自然段)全文蕴涵着两种思想感情:悲痛,英雄已死,对人类,对亲人,对朋友都是庞大的缺失;气力,我们不能停留于悲痛,而应化悲痛为气力,沿着英雄的足迹连续前进。
(主题概括:这篇演讲词哀悼了罹难的航天勇士,歌颂人类的探索精神,号令人们化悲痛为气力,踏着先烈首创的道路,连续进行太空探索。
)三、概括七名宇航员的事迹或性情特点。
1迪克•司各比机长:探索太空不畏危险。
2迈克•史密斯:为祖国屡建战。
3朱蒂丝•莱恩尼科:笑对工作,乐对人生4埃里森•奥尼佐卡:充满企图,建立了难忘事迹。
5罗纳德•麦克耐尔:坚决。
6格里高利•杰维斯:不忘为母校争光。
7科里斯塔•麦考利芙:以勇气和探索精神荣获全国人民的教师荣誉。
共同点:大胆、坚强、勇于献身、有开辟精神四、问题探究:1.演讲者提及女教师麦考利芙的时候,为何说她“凝聚了全部国家的想像力”?[麦考利芙是全美选出来的教师代表,是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教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经过复习,坚固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及文学知识。
2.整体掌握本单元课文要旨,领会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思想感情。
3.经过复习要点课文、要点段落,进一步学习散文、小说、谈论文和文言文的有关知识。
4.要点掌握并熟读背诵《陋室铭》和《爱莲说》中的文言知识。
5.经过复习,再一次感觉中华丽德及其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喊。
复习重难点:1.整体掌握本单元课文要旨,领会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章经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色的写作手法。
3.剖析“梨花”在文中的不一样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4.累积文言词句。
5.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复习过程:一、课文内容梳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从治学、待人、为文等方面记述叶圣陶先生生前的一些杂事,表现了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道德。
语言平实朴实,感情诚挚感人。
《驿路梨花》这篇文章,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次序组织资料的,是正叙,在正叙过程中又有插叙;假如按小茅舍的产生及迁延过程看,又是溯源的倒叙,好似倒卷珠帘。
在情节的安排上,作者奇妙地设置悬念和误解,使情节富裕戏剧性。
整篇文章,短短的篇幅,却形成了路转峰回、跌荡起伏之势,读来很有滋味。
《最苦与最乐》中,梁启超从最苦和最乐双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劝告我们:人生在世,一定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获得真实的快乐。
《短文两篇》中《陋室铭》《爱莲说》立意鲜亮,是作者对自己志趣与节操的表白。
我们要领会先人立身处世的崇敬境地。
二、单元字词汇总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不厌其烦 huìr én b ù ju:àn教育人特别耐心,从不厌烦。
商酌 zhuó:商议商酌。
不当 tu ǒ:不好,不适合。
一笑置之: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
累 l éi赘 zhuì:指连累、麻烦。
别 bi è扭 niu :这里指说话、作文不通畅,不流利。
《第四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回顾本单元基础知识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理解词义,并能够正确运用,同时了解重要的作家及作品。
2、深入理解本单元课文内容和情感,熟记文中的名句和细致分析精彩语句、语段。
3、学习本单元文章在写法上的一些特点。
【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教学重点:1、积累本单元重点字词、文学常识。
2、夯实基础,掌握重点语段分析。
教学难点:总结做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教法】1、自读质疑学生自由复习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二、明确复习目标知道一点常识、识记一批雅词、重温一个精段、学习一种妙思三、小组交流,自主合作学习,教师适时点拨(一)知道一点常识1.叶圣陶(1894-1988),原名_______,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______、童话集_______等。
“二三事”是指______________事情。
2.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_______,曾参与“戊戌变法”,思想家、学者。
广东新会人。
梁启超作品合编为_______。
本文是一篇_______文3.《陋室铭》的作者______,字______,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___________,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4.《爱莲说》的作者_____,字___,道州营道人,____(朝代)哲学家。
说,是古代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大多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二)识记一批雅词5.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譬如(bì) 修润鞭炮鞠躬尽瘁(cuì)B.打拱(gǒng) 朦笼删去自作自受(zuò)C.监督(dū) 繁碎丁卯颠沛流离(diān)D.恢复(huī) 慎重遗瞩诲人不倦(huǐ)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第四单元复习教案第一课时复习目标:掌握第四单元现代文基础知识(字词音形义、文学常识)复习重点:基础知识积累运用。
复习过程:一、明确复习任务(黑板上出示重点)1、文学常识《纪念白求恩》白求恩,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医生。
《植树的牧羊人》让.乔恩,法国作家,电影编剧。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2、字音字形。
冀派遣殉职狭隘极端热忱纯粹佩服鄙薄拈轻怕重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精益求精见异思迁栋拣戳慷慨帐篷废墟坍塌呼啸滚烫张扬溜达琢磨微薄酬劳硬朗水渠流淌光秃秃不毛之地刨根问底沉默寡言灼扒趴酷热闷热厌倦附和突兀怦怦嘲笑晕眩哭泣呻吟恍惚暮色安慰凌乱惊讶畏惧参差不齐哄堂大笑惊慌失措3、词义殉职狭隘热忱拈轻怕重麻木不仁见异思迁干涸不毛之地刨根问底哄堂大笑恍惚抽噎二、学生自由复习(按照黑板上出示的重点任务复习)三、检测复习效果(默写本节课要求掌握的内容,当堂互批互改,并纠错)第二课时复习目标:1、诸葛亮 2、《诫子书》字词句翻译 3、积累及理解复习重难点: 理解《诫子书》一文1、文学常识《诫子书》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三国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
与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等。
该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 ( 7)非淡泊无以明志()(2)俭以养德( ) ( 8)静以修身()(3)非学无以广才( ) ( 9)致远()(4)淫慢则不能励精( ) ( 10)险躁则不能治性()(5)年与时驰( ) ( 11)遂成枯落 ( )(6)意与日去( ) (12)诫子书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一、课题:第四单元复习备课二、教学目的:1.复习第四单元内容;2.理解课文内容,丰富科学知识,提高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3.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复习第四单元内容;2.理解课文内容,丰富科学知识,提高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四、教学难点: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五、课型:复习课六、教学过程:<一>词语拼音骸骨 hái 潜行 qián 葱茏 lïng 峰峦 luán 弥漫 m í 顷刻 qǐng 喧嚣 xiāo 喑哑 yīn 静谧 mì 篡夺 cuàn 霎时 shà 连亘 gân 窗扉 fēi 倏忽 shū 黯然 àn 缥缈 piǎo 悄(qi ǎo)然前行海枯石烂日转(zhuǎn)星移姿态万千风云变幻津(jīn)津有味窃(qiâ)窃私语更胜一筹(chïu) 惊慌失措(cuî) 弱肉强食开膛(tánɡ)破肚毫不犹豫(yïu yù) 窸窣(xīsū)作响夜色苍茫(mánɡ) 遥遥在望昂首挺立一叶扁(piān)舟高垣(yuán)睥睨(pìnì) 黯(àn)然飘渺(piāo miǎo) 风定天清海市蜃(shân)楼碧瓦飞甍(mãnɡ) 历(lì)历在目化为乌(wú)有<二>文学常识。
①法布尔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著有《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②蒲松龄 字留仙 世称“聊斋先生” 号柳泉居士 清代文学家。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三>课文内容把握。
①《化石吟》是一首赞美化石的抒情诗 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 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初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次复课,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第四单元的语文知识,确保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其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回顾并掌握第四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和重要词汇。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回顾课文:通过开放式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回顾第四单元的课文,确保他们对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有清晰的记忆和理解。
2. 词汇复:通过游戏形式的词汇复,帮助学生回顾并巩固第四单元的重要词汇,提高他们对词汇的运用能力。
3. 阅读理解训练:选择一篇相关的阅读材料,设计一些问题和任务,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4. 作文练:给学生布置一篇作文题目,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写一篇有关第四单元内容的作文,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1. 合作研究: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具,如幻灯片、音频、视频等,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合作研究的效果等。
2. 作业评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包括对词汇掌握情况的评价、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等。
3. 总结评估:通过课堂小结或讨论,让学生对本次复课进行评估和总结,帮助他们反思和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时间安排本次复课大约需要1个课时,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回顾课文(15分钟)- 第二部分:词汇复(15分钟)-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训练(20分钟)- 第四部分:作文练(10分钟)- 总结评估(5分钟)教学资源准备1. 课文教材2. 多媒体教具3. 游戏道具4. 笔、纸等研究用具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部编本2023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第四单元复》的内容和要点。
2. 掌握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理解本单元课文的主旨和核心观点。
4. 能够准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课文的主旨和核心观点。
3. 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训练。
三、教学内容1. 复《第四单元复》的课文内容。
2. 分析课文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进行默写和造句练。
3. 针对课文的主旨和核心观点进行讨论和解读。
4. 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训练,包括单词拼写、句子构造和对话练。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和解读。
2. 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
3. 个人练和自主研究。
4. 口头表达和写作训练。
五、教学过程1. 复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第四单元复》的课文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进行默写和造句练,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 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主旨和核心观点,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训练,包括单词拼写、句子构造和对话练,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本节课的研究成果,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评价1. 通过默写和造句练,评价学生对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讨论和解读课文主旨和核心观点,评价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度。
3. 通过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训练,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七、课后作业1. 阅读并默写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完成写作和口语表达的练题。
3. 预下节课的内容,准备参与讨论和研究。
以上是《部编本2023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的简要内容和安排。
希望能帮助到您!。
2023-2024年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人物精神、作者的情感体验和对人生的思考。
3.继续学习默读,侧重圈点勾画。
4.理解语言的三个层面:词句层面、理解层面、结构层面——怦然心动,若有所思,有疑问处。
5.理清作者思路。
包括整体思路与局部思路,梳理一些文章思路展开的模式。
【核心素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人物精神、作者的情感体验和对人生的思考。
【重难点】继续学习默读,侧重圈点勾画。
【评价任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人物精神、作者的情感体验和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学生浏览问题,再次回顾本单元重点内容:(1)《纪念白求恩》一文中作者深刻地分析了白求恩的精神品质评价提到共产主义精神的高度,并且把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分析为国际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三个方面,赋予白求恩精神深刻而丰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精神。
(2)《植树的牧羊人》叙写"我"三次造访艾力泽布菲老人日地坚持选种、种树的工作,使得荒山变成了绿洲,给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勃勃生机。
(3)《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莫顿亨特回忆了童年时一次遇险脱险的经悟到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困难可以化整为零,"走一步,再走一战胜困难。
(4)《诚子书》是诸葛亮教育儿子的名篇。
我们阅读这篇短文,除了在背诵的基础上梳理它的大意,更主要的是理解它的思想内容,理解它的教育价值。
尤其对其中的名句的理解,更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
1.矫正。
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
2.深化提高。
绿豆那些事儿①据考证,早在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植绿豆了。
第四单元复习七年级语文教课设计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课点1.领会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品尝优美的诗句。
3.学习诗歌形象、委婉、精练的语言和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的奇妙运用。
4.领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力。
5.识记相关知识及要点字词。
(二)能力训练点培育联想和想象能力、培育赏识诗歌的能力。
(三)德育浸透点培育乐观向上,踊跃对待人生的生活态度以及爱国主义情怀。
(四)美育浸透点领悟诗歌的音韵律,感情美和境界美。
二、学法指引1.撰写 100 字左右的单元内容纲要。
(课前 )2.自制文体、文学知识及要点字词累积卡片。
(课前 )3.经过练习加以稳固。
4.进行能力迁徙训练。
三、要点、难点、疑点及解决要点:一是领会诗中丰富的想象、优美的境界和诗人抒发的诚挚感情。
二是理解诗中运用的比喻、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
三是推测诗歌形象、委婉、精练的语言。
解决方法:增强朗诵、背诵,赏识品尝要点诗句。
四、课时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电影、录音机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诗歌朗诵竞赛 (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首诗朗诵,可配乐。
) 2.进行知识抢答。
3.沟通相关知识和要点字词累积卡。
4.练习稳固。
5.能力迁徙训练。
七、教课步骤(一)概括单元内容本单元所选的都是新诗,包含中外的优异诗歌。
诗歌语言特别凝练,常常一句话就是一个镜头,就蕴涵一片深情。
只有频频吟诵、联想、品尝,才能领会此中的画意诗情,感觉境界美。
要仔细推测频频、拟人、排比、比喻这些修辞的表达成效。
要仔细领会作者描述光景的想像力和抓住光景特色以抒发自己感想和情怀的抒怀方法。
(二)诗歌朗诵竞赛(自选,可配乐。
)(三)文学、文体知识抢答1.郭沫若2.冰心3.冯至4.闻一多5.何其芳6.余光中7.席慕蓉8,普希金9.弗罗斯特(四)沟通要点字词累积卡(五)稳固练习1.从国别着眼,选出不一样类的一项(C)A.《乡愁》 (席慕蓉 )B.《天上的街市》C.《未选择的路》 D.《我是一条小河》2.从作者着眼,选出不一样类的一项(B)A.冰心 B.余光中 C.何其芳 D.冯至3.下面对几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A)A.余光中的《乡愁》诗借助时空的变化来层层推动诗情的抒发。
初一语文人教版第四单元复习教案模板五篇初一语文人教版第四单元复习教案模板1《最后一课》【教学设想及依据】1.文献法:指导学生根据预习提示搜集作品写作时代背景,了解作家,完成材料积累。
2.诵读法:要求学生默读,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整体把握,理清文章的思路,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述出来。
3.探究法:在边读边议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与变化,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而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以及社会意义。
4.创新法: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写作迁移。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⑴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⑵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⑶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2.情感目标:通过对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学生高度的爱国热情,并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准备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
3.发展目标:学习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引导学生创新写作,激发想象力和发展思维的能力。
【教学内容】1.了解小说的背景。
2.领会利用语言、心理、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领会所表达出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4.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并进行创新写作。
【教学重难点】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2.通过听读,加深对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用具】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完成积累1.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
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反映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最后一课》。
题目为什么叫最后一课呢?请同学们跳读,用课文原句回答──原句在第11段中。
(板书:《最后一课》)2.课文预习提示中提及是作者于1873年写下了这篇小说。
这说明的体裁是小说,写作背景是怎样的?学生读预习提示第一自然段:写于1873年,反映的是1870~1871年间普发战争后发生的事故。
第四单元复习-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
第四单元复习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品味优美的诗句。
3.学习诗歌形象、含蓄、精练的语言和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的巧妙运用。
4.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力。
5.识记有关常识及重点字词。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乐观向上,积极对待人生的生活态度以及爱国主义情怀。
(四)美育渗透点
领会诗歌的音韵律,情感美和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
1.撰写100字左右的单元内容概要。
(课前)
2.自制文体、文学常识及重点字词积累卡片。
(课前)
3.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4.进行能力迁移训练。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
重点:一是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挚感情。
二是理解诗中运用的比喻、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
三是揣摩诗歌形象、含蓄、精练的语言。
解决办法:加强朗读、背诵,欣赏品味重点诗句。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诗歌朗诵比赛(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首诗朗诵,可配乐。
)
2.进行知识抢答。
3.交流有关常识和重点字词积累卡。
4.练习巩固。
5.能力迁移训练。
七、教学步骤
(一)概述单元内容
本单元所选的都是新诗,包括中外的优秀诗歌。
诗歌语言非常凝练,往往一句话就是一个镜头,就蕴涵一片深情。
只有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才能领略其中的画意诗情,感受意境美。
要认真揣摩反复、拟人、排比、比喻这些修辞的表达效果。
要认真体会作者描绘景物的想像力和抓住景物特点以抒发自己感触和情怀的抒情方法。
(二)诗歌朗诵比赛
(自选,可配乐。
)
(三)文学、文体常识抢答
1.郭沫若
2.冰心
3.冯至
4.闻一多
5.何其芳
6.余光中
7.席慕蓉
8,普希金
9.弗罗斯特
(四)交流重点字词积累卡
(五)巩固练习
1.从国别着眼,选出不同类的一项(C)
A.《乡愁》(席慕蓉)B.《天上的街市》
C.《未选择的路》D.《我是一条小河》
2.从作者着眼,选出不同类的一项(B)
A.冰心B.余光中C.何其芳D.冯至
3.下边对几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A)
A.余光中的《乡愁》诗借助时空的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
席慕蓉的《乡愁》则运用新奇的比喻显示超凡的想像力,前者用象征手法,后者巧用比喻的手法。
B.何其芳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通过诗人强烈的抒情,抒发了对延安的新生活和延安青年的热爱和赞美。
C.闻一多在《色彩》中歌唱色彩,也就是歌唱艺术的价值,因为有了艺术才有生命的价值。
D.冰心的《繁星》和《春水》可以说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诗集。
4.下面是有关诗歌知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新诗,也叫现代诗,是指辛亥革命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歌,是与传统诗歌(旧诗)相对而言的。
B.诗歌按表达方式分,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我是—条小河》是——首叙事诗,《纸船》是一首抒情诗。
C.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也必须饱含诗情,才能生动感人。
D.《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奇妙的联想和想象,编织出一幅天上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抒发了自己郁闷的感情。
5.请选出对下列诗歌分类不当的一项( C )
A.《静夜》是一首抒情诗。
B.《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哲理诗。
C.《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一首叙事诗。
D.《色彩》是一首哲理诗。
6.下列词语中感情色彩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
A街灯忠义希望悲哀B热情明星溺爱海浪
C森林乡愁珍奇怅惘D亲切美丽高洁快乐
7.选出对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D)
A.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B.至爱:最爱。
溺爱:过分宠爱。
诗中指极度热爱。
C.凄艳:凄凉而艳丽。
高洁:高尚纯洁。
D.清远:清脆悠远。
怅惘:迷惘。
8.朗读的节拍和重音标记有误的是(C)
A.你看,/gp浅浅的/天河
B.定然是/不甚/宽广
C.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D.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六)重点语段
阅读《纸船》,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句子语音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
A.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B.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C.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D.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2.填空:
①写出表示作者执著信念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母亲万般思念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作者赋予“纸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副标题“——寄母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中,“妄弃”改为“丢弃”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含着泪”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中,“留着,留着”采用了___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能力迁移
盼望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1.依据诗的上下文,将“抛锚”“起锚”填入合适的括号里。
2.这首现代诗的主题是()
A.描绘两海员不同的想法。
B.“出发”充满希望,“到达”带回果实。
C.表现的是海员们与大海“拼搏”的渴望,是到达“胜利”彼岸的期待。
3.这首诗押韵四个字是()、()、()、()。
4.同样的意思也要注意变化,这首诗一二节,哪两个不同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
A.“一片洁白的浪花”“一阵铁链的喧哗”
B.“他最喜欢的”“最使他高兴的”
C.“激起”“发出”
答案
(六)1.B 2.①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②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他的爱和悲哀归去。
③对母亲的怀恋,赞美伟大的母爱补充说明本诗的主题3。
不好。
“丢弃”的对象说明已无多大利用价值,“妄弃”说明对使用对象的不屑一顾的态度,“不妄弃”正说明作者对“纸”的珍爱之情。
4.“含着泪”说明了一个即将远离故土的女儿对母亲的缱绻怀恋之情。
5.略,
(七)1.见文中。
2.B
3.花、哗、发、达
4.B
第四单元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