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地球化学实习指导书1
- 格式:doc
- 大小:626.00 KB
- 文档页数:22
下载前先核对是否是你需要的一套题目,如不是,可能随机出题,下载然后复制
题目在该题库里面查找辅导答案。
《应用地球化学Ⅰ》在线作业2
一、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
1.
指示元素的选择方法:
(A)类比法 (B)理论分析方法
(C)目测法(D)扫视法
A.
B.
C.
D.
答题解析:ABD
2.
土壤测量的野外工作方法内容:
(A)测网布设原则 (B)挖探槽
(C)样品晾晒、加工、包装与运输(D)采样
A.
B.
C.
D.
答题解析:ACD
3.
土壤测量的野外工作的方法试验中包括
(A)富集层位试验 (B)富集粒度试验
(C)深度试验(D)矿物种类试验
A.
B.
C.
D.
答题解析:AB
4.
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确定方法有:
(A)直观经验对比法 (B)分析测试法
(C)分带指数法(D)分带性衬度系数法
A.。
2023年地球化学专业实践报告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元素、同位素及地球化学循环的科学。
在实践中,我们通过采集样品、测量分析等方法来研究不同环境下的岩石、矿物、土壤等地质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特性。
本文将简单介绍我们进行的实践过程和结果。
实践地点:某地矿山
实践目的:研究不同采矿区的矿石成分差异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实践过程:
1.采集样品:在矿山内选取三个采矿区,分别采集五个矿石样品和三个土壤样品。
样品采集时需注意挑选无表层杂质和污染的样品,并用手套和采样袋严格保持卫生。
2.处理样品:采集的样品分别送到实验室进行样品制备。
矿石样品首先进行破碎、磨粉、压片等处理,以便于后续的分析。
土壤样品则先进行空气干燥、筛分等处理,然后取适量的样品进行研磨、加热等处理。
3.分析样品:在实验室中进行矿石样品的化学成分分析和土壤样品的物理化学分析。
其中,矿石样品的化学成分分析主要包括有机和无机成分分析,使用电子显微镜、ICP等分析技术来测量元素的含量和同位素组成。
土壤样品的物理化学分析将重点考察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等。
实践结果: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不同的采矿区矿石成分存在差异。
其中,一处矿山的矿石硫含量较高,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的风险较大。
而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采矿区的土壤中
重金属含量相较于非采矿区较高,且土壤的酸碱度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提示我们需要更加注重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治理。
结论:
地球化学实践是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步骤,通过实践,我们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地球化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和进展,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依据。
一、名词解释1、勘查地球化学在地质与地球化学的理论指导下,在各种介质(包括岩石、土壤、水、水系沉积物、生物、气体等)中系统地在不同比例尺与规模上采集地球化学样品,经测试分析和数据处理。
发现地球化学异常与其它地球化学标,据此作为找矿的线索和依据,进而寻找矿床,同时用以解决一些地质等其他问题。
2、分散流由矿(化)体、原生晕、次生晕破坏后,成矿(伴、共生)元素经迁移,在水系沉积物中形成的异常(形成分散流的物质,不仅是如同次生晕那样可来自地表的矿体及原生晕,也可以是来自地下的盲矿体及原生晕:甚至还可来自次生晕,即次生晕内的物质组分,进一步迁移、分散,在水系沉积物中形成分散流3、原生晕同矿床或矿体的形成一样,是由于成矿元素及其半生元素迁移富集而形成的4、水系沉积物异常表生带内的矿体及原生地球化学异常,经表生氧化风化形成疏松物后,在地下水及地表水的冲刷与溶解下,使原来集中的元素沿水系发生分散,在水系沉积物的狭长地带内形成的异常5、同生碎屑异常岩石风化过程中与成土过程同时形成的二、填空题1、热液迁移、运动的动力学因素,主要是渗滤作用和扩散作用2、沉积岩可以分为碎屑岩、泥质岩和化学沉积岩三个类型3、岩浆矿床的原生晕主要是通过结晶分异和熔离作用形成水化学异常的形成主要是由作用。
4、电化学溶解中电极电位增加的顺序是,由于是硫化物矿床中普遍出现的矿物,其它元素的硫化物与它相接触,都会被“”掉形成金属元素的水化学异常.5、元素的迁移方式:(1)渗滤作用渗滤作用是热液在压力梯度的作用下,元素通过溶液沿岩石裂隙系统整体、自由流动而迁移的一种过程。
(2).扩散作用是指一个体系的不同部分内,如果某元素的浓度不同,则该元素的质点将自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处迁移,直到各处浓度相等为止。
(3)气象运移作用指元素以气体状态逸散到近矿围岩中的作用。
成晕元素沉淀机制有:过滤效应,热液与围岩的化学反应和成矿环境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
6、地壳中元素的赋存形式:独立矿物、类质同象、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或称为超显微包裹体)、吸附、与有机质结合。
《地球化学》实习一&实习二
微量元素蛛网图和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图
一、实习目的
1、复习微量元素的基本概念。
2、掌握表征微量元素组成的基本参数。
3、掌握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图和微量元素蛛网图的制作方法。
二、基本原理
1、原始地幔(球粒陨石)标准化多元素图解
原子序数为横坐标
标准化数据为纵坐标
对数尺度
2、表征微量元素基本参数的组成
REE
LILE
HFSE
三、实习内容
1、复习微量元素的基本概念;
2、计算标准化数据;
3、绘制微量元素蛛网图。
4、绘制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图。
四、实习步骤
1、查阅文献,找出原始地幔和球粒陨石的标准化数据;
2、根据给定数据,对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标准化;
3、绘制原始地幔(球粒陨石)标准化多元素图解;
4、尝试根据文献中的数据进行描述和解析。
五、实习要求
每人完成两份实习报告,要求绘出所给的全部数据。
实习二内容资料来源:
胶东昆嵛山地区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期岩浆活动、成矿流体演化与金矿成因
胡芳芳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实验一、岩石氯仿沥青的测定一、基本原理和试剂使用技术规范1.基本原理:利用氯仿对岩石屮沥青物质的溶解性,能溶解于氯仿屮的必为非极性的冇机质类化合物。
在78°C的水浴屮被加热的氯仿变为蒸气后,经冷凝管冷却在样品的顶端形成液体从样品粉末上淋过,使其屮的有机质类溶解于氯仿屮。
溶有样品的氯仿现被加热成为蒸气。
不断循环往复的蒸淋,使样品屮的冇机质完全溶解在氯仿小。
最后以质量法求出从固体样品屮被氯仿溶解出的有机物的含量。
2.本方法以小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5118-1995《岩石屮氯仿沥青的测定脂肪抽捉法》为依据,结合实验室具体条件制定的检测方案。
二、适用样品及样品的处理1.样品种类:岩心、岩屑、土壤、植物等干燥后的固体样品。
2.样詁用量:泥岩2200g;灰岩2500g;煤或油页岩:15-50g。
3.核对样品:按样品分析通知单核对样品的编号、井号、井段、层位、岩性描述、样品量、样品外观质量(重点察看是否有污染)、分析项口。
4.净化样品:对样品表面有污染的,应进行切削等净化处理。
使样品保持原始面口。
5.样品干燥:样品粉粹前在40〜45°C干燥4小时以上。
6•样品粉粹:样品在不超过50°C的条件下粉粹至粒径为0. 18mm (60〜80 口)以下,并保持样品的干燥。
三、试剂与仪器设备1・试剂:(所有有机试剂需经脱水、蒸憾、无酸性反应,色谱检查合格。
)铜片:铜含量应大于99%;使用前用细砂纸磨去表而氧化物,并用氯仿清洗干净。
医用脱脂棉:使用前用氯仿抽捉至不发荧光。
平底烧瓶:500ml > 1000ml o 量筒:250ml、500ml o锥形瓶:50 ml o 氯仿;乙醇;氯化钙;盐酸;大张滤纸;2.仪器设备:电热恒温水浴,四孔,量程:37〜100°C;电子分析天平:量程:0~200g,感量:0. lmg;托盘天平:量程:0〜200g,分辨率0. lg;索氏脂肪抽提器:500ml、1000ml;电热鼓风干燥箱:量程:50〜250°C,分辨率1°C;试剂蒸傭捉纯装置;分样检验筛;旋转蒸发器。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技术员实习报告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实习单位概况。
1.1 实习单位名称: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地球化学生产实习报告地球化学生产实习报告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球化学生产实习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的带领下,我来到中联重科等几家公司进行为期8天的顶岗实习。
我很珍惜这段在企业里学习的日子,它将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添上出色的一笔。
它让我更加贴近工人的生活,增长了更多的专业知识。
在学校的时候我们也进行过实验操作,做过一些焊接,搞过一些组装,对机电设备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真的处于生产车间那种气氛下,有很大的不同。
一、实习目的生产实习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校也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向生产实际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为目标。
培养我们的团结合作精神,牢固树立我们的群体意识,即个人智慧只有在融入集体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通过这次生产实习,使我在生产实际中学习到了机电设备运行的技术管理知识、工件制造过程知识及在学校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
在向工人学习时,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在生产实践中体会到了严格地遵守纪律、统一组织及协调一致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也是我们机电专业老师所必须的,从而近一步的提高了我们的组织观念。
通过生产实习,对我们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加强劳动观点起了重要作用。
二、实习任务1.较全面、综合地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技术;较深入、详细地了解企业生产的设备、工艺、产品等相关知识;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企业文化、产品开发与销售等方面的知识和运作过程。
2.在专业比较对口的实习岗位上,努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密切结合,并能灵活应用,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工程实践能力均得到一次全面的提升。
3.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在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劳动观念、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逐步掌握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球化学在资源勘探、环境保护、灾害预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我们于[实习时间]在[实习单位]进行了为期[实习天数]的地球化学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地球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勘查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内容与方法1. 实习内容(1)野外勘查:了解地球化学勘查的基本流程,掌握样品采集、分析、处理等方法。
(2)实验室分析:学习地球化学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包括样品前处理、仪器分析、数据处理等。
(3)地质地貌考察:观察实习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了解区域地质背景。
(4)地球化学异常分析:分析实习区域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识别成矿有利地段。
2. 实习方法(1)野外勘查:采用实地考察、样品采集、仪器测量等方法。
(2)实验室分析:采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方法。
(3)地质地貌考察:通过实地观察、地形地貌分析等方法。
(4)地球化学异常分析:采用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异常识别、成矿预测等方法。
三、实习过程与成果1. 野外勘查实习期间,我们深入实习区域,对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考察。
通过实地采样,采集了土壤、水、岩石等样品,为后续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2. 实验室分析在实验室,我们学习了样品前处理、仪器分析、数据处理等基本操作。
通过对样品的分析,了解了实习区域的地球化学特征,为成矿预测提供了依据。
3. 地质地貌考察通过对实习区域的地形地貌考察,我们掌握了区域地质背景,为地球化学勘查提供了基础。
4. 地球化学异常分析通过对实习区域的地球化学异常分析,我们识别出多个成矿有利地段,为后续资源勘探提供了重要线索。
四、实习体会与收获1. 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地球化学在资源勘探、环境保护、灾害预警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2.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对地球化学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野外勘查能力。
一、绪论1. 实习目的本次地球化学勘探实习旨在通过实地操作和理论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化学勘探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掌握野外采样、样品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技能,培养独立从事地球化学勘探工作的能力。
2. 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为2023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实习地点为我国XX省XX市。
3. 实习人员本次实习共XX人,分为两个小组,每组XX人。
二、实习内容1. 地球化学勘探基本原理(1)地球化学勘探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地球化学勘探的方法和分类(3)地球化学勘探的应用领域2. 野外采样(1)采样方法:根据实习要求,采用土壤采样、水样采样、岩石采样等方法。
(2)采样设备:使用采样器、GPS定位仪、手提秤等设备。
(3)采样步骤:选择采样点、记录采样点信息、采样、封装、运输。
3. 样品分析(1)样品前处理:样品预处理、消解、定容等。
(2)样品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
(3)数据分析:数据整理、异常识别、成图等。
4. 地球化学勘探成果图件制作(1)地球化学勘探成果图件类型:地球化学剖面图、地球化学平面图、地球化学异常图等。
(2)图件制作方法:使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制图。
三、实习过程1. 野外采样实习期间,我们按照实习要求,分组进行野外采样。
在采样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采样点,如何使用采样设备,如何记录采样信息,以及如何封装和运输样品。
2. 样品分析在实验室,我们学习了样品前处理、样品分析方法以及数据分析等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样品分析方法。
3. 地球化学勘探成果图件制作我们使用专业软件对地球化学勘探数据进行处理和制图,完成了地球化学剖面图、地球化学平面图、地球化学异常图等成果图件。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地球化学勘探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野外采样、样品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技能。
中国东部各构造单元酸性岩与世界台盾区、褶皱区、陆地地壳元素丰度之比较作者 何亮10011031班3组摘要:通过搜集中国东部各构造单元(兴安-吉黑造山带、秦岭-大别造山带、扬子地台(东)、华南褶皱系)酸性岩元素丰度与世界台盾区、褶皱区、陆地地壳元素丰度,分别选几种稀土元素、亲硫元素、亲氧元素、造岩元素进行对比,分析中国造山带元素的变化规律,总结研究元素丰度的地球化学意义。
关键词:中国东部;构造单元;元素丰度;地球化学意义1. 几种稀土元素丰度的对比分析稀土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镧(La )、铈(Ce )、镨(Pr )、钕(Nd )、钷(Pm )、钐(Sm )、铕(Eu )、钆(Gd )、铽(Tb )、镝(Dy )、钬(Ho )、铒(Er )、铥(Tm )、镱(Yb )、镥(Lu ),以及与镧系的15个元素密切相关的两个元素——钪(Sc )和钇(Y )共17种元素,称为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 )。
本次实习中我们小组主要研究的稀土元素有La 、Ce 、Pr 、Nd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Yb 、Lu 、Y 。
这些元素在中国各构造单元酸性岩以及世界台盾区、褶皱区、陆地地壳中的元素丰度比较见图1。
图1 稀土元素在中国各构造单元酸性岩以及世界台盾区、褶皱区、陆地地壳中的元素丰度比较 w 岩石/w 球粒颗粒从上图中分析可知:1、REE 元素在世界台盾区、褶皱区、陆地地壳以及在中国东部各构造单元的酸性岩中的分布趋势大致相等。
2、在Eu 元素之前,REE 元素含量随澜系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少,其中,兴安—吉黑造山带的REE 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造山带与台盾区、褶皱区的含量。
3、在Eu 元素之后,REE 元素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其中陆地地壳和褶皱区的Lu 元素含量明显偏高。
2、几种亲硫元素丰度的对比分析亲硫元素与硫亲合力强,是因为这些元素的金属离子具有8-18过渡型结构,电负性较高,易于极化而与易极化的硫离子形成共价键,易熔于硫化铁熔体的元素。
地球化学专业毕业实习报姓名:杜宗飞学号:2011090118专业:地球化学班级:地球化学01班指导教师:赵建明实习时间:XXXX-X-X—XXXX-X-X 20XX年1月9日目录目录 (2)前言 (3)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3)1.1实习目的 (3)1.2实习任务要求 (4)二、实习单位及岗位简介 (4)2.1实习单位简介 (4)2.2实习岗位简介(概况) (5)三、实习内容(过程) (5)3.1举行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岗位上岗培训。
(5)3.2适应地球化学专业岗位工作。
(5)3.3学习岗位所需的知识。
(6)四、实习心得体会 (6)4.1人生角色的转变 (6)4.2虚心请教,不断学习。
(7)4.3摆着心态,快乐工作 (7)五、实习总结 (8)5.1打好基础是关键 (8)5.2实习中积累经验 (8)5.3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
(8)5.4专业实践阅历远不够丰富。
(8)本文共计5000字,是一篇各专业通用的毕业实习报告范文,属于作者原创,绝非简单复制粘贴。
欢迎同学们下载,助你毕业一臂之力。
前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地球化学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
毕业实习能够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地球化学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
刚进入实习单位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在大学学习地球化学专业知识与实习岗位所需的知识有些脱节,但在经历了几天的适应过程之后,我慢慢调整观念,正确认识了实习单位和个人的岗位以及发展方向。
我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现实,改变和调整看问题的角度,锐意进取,在成才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有朝一日,那些成才的机遇就会纷至沓来,促使我们成为地球化学专业公认的人才。
理论地球化学与应用地球化学实习指导书李佑国成都理工大学资源工程教研室目录实习一稀土元素分配型式及地球化学参数的计算 (1)实习二原生晕垂直分带序列的确定 (4)实习三用方差分析评价化探数据的质量 (6)实习四概率分布型式的检验及背景值和异常下限的确定 (12)实习五趋势分析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16)实习六回归分析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20)实习七判别分析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23)实习八聚类分析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25)附录A 在5%和1%信度下所需相关系数的最低值表 (26)附录B 正态分布概率函数表 (27)附录C F检验的临界值(Fα)表 (28)1实习一 稀土元素分配型式及地球化学参数的计算一、基本原理稀土元素通常指的是镧系元素的(La 、Ce 、Pr 、Nd 、Pm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Yb 、Lu ,其中Pm 在自然界无天然同位素),由于稀土元素的原子结构、原子半径、离子半径(RE 3+变化于0.86Å—1.14Å)及化合价的相似性使得它们在自然界往往紧密共生。
因镧系收缩造成稀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La →Lu 逐渐增大,Ce 和Eu 在自然界具有变价(Ce 4+、Eu 2+)的特征,以及介质(岩石、土壤、矿物等)的不同而引起稀土元素在自然界的分离。
为便于研究稀土元素在某介质中的分配型式,必须排除“偶数规则”的影响,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球粒陨石丰度值对稀土元素进行标准化。
这里向大家推荐W.V .Boynton(1984)提出的球粒陨石丰度值(×10-6):La 0.31;Ce 0.808;Pr 0.122;Nd 0.6;Sm 0.195;Eu 0.0735;Gd 0.259;Tb 0.047;Dy 0.322;Ho 0.0718;Er 0.21;Tm 0.0324;Yb 0.209;Lu 0.0322。
1.计算球粒陨石标准化有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参数N RE RERE =式中RE ——某稀土元素的丰度;RE N ——某稀土元素轻球粒陨石标准化以后的丰度; RE 0——某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丰度值。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其子系统(包括部分宇宙体)的化学组成和化学演化的一门学科。
主要研究地球(包括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研究地质过程中化学作用机制和条件、元素的共生组合及其赋存形式及元素的迁移和循环等等的学科。
学生主要学习地球化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的训练,掌握野外和室内地质及地球化学的基本技能。
一、认识实习目的本次实习主要是为了巩固和扩展以往所学知识,初步从技术人员那里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生产实习经验,详细的了解本专业所学所用,总结积累相关的生产知识,明确以后的努力方向。
使同学们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过硬的大学生。
同时培养同学间的团队合作精神,锻炼不畏劳苦的毅力和大胆创新的品质,也为以后深层次的知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能早早适应做更加充分地准备。
总之,实习是大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我们要抓住这个良好地时机,积极努力学习吸收相关知识。
二、认识实习日程安排三、认识实习内容(一)考察大庆市东城区污水处理厂1、厂区概况东城区位于大庆市东北部,由东风新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凤、万宝、五湖新区构成。
这里住户和工厂多,大庆市又注重城市的环境质量,污水和排污就成了一大问题。
所以,这里修建了污水处理厂。
污水从各管线流到厂区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当效果达到国家GB—8976—96一级排放标准。
就排放进二十里泡,经安肇新河,汇入松花江。
2、污水主要处理流程及主要设备原理(1)处理流程:原水→预处理间→调节池及提升泵池→反应沉淀池→一级曝气生物滤池→二级曝气生物滤池→紫外线消毒→北二十里泡。
(2)主要设备原理:a、粗格栅间:粗格栅是由一组(或多组)相平行的金属栅条与框架组成,倾斜安装在进水的渠道,或进水泵站集水井的进口处,以拦截污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及杂质。
顾名思义,粗格栅间是用来过滤污水中大颗粒的悬浮物,以免堵塞机器。
《应用地球化学》自学指导书一、课程适用专业总课时:面授学时:自学学时:适用专业:二、课程性质与目标1、课程地位、性质及任务本课程是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地球化学及化探的对象、内容和研究方法。
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地质工程专业2、课程任务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以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通过系统测量天然物质(如岩石、疏松覆盖物、水系沉积物、水、生物与空气)中成矿元素和指示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研究其分散与变化规律,发现矿床的地球化学分散晕(异常),据此进行直接找矿或辅助地质勘探工作。
地球化学探矿是在近代地球化学与微迹分析技术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
使学生能掌握矿产地质和环境地质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知识,能从事地球化学找矿与环境地球化学评价工作,并对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有一定的了解。
3、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本课程是地质工程专业主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矿床学”、“矿物岩石学”、“晶体光学”、“岩矿测试”、“找矿勘探”和“资源评价”等专业主干课程学习必需的理论基础,对于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矿产地质和环境地质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能从事地球化学找矿与环境地球化学评价工作,并对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有一定的了解,为社会需要提供合格人才。
. 4、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本课程的重点是要掌握地球化学基础理论与新技术新方法,难点是怎样将学到的理论能很好的与实际联系。
针对这些问题,在自学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1)强化实际与理论相结合教学每复习到一个理论问题,就例举一个在实际问题中该理论的应用实例,每复习完一章,再结合实际做2-3个练习题,全部课程自学完之后,再做一个结合性的大型练习(包括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应用),从而使学生能基本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地球化学找矿实习指导书班级:学号:姓名:目录实习一水系沉积物采样布置 (1)实习二化探样品分析质量评定 (3)实习三化探数据处理 (6)实习四编制原始数据图 (12)实习五地球化学图的编制 (13)实习六相关分析 (14)化探实习实习一水系沉积物采样布置一、目的要求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采样的布置。
二、实习资料江西某地1:5万实际材料图1份,区内出露地层为震旦系下坊组、老虎塘组及里坑组。
地层走向近东西向,局部为北西~南东向。
构造以北东向断裂发育,为后期花岗岩侵入,详见附图。
三、实习内容步骤(一)阅读实习资料,了解本区的地质及地貌特征,水系分布特征等。
(二)按照化探普查阶段的要求,使用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找矿的方法,在水系上布置采样工作。
1.采样编码每个采样大格子为1km2,在采样图幅内,按自左至右,自上而下的顺序,以1、2、3、……,作为采样大格子的编码。
再将大格子划分为4个小格子作为采样单元,按自左至右,自上而下的顺序,以a、b、c、d分别作为采样单元的编码。
2.采样点的布置编绘采样布局,采样点以直径为2mm的小圆圈表示。
3.采样密度:按1:5万化探普查的比例尺布置。
四、根据地质条件,推断可能发现的矿种及矿床类型化探实习-2-实习二化探样品分析质量评定一、实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化探样品分析质量的一般检查方法,要求学会用报出率、精密度对化探分析结果进行检查和质量评定。
二、实习资料1.某矿区化探普查锌含量分析结果见表2-1。
2.某矿区化探普查锌含量原分析及检查分析结果见表2-2。
三、实习内容及步骤1.用报出率检查分析成果质量,并对质量等级进行评价。
2.用精密度检查分析结果质量,并对质量等级进行评价。
表3-2 分组统计结果(三)据表3-2的数据用直方图法,求平均值及标准差,具体步骤如下:1.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据表3-2数据取一平面直角坐标,以元素含量的对数值lgXi为纵坐标,绘制每一组的直方图。
《应用地球化学》实习指导书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院资源工程实验室核自学院地球化学实验室二000五年十一月目录实习一七种阴离子的离子色谱法测定实习二原生晕垂直分带序列的确定实习三用方差分析评价化探数据的质量实习四趋势分析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实验五核衰变的统计规律某地环境辐射监测实验一、七种阴离子的离子色谱法测定一、实验目的1.初步了解离子色谱仪的工作原理;2.标准溶液的配制与计算、实验室样品预处理方法;3.掌握色谱分析的外标定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及设备高效液相色谱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在经典液相色谱(又叫层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目前高效液相色谱有多种分支,比如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的离子交换色谱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离子色谱,它采用离子交换原理来分离待测离子和抑制淋洗液的本底电导,用电导方法来直接测定样品中的待测离子。
在一定分析条件下,各种离子的保留时间是一定的,这就是离子色谱法的定性分析基础。
设备离子色谱仪的主机由下列主要部件组成:1.储液槽:用来储存实验过程中需要的各种液体(如去离子水,淋洗液、再生液等)。
2.恒流泵:驱使液体(如淋洗液)在管道中流动,它可以提高流动相的速度,使离子色谱法能进行快速分析,同时能控制流动相单位时间内流出的体积。
3.分离系统:由前置柱、分离柱、抑制柱组成。
前置柱是用来保护分离柱的。
4.检测系统:由电导池,读数表头和有关的线路板组成。
5.计算机色谱技术处理软件及打印机。
离子色谱法的工作原理见图1. 工作流程图4三、实验内容1.试剂和纯水准备:所有试剂,均采用优级纯,水的标准电导要小于0.1μs/cm,水中无大于0.25μm的颗粒物的去离子水配制。
2. 淋洗液的制备:选用碳酸钠-碳酸氢钠作为淋洗液(流动相)。
称取25.44g碳酸钠于10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该溶液含0.24mol/l碳酸钠; 称取25.2碳酸氢钠于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该溶液含0.3mol/l碳酸氢钠。
准备淋洗液;在使用前,用0.24mol/l碳酸钠;0.3mol/l碳酸氢钠配制成0.9mMmol碳酸钠+0.85 mMmol碳酸氢钠工作溶液。
3.标准溶液的制备:储备溶液:储备液的浓度是1000g/L(F-﹑CL-﹑NO-2﹑PO-34Br-﹑NO-3SO-24)。
依据表格,预处理一定量的物质,分别置于1000ml容量瓶中,用少量水溶解后稀至刻度。
表1-1标准溶液:在使用前,用储备液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混合标准溶液Ⅰ(表1-2),并逐级稀释到需要浓度的工作溶液。
表 1-1 初始重量和储备液的预处理表1-2 制备混合标准溶液Ⅰ所需的储备液体积四、实验步骤1. 检查色谱仪系统各部件的连接是否正确,淋洗液流路有无泄漏。
如一切正常,电击电脑上的专用图标,进入T2000色谱工作站的主工作桌面,单击实时采样图标进入实时采样界面。
选择分析项目表,建立测试方法项(包括称量信息和外标定量方法)。
2. 将色谱仪准备好;调整洗脱液的浓度、淋洗液流路所允许的最高压力输出、泵的流速、,自动补偿背景电导、电导检测器输出量程、记录仪的信号大小、待基线稳定后测定。
3.外标定量法;外标定量法用标准溶液作校准曲线,校正方法有单点(单极)校正和多点(多级校正)。
单位以mg/L、ug/L表示。
4. 校准曲线的绘制;将进样阀拨向LOAD位置,用配置好的七种离子的混合标准注入标准定量管(插针、注入、拔针)。
将进样阀手柄拨向INJECT位置,分析开始。
此时记录仪会按一定顺序记录各离子的峰高、峰面积信号值。
等七种阴离子峰出完后,进入测试方法校正栏,鉴别七种离子的保留时间、相应的峰高或峰面积值。
如一切正常,绘制外标定量方法的校准曲线。
5. 样品测定;(1)样品的预处理;样品一到实验室,必须用孔径为0.25μM的有机滤膜过滤、样品稀释为1:100倍。
(2)测定空白校准液的色谱图;在100ml容量瓶中用移液管加入1ml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浓缩物,加去离子水至刻度。
分析样品也加入1ml淋洗液浓缩物进行相同的处理后,再测定空白校准液的色谱图和分析样品的色谱图。
重复步骤(2),就可完成一系列样品测定。
五、分析结果表述本实验采用外标法,计算公式如下:分析样品中待测组分(X)的绝对量=RX *RFX*M*D23式中 R X ——待测组分(X )峰的峰面积或(峰高);RF X ——组分(X )的响应因子即校正曲线斜率的倒数; M ——乘积因子; D ——稀释因子。
单位以mg/L 、ug/L 表示样品中待测组分(X )的相对含量=%样品量)的绝对量分析样品中侧组分(100 X 计算机色谱技术处理软件按峰面积或峰高(外标法)直接计算出结果,省去了手工计算。
六、 思考题1. 离子色谱分析试验中,为保护色谱柱,延长其使用寿命,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实习二原生晕垂直分带序列的确定一、目的与要求原生晕的分带性特征,尤其是垂直分带是原生晕特征的重大发现。
它无论在地球化学理论方面,还是地球化学找矿的实践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次实习要求掌握原生晕垂直分带序列确定的常用方法。
二、实习内容某铅锌矿区经地球化学勘查后,选择了矿区一条有代表性的勘探剖面100线,如图2—1所示。
图2—1 100勘探线剖面示意图4根据分析测试数据,计算出原生晕样品线金属量原始数据如表2-1所示,请求出该矿区原生晕垂直分带系列,其步骤如下:1.首先将将原始数据标准化(表2-2)2.计算分带指数(表2-3)表2—1 100线指示元素线金属量表表2-2 标准化线金属量表5表2-3 分带指数表3. 列出初步的分带序列(自前缘至尾部)为:4. 对于同一标高出现两个以上元素分带指数最大值,则进一步计算G及△G值,根据△G值确定出该矿区完整的原生晕垂直分带序列(自前缘至尾部)为:6实习三用方差分析评价化探数据的质量一、实习目的练习用两因素方差分析和三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评价数据的质量是否满足化探之要求。
二、实习内容某区为了评价采样和Zn元素的分析质量,对100个样品分析了两次(表3-1)。
在另一个地区,原始样和检查样共采样两批次,且每个样分析两次,所得数据如表3-2所示。
表3-1 四川省白玉县某矿区土壤Zn元素重复分析结果(单位:10-6)表3-2 四川省白玉县农都柯矿区土壤现场X荧光测量结果(单位:荧光强度)对表3-1用两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评价Zn元素重复分析的质量。
对表3-2用三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评价AuI和Cu元素的采样误差、分析误差的相对大小;通过元素自然变化的方差大小,进一步评价数据质量。
请分析该批数据能否利用?三、作业1.两因素方差分析表3-3 方差分析表对数据质量作出评价,并说明依据。
2.三因素方差分析表3-4 方差分析表表3-5 方差分量表对数据质量作出评价,并说明评价依据实习四、趋势分析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一、实习目的练习用多项式拟合趋势面分析方法和两窗口移动平均趋势分析方法,求出背景的变化趋势和地球化学异常,并结合地质情况,对背景的变化趋势和异常作出适当的解释。
练习用Surfer软件对不规则测网化探数据进行综合处理。
二、实习内容1. 某地的地质简图如图5—1所示,在该区进行了1:5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线距为500米,点距100米。
Au元素经网格化(1×1 cm2)后的数据见表5—1,请用此批数据分别用趋势面分析和移动平均法进行处理。
2. 四川省白玉县有热沟位于呷村矿床外围,属于“呷村式”银多金属矿床的重要成矿远景区(地表覆盖严重)。
在该区进行了240m×20~40m规格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其部分分析成果列于表5—2中,表中X值和Y值为相对坐标(单位:米),Cu和Zn的含量单位为10-6。
请将此批数据用Golden Software surfer软件画出Cu和Zn元素的含量等值线图,并在图上标出图名、图例、比例尺、采样点位置等。
三、实习作业1.趋势面分析(1)趋势图(显示在屏幕上或储存到文件中)拟合优度C=(2)异常图①异常点数 ND=②手工画出异常点分布图③异常解释评价:对异常进行分类、编号、并结合该区地质、地球化学和自然地理(地形、气候等)特征对背景值和异常的分布规律作出解释,指出该区找矿的远景地段。
2.两窗口移动平均趋势法通过.surfer软件Grid菜单下Matrix Smooth命令和Math等命令来完成。
3.surfer软件直接成图5-1 某地土壤Au元素网格化数据表(单位:10-9)13表5-2 四川省白玉县有热沟地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1680 820 79 960 660 63 480 1140 891680 840 84 960 680 77 480 1160 85 921680 860 92 960 700 91 480 1200 811680 880 75 960 720 72 480 1240 831680 900 92 960 740 75 480 1280 861680 920 100 960 750 76 480 1320 87 871680 940 82 960 760 80 240 640 931680 960 84 960 770 79 240 680 891680 980 78 960 780 83 240 720 851680 1000 89 960 790 81 240 760 731680 1020 104 960 800 86 240 800 931680 1040 85 960 820 114 240 840 811680 1060 83 960 840 274 240 880 1021680 1080 91 960 880 78 240 900 981680 1100 75 960 900 96 240 920 721680 1120 85 960 920 89 240 940 801680 1140 73 960 940 85 240 960 751680 1160 75 960 960 98 240 980 801680 1180 70 960 980 89 240 1000 88 731680 1200 68 960 1000 93 240 1020 921440 600 79 960 1020 83 240 1040 701440 620 80 960 1040 87 240 1080 811440 640 67 960 1060 79 240 1120 1191440 660 84 960 1080 79 240 1160 831440 680 70 960 1100 93 240 1200 881440 720 69 960 1120 82 240 1240 94 921440 740 93 960 1140 106 240 1280 92 801440 750 80 960 1160 70 240 1320 691440 760 82 960 1180 92 0 600 831440 780 91 960 1200 92 0 620 701440 790 102 960 1220 79 0 640 871440 800 131 960 1240 87 0 660 721440 820 108 960 1260 85 0 680 971440 860 74 960 1280 89 0 700 951440 880 100 960 1300 76 0 720 631440 900 80 960 1320 66 0 740 851440 940 87 720 1320 93 89 0 760 85实验五 核衰变的统计规律某地环境辐射监测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验证原子核衰变及放射性计数的统计性;2、了解统计误差的意义,掌握计算统计误差的方法; 3. 掌握CIT-2000γ辐射检测仪的野外地质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