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胡独奏曲谱
- 格式:doc
- 大小:167.50 KB
- 文档页数:2
传统器乐一、结构1、器乐概述2、欣赏曲目*独奏*合奏3、思考题、问答题、参考书目二、内容1、器乐概述我们将器乐作品分为丝竹、吹打和锣鼓三在类。
丝竹乐是这三类中的第一类,这三类的点是根据乐队的编制特点。
丝竹乐中我们将北京弦套十三套和梁鼓子曲归丝竹类来讲解,这二类音乐的乐队中使用的乐器右手琵琶、三弦和二胡为主。
这些乐器都是丝弦乐器。
丝竹乐与西方乐队分类中的弦乐队十分相似。
西方的此类乐队。
英文叫做“Qchestra”。
器乐中第二类叫做吹打。
这是管乐队的编制,乐队中的管子、笛子、笙、唢呐为主奏乐器,这类乐队与西方的管乐队具备许多共同处。
乐手可以边吹边走,适合仪仗庆典,游行,器乐中的第三类是打击乐队,以鼓锣为主,加入一、二件管乐器如唢呐。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乐种”概念是一个未加严格限定的概念,它的使用是描述性的,而非严格的科学意义。
乐种大致包含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乐队,即乐队的组合和使用的乐器。
不同的乐种首先是历史沿革中形成的乐队编制,每一个乐种的乐队都有自己的鲜明特征和传统,包括自己特有的乐器、编制、演奏风格。
乐种的第二个要素是曲目。
每个乐种均有一套保留曲目或曰代表曲目。
这些曲目构成了该乐种的实体。
第三,每个乐种最初成形时多是以地区为界限的,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山西八大套、河南曲子牌头,都是以省份命名的。
本文使用乐种的概念更接近“流派”一词的含义,或乐派。
若考察分析现存不同乐种的乐队编制和乐器的种类,它们往往大同小异,再看相对固定的不同乐种的代表作往往亦相互借用。
不同乐种之间的区别往往多是由于地区的距离造成的,这有点像西方古典十八、十九世纪时不同国家的古典音乐的区别,如维也纳古典乐派、俄罗斯古典乐派或北欧民族乐派,这些乐派各有自己鲜明的风格特征。
同时,又具有共同的古典音乐的共性,所以本文使用的乐种的概念,事实上并无法严格区分这些乐种的音乐。
现存乐种大致可以按照乐队的编制分为以弦乐器为主的弦索、丝竹类和以管乐器为主加上打击乐器形成的吹打类乐种,以及全部由打击乐组成的乐队演奏的锣鼓类乐种。
二胡演奏中地域风格演奏技法之比较摘要:二胡演奏艺术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
在此过程中二胡在结合地方音乐、戏曲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当然其演奏技法也在传承和开拓中持续发展。
中国多元的地理文化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二胡曲目的创作与演奏风格。
而在二胡演奏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地域风格演奏技法和曲目特色非常重要,这有利于二胡曲目音乐意境的最佳呈现。
关键词:二胡演奏;技法;地域风格中图分类号:J632.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21)08-0099-03(淮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安徽淮南232000)二胡作为一种外来乐器在中国经历百余年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富有中华传统韵味的民族乐器,具有音质抒情优美、艺术呈现丰富的特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我国地域辽阔,在地域文化上南北各具特色,这在二胡作品风格上也体现得较为明显。
在二胡演奏的地域风格演化进程中,南方主要侧重江南曲风,旋律以柔和、悠扬为主,曲调迂回曲折;而北方二胡主要集中于陕西、河南等地,旋律以跳跃舒展为主,曲调浑厚、奔放、高亢。
此外,二胡作为戏曲伴奏的主要乐器在其发展进程中,一直有大量戏曲元素融入而戏曲音乐本身也为二胡作曲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
二胡演奏从地域流派划分上可以分为北派、南派、秦派、豫派四类,受地域与民俗戏曲文化的影响,各派二胡音乐、演奏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具体说来,江南二胡乐曲深受江浙丝竹音乐的影响,在演奏风格上追求旋律的细腻流畅、婉转动人,节奏柔和、韵律优雅、力度起伏呈橄榄式,常以内外弦交替的润色手法让江南丝竹奏乐变得灵动流畅、恬静素雅。
东北二胡倾向于用多样的滑音来呈现乐曲,非常重视不同弓法为乐曲呈现带来的重大意义,在激情动荡的旋律展示中强调一音一拍一弓,而且在力度和弓速的要求上较为严格,让人感受东北音乐中那种特有的活泼、灵动、爽直的音乐风格。
陕西二胡以秦腔、陕北民歌为底蕴,其总体调式主音以上下四、五度音符为旋律主干,通过灵活运用秦腔调式贴切地展示出陕北黄土地中粗犷高亢、洒脱自如的音乐风格[1]。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22(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增二度是( )的特性音程。
(分数:2.00)A.和声调式√B.混合利低亚调式C.利底亚调式D.多利亚调式解析:解析:在和声调式中,由于大调降低第Ⅵ级,小调升高第Ⅶ级,因而产生了自然大、小调中没有的增二度、增五度、减四度、减七度。
这四种音程为和声调式所特有,所以叫作和声调式中的特性音程。
2.下面谱例中,出现音程次数较多的是( )(分数:2.00)A.小三√B.大三C.纯一D.纯四解析:解析:小三度的音程在谱例中出现了7次,由此可以看出小三度的音程出现较多。
3.音乐术语中比Moderato慢的是( )。
(分数:2.00)A.AllegroB.VivaceC.Lento √D.Presto解析:解析:Moderato中板(88);Allegro快板(132);Vivace急快板(160);Lento慢板(52);Presto急板(184)。
?( )(分数:2.00)A.b B和声大调B.f和声小调C.b D自然大调D.b E和声大调√解析:解析:将自然大调式音阶的第Ⅵ级降低半音,因而使Ⅵ一Ⅶ之间构成增二度,为和声大调式音阶。
第Ⅶ级音升高半音,因而使Ⅵ一Ⅶ之间构成增二度,为和声小调式音阶。
取任何一个音为主音,按照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的顺序排列而得来的调式音阶为自然大调式音阶。
通过计算,可得出D选项符合上面该谱例。
5.下列不属于等音程的是( )。
(分数:2.00)A.增四一减五B.大六一减七C.增三一纯四D.小六一减七√解析:解析:小六的等音程为倍减七。
6.管弦乐曲《春节序曲》的作者是( )。
(分数:2.00)A.马可B.贺绿汀C.冼星海D.李焕之√解析:解析:《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序曲部分,集中表现中国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
它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22(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增二度是( )的特性音程。
A.和声调式√B.混合利低亚调式C.利底亚调式D.多利亚调式解析:在和声调式中,由于大调降低第Ⅵ级,小调升高第Ⅶ级,因而产生了自然大、小调中没有的增二度、增五度、减四度、减七度。
这四种音程为和声调式所特有,所以叫作和声调式中的特性音程。
2.下面谱例中,出现音程次数较多的是( )A.小三√B.大三C.纯一D.纯四解析:小三度的音程在谱例中出现了7次,由此可以看出小三度的音程出现较多。
3.音乐术语中比Moderato慢的是( )。
A.AllegroB.VivaceC.Lento √D.Presto解析:Moderato中板(88);Allegro快板(132);Vivace急快板(160);Lento慢板(52);Presto急板(184)。
?( )A.b B和声大调B.f和声小调C.b D自然大调D.b E和声大调√解析:将自然大调式音阶的第Ⅵ级降低半音,因而使Ⅵ一Ⅶ之间构成增二度,为和声大调式音阶。
第Ⅶ级音升高半音,因而使Ⅵ一Ⅶ之间构成增二度,为和声小调式音阶。
取任何一个音为主音,按照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的顺序排列而得来的调式音阶为自然大调式音阶。
通过计算,可得出D选项符合上面该谱例。
5.下列不属于等音程的是( )。
A.增四一减五B.大六一减七C.增三一纯四D.小六一减七√解析:小六的等音程为倍减七。
6.管弦乐曲《春节序曲》的作者是( )。
A.马可B.贺绿汀C.冼星海D.李焕之√解析:《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序曲部分,集中表现中国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
它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
这首乐曲是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诗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
7.被誉为“伟大的演员,美的化身”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是( )。
中国传统乐器灿烂悠久古音乐古人说: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吕氏春秋”。
根据20世纪考古发现,中国音乐的历史远远不是三千年、五千年,而是八、九千年或者更为遥远,八、九千年以来,中国音乐同中国文化一样,从未间断,这在世界古老文明中是很少见的。
1.上古音乐:伟哉华夏乐亘古一脉通击石百兽舞箫韶奏九成2.中古音乐:乐府采诗颂相和大曲兴鼓吹起代北清商吴楚声隋唐时期:声情更相融乐奏十部伎舞旋丝路风船行十里一曲犹未终唐人多壮举乐舞呈颠峰3.近古代音乐:伶工失恩宠乐自民间兴填词协乐律说唱调诸官歌舞演鼓事杂剧得繁荣可以说“明清理遗产,音乐集大成,长河源流远,传统得继承。
”传统乐器和器乐金声谐玉振,钟鼓调管弦。
鼓器分八类,乐奏有源源。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器乐艺术十分发达的国家。
乐器按照各自使用的物质材料分为八种类别: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称为八音。
乐器分为四类:吹,拉,弹,唱。
依器成组和传播在民间合奏用仪式独奏娱雅间器乐仪式的表演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合奏,一是独奏。
在中国传统生活中,器乐合奏大多数都用于民间习俗和仰仪式活动中。
独奏在封建时代多半是文人以古琴,琵琶,箫等自娱,或在民俗场合中由唢呐,管子,笛演奏者作即兴演出,与合奏相比,形式,品种都要少一些。
1. 器乐合奏传统的民间器乐合奏,依其不同的组合,可以分六类:锣鼓乐,唢呐锣鼓乐,鼓吹乐,丝竹锣鼓乐,丝竹乐,弦索乐。
A. 锣鼓乐:锣鼓势磅礴热烈且酣畅十番十样锦风响八面这种和乐但存,乐队以单一色的打击乐器组成,少数情况下,可以加一两种有音高的乐器,如十面云锣等。
B .吹打乐:吹打地域广唢呐笙笛管鼓为群音长坐行节奏缓在这种合奏音乐中,虽然有明确的主奏乐器,但打击乐依然有很重要的地位。
C .鼓吹乐:鼓吹荐朝会僧道有古传和笙伴筚篥(音bi li)大曲套十三一种以吹奏乐器为主,少量打击乐助奏的民间合奏。
他的分布比任何民间乐种都更加广泛。
D .丝竹乐:丝竹生水乡清雅尚柔婉幽深得古韵华丽制新篇E. 弦索乐:弦索品种少中洲遗微澜潮州筝曲谱《胡笳》声久远仅用丝弦乐器演奏的音乐。
《戏剧之家》2019年第13期 总第313期95音乐研究刘明源先生作为我国杰出的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以感情丰富和广阔的艺术视野闻名于五湖四海。
刘明源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诠释了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祖国无比的热爱,也极为鲜明地突出了其对于中国十数种戏曲剧种音乐的广泛理解与应用。
在他的作品中,戏曲风格浓郁而鲜明,戏曲元素交织辉映,一曲曲谱写出了民族音乐美好而又华丽的篇章。
板胡套曲《四季》更是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刘明源先生创作和演奏的风格。
一、艺术积累——厚重艺术积累是进入创作过程的前提条件。
创作离不开社会生活。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胡琴演奏宗师,刘明源先生作为胡琴演奏的大师,其创作的作品中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广阔的艺术视野。
刘明源先生的音乐作品风格跨度极大,涉猎领域极广,从朝鲜到蒙古,从江南水乡到辽阔的东北大地全都留下了他的足记,从闽粤之地到中原大地都留下了他的影射。
(二)艺术胸怀的宽广。
自古老话常说“未学艺,先学人”“心有多大,艺有多高”,从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其创作者在作品中奉献的心血,从而明白其作者的人格品行。
在刘明源先生几十年的艺术生涯里,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种类繁多的艺术作品,同时也为中国民族音乐培养了众多杰出的人才。
(三)体验是观察的深入。
体验,顾名思义是艺术家在自身实践积累中得到的对于生活的感受,上升至情绪、乃至情感上就是要做到把握生活。
刘明源先生在《四季套曲》的创作中,对这一点的表现可以说是淋漓尽致。
从此曲中,秦腔的豪放与郿户碗碗腔的婉转交相呼应在西北三秦大地,高亢嘹亮的陕西语言中交杂了河南豫剧的流水潺潺,东北二人转更是直白粗犷。
二、艺术创造——源远流长(一)从板胡套曲《四季》中第一首乐曲《春》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创作构思那可是匠心独具。
《春》是一首具有浓厚的陕北风格并且由次中音板胡演奏的作品。
作为一首变奏曲,它的主要动机是陕北音乐曲牌及音调,在乐曲的创作过程中,刘先生突破常规,运用了民间音乐的常用变奏手法——“加花”与“减字”。
月牙儿五更教案篇一:神州音韵教案《神州音韵》(一)教案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黄河船夫曲》。
2.欣赏板胡独奏曲《月牙儿五更》。
【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然、豪放的声音演唱《黄河船夫曲》。
2.欣赏《黄河船夫曲》其歌词和旋律有什么特点?3.欣赏《月牙儿五更》器乐和声乐曲各有什么特点?【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唱《黄河船夫曲》,由于旋律跳跃性较强,演唱时应注意音准。
2.难点:比较《月牙儿五更》器乐和声乐表现形式的特点。
【教材分析】1.歌曲《黄河船夫曲》《黄河船夫曲》是一首陕西民歌,歌曲生动的描写了在气势壮观的黄河上,船夫们那种与惊涛骇浪奋力拼搏的豪放气质,充分体现出中华儿女自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歌曲为单声部曲式,第一主题乐句(1——4小节)和结束句(13——15小节)的曲调高亢、悠扬,首尾呼应,有问答之意。
2.乐曲《月牙儿五更》《月牙儿五更》是一首东北小调,徵调式。
全曲音乐为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
第一句音调舒展、节奏明快,是全曲明朗情绪的基调;第二句的前半句具有承接旋律音调的意义,后半句引入了新的旋律音调;第三句为“转”,在音型、节拍、调式色彩上都有变化;第四句,最后收于全曲最低音。
【教学过程】一、导入1.根据课题《神州音韵》,导入我国幅员辽阔,拥有多样的地形地貌和复杂的地理环境。
同时,我国还是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
本节课,我们所学习的音乐都是我们国家的民族音乐。
2.教师: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歌有多少了解?学生回答。
二、欣赏并学唱《黄河船夫曲》1.初听《黄河船夫曲》并回答问题。
教师:这首歌曲有什么风格特点?学生回答。
教师:其旋律和歌词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2.重点讲解音乐中“重复”的发展手法。
教师:“重复”是指将现有的音乐材料紧接再次出现。
重复又分为完全重复和变化重复,《黄河船夫曲》采用的是部分重复的创作手法。
它起到加深欣赏者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和对音乐形象的记忆。
七年级音乐教案七年级音乐教案3.讲解音乐中“重复”的发展手法。
(重点)在歌曲创作中,“重复”是发展旋律的重要方法。
“重复”是指将现有的音乐材料反复使用。
“重复”分为完全重复与变化重复,本课歌曲中采用的是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
“重复”可以加深人们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和对音乐形象的记忆。
4.学唱重复部分的旋律。
5.模唱或听记最后一乐句乐谱。
6.初次完整演唱作品,发现学生演唱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7.讲解曲式结构歌曲为单一部曲式,第一主题乐句(第1-4小节)和结束句(第13-15小节)曲调高亢、悠扬,首尾呼应,有问答之意。
在第一主题乐句与结束句之间(第5-12小节)是采用将主题句片段重复四次的手法发展而成的扩充部分。
这样的曲式结构,使音乐形象集中,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三、特点分析(播放录音,边听边分析)1.分析作品内容、风格特点(学生尝试分析乐曲表达的情绪及乐曲的结构,教师补充。
)作品内容:《黄河船夫曲》作为地道的陕西民歌,在黄河艄公中世代传唱。
歌曲描绘了黄河岸边的船夫们在行船时悠然自得、自由歌唱的画面,表达了黄河岸边水手们豪放、乐观的性格和平水行船时的舒畅心情。
风格特点:(1)旋律节奏:旋律中有双四度跳进音程;节奏宽广自由。
(2)演唱特点:声音高亢嘹亮,自由舒展,由地方方言发展而来,多有装饰音及下滑音。
听录音让学生跟唱2.欣赏民间歌手王向荣演唱的版本,模仿并体会其特点。
3.逐句听唱歌曲中有装饰音及下滑音的乐句并加以练习,体会陕西民歌的韵味之所在。
4.创设情境,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引导学生想象歌曲中描绘的黄河岸边船夫们在行船时悠然自得、自由歌唱的画面,体会船夫们自由、舒畅的情绪,力求用歌声来表现这样的情景和情绪,部分已处于变声期的学生,可用轻声或假声演唱,不追求音量。
四、知识拓展装饰音及下滑音唱新歌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讲解“重复”的创作手法,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这种手法对音乐发展的作用,也为后面的创作做好铺垫。
民族乐器分类教学设计课题:《民族乐器分类》年级:六年级下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教学PPT、平板电脑、青花瓷曲谱、二胡、古筝、琵琶、笛子、葫芦丝和各种打击乐器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民族乐器的四大分类有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
【教材分析】民族乐器的分类有四种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
首先通过直观介绍它们的结构、音色和演奏技巧,再次通过各自的代表曲目听辨其音色说出各自的特点,最后让学生对乐器进行比较,继而了解民族乐器的不同乐器的音色和特点。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突出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创设民主平等的的教学氛围,以生动有趣的方法解决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初步了解民族乐器的四大分类。
2、着重学习民族乐器的分类并能识别乐器其音色。
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讲解、讨论等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乐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
2、民族乐器演奏座位图划分ABCD四大区域,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搜索了解四大区域是民族乐器的哪些分类,各小组成员汇报并通过投屏手段现场讲解分享给同学们。
情感态度与价值: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接受音乐审美教育。
2、通过课件的展示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重点难点:1、能准确的辨认出常见的民族乐器并能识别其音色。
2、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听辨、分析,体验音乐片断,通过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音乐鉴赏、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段音乐视频,歌曲非常好听,你们想不想听?同学们认真观看。
3、同学们,在刚刚我们看到的这段视频中的音乐你们熟悉吗?在哪里听到过?学生答:非常熟悉,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场曲。
民族民间音乐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白毛女》的主题取材自_______《小白菜》、《青阳传》等。
( )A.河南民歌B.河北民歌C.山西民歌D.山东民歌2.浙江海宁的《车水号子》是( )A.农事号子B.工程号子C.船渔号子D.作坊号子3.川剧《思凡》是_______的传统曲目。
( )A.昆腔B.梆子腔C.高腔D.皮黄腔4.周代乐器的八音分类中,磬、编磬等打击乐器分在_______类。
( )A.金B.石C.土D.匏5.浙江乐清山歌《对鸟》是一首_______山歌。
( )A.二句头B.三句头C.五句头D.四句头6.京韵大鼓《林冲发配》是_______的代表作品。
( )A.刘宝全B.小彩舞C.白云鹏D.良小楼7.“南山截竹为觱栗,此乐本自龟兹出”中的“觱栗”是_______古称。
( )A.管B.笛C.笙D.箫8.二胡曲《光明行》的曲式结构是( )A.变奏B.复三部C.回旋D.单三部9.建国后对苏州弹词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 )A.袁雪芬10.下列不属于小调体裁的是( )A.鲜花调B.采茶调C.爬山调D.跑旱船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弹词2.曲牌体3.诗赞系4.广东音乐5.皮黄腔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宫廷音乐、_______、宗教音乐等。
2.青海省每年在农历四、五、六月间常有举行_______的习俗。
3.苏州弹词的主要伴奏乐器是_______和琵琶。
4.京韵大鼓刘派创始人是_______。
5.《中花六板》是_______八大传统曲目之一。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月牙儿五更【教学目标】学生能认识和了解本课作品不同的表现形式,感受关东支脉音乐的风格特点。
学生能自信演唱引子部分,体验关东音乐的风格特点。
【学情分析】学生能在欣赏民歌改编的作品的基础上,知道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和基础。
【教学重点】了解关东支脉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
【教学难点】自信演唱引子部分。
【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演唱歌曲《黄河船夫曲》二、新课教学(一)《月牙儿五更》1.老师播放民歌《月牙儿五更》,说说这首歌曲属于中国民歌中的哪一类?学生回答。
(小调)2.学唱旋律片段(1)老师范唱(2)学生跟琴视唱曲谱3.老师播放板胡独奏《月牙儿五更》,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刚才学唱的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学生回答。
4.简介板胡板胡属于中国民乐中的弓弦乐器,在中国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品种繁多,琴筒由木料或椰子壳制成,音色明亮,高亢,适用于表现热情奔放的曲子。
除了独奏外,它也是我国多种梆子腔戏曲,北方戏曲和曲艺的主要伴奏乐器。
它的名称是因为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的。
又称梆胡、秦胡、胡胡等。
聆听合唱,感受两种演唱形式的不同艺术魅力。
三、关东支脉音乐的特点师:我们今天欣赏的都是关东支脉的民歌,或改编的器乐曲,那么关东支脉音乐到底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
老师补充:我国关东支脉的音乐从地域上看为山海关以外、长城以北,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大部分地区。
这一地区语言与河北、山东均属北方方言,更接近河北话。
这一地区汉族传统音乐的体裁形式多样,主要有民歌(劳动号子、小调)、歌舞音乐(秧歌、二人转、单鼓)、曲艺音乐(京韵大鼓、东北大鼓、单弦牌子曲)、戏曲音乐(京剧、评剧、河北梆子、吉剧、龙江剧、辽南戏)、鼓吹乐(唢呐乐、笙管乐)等。
关东一带的居民多从河北和山东一带迁入,所以在民间音乐的体裁形式、旋律音阶等方面都与齐鲁燕赵支脉音乐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调式音阶常用六声音阶,一般fa、si不同时出现有一首民歌中。
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欣赏:月牙儿五更》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欣赏民歌改编的作品的基础上,知道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和基础。
2.学生能认识和了解本课作品不同的表现形式,感受关东支脉音乐的风格特点。
3.学生能自信演唱《乌苏里船歌》引子部分,体验关东音乐的风格特点。
2学情分析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3重点难点
了解关东支脉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欣赏《月牙儿五更》、《乌苏里船歌》、《走绛州》
教学活动
1【导入】一、导入复习
一、导入复习:演唱歌曲《黄河船夫曲》
2【讲授】二、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月牙儿五更》 1.老师播放民歌《月牙儿五更》,说说这首歌曲属于中国民歌中的哪一类? 学生回答。
(小调)
3【活动】2.学唱旋律片段。
板胡定弦定调对照表摘要:1.板胡定弦定调对照表的概述2.板胡定弦定调对照表的内容3.板胡定弦定调对照表的应用4.板胡定弦定调对照表的注意事项正文:板胡定弦定调对照表是一款专为板胡演奏者设计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演奏者快速地确定板胡的定弦和定调,使演奏者能够更准确地演奏出优美的音乐。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板胡定弦定调对照表的各个方面。
一、板胡定弦定调对照表的概述板胡是我国传统的弦乐器之一,它的音色独特,表现力丰富。
在板胡演奏中,定弦和定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们直接影响到演奏的效果。
为了帮助演奏者更好地完成这两个环节,板胡定弦定调对照表应运而生。
二、板胡定弦定调对照表的内容板胡定弦定调对照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弦名与音高:表格列出了板胡的四根弦的名称和对应的音高,方便演奏者快速查找。
2.定弦方法:表格中提供了板胡的定弦方法,包括常用的“按弦定弦法”和“泛音定弦法”。
3.定调方法:表格中详细介绍了板胡的定调方法,包括“固定调弦法”和“按音调弦法”。
4.音阶与和弦:表格中列出了板胡常用的音阶和和弦,帮助演奏者更好地把握音乐的结构。
三、板胡定弦定调对照表的应用板胡定弦定调对照表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首先,它为演奏者提供了便捷的查询功能,使演奏者能够快速地找到所需的信息。
其次,它为演奏者提供了准确的定弦和定调方法,使演奏者能够更好地演奏音乐。
最后,它为演奏者提供了丰富的音阶和和弦知识,使演奏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音乐的结构。
四、板胡定弦定调对照表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板胡定弦定调对照表时,演奏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表格中的信息与自己的板胡相符,以免出现错误。
2.在使用表格中的定弦和定调方法时,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演奏水平进行调整。
3.在实际演奏中,演奏者需要灵活运用表格中的知识和技巧,以达到最佳的演奏效果。
总之,板胡定弦定调对照表是一款非常实用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好地完成板胡的定弦和定调,使演奏者能够更准确地演奏出优美的音乐。
板胡发展的“中国之路”--访著名板胡教育家李恒先生郭昕【期刊名称】《音乐时空》【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6页(P13-18)【作者】郭昕【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李恒,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板胡演奏家、教育家、民族器乐作曲家。
1959年考入天津音乐学院附中,1966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
多年来,对板胡的演奏理论,基础训练的科学化、系统化、以及民族器乐作品的创作做了深入研究,培养了姜克美、刘冠廷、马东岩、牛长虹、张旭光、蔡阳、徐慧、胡瑜、王舒、李峰、单丹峰、武婷、胡穆楠等一大批新时代优秀的板胡演奏人才。
编著、创作了大量板胡著作和作品。
出版的主要著作:《板胡演奏艺术》、《板胡基本功训练》、《板胡演奏基础教程》、《板胡教学法》、《板胡基础教程》(教学光盘)、《中国民族器乐曲博览——板胡曲谱》、《浅易民族管弦乐曲集》、《中国民族管弦乐合奏曲集》等。
创作、改编及发表的民族器乐作品200余部,主要作品有:板胡独奏、协奏曲《秦川行》、《易水行》、《叙事曲》、《远望》、《沂蒙颂主题随想曲》、《乡情》、《串调》、《汾水情》、《壮乡新歌》、《中州韵》、《秦韵》等;三弦协奏、独奏曲《胡笳十八拍主题随想曲》、《秋夕》、《往事》;琵琶与乐队《剑魂》;唢呐独奏曲《山野情》等。
1985年11月21日,在北京举办《李恒板胡独奏、协奏作品音乐会》;1993年在新加坡举办《李恒板胡独奏及作品音乐会》;1998年在台北举办《李恒板胡独奏音乐会》。
1995、1996年出版个人板胡独奏专辑,2003年出版《李恒板胡演奏专辑》和《李恒板胡独奏、协奏作品专辑》;2009年在天津举办李恒板胡作品音乐会;2012年11月21日,“首届北京胡琴艺术节”板胡专场音乐会艺术指导。
1958年中央音乐学院从天津迁往北京,留下部分教师成立天津音乐学院附中,在保定河北文化学院招生。
李恒先生得知消息后,就带着板胡和二胡从徐水坐火车前往保定,至今他仍清晰地记得当时的票价是5角,而自己身上总共也就只有2、3块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