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提纲完整版
- 格式:doc
- 大小:493.50 KB
- 文档页数:39
(完整版)体育概论复习提纲第⼀篇体育概论篇第⼀章体育概论体育⾃产⽣以来,伴随⼈类⽂明的进步与发展已有⼏千年的历史。
⼈们为了追求美好的⽣活⽅式,在对健康、对和谐与美的追求中,期待⾃⾝向更美好的⽅向发展。
了解体育的产⽣和发展,认识体育的概念和组成,探索体育的本质和功能,领悟体育的真谛,以求不断提⾼对体育的认识,达到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享受体育的⼒与美,从⽽对体育有着更深⼊的认识。
第⼀节体育的概念与组成⼀、体育的概念1、什么是体育?体育是⼀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以发展⾝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过程和社会⽂化活动。
2、体育包括的内容?体育的内容包括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体锻炼三⽅⾯的内容。
3、体育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体育既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制约,也为⼀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服务。
⼆、体育的组成体育是由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三个⽅⾯组成。
(⼀)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教育的基础;它作为教育和体育的交叉点和结合部,⼜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学校体育教育重要是通过体育课程、课余体育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基本组织形式,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核⼼,全⾯实现学校体育的各项任务。
(⼆)竞技体育竞技体育⼜叫竞技运动,它是在体育实践中派⽣出来的。
那么什么是竞技体育呢?竞技体育是在全⾯发展⾝体素质的基础上,最⼤限度挖掘⾝⼼潜能,以夺取优异运动成绩为⽬标⽽进⾏的科学训练和竞赛活动。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标就是“更⾼、更快、更强”;奥林匹克的原则是“公平竞赛”、“参与⽐取胜更重要”。
(三)社会体育社会体育亦称⼤众体育,是指以健⾝、娱乐、休闲、医疗和康复为⽬的的体育活动。
它的活动内容最⼴、表现形式多样、适应性较强、参加⼈数最多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
它是学校体育的延伸,⼜是现代体育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节体育的功能体育的功能有:健⾝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军事功能、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
高中化学课本知识大纲第一部分:必修一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其他实验知识在选修六)考点一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过滤: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
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结晶:适用于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不同。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
如:酒精与水的分离。
主要仪器: 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器、牛角管、锥形瓶等。
4.分液:适用于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5.萃取:适用于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如:用CCl 4萃取溴和水的混合物。
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
注:不用酒精萃取。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考点一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 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意义是表示含有一定量数目的粒子的集体。
符号为:n ,单位为:摩尔(mol )。
(2)物质的量的基准(N A ):以0.012kg 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
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N A ,其近似值为6.02×1023mol -12.摩尔质量(M )1摩尔物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 。
1mol 任何物质均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因此,1 mol 不同物质的质量也不同;12C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而12 g 12C 所含的碳原子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1 mol 12C 的质量为12g 。
同理可推出1 mol 其他物质的质量。
3.关系式:n =AN N ;n =Mm特别提醒:1.摩尔只能描述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肉眼看不到、无法直接称量的化学微粒,不能描述宏观物质。
如1mol 麦粒、1mol 电荷、1mol 元素的描述都是错误的。
2.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应该用化学式(符号)指明粒子的种类。
如1mol 水(不正确)和1molH 2O (正确);1mol 食盐(不正确)和1molNaCl(正确)3.语言过于绝对。
高一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完整版)第一篇:细胞与遗传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分类2.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3. 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4. 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结构和功能5.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二、细胞的代谢1. 糖代谢(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酵解)2. 蛋白质代谢(蛋白质的合成与降解)3. 脂质代谢(脂肪的合成与分解)三、细胞的分裂1. 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2. 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特点3. 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功能四、遗传的基本概念1. 基因的概念和特点2. 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和联系3. 基因的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4. 突变和变异的概念和类型(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基因重组)五、DNA的结构与复制1. DNA的核苷酸组成和结构2. DNA的复制过程和机制(半保留复制)3. DNA复制与遗传稳定性六、RNA和蛋白质的合成1. RNA的种类和作用(mRNA、tRNA、rRNA)2. 转录的过程和机制3.转录调控4. 翻译的过程和机制5. 翻译后修饰七、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1. 基因的表达和调控2. 遗传信息的传递(性状的形成和变化)3. EPI基因调控4. 社会责任第二篇:生物体内外环境的动态平衡一、生物体的体液环境1.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概念与作用2. 水离子、电解质和蛋白质的分布及作用3. 活性物质的作用(荷尔蒙、神经递质)二、内环境的调节1. 负反馈调节机制2. 内分泌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3. 胰岛素与糖尿病4. 突变体三、人体器官的功能与调节1.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心脏、血管和血液)2.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肺、气管和支气管)3.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4. 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肾、尿管、膀胱和尿道)5. 脑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四、生物体对外环境的适应1. 光、温度、湿度、光周期和自然地理环境对生物的适应2. 饮食、睡眠、锻炼和心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 人类的工作、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五、环境生态1. 生态学的概念和意义2. 群落的组成和结构3. 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捕食、共生、竞争、拟态)4. 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6. 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三篇:生物技术的应用一、基因工程1. 基因重组技术(DNA剪切、DNA连接、转基因)2. 克隆技术(人工克隆、活体克隆、动植物克隆)3. 基因治疗(基因疗法、干细胞技术)二、细胞工程1. 细胞培养技术和细胞生物学2. 细胞工程的应用(制药、医学、生物技术)三、免疫工程1.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免疫反应、抗体、疫苗)2. 抗体工程和医学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诊断和治疗)四、生物多样性保护、遗传资源和农业生态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2.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濒危物种保护、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3. 遗传资源与生物技术4. 农业生态的概念和应用五、生物技术的社会影响1. 生物安全问题和生物伦理问题(转基因食品、人类基因编辑、生命保险)2. 生物技术的经济、产业和文化影响。
1、食品污染微生物的途径2、食品的微生物指标有哪些?3、微生物的概念4、微生物的特点(或称共性)5、微生物的常见类群有哪些?6、菌落7、细菌的基本形态有哪些?8、微生物的大小一般以微米(μm)为单位。
细菌、放线菌、酵母、霉菌的大小如何?9、试画出细菌细胞的结构图,并说出各结构的主要功能。
10、从细胞结构看,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主要差别在哪里?11、什么是芽孢?它有什么特性?产生芽孢的细菌常见的有哪两属?12、简述革兰氏染色法操作步骤;关键步骤是什么?请解释。
13、微生物需要哪些营养?14、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哪些?何为寄生?何为腐生?15培养基配制时应考虑哪些的原则16、培养基如何分类17、什么是基础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18、微生物的呼吸类型有哪些?多数微生物属于哪一类?酵母属哪一类?梭状芽胞杆菌属属于哪一类?19、几个概念:灭菌、商业灭菌、消毒、防腐、无菌20、影响微生物生命活动物理因素有哪些?21、试述微生物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根据生长温度的不同微生物分为哪些类型?它们的生长温度情况如何?22、低温能用于杀菌吗?23、高温对微生物的影响:多数细菌、酵母、霉菌的营养细胞和病毒在50—65℃10分钟可致死,但也有些微生物很耐热,如腐生性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其营养细胞可在80℃下生长,其芽孢120℃经12分钟才致死。
24、影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化学因素有哪些?25、大多数酵母和霉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4—626、细菌的最适pH值为6.5—7.527、什么是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28、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分哪几个时期?各时期有何特点?29、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平板菌落计数法的特点比较(优缺点)?30、微生物之父是巴斯德。
微生物技术之父是科赫。
31、你能举几例食品生产中利用微生物的例子吗?32、你能举几例引起食物中毒微生物种类吗?33、根霉、曲霉分别产生什么类型的孢子?34、倒平板时的培养基温度维持在多少度为宜?过高过低有何影响?35、接种好的斜面试管需贴上标签,标签上需注明哪些内容?标签应贴在试管的哪个位置?36、接种时可否将棉塞放在桌面上?菌种管和待接新鲜斜面试管可否平放在桌面上?为什么?37、菌液样品移入培养皿后,为什么要尽快地倒入培养基并充分摇匀,?38、为什么计数室内不能有气泡?试分析产生气泡的可能原因?39、说明高压蒸汽杀菌锅操作的关键步骤40、平板为什么要倒置培养?。
考试复习提纲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有什么相互关系?(第5-8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选择: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a.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b.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c.独立自主: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2、毛泽东思想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第10-17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灵魂,贯穿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5.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什么?为何提出?它们相互之间有何关系?(第26-27页,也可参考专题课件)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我国的发展实际,顺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从破解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出发,在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民族矛盾),人民群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阶级矛盾)。
其中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历史任务近代中国有两大历史任务,反帝反封建革命和完成近代化〔1〕反帝反封建革命反帝反封建革命是为了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总揽秩序,完成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从根本上说是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完成近代化完成近代化是为了改变中国经济文化的落后地位,完成国家富强,从根本上说是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1〕民族独立是完成近代化的必要前提和根底没有民族独立,就不能完成近代化,所以只有革命才能为中国的近代化翻开新天地〔2〕完成近代化是民族独立的保证,近代中国落后挨打证明了这一点。
2.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1)社会制度腐败腐败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既包含社会制度的腐败,也包含各级官员行为的腐败,二者可以同步,也可以不同步。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政治日益腐败,以皇帝为首的皇家贵族奢侈无度;各级官吏更是争相仿效,以权谋私,肆掠民财,“官以贿成,刑以钱免〞的现象比比皆是。
2)经济技术落后尽管中国古代经济技术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近代中国经济技术落后则是不争的事实。
此时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已经完成了两次科技革命,在动力、能源等领域出现重大创新和科技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稳固了资本主义制度;而此时的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生产工具简陋,手工劳动为主,根本没有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社会生产力低下,清政府财政收入困难,由此导致军队武器装备落后。
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失败原因: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主观原因: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A、农民是小生产者,缺少先进的革命理论作指导。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动摇了清王朝封建总揽的根底,有力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充分显示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性。
初中生物总复习提纲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01、生物的特征(什么是生物?):(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02、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03、科学探究(1)说出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2)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种子的萌发条件》(3)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04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圈是地球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而且相互间发生复杂的关系。
第一节生物圈01、生物圈: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表层)叫生物圈。
02、生物圈的范围:(1)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2)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3)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0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0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1)非生物因素:指光、温度、水、空气等(2)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05、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06、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07、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参见P19的四个图例)(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高一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完整版高一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部分:细胞生物学一、生物基础知识1. 生物体的组成2. 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3. 细胞基本结构及生命活动4. 基因的本质及基本遗传规律5. 属于生物体的化学物质及其相互作用二、细胞膜1. 细胞膜的结构2. 细胞膜的功能3. 细胞膜的运输4. 细胞膜的病理变化三、细胞核1. 细胞核的起源及结构2. 细胞核的代谢活动3. 细胞核的生殖活动4. 细胞核与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的协调关系四、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体1. 内质网的结构及功能2. 线粒体的结构及功能3. 高尔基体的结构及功能4. 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间的相互联系五、信号传递和调控1. 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及能量转换2. 细胞信号的传递方式3.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4. 外源性信号分子、细胞因子及其在调控细胞生长中的作用第二部分:遗传学一、继承的基本概念1. 遗传的基本概念2. 分离定律及其适用范围3. 基因的性状表达4. 遗传交叉的概念及其类型二、体细胞遗传1. 染色体的结构和变异2.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异同3. 减数分裂的三大遗传事件4. 染色体变异的原因及分类5. 染色体遗传病的原理及种类三、分子遗传学1. 分子遗传学的基本概念2. DNA的结构和功能3. RNA的结构和功能4. DNA复制及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5. 重要基因的克隆和扩增第三部分:生物进化和分类学一、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1. 生命起源的理论模型2. 进化论的基本原理3. 进化的证据及其意义4. 进化的速度和途径5. 进化的机制二、生物分类学1. 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原则2. 生物分类学的分类系统3. 分类系统的科属和命名法则4. 进化树及其解读方式5. 分类的应用第四部分:生态学一、生态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 生态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2.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3.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4. 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的产生原因二、群落生态学1. 群落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2. 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3. 生物群落的演化和稳定性4. 群落分类的意义和应用三、生态系统与生态位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分类2. 生态位的概念和分类3. 生态位的利用和威胁4. 生态位对物种分布和种群密度的影响四、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种类2. 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的响应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4. 滨海带、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以上就是高一生物必修一的复习提纲,读者可以根据此提纲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
高一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完整版)高一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生物膜1. 细胞的基本结构2. 细胞的膜和膜蛋白3. 细胞膜的生物学功能二、细胞器1. 细胞核2. 粗面内质网和平滑内质网3. 高尔基体和蛋白质分泌4. 溶酶体和溶酶体消化5. 叶绿体和光合作用6. 线粒体和细胞呼吸三、细胞分裂1. 细胞生命周期2. 有丝分裂和中间丝的结构与功能3. 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的生物学意义4. 無丝分裂四、遗传与变异1. 干扰RNA2. 基因工程3. 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和措施方法4. 染色体的性状和多型性5. 基因的等位基和互补作用6. 治疗疾病的基因五、免疫系统1. 免疫系统的功能2. 免疫系统的功能3. 免疫系统的分子和细胞4. 免疫系统的应答和调节机制5. 免疫系统的缺陷和异常六、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2. 生态系统的层次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4. 角色和适应性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敏度七、物质循环1. 水的循环2. 碳的循环3. 氮的循环4. 磷的循环八、物种间的相互作用1. 物种间的共生关系2. 物种间的捕食和捕食关系3. 物种间的竞争关系4. 物种间的群落关系九、人类与环境1. 污染和毒害2. 资源利用3. 生境变化和破坏4. 保护生物多样性十、进化论1. 进化的概念和证据2. 进化的机制3. 分化和分类4. 进化的实践和应用。
(完整版)统计学总复习提纲统计学复习提纲第⼀章:绪论1、1)统计的含义:统计⼀词有统计⼯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三种含义,但最基本的还是统计⼯作。
没有统计⼯作就不会有统计资料,没有丰富的统计实践经验就不会产⽣统计科学。
2)统计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统计⼯作的规律,即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法,是⼀门⽅法论科学。
3)统计的特点: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总体:总体是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总体有三⽅⾯特征:同质性、⼤量性、差异性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限总体2)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总体和总体单位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的来确定的。
3)标志:标志是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可分为数量标志(⽤数字回答问题)和品质标志(⽤⽂字回答问题)。
标志还可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不变标志:所有总体单位共同具有的特征。
它是构成总体的必要条件和确定总体范围的标准。
可变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之间必然存在差异的标志。
4)变量:可变标志中既有品质标志也有数量标志。
可变的数量标志就叫变量。
变量的具体数值叫变量值。
凡变量值只能以整数出现的变量,叫离散变量。
凡变量值可作⽆限分割的变量,叫连续变量。
5)指标与指标体系: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指标体系:以共同的研究⽬的为纽带⽽相互联系的⼀系列统计指标。
6)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区别有⼆:第⼀,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第⼆,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所有指标都要⽤数字来回答;标志则既有反映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数字回答),也有反映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字回答)。
⼆者联系:主要表现:许多标志的数值都是由总体各单位的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汇总⽽得来的。
品质标志虽然本⾝不具有数值,但有些指标是按品质标志分组分组计算得出。
由于总体和总体单位可随统计研究的⽬的⽽易位,故指标和数量标志在⼀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换。
期末复习计划提纲一、复习目标1. 确定需要复习的知识点和技能。
2. 分析掌握程度,确定重点和薄弱环节。
3.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二、重点知识点复习1. 添补知识漏洞,查漏补缺。
2. 复习重难点知识,加深理解。
3. 做相关练习,提高应用能力。
三、薄弱环节的攻克1. 分析薄弱环节原因,找到解决方法。
2. 多做练习题,找到自己的错误模式。
3. 理清概念,找到相应的解题技巧。
四、整体复习方法1. 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安排每天的复习内容。
2. 制定合理的休息时间,保证好的学习状态。
3. 以模拟考试的形式检验复习效果。
五、记忆技巧1. 制定合理的记忆方法,如制作思维导图、图表、关联法等。
2. 创造多样化的记忆环境,如音乐、颜色、场景等。
3. 多次复习和回顾,巩固记忆效果。
六、合理利用资源1. 合理选择教材和参考书,多渠道获取知识。
2. 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学习平台、教育视频等。
3. 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多方位交流学习经验。
七、提前规划复习时间1.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尽早开始复习。
2. 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坚持按计划完成任务。
3. 紧密配合学校的培训计划,统筹安排好各科目的复习进度。
八、积极心态1. 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取得好成绩。
2. 不给自己过多的压力,适度放松心情。
3. 多鼓励自己,相信努力一定会有回报。
九、复习方法的灵活运用1. 根据不同科目和知识点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
2. 多种复习方法结合使用,提高学习效果。
3. 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复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期末考试复习提纲(1-5章)第一篇:期末考试复习提纲(1-5章)期末考试复习提纲1.11.人口的自然增长由哪两个要素决定?2.世界人口的增长总趋势?人口快速增长是什么时期?原因是什么?3.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的增长特点、原因以及今后变化趋势。
4.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和分别采取的人口政策。
5.人口增长模式由哪些指标共同构成?划分为哪三种类型,各有何特点?6.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影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有何异同?7.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发达国家进入什么阶段,目前发展中国家正经历什么转变,全世界呢?中国已基本进入何阶段,为什么?1.2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2.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判定条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及划分依据?3.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方向和特点分别是什么。
4.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和原因。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和原因。
5.美国史上第四次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原因。
6.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分别有什么影响?1.3 1.什么是环境承载力?其重要的衡量指标是什么?2.什么是环境人口容量?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哪些?其中哪个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4.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5.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什么?6.制定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7.保持全球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2.11.高级和低级住宅区的位置特点、环境状况、与其他功能区的位置关系如何?2.商业区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中心商务区有何特征?3.工业区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4.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有哪些?5.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什么?根据课本P23图2.7说出各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6.在布局住宅区和工业区时应注意哪些方面?2.21.城市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不同等级城市服务等级、范围、种类有何差异?4.城市等级提升和服务范围扩大的条件是什么?5.上海市城市等级提高的条件有哪些?6.什么是城市的等级体系?各等级城市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
高中数学复习提纲总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及其运算一.集合的概念、分类:二.集合的特征:⑴确定性⑵无序性⑶互异性三.表示方法:⑴列举法⑵描述法⑶图示法⑷区间法四.两种关系:从属关系:对象∈、∉集合;包含关系:集合⊆、集合五.三种运算:交集:{|}A B x x A x B =∈∈且并集:{|}A B x x A x B =∈∈或补集:U A {|U }x x x A =∈∉且六.运算性质:⑴A ∅=A ,A ∅=∅.⑵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是任意非空集合的真子集.⑶若B A ⊆,则A B =A ,A B =B .⑷U A A =()∅,U A A =()U ,U U A =()A . ⑸U U AB =()()U A B (),U U A B =()()U A B ().⑹集合123{,,,,}n a a a a ⋅⋅⋅的所有子集的个数为2n ,所有真子集的个数为21n -,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22n -,所有二元子集(含有两个元素的子集)的个数为2n C .简易逻辑一.逻辑联结词:1.命题是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的语句,其中判断为正确的称为真命题,判断为错误的为假命题.2.逻辑联结词有“或”、“且”、“非”.3.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再加上一些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复合命题.4.真值表:二.四种命题:1.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P则q,即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否命题:若q则p,即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逆否命题:若┑P则┑q,即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2.四个命题的关系:⑴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⑵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⑶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若p则q”是真命题,记做p q⇒,“若p则q”为假命题,记做p q,2.若p q⇒,则称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3.若p q⇒,且p q,则称p是q的充分非必要条件;若p q,且p q⇐,则称p是q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若p q⇐,则称p是q的充要条件;⇒,且p q若p q,且p q,则称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若p的充分条件是q,则q p⇒;若p的必要条件是q,则p q⇒.第二章函数指数与对数运算一.分数指数幂与根式:如果n x a=,则称x是a的n次方根,0的n次方根为0,若0a≠,则当n为奇数时,a的n次方根有1n为偶数时,负数没有n次方根,正数a的n次方根有2个,其中正的n.负的n次方根记做1.负数没有偶次方根;2.两个关系式:n a=||a na n⎧=⎨⎩为奇数为偶数3、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mna=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mna-=.4、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⑴m n m n a a a +⋅=;⑵m n m n a a a -÷=;⑶()m n mn a a =;⑷()m m m a b a b ⋅=⋅;⑸01a =,其中m 、n 均为有理数,a ,b 均为正整数二.对数及其运算1.定义:若b a N =(0a >,且1a ≠,0)N >,则log a b N =.2.两个对数:⑴常用对数:10a =,10log lg b N N ==;⑵自然对数: 2.71828a e =≈,log ln e b N N ==.3.三条性质:⑴1的对数是0,即log 10a =;⑵底数的对数是1,即log 1a a =;⑶负数和零没有对数.4.四条运算法则:⑴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⑵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⑶log log n a a M n M =;⑷1log log a a M n=. 5.其他运算性质:⑴对数恒等式:log a b a b =; ⑵换底公式:log log log c a c a b b=; ⑶log log log a b a b c c ⋅=;log log 1a b b a ⋅=; ⑷log log m n a a n b b m=. 函数的概念一.映射:设A 、B 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中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一个元素与之对应,这样的对应就称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二.函数:在某种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x 、y ,对于x 在某个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按照某个对应法则,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则称y 是x 的函数,记做()y f x =,其中x 称为自变量,x 变化的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和x 对应的y 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y 的变化范围叫做函数的值域.三.函数()y f x =是由非空数集A 到非空数集B 的映射.四.函数的三要素:解析式;定义域;值域.函数的解析式一.根据对应法则的意义求函数的解析式; 例如:已知x x x f 2)1(+=+,求函数)(x f 的解析式.二.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一般形式,求函数的解析式;例如:已知()f x 是一次函数,且[()]43f f x x =+,函数)(x f 的解析式.三.由函数)(x f 的图像受制约的条件,进而求)(x f 的解析式.函数的定义域一.根据给出函数的解析式求定义域:⑴整式:x R ∈⑵分式:分母不等于0⑶偶次根式: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⑷含0次幂、负指数幂:底数不等于0⑸对数: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真数大于0二.根据对应法则的意义求函数的定义域:例如:已知()y f x =定义域为]5,2[,求(32)y f x =+定义域; 已知(32)y f x =+定义域为]5,2[,求()y f x =定义域;三.实际问题中,根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决定的定义域.函数的值域一.基本函数的值域问题:二.求函数值域(最值)的常用方法:函数的值域决定于函数的解析式和定义域,因此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往往取决于函数解析式的结构特征,常用解法有:观察法、配方法、换元法(代数换元与三角换元)、常数分离法、单调性法、不等式法、*反函数法、*判别式法、*几何构造法和*导数法等.反函数一.反函数:设函数()y f x =()x A ∈的值域是C ,根据这个函数中x ,y 的关系,用y 把x 表示出,得到()x y ϕ=.若对于C 中的每一y 值,通过()x y ϕ=,都有唯一的一个x 与之对应,那么,()x y ϕ=就表示y 是自变量,x 是自变量y 的函数,这样的函数()x y ϕ=()y C ∈叫做函数()y f x =()x A ∈的反函数,记作1()x f y -=,习惯上改写成1()y f x -=.二.函数()f x 存在反函数的条件是:x 、y 一一对应.三.求函数()f x 的反函数的方法:⑴求原函数的值域,即反函数的定义域⑵反解,用y 表示x ,得1()x f y -=⑶交换x 、y ,得1()y f x -=⑷结论,表明定义域四.函数()y f x =与其反函数1()y f x -=的关系:⑴函数()y f x =与1()y f x -=的定义域与值域互换.⑵若()y f x =图像上存在点(,)a b ,则1()y f x -=的图像上必有点(,)b a ,即若()f a b =,则1()f b a -=.⑶函数()y f x =与1()y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y x =对称.函数的奇偶性:一.定义: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中的任意一个x ,如果满足()()f x f x -=-,则称函数()f x 为奇函数;如果满足()()f x f x -=,则称函数()f x 为偶函数.二.判断函数()f x 奇偶性的步骤:1.判断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如果对称可进一步验证,如果不对称;2.验证()f x 与()f x -的关系,若满足()()f x f x -=-,则为奇函数,若满足()()f x f x -=,则为偶函数,否则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二.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三.已知()f x 、()g x 分别是定义在区间M 、N ()MN ≠∅上的奇(偶)函数,分别根据条件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五.若奇函数()f x 的定义域包含0,则(0)0f =.六.一次函数y kx b =+(0)k ≠是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0b =;二次函数2y ax bx c =++(0)a ≠函数的周期性:一.定义:对于函数)(x f ,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 ,使得当x 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f x T f x +=,则)(x f 为周期函数,T 为这个函数的一个周期.2.如果函数)(x f 所有的周期中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那么这个最小正数就叫做)(x f 的最小正周期.如果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T ,则函数()f ax 的最小正周期为||T a . 函数的单调性一.定义:一般的,对于给定区间上的函数()f x ,如果对于属于此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1x ,2x ,当x x <时满足:⑴()()f x f x <,则称函数()f x 在该区间上是增函数;⑵()()f x f x >,则称函数()f x 在该区间上是减函数.二.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常用方法:1.定义法:⑴取值;⑵作差、变形;⑶判断:⑷定论:*2.导数法:⑴求函数f(x)的导数'()f x;⑵解不等式'()0f x>,所得x的范围就是递增区间;⑶解不等式'()0f x<,所得x的范围就是递减区间.3.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对于复合函数[()]y f u=,则()=,可根据它们的单调性=,设()u g xy f g x确定复合函数[()]=,具体判断如下表:y f g x4.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函数的图像一.基本函数的图像.二.图像变换:三.函数图像自身的对称四.两个函数图像的对称第三章数列数列的基本概念一.数列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二.如果数列{}n a 中的第n 项n a 与项数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事,它实质是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其有限子集的函数解析式.三.数列的分类:按项的特点可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摇摆数列按项数可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四.数列的前n 项和:1231n n n S a a a a a -=+++⋅⋅⋅++n S 与n a 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五.如果已知数列{}n a 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递推公式也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如:在数列{}n a 中,11a =,1112n n a a -=+,其中1112n n a a -=+即为数列{}n a 的递推公式,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可以求出数列中的每一项,同时可根据数列的前几项推断出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至于猜测的合理性,可利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如上述数列{}n a ,根据递推公式可以得到:232a =,374a =,4158a =,53116a =,进一步可猜测1212n n n a --=. 等差数列一.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二.通项公式:若已知1a 、d ,则1(1)n a a n d =+-;若已知m a 、d ,则()n m a a n m d =+-三.前n 项和公式:若已知1a ,n a ,则12n n a a S n +=⨯;若已知1a 、d ,则1(1)2n n n S na d -=+ 注:⑴前n 项和公式n S 的推导使用的是倒序相加法的方法.⑵在数列{}n a 中,通项公式n a ,前n 项和公式n S 均是关于项数n 的函数,在等差数列{}n a 通项公式n a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关系,前n 项和公式n S 是关于n 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关系.⑶在等差数列中包含1a 、d 、n 、n a 、n S 这五个基本量,上述的公式中均含有4基本量,因此在数列运算中,只需知道其中任意3个,可以求出其余基本量.四.如果a 、b 、c 成等差数列,则称b 为a 与c 的等差中项,且2a cb +=. 五.证明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的方法:1.利用定义证明:1n n a a d --=(2)n ≥2.利用等差中项证明:2a cb += 3.利用通项公式证明:n a an b =+4.利用前n 项和公式证明:2n S an bn =+六.性质:在等差数列}{n a 中,1.若某几项的项数成等差数列,则对应的项也成等差数列,即:若2m n k +=,则2m n k a a a +=.2.若两项的项数之和与另两项的项数之和相等,则对应项的和也相等,即:若m n k l +=+,则m n k l a a a a +=+.3.依次相邻每k 项的和仍成等差数列,即:k S ,2k k S S -,32k k S S -成等差数列.4.n a ,1-n a ,2-n a ,…,2a ,1a 仍成等差数列,其公差为d -.三.等比数列一.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是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宇母q (0)q ≠表示.二.通项公式:若已知1a 、q ,则n a =11n a q -;若已知m a 、q ,则n a =n m m a q -三.前n 项和公式:当公比1q =时,1n S na =当公比1q ≠时,若已知1a 、n a 、q ,则n S =11n a a q q--若已知1a 、q 、n ,则1(1)1n n a q S q-=- 注:⑴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n S 的推导使用的是错位相减的方法.⑵在等比数列中包含1a 、q 、n 、n a 、n S 这五个基本量,上述的公式中均含有4基本量,因此在数列运算中,只需知道其中任意3个,可以求出其余基本量.四.若a 、b 、c 成等比数列,则称b 为a 与c 的等比中项,且a 、b 、c 满足关系式b =五.证明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的方法:1.利用定义证明:1n n a q a -=(2)n ≥ 2.利用等比中项证明:2b ac =3.利用通项公式证明:n n a aq =六.性质:在等比数列}{n a 中,1.若某几项的项数成等差数列,则对应的项成等比数列,即:若2m n k +=,则2m n k a a a ⋅=2.若两项的项数之和与另两项的项数之和相等,则对应项的积相等,即:若m n k l +=+,则m n k l a a a a ⋅=⋅3.若数列公比1q ≠-,则依次相邻每k 项的和仍成等比数列,即k S ,2k k S S -,32k k S S -成等比数列。
人教版新课标宜宾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完整版古罗镇中刘春莲提纲目录第一章《声现象》 (1)第二章《光现象》 (2)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4)第四章《物态变化》 (5)第五章《电路》 (6)第六章《电流、电压和电阻》 (8)第七章《欧姆定律》 (10)第八章《电功率》 (11)第九章《电与磁》 (14)第十章《信息之路》 (15)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16)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17)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21)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22)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26)第十六章《热和能》 (28)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30)附:初中物理基本计算公式及物理常量 (32)第一章 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记录声音的方法有:机械唱片上的沟槽、磁带和激光唱盘。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Hz 之间。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在月球上为什么不能够进行直接交谈?因为月球上无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 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声速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在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初中物理电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一、电磁学
1、电磁现象
(1)电荷的创造
(2)静电场
(3)电场的产生
(4)电场在各种物质中的变化
(5)电场的作用
(6)电场与电压
(7)静电交流学
2、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现象
(2)磁感应的原因
(3)磁感应的相互作用
(4)磁感应的影响
(5)磁感应的使用
(6)磁感应的变化
(7)电感和交流电
3、变压器
(1)变压器的原理
(2)变压器的结构
(3)变压器的类型
(4)变压器的应用
(5)变压器的注意事项(6)变压器的安装和维护4、电路
(1)电路中电势的概念(2)电路中电流的概念(3)电路中磁场的概念(4)电路的类型
(5)电路中的参数
(6)电路的基本电气定律(7)电路的分析
(8)电路的应用
5、电能和电势差
(1)电能的概念
(2)电势差的概念
(3)电势差与电能的关系
(4)电势差与发动机的关系(5)电势差与热能的关系6、综合应用
(1)电路的综合应用
(2)电路的设计和分析(3)电路的测试
(4)电路结构的优化。
人教初中物理复习提纲完整版物理复习提纲一、力的基本概念1.力的定义及计算2.力的合成和分解3.牛顿三定律二、机械运动1.位移、位移-时间图、速度、速度-时间图2.加速度、加速度-时间图3.牛顿第二定律在机械运动中的应用三、质量与重力1.物体的质量和重量2.重力和重力公式3.万有引力,引力大小的计算四、力和压力1.压强与压力的计算2.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3.海量和常质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五、能量和功1.能量的分类及转化2.功的概念及计算3.功与能量的关系六、机械能守恒1.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应用2.动能的计算3.位能的计算七、声音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声音的特性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八、光的传播与成像1.光的传播模型2.光的反射规律3.光的折射规律4.光的成像规律5.成像的应用九、电流与电路1.电流的概念及流动规律2.电阻、电流和电压的关系3.电阻的计算4.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十、磁学基本概念1.磁性材料和磁力线2.磁场的表示和磁力做功3.电流在磁场中受力和力矩的问题十一、变化的规律1.静态物体和动态物体的区别2.速度与加速度的图像3.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十二、热学基本概念1.温度、热量和热平衡2.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3.物体热平衡状态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以上是人教初中物理复习提纲的大致内容,每一部分的详细知识点可以根据教材进行总结和具体的例题练习。
希望对你的物理复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