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 格式:ppt
- 大小:673.00 KB
- 文档页数:49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知识点总结第一节 需求分析一、需求概述1、需求的含义: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品自身的价格;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3)相关商品的价格;4)消费者的偏好;5)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
二、需求函数1、含义:Q d=f(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公式:Q d =α-β·P3、图形: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Q 与P 成反方向变动。
4、需求定理: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三、需求变动1)需求量的变动:商品自身的价格引起的。
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
2)需求的变动: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引起的。
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四、需求弹性1、弹性的一般含义1)公式:弹性=自变量的变动比例因变量的变动比例 当自变量变化1%时,因变量变化?%。
2)弧弹性:e=YX X Y ∙∆∆ 3)点弹性:e=YX dX dY ∙2、需求的价格弹性1)含义: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的价格弹性= —价格的变动比例需求量的变动比例 2)计算:A 弧弹性:e d = —QP P Q ∙∆∆ 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如要计算需求曲线某两点之间的弹性一般用需求价格弹性的中点公式来求得:e d = —222121Q Q P P P Q ++∙∆∆ 。
B 点弹性:e d = —QP dP dQ ∙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点的弹性。
另外,点弹性也可以用几何方法求得:线性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弹性,都可以通过由该点出发向价格轴或数量轴引垂线的方法来求得。
3)弹性的五种类型:e d >1;e d <1;e d =1;e d =0;e d =∞。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填空1、需求规律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需求量就越越少。
2、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的价格成为均衡价格。
3、如果收入增加,或者替代品价格上升,或者互补品价格下降,大多数物品的需求曲线会向右方移动。
4、如果随着收入增加某种商品的需求增加,这种商品就是卫匚商品;如果随着收入增加某种商品的需求减少,这种商品就是低档商品。
5、如果生产的互补品价格上升,或者替代品价格下降,或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则供给曲线将向右方移动。
6、如果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供给量增加,其供给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7、如果价格高于均衡水平,则存在供给过剩,这将引起价格下降。
8、当需求增加时,均衡价格将上升,而且均衡数量将增加。
9、当供给增加时,均衡价格将下降,而且均衡数量将增加。
10、如果需求增加,供给增加,则均衡数量必然增,但均衡价格可能上升、下降或不变二、判断1、需求就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F)2、商品价格下降导致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使该商品的需求量上升。
(F )3、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大于其供给量,那么交易量就将小于其需求量。
(T )4、苹果的价格上升将使苹果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F)5、汉堡包和炸薯条是互补品,如果汉堡包降价,炸薯条的需求就会增加。
(T )5、大米和面粉是替代品,如果大米的价格上升,则面粉的需求就会减少。
(X)6、如果收入增加引起涤卡布需求减少,那么涤卡布就是低档物品。
(T )7、如果我们观察到面粉价格上升了,那么就可以预期到面包的供给曲线将向左方移动。
(T )8、如果现在的价格是需求量大于供给量,那么价格就会上升。
(T )9、如果土豆是一种低档物品,那么,当收入增加时,土豆的价格会下降。
(T )10、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F )11、某种物品供给减少会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减少。
(F )12、假定个人电脑的需求增加而生产个人电脑的成本下降,那么就可以预期到,个人电脑均衡数量会增加,但价格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学习重点1、供求均衡分析;2、需求价格弹性与收益关系;3、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4、弹性概念的扩大;5、政府干预;6、蛛网模型的三种情况二、知识脉络图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三、理论精要知识点一微观经济学概述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是“合乎理性的人”,简称为“理性人”或“经济人”。
“理性人”或者“经济人”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即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消费者和厂商等两类个体经济单位,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等两个市场,消费者和厂商的经济活动通过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而联系起来。
消费者的经济行为首先表现为在生产要素市场上提供生产要素,然后在产品市场上购买所需的商品,进而在消费中得到最大的效用满足。
企业的经济行为首先表现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生产所需的生产要素,然后进入生产过程进行生产,进而通过商品的出售获得最大的利润。
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和厂商对产品的供给相遇于产品市场,由此决定了每一种产品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消费者对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厂商对生产要素的引致需求相遇于生产要素市场,由此决定了每一种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无论是在产品市场,还是在生产要素市场,单个消费者和单个厂商的经济活动都表现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各自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产品市场和每个生产要素市场,进而所有的市场,都实现了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
在这样的完全竞争的均衡状态中,每一种产品都以最低的成本被生产出来,每一种产品也都以最低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足,厂商获得最大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根据各自对生产的贡献都得到了相应的报酬。
微观经济政策。
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在某些方面与完全竞争经济的最优状态是有偏离的,需要执行一定的微观经济政策加以矫正,克服市场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