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锣鼓巷调查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9.36 KB
- 文档页数:16
四、南锣鼓巷现存的主要问题1、过度商业化,历史文化景观与商业街不平衡在我们展开的有237人参与的针对南锣鼓巷的调查中,近半数受访者认为过度的商业开发是南锣鼓巷的主要问题,超过半数的受访者不知道南锣鼓巷地区蕴藏的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对于南锣鼓巷的资源优势知之甚少。
这一调查反映出南锣鼓巷对历史文化景观的发掘不够,景区旅游历史文化特色不够鲜明,近年发展重心向商业倾倒未随发展规划有效改变。
在已开发的历史文化景观中缺乏成熟的旅游宣传和导游人员引导,使得南锣鼓巷地区这一优势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同时不少商户与南锣鼓巷体现的历史文化氛围无关,风格简单、特色不突出的吃喝玩乐商铺在南锣鼓巷发展过旺。
2、游客过多,游览质量不高在调查中,这一问题在受访者中同样得到了高度关注。
南锣鼓巷主街道长800米,宽不过10米,区域面积十分有限。
早前南锣鼓巷日均客流量超过3万人次,周末客流量超过5万人次,节假日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
按照国家旅游局《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标准,南锣鼓巷景区瞬时承载量为1.7万人,因此目前游客人数严重超出景区的承载能力。
自2016年4月25日零时起,南锣鼓巷暂停接待旅游团队。
就百度热力图来看,端午小长假期间,南锣鼓巷地区再次达到了红橙黄色拥挤的水平。
寸步难行、摩肩接踵的旅游体验让南锣鼓巷地区的旅游质量大幅下降。
(下图为6月9、10、11日百度热力图)3、环境与秩序欠佳,商业区和居民区风格差异明显。
南锣鼓巷主街上分布着大量小吃摊位,游客多是在游览过程中边走边吃。
各摊位有在门店设置垃圾桶,但游客的流动性又让这些垃圾桶不能合理起到作用,景区自身公用垃圾桶数量又极为有限。
这样南锣鼓巷不免出现垃圾乱丢,某一垃圾桶堆积成山的局面,环境质量下降。
南锣鼓巷除固定摊位外,另有部分流动商贩。
并且有的摊位占道经营,影响行人通行。
在游客众多的时段,商客混杂,让十米宽的街道显得十分拥挤。
从主街拐入周围胡同,明显可以感觉从高度的商业文明中调入了七八十年代的老北京。
小学生地名调查报告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现在的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以南锣鼓巷为界,东面是“昭回坊”.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地点)南锣鼓巷南北走向,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乾隆XX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南锣鼓巷在近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又一条酒吧街.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小学生豆芽观察日记5篇篇一看到暑假作业里有一个种绿豆芽的作业,我就缠着妈妈买绿豆,正好有一天,爸爸带我去菜场,我高兴极了,因为我终于可以卖绿豆了。
绿豆买回来了,我急忙在花盆里放上新土,然后把绿豆一个一个埋进去,我刚准备浇水,妈妈说:“不行,明天才能浇。
”第二天的早上我迫不及待的给绿豆芽浇了水,第三天,我惊喜的发现绿豆冒出了细细的芽,而且绿豆芽都是从绿豆的里面长出来的,我很兴奋的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妈妈。
名胜古迹探索北京南锣鼓巷的胡同文化北京南锣鼓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具有丰富的胡同文化底蕴。
本文将深入探索南锣鼓巷的胡同文化,介绍其历史渊源、建筑风貌以及独特的民俗风情。
一、胡同的历史渊源北京南锣鼓巷的胡同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胡同四合院建筑形式,由四合院、五合院等多种式样组成。
胡同作为北京城市发展的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北京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胡同建筑的风貌南锣鼓巷的胡同建筑风貌独特,通常由四合院和传统的琉璃瓦屋顶构成。
这些古老的建筑以其雄伟的门楼、精美的木雕和石刻等艺术元素闻名。
古老而美丽的胡同建筑,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历程,也是南锣鼓巷的独特魅力所在。
三、胡同生活的民俗风情南锣鼓巷的胡同生活充满了浓厚的民俗风情。
老北京的生活方式在这里得以保留和传承,民众可以体验到传统的老北京文化。
走进胡同,你能仿佛穿越回古老的时光,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老北京的民居,可以品味到地道的老北京小吃,还能聆听到传统的民间音乐演奏。
四、胡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南锣鼓巷的胡同文化,北京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各项政策的出台,使得南锣鼓巷的胡同保持了较为完整的格局和原貌,历史建筑也得到了良好的修复和保护。
同时,政府还鼓励民众积极参与胡同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举办各类民俗活动,以便更多人了解和感知胡同文化的魅力。
五、名胜古迹的探索之旅探索南锣鼓巷的胡同文化是一次愉快而有意义的旅行。
游客可以漫步在胡同里,观赏古老的建筑,品味特色小吃,体验传统的民俗活动。
在这里,你会感受到刻在石头上的历史和岁月的痕迹,同时也能触摸到胡同文化的内涵与底蕴。
六、总结南锣鼓巷的胡同文化是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胡同建筑的风貌、民俗风情以及保护与传承工作,都让南锣鼓巷成为名副其实的名胜古迹。
无论是游客还是市民,探索南锣鼓巷的胡同文化都能给人带来独特的体验和感受,真正领略到北京的独特魅力。
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背景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背景南锣鼓巷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是一条具有悠久历史的胡同街道。
以下是关于南锣鼓巷的详细内容:一、历史背景1.1 成立背景南锣鼓巷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当时,南锣鼓巷是皇家官员们的居住区域,周围环绕着许多高级官员的府邸和庄园。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逐渐发展成为城市中心的繁华地区。
1.2 文化沿革南锣鼓巷的文化氛围深厚,曾经是北京城中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
在明清时期,这里有很多书店、茶馆和剧场,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1.3 近代变迁在近代,南锣鼓巷经历了许多变迁。
其中最显著的是20世纪5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许多古老的建筑被毁坏,街道也变得破旧不堪。
但是,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这里得到了修复和保护,成为了北京市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
二、地理环境2.1 位置南锣鼓巷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接鼓楼大街,东起地安门大街,全长800多米。
2.2 街道布局南锣鼓巷呈南北走向,呈弯曲状,两侧建筑高低错落有致。
胡同内有许多传统的四合院、庙宇和古老的商业建筑,保留了北京古城的风貌。
三、文化特色3.1 建筑风格南锣鼓巷的建筑风格独特,包括了明清时期的传统建筑和近代的西式建筑。
这里的建筑以四合院为主,有着独特的北京特色。
3.2 艺术创作南锣鼓巷是北京市的艺术家和文化创作者的聚集地,有许多艺术工作室、画廊和文化机构。
这里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是北京市文化艺术的重要交流平台。
3.3 商业与休闲南锣鼓巷也是一处热闹的商业区域,这里有许多特色小店、餐厅和咖啡馆。
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到各种传统北京小吃,并购买到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和纪念品。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 南锣鼓巷的地图2. 南锣鼓巷的照片集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文化遗产保护:指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建筑、遗址和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和管理的行为。
2. 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形式,由四个建筑围合而成,中间有一个庭院。
2023年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总七篇【推荐】2023年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总七篇1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
现在的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
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
以南锣鼓巷为界,东面是“昭回坊”。
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
(地点)南锣鼓巷南北走向,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
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
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
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
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
清代属镶黄旗。
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乾隆__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
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南锣鼓巷在近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
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又一条酒吧街。
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推荐】2023年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总七篇2作业完成情况调查报告原因这学期开学以来,有很多同学都不能按时上交英语作业,导致我每次给老师送作业时都要报一大堆同学的名字,几乎没有一次英语作业全交齐过。
作为课代表的我终于按捺不住了。
目录第一部分:课题陈述一.前言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四.研究的手段、方法及途径五.实施步骤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一.实践过程1.查阅资料2.实地考察二.胡同现状原因分析三.改造意见第三部分:感悟第一部分:课题陈述一.前言“有名的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
北京曾有胡同6000多条,若把这些胡同连起来,长度不亚于万里长城。
” 这是一位老北京人对胡同的描述,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胡同这种文化产物却在逐渐消失殆尽。
胡同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必不可少的文化遗产,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胡同,去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然而现实中我们所要面对的状况远比想象中要复杂的多。
通过调查走访我发现不只是市区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急于利用旧城大片的土地来获取经济利益,让不少人想不到的一点是,其实居住在旧城区的市民因为日益感到老式房屋不堪使用,生活不便,所以早就盼着胡同的拆迁改造了。
面对来自底层和上层的双重压力,我们的胡同将何去何从?二.研究的主要内容1.北京胡同现状及其历史文化内涵2.胡同居民居住环境以及对胡同的看法3.对胡同建设规划提出合理性建议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了解北京胡同现状,深入北京文化,了解其历史,体验民俗文化。
从而了解胡同对北京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人文情怀的影响,对胡同今后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四.研究的手段、方法及途径1.上网查找资料2.采访胡同居民3.实地考察4.阅读文献资料五.实施步骤1.查找关于胡同的资料2.实地考察、采访3.对胡同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一.实践过程1.查阅资料: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了解有关胡同的基本知识和一些历史背景,这有助于在实地考察中面对问题更加应对自如,同时也有助于深入地了解研究课题。
2.实地考察:第一站:八大胡同介绍:八大胡同曾是烟叶花柳巷的代名词。
“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
南锣鼓巷研学:探索老北京胡同的历史文化底蕴引言南锣鼓巷作为老北京城区最具特色的胡同之一,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
本文将深入探讨南锣鼓巷的研学主题和目标,带领读者了解南锣鼓巷的发展过程、文化特色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一、南锣鼓巷的历史渊源1. 南锣鼓巷的起源与演变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回顾南锣鼓巷的起源和演变,介绍其建筑风格、街巷布局等方面的特点。
2. 文化名人与南锣鼓巷南锣鼓巷作为文化名人的居住地,文艺氛围浓厚,这一部分将重点介绍与南锣鼓巷相关的历史名人,并探讨他们对当代文化的影响。
二、南锣鼓巷的独特文化1. 传统手工艺与南锣鼓巷南锣鼓巷以其独特的传统手工艺而闻名,这一部分将介绍南锣鼓巷的传统手工艺,如老字号店铺、木版年画等,并探讨这些手工艺对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意义。
2. 社区文化与南锣鼓巷南锣鼓巷的社区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部分将介绍南锣鼓巷胡同的居民生活、社区文化活动等,并分析这些文化活动对社区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3. 音乐与南锣鼓巷南锣鼓巷是北京音乐界的发源地之一,这一部分将介绍南锣鼓巷的音乐氛围、音乐场所等,并探讨南锣鼓巷在音乐文化方面的地位与发展。
4. 饮食文化与南锣鼓巷南锣鼓巷是北京传统小吃的聚集地,这一部分将介绍南锣鼓巷的传统小吃店、美食文化等,并分析小吃文化对南锣鼓巷的影响和地位。
三、南锣鼓巷的研学目标与意义1. 学术研究与南锣鼓巷南锣鼓巷作为历史文化名胜区,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
这一部分将介绍南锣鼓巷学术研究的现状与成果,并探讨南锣鼓巷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地位与意义。
2. 教育与南锣鼓巷南锣鼓巷是一所具有教育意义的学习场所,这一部分将介绍南锣鼓巷开展的研学活动与教育项目,并分析这些活动对学生的教育意义。
3. 旅游与南锣鼓巷南锣鼓巷是北京热门的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这一部分将介绍南锣鼓巷的旅游资源与旅游服务,并探讨南锣鼓巷对旅游业的贡献与影响。
4. 文化传承与南锣鼓巷南锣鼓巷以其独特的文化传承而备受瞩目,这一部分将介绍南锣鼓巷的文化传承形式与措施,并分析文化传承对南锣鼓巷的意义和影响。
游览南锣鼓巷领略老北京的文化艺术氛围南锣鼓巷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一条有着悠久历史的老胡同。
它是北京市重要的文化旅游景区,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和繁华的艺术氛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游览南锣鼓巷,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北京的韵味与独特之处。
一、南锣鼓巷的历史渊源南锣鼓巷自元代以来就有悠久的历史,原为元代皇城外的官员住宅区,后来成为来京办事的外国人聚居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锣鼓巷逐渐演变为一个具有浓厚历史底蕴的文化街区。
今天,南锣鼓巷保留了大量的传统四合院建筑,是老北京街巷布局的典型代表。
二、古色古香的街道风貌游览南锣鼓巷,首先会被它古色古香的街道风貌所吸引。
狭窄的巷道两旁,是传统的青石板路面和灰砖瓦房。
街道两侧的店铺,大多保留了百年的历史,有着别具一格的外观设计。
这些老字号的小吃店、手工艺品店、茶馆等,让人仿佛穿越回老北京的岁月。
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南锣鼓巷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而闻名。
这里有很多文化创意企业,艺术家工作室和小剧场。
大大小小的艺术展览、音乐会、话剧演出等活动在此定期举行,给游客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艺术的机会。
在南锣鼓巷的街头巷尾,你会经常看到为人们表演京剧、杂技和古筝演奏的艺人,让整个巷道沉浸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之中。
四、特色文化小店和美食体验南锣鼓巷的小巷子里隐藏着许多特色文化小店,如文化书店、手工艺品店、古玩店等,这些小店无不体现着老北京的文化底蕴。
在这里,你可以买到独特的纪念品,体验古老的手工艺制作过程。
此外,南锣鼓巷也是美食的天堂。
这里聚集了各式各样的小吃摊和餐馆,让游客们品尝到正宗的老北京美食,如炸酱面、豆汁、老北京糖葫芦等,让人垂涎欲滴。
五、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南锣鼓巷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老北京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很多老北京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者,他们将古老的手艺代代相传,并将其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南锣鼓巷还定期举办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如灯谜游园会、胡同里的白天黑夜等,让游客们亲身参与其中,感受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走进南锣鼓巷探寻胡同文化南锣鼓巷是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条著名的胡同,也是北京市保存最完整的胡同之一。
这条长约800米的胡同,东西走向,呈南北狭长形,胡同两旁是传统的四合院,其中不乏文化名人曾经居住的故居,是北京胡同文化的代表之一。
南锣鼓巷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
在明清时期,这里是受皇室喜爱的地方,有很多官员、富商和文化名人居住在这里。
进入清朝时期,这里逐渐成为商业繁华的地方,成为京城东北方向的坊市。
而今天的南锣鼓巷则是民居和商店的混合区,也是北京传统文化的一大聚集地。
走进南锣鼓巷,可以发现许多古朴的店铺,在这里可以品尝到最正宗的老北京小吃,也能买到能代表北京文化的纪念品。
这里的小吃是北京特有的风味,由于历史悠久,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味道,其中要推荐的有扇子李的麻豆腐、唐家糖饽饽、炸酱面等。
这些小吃不仅仅是张嘴就能吃的美食,更是包裹着京城历史和文化的亲切味道。
除了美食,南锣鼓巷还是北京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场所。
这里不乏艺术家和文化人的聚集地,各式各样的文化场馆和书店在这里随处可见。
如京东书屋、南锣书局、如一画廊等。
这些文化场所有着专业的文化人打理,不仅能够带给游客巨大的知识价值,还能让人感受到北京文化的深厚底蕴。
南锣鼓巷也是北京胡同文化的代表。
胡同文化是北京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胡同代表了北京百年来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传统,走进胡同,可以让人深刻感受到老北京与现代北京的对比。
如何保护好胡同,挖掘和传承好胡同文化也成为了现代北京重要的文化任务。
总之,走进南锣鼓巷,可以体验到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既能享受美食,又能领略北京胡同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里漫步,就像穿越时空,走入百年之前的老北京,感受它的文化底蕴和魅力。
走进南锣鼓巷,探寻胡同文化设计者:北京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王英坤指导者:北京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王凤岭一、基地环境分析(一)基地情况分析南锣鼓巷地区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位列北京市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
南锣鼓巷是此地区一条南北走向的街巷,长约800米,在其左右两侧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
南锣鼓巷地区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完整,胡同里有各种形制的府邸、四合院、名人故居,为学生了解胡同历史、感受北京胡同文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二)基地环境与学习内容的关系北京是古都,历史上曾经有六个王朝在北京建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家乡北京是古都”,从古城历史、百年老店、胡同文化、保护文化遗产四个角度,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
其中《胡同遍京城》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北京从元代以来形成的胡同,并通过对胡同名称、四合院住宅、名人故居的感知,体会北京胡同的文化魅力。
胡同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仅凭有限的常态教学时间、空间是很难让学生了解的。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学生走出教室,跳出课本,在社会大课堂——南锣鼓巷地区,通过在有代表性的胡同中游览、调查、访问获得感性认识,在收集、整理、分析资料,与同学、居民、老师的交流讨论中形成理性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在游览南锣鼓巷地区的胡同过程中,观察胡同及胡同中的景物,指导学生经历了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获取资料、讨论研究、得出结论的完整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逐步了解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可谓一举多得。
我校的教学部、寄宿部分别坐落在南锣鼓巷地区的黑芝麻胡同和后院恩寺胡同中。
因此,本次活动以“走进南锣鼓巷,探寻胡同文化”为主题,以南锣鼓巷为点,以点带面来了解北京胡同及胡同文化。
在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感受胡同文化的同时,激发学生研究胡同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背景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背景一、南锣鼓巷的地理位置及概述南锣鼓巷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⑼362度,东经11⑷099度。
它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胡同街道,全长约800米,宽8米左右。
南锣鼓巷被誉为北京最具胡同特色的地区之一,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二、南锣鼓巷的历史沿革⒈清朝时期南锣鼓巷建于元代,但真正繁荣起来是在清朝时期。
清朝时,南锣鼓巷是官员和显贵人士聚居的地方,许多官邸和府第坐落于此。
受到皇室的青睐,南锣鼓巷的建筑风格也逐渐充实起来,成为北京市区一处独具特色的街道。
⒉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南锣鼓巷逐渐成为文人墨客的聚集地。
许多知名作家、学者和政治家都在这里居住或经常光顾。
南锣鼓巷因此成为了北京文化界的重要枢纽,涌现了许多文化名人,对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⒊当代发展经过长时间的历史积淀和多次市政规划的推动,南锣鼓巷在当代得到了保护与开发。
旧有的胡同建筑得到修缮,许多传统的店铺和小吃摊位也得到了保留。
南锣鼓巷逐渐成为了一个以艺术、文化和创意产业为主体的区域,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和游客前来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三、南锣鼓巷的文化特色⒈建筑风格南锣鼓巷的建筑风格主要以明清时期的四合院建筑为主,古朴典雅。
这些建筑大多采用了红砖灰瓦的传统材料,布局合理,空间利用充分。
在南锣鼓巷的一些胡同内,还可以看到一些具有异域风情的建筑,展示了不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⒉传统手工艺南锣鼓巷保存了许多传统手工艺店铺,如老旧的剪纸、木雕、布艺等店铺。
这些店铺传承了数百年的手工艺技艺,是南锣鼓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传统工艺品的独特魅力,也有机会亲自参与到手工制作的过程中。
⒊艺术表演南锣鼓巷是北京市区为数不多的艺术表演区域之一,每天都有许多街头艺人在这里表演。
从民间艺人的杂耍、小品表演,到专业艺术家的音乐演奏、曲艺表演等,南锣鼓巷都能呈现给游客一场视听盛宴。
⒋创意产业近年来,南锣鼓巷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文创产业为主导的区域。
北京南锣鼓巷北京南锣鼓巷是北京市东城区的一个著名的胡同,也是一处充满历史和文化氛围的地方。
本文将从该胡同的历史渊源、地理位置、建筑风格、文化特色等方面进行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独特的地方。
南锣鼓巷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一条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地安门内大街的胡同。
该胡同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元代。
据记载,当时这里是元朝中书省的马屯。
明代时,这里更名为“文华巷”,成为文人雅士的聚居地。
清代时,胡同两边的住户大多是官员和文化名人。
20世纪以后,南锣鼓巷逐渐衰败,直到20世纪80年代重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南锣鼓巷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紧邻北京市的交通枢纽,交通便利。
附近有多条公交线路以及地铁6号线和8号线,方便游客从北京市其他地区前往南锣鼓巷。
此外,南锣鼓巷周围还有众多的文化场所和旅游景点,例如恭王府、什刹海等,使得南锣鼓巷成为了一个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南锣鼓巷的建筑风格独特,保留着老北京胡同的风貌和特色。
整条胡同呈东西走向,宽度适中,两边是砖石结构的四合院和传统的北京胡同门楼。
这些四合院和门楼多数修建于清代,保存完整。
四合院内部布局合理,有前厅、中厅和后厅,空间利用充分。
胡同内还有一些具有特色的商业楼和餐饮店,增添了胡同的活力和魅力。
除了建筑风格,南锣鼓巷还有独特的文化特色。
走进胡同,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可以感受到老北京的韵味和文化底蕴。
胡同里有很多老字号,例如状元坊、砂锅李等,这些老字号历史悠久,传承了北京特有的文化和技艺。
此外,在南锣鼓巷还有很多特色小店,如艺术工坊、琴行、茶馆等,可以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北京传统文化的魅力。
南锣鼓巷也是一个艺术的聚集地。
这里有很多艺术家、作家、音乐家和文化人士的工作室和艺术机构。
每天都有各种文化活动和演出在南锣鼓巷举行,如音乐会、戏剧表演等,吸引了大量的艺术爱好者前来欣赏和参与。
最后,南锣鼓巷还有一些独特的节庆活动。
例如每年农历新年期间,南锣鼓巷会举办传统的庙会,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北京南锣鼓巷调查报告篇一:南锣鼓巷实践报告〜〜南锣鼓巷南北走向,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
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
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
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
南锣鼓巷是北京一条有着非常特色的酒吧街,是北京保护最完整的四合院区,整条酒吧街以四合院小平房为主,门前高挂小红灯笼,装修风格回归传统、朴实,遵实于四合院的氛围和格调。
与三里屯、后海不同,这里的酒吧大多比较安静,和谐、自然、身居闹市却远离闹市的喧嚣,更贴近于生活。
客人以国外游客、“明日之星”中戏学生和成熟的泡吧爱好者为主,客人在这里体验老北京四合院的气息,远离喧闹、享受身心的放松,或看书、或带着电脑来加班,或者朋友小聚、甚至洽谈公务。
南锣鼓巷是我国唯一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风貌的传统民居区,是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
周边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完整的“碧玉”。
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直到清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落幕。
在老胡同被拆之前,保护古城的提案得到重视,凭借较为完好的元代里坊格局、明清名人府邸,南锣鼓巷得以幸存。
近几年又有先见之明的人看到商机,租下沿街民房,开起了风格百变的个性店铺,元朝古巷新旧混血,就此重生,全球游客都爱来此“迷失北京”。
青灰的院落,歪斜的树丫,凄冷的寒风,寂寥的街巷??冬天的南锣鼓巷,在寒流的侵袭之下显的很安静,没有人声鼎沸,也没有灯影霓虹,有的只是寒阑的期许。
这些期许应和着阳光的印迹游动,穿梭于小街小巷,看罢传统,也看罢时尚;看罢过往,也看罢现在??时光在这里老去,也依然还在这里回荡。
菊儿胡同是南锣鼓巷最北头东边的一条胡同。
说他名扬中外,是因为建筑大师吴良镛主持设计的菊儿胡同危房改造工程,1992年被亚洲建筑协会授予“亚洲建筑金奖” ,1993年又被授予“世界人居奖”。
在胡同中部,北边有一片2至3层的楼房,黑瓦白墙,围合成一个个小院落,既有江南民居的秀丽,又有老北京四合院的神韵,和周围的建筑风格也十分协调,这就是改造后的菊儿胡同新四合院。
吴良镛教授根据“有机更新”的城市规划理论,认为旧城改造,要保留好的和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修缮虽已破旧但尚可利用的建筑,拆除破旧危房,逐步过渡,既保留历史文脉的延续,又形成有机的整体环境。
这些新四合院兼有单元式公寓楼房私密性强,和院落式住宅邻里感强的双重特点,他与旧的胡同格局有机地统一起来,保护了古都风貌,是北京旧城改造的一个成功的探索。
漫步南锣鼓巷,你不仅会惊讶于在城中心还有这样的“桃源”,更会惊艳于它的时尚,它的旧貌新颜。
在这里,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古老文化与时尚竟可以对接得如此天衣无缝。
白天感受胡同街景浓郁的老北京韵味,夜晚则可以游荡在独具个性创意的小店,或随意挑选自己喜爱的物品,或尽情融入时尚先锋的自我放纵。
有人说,三里屯没有做到的南锣鼓巷做到了,后海失去的南锣鼓巷又给找了过来。
南锣鼓巷的夜晚和白昼都是风景,没有谁比谁安静,只有动人心魄的风情。
文宇奶酪店,在南锣鼓巷的胡同中穿行,如果你无意中发现有一群人把巷子挤得水泄不通,千万不要惊奇,排队买文宇奶酪早已成为南锣鼓巷的一大景观。
位于南锣鼓巷49号的文宇奶酪店,店面不大,褐色原木招牌,两扇朱漆木门,几张简易桌子,但在这条巷子里,却算得上“宫廷”老字号了。
据说,这里的店主原是三元梅园的一位老师傅,祖上得到宫廷里厨师的真传,时至今朝依然独独坚持着每天限量,卖完就打烊。
南锣鼓巷61号的“创可贴8”,是一家凝聚了北京特色的T 恤店,老板江森海漂洋过海来到北京,从一个哼着“ Beatles ”的英国小伙儿变成了地道的京城“胡同串子”,并把自己对北京的热爱都“感染”到了他设计的T恤上。
多年不见的搪瓷红脸盆、老铁皮玩具、儿童三轮车、北京第一张地铁票,在这里要么成了室内的装饰,要么成了T恤的标志??使你不得不感动于老江对中国文化的着迷,和那份孩子般的童真。
位于南锣鼓巷23号的乐天陶社,是一个实现艺术梦想的好地方。
其总部设立在香港,旗下拥有多名年轻的艺术家,作品创意无限,充满了灵动的气息,是挑选礼物的绝佳地点。
1999年开业的“过客”,无疑是南锣鼓巷最早出名的餐吧。
花木葱茏、绿荫掩映,无论外面的街道上有多喧闹,小院始终保持着一贯的安静与沧桑感。
老板是一对非常有名的“背包客”,因而这里也成为世界各地的背包客的聚点。
中式的四合院、古典的家具、香醇的咖啡,成为众多游客的美好记忆。
“过客”自创的两款“羊肉串披萨”和“宫爆鸡丁披萨” 更是让人百吃不厌。
坐在店里看窗外的人来人往,恍惚间不禁疑惑:你是谁眼中的风景,谁是你生命中的过客?篇二:《关于北京胡同现状的调查报告》目录第一部分:课题陈述、八■、•.前言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四.研究的手段、方法及途径五.实施步骤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一.实践过程1.查阅资料2.实地考察二.胡同现状原因分析三.改造意见第三部分:感悟第一部分:课题陈述、八■、-一.前言“有名的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
北京曾有胡同6000多条,若把这些胡同连起来,长度不亚于万里长城。
” 这是一位老北京人对胡同的描述,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胡同这种文化产物却在逐渐消失殆尽。
胡同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必不可少的文化遗产,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胡同,去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然而现实中我们所要面对的状况远比想象中要复杂的多。
通过调查走访我发现不只是市区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急于利用旧城大片的土地来获取经济利益,让不少人想不到的一点是,其实居住在旧城区的市民因为日益感到老式房屋不堪使用,生活不便,所以早就盼着胡同的拆迁改造了。
面对来自底层和上层的双重压力,我们的胡同将何去何从?二.研究的主要内容1.北京胡同现状及其历史文化内涵2.胡同居民居住环境以及对胡同的看法3.对胡同建设规划提出合理性建议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了解北京胡同现状,深入北京文化,了解其历史,体验民俗文化。
从而了解胡同对北京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人文情怀的影响,对胡同今后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四.研究的手段、方法及途径1.上网查找资料2.采访胡同居民3.实地考察4.阅读文献资料五.实施步骤1.查找关于胡同的资料2.实地考察、采访3.对胡同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一.实践过程1.查阅资料: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了解有关胡同的基本知识和一些历史背景,这有助于在实地考察中面对问题更加应对自如,同时也有助于深入地了解研究课题。
2.实地考察:第一站:八大胡同介绍:八大胡同曾是烟叶花柳巷的代名词。
“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
感想: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八大胡同-曾经的风月场所。
然而眼前的景象却无法与我心目中的风月场所想比。
蜘蛛网般的裂缝爬满了围墙,稻草也不甘落后疯狂的爬上了屋顶,多家房门多张贴了重点防火场所,曾经的风月场所已然变成了一片破败!逛完整个八大胡同,不得不慨叹昔日的胡同文化已经不复存在了,路人之间的冷漠写在了脸上,年轻的小情侣嘴尖飘过的是胡同什么时候拆迁啊,能得到多少钱啊,曾经的遛鸟人也没有了闲情逸致,仅在家门口摆着几个孤零零的鸟笼,各种名牌小车挤满了本就狭窄的街道,亮丽的车色与破败的围墙形成鲜明地对比民声:“这些房子早就该拆,每年都得修房顶,下雨院子积水,在这住了二十多年,经常修房。
”“过去这不是什么正经地方,来的人也都不是什么好人。
保护它们干嘛?赶紧拆了吧。
”“这段历史不是什么光荣的历史。
”第二站:西交民巷介绍:西交民巷位于西城区南部。
东起天安门广场,西至北新华街,中与羊毛胡同、前细瓦厂胡同、辇儿胡同、平安胡同、人民大会堂西路、兵部洼胡同相交。
北京最长的胡同,它与长安街平行,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至北新华街,在明清的地图上称为“东西江米巷”。
全长6. 5公里,再稍短的是前门东、西打磨厂街和东、西绒线胡同了。
西交民巷是晚清以来到二十世纪后期约一百年的金融街。
感想:借助路牌很轻松地找到了西交民巷,这里的情况与八大胡同完全不同,墙壁明显经过统一粉刷,有一定的绿化,胡同里有不少聊天的居民,邻里气氛融洽。
公共厕所的质量之高让人惊叹,厕所里篇三:北京胡同文化现今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北京胡同文化现今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王申博资源与材料学院摘要:为了响应我校大一学生暑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方针政策,我们小组七人组成北京胡同文化现今发展状况调查团,来到北京南锣鼓巷进行了为期三天7月9号至7月11号的暑期调研活动。
在短短的三天内,我们走访了当地居民和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进入当地街道办事处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走进图书馆、利用网络查询资料等活动,对北京胡同文化的发展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北京胡同文化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产生了一些思考和见解。
同时在社会活动中让我们一行七人对社会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关键字:锣鼓巷北京胡同文化调查问卷当地街道办事处传统文化正文一:背景(1)指导思想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有关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的精神,履行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义务,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如今,北京正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的力度,按照“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规划征求意见中的内容,北京将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性的世界文化名城。
其实,保护历史和文化就是保护城市的文脉,这其中自然包含了对胡同及其名称的保护。
(2)北京胡同概况北京的胡同大多形成于13世纪的元朝,胡同星罗棋布,错综复杂。
老北京胡同的名称世代相传,具有其自身的文化认同性与延续性,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城市的发展和推土机的轰鸣,老北京胡同消逝之快令人始料未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