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3

  • 格式:txt
  • 大小:44.38 KB
  • 文档页数:21

最“表里不一”的英语成语翻译辨误

[ 2009-10-16 15:41 ]


1. A watched pot never boils.

[误译] 眼睛盯着看的壶永远不会开。

[正译] 心急锅不开。

2. Better safe than sorry.

[误译] 安全比遗憾好。

[正译] 最好不要去冒险。

3. Good wine needs no bush.

[误译] 好酒不需要做广告。

[正译] 酒好不怕巷子深。

4. I am all ears.

[误译] 我浑身上下都是耳朵。

[正译] 我在洗耳恭听。 

5. If the cap fits, wear it.

[误译] 如果帽子合适,就戴着吧。

[正译] 要是言之中肯,就接受吧。


6. In for a penny, in for a pound!

[误译] 赌一便士是赌,赌一英镑也是赌。

[正译] 一不做,二不休。

7. It takes two to tango.

[误译] 跳探戈舞需要两个人。

[正译] 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

8. It's all my eye!

[误译] 都是的我的眼睛。

[正译] 我根本不相信;胡说八道。

9. It's not my pigeon.

[误译] 不是我的鸽子。

[正译] 不关我的事;跟我没关系。

10. Like father, like son.

[误译] 儿子像父亲。

[正译] 有其父必有其子。(也可以说Like mother, like daughter.)

11. Money doesn't grow on trees.

[误译] 钱不是长在树上的。

[正译] 钱是有数的;不要花钱如流水。

12. My ears are burning.

[误译] 我的耳朵在发烧。

[正译] 有人在其议论我;我怀疑有人在说我坏话。

13. My fingers are all thumbs.

[误译] 我的指头都成了大拇指了。

[正译] 我的手指头发僵,不听使唤。

14. Pigs might fly!

[误译] 猪也许会飞起来。

[正译] 根本不可能的事!天下事无奇不有。(变体:Pigs may fly!和When pigs can fly!)

15. That makes two of us.

[误译] 现在是我们俩了。

[正译] 我跟你有同感。

16. The ball is in your court.

[误译] 球在你的场内。

[正译] 该你行动了;看你的了。(说法来源于网球)

17. The die is cast!

[误译] 色子已经扔出去了。

[正译] 已成定局;木已成舟。(这是恺撒将渡Rubicon河时说的一句话,表示“木已成舟”,或“破釜沉舟”。(名词die是古代的用法,意思是“骰子”或“色子”。现在的“色子”用dice,单数、复数相同。)

相关阅读:

“公子哥”该如何翻译?

一词多译还是词义的引申?

十句经典口译提升口语档次

英语中12个典型的中国式错误

(改编自:新浪教育,英语点津编辑)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 2009-10-07 09:07 ]


当今科技突飞猛进,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里,信息传播尤为重要,翻译作为信息传播和交际的桥梁也就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翻译曾一度被看做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但事实上,在全球化语境下的翻译活动,形式上虽

是语言字符的转换,内容上却是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翻译永远与文化脱不了干系,永远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1 思维方式的影响

西方民族惯用抽象性,由一到多的分析型思维方式,句子常以主语和谓语为核心,统摄多个短语和从句,由主到次,但形散而意合。而东方民族惯用具体性,由多到一的综合型思维方式,句子多以动词为中心,以时间为顺序,横向铺叙,注重整体和谐。有时英语的一个长句需要转译为汉语的几个短句,而汉语中一个意群的若干短句却可以合译为一个英语长句。英汉民族认识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其在翻译过程中句式选择,遣词造句,词句省略等的不同。如此例句:“It had been a fine, golden autumn, a lovely farewell to those who would lose their youth, and some of them their lives, before the leaves turned again in a peacetime fall.”如直接译成:“那是一个美好的金秋,在告别了那些可能丢失他们的青春甚至生命的人之后,树叶才慢慢的落下。”这种翻译显然受到了语言形式的拘束,译句结构混乱,呆板没有条理性且语言支离破碎。如将译文译成“那是个天气晴朗,金黄可爱的秋天,美好的秋色为那些青年们送别。待到战后和平时期,黄叶纷飞的秋天再度来临时,当日的青年们已经失去了青春,有的甚至丧失了生命。”就很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失为一段精彩的翻译。再如奥运口号“北京欢迎您!”表达了中国人民欢迎世界各国人民到北京的心情,我们常见的译文为“welcome to Beijing!”翻译中句式的改变,使用英语祈使句,恰当的表达出中国人祈盼奥运的热情。如译为 “Beijing is welcome you”,则语气过于平淡,效果大打折扣。

2 历史典故及风俗习惯的影响

历史典故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和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体现不同历史文化特点。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西方的许多圣经故事,文学作品等以及中国的神话,典故,诗词歌赋等也被各自接受和欣赏,翻译也就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翻译就必须是历史典故和历史文化的翻译,而不单单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例如:在《旧约 创世纪》中,有这么一句话:“Can't you see it is an apple?”字面意思为“难道你看不出这是个苹果么?”根据历史典故,我们知道夏娃受到魔鬼的引诱吃了善恶树上的苹果,触怒了上帝。苹果(apple)一词也就成了陷阱的意思。所以,此处译为“难道你看不出这是个陷阱么?”更为贴切。风俗习惯更是如此,影响和制约着翻译的精确性。如汉文化中,人们崇尚“民以食为天”,见面问一声“吃了吗?”,一则表示关心寒暄,二则也是正式

交谈的开场白。但如译成“Have you had your meal?”则失去了其语用意义和应酬功能,也不能被西方人理解和接受。因此翻译要在双方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加以必要的解释。

3 宗教传统的影响

中国人信仰佛教,相信佛主主宰一切,而欧美人信奉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世界。汉语中有“借花献佛”、“缘木求鱼”等成语,英语中也存在“God bless you”、“God be with you”(上帝保佑)等习语。中西宗教传统的差异使得翻译时应特别注意,否则就会出现失当现象。如英语中的:“end of the world”,从字面上很容易译为“世界末日”。但在基督教的教义中,“end of the world”意为“judgment day”,是上帝审判人类的日子,那一天好人上天堂,坏人下地狱,魔鬼被投入硫磺湖里。此时翻译要达到精准,就必须受宗教文化的局限。

4 价值观念及审美观念的影响

不同的民族文化必然造就人们不同的价值观念,因此翻译时必须顾及双方不同的价值观,才能被对方理解接受。如:英国主要以马耕为主,英国人对马也有深厚的情感,因此英美人的价值观中马是勤劳和吃苦耐劳的象征。英语中就有“as strong as a horse”的说法。而中国自古以来主要靠牛耕,中国人对牛热爱和赞誉因为牛秉性勤劳忠厚。所以英语的“as strong as a horse”,按照中国人的价值观译为“力大如牛”才精准。另外,不同民族的审美观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翻译的过程中如不注意,就会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在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中,白色象征肃穆、哀悼,而红色则是传统的喜庆色彩,因而中国婚嫁称为“红事”,丧事则称“白事”。但多数西方人对汉语中的“红白喜事”感到费解。因为在西方人的审美观中,白色象征着纯洁、素雅、坦率、单纯、快乐和明亮。西方人婚宴多为白色,而丧葬则为黑色。所以翻译时,最好不要把“红”、“白”两种颜色译出,只说weddings and funerals(婚礼和葬礼)。因为把白色和丧事联系起来,会引起西方人的反感,而把funerals(丧事)说成是happy occasions(喜事),会让西方人吃惊。

5 地域环境的影响

由于各民族所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等的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这不仅影响着各民族语言的表达方式,也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同一事物不同的理解、语义联想和情感,这就对翻译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如李白《江上咏》的诗句中有“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此处翻译的关键就在于如何理解“西北流”。我国地形特征是西高东低,李白用“西北流”喻指功名富贵如过眼烟云,不可能与与江河永流。这一比喻是基于我国的地理特征,但

由于英美国家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相异,如采用直译法,很多英美人可能并不解其真正含义,这就要求翻译“西北流”时应做适当的变通,于是译成“But sooner could flow backward to is fountains; This stream, than wealth and honor can remain.”这样译文中用flow backward(倒流)的方式表达了原文中“西北流”所蕴含的“不可能”之意,但却不能体现原文的工整对仗及中国的地域特征。

总之,翻译不仅是语言表面上的问题,更是文化层面上的问题。翻译的实质是一项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最终目的除了传递原信息外,更要传递文化,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必须了解语篇中不同民族文化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正确理解原文所包含的文化语义,分析隐含在原文背后的文化因素,在不违背原语言表达的基础上再现原文的文化蕴意。因为只有在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翻译,才是精准有效的翻译。

作者简介:齐媛媛,1981出生,女,河北唐山人,任职于唐山学院外语系,研究方向为语言学,英美文学。

相关阅读:

“公子哥”该如何翻译?

英国人不能有“天伦之乐”吗?

浅谈歇后语的翻译

“秋老虎”该怎么翻译? 

(来源:中国期刊网,英语点津编辑)
翻译中的“增词减词”

[ 2009-10-14 09:14 ]


有人误以为,所谓合乎翻译标准,就是在把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时,做到“不增不减”。翻译实践告诉我们,由于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翻译时往往都是“既增又减”。这种根据各自语言特点,在具体上下文中适当地“增、减”,就是我们所要讨论的翻译技巧。

词量增减,是指根据原文上下文的意思、逻辑关系以及译文语言句法特点和表达习惯,在翻译时增加原文字面没有出现但实际内容已包含的词,或者减去原文虽有但译文语言表达用不着的词。必须指出的是,词量增减必须防止两个倾向:一是添枝加叶,任意发挥;二是避难就易,肆意裁割。

1、增词

增词,从理论上说可以增加任何词,但在什么时候增加什么样的词,才能恰到好处,而不超出一定界限,则需要悉心体会。下面试分析几个译例:

1)A book, tight shut, is but a block of paper.

译文一:一本书,紧紧合上,只是一叠纸。

译文二:一本书,如果紧紧合上不读,只是一叠纸。

译文三:一本书,如果紧紧合上不读,只是一叠废纸。

译文四:闲置之书只是一叠废纸。

上面同一个句子四个译文,可以体现翻译不同层次。译文一,与原文似乎丝丝入扣,但却显得支离破碎、关系不清、语意不足;译文二,增加了“如果……不读”,意思明

白无误,只是觉得言犹未尽;译文三,又增加了一个废字,这可是点睛之举。能否译出这个废字,是翻译这个句子的关键。一个废字,说话者语意才得以充分表达。译文三不足之处,就是行文拖沓累赘;而译文四则简明扼要,笔酣墨浓了。

2)Success is often just an idea away.

译文一:成功往往只是一个念头的距离。

译文二:成功往往只是一念之差。

译文三:成功与否往往只是一念之差。

译文一让人看后莫名其妙;译文二改变说法,但仍让人似懂非懂,而译文三只是简简单单增加了一个“与否”,但却使人豁然开朗!原句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

如同文学翻译一样,经贸文字翻译增词现象也是千变万化。下面实例可供学习者体会增词原理和技巧。

1)All cash bonus shall be subject to income tax.所有现金红利,均须缴纳所得税。(根据汉语行文习惯,增加动词。)

2)It's more expensive than it was last time but not as good.价钱比上次高,但质量却比上次差。(增补原文省略部分,原句后半句完整形式应该是:...but it's not as good as it was last time.)

3)The application of plastics in automobile industry has brought about great increase of the consumption.塑料在汽车工业上的使用大增加了塑料消费量。(增补原文省略部分,以使意思更加清楚。)

4)Commission depends on the quantity of goods ordered.佣金多少取决于订货量大小。(增词以使译文语意完整,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2、减词

由于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不同,翻译时如果一字不漏地照搬,往往会显得累赘、拖沓、冗杂、或不合行文习惯,甚至产生歧义。采取减词译法可以使译文言简意赅。涉外文书翻译常有以下几种减词情况:

(1) 减去代词

这种情况尤见于外贸信件翻译,例如:

1)We assure you of our prompt attention to this matter.我们保证立即处理此事。

2)You are kindly requested to let us have your best quotation for the canned fish.请报鱼罐头最惠价。

(2) 减去陈腐或不必要套语

We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inform you that we are now in position to make prompt shipment of the merchandise.兹奉告,该商品可即期装运。(译文比原文大为简明,除减去了"take this opportunity"这一陈腐表达外,还省略了三个代词,并用一个“可”字代替了原文中"in a position"这样的繁复表达方式。)

(3)、减去不言而喻或冗杂词语

1)Any expenses accruing from this credit inquiry will be gladly paid on receipt of your bill.对此信用咨询所需任何费用,在接到账单后即付。

2)On condition that you sign this receipt, I will pay the money.你在收据上签字,我就付款。(原文是通过连词来表示“条件”,而汉语

则是通过从句和主句前后顺序来表达这一关系。)

3)The price of the products should be set according to the price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t should be fixed by the two parties at a level that will bring profit to both.产品价格应该根据国际市场价格,由双方共同商定,须照顾到双方利益。(译文看似没译"at a level",但字里行间却含有其意。)

4)Part-time waitress applicants who had worked at a job would receive preference over those who had not.应聘兼职女服务员者,有工作经验优先录用。(如果不省略,译成“应聘兼职女服务员者,有工作经验,比没有工作经验,优先录用”,其中“比没有工作经验”就属多余了。)

5)男女老少咸宜。Suitable for men, women and children.

6)互通有无 the exchange of needed goods(试比较:the exchange of what one has for what one needs)



相关阅读:

“情人眼里出西施”翻译辨误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一词多译还是词义的引申?

“秋老虎”该怎么翻译? 

(来源:牛津英语网,英语点津编辑)



由“常凯甲”看回译策略

[ 2009-09-25 10:56 ]


翻译通常被看成是单向旅程,但偶然也需要回程车票,这就涉及到回译的过程。如果把比喻进行到底,回译的过程就是回家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有时候是异常艰难的。

翻译中的回译错误不一而足,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常凯甲”事件,就是因为不懂回译造成的。“常凯甲”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蒋介石”,这个错如果不是“蒋委员长”的错,但至少应该部分算在他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头上。那个用来拼写“蒋介石”三个字的威妥玛拼音“Chiang Kai-Shek”,在其治下是一直沿用的法定标准拼音,而且他的名字还是根据广东话的发音拼出来的,这就更增加了其回译的难度。当然这样说并不能减免犯上述错误译者的“罪责”,因为作为国内某一流大学的教授,理应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由于约定俗成的原因,这一拼音并没有因为汉语拼音的国际化而遭淘汰。

由于汉语罗马化拼写差异造成的英译中国人名地名的识读困难还有不少,有些还与历史文化相关联,造成回译的不易。比如今天在台湾的东吴大学,她的英文名字就是Soochow University,如果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是很难让译文回家的。第一层很可能无法分辨其中包含的苏州这一地名,第二层是很可能把其误认为大陆的苏州大学。一些被西方人叫着习惯了的地名,也可能被不知道的译者误解成不知所云,比如赫赫有名的卢沟桥,在英语中就常被称为Marco Polo Bridge。

普通名词的回译往往涉及英语对汉语的词语借用,但由于这些借词不少是通过广

东话、厦门话以及客家话这些南方方言,并通过上面所说的威妥玛拼音进入英语的,这些词语的回译一不留神也是可能弄错的。例如,dim sum 是指点心,Kuo-Tieh 是指锅贴。更有甚者是从日本、韩国、越南等语言转借入英语的汉语词汇。例如,typhoon 是指台风,就是辗转日语进入英语的汉语词汇。

除了单词的回译外,句子的回译也不容易,特别是翻译进入英语的中国古典文献中的句子,能否回归到原来的样子,还真是有一定的难度。例如,在美国作家Arthur H. Smith(明恩溥)所著的Chinese Characteristics一书中,多有引用中国古典文献的例子。在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译文中,译者刘文飞和刘晓旸基本上都采取了回译的策略来处理。这里有一个例证:

“There are three thousand crimes to which one or the other of the five kinds of punishment is attached as a penalty, and of these no one is greater than disobedience to parents.”

“五刑之属三千,罪莫大于不孝。”

再比如,在美国著名思想家Henry David Thoreau所著的Walden 一书中对孔子的引用:

“To know that we know what we know, and that we do not know what we do not know, that is true knowledge.”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然而,对于回译的应用也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例如上述回译的文化回归,可能会妨碍读者对整体译文的理解。上文明恩溥和梭罗对中国古典文献的翻译引用,原都采用的是一种直白的翻译(指原翻译过程中汉语古文译入英语),回译以后则成了非常典雅的汉语文言文,脱离了原文(指英语)对照、且古文基础不好的现代读者有时候理解起来还真有些困难。所以,这里如果能够附上现代汉语的翻译文本,也许效果会更好些。有译者就是这样处理的,比如黄磷在其所译的美国史学家Rhoads Murphey的《亚洲史》一书中,对书中所引白居易的《论和籴状》一文就采取了白话翻译和回归原文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的几句是这样处理的:

现在我又荣幸地获得晋升来为陛下服务,并被任命为以指陈时弊为己任的谏官之列。如果我的论据还不足以令人信服……那么请派一位陛下信得过的心腹随从前往农民家中私访。……陛下将会看到我的陈情绝非轻率浅薄。(原文:今幸擢居禁职,列为谏官……犹虑愚诚不至,圣鉴未回;即望试令左右可亲信者一人,潜问乡间百姓……则知臣言不敢苟耳。)

总之回译就像回家,一方面我们应该欣喜地欢迎回家的孩子,另一方面,我们有时候也要对略显陌生的旧相识加以介绍。这样说来,回译还真有点贺知章《回乡偶书》一诗的感受呢:“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作者简介:

张明权,1968年生,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课程班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翻译理论研究,在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发表英语学习类文章20余篇,出版译著两部,翻译公司兼职翻译。

Email: mqzhang@

相关阅读:

一词多译还是词义的引申?

英国人不能有“天伦之乐”吗?

浅谈歇后语的翻译

“秋老虎”该怎么翻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该如何翻译?

[ 2009-10-05 09:08 ]


我们常说,交友和择邻的时候要注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么这种说法如何翻译成英语才算地道呢?

我们先来看看汉英词典中的翻译: One who stays near vermilion gets stained red, and one who stays near ink gets stained black. 或 One takes on the color of one's company.

也有人将这句话译成:When you touch black, you become black, when you touch red, you become red.

英语国家中也有一些相近的表达方式,来看看下面这三种译法。

One takes the behavior of one's company.(一个人的行为,往往受到朋友的影响。)

One takes on the attributes of one's associates. (attributes 复数时是指品质、特性;associates 指朋友、同事)

Watch the company you keep!(小心交朋友!)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句:

As one who lies with dogs will ride with fleas, how could your son learn anything good by mixing with those people?

就像和狗躺在一起的人身上会爬满虱子,你儿子跟那些人混在一起,能学出个好样来?

具体选用那种翻译方法,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相关阅读:

“公子哥”该如何翻译?

“秋老虎”该怎么翻译? 

你知道“厕所”该怎么翻译吗?

老外听不懂的“中式英语”如何翻译?

(来源:中青网英语角,英语点津编辑)

中文地址英译原则

[ 2009-10-02 09:22 ]


中文地址的排列顺序是由大到小,如:X国X省X市X区X路X号,而英文地址则刚好相反,是由小到大。如上例写成英文就是:X号,X路,X区,X市,X省,X国。掌握了这个原则,翻译起来就容易多了。

请注意:翻译人名、路名、街道名等,最好用拼音。

例如:虹口区西康南路125弄34号201室

Room 201, No. 34, Lane 125, XiKang Road(South), HongKou District

473004河南省南阳市中州路42号 李有财

Li Youcai

No. 42

Zhongzhou Road, Nanyang City

Henan Prov. China 473004

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中国地名,不仅是中国的统一标准,而且是国际标准,全世界都要遵照使用。

一、专名是单音节的英译法

专名是单音节,通名也是单音节,这时通名应视作专名的组成部

分,先音译并与专名连写,后重复意译,分写(汉字带点的字是通名,英语的画线部分是音译;括号内为该地所在省、市、地区或县,下同)例如:

1、恒山 Hengshan Mountain (山西)

2、淮河 the Huaihe River (河南、安徽、江苏)

二、通名专名化的英译法

通名专名化主要指单音节的通名,如山、河、江、湖、海、港、峡、关、岛等,按专名处理,与专名连写,构成专名整体。例如:

1、都江堰市 Dujiangyan City (比较: the Dujiang Weir)(四川)

2、绥芬河市 Suifenhe City (比较:the Suifen River)(黑龙江)

三、通名是同一个汉字的多种英译法

通名是单音节的同一个汉字,根据意义有多种不同英译法,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英译词不能互相代换。例如:

1、mount:峨眉山 Mount Emei(四川峨眉)

2、sea:邛海 the Qionghai Lake(四川西昌)

在某些情况下,根据通名意义,不同的汉字可英译为同一个单词。例如:“江、河、川、水、溪”英译为river。

四、专名是同一个汉字的不同英译法

专名中同一个汉字有不同的读音和拼写,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地名中这样的汉字有七八十个之多,每个字在地名中的读音和拼写是固定的,英译者不能一见汉字就按语言词典的读音和拼写翻译,而只能按中国地名词典的读音和拼写进行翻译。例如:

1、陕西省 Shaanxi Province 陕县Shanxian County(河南)

2、洞庭湖the Dong Lake(湖南)洪洞县Hongtong County(山西)

五、专名是同样汉字的多种英译法

专名中的汉字是相同的,但表示不同的地点,每个地点的读音和拼写是固定的,应按“名从主人”的原则译写,不能按普通语言词典,而必须按中国地名词典英译。例如:

1、浍河 1)the Huihe River (河南、安徽) 2)the Kuaihe River(山西)

2、阿克乔克山 1)Akqoka Mountain (新疆昭苏县) 2)Akxoki Mountain (新疆塔城市)

3、色拉寺 1)the Sera Monastery(拉萨市) the Sula Temple(四川色达)

六、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

1991年8月30日,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了《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母拼法和代码》,该标准适用于文献工作、拼音电报、国际通讯、出版、新闻报道、信息处理和交换等方面,当然也适用于英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汉字书写的民族名称有“族”字,但罗马字母拼写法无“zu”字的拼写,英译照抄,首字母大写。例如:

1、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Derung-Nu Autonomous County Gongshan(西南怒江)

2、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Tujia-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Xinangxi(湖南)

七、以人名命名的地名英译法

以人名命名的地名英译,人名的姓和名连写

,不加定冠词。这种译法多用于自然地理实全地名,但有例外。例如:

1、郑和群礁 Zhenghe Reefs(湖南南沙群岛)

2、左权县 Zuoquan County(山西晋中地区)

八、地名中的符号不能省略

地名中的符号如果省略就会造成读音甚至语义错误。地名中有两种符号不能省略。

1、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它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杲音节的界限尾声混淆,用隔音符号,地名中的隔音符号不能省略。例如:(陕西)西安市Xi'an City(如果省略隔音符号,就成为Xian,可以读成仙、先、现、限、鲜、险、县等)

2、汉语拼音U行的韵母跟声母n,拼的时候,U上面的两点不能省略。如果省略,就会造成误解。例如:(山西)闾河the Luhe River(如果省略U上面的两点,就变成the Luhe River 芦河、在江西)

相关阅读:

“公子哥”该如何翻译?

一词多译还是词义的引申?

浅谈歇后语的翻译

“秋老虎”该怎么翻译? 

(来源:原版英语,英语点津编辑)
浅谈歇后语的翻译

[ 2009-09-15 18:27 ]


歇后语名称的翻译

目前,对“歇后语”一词的翻译难以统一。有人翻译为Chinese enigmatic folk similes,这一译法的缺点是歇后语中不全是比喻,也有谐音或双关式歇后语。有人翻译为quiz-cracks(隐语或谜语),同样也不全面。于是有人提议直接翻译为xiehouyu in Chinese,这倒是有一定的可借鉴性。因为歇后语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正如二胡(erhu)、中国功夫(Chinese gongfu)等。但是,追根溯源,歇后语最早是文人之间的一种文字游戏,最早叫做“俏皮话”,因此,有人据此大胆翻译为Chinese folk wisecracks。

比喻性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直译法: 对大多数喻义歇后语,由于比喻部分生动形象,喻义部分逻辑推理合乎情理,不包含一词两义的双关或谐音,通常采用直译法,既传达源语的内容,又维持源语的形象,便于读者阅读和欣赏。例如:

瞎子点灯--白费蜡。 It is as useless as a blind man lighting a candle.

黄鼠狼给鸡拜年--不怀好意。 A weasel wishing Happy New Year to a chicken-harboring no good intention.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Chasing a dog by throwing meat dumplings at it-gone, never to return.

竹篮打水--一场空。 Like ladling water with a wicker basket-all is empty (nothing).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Like) the Eight Immortals crossing the sea-each showing his or her special prowess. ( Each of them shows their true worth.)

隔着门缝看人--把人瞧扁了。 If you peer at a person through a crack-he looks flat.

兔子尾巴长不了。 The tail of a rabbit-cannot be long; won't last long.

谐音或双关式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解释法:解释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

,也是揭示源语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它是指在译文里保留原来的文化色彩,并加上简要的解释说明以突出其形象性。解释法可以细分为解释性替代和解释性增补两种类型。

解释性替代

解释性替代是指当词语在源语和译语中的内涵意义相同,但联想意义不同时,不能按照字面翻译,而应该用解释性替代的方法翻译原文。汉语中的成语即谚语翻译一般用解释性替代的方法来进行翻译,例如: 挥金如土 spend money like water

解释性增补

解释性增补是指当源语中词语的内涵意义在译语中出现词汇空缺,其联想意义也出现空白时,译者必须保留源语的词语形象,而将其深层含义以解释的形式翻译出来,揭示出源语的文化特性或文化背景。汉语中特有的歇后语在译成英语时,可以保留原语形象,再用解释性增补以表现其喻意。

利用汉语的谐音

牛角抹油——又尖(奸)又滑(猾) Spreading oil on an ox horn——to make it sharper and more slippery or cunning and treacherous.

李双双见到丈夫——有喜旺(希望)

Li Shuangshuang sees her husband——she has Xiwang now; like Li Shuangshuang meeting her husband Xiwang, a homophone for the Chinese word xiwang meaning hope, there is hope now.

利用双关语义

井底雕花——深刻 Carving a flower design on the bottom of a well——carving deeply or get to the essence of something.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A rolling pin used as a bellows —no good at all.

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Wang Xiao'er spending the New Year——one year is worse than another; like Wang Xiao’er's life, one year is worse than another.

飞机上跳伞——一落千丈

Bale out from a flying plane——drop down a thousand zhang or suffer a drastic decline; like jumping from a flying plane, they decline drastically.

利用典故

英汉两种语言中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如,“东施效颦”、“名落孙山”、“叶公好龙”等等。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点)、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Penelope's 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代表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

有关典故的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在翻译利用典故的歇后语时,如果仅仅使用解释性增补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对译文加以注释,从而从文化上和历史上更准确地传达汉语歇后语所包含的民族和文化特色。

八仙聚会——又说又笑

A gathering of Eight Immortals——speaking and laughing; like the Eight Immortals at a gathering, they are talking and laughing merrily.

Note: The Eight Immortals refer to the eight Taoi

sts in a Chinese legend, namely, Han Zhongli, Zhang Guolao, Lü Dongbin, Tieguai Li, Han Xiangzi, Cao Guojiu, Lan Caihe and He Xiangu.

王羲之写字——横竖都好

A character out of Wang Xizhi’s hand——vertical strokes are as good as horizontal ones; like Wang Xizhi's calligraphy, it is good in every way.

Note: Wang Xizhi was a famous Chinese calligrapher and a Chinese character is usually composed of strokes, of which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ones ar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Hengshu here has two interpretations: 1)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trokes; 2) horizontally or vertically, that is, in any way.

灶王爷扔石头——砸锅

The Kitchen God throwing stones——to break the pot or ruin the matter.

Note: The literal meaning of zaguo is to break a pot but it is usually used to mean ruining the matter.

秦叔宝卖马——穷途末路

Qin Shubao selling his horse——the last resort to overcome his difficulty; like Qin Shubao selling his horse, they are driven into a dead end

Note: Qin Qiong, styled Shubao, was a famous general in the Tang Dynasty. Before becoming a general, he was once penniless and had no way out but to sell his own horse.

相关阅读:

“秋老虎”该怎么翻译? 

老外听不懂的“中式英语”如何翻译?

口译三字诀:顺着译、补语气、加解释

名家教你巧翻长难句

(来源:中国翻译网,英语点津编辑)


英国人不能有“天伦之乐”吗?

[ 2009-09-17 09:39 ]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发现网上下载的黄源深所译《简?爱》电子版和手头的印刷版略有差异,特别是译文第一章开头部分,印刷版去掉了“天伦之乐”这一成语,这是为什么呢?这难道就是译者在译本后记所说的“使其更符合原文的风格”吗?

回到黄先生此处的修改,原文是这样的:“...and with her darlings about her (for the time neither quarrelling nor crying) looked perfectly happy.” 修改前的译文是:“……身旁坐着自己的小宝贝们(眼下既未争吵也未哭叫),一副安享天伦之乐的神态。”修改后则变成了:“……身旁坐着自己的小宝贝们(眼下既未争吵也未哭叫),看上去幸福无比。”从与原文的对应来看,“看上去幸福无比”自然比“一幅安享天伦之乐的神态”更契合原文,译者这样修改似乎是在尽一个“忠实”译者的天职。然而,我们不禁要问,难道英国人不可以有“天伦之乐”吗?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一下“天伦之乐”在汉语中的出处和含义。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天伦”在汉语中原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后用来泛指家庭乐趣,因此直接翻译成英语就是“family happiness”,反过来讲,英语中涉及家庭乐趣的情形翻译成“天伦之乐

”似乎也是顺利成章的事情。然而,在翻译中,这个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正确的解决。因为在翻译中,人们要求最多的还是忠实于原文,译文一旦突破了一定的界限,就很容易遭到这样或那样的指责,尽管这种突破看起来是那么契合译文的需要。正因为如此,译者经常不敢大胆采用母语中固有的说法来翻译外来的东西,造成翻译文字的“浅化”和“去艺术化”。

然而,翻译中更多的问题不是拘泥于原文,而是背叛原文。在涉及文化文本时,很多文化概念在移入另一种文化时遭到了曲解。在中国现代史上,毛泽东及时阻止了阿姆斯特朗女生把“纸老虎”翻译成“scarecrow”的企图,避免了一次历史性的文化话语颠覆。然后在生活中,更多的概念在翻译中并没有这么幸运,汉语的“龙”字被翻译成“dragon”从而变得凶险无比,中国的“水饺”因为被翻译成“dumpling”滋味难辨,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回到上述黄先生的改译,可以说是译者对上述文化误译的一次反正,译者由于过度担心文化误译,把本已交给读者的英国人“天伦之乐”的概念又一次收归己有,替换成符合原文字句意义的“幸福无比”,不能不说是有一点小小的遗憾。不过,由于网络传播,这个包含“天伦之乐”的译本似乎得到了更大的传播,虽然大多数人似乎并未注意到这一小小的差异。很多时候,译本的传播恰恰是处于一种悖论中,比如林纾的翻译,那些曾给钱钟书先生留下美好印象的译本,很大程度上是背离原文的。而在美国一度大受欢迎的庞德译诗差不多也是创造多于翻译。所以,翻译从来都不是客观公正的,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误译”,而正确的含义似乎只在原文中才是存在的。

作者简介:

张明权,1968年生,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课程班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翻译理论研究,在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发表英语学习类文章20余篇,出版译著两部,翻译公司兼职翻译。

Email: mqzhang@

相关阅读:

浅谈歇后语的翻译

小D pic

“秋老虎”该怎么翻译? 

你知道“厕所”该怎么翻译吗?

(英语点津 陈丹妮 编辑)


一词多译还是词义的引申?

[ 2009-09-22 15:34 ]


词义精当,是指译者对原文的每一个词都译得恰如其分。当然,怎样才算是“恰如其分”,这是个相对标准,但我们在翻译实践中,务必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

(一)一词多义

同一个词,由于语境的不同,其词义可千差万别。

试看下面几个例子:

1) He got all the credit for the discovery.

2) The ledger shows 300

pounds on the debit side and 50 pounds on the credit side.

3) The availability of cheap long term credit would help small businesses.

4) They sold grain on credit during time of famine.

5) How much do I have to my credit?

6) They cannot obtain credit at all in the trade.

7) They have opened the covering credit with the Bank of China, London.

以上七个句子都包含有 credit 这个词,但每个句子中的 credit,其词义都有所区别:

1)他因这项发现而获得各项荣誉。

2)从分类账上可以看出,发生金额借方300英镑,贷方50英镑。

3)低息长期贷款可以扶持小型企业。

4)饥荒季节,他们则赊销粮食。

5)我们的银行户头上还有多少存款?

6)他们在业内的信誉已荡然无存。

7)他们已从伦敦中国银行开立了足额信用证。

只要翻开一般的词典,我们就可知道,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因此,根据不同的语境正确选词是翻译的一项最基本的技能。再看几个汉译英的例子:

1)价廉物美

2)我们不销售廉价质次的货物。

3)我们已按很低的价格向你们报盘。

4)你们会发现我们这批货物的价格是很便宜的。

5)请按照最低价报这批体温表的价格。

6)如对我们的业务建议有兴趣,请寄样品,并告最惠条款。

7)我们的报价已是最低价,折扣不能再多给了。

以上七个句子都涉及到“价格低”这么一个概念,但若要译得贴切,却可能须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试译如下:

1) fine and inexpensive

2) We do not sell cheap quality goods.

3) We have made you an offer at a very competitive price.

4) You will find our prices for these goods very popular.

5) Please make us your lowest quotation for Clinical Thermometers.

6) If you feel interest in our business proposal, please send us the samples together with your best terms and conditions.

7) As we have quoted you our rock-bottom price, we can't give you any more discount.

如果查阅一般的汉英词典,比如查“便宜的”这一词条,往往不可能给出所有的释义。即使倒过来去查英汉词典,也并非每一个词都能找到确切的对应汉语词义,如 best 一词,只是在特定的搭配中,才具有“优惠的”、“便宜的”等类含义。一谈到“便宜的”,很多人可能马上就联想到 cheap 一词,但这个词常常含有贬义,这点不能不知。

(二)词义的引申

在英汉互译中,有时会遇到某些词在词典上难以找到贴切具体上下文的词义,如生搬硬套,译文往往语意不清,甚至导致误解。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上下文和逻辑关系,从该词固有的基本含义出发,进一步加以引申。例如:

1) We have an interest for your athletic goods.

2) To cover our shipment, we would request you to establish a

commercial letter of credit in our favour for the contracted amount through an American Bank.

3) We enclose a list showing our present availabilities.

4) The arrivals do not conform to the sample. You must have shipped the wrong parcel.

5) It is one of the most useful of the household conveniences.

6) We insist that international trade should not be a one-way street.

7) Oil prices came tumbling down, brightening the outlook for inflation and helping to touch off a rally on Wall Street.

以上七个句子中"interest","shipment","availabilities","arrivals","conveniences","one-way street",和"Wall Street",如查词典,它们的基本含义可分别是“兴趣”、“装运(的货)”、“可得到的东西”、“到达(的东西)”、“便利(设施)”、“单行道”和“华尔街”。如果将这些词义直接放入译文,显然不能充分表达原文的含义,故需进一步引申。

相关阅读:

“秋老虎”该怎么翻译? 

老外听不懂的“中式英语”如何翻译?

口译三字诀:顺着译、补语气、加解释

你知道“厕所”该怎么翻译吗?

(来源:原版英语,英语点津编辑)

口译三字诀:顺着译、补语气、加解释

[ 2009-09-01 16:24 ]


顺着译

由于性质不同,口译的要求与笔译大相径庭,不能照搬笔译的做法。首先,即使是译员事先得到了讲稿,而且有必要提前翻译成文字稿,也需要注意避免笔译经常使用的、把句子顺序按照中文习惯重新安排的手法。如果译文和原文句子顺序相同,讲话人脱稿时你就比较容易觉察到。而且即使没有脱稿,听上去也比较有现场感。

这样的文字处理,与同传中的断句技巧相似。要想熟练地做到顺着译,就需要比较熟练地采用一些同传的断句技巧。但是必须强调:不一定要先学同传才能练口译。

例:讲话原文:The barrier is part of an overall tidal defence system, put in place due to the increasing height of surge tides in the Thames estuary.

笔译习惯:闸门是用来阻挡泰晤士河口海潮浪头越来越高的整体防洪体系的组成部分。

建议口译:闸门是整体防洪体系的组成部分,用来阻挡泰晤士河口海潮越来越高的浪头。

补语气

有时为了传达语气,译员可以增加一些字词,或者调整译文来产生讲话人预期达到的效果。这些是笔译中不必考虑的。比如.英中贸易协会主席鲍威尔勋爵在欢迎江主席访问英国的宴会上说了一句话,笔头翻译如下就可以过关:

例:讲话原文:Mr. President, if you want to find friends of China, you can do no better than looking round here today, among members of CBBC(英中贸易协会).

参考笔译:主席先生,如果要找中国的朋友,就看今天在场的英中贸易协会成员就可以了。


但是当时鲍威尔勋爵把话说得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我觉得必须在文字上做一些处理,才能把讲话人的语气表达出来。

实战处理:主席先生,如果要找中国的朋友,除了今天在场的英中贸易协会成员之外,别无他处。

从纯文字看,译文与原文并不完全相符。但是,按照口译要求处理之后,现场的语气和效果与原话很接近。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说明口译中需要考虑笔译中没有的因素。

加解释

最典型的场合是对幽默的处理。实战口译中经常碰到讲话人灵机一动,开个玩笑。如果是笔译,可以琢磨一下怎么处理。但口译时,译员必须马上张口说出译文,根本没有琢磨的时间。如果有办法把幽默翻译过去,当然应该翻译过去。但是情急之下翻译不过去的,就补充解释、说明一下。

例:讲话原文:Two balloons were floating across the dessert. One balloon said to the other: "Look out for the cactussssssssssss!"

想象一下,如果你站在大庭广众面前做口译,听到上面这段话,一时想不起中文里哪些字可以产生类似效果,只好先照字面直译,然后补充说明一下。

参考处理:

两个气球飞过沙漠。一个气球跟另一个气球说:“小心仙人掌!” 英文里这是个玩笑,因为英文“仙人掌”这个词的最后一个音是"s",听上去像漏气,指的是第一个气球光顾发出警告,自己先被扎破了。

后面那些补充说明的话,笔头翻译是万万不可接受的。实战口译中不仅可以这样处理,而且经常必须这样处理。

顺便提一下,上面这个例子还可以这样处理:两个气球飞过沙漠。一个气球跟另一个气球说;“小心仙人掌!”——噗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哧。

实战中,能够完美地把幽默翻译过去的情况是少数,需要补充说明一下的是多数。

相关阅读:

十句经典口译提升口语档次

口译笔记和影子训练法

外事口译和笔译的特点

口译中称谓的翻译

(来源:原版英语,英语点津编辑)

老外听不懂的“中式英语”如何翻译?

[ 2009-09-04 14:54 ]


1. 有他这颗扫帚星,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误] With a comet like him, no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

[正] With a jinx like him, no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

注:“扫帚星”是中国人对“慧星”(comet)的俗称,因其后面拖着一条像扫帚一样的长尾巴而得名。在中国古代,“扫帚星”被认为是灾难的预兆,并被用来比喻不吉利的人或事;祸根:(person or thing that is thought to bring)bad luck(to sb/sth);curse。英语的comet 虽然没有这层含义,但却有一个对应的说法,即jinx。

例:There's a jinx on/Someone's put a jinx on this car: it's always giving me trouble. (

这辆汽车上有什么妨人的东西,总给我找麻烦。)

2.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误] Some prefer radish but others prefer cabbage.

[正] Tastes differ.

注:Tastes differ/vary .是句英语谚语,除此以外,原句还可翻译成 No dish suits all tastes.或 You can never make everyone happy. 等。此外,我们还可以这样说: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 总之,应采取意译。

3.他一向嘴硬,从不认错。

[误] He has always got a hard mouth and never admit a fault.

[正] He never says uncle.

注:say (cry) uncle: to give up or in; to surrender; to admit defeat. Mainly used by boys, as when fighting. 这句话主要是男孩们打架时的用语,当一方想制服另一方时,就用命令的口气说:“Say uncle!”这时,有的孩子为了表示不服输,就是不说。后来,say uncle 就成了“服输”的代名词,而 not say uncle 就相当于“嘴硬”了。

4.老师很喜欢这个嘴甜的小姑娘。

[误] The teacher likes this sweet-mouthed little girl very much.

[正] The teacher likes this honey-lipped little girl very much.

注:中国人喜欢说“嘴甜”,但 honey-lipped 更符合英美人的语言习惯。

5.同学们都很讨厌他,因为他经常拍老师的马屁。

[误] The students all dislike him because he often pats the teacher's ass.

[正] The students all dislike him because he often licks the teacher's boots.

注:以前在欧洲,臣民见到国王与王后往往要亲吻他们的靴子。后来,人们将 lick the boots 引申为“为了某种目的而讨好某人”,它与汉语的“拍马屁”含义一样。在美国英语中,“拍马屁”还有另一种说法,即 polish the apple,源于以前的学生用擦亮的苹果来讨好老师。

6.你听说了吗?迈克把他的女朋友给甩了。

[误] Have you ever heard that Mike broke up with his girlfriend?

[正] Have you ever heard that Mike dumped his girlfriend?

注:break up with sb. 虽然表示“与某人分手了”,但并没说明是谁先提出来的。而 dump 的原意指“倾倒垃圾”,用在这里则表示像倒垃圾一样地甩掉。

7.我们要把祖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误] We will build our motherland into a socialist modern powerful country.

[正] We will build our motherland into a modern powerful socialist country.

注:形容词作为修饰语在汉语和英语中都很常用,但使用的先后次序却有所不同。在英语中我们一般遵循“靠近原则”,即越能说明本质属性的修饰词越靠近它所修饰的名词,当从这一点看不出区别时,就靠词的长短来决定,短的在前,长的在后。原文中最能说明“国家”本质的定语是“社会主义的”,所以 socialist 要最靠近它所修饰的中心词。

8.人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自己的现状没有满意的

时候。

[误] Almost all people think that the other mountain is higher than the one he's standing on. They never feel satisfied with what they've already got.

[正] Almost all people think that the grass is greener on the other hill. They never feel satisfied with what they've already got.

注:“这山望着那山高”是指人不满足于现状的心理,它在英语中已经有了现成的说法,即 the grass is greener on the other hill(他山的草更绿),因此我们借用即可,这样既方便又更有利于与西方人沟通。

9.转战南北

[误] fight south and north

[正] fight north and south

注:在地理方位的表达习惯上,中英文有一定的区别。中国人习惯于先“东西”后“南北”,而且在涉及“南北”时,习惯于先说“南”,再说“北”,如:“南征北战”、“南来北往”等。而英美人与此正好相反,如“江苏在中国的东南部”英文是 Jiangsu is in the south-east of China, 而“新疆在中国的西北部”应译为 Xinjiang is in the north-west of China。

10.这个教授教得很烂。

[误] The professor teaches badly.

[正] The professor is so terrible.

注:有人认为第二句的意思是“这个教授很可怕”,其实不然。英语中 terrible 意思很灵活,例如:feel terrible 指身体“不舒服”; The food is terrible 则是说食物“难吃极了”。而第一句纯属中文式的表达。

相关阅读:

名家教你巧翻长难句

美国人最常用的个性口语如何翻译?

“闪电约会”&“闪婚”该如何翻译?

英语中有趣的双关语

(来源:新浪教育,英语点津编辑)


你知道“厕所”该怎么翻译吗?

[ 2009-09-08 15:46 ]


翻译可不是那么好当的,不信你看看这一则笑话:一个外宾想上厕所,便对翻译说:“I wonder if I can go somewhere?”(我可以方便一下吗?),而翻译却把somewhere误解为“某处”,回答道:“Yes, you can go anywhere in China.”(行,中国你哪儿都可以去。) 外宾不禁愕然。看看,翻译理解的错误让外宾觉得中国多不讲卫生啊,国际形象啊!呵呵,玩笑而已。不过不理解某些特殊的文化,确实会给翻译造成很大困扰。这次,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英美的“厕所”到底有多少种翻译方法。

1.Public lavatory意为“公厕”,在公共场所,厕所门上都标有Gents(男厕),或Ladies(女厕),有时也标有Men's, Men's room, Gentleman's, Women's room等等。如:Where is the Gents?(男厕所在哪儿?)If you would like a wash, the Gentleman's is just over there.(如果要上厕所,男厕就在那边。)


2.Toilet是最常用的一个词。可指“公厕”,也可指“私厕”。例如:I wonder where the toilet is.(我想知道厕所在哪儿。)

vatory是个客气的词,但不如toilet常用。

4.Bathroom是书

面语。

5.Loo是一个口语词,在英国用得很普通,主要指私人住宅中的厕所。如:Excuse me, would you like to tell me where the loo is?(请问,厕所在哪儿?)

6.Powder room是美语,一般女士常用。如:I would like to powder my nose.就表现了美国人的幽默。

7.Wash room, washing room, rest room常用于美国英语。

8.W.C.是water closet的缩写,常用于英国英语,表示“有抽水马桶设备的厕所”,有时也可用手势表示,即拇指和食指圈成圆,其他三指向上,模仿成英文W和C的形态。

9.John是俚语。如:Last night I went to visit John twice.(昨晚我去了两趟厕所。)

10.Go and see one's aunt是俚语,常用于英国英语,表示“上厕所”“去大便”。

都记住了吗?可不要在翻译中闹笑话哦!

相关阅读:

老外听不懂的“中式英语”如何翻译?

“闪电约会”&“闪婚”该如何翻译?

英语中有趣的双关语

十句经典口译提升口语档次

(来源:译网情深,英语点津编辑)

秋老虎”该怎么翻译? 

[ 2009-09-11 14:27 ]


虽然已经进入秋天,不过最近的天气仍然很热,这就是所谓的“秋老虎”了,那么,你知道“秋老虎”用英文怎么翻译吗?

“秋老虎”、“小阳春”,都是中文里特殊的表达方式,那么如何用英文来表达“深秋季节的一段暖和天气”呢?其实英文中有个与之相对应的短语, "Indian summer"。

"Indian summer"指秋天的一段暖和、干燥的天气,往往出现在9月下旬、10月和11月,有时候也会出现在8月或12月,爱伦·坡曾把它称作 "strange interregnum occurring in autumn" 。 "Indian summer"中的"Indian"绝对不是指印度,而是指美洲的土著民族印第安人,因为这样的天气出现在美国东海岸中部各州,北到新英格兰,西至大平原。这种天气往往伴随着灾难性的大雾。


"Indian summer"首次出现在1778年一位法国籍美国人的书中,他在描写殖民地的农场中写道:

"Then a severe frost succeeds which prepares [the earth] to receive the voluminous coat of snow which is soon follow; though it is often preceded by a short interval of smoke and mildness, called the Indian summer."

那么他为什么会在文章中提到 "smoke"一词呢?有一种说法认为印第安人在冬天来临之前会用火烧的方法把躲藏起来的猎物驱逐出洞,或者是用火将耕地上的杂草烧尽以便第二年春耕,所以才有了"smoke"一词。爱伦·坡在他的A Tale of Ragged Mountains里,也提到了"smoke"一词("the thick and peculiar mist, or smoke, which distinguishes the Indian summer"),增加了这一说法的可信度。

菲利普·多德里奇在他的 Note on the Indian War in West Virginia (1842)中,对"smoke"一词提供了另一种说法。他写道,“烟雾笼罩的日子开始

了,它将要持续一段时间。这样的天气被称为Indian summer,因为这段小阳春的天气为印第安人去骚扰移民地区的人们提供了机会。”("The smokey time commenced and lasted for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days. This was the Indian summer, because it afforded the Indians another opportunity of visiting the settlements with their destructive warfare.")因为印第安人在天凉以后就不再向移民地区发起突袭,除了有这样一段暖和的天气。那么"smoke"就是印第安人焚烧村庄和房屋的结果。

在英国,人们也开始用"Indian summer"来代替 "St. Luke's little summer", "St. Martin's summer", "All Hallows summer" 表示“秋老虎”、“小阳春”这个意思。 如 "An Indian summer in the West Country brought peak holiday traffic jams in Devon yesterday." (Sunday Times,September 16, 1962)。

相关阅读:

你知道“厕所”该怎么翻译吗?

《色戒》小说英译片段赏析

中国小吃的英汉互译

英语数字的翻译

(来源:新浪教育,英语点津编辑)


英语中有趣的双关语

[ 2009-08-11 13:30 ]


所谓pun,通常是指利用一个单词的两个含义,或者利用两个特定的单词,达到“一语双关”的目的。比如下面第一句话,其中的grave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严肃的”(形容词),一个是“坟墓”(名词),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不是一个严肃的人,除非他躺到坟墓里,才能严肃起来。再比如下面第二句话,其中的pray(祈祷)和prey(捕食),发音相同,外形相似,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们今天为你祈祷,明天就会加害于你。这就是两个典型的pun。

1. He is not a grave man until he is a grave man.

2. They pray for you today and prey on you tomorrow.

刚才我去网上检索了一下,找到一个国外网站评选的2003年十大pun,我从中挑选了三个比较简单的,给各位介绍一下,如果您能看懂、听懂,肯定会觉得pun很有意思。


1. He drove his expensive car into a tree and found out how the Mercedes bends.

他违章超速驾驶,结果将昂贵的名车撞到树上,他终于看到他的奔驰车(Mercedes)是怎样撞弯(bends)的。这句话的幽默之处是将Mercedes Benz(奔驰车)中的Benz,故意改写成bends。

2. Time flies like an arrow, fruit flies like a banana.

这句话乍一看,好象是说:时光像箭一样飞逝,水果像香蕉一样飞逝。其实这句话后半部分的真正意思是:果蝇喜欢吃香蕉,也就是fruit flies/like/a banana。

3. A bicycle can't stand on its own because it is two-tyred.

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自行车自己站不起来,因为它只有两个轮胎(two-tyred)。而这句话的另外一个意思是:这辆自行车被它的主人骑了很长时间,它现在太累了(too tired)。

怎么样,pun是不是很有意思?我下面再列出三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